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钢琴音乐研究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浅析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

浅析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摘要】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是一种跨文化的音乐表达方式。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已经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也被引入到钢琴曲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钢琴技法和中国民族乐器之间也产生了相互影响,在钢琴演奏中展现出民族乐器的独特效果。
通过跨界合作,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相互融合,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市场,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展望未来,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将推动音乐多样化的发展,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钢琴、中国民族音乐、融合、应用、元素、技法、乐器、演奏、效果、跨界合作、音乐文化交流、多元化、音乐市场、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钢琴和中国民族音乐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由弦乐器演变而来,通常有88个按键,能够演奏多种音色和音调。
它在欧洲历史悠久,被广泛运用于古典音乐、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等领域。
钢琴的演奏技巧多样,包括手指技巧、音箱控制和踏板运用等,能够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相比之下,中国民族音乐则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影响,以独特的音阶、音律和节奏为特点。
中国民族音乐通过各种乐器演奏,如二胡、琵琶、笛子等,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音乐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1.2 探讨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意义钢琴是一种西方乐器,而中国民族音乐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
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意义在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丰富音乐风格、传承中华优秀音乐传统等方面。
融合钢琴和中国民族音乐可以将不同音乐文化的特色相互融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音乐作品。
融合也有助于推动钢琴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创作灵感。
钢琴的优美旋律和中国民族音乐的深厚底蕴相互结合,可以打破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浅谈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浅谈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随着中国音乐创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探索和创新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广泛受到年轻音乐家和听众的喜爱,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创新的创作手法引发了人们对其深入研究的兴趣。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主要包括融合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注重情感表达和运用现代和传统的结合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创作技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价值。
探讨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还有助于拓展中国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对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展开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国音乐的创作传统,推动中国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互鉴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于研究这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创作技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和特色。
随着中国现代音乐的不断蓬勃发展,探讨其创作技法可以揭示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研究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有助于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挖掘和总结中国现代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可以为今后的音乐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
研究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活动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程序。
在探讨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时,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通过文献调查和资料收集,系统地了解中国现代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况。
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不同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和技法应用。
刍议我国钢琴音乐艺术之研究

一
、
缺少二十世 纪钢 琴音乐理论的全面研究
我 国的钢琴音乐艺术 , 随着西 方音乐 文化 的传 人而发 是 展起来的 。粗算起来 , 不过 百年 的历史 。无 论是 演奏 的表演 艺术 , 还是作 品的创作 、 理论的研究 、 教育 的体系等 等, 都还没 有达 到一定的高度 。尽管在 我 国的音 乐学术 领域 里 , 究有 研 关钢 琴艺术的成果不少 。但 是 , 多理论 性 的研 究文 章大 多 许 停留在对 于钢琴音乐作品的介绍 、 个别作 曲家 的创 作、 演奏 家 的演技特 征等方面的研究上 。缺少全面 、 综合 、 深入 阐述西 方 钢琴音乐艺术史的论文及著作 。 特别 是我们是在二十世 纪初 开 始接受 西洋 音乐 、 西洋 钢 琴音乐的 , 但是 , 那时其 自身也在迅猛地发 展着 。二十世 纪是
从笔者 目前所 阅读到 的钢琴 音乐 方面 的文章看 , 涉及 钢 琴 音乐发展史 方面论 文 和著述 相对 比较丰 富一些 , 了上 述 除 的的那篇< 作品看二十世 纪的钢 琴音乐史 》 从 之外 , 有代表 具 性 的论文 主要 还有 : 西 方钢 琴演 奏艺术 史鸟 瞰》 < < ②、 钢琴 演
C HE e—y n N Yu — a
乐作品的理解 , 有时甚至 由于即兴的 因素 , 演奏与作 品融合 将 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现代钢琴 音乐的特点在现代演奏家这里 获得 了很好的表 现, 现代钢 琴演 奏家 成为现 代音乐 优秀的解 释者 。也正 因为演奏 中加入 了更 多主 观因 素, 以二十世纪 所 形成 了许多钢 琴演 奏流 派 , 们 都有 对音 乐独 特 、 他 个性 的处 理 。但是 , 我们无 暇全面顾及二十世纪钢琴音 乐艺术的研究。
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摘要】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传统元素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民族特色,同时也结合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和技巧。
在创新手法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尝试各种新颖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展现出不同于西方音乐的独特韵味。
作品的表现主题多样化,涵盖了丰富的人文主题和情感体验。
在编曲特色方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注重对乐器的运用和声部的处理,创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
节奏变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特点,通过变化的节奏和韵律感,营造出动听的音乐氛围。
未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将继续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发展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彰显着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传统元素,创新手法,表现主题,编曲特色,节奏变化,未来发展,艺术价值1. 引言1.1 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作曲家在创作时常常吸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笛子等,融入到钢琴音乐作品中。
这种民族特色不仅体现在曲调和节奏上,还体现在曲式和主题的选取上,使作品更具中国风情。
中国钢琴音乐注重情感表达。
许多作品都是通过音乐来表达作曲家对生活、情感以及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情感表达往往真挚感人,引人深思,吸引了许多听众。
中国钢琴音乐还具有独特的和声特点。
作曲家在编曲时注重和声的变化与丰富,创造出独具魅力的音乐效果。
这种和声处理不仅凸显了作品的美感,还使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中国钢琴音乐的特点多样而丰富,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注重情感表达和和声处理。
这些特点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独具一格,展现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魄力。
1.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义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意义在于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美学,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化的音乐创作手法和表现主题。
通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体验到中国音乐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不仅是音乐家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体现。
浅谈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浅谈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在创作这些音乐作品时,作曲家们运用了许多独特的技法,使得作品充满了动感和表现力。
本文将就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进行探讨,并以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和阐述。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
这种融合使得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气息,又具有了现代音乐的时尚和前卫。
在这一技法中,作曲家们常常会运用古典中国音乐的主题、旋律和和声,结合现代音乐的编曲和节奏,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作曲家谭盾的钢琴作品《8首钢琴小品》,就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旋律和和声,并结合了现代音乐的节奏和和声,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在表现力和情感上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
作曲家们在创作这些音乐作品时,常常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铺陈,使得作品充满了动感和表现力。
在这一技法中,作曲家们会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和节奏,刻画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景象,并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
作曲家郎朗的钢琴作品《黄河钢琴协奏曲》,就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和节奏,刻画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景象,表现出了浓厚的情感和个性。
中国现代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在音乐结构和和声上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复杂性。
在创作这些音乐作品时,作曲家们注重音乐结构和和声的精心设计和处理,使得作品既有着严密的逻辑和精巧的结构,又具有着丰富多彩的和声和旋律。
在这一技法中,作曲家们会通过精心的编曲和和声处理,使得音乐作品具有着丰富多彩的音色和丰富多样的和声,展现出独特的技巧性和复杂性。
作曲家王禹的钢琴作品《秦淮河》,就通过精心设计的音乐结构和和声处理,展现出了独特的技巧性和复杂性。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钢琴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新也一直是音乐界的热门话题。
随着中国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钢琴艺术家和音乐家开始探索如何将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以及如何在钢琴演奏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围绕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展开讨论,探讨在这一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必要性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魅力。
借助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钢琴音乐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可以为钢琴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在当今音乐创作和演奏中,提倡将钢琴音乐民族化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和重要的趋势。
1. 创作与演奏在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上,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创作和演奏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钢琴音乐。
一方面,钢琴作为西方乐器的特性决定了其音色和演奏方式,但中国传统音乐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旋律和表达方式。
在创作和演奏过程中,要求音乐家钢琴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能够巧妙地融合中西音乐元素,使得钢琴音乐既能表现出钢琴的特有魅力,又能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韵味。
钢琴艺术家们积极探索着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琴、箫、笛等乐器的旋律与和声进行改编,融入到钢琴作品中去。
他们在琴谱创作时也努力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韵特色通过乐谱传达出来。
钢琴演奏家也不断尝试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响音法来诠释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和演奏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也为钢琴艺术民族化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2. 情感表达与审美追求中国传统音乐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征,注重墨汁笔法和情感表达的内涵。
而钢琴音乐在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其富有激情和深沉的特质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情感表达符合相辅相成。
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创新之路还需要通过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来体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钢琴艺术家们在演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注重音乐的表面意义,更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使得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情感、更为深刻的内涵。
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

对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钢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产物,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听众和音乐家。
随着中国音乐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也日益受到重视。
民族元素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包括神韵、旋律、节奏等元素,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现代作曲技法的引入也为中国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促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欣赏。
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
在实践中,很多作曲家尝试将两者进行结合,但并不总是获得成功。
对于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可以拓展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对于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钢琴音乐中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是当代中国音乐创作中一个极具特色和价值的方向。
这种融合既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着当代中国作曲家对音乐创作的新思考和探索。
研究这一主题的意义在于:研究这一主题有助于加深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民族元素作为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观念。
通过探讨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及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价值。
研究这一主题也有助于拓展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音乐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民族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助于提高中国音乐在国际音乐界的地位和声誉。
2. 正文2.1 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应用民族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应用源远流长,从古代民歌和传统乐器的音乐元素到现代作曲技法的应用,都对中国钢琴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

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摘要】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一直吸引着世界范围内的音乐爱好者。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然后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以及中国文化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接着深入分析了中国钢琴作曲家们的创作技法和演奏技巧,以及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
结论部分讨论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对世界音乐的贡献,以及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之处和其在国际音乐界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发展历史,特点,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元素,作曲家,演奏技巧,国际影响,贡献,国际地位,发展趋势1. 引言1.1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最早的钢琴音乐作品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西方钢琴音乐开始传入中国,激发了一批本土音乐家的创作热情。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交流,中国钢琴音乐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家开始尝试融合传统中国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创作出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在表现风景、情感和人物形象方面大放异彩,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钢琴音乐不断吸收西方音乐创作技巧,注重和声、节奏和旋律的组合,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创作风貌。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音乐创作技法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不断融合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语言。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充分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为世界音乐领域带来了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1.2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一、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常常融合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和现代的西方音乐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国作曲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展现了他们对时代变迁的敏感和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 , 部分学 者尝试 以数理逻辑 的视角来
诠释 钢 琴 作 品 与钢 琴 家 , 通 过 实 验和 数 据 来 揭 示钢琴作品的内在特征 , 例如, 秦川在《 论 中 国
钢 琴 作 品 中 的 宫调 游 移 和 五 度 关 系 功 能 逻 辑 》
⑦ 一文中 , 通过对 王建中《 云南 民歌 五首 》 、 《 变
刍 议 中 国 钢 琴 音 乐 研 究方 法 的融 合 与创 新 / 李
芳 1 43
约着研究者 ,使他们 不可能 直达钢 琴作曲家 、
演奏家和教学者的内心深处而与他们“ 合 而 为
一
客观事实 , 但是 , 音乐作 品有其 内在 的发 展逻
辑和结构 关系 , 并 以物质 的 、 数 理 的 方 式 加 以 里现 , 如律 制 、 力度 、 速度 、 和弦 、 曲式等 , 无 不
的价值 判断 , 而且应该努 力使这二 者融汇在 一
起。 从 而 对 音 乐 作 品 的整 体 形 成 一 种高 层 次 的
认识 。” ② 但 由于“ 自变量 ” 与“ 他变量 ” 之 间的
的研究成 果 ,这对 于中国钢 琴学派的学 科构
建无疑是 一个极 大缺憾 。本文意在从 方法论
疏离 关系是固有 的 , 研究 者虽然竭 力 以“ 置身
法, 实现 方 法 融 合 与创 新 。
关键词 : 钢 琴研 究 ; 方法论 ; 融合 ; 创 新
中 国钢 琴 音乐 创 作肇 始 于赵 元 任 1 9 1 4
年创作的《 和平 进行 曲》 , 百年来 , 学 者 围绕 中 国 风格 的 钢琴 创 作 、 钢琴演奏 、 钢琴教育 、 钢 琴 发展史 、 钢琴 音乐美学 、 钢 琴 文 献 等 方 面 进 行 了 诸 多 卓 有 成 效 的研 究 。① 纵观 中 国钢 琴 音 乐
读” ,这 是 局 内人 与局 外 人 之 间永 远 无 法 解 决 的 逻 辑 矛 盾 。 可 以说 , 对 同一 首 钢 琴 作 品或 钢 琴家的每 一次解读 , 都是主观 的 , 所 不 同 者 在 于主 观 的份 量 多 少 而 已 , 这种研究方法无疑属 于 经 验 论 的范 畴 。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经验论与实证论
版社2 0 1 4年 版 , 第2 6 — 7 8页 。
② 于润洋 : 《 歌 剧 <特里斯 坦与伊 索尔德 >前奏 曲与终
第 1 0 0页 。
曲的音 乐学分析 》 ( 下) , 《 音乐研 究9 1 9 9 3年 第 2期 ,
钢 琴 作 品属 于人 的精 神 产 品 , 因此 一 直 以
黄钟 (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2 0 1 5年 第 1期
HU ANGZ HONG( J o u na r l o f Wu Ha n Co n s e r v a t o r y o f Mu s i c)
文章编号 : 1 0 0 3 — 7 7 2 1 ( 2 0 1 5 ) 0 1 — 0 1 4 2 — 0 6
奏 曲》 与《 百鸟朝凤 》 、 丁善德 《 第二 新疆舞 曲 》 与《 简易练 习曲》 、 储望华《 翻 身 的 日子 》 等 中 国
为 避免个 人意志和 情感好 恶介入到 研究
对象 中 , 一直 以来 , 不 断 有 学 者 尝 试 采 取 不 同 的方 法 论 , 最 显 著 的倾 向莫 过 于 提 倡 综 合 性 研 究, 将音乐学的分析方法与哲学 、 社会学 、 经济 学、 教 育学 、 宗教 学 、 民族 学 、 文学 、 历史学 、 美 术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相融合 , 试 图 客 观 而 全 面地再现钢琴作品的生成背景与人文精神 , 还 原历史事实 、 接近历史真相。 例如 , 冯 效 刚 的 博 士学位论文 《 2 O世 纪 上 半 叶 中 国 钢 琴 音 乐 文 化》 ⑨, 对 2 0世 纪 上 半 叶 中 国 钢 琴 音 乐 文 化 的 发 展 嬗 变 进 行 了音 乐 文 化 学 的 解 析 。 从 文 化 的
刍议 中国钢琴音乐研究方法的融合与创新
李 芳
摘
要: 当代 中国钢 琴音乐研究偏重 于技 术分析和主观体验 , 亟需 引入 实证 主义研究 , 以严
格 的数理分析进行 因果推论 , 在观 察体验 中引入 定量分析 , 实现经验论与 实证论的有机 结合 。同
时, 要 注重个案研究与整体研 究的 内在 统一 , 进行跨学科研 究, 通过 学科 的交叉探 寻新的研 究方
的研究论述 ,大多数 的研究偏重于实践层面 ,
如钢琴创作技法 、 演奏技巧 、 教 学方 法 、 曲 式结 构、 作曲家及其作品 、 演 奏 家 及演 奏 风格 , 形而 上 的 思 辨 研 究 凤 毛 麟 角 。虽 然 一 些 学 者 注 意 到 了 研 究 视 角 和 研 究 方 法 的独 创 性 ,一 些 成 果立意不乏新意 。 但 到 目前 为 止 , 很 少 有 学 者 从 方 法 论 的 角 度 来 观 照 中 国钢 琴 音 乐 ,也 就 很 难 产 生 出大 量 独 具 探 索 性 、 系 统性 、 内 生 性
事 外 ” 的 客 观 立 场 来 研 究 钢 琴 作 品 及 其 实 践
的角度 ,探讨 当代 中国钢琴 音乐研 究中存在 的研究方 法缺陷 。 为中国钢 琴创作 、 表演与教
学研究提供新的发展视角 。
者, 但 仍 然 有 各 种 有 形 或 无 形 的 社 会 因 素 在 制
① 代百生 : 《 中国钢琴 音乐研究》 , 上海 : 上海音乐学 院出
”
,
将他 们的 内心感受和 真实想法 “ 复制 ” 般
地进行精确 表述 , 因此 , 只 能以尽 可能接近 客
观、 但永远 无法超越 客观 的视角和立 场 , 对 钢
与数理逻 辑有密切 关系 , 因此 , 实 证主义 的方
法 论 也 进入 到 了研 究 者 的视 野 中 。⑥
琴作 品及钢琴 家进行 “ 变形解读 ” 或“ 客体化解
来, 钢 琴音乐研 究多以人文社会科学 的研究角
度 为 主 ,钢 琴 作 品 的 音 乐 学 分 析 主 要 涉 及 音
高、 旋法 、 节拍 、 节奏 、 音阶 、 调式 、 曲式等本体
分析 , 近 年 开 始 有 人 尝 试 社 会一 历 史 分 析 法 和
话语分析法的介入性研究 , 以 求 对 作 品 的 艺 术
风 格 有 较 为 全 面 地 把 握 ,正 如 于 润 洋 先 生 所
说: “ 音乐学分析则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 、
具有综合性质的专业性分析 , 它 既 要 考 察 音 乐
作品的艺术风 格语言 , 审美特 征 , 又要 揭示音
乐 作 品 的 社会 历史 内 容 , 并 作 出历 史 的和 现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