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考历史大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第16讲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16讲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考纲清单] 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一、欧共体的成立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西欧国家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1)1951年,法、意等六国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后来,六国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1)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欧共体国家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3)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1.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1)原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扶持;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1)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特别提示二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四个阶段(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
(2)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
(3)20世纪七十年代,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
(4)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治大国”外交。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2)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专题10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精讲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核心考点预测押题(全国通用)

【考点回归】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东欧剧变: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①国际关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②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各国都加强了反恐斗争。
的愿望。1907年,英俄两国从过去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该材料反映出英国的外交取向是( )
A.“结伴不结盟”
B.“集体安全”
C.“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D.“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答案】D
【详解】面对德国不断强大的海军力量,英国感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压力,因此抛弃之前和日本、法国
的恩怨矛盾,与之结盟,以对抗日益强大的德国,这体现了英国在外交方面坚持“没有永恒的朋友,
15.(2020·天津卷)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 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 深层背景是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15. “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意味着欧洲实力日渐强大,结合题干时间 20世纪60年代末可知,这一时期欧共体成立,同时日本逐渐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显 现,而欧洲对美国在大西洋霸权的挑战只是多极化的表现之一,C是深层次背景,属于最佳选项;欧洲 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多极化趋势的一部分,是基辛格提出欧洲挑战美国大西洋政策的表层原因,不是最佳 选项,排除A;20世纪6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未确立起全球霸权,B错误,排除;通过题干 可以看出随着欧洲的崛起,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势必发生变化,D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层次原因, 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高考历史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二 轮 复 习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 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建立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 6.世界贸易组织和中 国的加入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干梳理
关键词: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热战
历
1.两个原因
史
二 轮 复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
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历
史
二 轮 复 习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跟踪训练〕
4.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
起,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加入的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B项不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D项不正确。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
《__罗__马__条__约____》 , 建 立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和 欧 洲 原 子 能 共 同 体 ; 欧 洲 共 同 体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1 专题6 第3讲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活动: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 维和、裁军等。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如加入亚 太经合组织,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重视发展与 欧盟、东盟的关系等。作用: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 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 发展。
3.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1】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 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 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忽然间彻底倒塌了, 此后,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件对世界 局势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的解体 B.朝鲜的分裂 C.两极格局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多极化的 趋势进一步发展。 2.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己为 主导的单极世界。
(2)欧盟的建立、扩大和发展。1999年欧元启动,标 志着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 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提高欧盟的国 际地位。
②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1991年底,俄罗斯等11 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的阿拉木图签署文 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其成员扩大 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同时宣布“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至此,苏联完全解体。 (4)影响: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多极化趋势发展加快;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2)概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发生激烈动荡, 东欧各国政权纷纷易手。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而德国则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3)实质:东欧各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12讲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1.背景
(1)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新独立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
起来,相互支持。 2.兴起标志:⑨ 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 尔格莱德举行。 3.奉行政策:⑩ 非集团 ,不结盟。
4.任务:反对
国的扶持;制定出⑦ 合乎国情 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考点一
栏目索引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1)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⑧ 政治大国 的目标。 3.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考点一
栏目索引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新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范畴,A
项属于经济范畴,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国家的出 现”指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C项正 确;D项中“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2011江苏单科)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B )
栏目索引
第五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的演变
栏目索引
第12讲
考纲要求
两极格局的瓦解与世界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的瓦解:①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②战后日本经济 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 兴;④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世界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探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知识点解读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国家实力的变化(美苏实力大增,欧日实力下降)②主要:矛盾的变化③其他: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程:①冷战:②局部热战:(3)冷战的影响:①②③④冷战状态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的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
面对两极对峙局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2、多极化趋势出现:(1)欧共体:(原因、组成、发展、影响)(2)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崛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影响)(3)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意义)(4)中国:3、两极格局的瓦解:(1)标志:(直接原因、根本原因)(2)影响:①世界局势:②社会主义力量受重创4、多极化趋势加强:(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2)影响:①三个有利于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5、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的认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中心舞台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变化。
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其对外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
二、经济发展趋势:1、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区域集团化趋势:(1)欧盟:(背景、过程:1951——1967——1993——1999、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原因、过程:1992——1994、影响)(3)亚太经合组织:(背景、过程:1989——1991、影响)(4)东盟:(背景、过程:影响)单元检测1、“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施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B、实施军事援助C、实施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
第1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 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 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 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 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 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③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3)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 日 益加剧。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2.表现
方面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①时间:1947年3月 ②内容: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③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干涉各国内政 ,反共反苏 ④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 冷战”的正式开始
高考复习专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实质都是为了遏 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 位。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 “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 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 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 共同反苏反共。
家,遏制“共产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其实质是遏制苏联,称 霸全球 ③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实行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帮 助西欧恢复经济;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 冷战” 的战略轨道 ④军事上:北约的建立: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 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是一个反对苏 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 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1)确立: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 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 塔体制。 (2)影响: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美苏冷战:
(1)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具体表现:全面的“冷战” ①德国分裂:(欧洲)
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的分裂:(亚洲)
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 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本课小结 多极化趋势加强
两极格局解体
苏 联 解 体
西方 世界 三足 鼎立
俄罗 斯 保持 大国 地位
中国 综合 国力 增强
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在这个过程中,多极力量暂时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专题小结
两极格局瓦解
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 马约 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底“________” 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正式生效,欧盟正式成立。之后一体化进 程进一步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落实
③影响:欧盟力量的发展,对国际事务拥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 发展。 (3)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在加 强日美关系的同时,也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 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 “________”自居。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日 亚洲代表 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军事力 量日趋膨胀,引起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 忧和疑虑。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落实
2.表现 两极格局解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多强 (1)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以经济实力为 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 ”和“人权 ”为旗帜, 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2)欧盟加快一体化进程 ①条件:“冷战”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欧洲联盟条约 》, ②进程:1991年欧共体在荷兰签订《______________
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
义,维护世界和平。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落实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 1.中国已成为政治大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的调 整,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 3.中国模式等软实力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 样化。 • 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中国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不到世界 平均水平的一半。 • 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提高的基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背景
基础落实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经济多极化为国际政治 经济多极化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奠定了基础。 基础 (2) 苏联解体,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波兰、民主德国等东欧国家 因自身的政治经济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的影响下, 相继发生剧变,使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 线崩溃。②苏联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经济机制活力衰退,经济 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③戈尔巴乔夫改革走进死胡同, 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 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④两极格局崩溃。
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重点突破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其原因
(1)特点: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 鉴于目前的国际结构中美国的主导地位 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加强)。 下降,其他大国都无意承担领导责任,以多 国协调为特点的国际机制活跃了起来,国际 (2)原因: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冷战” 关系中呈现了权力分散的趋势。这样的国际 结束。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并极力构建以自 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治理进程发展 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多个国家或国家联盟力量中 的结果。 心的出现。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专题九(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纲重点
•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 苏联解体(背景、过程和影响)
• “一超多强”世界格局(形成及其具体表现)
• 欧盟的成立(标志及其影响)
• 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主要表现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落实
(4)俄罗斯:2000年出任总统的普京,改革内政,推行 务实外交,使俄罗斯走出了低谷。(1993年,开始调整对外
政策,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加强与欧盟的关
系,发挥在欧洲事务中的大国作用,但反对北约东扩;协调 与独联体内其他国家的关系,以遏制西方对这一地区的渗透 和扩展;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 (5)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并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落实
3.影响
(1)世界多种力量的发展有利于制约美国的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改变长期以来个别霸权国家主宰世界的局面。 (3)有利于世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繁荣。 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 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苏联解体 演变 趋势
项目
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原因 雅尔塔体系;美苏对抗 政 杜鲁门主义—欧洲共产党和 治 工人党情报局 冷 经 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战 济
苏联解体
经互会解散军 事来自北约——华约华约组织解散
世 界 格 局 多 极 化
美苏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 影响 既破坏世界和平,又避免新 和,和平与动荡并存 的世界大战。„„
•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主要表现及原因)
• 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
•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基础落实
惟一的超级大国 美 国
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遭反对
欧 盟 日 本
俄罗斯 中
国
一个国家的政治地位 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 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 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重点检测 )
• 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 D.西方“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