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实用课件(课件+练习+单元总结) 2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时 事的习惯。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课前预习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1.读准字音
运载.( zài ) 翌.( yì)年 酝酿.( niànɡ )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5.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文章却写了苏 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 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 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同时在对比烘托中也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2.文章是如何描写火箭升空的?试体会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者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描 写,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定格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惊天动地”“橘红色的烈焰”“拔地而起”“直刺九 霄”,描写形象、生动,读后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表现出了现 场感。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课前预习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1.读准字音
运载.( zài ) 翌.( yì)年 酝酿.( niànɡ )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5.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文章却写了苏 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 程的大背景中,正是“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 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同时在对比烘托中也激发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2.文章是如何描写火箭升空的?试体会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者捕捉火箭升空的瞬间,采用特写的方式加以描 写,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定格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惊天动地”“橘红色的烈焰”“拔地而起”“直刺九 霄”,描写形象、生动,读后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表现出了现 场感。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课件+练习+单元总结,打包7份) 人教课标版1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 答 案 】 (1) 比 喻 、 夸 张 、 对 比 。 把 “ 猜 想 ” 比 作 “花”“锦”“灰”“烟”,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从“如花似锦”到“灰飞烟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心 情落差之大,表现出自己的失落之情。(2)使用比拟(拟人)的修 辞,写历史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表现出人们对历史的轻 视。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 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在漫漫寒冬中盼春的人们非常 焦急。“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次句“二月初惊见草 芽”写直到二月人们才看见小草发芽。“初惊”写人们见到草 芽的情态,极传神。“惊”字刻画出见到春天来临的惊讶、欣 喜的神态。“初”字又含着对春来迟的不满、惋惜。三、四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写白雪却等不及来迟的 春色,她“嫌春色晚”,于是纷纷扬扬飘洒起来,穿树飞花, 装点出一派春色。
此诗咏春雪,构思新奇,是别开生面的作品。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高考导航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2015年高考山东卷)(原文在第十课上)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 答 案 】 (1) 比 喻 、 夸 张 、 对 比 。 把 “ 猜 想 ” 比 作 “花”“锦”“灰”“烟”,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从“如花似锦”到“灰飞烟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心 情落差之大,表现出自己的失落之情。(2)使用比拟(拟人)的修 辞,写历史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表现出人们对历史的轻 视。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 写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在漫漫寒冬中盼春的人们非常 焦急。“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次句“二月初惊见草 芽”写直到二月人们才看见小草发芽。“初惊”写人们见到草 芽的情态,极传神。“惊”字刻画出见到春天来临的惊讶、欣 喜的神态。“初”字又含着对春来迟的不满、惋惜。三、四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写白雪却等不及来迟的 春色,她“嫌春色晚”,于是纷纷扬扬飘洒起来,穿树飞花, 装点出一派春色。
此诗咏春雪,构思新奇,是别开生面的作品。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高考导航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1
(2015年高考山东卷)(原文在第十课上)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第四单元 基础语法衔接补习 (共86张PPT)

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复习课件+(共14张PPT)

新闻中引用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2)有助于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3)使报道更客观,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4)增强艺术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增强感
染力。
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 1.新闻要求语言准确,请结合***部分简要分 析。 2.新闻的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本文是否 也这样,请举例分析。 3.新闻的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 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划线部分作简要赏 析。 方向:(看清题目要求) 客观平实 (新闻的真实性) 1)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 2)是根据 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 3)是 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4)、从细节描 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新闻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先说结果, 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但有的通讯叙 述方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 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 特别关注。 (叙述方式作用)方法小结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脉络清楚、印 象深。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连贯性 强。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另一件 事。)作用:对叙事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 突出中心。
5.新闻导语 导语含义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句话 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 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 揭示新闻的中心。 ★导语作用 ①概括新闻要点,揭 示新闻主题。②奠定感情基调,营 造氛围。 ③制造悬念,激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 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 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介绍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 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1)补充情况,事实充分,帮助我们全面、完整地 理解所报道的新闻事实(2)突出主题,阐述意义, 有助于提高新闻价值(3)提供知识,引发兴趣。(4) 借用背景,表明作者观点。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别了,“不列颠尼亚”
本文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 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 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 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 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 正文由的 那几个部 分组成:
1、导语
(第1段)
2、主体
(2—10段)
3、结语
(最后1段)
感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
和
则会“羞红了脸的”
反 应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
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 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写作特点: 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 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炉、女监 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 室,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 多么的阴森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 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 这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是这篇 新闻不同于其他相同题材的新闻的 地方。
• 酝酿 • 苛刻 • 横亘 • 着陆
课文结构
•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 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 导语: 第1~3段 • 主体: 第4~26段 • 背景: 第5~26段 • 结语: 第27~30段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 报告文学较弱。
香港 维多利亚港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 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 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 读者面前。
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 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课件PPT

程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 叶铁桥 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 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 “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一场在微博世界里 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犯 罪行为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 开。
(2)比喻。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 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 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 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 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 船户”。在这段话里,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比喻帝国主义和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很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
2.你知道哪些获取新闻信息的工具?说说你获取新闻 信息的工具有什么优势和缺陷。
(1)获取新闻信息的工具主要有报纸(如《人 民日报》)、杂志(如《半月谈》)、电视(如 “中央电视台”)、收音机(如“中央人民广 播电台”)、网络(如“人民网”)、手机等。 (2)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优势是迅捷、丰富;有 相关链接,了解更全面;有的还能参与即时评 论,互动性强。但缺陷也明显:真实性不够;不 能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 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 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 定的位置。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精品课件2(4份)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 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 我贿迁。 垝垣(音guǐ yuán):倒坍的墙。 垝:倒坍 以:连词,来。 复关:第一个“复关”是卫国地名,指诗中“氓”的住 地。第二、三个“复关”借代住在复关地方的
“氓”。 载……载……:又……又…… 如:载歌载舞。 尔:第二人称,你。 如:出尔反尔 尔虞我诈 咎:不吉利,灾祸。 以:介词,把。 贿:财物,指嫁妆。
三岁:约数,指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的多数,可译为“多年”。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穷的生活。渐:浸湿。 爽:差错,诗中指爱情不专一。 如:屡试不爽 毫厘 不爽。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诗中指变了心。 罔极:没有定准。 罔:无,没有。 极:准则。 二 三: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 自悼矣。 靡:没有,不。 夙: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言:1.(言既遂矣) 语助词,无实义 2.(静言思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遂:顺心, 满足。 躬:自身。 悼:伤心。
1.追求,相约。 2.期盼,结亲。
恋爱生活
幸福
3.描景,感叹。
4.寄景,哀怨。 婚后生活
怨恨 沉痛 清醒 婚变决绝 坚毅
5.劳累,感伤。
6.回忆,决裂。
分析解决
1、恋爱阶段,男女双方各有何举动?反映出男女主人 公什么样的性格? 男:抱布贸丝 来、谋
女:乘、望、泣涕、笑、言 男:急躁、任性;
女:温柔体贴、纯真热情。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 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
可说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ppt (1)

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
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 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5.有人说,结局有点超现实,去掉好不好? 结局写两家合葬,用美丽传说写了化鸟双飞, 化木连理的理想结局,充满浪漫色彩,突出主人公 的悲剧命运,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 礼教的抗议,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局与孔雀失偶的
鸡鸣
平旦
丁夜
戊夜
四更
五更
1-3
3-5
十二时辰表
十 二 时 时 辰 夜 半 子 鸡 鸣 丑 平 旦 寅 日 出 卯 食 时 辰 隅 中 巳 日 中 午 日 昃 未 晡 时 申 日 黄 入 昏 酉 戌 人 定 亥
现代 23 时间 ↓ 1
1 ↓ 3
3 ↓ 5
5 ↓ 7
7 ↓ 9
9 ↓ 11
11 ↓ 13
③六合正相应;
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⑤仰头相向鸣; ⑥黄泉下相见。
(3)作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 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誓天不相负(代“你”); ⑥不得便相许(代“你”); ⑦登即相许和(代“它”);
⑧蹑履相逢迎(代“他”);
⑨怅然遥相望(代“他”); 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见 贱妾留空房,相见(动词,见面)常日稀; 转头向户里,渐见(副词,被)愁煎迫;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指代副词,指“我”)丁宁。
3.适
适(刚才)得府君书; 处分适(适合)兄意; 始适(出嫁)还家门。 4.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不着(zhá o)
赭色(zhě)
莫名其妙
yǔ)
冬霖(lí n)远阜(fù ) 槎桠 晕头转向(yūn)
(chá
月晕(yù n) 直截了当
得失俱亡 绿林豪
正月(zhēng) 恣意(zì )语基常规训练:睫毛( Nhomakorabea)
蓊郁( ) 吞噬( ) 瞥见( )
游弋( ) 涟漪( ) 引擎( )
黑魆魆( ) 深邃( 厮守( ) )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明朗”是本文的文眼。
《西地平线上》
读完全文,你觉得《西地 平线上》景物的总体特征 是什么?本文的“文眼” 是什么?
雄伟 世间有大美
高原落日
——生命痛苦与美的诉说
勒勒车的轮子 写春联的红纸
荒原落日
—英雄· 悲剧· 死 亡 不知死的人真是可怜虫(贝多芬)
只知道死的人也是可怜虫(周国平)
草原落日
——崇高感· 历史的 厚重· 苦难的色彩
《最后一个匈奴》(小说) 《阿拉干胡杨》 (散文)
补写标题以确定要探究的问题
设问:文章的标题似乎“犹抱琵琶半遮面”, 请同学们补充完整
(面对什么情况)像山那样思考 (谁)像山那样思考 像山那样(怎样)思考 像山那样思考(什么)
学会 山那样客观 的思考方式
四、文意理解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 .郁达夫为我们呈现了几幅冬景图?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画面的语段,并总结 一下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3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挑选出一些你最 喜欢的画面,用概括性、准确、诗意的词 语给这些画面起一个题目。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 区闽粤地区。
二、字音字形 江南的冬景
亘古 谛听(d
ì ) 天籁 围炉煮茗(mí ng) 涮羊肉 (shu à n) 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蛰居 元宵 间或 曝 背(pù ) 夹衣(jiá ) 丰腴(yú ) 乌桕(jiù ) 着(zhuó )在 枝头 用不着(zhá o) 赭色(zhě) 莫名其妙 给与 冬霖(lí n) 远阜 槎桠 (chá yā) 月晕 晕头转向 (yūn) 得失俱亡 绿林豪客 直截了当 正月(zhēng) 恣意(zì )
2 .郁达夫为我们呈现了几幅冬景图?
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画面的语段,并总结 一下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写了屋外曝背谈天,写了冬郊的植被,写了 江南农村的雨,写了江南的雪,写了无雨 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二、在《江南的冬景》中,“我 之色彩”——也就是作者寄托在景 物中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呢?快 速浏览找出本文的情感基调。
人类作为世界万物的一部分,一个个体,对狼的射杀表 面上看是对生态的破坏,实质上是这种伦理的违背,作 者认为狼、山等一切自然之物,它们生存的意义其实和 我们人类是一样的,它们是有权利生存在这荒野中,有 权利要求人类尊重它们的生命存在,而只有它们存在才 能最终保证人类的存在。因此作者在揭示生态平衡的生
二、字音字形 江南的冬景
亘古(gè n) 谛听(d 肉 (shu
ì )
天籁 围炉煮茗(mí ng) 剥削(bō) 夹衣(jiá )
涮羊 蛰居(zhé ) 元
àn)
剥花生米(bāo) 曝背(pù )
宵 间(jià n) 或
丰腴(yú )
乌桕
(jiù )
yā) 客(lù )
着(zhuó ) 在枝头
给与 (jǐ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它的 叫声想告诉我们什么?)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示例: 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 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 戏着搅在一起。 • 分析:“显然是正在发育”让我们似乎看到了 幼童般的小狼正处于生命的萌芽阶段,就如同 我们几个月大甚至几岁大的孩子一般,充满着 活泼可爱。“嬉戏着搅在一起”似乎也让我们 看到了面对母亲的来临,孩子们是如何的欢呼 雀跃,母子相聚、兄弟嬉戏的场面是如何温馨 感人。在这里,我们无论如何建立不起狼的感 觉,一切就像童话般美好单纯,可是“显然” 一词,又透露出多少人类的残忍与狠心,这不 是一群向你攻击的狼,这一群在享受着天伦之 乐的生灵啊 ,人类毁灭的是一种天伦啊!
明确
睫毛(jié ) 蓊郁(wěng)涟漪(lián yī)
吞噬(shì ) 游弋(yì )
深邃(suì ) 瞥见(piē)
黑魆魆(xū)
引擎(qí ng)
厮守(
)
预习检测: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嗥叫(há o) 兆头(shà o) 迸发(bà ng) B.驯服(xú n) 蔑视(miè ) 挑战 (tiǎo)
C. 饿殍(fǘ) 蒿艾(hāo)
蠕动(rǘ)
D.嬉戏(xī) 疲惫(bè i) 扳机(bān)
三、诗句背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回来。”——英· 雪 莱《西风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 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增加了无限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高一语文必修 一第四单元复 习
一、文学常识
1、《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1896─1945)现 代作家。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省富阳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沉沦》(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的第一部小说集,被公认为震世骇俗的作品)、 《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集《屐痕处处》等。 2、《神的一滴》,作者:美· 梭罗。本文选自《瓦 尔登湖》。 3、《像山那样思考》,作者:美· 奥利波德。本文 选自《沙乡年鉴》。
存原则、批判人类破坏自然时,也在担忧着人类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