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表)成都地区岩土工程条件概况一览表地貌单元地质因素地形地貌一级阶地一级阶地的阶地面由北西向南东略有倾斜,地面标高约为490~510m,地面平均坡度为0.2%~0.3%。

阶地面广阔平坦,高出现代河床2~5m。

二级阶地二级阶地的阶地面由北向南略有倾斜,地面标高为495~510m,高出现代河床5~8m。

阶面平坦,与一级阶地有陡坎过渡,目前陡坎已不明显。

三级阶地(台地)三级阶地的阶地面因受后期侵蚀切割,成为浅丘地形,有5~20m的起伏。

地貌景观与一、二级阶地有明显区别,地面标高为500~520m,高出现代河床10~30m。

其中,杂填土(Q4-2ml)由建筑及生活垃圾混粘性粘土组成;素填土(Q4-2ml)以粘性土为主,混砖瓦块、木屑、炭渣等物;新近沉积土(Q4-2al)包括河漫滩、被掩埋的古河道、湖塘、沟谷、洼地内沉积物,含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的砂、砾、卵石层,以及碎砖瓦片、陶片等物。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1al~pl)具有二元结构:上组为褐色粘土、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灰黄灰色砂土,沉积韵律明显。

其中,粘土的fak为140~200Kpa,Es为6~8Mpa;粉质粘土的fak为100~180Kpa,Es为4~8Mpa;粉土的fak为80~150Kpa,Es为4~8Mpa;粉细砂的fak为80~140Kpa,Es为4~8Mpa。

下组为灰白-褐灰色卵石土,混有20-40%砂及少量粘性土,常有砂薄层或透镜体。

一般可分为砂层、圆砾、松散、稍密、中密、密实等亚层。

密度划分及其强度和变形指标的确定详见《成都地基规范》。

其中,fak =100+75N/120,E=15+2.7N/120,Es=6.2+5.9N/120.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具有二元结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1+2fgl)具有二元结构:上组为黄-褐黄色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砂土,粘性土中含铁、锰质结核及钙质结核,裂隙发育,粘土可具胀缩性。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与日俱增。

面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一)发展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空间的需求日益旺盛。

传统地面空间的限制,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的进展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地铁、地下管网、地下商场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城市空间压力,也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一)规划滞后当前,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过于集中,部分区域则未得到充分开发。

(二)技术难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水文、环境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如何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实践探索(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某大型城市为例,该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制定了科学的规划方案。

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分布、交通、环境等因素,实现了合理布局。

(二)技术创新,保障安全在开发过程中,该市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地质、水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监管,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权益该市还加强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了各方权益和责任,为开发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实践效果与展望(一)实践效果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该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地下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地下商场、停车场等设施日益增多,有效缓解了城市空间压力,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中的工程地质研究

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中的工程地质研究

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中的工程地质研究摘要:针对目前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建设过程遇到的岩土体不稳定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岩土工程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解决对策,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只有在优化岩土工程开发建设技术环境的前提下,才能使工程地质问题施工控制措施的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工程地质问题引言地下空间岩土工程的开发建设,是解决当前城市人口饱和与土地资源环境消耗殆尽问题的关键。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地下空间所处的岩土体环境存在诸多不稳定性问题,如沉降与岩溶塌陷等,均降低了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为此,相关建设者应对已建地下空间岩土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即在明确施工所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情况下,对其不稳定性因素进行优化控制。

如此,地下空间的建设使用就不会受到岩土工程的影响,进而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地下空间。

1研究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中工程地质的现实意义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类活动的范围与规模日趋扩大,这就导致生存空间拥挤、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失衡等问题的出现。

而现有可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地下空间利用的研究力度,以优化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

然而,地下空间所处的岩土环境复杂,实际开发建设过程不可避免的会面临面积大、开挖深度达以及荷载轻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地下空间利用的安全可靠性。

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加大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中工程地质的研究力度,即在明确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情况下,对工程地质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控制。

如此,地下空间的岩土工程就不会对进一步的开发建设造成安全威胁,继而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1]。

2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2.1岩土体稳定性问题作为从岩土体环境开发建设出来的地下空间,岩土体的稳定性是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开发工作中最多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

然而,受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特性、类型以赋存环境的岩土体差异影响,降低了岩土体的表现形式与程度的稳定性。

工程地质勘察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勘察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地下空间开发是指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人类活动和设施建设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发展方式。

而工程地质勘察则作为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环节,其应用在地下空间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对地表以及地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评价的工作。

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工程地质勘察首先需要对地下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通过对地下岩性、地下水位、地下水流等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地下空间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

首先,工程地质勘察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地质风险评估。

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如地下水涌升、地表沉降、地层破坏等,都可能导致地下工程的不稳定和安全隐患。

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这些地质风险,从而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保障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性。

其次,工程地质勘察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地下空间的设计参考。

地下空间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地质环境的特点和条件。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通过对地下地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分析,为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地质素材。

比如在选择地下空间位置时,需要对地下岩性和地下水位进行评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地下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选择。

工程地质勘察为地下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能够有效减少设计的盲目性和风险。

此外,工程地质勘察还可以为地下空间建设提供施工管理的依据。

地下空间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对地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为施工方提供必要的工程管理方案。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地下地质情况合理调整施工顺序和方法,减少工程风险;在施工管理中,可以根据地下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问题,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此外,工程地质勘察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还可以为地下空间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地下空间一旦建设完成,还需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探究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探究

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探究摘要:城市地下工程建设推动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文章首先分析了地下工程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然后提出了解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措施,旨在保障地下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城市建设;地下工程;环境工程地质1.案例分析成都地铁一号线是我国西部第一条地铁,是成都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升成都市形象的重点工程,对缓解成都市城市交通紧张状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人防系统,推动和促进成都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就成都市下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探究,包括它的危害、原因、措施等展开了详细分析。

2.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的主要形式2.1地面变形是地下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和竣工后常见的地质问题。

由于连续抗土、抽水等施工的影响,极易造成地面沉降,从而影响到范围内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而拆除。

在地下工程的建设中,盾构、沉井、基坑法等施工手段均会造成对土层的扰动,产生软土层蠕动、饱水砂性土的管涌、地面变形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从而出现地面变形。

2.2地下水环境变化为了保障地下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下水进行处理,这就会对施工区域周边地下水分布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地下挖掘工作会对地下岩体造成影响,岩体形变容易导致地下水分布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岩体是地下水的载体,当岩体发生形变后,地下水的径流也会随之改变,从而适应载体的变化,当这种状态无法保持平衡时,很可能会造成地质灾害。

此外,地下工程施工对地下淡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加重了地下水污染。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地下水位较高,需要通过人工抽水的方式将水位降低。

部分水压高的地区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突水事件,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3地质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施工往往要挖出大量的岩石和土体,堆积于隧道顶部或口门附近,有的可高达六、七米,不仅对周围环境有影响,而且若弃土超荷,还可能引起隧道下沉。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地质工程和地下空间开发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地质工程对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以及地质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地质工程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性地质工程是研究地下工程中与地质条件相关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在于研究地下工程开挖、支护、加固、衬砌及地下水的控制等技术和方法。

在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缓解土地资源短缺、改善城市功能的有效手段,而地质工程则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1 地质勘察与评价地质勘察是地下空间开发的第一步,通过对地下的岩土结构、地下水位、地下岩溶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为后续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只有通过全面精准的地质勘察,才能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1.2 地下空间开发与保护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地质工程可提供有效的支护和加固措施,保证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

在岩土勘察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空间的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如地下连续墙、地下护壁等,以防止地下水的渗漏和土体的塌陷。

1.3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工程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建设地下水库和地下水源热泵等设施,使地下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还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二、地质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地质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2.1 地铁建设地铁是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质工程则为地铁建设提供支持。

地质勘察可以为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同时地质工程技术可以用于地铁隧道的开挖和支护。

2.2 基础设施建设地质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道路建设中,地质工程可以评价地下岩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为道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同样,在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建设中,地质工程可以评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的渗透性,为管道的敷设和污水处理提供依据。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讲义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背景讲义

成都市地质构造及讲义一、引言成都市位于中国四川盆地中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地质构造和对地震活动、矿产资源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

二、地质构造特征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盆地特征: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核心地带,呈盆地状。

盆地内部地质结构较为平缓,地貌以平原为主,适宜农业和城市建设。

2.断裂特征:成都市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其中最重要的是龙门山断裂带和瓦工山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的存在使得地质构造更加复杂,也增加了地震活动的潜在风险。

3.抗震建设:鉴于成都市地处地震带,城市建设中注重抗震设计是必要的。

成都市的建筑物普遍采取抗震设计措施,以提高地震安全性。

4.构造变形:成都市地区受到构造力的作用,发生着不断的构造变形。

这种构造变形在地表上表现为地震、地裂缝等现象,对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地质成都市的地质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活动:成都市处于四川地震带附近,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的发生不仅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地震监测和预警是成都市的重要任务之一。

2.矿产资源:成都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盐类、石油和天然气是成都市的重要矿产资源。

3.地质灾害:由于地震和地质构造的影响,成都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包括地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4.水资源: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这些水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成都市地质构造和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特征及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成都市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同时,科学地利用地质资源、正确认识地质灾害风险也至关重要。

成都市地质构造和的了解对地震灾害防治、矿产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及几个深基坑支护工程简介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康景文成都 610081一、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点1.1地层结构据区域地质资料,成都地区属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带之川西褶皱带中的成都坳陷,西距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60公里,东距走向相同的龙泉山褶皱带约20公里,成都坳陷呈北东35°方向展布,受喜山期运动的内力地质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构造带相对上升,而拗陷盆地相对下降,在岷江水系长期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下,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的层之上,形成了成都冲积平原。

受东西两侧构造带的影响,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形成了浦江—新津和新都—磨盘山这一区域性的北东向基底断裂和其它次生断裂,长期以来,经区域地质调查配合物探、钻探和卫星遥感图片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些断裂的存在。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内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中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中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场地的地层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黑色、杂色,稍湿,松散,以填碎砖块、石灰渣、陶瓷片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为主,Z30#、Z31# 还填有条石和混凝土块,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60~9.10m。

(2)素填土:褐黄色,稍湿,松散,以填粘性土、粉土、砂、卵石为主,层厚1.10~6.0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3)粉土:褐黄色,湿,稍密~中密,含少量氧化铁和铁锰质氧化物,层厚0.30~1.30m。

(4)中砂: 褐黄色,稍湿~湿,松散,含少量粘性土和云母片,主要分布于卵石层的顶板,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细砂,层厚0.30~3.50m。

(5-1)中砂:褐灰色,湿~饱和,稍密, 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主要以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于卵石层(Q4al+pl)中间,层厚0.40~4.8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地区工程地质特性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社会发展的的视线已经由地上转到了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开始在各城市崭露头角。

城市人口和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超饱和、交通拥堵、建筑空间拥挤、城市抗灾自救能力降低等问题出现。

结合城市的这种情况迫使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流行,我国地下工程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关键词:成都地区工程地质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development space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so the sight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from the ground to the underground,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various cities began to emerge.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supersaturated, traffic congestion, building space crowded, urban disaster self-help ability to reduce other problems. This situation forced the combined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people more and more popular, our underground project will enter a period of vigorous development.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y in Chengdu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model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建筑工程也逐渐向多层与高层方向发展。

但是在高度上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地上空间便达到饱和的状态,建筑工程开始向地下空间发展,许多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却呈现出面积大、开挖深、工程复杂的特点。

因此解决建筑工程地下施工就成为一个重大的难题。

一成都地区的工程地质特性
1.1岩土特性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地形平坦、楼宇众多、人口稠密、交通繁忙、商贸繁荣。

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成都位于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为侵蚀-堆积地貌。

区内平坦,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

成都平原为一段陷盆地,经历次构造运动,接受了厚大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形成了错落有致的盆地地貌景观。

其段内均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地表多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其下为全新统冲积层粘土、卵砾石土夹粉细砂,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层卵石土夹砂透镜体,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地层情况如表1。

成都地区地质条件非常特殊和复杂,表层人工填土及粘性土厚度达4-6m,富
水地带多为软土、松软土、砂土及粉土多为液化土,其下为冲积、冰水沉积砂卵石土,规律性较差。

因此,成都地区总体地质条件差,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这在国内其它城市是很少见的。

1.2地下水
成都地区大部分施工都建在含水层中,地下水主要是有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土及砂层中,土体透水性强,地下水丰富,是段内主要含水层。

期内枯水期水位埋深3-5m,洪水期埋深2-4m。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裂隙带中,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差,主要受孔隙潜水补给,视为相对隔水层。

含水介质的主体为卵石层,含水厚度与砂卵石基层基本接近,区域地下水的补给比较充足。

因此,对地下水特征的勘探要采用有关测井的大口径水文实验和井中测流等试验。

1.3工程地质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
根据成都地区不同的地质环境特点,中部平原区为流水堆积扇状平原,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的粘性土、砂土、卵石土。

区内断裂均为隐伏断裂,区内河漫滩、一级阶地、旧河道新近沉积的饱和粉土、砂土,其下伏为强透水的卵石层,在7度地震其本烈度区为可液化土。

河道带、旧河道古塘堰部分地段分布有软土。

东部台地区为成都平原与龙泉山区过渡带,该区第四系堆积层的沉积时代、岩性都较复杂,因此影响地下空间的开发。

主要分布为上更新统成都膨胀土和含粘土卵石层。

在台地坳陷部分地段分布有全新统粘性土、软土等。

东部台地区局部具滑坡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地层岩性条件,在人类活动,例如开挖高边坡时等或遭遇7度地震影响时,可能会造成旧滑坡复活、产生新滑坡地质灾害等,这样对地下空间施工人员非常危险。

东部低山、丘陵区,即龙泉山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白垩系灌口组、侏罗系蓬莱镇组等中生界地层。

区内断裂主要为龙泉山断裂带,其次级构造较为发育,影响地壳的稳定性。

因此,在地下空间开发时,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地形地貌等诸多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各种地质灾害是必须重点考虑的地质因素。

影响建设规划的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

二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研究和探讨
地下空间的开发比地上复杂的多,对地下的开发不仅仅体现出新的空间组织和功能分工,最重要的是具有更高级的复杂多样的秩序。

对城市地下的竖向分层应该符合地下设施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地下空间的开发一般是该深则深,能浅则浅,人货分离,功能划分。

城市浅层地下空间适合于人类短时间活动和需要人工换环境的内容,如出行、集散、购物等活动,对于根本不需要人管理的如物流、贮藏废弃物处理等应该尽可能安排在较深的地下空间。

对地下空间的规划是为了在城市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安排的意志。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地下空间体系的规划。

地下空间的规划应该是合理、有效和公正有序的城市空间环境。

地下空间可以划分为交通空间、商业娱乐空间、业务空间、生产空间、物流空间等。

对地下空间的规划是保证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主要是合理组织各种地下功能空间,根据城市结构、发展方向以及上部空间的规划和对下部空间的利用现状,将置入地下的多种功能有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功能实体或地下空间系统。

三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是疏散中心人群,重构城市空间新格局,缓解交通堵塞,促进城市地面的整合和优化,最终实现紧凑型的城市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

我国城市的发展应遵循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律,把满足市民需求与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作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完善地下空间的多元化功能和综合性用途。

但是,近几年成都地下空间利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具报道消息成都地下空间渐渐出土,建成13年的天座商场半死不活的存在着,那么天座商场衰败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市面临新的挑战,地面压力太大;有人认为商场没有规划,显得杂乱。

那么,新打造的地下空间,怎么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如果还按照老规矩,把地下弄个大空间,把人赶下去这样行不行,显然这样是不行的。

因此,对地下空间的打造要符合历史人文要求,人性化带来舒适感。

尽管做地下工程难度大,环控要求高,维护费用高,我们也要为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鼓励城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政策为导向,立足成都,面向国内,打造一个个地面绿叶葱茏,地下热闹非凡的地下城,引领全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发展。

重点对绿地、公园、广场、地铁站点等城市地下空间领域进行投资开发,建造集文化娱乐、特色餐饮、体育健身、培训教育、购物和停车为一体的“中建地下城”,拓展城市居民的幸福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节省城市占地、节约能源克服地面各种障碍改善城市交通、减少城市污染、扩大城市空间容量、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为社会、经济、环境提供良好的发展。

结语针对成都地区的复杂地形地貌,使得对地下开发的难度增大,因此,必须加强对成都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和探讨,根据成都地区地质的实际情况为深层地下空间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与浅层地下空间相比较,深层空间适合物流、交通和贮藏等其它工程设施。

为此,对成都地下空间的开发应结合实际地质条件,进行总体规划安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地下空间的水平布局和竖向层次布置。

参考文献
[1]张驰,姜芸.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评价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
[2]胡瑜韬,田敬,彭芳乐.上海工程地质特征与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探讨.
[3]王波.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05-01.
[4]蔡庚洋;妖建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0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