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5页)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教案一、习作要求:《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会发生什么呢?你可以变得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

变形后,你生活的世界将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你变成一只蚂蚁,可以在笔杆上散步,可以在书桌上探险;可能会结交几位蚂蚁朋友,可能会跟着哪只小昆虫去探索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你变成一盏路灯,你将无法移动,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你面前走过,你会看到很多发生在路上的故事……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

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1.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重点:能四、应理顺的问题:本次习作的要求是:转换视角看世界——把自己想象成另一种“东西”,再从这种“东西”的角度来发现和描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1.怎样确定“变什么”?2.确定变什么后,怎样确定“写什么”?3.以第几人称写?4.怎样展开想象写经历?五、学习过程:(一)确定“变什么”说到“变形”,同学们一定非常感兴趣,但“变什么”却是有讲究的。

确定“变什么”非常关键,选择的要点是“熟悉”和“兴趣”。

1.选取熟悉的事物。

小鱼、小甲虫、花草、小鸟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选取这些,我们就能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很顺利地想象它们的生活场景,以及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这样的想象才会合理,才会可信。

2.选取感兴趣的事物有的同学喜欢花草,有的同学喜欢小动物,有的同学喜欢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感兴趣的事物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加生动,让我们在充满激情中开始这次特别的写作之旅,这样才会让我们的习作获得成功。

3.可选事物变植物(野菊花、吊兰、蟹爪兰)植物的生长变化,从植物的角度看世界变动物(猫、狗、鹦鹉、青蛙)动物的生活情景,从动物的角度谈所见所感变自然现象(风、雨、云)形成及变化后眼中的世界变其他物体(路灯、蜡烛、粉笔)样子、变化后经历的故事(二)确定“写什么”抓住“想象”“经历”,确定“写什么”(经历)例如: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吗?(2)孙悟空的本领可真大,他最擅长什么?(七十二变)(3)说说如果你拥有这个神奇的本领,你最想变成什么。

2.板书课题,猜测情节。

(1)教师板书:我变成了____________(2)补充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教师引导: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3)自主质疑,激起欲望。

3.教师导语:今天,作家顾鹰给我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讲的是英英的妈妈喊她回家吃饭,可是英英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不想吃饭,她很想变成一棵树,后来她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想一想,接下来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呢?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学生最喜欢的人物孙悟空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训练学生说句子这两个目标较好地融为一体。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1.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边读边标出生字词,将它们摘抄下来。

长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3)教师指名读,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4)检查自读情况。

2.集中识字,读好长句。

(1)出示鳄鱼图片,引导学习生字“鳄”,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理解记忆。

(2)随文识字,并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3)归类学习生字“肠”,拓展延伸“场、杨、畅、汤”,帮助记忆。

①创编儿歌,区分形近字。

杨树魔法师,手法不寻常。

换成土字旁,建成大广场。

换成提手旁,彩旗迎风扬。

换成申字旁,人人心欢畅。

加上三点水,做成鲜鱼汤。

变回月字旁,助人好心肠。

②结合图片识记:香肠。

③练习读句子。

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 :《变形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 :《变形记》教案
(设计意图:以《花之歌》为引,激发学生共鸣,引导自由想象,提升写作兴趣。)
二、确定主题,构思写作内容
1.选择变身的对象
教师引导: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想象,在选择前,先了解写作提示。
(展示课件7)如果你可以变,你想成为什么?可以是小蚂蚁,小草,或是星球。
教师引导:变形选择广泛,不受限制。现在,小组讨论,确定你的选择。
【关键教学要点阐释】
细致探讨关键理念的方法论。
【教学重点】设计独特且具有个人特色的故事发展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写作指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写作任务
1.(展示课件3)教师开场: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体验了《花之歌》中作者变身为花的奇妙旅程。今天,我们要构思自己的变形之旅。
详略得当,突出了白天的乐趣和夜晚景色的意境。
结尾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教师概括:小作者融入自然,运用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美景,表达了热爱自然的主题。
3. 展示优秀文章《大树下的夜晚》,讨论学习要点:
开头直接点明主题,通过自我介绍展开故事。
语言描绘了邻里的和睦相处。
动作描写,展现了下棋的乐趣。
结尾自然,点出了幸福。
教师总结:文章内容丰富,通过大树的视角,描绘了人间的幸福与温馨。
三、小组合作,提出改进建议
1. 小组自由阅读原作,提出改进建议。
“我建议修改:______。”
“这篇文章最吸引我的部分是:________。”
2. 全班交流改进建议,共同修改文章。
3. 展示修改后的文章,学生阅读对比感受。
四、鉴赏名家作品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docx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

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

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

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

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 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 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

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

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

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腐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

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

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一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 课件(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变形记 课件(共27张PPT)

点评
①开门见山地交 代“我”变成云。
②“白色的袍子” 运用比喻手法, 形象地写出云的 颜色。
③“合唱”一词 用得好,形象地 写出树叶被风吹 动时发出的声音。
有时候,我还会和小鸟玩游戏。 ④这句话生动地
“你好呀,白云,我们能玩捉迷藏的游
描写出小鸟飞进 云霄的画面,表
戏吗?”小鸟问我。“噢, 当然可以。” 现了云温情的一
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沙子旅行”。但过了很久 母蚌也没有上岸,在旅行中我们还有了一个巨大的 发现:我们慢慢地被蚌体内的东西包裹住了,我不
得不安静地待在里面,但时常感
受到它的肉在蠕动,还时不时分
泌出一种物质把我包裹。③
③详写“我”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蚌壳内, 在母蚌体内慢慢 我感到十分懊恼,总觉得自己的 变成一颗珍珠的 身体在膨胀,难受极了,我多想 经历。
食物等。 ……
抓住蚂蚁的特点写变形后的经历。
学习活动
《小蚂蚁历险记》
笔杆上
书桌上
结交
探索
散步
探险
蚂蚁朋友
新世界
……
抓住蚂蚁的特点 展开想象。
现在我变成珍珠了!④ 我结束了“沙子旅
行”,开始了“珍珠旅 行”,我最后会变成耳 坠、项链,还是别的什 么呢…… ⑤
④交代“我”变 成珍珠,重见天日时 的惊奇。
面。
我马上高兴地回答。于是我张开大大的
袍子,把小鸟藏了起来。④
中午,我就开始变形。我先变成一
只可爱的小白兔,还低下了头。你一定
以为我在寻找胡萝卜吧?其实,我在寻找
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女孩。刚才我看到 她把广场的垃圾捡起来投放到分类垃 圾桶里,但一眨眼,人就不见了。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了, 我也要回家了。不过,回家之前,我 还得走一场服装秀呢。⑤ 我的衣服一会 儿变成橘黄,一会儿变成茄子紫,一会 儿变成红色,一会儿变成银灰……人们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

散文专题训练----刘亮程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一个村庄的认识刘亮程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

可是谁又能不受局限呢?那些走遍天下学识渊博的人,不也没到过黄沙梁吗?他们熟知世间一切深奥的道理却不认得这个村里的路,我这位农夫有朝一日给他们指一回路真是荣幸莫大。

我全部的学识是我对一个村庄的见识。

我在黄沙梁出生,花几十年岁月长成大人,最终老死在这个村里,死后肯定还是埋在村庄附近。

这便注定了我生死如一地归属于这片土地,来来回回经过那块地那几间房子,低头抬头看见那一群人。

生活单调得像篇翻不过去的枯涩课文,硬逼着我将它记熟、背会,印在脑海、灵魂里。

除了“荒凉”这唯一的读物,我的目光无处可栖。

大地把最艰涩难读的一个章节留给这群没啥文化的人。

我不懂大道,只通一点斜门歪理。

我想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小,而这些芝麻小理并不被通常的大道所涵盖。

活在大地边缘的这一村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大事,但并不因此活得小里小气。

当他们因一个鸡蛋亲戚为仇、邻居反目,为半截麻绳大打出手、刀叉伤人时,你能说他们心胸狭隘,不该为这些琐碎之事争斗计较吗?那你说他们该计较什么?坐在如此荒远的不为人知的村庄里分析世界局势,还是讨论股市涨跌问题?这些天下大事,哪件比牛啃了他们的庄稼这事更大?当张三为自家麦地先淌进水而甩开膀子堵渠拦坝时,你能说他的拦坝工程比三峡工程小,不伟大?他抢救的可是眼看旱死的一亩二分地的麦子啊,这麦子可是他一家五口的活命粮啊。

谁要在这时阻止他,没准他会操起铁锨和你拼命呢。

我在村里住久了,便掌握了这个村庄的很多秘密。

比如王家砌了几缸咸菜喂了几头驴,李家粮仓里还有几担麦子箱子里还有多少钱。

但要真正认识一个村庄很不容易,你得长久地、一生一世地潜伏在一个村庄里,全神贯注留心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事。

这样到你快老的时候,才能勉强知道最基本的一点点。

在村里溜达一圈走掉的人,如果幸运的话,顶多能踩走一脚牛粪,除此他们能得到什么呢?那些季节中悠然成熟的麦子,并不为谁而熟,我们收回它们,我们并不是收获者。

《刘亮程语文课:鸟飞到了时间上面》读书笔记模板

《刘亮程语文课:鸟飞到了时间上面》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辑一与虫共眠 辑二共同的家
辑三我受的教育 辑四飞翔的梦
春天的步调 对一朵花微笑 与虫共眠 野兔的路 三只虫 鸟叫 老鼠应该有一个好收成 孤独的声音 风把人刮歪
天空的大坡 风中的院门 谁的影子 共同的家 劳动是件荒凉的事情 一条土路 一场叫刘二的风 寒风吹彻 炊烟是村庄的根
我五岁时的早晨 我不长大,不行吗 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 树上的孩子 捉迷藏 天边大火 走着走着剩下我一个人 偷苞谷的贼 月光也追过来
刘亮程语文课:鸟飞到了时间上面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课鸟
刘亮程 中学生 狗
一朵花 家 艺术
时间
名篇
文学 梦
文学
刘亮程
狗 声音 教育
村庄 根 路
内容摘要
这是专门为中学生精选的刘亮程散文集,除收录《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我改变的事物》《两只 狗》《柴火》等入选中学课本和语文阅读试题的名篇外,还精选《对一朵花微笑》《与虫共眠》《树会记住许多 事》等自然主题名篇,以及《文学是做梦的艺术》《回望》等文学创作谈。本书既有代表作,又有文学观,对中 学生来说,可谓一册在手,即可窥刘亮程文学世界的精髓。
作者介绍
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 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 年的一个村子。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等。 2019 年1月22日,所著《捎话》获得“第十五届《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佳作”第8名。

要想读懂刘亮程的散文,抓住这两点意象组合创新是关键

要想读懂刘亮程的散文,抓住这两点意象组合创新是关键

要想读懂刘亮程的散文,抓住这两点意象组合创新是关键前言有关刘亮程散文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学热,研究者很多,但研究角度大多体现在语言的审美上,而在意象层面的思考与挖掘不够深入。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刘亮程散文意象组合的创新与审美,才是其散文的独特魅力所在。

意象组合,即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若干个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而精致的意象群,使它们产生"隐喻"、"对比"、"反衬"、"递进"象征等艺术效果,通过一系列意象组合让读者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在还原作者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文学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者统一于作者的情感,而意象组合恰是情感表达的媒介,在散文中亦如此。

刘亮程的散文独具一格,借助不同意象的独特组合方式,使得散文饱含诗意,并凸显出散文的审美特性。

01 依场景发展粘合意象:单纯意象与繁富意象相叠衬,塑造出场景发展下的空间美感;细小意象与雄伟意象相辉映,勾勒出场景发展下的艺术张力陈剑晖在《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一书中强调:意象与语境相整合,才能凸显意象的功能与作用。

也就是说,意象个体的生成和功能都受到整体的制约,只有在整体、在整个语境的流程中,个体的意象才能显示其意义。

如"枯藤"、"老树"、"昏鸦"……单独挑出来任何一词,不过是孤立的意象,也谈不上美感,只有将上述词语放在特殊的语境中,才能使得意象个体与整体发生关联,营造出审美意境,并激发读者的想象。

刘亮程散文中涉及的意象群落也是如此,一些丰富而有序的意象群落依照场景铺设,由单个意象组合而成,于整体语境建构中凸显个体意象,在个体意象描摹中绘制整体。

(1)单纯意象与繁富意象相叠衬,塑造出场景发展下的空间美感所谓场景发展,重点即空间感的塑造,也就是意境的创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刘亮程散文《我改变的事物》教学设计
“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以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被称为“乡村哲学家”,其中《我改变的事物》就是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对普通人生命大彻大悟的哲理的典型,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豁达乐观的对待生活——笑口常开、笑容常带的理由。

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读书的方法,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所以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去正确地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就是先筛选出文章传达的有关信息,再体味作者对所描写事物的态度,品味文本中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对这样通俗易懂而内涵深刻的文章,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浏览文章先猜外貌(学习快速筛选相关信息)
鉴赏文章,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知人论世。

因为要真正读懂文章,必须了解作者。

所以请大家快速阅读一遍,猜一猜作者的身份、年龄、身材、学历。

A,年龄:四十上下
根据是:“我年轻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扛一把铁锨,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

”“当我五十岁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在长达一生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地改变经它们,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
B,身份:农民
根据是:我喜欢一个人在荒野上转悠,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

那片荒野不是谁的,许多草还没有名字,胡乱地长着,我也胡乱地生活着,找不到值得一干的大事。

C,身材:瘦弱
根据是:“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不跟我交手,等我老了没力气时又一件接一件来到生活中,欺负一个老掉的人。


D,学历:不高。

(初中,没有进过大学)
[ 亮出谜底 ](多媒体投影作者照片并介绍)刘亮程,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
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读过一年小学,三年初中,种过地、放过羊,当
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

劳动之余写点文字。

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等。

二,细读文章,再猜性格(学习体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1,找出文中表达“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

理解这些词句的深层含义。

“这也许就是命运。

”(“这”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指代上一句,“在我年轻力盛的时候,那些很重很累人的活都躲得远远的”。

表达对自己不能干重活累活的无奈,自嘲自慰。


“一个在岁月中虚度的人,再搭上一把锨、一幢好房子,甚至几头壮牲口,让
它们陪你虚晃荡一世,那才叫不道德呢。

”(讨厌只追求物质的人,认为他们
是虚度岁月的不道德人。

一个人不仅应该尽自己热情参加劳动,追求物质享受,而且应该善于思考,有思想,有精神的追求。


“这时我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

”(为自己无意间改变了世界高兴,说明“我”是一个热爱劳动并且积极
思考其意义的人。


我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为自己无意间做
的事改变了事物、给人带来了好处而得意。


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

(为自己做了有意改
变了事物而无害于社会的事而得意。

无意而为的事要善于思考它的意义。


我相信我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

(坚信自己干的小事有意义。


明一个人作每一件事,都应该思考它的意义。


我会很自豪地目睹因为我而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大小事物,(为自己一生所做
的小事而自豪。


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
的两种结果。

(坚信自己扔木头这样的小事也有意义,因为它也改变了与此有
关的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影响着周围的事物。


2,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是个“闲锤子”,爱在荒野上晃悠,把跟自己无关系的一个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故地挖一个大坑,去把一棵长得歪了的树用绳子
拉直,这些小事不被周围的人们理解,可是作者还很得意地说这是改变的事物。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解释这种情况的。

人家又是怎么评论的。

刘亮程(回答记者):乡下嘛,就这样,没什么大事,牲畜、草木、天气、一
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

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

那个地方,能让人日
久天长地想一些小事情,不是事情的事情,一想很长时间,想得没意思了撂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