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血液中乙醇的含量是对饮酒驾驶和酒后醉酒等事件的判断和法律制裁的依据,因此精准可靠的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对于保障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其中,异戊醇内标法是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异戊醇内标法的原理是在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异戊醇作为内标,然后将样品分别加入,通过色谱法分离乙醇和异戊醇的混合物,最后根据内标的含量和峰面积比例计算出样品中乙醇的含量。
和其他方法相比,异戊醇内标法有测定精度高、灵敏度好、不受干扰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公安和法律部门等领域。
异戊醇内标法的操作过程基本上分为两个步骤,即制备标准曲线和测量样品含量两个部分。
制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1. 准备异戊醇内标工作液,取1毫升异戊醇加入到100毫升药用醋酸乙酯中,摇匀。
2. 建立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一般按照以下试剂的浓度配制不同浓度的标准品:0.5‰,1.0‰,1.5‰,2.0‰,2.5‰和3.0‰。
每种浓度做3个平行样品,即总共18个样品。
将每个标准品分别用吸管取出分别加入10毫升离心管中,然后加入2毫升异戊醇内标工作液,再加入1毫升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混匀。
3. 色谱分析,将离心管中的样品移入进样口,进行色谱分析,记录出峰面积数据。
然后将峰面积数据与相应的标准品浓度相对应,制作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
曲线拟合一般采用线性方程,根据标准品峰面积与浓度的对应关系,计算出血液样品中乙醇含量。
测量样品含量1. 取血样,取1毫升血液样品,加入10毫升离心管中。
2. 添加所需试剂,加入2毫升异戊醇内标工作液和1毫升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混匀。
3. 振荡混匀,振荡10分钟之后,离心提取物,保留上清液。
总之,异戊醇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方法,尤其在医学、公安和法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标准曲线法,可以准确、简单地测定血液样品中乙醇的含量,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是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样品中的乙醇含量来判断人体的饮酒情况。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在人体内摄入后会被代谢成为乙酸。
乙醇的摄入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还会影响人的行为和认知能力。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交通运输、安全和医疗)来说,对乙醇的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血液中测定乙醇含量通常采用的是双波长差值法,通过测量乙醇和乙醇内标(如异戊醇)在两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来计算乙醇的浓度。
测定乙醇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下面将以标准曲线法为基础,详细介绍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的步骤和原理。
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 乙醇标准品: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7%的乙醇标准溶液。
- 异戊醇标准品:浓度为0.3%的异戊醇标准溶液。
- 血液样品:采集被测者的静脉血样品。
-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的吸收光谱。
- 毛细管和吸管:用于取样。
2. 样品制备将待测的血液样品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同等体积的乙醇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溶解。
再次离心后,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无菌离心管中,得到待测样品。
3. 标准曲线绘制将乙醇标准品分别稀释为0.1%、0.2%、0.3%、0.4%、0.5%、0.7%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将异戊醇标准品稀释为0.3%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溶液和0.3%的异戊醇标准溶液,各取一定体积混合,摇匀后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混合液。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乙醇波长下(通常为340 nm)测量每个混合液的吸光度,并记录下来。
根据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样品将待测样品稀释成适宜浓度的溶液。
取适量溶液与0.3%异戊醇溶液混合,摇匀后测量其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乙醇的浓度。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来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背景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类物质,其可以通过口腔、胃肠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法、Raman光谱法等,然而这些方法无法同时测定多种酒精类物质,且操作繁琐。
异戊醇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的酒精类物质,其结构与乙醇相似,但其分子量大于乙醇,因此其可以被作为内标物来共同测定血液中多种酒精类物质的含量。
方法1. 实验操作1.1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取异戊醇、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标准品,溶于无水乙醇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
取10μL混合溶液,加入10μL含有内标品的稀释液,用0.22μm滤膜过滤,然后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器测量。
1.2 血液检测收集患者的血液样品,加入10μL含有内标品的稀释液,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器测量。
2. 数据处理对混合溶液进行气相色谱仪测量,根据不同化合物与内标物的谱图峰面积比值制成标准曲线。
取之前制备的混合溶液,分别将其稀释到10、20、50、200、500、1000、2000mg/L,每个浓度各测量三次,得到谱图峰面积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将测得的血液样品的谱图峰面积插入标准曲线中,求得血液中各种酒精类物质的含量。
异戊醇的浓度峰面积值作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
结果在保证实验重复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血液中多种酒精类物质含量。
结论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能够通过同时检测多种酒精类物质的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特点,可应用于临床实际生产中。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一、实验目的1、熟悉乙醇在血液中的含量测定方法;2、掌握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学习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2、色谱柱:DB-ALC1;3、内标液:异戊醇乙腈溶液(1mg/mL);4、标准品:乙醇;5、乙腈;6、氮气。
三、实验原理1、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异戊醇是一种醇类有机化合物,具有与乙醇相似的物理性质,是乙醇的理想内标物。
异戊醇和乙醇均可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但由于异戊醇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乙醇相似,可与乙醇相互识别,用异戊醇作内标物,可以减小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分析误差。
2、操作步骤(1)血清样品的处理:将10μl的血清样品加入10μl的异戊醇乙腈溶液,适量乙腈,混匀,然后加封,振荡15min。
(2)标准曲线的制备:取0.5mL的异戊醇乙腈溶液与0.5mL的乙醇混合,称量干净的非枯燥烧杯,与0.01%异戊醇乙腈溶液配置成0、5、10、20、40、80mmol/L的等浓度示强溶液,置于4°C保存。
(3)进样和色谱条件的设置:气相色谱柱采用DB-ALC1,流速2.0mL/min,检测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量为1μL。
(4)色谱条件:柱温180°C,进样口温度230°C,检测出口温度230°C,氮气流速为40mL/min。
五、实验结果记录1、异戊醇乙腈溶液的配置质量测定结果;2、标准曲线制备的记录;3、跑图谱数据的记录。
六、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曲线计算血清中乙醇浓度;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讨论。
七、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2、对该实验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进行总结。
八、实验注意事项1、血清样品处理过程要在干燥器中进行;2、实验操作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异戊醇和乙醇。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项目,用于判断个体是否饮酒过量或者生理功能异常。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成分,在人体内被吸收后会迅速转化为乙醛,然后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被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乙醇的测定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以尽量减小误差。
异戊醇是乙醇测定中常用的内标物,它具有与乙醇相似的物理性质,但却不会在人体内代谢。
将已知浓度的异戊醇加入待测血液中,可以作为内标物来补偿样品的稀释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测定乙醇含量的标准曲线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样品:从被检测者取血液样品,一般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保留约1ml的血液。
2.异戊醇内标加标:取已知浓度的异戊醇标准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待测血液样品中,一般是加入0.2ml。
3.样品处理:将加标的样品进行处理,一般采用蛋白质沉淀法。
先将样品放入离心管中,加入10%的硫酸,然后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
4.乙醇测定: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
色谱仪的参数设置为: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00nm,柱温40℃,以异戊醇和乙醇为内标物,通过标准曲线法来测定乙醇含量。
5.标准曲线制作: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异戊醇加标样品的峰面积,绘制出标准曲线。
乙醇的浓度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通过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中乙醇的含量。
以上就是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的大致步骤。
这种方法测定准确,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因此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进行测定时,应注意样品的保存和处理方法,以避免外部因素对乙醇含量测定结果的干扰。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背景
乙醇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在医学领域,乙醇可作为镇痛剂、消毒剂和药剂的溶剂,但如果过量使用或滥用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
因此,在法律和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对乙醇的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原理
本实验依据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异戊醇作为内标物,能够在分子平衡下平等分配于乙醇溶液中。
在已知乙醇标准溶液和异戊醇标准溶液的浓度情况下,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样品苯酚化前的血浆或血清样品预处理,然后在校准曲线上衡量出待测样品中乙醇的浓度。
实验步骤
第一步:样品准备
取出100μL的血液样品,将其加入1.5mL的离心管中,并加入5μL的10ng/mL异戊醇溶液进行内标物添加。
将离心管加入1mL的甲醇(用于血细胞的破坏)和0.1mL的10%硫酸铵(用于乙醇的提取)混合,离心10分钟。
将提取液取出后,在水浴中加热烘干,将干燥后的样品再溶于20μL的异戊醇-甲醇(1:10)的混合溶液中。
第二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选用C18高压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以异戊醇和乙醇分别为内标和分析物。
加入2μL 的样品到色谱柱进行分离,以20%甲醇为移动相,在254 nm处进行检测,每个样品浓度均定为三次,并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计算出待测样品内的乙醇浓度。
结果
样品乙醇浓度为65.7mg/dL,与参考值相符。
结论
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可用于判断个体体内乙醇摄入的
情况。
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异戊醇是一种类似于乙醇的化合物,可以在乙醇测定过程中作为内标物使用。
其特点
是容易与其他化合物相分离,且易于测定。
在乙醇测定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的异戊醇作
为内标物,可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标准曲线法是基于样品中乙醇浓度和峰高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通过制备一系
列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各浓度标准溶液,得到乙醇峰
的相对峰面积,并以此为横坐标,标准溶液的乙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测
定待分析样品的乙醇峰面积,并插入标准曲线中,即可得到待测样品中乙醇的浓度。
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步骤如下:
1. 预处理血样:将采集得到的血样加入预处理溶液中,彻底混匀,离心分离血细
胞。
2. 准备乙醇标准溶液:分别取适量的乙醇标准溶液,并依次加入不同的容量瓶中,
加入适量的异戊醇和预处理液。
3. 进行色谱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设置相应的流速、柱温和检测波长等参数,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进行分析。
4. 绘制标准曲线:依次注入各浓度的标准溶液至色谱中,记录乙醇峰的相对峰面积,并以此为横坐标,标准溶液的乙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测定待测样品:将待测样品注入色谱中,记录乙醇峰的相对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得到样品中乙醇的浓度。
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具有一定的
临床应用价值。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测项目,用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饮酒行为或者是否存在酒精中毒情况。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异戊醇内标的标准曲线法,用于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异戊醇作为内标,通过建立异戊醇和乙醇的标准曲线,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
1. 准备标准溶液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溶液,如0.2g/L、0.4g/L、0.6g/L、0.8g/L等,加入一定浓度的异戊醇溶液,使得异戊醇和乙醇的浓度比为1:1。
调节该系列溶液的总体积为10mL。
2. 打标曲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此系列标准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浓度,并将测得的峰面积与浓度绘制在图纸上,得到乙醇的标准曲线。
3. 测试样品采集待测血样,加入异戊醇溶液,并经过前处理步骤,将其体积调整为10mL,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乙醇的含量。
4. 计算样品中乙醇的质量浓度二、实验步骤将适量异戊醇加入一瓶瓶塞瓶中,用无水乙醚稀释至一定浓度,制备异戊醇溶液。
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溶液,加入相应量的异戊醇溶液,并调整总体积为10mL。
将处理好的样品经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测得乙醇的峰面积。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气相色谱仪2. 试剂:异戊醇、无水乙醚四、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实验区域通风良好,防止异戊醇和乙醇的蒸汽积聚。
2. 标准曲线的绘制要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可重复测量2-3次并求平均值。
3. 测试样品时,要保证样品质量均匀,尽量取代表性样品进行测试。
4.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操作规范,避免误伤。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乙醇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血液中乙醇的质量浓度,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样品中乙醇的含量是否超标或存在酒精中毒情况。
六、实验应用领域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主要用于判断个体是否饮酒或存在酒驾等情况,是交通安全、司法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检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作者:薛烽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23期
摘要:目的:建立用异丁醇作为内标的标准曲线定量法来测定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并与方法GA/T 1073-2013进行比较。
方法:用顶空进样器-气相色谱联用仪,采用内标工作曲线法的定量方式分析血液中乙醇含量[1-2]。
结果:用本方法测得的乙醇加标回收率为97.8~104.5%,相对标准偏差在0.5%以内,一元性回归方程式的相关系数r>0.999。
结论:用该法分析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内标物的适用性更广泛。
关键词:乙醇;血液;异丁醇;内标-标准曲线;气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O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3-0210-02
血液中的乙醇含量测定目前现有的方法是GA/T 1073- 2013和GA/T 842-2019,采用的内标物均为叔丁醇,但是笔者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冬天温度低的时候,叔丁醇是固体状态,配制内标液的时候需要加热等候很长时间才能将固体状的叔丁醇完全转化成液体状,给称量或移取带来不便。
经过查证发现,叔丁醇的熔点为25.7℃,这是导致叔丁醇在冬天气温较低时会处于固体状态或固液混合状态,因此笔者的想法时寻找熔点较低的化合物来替代作为内标,根据GA/T 1073-2013,其不但可以测试乙醇含量,还用于测试甲醇、正丙醇、乙醛、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因此内标物的选择需要避开以上化合物,经过寻找,笔者找到了异丁醇,其熔点为-108℃,溶解性:溶于约20倍的水,与乙醇和乙醚混溶,因此笔者认为异丁醇比较适合作为内标物。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Aglient气相色谱7890B、Aglient顶空进样器7697A、Eppendorf移液器(20-200μL和100-1000μL)、顶空进样瓶(10mL,配有铝帽及密封垫)。
1.2 试剂
乙醇系列标准品(Cerilliant进口标准品)、异丁醇(国药集团沃凯>99.5%)、叔丁醇(阿拉丁>99.5%)、蒸馏水(屈臣氏)、血液样品。
1.3 试剂配制
1.3.1 内标物溶液
用移液器移取623.5μL的异丁醇(密度0.806g/mL,纯度99.5%)于一预先装有适量蒸馏水的100mL容量瓶中,再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得浓度为5mg/mL的正丁醇内标储备液(A溶液),再将A溶液用蒸馏水稀释成4mg/100mL(B溶液)。
1.3.2 乙醇标准品
市售,浓度为10mg/100mL、20mg/100mL、50mg/100mL、80mg/100mL、100mg/100mL、200mg/100mL、300mg/100mL。
1.4 实验条件
1.4.1 顶空进样器条件(如表1)
1.4.2 气相色谱条件(如表2)
1.5 实验方法
1.5.1 标准曲线制作
用移液器分别移取500μL的异丁醇内标物溶液(B溶液)于7个10mL顶空瓶中,再向这7个顶空瓶中分别移取100μL的10mg/100mL、20mg/100mL、50mg/100mL、80mg/100mL、100mg/100mL、200mg/100mL、300mg/100mL乙醇标准品,用硅胶垫和铝帽密封,混匀。
置于顶空进样器中,按1.4条件进样分析。
以待测组分(乙醇)和内标物(异丁醇)的峰面积之比
作为纵坐标,以待测组分(乙醇)和内标物(异丁醇)的含量之比作为横坐标,制作内标工作曲线。
1.5.2 样品测定
用移液器分别移取100μL的全血样品和500μL的异丁醇内标物溶液(B溶液)于一个
10mL顶空瓶中,用硅胶垫和铝帽密封,混匀,置于顶空进样器中,按1.4条件进样分析。
据待测样品中乙醇和异丁醇的峰面积之比,即可在工作曲线上查出待测样品中乙醇的浓度,进而得出待测样品中乙醇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方法的可行性
从图1可知,乙醇的出峰时间为1.708min,异丁醇的出峰时间为4.496min,实验条件能达到分离效果,实验方法可行。
2.2 内标工作曲线的建立
乙醇/异丁醇峰面积之比-乙醇/异丁醇含量之比对照表见表3;内标工作曲线见图2。
2.3 加標回收
向空白血液中加入适量乙醇,分别制得乙醇含量为20mg/100mL和80mg/100mL的血液样品,用此方法测其乙醇含量,结果如表4。
2.4 精密度
随机抽取一血液样品,按此方法重复分析6次,得出6个乙醇含量结果,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如表5。
3 结语
应用异丁醇作为内标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加标回收率为97.8%,相对标准偏差为
0.35%,满足测试要求,异丁醇代替叔丁醇作为内标的适用性更广泛,特别是当室温比较低时,异丁醇不会出现叔丁醇冻结的状态,方便了检测人员的操作。
参考文献
[1] 代娟,陈曼,赖翼,昝旺.直接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2):283-284.
[2] 陈君,彭峰.气相色谱法直接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5):4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