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习题

合集下载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下面以高层建筑为例,说明顺风向结构风效应计算。

由0k z s z W W βμμ=知,结构顺风向总风压为4个参数的乘积,即基本风压0W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风荷载体型系数s μ、风振系数z β。

因基本风压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与结构类型和体型无关,以下主要讨论高层建筑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的确定,然后通过实例说明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效应的计算。

1.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为等截面,且平面以矩形为多。

根据风洞试验及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一般取矩形平面高层建筑迎风面体型系数为+(压力),背风面体型系数为(吸力),顺风向总体型系数为1.3s μ=。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2.5条:2.高层建筑风振系数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进行计算,也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实例【例1】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100H m =,33B m =,地面粗糙度指数s α=,基本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0.16s α=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s z =10m 处的风速确定,基本风压值为200.44/w kN m =。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1 2.5T s =。

求风产生的建筑底部弯矩。

解:(1)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沿高度划分为5个计算区段,每个区段20m 高,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载值作为该区段的平均风载值,。

(2) 体型系数 1.3s μ=。

(3) 本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值分别为10.62z μ= 21z μ= 3 1.25z μ=4 1.45z μ=5 1.62z μ=(4) 风振系数的确定,由201a w T =××2=221.71/kN s m ⋅查表得脉动增大系数 1.51ξ=计算各区段中点高度处的第1振型相对位移11ϕ= 12ϕ= 13ϕ= 14ϕ= 15ϕ=因建筑的高度比/3H B =,查表得脉动影响系数0.49ν=。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例题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例题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例题风荷载是指建筑结构在风场作用下所承受的荷载,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荷载的计算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准确地计算风荷载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介绍风荷载的标准值计算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假设某建筑结构位于某地区,其设计基本风压为0.6kN/m²,该建筑结构的高度为30m,现需要计算该建筑结构在风场作用下的风荷载标准值。

首先,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该建筑结构在设计基本风压作用下的风荷载标准值:F = qz × A。

其中,F为风荷载标准值,单位为kN;qz为设计基本风压,单位为kN/m²;A 为结构投影面积,单位为m²。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F = 0.6kN/m²× 30m × A。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出结构的投影面积A。

在实际工程中,结构的投影面积通常可以通过结构的平面图进行测算,这里假设该建筑结构的投影面积为100m²,代入公式进行计算:F = 0.6kN/m²× 30m × 100m²。

= 1800kN。

因此,该建筑结构在设计基本风压作用下的风荷载标准值为1800kN。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实际工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风场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风荷载的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文的例题介绍,相信读者对风荷载的标准值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在实际工程中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风荷载的计算,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

注册结构师专业考试题目—风荷载专题训练

注册结构师专业考试题目—风荷载专题训练

筑道教育 为您筑路 怎么考就怎么练1第一章 荷载专题五 风荷载题5.1 某海岛临海建筑为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外墙所用单层幕墙,其平面和立面如图5所示,P 点位于墙面AD 上,距海平面高度15m ,假定,基本风压w 0=1.3kN m 2⁄,墙面AD 的围护构件直接承受风荷载。

试问:在图示风向情况下,当计算墙面AD 围护构件风荷载时,P 点处垂直于墙面的风荷载标准值的绝对值w k (kN m 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①按《荷规》作答,海岛的修正系数为η=1.0 ②需同时考虑建筑墙面的内外压力图5(A )2.9 (B )3.5 (C )4.1 (D )4.6 答案( )第1章荷载2题5.2 某2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普通办公楼,如图19所示,槽形平面,房屋高度100m,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为0.6kN 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假定,风荷载沿竖向呈倒三角形分布,地面(±0.000)处为0,高度100m处风振系数取1.50,试问,估算的±0.000处沿y方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弯矩标准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637000 (B)660000(C)700000 (D)726000答案()2020筑道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专题训练3筑道教育一本通配套专题训练题集题5.3~5.4某城市郊区有一30层的一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如图17-20(Z )所示。

地面以上高度为100m ,迎风面宽度为25m ,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为0.50kN m 2⁄,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为0.55kN m 2⁄,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

题5.3 假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 1=1.8s ,试问,当用于承载力设计时,高度80m 处的风振系数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 )1.276 (B )1.315 (C )1.381 (D )1.441 答案( )图3~6(Z )(a )建筑平面图 (b )建筑立面图第1章 荷载4题5.4 试问,高度100m 处幕墙的风荷载标准值(kN m 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60 (B )1.80 (C )1.98 (D )2.50 答案( )2020筑道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专题训练5筑道教育一本通配套专题训练题集题5.5 假定作用于100m 高度处的风荷载标准值w k =2.0kN m 2⁄,又已知突出屋面小塔楼的风剪力标准值∆P n =500kN 及弯矩标准值∆M n =2000kN ·m 作用于100m 高度的屋面处。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共5篇)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共5篇)

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共5篇)第一篇:风荷载的计算例题高层建筑结构建筑荷载的计算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三大力学是设计建筑结构的理基础。

只有熟练的学习好三大力学才能灵活运用到建筑结构设计方面。

以下为计算试题,仅供参考。

第二篇:《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条,具体分配为:第1章有1条、第3章有3条、第4章有5条、第6章有2条、第7章有2条;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风、雪荷载由原按30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米高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雪压值为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Ⅱ分区;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GBJ9-87)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 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α为0.3,梯度风高度HG取450m;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1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年;第3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第3.1.2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风荷载计算例题

风荷载计算例题

[例题1-1]
34.64m
20m
一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形状为 正六边形,边长为20m。房屋共20层, 风向 除底层层高为5m外,其余层高为3.6m。 该房屋的第一自振周期T1=1.2S,所在 地区的基本风压 w0 0.7kN / m2
地面粗糙度为C类。试计算各楼层处与风向一致方向总的风荷 载标准值。
19 69.8 1.45 0.95 1.44 1.17 0.73 0.73 84.21 52.63 1 1.45 1.21 0.75 0.75 43.39 27.12 27.12
Wz
85.29 74.45 77.50 82.36 92.06 99.65 108.14 115.72 123.31 130.89 137.57 145.16 151.83 158.51 163.67 170.35 177.03 182.80 189.48 97.62
3 计算风振系数
z 1z z
w0T12 0.71.22 1.01对于C类地面,乘0.62
根据0.62×1.01=0.63 查表1-12 1.386
房屋高宽比H/B=(5+3.6×19)/34.64=2.1,查表1-13, 0.485
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的房屋,结构振型系数可以取
z z / H z / 73.4
4 15.8 0.76 0.22 1.19 0.51 0.32 0.32 36.61 22.88 22.88
5 19.4 0.84 0.26 1.21 0.57 0.36 0.36 40.92 25.57 25.57
6 23 0.89 0.31 1.23 0.62 0.38 0.38 44.29 27.68 27.68
13 48.2 1.23 0.66 1.36 0.94 0.59 0.59 67.48 42.18 42.18

第04章 作业答案 风荷载

第04章 作业答案 风荷载

17.建于广州的六层框架结构平面及剖面如图所示,底层
层高5.0m,其余各层层高4.5m,女儿墙高出屋面1.0m。

试计算该结构横向受到的水平风荷载,并给出荷载作
用图。

(需要了解流程)
答:
1,基本风压:由附录2查得广州市基本风压(高度小于60m,无须乘以1.1放大系数,见节4.2.3)
w=0.50kN/m2
2,风荷载体型系数(高度<45m):由附录5项次30可知
0=0.8--0.5=1.3
w()
3,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见ppt,应取C 或D类),查表4-8(或用公式4-13),可得各层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µ
4,风振系数:总建筑高度小于30m,风振影响采用构造措施,可不计算。

(见4.3.3.2 (1))5,风荷载标准值:见公式4-32
6,从属面积:每层取上下两层中间为从属面积,底层去二层一半+整个1层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计算点离地高度(m) 5 9.5 14 18.5 23 27.5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1.3 1.3 1.3 1.3 1.3 1.3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风振系数βz
风荷载标准值wk(kN/m^2)
从属面积
风荷载(kN)。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

风荷载例题F 面以高层建筑为例,说明顺风向结构风效应计算由W k z s z W o 知,结构顺风向总风压为4个参数的乘积,即基本风压W 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风荷载体型系数S 、风振系数z 。

因基本风压与风压高 度变化系数与结构类型和体型无关,以下主要讨论高层建筑体型系数和风振系数 的确定,然后通过实例说明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效应的计算。

1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一般变化不大,可近似为等截面,且平面以矩形为多。

根据风洞试验及实验结果,并考虑到工程应用方便,一般取矩形平面高层建筑迎 风面体型系数为+0.8 (压力),背风面体型系数为-0.5 (吸力),顺风向总体型系 数为s1.3。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第3.2.5条: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 s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圆形平面建筑取0.8 ;2•正多边形或截角三角形平面建筑,由下式计算: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

3. 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取 1.3 ;4. 下列建筑取1.4:1) V 形、丫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 L 形、槽形和高宽比H/B 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3) 高宽比H/B 大于4,长宽比L/B 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 5. 在需要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0.81.27n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2. 高层建筑风振系数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进行计算,也可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 实例【例1】已知一矩形平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平面沿高度保持不变,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均匀分布。

H 100m , B 33m,地面粗糙度指数s= 0.22,基本风压按粗糙度指数为s 0-16的地貌上离地面高度z s = 10m处的风速确定,基本风压值为w。

0.44kN/m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风荷载例题)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风荷载例题)
层标高,H为建筑总高度。由式3.3可求得风振系数为:
z H i 1.502 0.478 H i z 1 1 1 z z H z H
(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式(3.1)可得
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q( z) 0.45 0.8 0.57 40z z 24.66z z
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如图所示。已
知基本风压 w0 0.45 kN m2 ,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 区。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
准值的总值为 800kN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
划分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近似取其中点位
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计算在风荷载作用
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为:
M 800 132 1384.8 122 1262.2 102 1123.8 82 971.0 62 788.6 42 522.8 22 600266.4kN m
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和筏形基础底面的弯矩。
解:(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经验公式可得
T1 0.05n 0.05 38 1.90s
w0T12 0.45 1.92 1.62kN s 2 m2
(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附录1求得 s1 0.8
H 120 s 2 0.48 0.03 0.48 0.03 0.57 L 40
例题31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米其他各层层高为3米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米平面尺寸为30m40m地下室采用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2m如图所示
例题3-1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单层厂房的风荷载条件:某厂房处于大城市郊区,各部尺寸如图2.1.8所示,纵向柱距为6m ,基本风压w 0=0.55kN /m 2,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

要求:求作用于排架上的风荷载设计值。

答案:风荷载体型系数如图2.1.8所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由《荷载规范》按B 类地面粗糙度确定。

柱顶处(标高11.4m 处) μz =1+(1.14-1)×[(11.4+0. 5-10)/(1 5-10)]=1.044 屋顶(标高12.5m 处) 1.075z μ= (标高13.0m 处) 1.089z μ=(标高15.55m 处) 1.14(1.24 1.14)[(15.550.1515)/(2015)] 1.151z μ=+-⨯+--= (标高15.8m 处为坡面且却是吸力,二面水平分力的合力为零) 垂直作用在纵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迎风面:21100.8 1.0440.550.459/k s z w w kN m μμ==⨯⨯= 背风面:22200.5 1.0440.550.287/k s z w w kN m μμ==⨯⨯= 排架边柱上作用的均布风荷载设计值: 迎风面:211 1.40.4596 3.85/Q k q r w B kN m ==⨯⨯= 背风面:222 1.40.2876 2.41/Q k q r w B kN m ==⨯⨯= 作用在柱顶的集中风荷载的设计值:2、求双坡屋面的风压条件:地处B 类地面粗糙程度的某建筑物,长10m ,横剖面如图2.1.10a ,两端为山墙,w 0=0.35kN /m 2。

要求:确定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

答案:1、已知200.35/w kN m =100t a n (3/12)14.0415α-==<,相应屋面的0.6sμ=-。

100L m =2、各墙(屋)面所受水平方向风力列表计算如表2.1.1所示。

3、七层楼房的风荷载计算条件:某七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基本风压为20.7/kN m ,地面粗糙度为A 类。

要求:在图示风向作用下,房屋横向各楼层的风力标准值。

答案:(1)房屋高度2830m m <,高宽比/28/14.1 1.99 1.5H B ==>,根据规范7.4.1的规定可不考虑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取 1.0z β=。

(2)查规范表7.3.1得体型系数0.80.5 1.3s μ=+=。

(3)查《荷载规范》7.2.1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μ,具体数值见下表。

(4)应用《荷载规范》式7.1.1-1求风荷载标准值k w ,计算结果见表。

(5)各楼层风力50.15i i k i k i k F A w L h w h w =⨯=⨯⨯=⨯⨯,计算结果见表。

各层楼受风面积i A =房长⨯相邻楼层的平均高度=i L h ⨯4、10层楼房的风荷载条件: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剪力墙办公楼,平面及剖面如图2.1.16所示。

当地基本风压为0.7kN /m 2,地面粗糙度为A 类。

要求:建筑物各楼层的风力标准值。

答案:(1)基本风压:w 0=0.7kN /m 2(>0.3kN /m 2)。

(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μ由《高规》表3.2.3(3)房屋横向自振周期10.060.06100.60.25T n s s==⨯=>(按高规确定)22 3310.250.53100.250.53100.585T s--=+⨯=+⨯=(按荷规确定)要考虑顺风向风振,风振系数zβ计算如下:①由2222010.70.60.252/w T kN s m=⨯=∙,按《高规》表3.2.6-1查得 1.32ξ=。

②脉动影响系数υ:/39.3/50.150.78H B==,由《高规》表3.2.6-2查得0.455υ=。

③振型系数zϕ:按《高规》3.2.6条近似采用计算点距室外地面的高度z与H的比值,振型系数zϕ与风振系数zβ的计算结果见表2.1.3。

(4)风荷载体型系数sμ:按《高规》3.2.5条第5项由附录A公式计算如下:(5)各楼层风载计算:各楼层受风面积A=相邻两楼层平均层高⨯房屋长度;各楼层风力i w wi s wiF A wβμμ=,计算结果见表2.1.4。

5、楼房的风荷载计算已知:在某大城市中心有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大楼(图3.10),外形和质量沿房屋高度方向均基本呈均匀分布。

房屋总高H=120m,40层,房屋的平面L⨯B=40m⨯30m,该市100年一遇的风压为0.6kN/m2。

试求:计算该楼迎风面顶点(H=120m)处的风荷载标准值。

答案:1、确定基本风压:20.6/w kN m=。

2、确定风振系数zβ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μ自振周期10.070.0740 2.8T n s==⨯=,由2222010.6 2.8 4.7/w T kN s m=⨯=⋅及地面粗糙度类别D类,查《高规》表3.2.6-1得 1.491ξ=;求脉动影响系数υ查《高规》表3.2.6-2,且利用插值法得0.49υ=;查《高规》或查《荷规》,根据120H m=,D类地面,得 1.406zμ=。

求振型系数zϕ大楼的刚度和质量沿房屋高度分布较均匀,为简起见,1zzHϕ≈=。

3、求风荷载体型系数sμ4、作用于屋顶处的风荷载标准值kw6、 计算风荷载引起的内力值条件: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 ,其他各层层高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30m×40m,地下室筏板基础底面埋深为12m ,如图2.1.1 7所示。

已知基本风压为w 0=0.45kN /m 2,建筑场地位于大城市郊区。

已计算求得作用于突出屋面小塔楼上的风荷载标准值的总值为800kN 。

为简化计算,将建筑物沿高度划分为6个区段,每个区段为20m ,近似取其中点位置的风荷载作为该区段的平均值。

要求:计算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底部(一层)的剪力设计值和筏板基础底面的弯矩设计值。

答案:(1)基本自振周期根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公式,可得结构的基本周期为:(2)风荷载体型系数对于矩形平面,由《高规》附录A 可求得 (3)风振系数由条件可知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由《高规》表3.2.6-1可查得脉动增大系数 1.502ξ=,脉动影响系数υ0.474υ=;由于结构属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弯剪型结构,可采用振型计算点距室外地面高度z 与房屋高度H 的比值,即/z i H H ϕ=,i H 为第i(4)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按《高规》式(3.2.1)可得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载标准值为:()0.45(0.80.57)4024.66z z z zq z μβμβ=⨯+⨯=按上述方法可求得各区段中点处的风荷载标准值及各区段的合力,见表2.1.57、计算风荷载条件:图2.1.19表示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图,图上标出了风荷载及其合力的作用位置,18层房屋总高58m ,位于大城市效区,地区标准风压w 0=0.385kN /m 2,风向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要求:计算屋顶处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

答案:由《高规》3.2.1条,可得到第i 个表面沿建筑物高度z 处,每延米长的风荷载在风作用方向的投影的计算公式是:式中i B 是第i 个表面的宽度,i α是第i 个表面的法线与x 轴的夹角,si μ、z μ、z β分别为第i 个表面的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风振系数。

由《高规》3.2.3 1.75z μ=。

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10.08T n =,18n =,所以1 1.44T s =。

查《高规》3.2.6条,得B 类粗糙度地貌的脉动增大系数 1.42ξ=;H/B=58/20=2.9及B 类地面得0.50υ=。

屋顶处的振型系数 1.0z ϕ=,由《高规》3.2.6得风振系数 1.420.5111 1.411.75z z z ξυϕβμ⨯⨯=+=+= 本建筑有5个建筑面,在图示风的作用下,各面风载体型系数见图,15~w w 在x 方向分力及合力计算见表0i i w y =∑,合力作用线在x 轴上。

表中i y 为i w 到x 轴的距离。

屋顶处垂直于建筑物表面的风荷载 1.41 1.751024.675/z z ziw w kN m βμ==⨯⨯=∑。

各面的合力作用线在第1个面的中间与x 轴重合。

8、山坡上建筑物的风压条件:某房屋修建在山坡高处,见图2.1.24,山麓附近的基本风压为0.35kN /m 2,山坡坡度α=22.08°,高差H =30m ,离坡顶200m 处有一高度为20m 的房屋, 地面粗糙度为B 类。

要求:确定离坡顶200m 地表D 处的风压及房屋顶部E 处的风压。

答案:1、离坡顶200m 地表D 处的风压9、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条件:某城市郊区有一30层的一般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如图2.1.25所示。

地面以上高度为100m,迎风面宽度为25m,按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0.55kN/m2。

w要求:确定高度100m处迎风面围护结构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答案:1、根据《荷载规范》7.2.1条,城市郊区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

μ=。

2、查《荷载规范》表7.2.1得高度为100m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2.09z3、查《荷载规范》表7.5.1得阵风系数βgz=1.51。

4、根据《荷载规范》7.3.3的规定,外表面正压区外表面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查《规范》表7.3.1,得μs=+0.8。

5、根据《荷载规范》7.3.3“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的规定。

取内表面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0.2。

6、应用《荷载规范》式(7.1.1—2)得10、山坡处建筑的风压条件:在城市郊区有一高100m的建筑物,位于一高度为45m的山坡顶部,如图2.1.23所示。

要求:确定建筑屋面D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和B点的地形条件修正系数ηB。

答案:该建筑物位于城市郊区,地面粗糙度属于B类,查《荷载规范》表7.2.1得建筑屋面D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D=2.09。

应用《荷载规范》式(7.2.2)求B点的地形条件修正系数ηB。

11、求舒适度条件:有一高175m、46层的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办公大厦一座(图2.1.26)。

平面呈正方形,L×B=35m×35m,平均层高3.8m,每层的建筑物质量为1.55t/m2,位于基本风压w0=0.75kN/m2的该市市中心,属D类的地面粗糙度类别。

经计算得该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3.5秒。

要求:确定该楼的顺风向顶点最大加速度值。

判断是否满足舒适度要求。

图轮廓尺寸图(注:此顺风向顶点加速度的公式见《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137-2001)第5.5.1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