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文)周练(7) Word版缺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文)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A.互相矛盾B.互不关联C.互为表里D.互相独立2.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3.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棱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xx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权益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5.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之际,唱红歌成为各地人民新的娱乐方式。
下列红歌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②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③解放区的天是艳阳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④毛主席呀红太阳,救星就是共产党,翻身农奴把歌唱,幸福的歌声传四方。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周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
”“王”即周天子。
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国都采用周天子的统一纪年 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分封制度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3.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善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实现了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4.“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A.官僚体制的确立 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制度的完善 D.儒家思想的影响5.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
朱熹的着眼点是: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B.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6.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在此强调: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一 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文科)本套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4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
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友兰先生说,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
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 D.宋明理学列言论反映墨家思想主张的是()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就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大;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七)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西周时期,用于解决血亲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矛盾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井田制D. 禅让制2.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重要变革,突出表现在①铁农具得到使用和牛耕逐步推广②兴建大型水利工程③“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应运而生④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促进了政治制度转变的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废除世卿世禄,按军功授爵③废分封,行县制④实行连坐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④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荀子、董仲舒B. 荀子、孟子C. 商鞅、孟子D. 韩非、董仲舒5.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诏“使黔首(百姓)自实田(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A. 准备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B. 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C.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D. 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6. 《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制度的实行,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皇帝制度D. 三公九卿制7. 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其中属于中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是8.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C.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D. 限制地主土地兼并、保证农民和政府用地9.《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
”这说明该书A. 重视商业发展B. 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C.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D. 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10.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019-2020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历史(文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历史试卷(文科)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1.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儒,乙—法,丙—道B. 甲一墨,乙一法,丙—道C. 甲—儒,乙—道,丙—墨D. 甲—道,乙一墨,丙—儒【★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主张道德教化,因此甲属于儒家思想;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因此乙属于法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因此丙的学说属于道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法、道的思想【详解】2.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 人的平等权利B. 人的善良本性C. 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D. 人的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排除B;三者都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故选C。
3.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 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 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 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里的“天理”指我国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通过它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故选B。
A项是说科举选官制度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关心时政;C项说法错误,明清之际才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早期启蒙思想;站在统治阶级立场才谴责农民起义,故D错。
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严格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的自然欲望,但是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周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道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开篇第一句是:“元年春,王正月。
”“王”即周天子。
对孔子这样的书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国都采用周天子的统一纪年 B.表达了尊崇周天子的大一统思想C.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 D.分封制度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2.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A.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3.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善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实现了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4.“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A.官僚体制的确立 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制度的完善 D.儒家思想的影响5.朱熹认为穷理离不开格物,他要格的物主要是天理、人伦、圣言等。
朱熹的着眼点是:A.注重实学,经世致用 B.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D.加强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6.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在此强调:A.回归儒学本原 B.儒释道三合一 C.儒学传承断绝 D.儒学传统久远7.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4、朱熹在发表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见解时强调:“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
”这表明朱熹A.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观念B.有重人伦、轻自然的治学倾向C.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D.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修身理论25、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与欧洲面积大致相当,中国长期统一稳定,而“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
中国的稳定统一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此学者肯定的是儒家文化的A.“君权神授”观念 B.“天人感应”观念C.“民贵君轻”观念D.“大一统”观念26、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关于上述材料及其所述发明,理解不正确的是A.科技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B.指南针有利于远洋航行,促进了地理大发现C. 印刷术传入欧洲,使廉价的纸张得到推广,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 火药促进了人类由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的过渡27、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
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
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28、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
可见,胡适主张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B.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D.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29、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多变”的典型,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