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每日一练24(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天天练(24) Word版无答案.doc

高三语文天天练(24) Word版无答案.doc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揖让yī山岚lán 彤云tóng 满腹珠玑jīB.阆苑làng 盛馔zhuàn 敛衽rèn 未雨绸缪miùC.遒劲qiú毗连bí盥洗guàn 鸢飞鱼跃yuānD.翰墨hàn 睿智ruì奶酪luò撑天拄地zhǔ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厉精图治刻不容缓沧海桑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山浪慢转,曲径轻摇,柳色乍染,黄莺初啼,几间茅屋在白云深处若隐若现,这一切令人耳目一新。

B.故乡的槐树,成簇成片,遍布四野,似乎散漫凌乱,却又井然有序;似乎千篇一律,却又各具情致。

C.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D.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4.(08江西)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D.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24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必备24 Word版含答案.doc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瞭.望(liào) 剖.(pāo)析拯.救(zhěnɡ) 海市蜃.楼(shèn)B.粗犷.(ɡuǎnɡ) 庇.护(bì)浅薄.(báo) 含英咀.华(jǔ)C.霉菌.(jūn) 殷.红(yīn)鬼祟.(suì) 少不更.事(ɡēnɡ)D.戳.穿(chuō) 广袤.(mào)估量.(liɑnɡ) 卓.有成效(zhuó)解析:A项,“剖”应读作pōu;B项,“薄”应读作bó;C项,“殷”应读作yān。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膺品裁员滞纳金死皮赖脸B.重叠扫描大杂脍戴罪立功C.针灸陷阱原生态鼎力相助D.作崇编纂候车室出其不意解析:A项,膺—赝;B项,脍—烩;D项,崇—祟。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小车数量也急速猛增,于是道路拥堵问题也越来越厉害,尤其是节假日,在有些路段拥堵的车流达几公里长,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A项,“捉摸”应为“琢磨”,“捉摸”侧重“猜测”“预料”,“琢磨”则是“反复思考”。

C项,“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不符合语境。

D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义词。

这里是感悟色彩误用。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专家鉴定,这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陶罐价值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24

(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天天强化练24

天天强化练24(时间:100分钟分值:97分)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导学号:】①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凡涉及非法添加等严重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正本清源....,一查到底,并应举一反三,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工作。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学们网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⑤因为事件的来龙去脉复杂烦琐,要想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更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40个字以内。

⑥在《九命七羊》中,王蒙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对中外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也津.津有味...。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④⑤B [①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使用正确。

②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③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

使用对象错误。

④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使用正确。

⑤长篇累牍:指篇幅很长的文章。

贬义词。

⑥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

可改为“娓娓道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导学号:】A.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是大剧院观众十分熟悉的面孔,她在歌剧《图兰朵》《纳布科》以及原创歌剧《骆驼祥子》中均饰演女主角。

B.中国国民旅游休闲的愿望还不够强烈,人们多选择家庭式大众化休闲活动,包括看电视、读书看报、上网、逛街等均在选择之列。

C.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

作为首席《儒藏》项目的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纂计划延续到2025年。

D.每次新开航线,金凤组都会首先执飞,并总结航线特点,帮助制订更适合该航线的服务计划;组员们还常仔细观察旅客需求,主动优化服务流程。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24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综合练习24 Word版含答案.doc

北京市2017届高三综合练习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

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

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

《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

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

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

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

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

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

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2018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温习组合训练24Word版含答

2018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温习组合训练24Word版含答

小题组合训练24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历时:20分钟)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上海世博会上,一幅商贾.(gǔ)云集、人流穿梭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融合了今世先进影像技术和我国古代文明至宝,让人线人一新。

B.朋友圈的“网红食物”你敢吃吗?“圈”里的美食宣传,往往真假莫辩。

一些网络私房美食常常发动众多营销公号为其背书,并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不仅让食客垂涎.(xián)三尺,价钱也越炒越高。

C.回溯.(shuò)历史,秦穆公不仅广纳天下英才,且“人之有技,假设己有之”。

社会的进展永久靠合力推动,心田似海、同心同德、戮力实干,咱们方能博得更出彩的人一辈子,成绩更绚丽的事业。

D.当前,中医药已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

要善用中医药这一有形载.(zǎi)体,使其润物无声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宏扬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点燃聪慧的火花,还应维持灵敏,葆有时再也...不来....的灵思妙想,很多人的方法是“先抓住、再消化”。

..的忧患意识。

正因此,面对稍纵即逝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老是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随时为作诗储藏..矿藏;发明家爱迪生,常常记录新鲜题目和观点,然后再回过头来翻阅,试探。

【乙】苏东坡诗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捕捉聪慧的火花并非易事,这离不开枕戈待旦....的警觉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

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聪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进程。

【丙】坚信实践出真知、勤奋出灵感,积蓄沉潜的韧劲儿,聪慧的火花必能在咱们身旁几回闪耀。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时再也不来B.稍纵即逝C.储藏D.枕戈待旦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B.乙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希望优秀的大学生吸引到农村来,既能够为新农村建设予以人材方面的支持,又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上取得锻炼。

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答案详解)

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答案详解)

2014福建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默写论述类类文本阅读24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肥胖______是一种臃肿的状态,更是一种疾病,它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疾病。

(2)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________他就一点也不感到羞愧吗?(3)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蔓延________偶然因素所致,________新自由主义长期泛滥的必然结果。

A.不止难道不仅是/而且是B.不只难道不是/而是C.不止莫非不是/而是D.不只莫非不仅是/而且是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E.副检察官发了一通谬论,以犯罪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然会犯罪。

(《复活》)A.王允先把貂蝉许给吕布,接着又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不满董卓,爱慕吕布的英勇,经常寻找机会与吕布私下相会。

(《三国演义》)B.对吴老太爷的死,范博文不以为奇,说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到了现代大都市上海,自然要“风化”。

(《子夜》)C.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

(《家》)D.圣母院是圣地,享有避难权,法庭却不顾及这一点,要入内逮捕爱斯梅拉达;甘果瓦率流浪人和乞丐攻打圣母院,想救出爱斯梅拉达。

(《巴黎圣母院》)二、语言表达3.2013年1月10日,王永、邓飞、赵普、郎永淳、陈伟鸿、崔永元等6人在微博上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

1月30日,由北京团市委、市青联等共同发起的“温暖2013——春节回家顺风车大型公益行动”在北京启动。

请为此次公益行动拟写一则广告词。

要求:简洁、生动、准确,语言得体。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阅读4.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4内容理解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4内容理解题(含解析)(最新整理)

内容理解题--明辨设题陷阱,切片比对分析一、(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形成的标志,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撰史旨趣的提出。

纵观司马迁《史记》的“究天人之际”,既肯定人事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又重视从天的角度认识和评述历史,关注天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彰显其天人合一的思维特点.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从天人整体的视野去看待历史,认可人与天的不同,肯定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为性和能动性。

从编纂体裁而言,《史记》以纪传体论载历史,彰显了以人为中心、重视记载人事的思想。

司马迁创立纪传体史书体裁,一方面有先秦以来历史撰述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先秦至汉代天人观念的发展有关。

春秋战国秦汉之际是人开始逐渐觉醒的时代,人为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成为历史记述的中心才成为可能。

从记述内容而言,《史记》重视人为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谈论夏、商、周、秦相继更替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时,司马迁充分肯定了它们王天下,都是修仁行义、积德用力的结果,是人为而非天意。

另外,《史记》也充分肯定了个人的奋发有为。

《陈涉世家》将布衣陈涉发迹与汤武革命、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充分肯定了陈涉在推翻暴秦统治过程中的首创精神;在《项羽本纪》中,否定项羽“天之亡我”的说法,认为项羽的败亡乃是咎由自取,却至死“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史记》中的“天”论,包含有意志、命运、趋势、本然和物质等多重含义。

当然,其中最能彰显天人合一思维的,还是宣扬天有意志,天命王权,肯定意志之天对于人事的影响。

其主要体现就是宣扬“圣人感生”说.《史记》的《殷本纪》和《周本纪》在描述商周部族起源时,分别记述了简狄吞卵生契和姜嫄履迹生稷的故事。

“感生”说宣扬的是一种天命史观,当天神赋予圣人肉体的同时,也就同时赋予了其治理万民的权力。

同时《史记》还宣扬“圣人同祖”说。

《五帝本纪》以黄帝为百王先,这种“祖黄帝”的思想同样也是一种天命王权思想,“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

高三语文一日一练17-24答案

高三语文一日一练17-24答案

一日一练专题组合训练17答案1.【解析】选C。

A.秣(mò),B.轧(yà),D.剖(pōu)。

2.【解析】选D。

A.幅—辐,B.齐—其,C.泻—泄。

3.A (苏轼-关汉卿)4.【解析】选D。

D.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

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B.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C.振振有辞: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5.【解析】选B。

A项“制定并启动……相关工作及应急机制”不完全搭配。

C项逻辑错误,“可能促成世界核电安全保障机制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全球核能发展走向”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警惕和反思”应互换位置。

D项成分残缺,“迅速形成了”后应加“对”。

专题组合训练181.【解析】选C。

A.角(jué),B.掺(chān),D.噪(zào)。

2.【解析】选A。

B.姆—拇;C.减—简;D.谍—牒,言—颜。

17.答案:B解析: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而非清代。

4.【解析】选C。

A.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修饰对象错误,感情色彩不当。

B.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

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

修饰对象错误。

C.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

比喻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收入。

D.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不合语境。

5.【解析】选B。

A.“主要原因是……所造成的”句式杂糅。

C.语序不当,应是“认识枣庄、了解枣庄、亲近枣庄”。

D.主宾搭配不当。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写开场白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围绕主题,力求精练。

写好开场白,准确是前提。

要善于直接运用“主题词”,尽快让对方清楚你要表达的重点。

同时,同学们还要学会锤炼语言,用最简洁的话准确表达,让开场白简短、有力,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24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2小题。

秋山
白居易
久病旷心赏,今朝一登山。

山秋云物冷,称我清赢颜。

白石卧可枕,青萝行可攀。

意中如有得,尽日不欲还。

人生无几何,如寄天地间。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

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注】掩关:坐关,原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写诗人久病初愈后秋日登山的见闻与感受,首联写诗人登山赏景,心旷神怡。

B. “山秋云物冷”凸显了秋山的特征,山之清冷与“我”之清瘦、赢弱相互映衬。

C. “白石”两句写山行时可卧可行,叙写了山行的乐趣,突出诗人悠然自在的情趣。

D. 诗歌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抒发感慨;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

2. “心有千载忧,身无一日闲”两句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二)名篇名句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中写自己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____ ”两句写蜀道开辟之前极长时间里交通隔绝的境况。

(3)苏轼《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夏季暑湿,蓉香正气水、蓉香正气液是家中常备药,尽管这两种药物仅一字之差,①____。

虽然表面看起来两者都是液体制剂,但从生产工艺到口感,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

两者最大的差异就是,②____,蓉香正
气液不含乙醇。

蓉香正气水的制法是将药材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后进行过滤,合并过滤液,混匀。

而蓉香正气液的制法是将药材加60%乙醇加热提取,然后将提取液中的乙醇加热除去,只保留水溶液。

其实,不论对什么药物,还是不妨花些时间阅读药品说明书,从而避免③____。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

长期以来,从哈瓦那到圣地亚哥约800公里的里程,乘坐火车耗时长达24小时。

随着中国产列车投入使用,这段旅行时间缩短到了14个小时。

同时,列车的运力和效率也大幅提升。

哈瓦那至圣地亚哥之间的旧列车仅能载客400余人,如今每列客车能载客760人以上。

参考答案
1. D “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错误,诗人只是借用“掩关”一词表达自己对此地的喜爱,想等到不做官后就来这里居住,而并非向往佛教。

2. 人生苦短,心中有千年的忧患;身处官场,忙忙碌碌,无一日闲空。

诗人借时感世,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欲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3.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1)①其实并不同②藿香正气水含乙醇③使用药物时出现错误
5.关键信息:2019年7月13日;中国产铁路客车在哈瓦那至圣地亚哥线路上投入运行;缩短旅行时间;提升列车运力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