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每周一练(十一)
泉州一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试

泉州一中高一语文必修三单元综合测试班别姓名座号分数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每空1分,共1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6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
(2 _?畏途巉岩不可攀。
_,雄飞雌从绕林间。
(3)画图省识春风面,_。
(4),往往取酒还独倾。
(5)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6)《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和作者自己不幸身世和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 ___。
(7)《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 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 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 ___ _”与“__ ___ _”作侧面描写。
(8)曲罢曾教善才服,_。
二、语文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谪居呕哑阑干飞湍瀑流争喧豗B.暮帖苍海巉岩冰泉冷涩弦凝绝C.咨嗟峥嵘勾连间关莺语花底滑D.潦倒摧嵬惘然空闻虎旅传霄柝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B. 艰难苦恨.繁霜鬓(遗憾)C. 所守或.匪亲(有的)D.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B)A.使人听此凋.朱颜B.歌.以赠之C.砯崖转.石万壑雷D.玉露凋伤..枫树林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C)①明年..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④整顿..辞帝京..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6.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B.主人下马客在船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D.秦时明月汉时关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 周练卷1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语文总复习周练卷1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李密《陈情表》)(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晋毕阳之孙豫让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
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漆其头以为饮器。
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吾其报知氏之仇矣。
”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
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
刃其扞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
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卒释之。
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
”又吞炭为哑,变其音。
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知,则否。
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
”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
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
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
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
襄子至桥而马惊。
襄子曰:“此必豫让也。
”使人问之,果豫让。
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
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精品】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屈原《离骚》)(2),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3)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4)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5)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宋白,字太素,大名人。
年十三,善属文。
多游鄠、杜间,尝馆于张琼家,琼,武人,赏白有才,遇之甚厚。
白豪俊,尚气节,重交友,在词场中称甚著。
建隆二年,窦仪典贡部,擢进士甲科。
乾德初,献文百轴,试拔萃高等,解褐授著作佐郎,廷赐袭衣、犀带。
蜀平,授玉津县令。
开宝中,阎丕、王洞交荐其才,宜预朝列。
白以亲老祈外任,连知蒲城、卫南二县。
太宗潜藩时,白尝贽文,有袭衣之赐。
及即位,擢为左拾遗,权知兖州,岁余召还。
泰山有唐玄宗刻铭,白摹本以献,且述承平东人望幸之意。
预修《太祖实录》,俄直史馆,判吏部南曹。
从征太原,判行在御史台。
刘继元降,翌日,奏《平晋颂》,太宗夜召至行宫褒慰,且曰:“俟还京师,当以玺书授职。
”白谢于幄中。
寻拜中书舍人,赐金紫。
太平兴国五年,与程羽同知贡举,俄充史馆修撰、判馆事。
八年,复典贡部,改集贤殿直学士、判院事。
未几,召入翰林为学士。
雍熙中,召白与李昉集诸文士纂《文苑英华》一千卷。
端拱初,加礼部侍郎,又知贡举。
白凡三掌贡士,颇致讥议,然所得士如苏易简、王禹偁、胡宿、李宗谔辈,皆其人也。
是时,命复旧制,专委有司,白所取二十八人,罢退既众,群议嚣然。
太宗遽召已黜者临轩覆试,连放马国祥、叶齐等八百余人焉。
白尝过何承矩家,方陈倡优饮宴。
有进士赵庆者,素无行检,游承矩之门,因潜出拜白,求为荐名。
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可见“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圣经》却有《诗经》,这种以诗为“经”,是华夏独有的文化现象。
从春秋的诗经开始,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却始终占据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汉语词汇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特点,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特点,在语音上还具有音乐性特点。
作为一种语言艺术,诗是远离逻辑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艺术形式,其赋、比、兴的“兴”字,学者们至今也说不透。
究其原因,这种诗性的智慧,既不是简单的感官享受,也不是纯粹的理性思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
这一特点恰恰有利于形象性表达和艺术性思维,说明汉民族的语言与艺术有着天然亲和的关系。
这一独特的表达和思维方式的存在,说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一种诗性的感受和态度对待世界,以诗性的语言表达情感。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中国画具有诗的特点,诗的意境,诗的追求,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国画与中国诗历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徐复观在分析诗画合璧的历程时指出:首先,题画诗的出现,开创了诗画在构成形式上的结合。
其次,以诗意作画开创了诗和画在意和景层次上的结合。
第三,以诗的意境作画,以画的意境作诗,诗画在精神上相融合、相启发,实现了在意境层次上的融合。
苏东坡在总结前人艺术实践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考察诗与画的关系。
首次明确提出“诗画本一律”的艺术主张,认为诗与画有相同的审美规律与创作规律。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

福建省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
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
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
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
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
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
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
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
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
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
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
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
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
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
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
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
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
泉州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含解析

2016年福建省泉州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散文面对的虽是内宇宙,但它又是不能脱离、超越外宇宙的.精神世界永远是物质世界的投影或折射,所以,外物是要写的。
但这个“物”是被情感化或心灵化了的,即内化之物。
不善于这种情感的发酵、心灵的过滤,使物我交融乃至物我合一,一切“着我之色”“见我之情",使外“物”向内“情"转化、升华,那就很难由生活变成艺术,由人生化为审美,那就很难进入散文的真正殿堂!所谓优秀的散文家,其实就是化“物”为“心”、化“实”为“虚”的高手,抒情写心、铺采丽文的大腕!散文表现的虽是“小我”,但它又是可以反映、通向整个人类这个“大我”的。
“小我"“个性”从来是“大我”“共性”的实体或寄植者.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形象地道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审美特点。
一个个体自我是很小的,但他的性灵却连结着深广的人性,他的内宇宙却连通着全人类的精神海洋,这又是多么“大”啊!当代散文曾在长时间里弃“小”逐“大”,违反规律,造成了“假、大、空”的恶劣后果,值得人们深思。
艺术的辩证法奥妙无穷,以“内”映“外”,因“小”见“大”即为一例。
真实,对散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真人、真情、真心、真语,离开了“真”,散文就失去了生命.在生活的层面,散文要求真实;在情感、性灵的层面,散文要求真诚。
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作假、编造、矫情、虚饰等是它的大敌!一个民族惧怕真实,不敢说真话,这个民族是虚弱、无希望的;一个散文作家惧怕真实,不敢说真话,这个作家同样是怯懦、无出息的!拥抱真实,敢于说真话,需要真正的勇气.散文这种向内文体的巨大艺术魅力正在于它能剥除假面,扯掉幕布,袒露自我,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大胆曝光、人性的勇敢裸露!还在于它视读者为至亲、密友、情人、上帝,不设防,不隐秘,进行无阻隔、无距离的平等交流!散文的这种魅力同时正是文体的一种威慑力:虚伪者、胆怯者、自闭者根本无法进入它的大门。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诗经·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14分)种梨蒲松龄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①,道士接浸坎处。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②伐树,丁丁良久方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
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
心大愤恨。
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
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
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
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注】①沸瀋(shěn):滚开的汁水。
②镵: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
2016年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带答卷答案.doc11

2016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问卷一、选择题(7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忖度(duó)濒临(pín)迁谪(zhé)B.踽踽(jǔ)殽函(xiáo)够呛(qiànɡ)C.沙砾(lì)娇嗔(zhēn)凝噎(yē)D.睿智(ruì)醴酪(lǐ)訇然(yá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绊脚惨酷沦落慰籍B.闭门羹合事老乱弹琴莫须有C.毛骨悚然无动于衷休养生息走投无路D.千里送鹅毛家书抵万金邦以民为本习贯成自然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不但如此,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极大讲究,例如龙袍,皇帝,能穿,是最大的官僚,如穿这样的服装,_____ 犯“僭用”“大逆不道”的罪恶,非死不可。
A.因为才如果就B.因为就即使才C.只有就如果才D.只有才即使就4. 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时。
B.历史最后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C.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园囿,也是他门进入中原的跳板。
D.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
5.“门前是一条小河”后面接下去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门里有一个穿堂。
弥勒佛供在迎面。
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B.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
山门里是一个穿堂。
迎门供着弥勒佛。
C.打谷场很大,就在河边。
高大的柳树栽在三面。
穿堂对着山门,迎门供着弥勒佛。
D.一片很大的大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
迎门供着弥勒佛。
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6.去年暑假..,冠云和家人到大陆旅行,回来之后冲洗照片,赫然发现一张不可能拍到的灵异照片,这张照片的景象应该是()A.四面荷花三面柳 B.绿树村边合C.古道西风瘦马 D.三更画舫穿藕花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你究竟是为人民大众而生活?还是仅仅为个人而生活?B、这儿的书真全,什么诗歌啊、小说啊、报告文学啊,全有!C、中国每年人均总要吃四、五百近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每周一练(十一)
一、课内文言文(29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7分,每格0.5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3)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4)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6)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10分,每题1分)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三军可夺.帅也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人恒.过然后能改
(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既克.,公问其故
(8)小大之狱.
(9)又何间.焉
(10)一鼓作.气
3、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舍瑟而作.
B、舜发.于犬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D、又何间.焉间.至赵矣
(2)下列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B、曲肱而枕.之
C、神弗福.也
D、公将鼓.之
4、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题3分)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5~6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5、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语言运用(10分)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
,。
,,且更能赢得成功的青睐。
①它发自内心,不出尔反尔,不虚伪矫饰,自然而为,率真而作
②有着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那样的风度与气质
③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④真正好的品德就应是一种没有雕饰的习惯
⑤这样的人,举止大气、修养有度、内心高洁
⑥可谓是人前不做作,人后不懈怠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⑤③①④②
C、⑥②⑤①④③
D、④①⑥②⑤③
8、下面是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会徽。
请写出该会徽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各自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不含标点。
(6分)答: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做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要求:从小诗中,概括出一个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泉州一中2016届高三语文每周一练(十一)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29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4)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愠,怨恨。
殆,危险,陷入困境。
夺,改变,更换。
得,感激。
恒,常常,总是。
举,被举用。
克,胜利。
狱,案件。
间,参与。
作,振作。
3、(1)C(鄙,见识浅陋。
A、奋发;站起。
B、被任用;抒发。
D、参与;抄小路。
)
(2)B(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枕头。
其他几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吃;赐福;击鼓。
)4、(1)子夏说:“广博地学习,坚守志向,恳切地询问自己未能领悟的问题,联系当前情况思考,仁德也就在这当中了。
”
(2)人总是有过错然后才改正;心中有困扰,思想有阻碍,然后才奋发;在脸色上表现,用声音抒发,然后才明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5、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末卜的感叹。
6、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
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
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中秋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②情景对比。
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
③情感对比。
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
三、语言运用(10分)
7、选D。
这个语段围绕“好的品德是什么样的习惯”展开,先谈它的特点,再谈实质,最后讲实效。
同时注意照应词和代词(“它”“这样”)、关联词(“且”)的搭配,还有标点符号的提示。
8、(1)会徽运用流畅的毛笔笔触,巧妙地呈现数字“21”,直观地体现了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第21次举办。
(指出数字“21”1分,指明寓意1分)
(2)三只和平鸽代表三个国家,也表达出参赛者“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三只和平鸽”1分,指明寓意1分)
(3)风筝造型,体现潍坊的地域特色(若答拼音字母“WF”也可给1分,指明寓意1分)(4)整个图形飞速流畅的线条,彰显出体育健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若答“奔跑的运动员造型”也可给1分,指明寓意1分)
四、作文(60分)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寓意型话题作文。
这类话题作文带有寓意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作文反宿构的特点,又有话题作文开放性的功能。
这类话题作文的材料往往采用寓言、故事、童话、小小说等叙事类文体,常用讽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一般是:先破译材料寓意,再以寓意为话题进行立意、构思。
这首小诗是鲁藜所作,题为《泥土》,它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对他人的善意告诫:永远谦虚谨慎,投身到人民大众的事业中去。
可以“珍珠与泥土”为话题进行立意:①自视“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③具有朴实思想的人,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