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每日一练16(附答案)
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练习16(含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改编)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一直 到了唐代,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了游牧民族地区,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 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 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 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9.根据文意分点概括文中介绍了哪些方面的茶道文化,并各举一例。(3 分) ▲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整体信息把握和分析,能力层级为 D。考生需要从字里行间找到作 者答题的依据,组织语言进行概括整合,难度系数 0.6。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原创)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 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 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了、不对 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的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 境界。
——也只有拿烟斗才能体现少年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孤单吧!
节选自雪小禅《高不可攀的寂寞》
2、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摄人心魄
B.怀着
C. 绵延
D.难以言说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选段语言优雅清 丽,散文语言色彩浓厚,考查的要点在于熟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难度系数 0.8。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天天强化练16

天天强化练16(时间:50分钟分值:58分)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35900278】①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贺岁档期,全国将有70余部新片粉墨登场....,影视市场硝烟四起,名导新人集结,光“数星星”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②年轻画家毅然奔赴西藏,深入到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③苏轼在人生的风雨面前,有着坦荡从容的气度,他以用舍行藏....的态度来化解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保持率真的个性,追求自然的人格。
④明末重臣徐光启一直对朝廷傲慢保守的态度心照不宣....,而一幅传教士亲手绘制的世界地图让他眼界大开,进而下定了借鉴西方文明成果的决心,⑤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在线视频数据调研公司将应运而生....,使建立更科学透明的公共数据体系成为可能。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A [①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②不蔓不枝:原指莲茎不分枝杈,现形容文章等简洁,不能用来形容绘画作品。
③用舍行藏: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是儒家对于出仕退隐的态度。
④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
⑤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
使用正确。
⑥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导学号:35900279】A.在现实世界里,人们无时无刻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同样,在小说里,无论作者是否直接交代,任何一个人物的活动,也都离不开相应的空间背景。
B.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创生对古人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16 Word版含答案.doc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谥.号(shì) 休憩.(xī)杯盘狼藉.(jí) 风驰电掣.(chè)B.整饬.(chì) 堤.坝(dī)含英咀.华(jǔ) 垂涎.三尺(yán)C.鞭挞.(tà) 广袤.(mào)并行不悖.(bèi) 集腋.成裘(yè)D.鳜.鱼(ɡuì) 绯.闻(fěi)称.心如意(chèn) 一蹴.而就(cù)解析:A项,“憩”应读qì;B项,“涎”读xián;D项,“绯”应读fēi。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精粹/萃取钓鱼竿/高粱杆仗义执言/明火执杖B.观摩/临摹暴发户/爆冷门艰苦备尝/如愿以偿C.气概/愤慨绊脚石/搅拌机明察暗访/暗中查访D.刻画/筹划明信片/无名火唇枪舌剑/明枪暗箭解析:A项,高粱杆—高粱秆,明火执杖—明火执仗。
答案:A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茅盾先生在作品中偶尔也说一些灰心的话,混杂在诙谐的语句中。
别人笑的时候,他却笑不出来,因为他识尽了人生的悲凉。
重读老舍,我被这种沉重所缠绕,总是难以________。
②2012年十八大期间,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________干扰而有任何改变。
③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助理扎洛说,包括西藏在内的各藏区________不是一个单纯的藏族聚居区,从经济生活形态上来讲,藏民与其他各民族是互补的。
A.释怀蓄意从来B.释怀故意历来C.忘怀蓄意历来D.忘怀故意从来解析释怀:消除心中的某种情绪;忘怀:忘掉,不记得(多用于值得怀念的事)。
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故意:有意识地、存心地。
从来:表示从过去以来(多用于否定);历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6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6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廷让字光义,其先涿州范阳人。
少有膂力,周祖镇邺,以隶帐下。
从世宗征淮南,以功领雷州刺史。
乾德二年春,诏领兵赴潞州,以备并寇。
冬,兴师伐蜀,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副都部署,率禁兵步骑万人、诸州兵万人,由归州进讨。
入其境,连破松木、三会、巫山等寨,获蜀将南光海等五千余人,擒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宏等千二百人,夺战舰二百余艘。
又获水军三千人,因度南岸,斩三千余级。
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明年正月,次遂州,州将陈愈率吏民来降,尽出府库金帛以给将士。
蜀平,王全斌等皆坐纵部下掠夺子女玉帛及纳贿赂左降,惟廷让秋毫无犯。
及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寇盗蜂起。
廷让又与曹彬破之,以功改领镇安军节度,从征太原。
雍熙三年,曹彬败于歧沟关,诸将失律,多坐黜免。
既而契丹扰边,时议遣将,无惬上意者。
时廷让与宋偓、张永德并罢节镇在环列,帝欲令击契丹自效,乃遣分守边郡,以廷让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马都部署。
是冬,契丹数万骑来侵,廷让与战君子馆。
时天大寒,兵士弓弩皆不能彀,契丹围廷让数重。
廷让先分精兵属李继隆为后殿,缓急为援。
至是,继隆退保乐寿,廷让一军皆没,死者数万人,仅以数骑获免。
初,廷让诣阙待罪,太宗知为李继隆所误,不之责。
四年,复命代张永德知雄州兼兵马部署。
是秋以疾闻,帝遣内医诊视,因上言求归京师,不俟报,乃离屯所。
帝怒,下御史按问,狱具。
廷让既黜,怏怏不食,行至华州卒,年五十九。
帝录其旧勋,赠太师。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2.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熙”是年号。
高考语文 每日一练系列 第一周周测(含解析)

第一周周测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
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诰、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
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
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
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
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也举不胜举。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第1练)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第1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简单,只需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和肌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飘浮于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
首先,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为90分钟,这意味着,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
,不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造成了宇航员生理系统的紊乱。
另外,因工作需要,飞船和空间站从不关灯。
因而,为更好地休息,宇航员需科学地调节睡眠时间,睡时需戴黑眼罩,以避免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飞船内也需在休息区降低光照强度,以营造夜间环境。
其次,飞船内的失重状态,会使宇航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时的不适感,身体也会在空中随意飘浮。
为给宇航员营造地面睡觉的感觉,空间站上设置了专门的卧室。
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床上有固定在睡眠区里的可以帮助航天员保持卧姿睡眠的睡袋。
当然,,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
1.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两个较短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下面这则文字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
①曹禺先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雷雨》《北京人》《龙须沟》等。
②他的作品《雷雨》曾经多次被各大院团用各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引起轰动。
③2019年10月19日,《雷雨》在济南的演出落幕后,仍有不少观众给主办方打来电话,垂询有关演出的信息。
④《雷雨》何以久演不衰?除了该小说本身具有超越时空的深刻内涵外,还在于两代艺术家们的成功演绎。
⑤“《雷雨》几十年的演出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话剧导演艺术史和社会接受史”。
曹禺研究者田本相说。
⑥如今,第二代演员多数年过半百,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更多的年轻演员,让《雷雨》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能一直传承下去。
二、古诗词鉴赏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每日拔高练 第16练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三总复习语文每日拔高练第16练重难点剖析如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①从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入手。
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根据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④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⑤从分析环境入手。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去理解。
⑥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智县委贾大山他姓智,那时人们不叫他智书记,而是叫他智县委。
夜晚,我和我的伙伴们打戏院门口的电灯泡玩儿,看谁能打中。
我正瞄准,忽然有人揪住我脑后的小辫子,伙伴们立即就跑散了。
扭头一看,揪我小辫儿的是个生人,中等个儿,白净脸儿,穿一身灰军装,戴一副眼镜,我挣脱他的手,撒腿就跑,他一把又揪住我的小辫儿,揪得好疼。
我骂他的娘,他也不理睬,终于把我揪到父亲面前去了。
“这是你的小孩?”生硬的外地口音。
“噢,是我的孩子。
”父亲是个买卖人,开着一个杂货铺,一向胆小怕事。
一见那人,赶忙捻亮罩子灯,显得很惊慌:“智县委,请坐……”我也一惊,他就是智县委!智县委没有坐,眼睛忽然盯住桌上的一片字纸。
那是我写的一篇大楷: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哪个写的?”他问。
“他写的。
”父亲指指我说,“瞎画。
”他立刻瞅定我,脸上竟然有了喜色,眼镜也显得明亮了:“几岁了?”“十岁了。
”“十岁了还留小辫儿?”父亲赶忙解释:当地的风俗孩子们留小辫儿,要留到十二岁,成人。
智县委听了哈哈大笑,说:“好哇,那就留着吧!”智县委夸了一番我的毛笔字,就和父亲说起话来。
2020版高考语文全程训练小题天天练16语言表达连贯二逻辑补空含解析

天天练16 语言表达连贯二(逻辑补空)基础过关1.[2019·兰州模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
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记录了很多物产、民俗、宗教、山川、鸟兽等内容,本来也有图像,①________________,最终只剩下文字。
中国史学,②________________,宋代的郑樵在《图谱略》中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当然,③________________,凡是在平面或是空间构成图形、实体的物体都可以称之为图像。
答案:(示例):①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②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③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解析:材料第一句交代了文段中心内容,①处,前文说“本来也有图像”,后文说“最终只剩下文字”,可推知是史学著作在流传过程中图像遗失,故可填“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日渐遗失”之类的语句。
②处,根据后文“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可提炼中国史学注重图像的传统特点,即“素有‘左图右史’的传统”。
③处,“当然”有转折意味,再根据后文对图像的定义,可推知此处图像的范围比较宽泛,即“图像不仅指平面的图画”。
2.[2019·江淮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考验的是立法者对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平衡能力。
工伤认定标准过松,难免为“骗”工伤行为留下空子,加重企业负担;②________________,则可能为职工的权益保障蒙上阴影。
48小时认定时效可视为一道“硬”标准,确实很难钻空子。
但问题在于,它回避了医疗抢救本身的复杂性,比如救治条件不同,死亡时间就会产生较大差异。
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核心问题是判断伤害或死亡的结果是否与工作有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寒假每日一练(16)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
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保护环境的自觉,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黄沙漫天妥善杀鸡取卵如火如荼
B.黄沙漫天妥当以卵击石如日中天
C.过眼云烟妥善杀鸡取卵如日中天
D.过眼云烟妥当以卵击石如火如荼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生态创伤,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B.工业化留下了满目疮痍,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C.工业化为社会制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疮痍。
D.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留下了满目的生态创伤。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热爱自然的情怀,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B.对自然的热爱,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C.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D.对自然的热爱,凝结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4.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C.“千里稻花应秀色”用了虚写,想象千里稻花应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久旱逢甘霖,秋天将以苏的欣喜之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5.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中的则是“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寒假每日一练(16)答案
1.A(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黄沙漫天:风大将地面上的沙土吹起,现在多指是由气候、环境恶劣导致。
妥善:妥当完善。
妥当:稳妥适当。
杀鸡取卵:比喻只图眼前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以卵击石: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
后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2.D(“疮痍”与“创伤”重复,排除A;句序不当,排除A、B;“制造”和“财富”搭配不当,排除C)
3.C(利用句式的一致性,排除B、D;“凝聚”比“凝结”更合乎语境,排除A、D) 4.B(B 项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5.特点:雨大,及时。
分析: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表现雨大;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译文: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
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
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
像我这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6.(1)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