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基础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押韵、对仗、平仄、意象等。
2. 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3. 分析古代诗歌的方法: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会分析古代诗歌。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和内涵,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风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相关古代诗歌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代诗歌,了解诗歌背景。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平仄等。
2. 提问: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1. 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如豪放、婉约、清新、凝练等。
2. 通过具体诗歌案例,分析其语言风格特点。
三、诗歌分析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
2. 关注诗歌的、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方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各组分享分析结果,讨论交流,互相学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谈谈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代诗歌。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欣赏,下周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4、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
1、象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双关又分为两种: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惜春的判词)“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还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 晴,内含感情的“情 ”。
9、设问与反问
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 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 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 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 让读者去想像。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代诗歌鉴赏里的一个关键环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你知道吗,古代诗歌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而语言就是那把打开盒子的钥匙。
这语言啊,有的像欢快的小溪,潺潺流淌;有的像深沉的海洋,蕴含无尽奥秘;有的像绚丽的烟花,瞬间绽放光彩。
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孩子一开始对诗歌语言那是一脸懵,觉得那些古人说话咋这么绕。
有一次我们讲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孩子就问我:“老师,这有啥特别的呀,不就是说看到月光以为是霜嘛。
”我笑着跟他说:“孩子呀,你可别小看这两句,你想想,李白为啥不说‘地上雪’或者‘地上冰’,偏偏说‘地上霜’呢?”他眨巴着眼睛摇摇头。
我就接着给他解释:“霜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又冷又清寂?李白当时一个人在他乡,看到这月光,心里那种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感觉,一下子就通过‘霜’这个字给表现出来啦。
”这孩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咱再来说说诗歌语言里的用词。
有的诗人用词那叫一个精准,一个字就能让整首诗活起来。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王安石为了这个字那可是绞尽脑汁,换了好几个,最后定下“绿”,一下子就把春风拂过,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写活了。
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想想,这一个“闹”字,是不是让你感觉满枝头的杏花都在欢腾,春天热闹得不行?诗歌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上。
比喻、拟人、夸张,那是花样百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写得那叫一个壮观,好像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一条银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多新奇呀,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春风的灵巧。
还有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协调,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溜?总之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
你得细心去琢磨每个字、每个词,感受诗人藏在里面的心思和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考点三 关键语句的赏析 知识梳理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炼句,有时是出于格律上的需要,突破常规语 序而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有时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借助于一 些艺术手法,使诗句变得更凝练,更精美,更生动,更深刻,产生赏 心悦目、意境深远的艺术魅力。高考对炼句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浅层面上对句意的理解,二是较深层面上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 的挖掘和评析。 【常见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词)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答案】 诗眼是“寒”。①首联写西风瑟瑟,落叶打在窗户 上,从声音角度写出“寒”的感觉;②颔联先直陈“十月江寒”,然 后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从侧面表现寒冷;③颈联写寒 霜落下,使栖息的乌鸦啼叫飞起,也从侧面写出寒冷难耐。
方法归纳 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 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4.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 五个字。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 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请结合全 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典例剖析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乌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 ①阚:看。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精选)-高三语文</Script>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PPT课件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7广东卷) (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 术效果。(4分) (鉴赏语言)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 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 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 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 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 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语言考点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 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 用诗词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 :指出描写的意境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本诗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抱村 的清江、自来自去的梁上燕、相亲相近的水中鸥,构 成了一幅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 憨态可爱;稚子敲针作钩天真无邪。(步骤二)。全 诗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考点连结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6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鉴赏

永州一中唐检民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注意对诗歌含蓄、精炼的语言作些解读。
2、掌握鉴赏语言的方法和表达的注意点。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语言的方法和表达的注意点。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含蓄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二、推敲字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四、体会语言风格(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三)、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精讲专题: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PPT课件

炼虚词及表达颜色的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艺、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表达效果:色彩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诗中一个“复”和“又”字把游子那种复杂而细腻的心理 活动充分表现出来了。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李商隐《锦瑟》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 《春晓》
★交流我们的直觉,概括各句语言风格 ———相信我们的感觉吧
小结:语言风格最常见五种类型:
★答题术语:淡雅高远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 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 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 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 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 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 等……。 ★答题步骤:①用一二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有 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范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 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 所在的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解析 要赏析“乱”字的妙处,势必要从写景的角度和 抒情的角度两个方面去分析。于景而言,“乱洒”是诉 诸人的视觉,“真珠雨”是诉诸人的听觉,李商隐有“留 得枯荷听雨声”之句,“真珠雨”也容易让人联想起白 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句。而第二层意思可能 被忽略。于情而言,乱的形、乱的声正是主人公乱的心 绪的外在体现。
9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2.形容词 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 特点,而且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如“黄河远上白 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 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 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日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 “红”“绿”“火”“蓝”这些包含绚丽色彩的词 语把江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7
题型训练 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①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 ①碧湘门: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 列。
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 “沉”字好。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
12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3.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周邦彦《咏 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用了一 个虚词“似”,便使蔷薇在与人似和不似之间,显出无限情 韵。阴铿写送行迟到,只见“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虚词“空”“已”似不经意间进入诗中,但对于描画诗人怅 然若失的情状却有着画龙点睛的妙用。
的深层含义。
(2)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3)分析诗歌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快、朦
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
2
真题体验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1.(2010·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
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
“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
“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3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10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题型训练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 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 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请简要赏析一下“乱洒衰荷”句中“乱”字的 妙处。 答案 “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凌乱惊心的声响,又 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显示了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 女主人公的心绪之乱。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
1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考点研读 1.考点要求
第2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纲要求
考查角度
鉴赏诗歌的语言 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或特色
2.解读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
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
4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2.(2010·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 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 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 字的含义。 答案 “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 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审题提示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 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鉴赏词语的本义,如“红”指红 色、“翠”指绿色;二是鉴赏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如 “红”“翠”分别点明了花和叶的色彩,“斜”“叠”分别写 出了花和叶的形态;三是鉴赏词语在整首词中的表达效果,说 “红”“翠”比直接说花叶含蓄,四个词语的运用,准确地写 出了花叶的色彩和形态。
13
题型训练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5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审题提示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中的语言的能力。虽 然题干只要求对“住”字的含义进行赏析,但在解答此 题时,只有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住”的 含义。通过理解生词不难看出,“住”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但答题时,不能光写出“拟人”就了事,还得联系 词句的意思作具体分析,说明为什么是“拟人”,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等。
6
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考点分析
一、“炼字”类 炼字,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鉴赏古诗词的炼字 艺术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点,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1.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 玉门关”,“怨”字明显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中“随”“抱”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只有“随”字 最合适,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感。
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
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
住了描写的分寸。Biblioteka 8江西樟树中学 廖志刚
解析 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地卑”即地势低。“沉”, 使动用法,使……沉没。“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 是“山”。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