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组合练4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

组合练4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散文阅读+作文立意(45分钟4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大文豪,他的________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也会被注染成一种诗意的浪漫。
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是在北宋元祐年间,他当时没有想到,几十年以后,杭州会成为宋王朝新的都城,而________所兴建的那些工程( )。
城市基础设施________,市民们既具有南方人热情的天性,又极富文化素养。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切都________。
西湖整治好了,可以听夕阳箫鼓,也可以赏曲院风荷。
难怪宋孝宗赵眘坐在杭州的宫城里阅读苏东坡,尤其是他的那些奏议表状时,竟钦佩得掉下眼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一颦一笑殚精竭虑包罗万象美轮美奂B.一举一动处心积虑包罗万象完美无缺C.一举一动殚精竭虑一应俱全完美无缺D.一颦一笑处心积虑一应俱全美轮美奂解析一举一动:每个动作,指所有的行动。
一颦一笑:忧和喜的表情。
后半句“哪怕是最普通最实际的举措”和“一举一动”相呼应。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用在此处恰当。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一应俱全:一切齐全,指应有尽有。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此处用“完美无缺”更恰当。
答案 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恰巧是被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B.恰巧是为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C.恰巧准备是为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的D.恰巧是那些仓皇南渡的君臣准备的解析注意前一句的陈述主体是“那些工程”。
答案 B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难怪宋孝宗赵眘坐在杭州的宫城里阅读苏东坡那些奏议表状,尤其是他的作品时,竟钦佩得掉下眼泪。
精编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组合练20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

组合练20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60分钟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___。
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______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
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_______,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改头换面包罗万象B.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面面俱到C.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面面俱到D.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包罗万象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此处不合语境。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此处不合感情色彩。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
此处强调“没有遗漏”,所以用“面面俱到”。
答案 C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山东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山东省2019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
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
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
虽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
而孔子年轻时做过职司、委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做史官的记录。
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
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
其外,孔子于人物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
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
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
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
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
《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理当认为由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
《左传••成公十四年》载“君子曰:《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
“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
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
”算是敲定此事。
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
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氏,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
”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
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
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
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嫌假他人之功。
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制,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4. 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届甘肃省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就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领域。
人工智能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
人类的文学艺术创作是通过人脑进行的一种与情感、知觉、思维等相关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在电脑尚难以具备人脑功能的情况下,人工智能是无法真正意义上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性艺术作品,但其在艺术表现力、作品想象力等方面已向传统的文艺创作形式发出挑战。
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音乐领域,由于电脑可有效存储各类声音,这就使电脑可对音乐音色进行无限制的组合,而音律也可打破传统的音阶形式,从而使得音乐作品达到常规音乐创作难以企及的高度,即音色丰富、节奏多样、序列交叠、微分音细化、声像灵活以及装饰音出彩等。
又如,绘画领域,由于电脑可对三原色进行更为细致的等级划分,进而可合成256的三次方种,即16177216种颜色,而这就为画家提供了更大的颜色选择空间,从而实现了绘画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
人工智能拓展了想象空间。
虽然电脑隶属于机器范畴,其本身并不具备想象能力,但由于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有机组合了艺术媒介和文艺质素,极大地摆脱了人类理性认知的束缚。
通过阅读大量的电脑诗作发现,它们的比喻方式和词语组合形式无不表现出极大的想象力,其创作能力甚至可比肩历史上的著名诗人。
从本质上来说,电脑所创作的诗句是具有表征性的文字符号随机拼接的结果,而这种基于自由组合形成的想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为创作的诗歌意境。
可以说,人工智能在创作格局以及创作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已向人类传统的文艺创作发出了巨大挑战。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试卷类型;A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9.4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2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

循环练 12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9 分)《湄公河行动》是犯法片,悬疑、推理、侦破,各样不行展望的危险与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 。
并且,此片改编自真切事件,金三角、湄公河、原始森林、毒贩巢穴、公民境外遇害、跨国侦探和抓捕、四国携手行动凡此各种,都极具吸引力。
充满紧张感的叙事元素交融在一部电影中,内容高度浓缩,加之创作者对素材奇妙整合,使得全剧悬念迭起, ________________ ,而又层层推动,一气贯穿,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森林激战中,原始蛮荒的生态环境为故事创造了秘密气味,加上毒贩苦心营筑的巢穴,以及或明或暗三方力量的齐集,防不胜防,危险多次丛生。
此中的“跳雷”一节,更是________________ 。
而整部电影场景之间的连接与变换、情节的推动与发展以致人物的语言与动作都节奏急促,有________________ 之感,加强了观感上的冲击力。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改正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森林激战中,原始蛮荒的生态环境为故事增加了秘密气味,加上毒贩苦心营筑的巢穴,以及或明或暗三方力量的齐集,危险丛生,防不胜防。
B.森林激战中,原始蛮荒的生态环境为故事增加了秘密气味,加上毒贩苦心营筑的巢穴,以及或明或暗三方力量的齐集,防不胜防,危险多次丛生。
C.森林激战中,原始蛮荒的生态环境为故事创造了秘密气味,加上毒贩苦心营筑的巢穴,以及或明或暗三方力量的齐集,防不胜防,危险丛生。
D.森林激战中,原始蛮荒的生态环境为故事增加了秘密气味,加上毒贩苦心营筑的巢穴,以及或明或暗三方力量的齐集,危险多次丛生,防不胜防。
2.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此类电影有超于其余种类片的特别紧张感B.此类电影造成了超于其余种类片的特别紧张感C.造成了此类电影超于其余种类片的特别紧张感D.造成了超于其余种类片的此类电影的特别紧张感3.挨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层见迭出刻不容缓惊心动魄风云变化B.层见迭出剑拔弩张勾魂摄魄风云变化C.层见迭出剑拔弩张勾魂摄魄瞬间万变D.层见迭出刻不容缓惊心动魄瞬间万变4.以下各句中,每句都有表达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改正。
2019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

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练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从建康村再往前走几公里,便是骆驼城了。
( )。
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墩、马面、瓮城。
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圮,却依旧雄伟壮观;城门空空荡荡,被铁丝网拦起来,曾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
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左右,是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
晚上,鸟儿悲鸣着回巢,远方的村落亮起灯火,古城渐渐被夜色吞没。
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
骆驼城后期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却如同一出走马换将的大戏。
这里先属前凉,再属后凉,此后卢水胡(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沮渠蒙逊又占据这里,创立北凉。
唐再次置建康军,驻军5300多人,七十余年后建康军被吐蕃攻破,从此消失在史书中。
________________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
伴随着骆驼城的湮没,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
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翻过合黎山,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
B.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左右,这座城是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
C.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左右,这座城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
D.我走走停停,两个小时才绕着这座庞大的城池走了一圈——骆驼城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这座城是中国现存汉唐时期最大的古城。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B.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C.它落寞而沧桑,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D.它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狂风呼啸着卷起尘土,使得这座屠城迷离在风沙之中,落寞而沧桑。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门庭若市摩肩接踵模棱两可烜赫一时B.车水马龙纷至沓来模棱两可盛极一时C.车水马龙摩肩接踵语焉不详盛极一时D.门庭若市纷至沓来语焉不详烜赫一时4.下面这段文字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文段语言得体,逻辑严密。
(5分) 他领导的机器人创新团队获得一等奖的事情传来,我顷刻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他们遇到过许多技术难关,就在前天还出现了突发情况,预想当天要完成的综合性运行检验无法进行。
但整个团队通宵鏖战,用力攻坚,终于解决了问题。
我为他们的成功而骄傲,更为他们面对难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感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某单位人事部招聘员工程序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默写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6~7题。
(9分)登雨花台魏禧①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距明亡已二十年。
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
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6.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
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B.“谁使山河全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
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
C.“冠盖雍容半旧卿”,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者面前仍来参拜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D.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即以景物为主。
通过写景,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抑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
7.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2)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作者以“蓬”“雁”自比,表达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
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
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
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
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
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
’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绍以为骑都尉。
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大州也。
”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
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
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
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
唯世子燔翳捐褶①,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
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
”植,琰之兄女婿也。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注】①翳,华盖。
褶:骑服。
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B.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C.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D.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B.别驾,汉朝设置的州刺史佐吏。
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一车随行,因而得名。
C.干戈,本来是类似矛的武器,因此以“干戈”作兵器的通称,后引申为战争。
D.露板,亦作“露版”,这里指不缄封的奏章。
文中意在说明崔琰的公正无私。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琰能文能武,才华出众。
年少时喜爱击剑,热衷武事。
长大后,他发奋读书,研读《论语》、韩诗,后随名师学习,战乱发生后才被迫中止。
B.崔琰刚直敢言,体恤民生。
曹操占据冀州后,先考察户籍,计算军队数量。
崔琰指责他不关心民生疾苦,辜负了百姓的期望,曹操向他道歉。
C.崔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
他告诫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遵循正道,端正言行,思考治国的道理,毁弃游乐的东西,不要让大家失望。
D.崔琰做事公正,不徇私情。
虽然曹操内心已经认定曹植为太子,可崔琰依然坚持礼制要求,公开建议曹操让曹丕继承正统,为此甚至不惜一死。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分)(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
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练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歌阅读、默写、文言文阅读1.D 三处错误:“达30万平方米左右”不合逻辑;“是”前面偷换主语;“中国最大的现存汉唐时期古城”多层定语语序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