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非洲

合集下载

地理知识大全: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概览

地理知识大全: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概览

地理知识大全: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概览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科学,涉及了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地理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世界各地的地理知识概览,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

1. 亚洲1.1 亚洲概况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占地面积约三分之二,人口数量也最多。

亚洲拥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

1.2 亚洲地形亚洲地形多样,有高山、平原、河流等。

最著名的地形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和恒河等。

1.3 亚洲气候亚洲气候各异,南亚地区气候炎热潮湿,东南亚地区气候热带雨林,而北亚地区则寒冷干燥。

2. 非洲2.1 非洲概况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拥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

非洲是一个多样化的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2.2 非洲地形非洲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撒哈拉沙漠、尼罗河和马萨伊火山等。

非洲还拥有一些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如乞力马扎罗山。

2.3 非洲气候非洲气候多样,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同时还有炎热的沙漠气候和雨林气候。

3. 欧洲3.1 欧洲概况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之一,拥有众多的国家和地区。

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3.2 欧洲地形欧洲地形多样,有阿尔卑斯山脉、平原和海洋等。

欧洲还拥有一些著名的岛屿,如英国的大不列颠岛和希腊的克里特岛。

3.3 欧洲气候欧洲气候因地理位置和海洋气候的影响而多样。

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南部地区气候温暖,中部地区则较为湿润。

4. 大洋洲4.1 大洋洲概况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之一,由众多的岛屿组成。

大洋洲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4.2 大洋洲地形大洋洲地形以岛屿为主,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大陆。

大洋洲还拥有一些著名的岛屿群,如夏威夷群岛和斐济群岛。

4.3 大洋洲气候大洋洲气候多样,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干燥,新西兰气候湿润,太平洋岛国气候温暖。

中非经济特区合作进展及政策建议

中非经济特区合作进展及政策建议

中非经济特区合作进展及政策建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 尹博 王健摘 要:进入21世纪后,非洲地区的经济特区开始快速发展。

从目前的成绩看,经济特区在促进产业现代化、推动工业化发展、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和扩大出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重视经济特区战略。

中非在经济特区方面的合作起步早,并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中非双方开展经济特区合作的互补优势明显,对推动非洲地区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双方在经济特区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特区合作模式投资高效、带动力强的优势也在不断凸显。

未来,非洲经济特区发展势头还将延续,中国可以将开展经济特区合作作为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

针对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挑战,也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调整,确保经济特区合作成效。

关键词:经济特区;集聚经济;中非合作本文索引:尹博,王健.中非经济特区合作进展及政策建议[J].商展经济,2021(21):055-061.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1.17政府设立经济特区通常是为了吸引投资、创造就业、增加出口,或是将经济特区作为推行更广泛的经济改革试验区。

经历60多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明。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投资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经济特区的数量达到5400个,拥有特区的国家数量达到147个。

非洲地区对经济特区的探索起步早,但大多数非洲国家在经济特区建设方面属于后来者。

目前,非洲地区的经济特区发展势头迅猛,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不断涌现,共建经济特区也成为中非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向。

中非开展经济特区合作契合非洲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需求,也符合中国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向。

未来,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经济特区合作还将快速发展,并成为引领产能合作的重要抓手。

猜一动物非洲大草原上的猛兽之王

猜一动物非洲大草原上的猛兽之王

猜一动物非洲大草原上的猛兽之王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身体雄伟、力量惊人的猛兽,被誉为“猛兽之王”。

这个猛兽就是——狮子。

狮子,英文名为Lion,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大型食肉动物。

它身长可达2-3米,肩高可达1.2米,体重可超过200公斤。

雄狮和雌狮之间的外貌有明显的差异,雄狮有着壮实的鬃毛,而雌狮则没有。

这壮丽的鬃毛让雄狮显得更加威武,也是它们优雅外表的标志之一。

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是社会性动物,通常形成由1到3只雄狮和几只雌狮组成的小群体。

雄狮负责保护领地和族群安全,而雌狮则负责狩猎和照顾幼崽。

狮子是真正的肉食动物,以瞬间爆发的速度和强大力量著称。

它们主要以草原上的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如水牛、斑马和羚羊等。

狮子通常采用合作策略进行狩猎,一群狮子会合力捕捉猎物,以增加成功率。

它们利用自己的敏捷和力量,往往能够成功地将猎物制服,然后享受美味的肉食。

狮子作为草原上的猛兽之王,除了力量和狩猎技巧外,它们还具备强烈的领地意识和社会等级观念。

每个狮子群体都有自己的领地,用来保护食物资源和保持族群稳定。

狮子通过呼叫声和脸部表情进行沟通,以确保彼此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然而,由于生境破坏和非法狩猎的威胁,狮子的数量逐渐减少。

据统计,非洲狮子的数量已经减少了80%以上,成为濒危物种之一。

为了保护这个非洲大草原上的猛兽之王,各国政府和保护组织都在努力采取措施,限制狮子的非法捕杀和栖息地的破坏。

总结起来,狮子作为非洲大草原上的猛兽之王,以其雄伟的外貌、强大的力量和协作的狩猎技巧闻名于世。

然而,面对生存的威胁,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种宝贵的动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平衡,让这位猛兽之王继续繁衍生息,展现其独特的风采。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狮子的未来共同努力!。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

技术推广非洲猪瘟防控综合措施黎兴亮(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办事处产业培育中心,重庆402560)摘要:在养猪过程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后果将不堪设想。

该病有较高的传染性,并且死亡率高达百分之百,不仅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其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因此,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养殖户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对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把控,减少非洲猪瘟的发生,确保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科学养殖;综合防控1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1.1非洲猪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无论是家养的猪还是野猪都有很大的几率感染上该病。

首先,并且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可能发病。

如果一旦有一头猪发病,就很快会传染给其它猪群,而且染病的猪会很快死亡%&。

其次,病毒的存活时间较长。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在冷冻的环境下可以存活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对染病猪的粪便进行观察,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在粪便中可以存活11d%&°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很难将其杀灭。

如果是一般的消毒液很难杀死它,除非是具有高浓度的消毒液才能起到杀毒的作用。

再次,从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传播的方式有很多且较复杂,不仅可以从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蚊虫叮咬也会传播。

由于传播途径复杂,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预防控制的难度。

最后,目前还没研发出特效的疫苗,因此如果全靠免疫程序来控制疾病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市面上常用的疫苗为灭活疫苗,这种疫苗不适用于非特异性免疫%&。

1.2非洲猪瘟疫病的特点1.2.1病原体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瘟病毒科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由于该种病毒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病毒,大小170〜190kW。

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蝉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稳定性较强,有着很强的感染能力。

非洲武器交易资源争夺与民族冲突

非洲武器交易资源争夺与民族冲突

非洲武器交易资源争夺与民族冲突非洲大陆长期以来一直是冲突频发的地区,而武器交易与资源争夺往往是这些民族冲突背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非洲武器交易对资源争夺与民族冲突的影响,并分析这种现象对非洲地区的深远影响。

一、武器交易与资源争夺1.1 武器交易的背景与规模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大陆,战乱频发以及政治不稳定的地区屡见不鲜。

而武器交易作为推动这些冲突的因素之一,对资源争夺具有重要的影响。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非洲武器的来源相当集中,主要来自国际武器市场以及邻国的供应。

同时,这些武器通常以非法手段以及渠道进行交易。

1.2 非洲资源的重要性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黄金、钻石等。

这些资源的贸易对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各个国家中,政府和民族团体往往都渴望获取控制权,以此来获取经济利益以及政治权力。

二、武器交易与民族冲突2.1 资源争夺导致民族之间的冲突武器交易对于民族冲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资源争夺的背景下,各个民族团体为了争夺有利资源的控制权而进行冲突。

这些冲突往往伴随着暴力行为,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威胁。

2.2 武器交易加剧冲突的严重性武器交易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冲突的严重性。

通过运输和供应武器,各个冲突方得以获得更多的杀伤力和作战能力。

这使得冲突变得更加激烈,进而导致更多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

2.3 民族冲突对非洲地区的影响非洲的民族冲突无疑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困扰。

冲突导致人员大规模流离失所,社会秩序瓦解,经济活动停滞。

同时,这些冲突还使得国家的治理能力受到削弱,社会和政治稳定遥不可及。

三、应对非洲武器交易与民族冲突的挑战3.1 国际社会合作与监控解决非洲武器交易与民族冲突问题离不开国际社会的积极合作。

各国在政治与军事层面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武器交易的渠道和源头,加强武器交易的国际监控与调查,从根本上遏制武器交易对民族冲突的直接影响。

3.2 政治改革与发展在解决民族冲突的过程中,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也是重要的方向。

1.2【四点钟地理】非洲的气候

1.2【四点钟地理】非洲的气候
认识大洲
非洲的气候特征
四点钟地理|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认识非洲大陆的气温、降水分布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气温分布 读图,归纳非洲的气温数值特征并解释原因
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原因是( )
A.距海洋远 B.海陆差异显著 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高原地形的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丰富 回归线附近降水少 降水分布不均 干旱面积广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也 是一座火山,山顶海拔5892米,山 顶终年有冰雪。
气候分布 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气温分布 读图,归纳非洲的气温数值特征并解释原因
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 ℃以上,气候普遍炎热 平均气温低于10 ℃ 1月份位于非洲西北部 7月份位于南部
南北回归线阳光直射 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
降水分布 归纳非洲年降水量分布特点
热带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下列有关非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高
B.季风气候显著
C.干燥地区广大
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3.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

非洲食人族

非洲食人族

非洲食人族标题:非洲食人族引言:非洲食人族向来是一个令人瞩目且引发争议的主题。

究竟食人族存在与否,以及他们的行为和自身文化背后的原因,仍然是许多学者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和人类学的角度,探讨非洲食人族的现象,并试图了解他们的背后故事。

一、历史背景1.1 食人族概念的起源食人族的概念在历史上广泛存在于各个文化中。

遗址发现的骨骸和一些古老的文字记载表明,各大洲的不同地区都有类似的报道。

然而,在非洲洲际贸易和殖民时期,食人族的概念被欧洲人广泛传播。

当时的欧洲殖民者经常利用这种形象来恐吓本土居民,将其视为原始野蛮人的代表。

1.2 非洲食人族的历史据历史记载,非洲确实存在一些部落或文化群体有食人传统。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特殊的背景下,例如战争、饥荒或仪式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行为常常是后人从事,而非常规的生存方式。

二、文化和信仰2.1 食人在文化中的角色对食人而言,食人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仪式或象征意义。

一些部落相信,通过食用敌人的肉体,能够获取敌人的勇气和力量。

因此,食人行为被视为一种具有宗教和社会意义的仪式活动。

2.2 社会口述传统口述传统在非洲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包括食人的口述传统。

当地部落的长者往往通过口述将食人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传承给下一代。

这使得食人的概念在部落中继续存在并传扬开来。

三、社会影响3.1 食人概念的误解食人族这个概念在大众中产生了诸多误解。

很多人仅仅通过传媒和文学作品对食人概念有所了解,往往片面地认为食人族是一群血腥残暴的人类兽行者。

然而,这种表象往往是经历了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变形。

3.2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非洲拥有众多部落和文化群体,每个部落都具有独特的传统和信仰。

对于食人文化,我们应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去审视,而非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恶行。

四、人类学观察4.1 食人的社会功能一些人类学家认为,食人行为在某些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尽管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难以理解,但在某些传统社会中,食人可能起到一种社会控制的作用,减少敌对部落的威胁,并确立自身地位。

有色金属进口和出口分析关键市场和贸易伙伴

有色金属进口和出口分析关键市场和贸易伙伴

有色金属进口和出口分析关键市场和贸易伙伴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了解和分析有色金属进口和出口的关键市场和贸易伙伴,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政府的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有色金属行业的进口和出口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关键市场和贸易伙伴。

一、有色金属进口1.1 进口总体情况有色金属进口是指国内企业从国外购买各类有色金属及其制品。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有色金属进口总额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主要进口产品包括铜、铝、镍、锌等。

进口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国际市场采购,二是通过对外投资收购海外矿山和矿产资源。

1.2 关键进口市场1.2.1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铜、锌、铝等有色金属进口市场。

由于澳大利亚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我国企业常常选择从澳大利亚进口有色金属原材料。

1.2.2 秘鲁秘鲁是南美洲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和出口国家,铜、铝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

由于秘鲁对外投资环境良好,并且与中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企业在秘鲁设有多个采矿项目,秘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进口市场之一。

1.2.3 非洲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进口有色金属的重要市场之一。

尤其是刚果(金)和赞比亚,这两个国家的铜矿储量居世界前列。

我国企业在该地区有一定的采矿业务,并且进口大量的铜、铝等有色金属。

二、有色金属出口2.1 出口总体情况有色金属出口是指国内企业将生产的有色金属及其制品销售到国外市场。

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出口总体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出口产品以铜、铝、锌等为主。

出口规模的扩大既与我国在有色金属生产方面具备竞争力有关,也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增加。

2.2 关键出口市场2.2.1 美国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于有色金属的需求非常旺盛。

由于我国在有色金属生产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因此我国企业经常将有色金属制品出口到美国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非洲
知识巩固
一、选择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
2.非洲大陆的地形主要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丘陵
3.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A.地中海和大西洋B.地中海和黑海C.大西洋和太平洋D.地中海和红海
4.有“非洲屋脊”之称的是()
A.东非高原B.南非高原C.撒哈拉沙漠D.埃塞俄比亚高原
5.非洲的山脉主要分布在()
①西北②东北③西南④东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7.下列有关非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B.季风气候显著C.干燥地区广大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8.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洋远B.海陆差异显著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高原地形的影响
9.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
A.青藏高原B.安第斯山C.东非高原D.南非高原
10.非洲既靠地中海又临红海的国家是()
A.埃及B.南非C.苏丹D.利比亚
二、读图
1.读右下“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题目。

(1)填出图中序号表示的气候类型:
①气候②气候
③气候④气候
(2)非洲由于赤道横穿中部,以及地势起伏,因此非洲
气候具有分布特点。

(3)非洲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有气候和气候
三、填表
能力培养
一、选择
下列各题中有1个或2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从气候看,非洲是()
A.干燥的大陆B.温和的大陆C.湿润的大陆D.热带的大陆
2.非洲气温高的主要原因()
A.沙漠面积广大B.许多地区年降水量很小
C.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部,全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D.南北回归线穿过非洲南部、北部
3.关于撒哈拉沙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非洲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B.气候干燥,植被稀少
C.大河两岸的谷地和有水源的“绿洲”,可以发展灌溉农业D.沙漠面积由于治理在逐步减小
4.下列有关非洲热带草原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B.东非高原因地势高,气温较低,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C.从北、西、南三面围绕热带雨林气候D.地处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内
二、读图
读右侧“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E.F.G.
(2)D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布面积特别广大的主要原因是:
(3)C点与B点气候相同,但与同处低纬的A点不同,主要
原因是:
(4)E与A纬度不同,气候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5)非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这是由于
的缘故。

(6)F与D气候类型相同,但F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仅分布在
西部狭长沿岸,原因是:
(7)非洲气候带的分布规律是,其
形成的原因是
三、判断
知识拓展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人民心中的“圣山”,早在公元2世纪的地图上就出现了,可是到了17世纪,欧洲人却怀疑它的存在了,认为赤道之雪是荒诞的神话,干脆从地图上把它抹去,直到19世纪经过科学家多年考察才了解它的真实情况。

(1)非洲人为什么把乞力马扎罗山称为“圣山”?
(2)17世纪,欧洲人为什么怀疑它的存在,其道理是什么?
(3)乞力马扎罗山山下是炎热的热带气候,山顶为什么有积雪呢?
2.贝贝讲:“许多亿年之后,东非大裂谷将会成为世界的一个大洋。

”你相信吗?请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