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非洲》名师教案(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第2课时)教案湘教版

《非洲》(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气候资料、地图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2)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水文特征。

(3)了解非洲的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信息,尝试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非洲炎热的气候。

【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回顾非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明确: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为热带。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非洲的气候。

二、新课学习(三)炎热的气候展示非洲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为什么说非洲大陆是“热带大陆”?(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气候普遍炎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展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非洲的降水地区分布很不均衡。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多干旱少雨。

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活动:1.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非洲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山气候;分布特征:赤道为对称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2.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2)说一说,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乞力马扎罗山虽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

从山麓到山顶,分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地和冰雪。

6.2 非洲学案(第二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6.2  非洲学案(第二课时)(湘教版七年级下)

6.2 非洲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4、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重难点】1、非洲的气候特征。

2、非洲的经济、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自主学习】1、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气候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非洲是世界上干旱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3、尼罗河河为世界最长河流,向北注入地中海;非洲水量最大的河流是刚果河,水量居世界第二。

4、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5、非洲的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非洲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的原产地,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之冠。

6、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的经济水平最低。

非洲主要粮食为玉米。

7、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知识梳理】1、炎热气候――气候特点:(1)以热带气候为主(3/4,20℃以上)(2)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3)热带草原面积广阔(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4)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2、河流: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3、丰饶的资源――“富饶大陆”(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2)动植物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森林资源、草场资源)(3)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多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4、亟待发展的经济(1)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世界上其他大洲(2)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3)农业是最重要的部门:玉米种植面积最大,是主食;小麦、水稻要进口;出口热带经济作物。

七下第二节《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下第二节《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本节课倡导课堂有效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读图分析、归纳思维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设计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组合,让学生尝到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一、非洲“炎热的气候”部分,教材安排了非洲 1 月平均气温分布、7 月平均气温分布、年降水量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等地图,为引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这些地图的方法,能够从图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教材穿插安排了“学看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材料。

学生结合上述 4 幅地图,可以归纳出非洲气候具有“气候普遍炎热” 、“干旱区面积大” 、“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三个方面的特征。

具体来说,由非洲的纬度位置,可分析出非洲气候以热带类型为主,通过读图6-21 、6-22 ,可进一步分析出非洲气候具有普遍炎热的显著特征。

读图6-24 可知,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气温高,蒸发量大,年降水量小于500 毫米的地区便极为干旱,结合图6-23、6-24 ,可归纳出非洲干旱地区分布广的特征。

在本部分正文中,教材还从气候的角度,简要介绍了非洲农业生产的情况。

此外,为达成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以及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比较两个活动题,以引导学生分析非洲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巩固相关技能。

二、在本节内容的最后,教材安排了“物产丰饶的非洲”的阅读材料,从矿产、动植物资源两个方面,扼要介绍了非洲是“富饶大陆” ,以利于学生对非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各种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归纳出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并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2

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2,主要介绍了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非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局限于动物和大草原,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非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非洲的了解,培养学生关爱非洲、关注全球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非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好课件,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非洲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关注非洲,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对非洲有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针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非洲为什么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主要人种是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哪些特点?–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特色产业?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 第二节 非洲》教案_23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认识大洲  第二节 非洲》教案_23

课堂教案模板
C、热带沙漠
D、温带海洋性气候
3.D河流是()
A 、尼罗河B、刚果河
C、尼日尔河
D、苏伊士运河
4.中国小学生刘刚暑假随父母去
非洲旅游,到了下列四个地点。

关于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D处很热,滴雨未下,满眼
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B、F处正值冬季,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C、B处很闷热,几乎天天下雨,
到处是茂密的森林
D、I沿岸阳光明媚,种植着葡
萄、柑橘等作物
总结提高1.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3.这节课我从师傅(或学友)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我最想对自己和对师傅(或学友)说的话是……
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
惯。

板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2课时)主要介绍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对非洲的整体概述,为学生后续学习非洲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非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大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非洲作为一个遥远的大陆,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非洲的直观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非洲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2《非洲》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2《非洲》教案设计

第二节非洲教学目标重难点: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并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和海陆轮廓特征,了解非洲极具特色的地形区(重点)。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目标引领:与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是——(生答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课题:非洲二、讲授新课:1、通过读教材中图6—16和6—17完成下列问题:(1)海陆位置:非洲位于_____半球的西部,东临_____洋,西邻_____洋。

北隔_____海和_____海峡与欧洲相望。

东北与非洲隔着狭长的_____海,并以_____为陆上分界。

(2)纬度位置:穿过非洲大陆的三条重要纬线,分别是哪些?因此非洲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哪个带?请你在教材中图6—16中标出上述的三条纬线。

(3)海岸线: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征?非洲最大的半岛是哪个?最大的岛屿是什么?最大的海湾是什么?(4)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数量最_____ 的大洲。

【答案】(1)东印度大西地中直布罗陀红苏伊士运河(2)赤道南北回归线热带(3)非洲的海岸线较平直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4)多2、高原为主的地形:(1)、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什么为主?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地势有什么特点?(2)、特色地形区:(请在图上找出并标记出来)①、号称“非洲屋脊”的高原是哪个?②、非洲的最高峰是什么?③、赤道横穿什么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盆地?④、非洲东部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是什么?⑤、非洲的北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6.2课《非洲》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非洲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进行探究。

2.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深入了解非洲的特点和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非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如非洲的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特点和问题,如非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名师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气候资料、地图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2)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水文特征。

(3)了解非洲的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信息,尝试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非洲炎热的气候。

【教学难点】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回顾非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明确: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为热带。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非洲的气候。

二、新课学习
(三)炎热的气候
展示非洲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为什么说非洲大陆是“热带大陆”?(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明确: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气候普遍炎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展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非洲的降水地区分布很不均衡。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多干旱少雨。

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活动:
1.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非洲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山气候;分布特征:赤道为对称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2.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
(2)说一说,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乞力马扎罗山虽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

从山麓到山顶,分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地和冰雪。

拓展延伸:
讨论1:同是赤道穿过的地区,为什么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影响气候的因素除纬度因素外,还有海陆、地形和洋流等因素。

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不像刚果盆地那样湿热多雨,所以没有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面临海,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大,所以东部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岛上的山脉呈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岛屿的西侧降水少,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讨论2:热带草原气候是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有哪些特点和景观变化?(学生回答)
明确: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雨量充足,动植物繁多,大地一片葱茂;干季干旱少雨,草原枯黄,动物迁移。

活动:
3.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注入的水域,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多。

(学生读图填写下面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