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对肿瘤发病率的关系
肿瘤是怎么产生的原理

肿瘤是怎么产生的原理肿瘤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下面我将从细胞突变、基因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等方面,详细介绍肿瘤产生的原理。
1. 细胞突变:肿瘤产生的第一步通常是正常细胞发生突变。
细胞突变可以是遗传突变或获得性突变。
遗传突变是指个体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的基因发生了改变,这些基因改变可以是从父母继承的,也可以是新突变。
获得性突变是指体细胞中的基因在生活过程中发生了改变,通常由环境因素引起。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细胞的基因组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缺失、基因重排等。
2. 基因异常:细胞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或功能失调。
正常细胞根据基因的正常表达来维持平衡和稳定。
当肿瘤相关基因发生异常,例如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或促癌基因的增强表达,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凋亡等生理过程将失去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3. 遗传因素:一些肿瘤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说明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使得个体对于某些突变的易感性增加,例如布拉加(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性风险增加有关。
此外,一些癌症相关基因突变也可通过家族遗传方式传递,增加个体患肿瘤的风险。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肿瘤发生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环境因素包括化学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等。
化学物质中的一些致癌物质可以直接损害细胞的DNA结构,如烟草中包含的多环芳烃对肺癌的发生增加风险。
放射线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致因,例如紫外线和X射线对皮肤癌和白血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病毒感染也与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例如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关。
5.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检测和清除异常细胞,以防止肿瘤的发生。
然而,某些情况下,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稳定生长和扩散。
淋巴瘤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区有何差异?

淋巴瘤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区有何差异?一、地区因素对淋巴瘤患病率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对淋巴瘤患病率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往往与淋巴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高温高湿的气候可能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炎热潮湿的气候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失调,进而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
2. 生活方式: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淋巴瘤的患病率差异。
例如,城市人群普遍压力大,生活快节奏,免疫力相对较弱,从而使淋巴瘤的发生率较高。
而农村地区的居民通常有更多的户外活动,吸入的新鲜空气增加了免疫力,患病率相对较低。
3. 饮食习惯: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带来了淋巴瘤患病率的差异。
一些地区过分偏爱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加工食品,增加了淋巴瘤的风险。
而其他地区的居民普遍饮食较为健康,摄入蔬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不同地区淋巴瘤患病率差异的现状淋巴瘤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美和西欧地区的淋巴瘤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以下是一些具体数据:1.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的淋巴瘤患病率较高,其中以美国最为突出。
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淋巴瘤在美国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的估计发病数为82260例。
2. 西欧地区:西欧国家的淋巴瘤患病率也相对较高。
根据欧洲癌症统计中心的数据,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的淋巴瘤发病率在欧洲范围内居前。
3. 亚洲地区:相对于北美和西欧地区,亚洲地区的淋巴瘤患病率相对较低。
这可能与亚洲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不过,近年来,随着亚洲一些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淋巴瘤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三、淋巴瘤患病率差异的原因导致淋巴瘤患病率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探究肺癌预防的环境与生活因素

探究肺癌预防的环境与生活因素肺癌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使得肺癌的预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肺癌的预防与环境和生活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将探究肺癌预防中涉及的环境和生活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
一、环境因素对肺癌的影响1.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肺癌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关联。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家庭燃煤等导致的空气污染是主要的肺癌致病因素之一。
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个人保护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手段。
2.辐射长期接触高强度的电离辐射,如放射线和紫外线等,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职业上接触放射线的工作者,如医务人员和核工业工作者,以及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辐射对肺部的伤害。
3.室内污染室内空气污染是肺癌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长期吸入污染的室内空气,如家庭装修释放的有害气体、煤烟等,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加强通风换气,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对于肺癌的预防非常重要。
二、生活因素对肺癌的影响1.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吸烟是导致80%以上的肺癌病例的原因。
因此,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吸烟者应及早戒烟,并避免与吸烟者长期接触以减少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
2.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与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以及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品,都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注重营养的摄入,对于肺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3.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和长期久坐的生活方式与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癌症的能力。
每天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跑步等,对预防肺癌具有积极的作用。
4.防范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调查发现:城市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

调查发现:城市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近年来,我国城市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尤其是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
对此,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李志亮主任表示,城市主要是空气污染及癌症富贵病较多,而农村地区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肝癌、食管癌相对较高。
所以不同地区癌症高发种类也不同,但总体上来说城市发病率比农村高很多。
每5人就有1人患癌症当前,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855.91/10万,平均每天8550人新发癌症,按照目前人均期望寿命计算,我国居民患癌症的概率为22%,即每5个人中就有1人会患癌症。
从我国近1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城乡癌症发病死亡率均呈现逐年显著上升趋势,已成为21世纪中国和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数据显示,估计每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人。
更为可怕的是,每年全国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70万人,平均每天约7300人死于癌症,也就是说,全国每分钟有5人死于癌症。
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李志亮主任表示,城市地区的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可能是与环境、生活方式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而农村地区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肝癌、食管癌则与饮食,卫生条件有直接关系。
40岁以上人群要提防癌症来袭癌症的年龄分布特点表现为,在40岁之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相对较低,而40岁之后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到80岁左右达到高峰。
因此,40岁之后应该重视癌症体检、预防。
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作为我国首家开展临床治疗的三甲医院,从临床上治疗到目前取得非常有效的治疗效果,为广大患者所安全有效的治疗。
目前,除手术,放化疗治疗外,选择CLS多细胞治疗也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治疗后不少患者能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耐受力,成为癌症治疗最为有效的方式。
据了解,CLS多细胞治疗方式是通过采集患者外周血中的单个细胞核,在高纯净GMP实验室内进行细胞诱导,活化,最终培养出具有超强杀伤力的DC细胞、CIK细胞、NK细胞、R-T细胞、CD3AK细胞,通过这5种细胞联合作战最终将癌细胞牢牢控制住,避免癌症的复发及转移。
恶性肿瘤研究揭示肿瘤发生的内外因素

恶性肿瘤研究揭示肿瘤发生的内外因素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科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研究肿瘤发生的内外因素。
他们的努力揭示了许多引发恶性肿瘤的核心原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恶性肿瘤的内外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一、遗传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家族性的恶性肿瘤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乳腺癌、卵巢癌和结直肠癌等一些常见肿瘤,往往在家族中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这是由于存在一些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突变,使得患者在遗传层面更容易产生肿瘤。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许多因素,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化学物质、辐射等都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可被吸入人体,引发呼吸道肿瘤。
不洁饮水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容易导致消化系统肿瘤。
此外,接触化学品和长期受到辐射的人也容易患病。
三、饮食因素饮食习惯与恶性肿瘤息息相关。
腌制、烟熏、炸煮食物产生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和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容易对人体造成损害,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此外,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缺乏蔬菜和水果摄入,也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进而增加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
四、生活习惯因素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吸烟、酗酒和长期暴露在工业毒物之中,都可能引发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
此外,长时间缺乏运动、不注意充分休息、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都会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五、感染因素一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因素,也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等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癌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胃部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应加强对感染疾病的防控,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生活习惯因素以及感染因素密切相关。
2024年肿瘤治疗市场需求分析

肿瘤治疗市场需求分析引言肿瘤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环境污染的增加,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因此,肿瘤治疗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对肿瘤治疗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肿瘤治疗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据预测,未来几年,全球肿瘤治疗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肿瘤患者的数量也将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患者对肿瘤治疗的需求也将增加。
3.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也将不断改善,进一步增加市场需求。
治疗手段需求分析肿瘤治疗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各种治疗手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治疗手段,其市场需求最大。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具体来说,市场对于以下治疗手段的需求较高:1.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作用于肿瘤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该治疗手段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的免疫力来治疗肿瘤。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3.放疗:放疗是使用高能辐射杀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手段。
虽然放疗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放疗的市场需求仍然持续增长。
地区需求分析肿瘤治疗市场的需求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肿瘤治疗市场需求较高。
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医疗水平相对较高,患者对肿瘤治疗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此外,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肿瘤治疗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肺癌与环境污染有关的风险因素

肺癌与环境污染有关的风险因素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除了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外,环境污染也是导致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探讨肺癌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导致肺癌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颗粒物是最为危险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可以进入人体肺部并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肺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还容易患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二、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亚硝胺类物质是最为危险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可以通过饮用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从而增加肺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饮用污染水源的人群,还容易患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癌、肝癌等。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其中,石棉是最为危险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体内引起肺部疾病,从而增加肺癌的风险。
此外,长期接触污染土壤的人群,还容易患上其他皮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综上所述,肺癌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预防肺癌的发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接触污染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饮用干净的水源,避免接触污染土壤等。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环境污染物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

论文题目:环境污染物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显著增加。
尽管病毒感染、饮酒和遗传因素已被广泛研究,但环境污染物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仍未完全明确。
本文综述了环境污染物对肝癌发病率的影响,探讨了主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致癌机制,包括化学污染物、重金属、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通过了解这些因素与肝癌的关联,我们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1. 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常见。
尽管病毒感染(如HBV和HCV)和饮酒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环境污染物的潜在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环境污染物如何影响肝癌的发病率,强调其致癌机制及可能的预防措施。
2. 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致癌机制2.1 化学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包括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等,是重要的环境致癌因素。
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和二恶英是常见的化学污染物,具有致癌潜力。
2.1.1 多环芳烃(PAHs)PAHs广泛存在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烟草烟雾中。
PAHs通过代谢转化为反应性代谢物,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导致DNA损伤和突变,进而诱发肝癌。
2.1.2 多氯联苯(PCBs)PCB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
PCBs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hR)和氧化应激途径,引起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调,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
2.1.3 二恶英二恶英是工业生产中的副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二恶英通过与AhR结合,激活CYP1A1和CYP1B1等酶,导致DNA损伤和肿瘤形成。
2.2 重金属重金属如砷、镉、铅和汞等,对肝脏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2.2.1 砷砷污染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健康问题。
砷暴露通过产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诱发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
长期饮用受砷污染的水与肝癌风险显著增加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单位为万吨。 本文 2008 年 12 个省 12 种肿瘤的发病率来源于文献[4],2000 年至 2010 年上
海市 9 种肿瘤的发病率来源于文献[5]。某种肿瘤发病率是以年度所有的恶性肿瘤 中拆分出的各个单项肿瘤总数作为分子,分母是既定地区年度总人口的平均数。 其计算公式为某肿瘤发病率=[一定时期某地暴露人群中的某种恶性肿瘤新发病 的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000/10 万。
1
目录
目录 ................................................................................................................................ 1 摘要 ................................................................................................................................ 2 1. 研究背景 .................................................................................................................... 3 2. 数据说明 .................................................................................................................... 4 3.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的地区差异性 ............................................................................... 5
环境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病率关系的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 付靖、刘俊麟、林晓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大量的三废排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 造成了生活环境的恶化。与此同时,各种肿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 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杀手。环境的恶化对肿瘤发病率的影响是医疗 机构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 logistic 模型对 12 种不同的 肿瘤与六种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环境因素能影响不同的 肿瘤发病率,导致不同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上海 2001-2010 年的肿瘤发病率和环境指标为例,建立了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多项式分布滞后模 型,采用 SAS9.3 中的 pdlreg 函数来对模型进行拟合与参数估计。分析 5 年内的环 境对肿瘤发病率的累积影响,得出结论当年的肿瘤病率除了与同一年的环境因素 有关外,还受到前 1-5 年的环境的影响。为政府长期坚持环境保护与治理,控制 肿瘤发病率的上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 恶性肿瘤 向前 logistic 回归模型 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3. 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的地区差异性
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存在地区差异性,且相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肿瘤发病也有 很大不同(表 3.1,见附录)。我们认为这样的差异不仅来源于不同的生活质量, 也和各地区环境破坏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找到恶性肿瘤地区差异性与环境 相关的原因,我们建立了如下模型。 3.1 聚类分析
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之 和,单位为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指报告期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 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总量,计算公式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燃烧 过程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生产工艺工程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 排放量以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和其含硫量为基础,其计算公式为生活及其他二 氧化硫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含硫量*0.8*2。
环境和恶性肿瘤的发生的关系是很复杂的。环境中的化学、生物、物理因素 以及相互交织,可产生对人体间断的或持续的反复侵袭。与肿瘤有关的环境因素 主要有:1.水污染,饮水中的无机砷以及消毒剂都是膀胱癌、肺癌的诱因,而且 可能和烟草有着协同作用。研究表明,饮水中的无机砷的浓度>10μg/L 膀胱癌 的危险性会增高[2]。2.大气污染,污染的空气微粒被认为对人类健康是有害的, 尤其是人类吸入特定的物质(PM),据统计,居住在严重空气污染环境下的人们 患肺癌的危险率(RRS)至少是居住在低污染环境下的 1.5 左右[3]。空气污染中 的二氧化氮(NO2),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甲醛等都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 为 I 类致癌物质。3.其他污染,另外食品污染如黄曲霉素、蓝绿藻毒素都是致癌 剂,电磁辐射以及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都会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病 率。因此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减少各种有害环境,是防治癌症的首要途径 和根本任务。
x
2m
x n1
x n2
xபைடு நூலகம்
nm
(3.1)
则第 i 个地区的恶性肿瘤肿瘤发病率为:(xi1, xi2 ,xim )T ,i 1,2,n ;第 j 类恶性
肿瘤各地区的发病率为:(x1j , x 2 j ,x nj )T , j 1,2,m 。
首先,对原始数据 X (xij )nm 进行标准化:
xik
xik xk Sk
3.1 恶性肿瘤发病的聚类分析 .............................................................................................5 3.2 环境因素向前 Logistic 回归模型 ...................................................................................7 3.3 结果与分析 .....................................................................................................................8 4. 时间序列上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9 4.1 模型的基本结构 ...........................................................................................................10 4.2 模型的计算和评估 .......................................................................................................11 4.3 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11
烟尘排放量是指工业烟尘排放量与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之和,单位为万 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 粒物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是指除了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 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中燃烧所排放的烟尘纯重量,以生活及其他煤炭消 费量为基础进行测算。
3
2. 数据说明
本文的环境数据来源于 2009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 2001-2011 年的上海统计 年鉴,相关的指标解释如下:
氨氮排放量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 )和铵离子(NH4 +) 形式存在的氮。氨氮主 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以及化工、冶金、 石油石化、油漆颜料、煤气、炼焦等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的单位为万吨,其 测算方法可以采用实测法,通过实际测量废水中排放量和氨氮排放浓度。本文将 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和工业废水中的氨氮排放量分开讨论。
2
1. 研究背景
环境与疾病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人类的健康与其生存的环境 息息相关,如何通过减少相关的不良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人类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恶性肿瘤,亦称癌症,是一种由于控制细胞生长机 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2000 年世界恶性肿瘤发病 1006 万人,死亡 621 万人,现 患 2241 万人,发病与死亡比 10 年前增长约 22%[1]。然而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 多因素参与的、多途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研究表明,约 80%的恶性肿瘤发生与环境因素相关,同时环境因素也可以 导致遗传因素的改变,如环境致癌物直接作用于 DNA 分子,导致基因突变诱发 癌症。因此,找到各环境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生的贡献,就能够通过这些基础数据 为恶性肿瘤的防控工作做出规划,这将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关于我国恶 性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研究甚少,大部分为单个因素对肿瘤发病的分析。2008 年,卫生部提出“健康中国 2020 战略”,需要制定科学的肿瘤防治规划。然而随 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疾病谱和环境因素已经发生了深刻 变化,恶性肿瘤在不同城市的分布情况、肿瘤的类型也有巨大的变化。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为工业废水中 COD 排放量与生活污水中 COD 排放 量之和,单位为万吨。化学需氧量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 氧量。一般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的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 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来表示废 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COD 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 物污染越重。其中城镇说或污水中的 COD 含量值城镇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 中的 COD 的产生量,用人均系数法测算,测算公式为:城镇生活污水中的 COD 产生量=城镇生活污水中的 COD 产生系数*市镇非农业人口*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