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戏曲音乐史论考研导师介绍以及报考人数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考古学方向考研导师介绍

导师介绍
齐琨 女,1971年生。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 专著有《历史地阐释》、《江南丝竹》。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音乐文化内应机制》、 《体验中的理解与见证》。此外是“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全国艺术科 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之子项目等多个课题的承担者。曾在SEM、 ICTM、CHIME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
导师介绍
王清雷 1975年生,博士,山东禹城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总编辑部主任、兼副总主编,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副会长,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1993年参加工作,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999年 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2002毕业并留院工作。2006年获博士学位。主要 致力于中国音乐史、音乐考古学的研究,发表论著约120余万字。在《中国音乐学》、《文 物》、《音乐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如《章丘洛庄编钟刍议》、《山东地区两 周编钟的初步研究》等;著作5部:专著1部(《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担任副总 主编著作4部:《中国音乐文物大系II》之湖南卷、内蒙古卷、河北卷、江西卷续河南卷。在本 院研究生院主讲音乐考古学课程;曾到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大学讲学。多 次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如“第一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2008,韩国)等;2001 年,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参与“章丘洛庄乐器群”的鉴定工作;2004年,应中央电视台“同 一首歌”栏目组的邀请,赴天津慰问演出等。2004年,应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的 邀请,到台湾作学术考察等。主要获奖:2005年,参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获“第二届文 化部艺术科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获“第五届全国高 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博士生组)”二等奖;2008年,参与主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 II》获“2006~2007年度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导师介绍
谢拥军,女,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戏曲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明清戏曲史论研究、 田汉戏剧研究、戏曲刊物编辑工作。 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 学位;目前在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先后发表论文、评论《诗,田汉戏剧创作的审美中介》、《抗战时期田汉戏曲创作实践初 探》、《温州瓯剧启示录》、《汤显祖剧作审美论》、《昆曲与文人趣味》等三十多篇,合作 出版了《中国戏曲史》、《昆曲与文人文化》,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 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的成员,院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调查 报告《闽南地区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献三 等奖。
招生目录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戏曲类方向 专业研究 方向 学习方式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 理论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③611 艺术概论④816 戏曲史论 ①101思想政治 理论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③611 艺术概论④816 戏曲史论
02中国戏曲史
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宋宝珍话剧史论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宋宝珍话剧史论研究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拥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含美术设计)四个艺术学一级学科和文艺学(文学二级学科)。
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6名。
二、考试的科目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博士专业目录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130300戏剧与影视学07话剧史论研究宋宝珍研究员①1001英语或1002法语或1003俄语或1004日语②2001艺术概论③3015话剧史论三、导师介绍宋宝珍,女,1942年3月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
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中国音乐史方向考研历年真题以及考研答题卡

复试分数线解析
音乐学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政治 35 35 35 外语 35 35 35 专业一 100 100 100 专业二 115 115 115 总分 350 350 350
非全日制线 —
—
—
—
—
参考书目
《先秦音乐史》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李纯一
本书作者通过对我国先秦音乐文献进行鉴定整理并 对先秦音乐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介绍了从远古 至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以及当时 的乐器和音乐思想。全书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 依据事实史料,带着读者捕捉一些远古音乐的踪影。
03中国音乐史
(1)全日 制
郭 威
副研究员
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杨荫浏
本书论述了我国自远古以来直至清朝末年的音乐发展 史,包括:中国历代社会背景与音乐发展的联系;各 种音乐形式发展的历史沿革;中国音乐的多种体裁和 题材;器乐曲和乐器的分析介绍,音乐美学思想的研 究与介绍等。该书还对我国古代的音乐文献、乐谱资 料的保存情况做了细致的考察,对音乐史研究中有争 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北电更近一步。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导师介绍

音乐学著名导师张振涛,男, 1955年生,籍贯山东。
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学 博士学位, 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学》主编、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理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委。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资料馆”馆长、《中国音乐年鉴》副主编、《中国乐器图鉴》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助理研究员。
专著:《笙管音位的乐律学研究》,《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论文集《诸野求乐录》。
田青,男, 1948年生,汉族,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1 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系,198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音乐年鉴》主编。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审小组成员、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华佛教音乐团艺术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编委。
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研究及创作、批评,主要致力于佛教音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曾多次组织、率领中国佛教乐团出国访问,主办国际佛教音乐学术研讨会,多次应邀在国际著名学府讲学。
近年来关注民族音乐现状,长期主持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
出版专著 《中国古代音乐史话》、《音乐通论》、《暮鼓晨钟》等。
学术论文《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中国音乐》等。
其音乐评论在我国音乐界和公众中有较大影响。
亦兼写随笔、散文及影视剧本。
发表学术著作、论文约 100万字,主编专业书籍约900万字,文学创作及音乐评论30万字。
王昆,歌唱家,生于1925年,祖籍河北唐县。
2005年9月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音乐史论考研考试科目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音乐史论考研考试科目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指导教师考试科目130200音乐与舞蹈学03戏曲音乐史论孔培培副研究员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艺术概论④820音乐史论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2019音乐与舞蹈学考博】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真题、考博参考书、考博复试分数、考博最新招考信息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艺术科研、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授权单位,有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和9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分别为: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和文艺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考研考博名校专业解析】戏剧与影视学下设电影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等;北京地区招生戏剧影视学博士点院校:985院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11院校: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其他学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戏剧学院)备注解析:北京大学属985211招考方式是申请审核复试的制度的学校,其余均为考试制度招生博士研究生;报考资格审查--2019年我院将根据教育部规定,组织各学科专家组对完整提交报考材料的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按一定比例择优确定准考名单。
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背景及学术积累、研究计划;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近3年各项科研成果等。
对于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者不予准考。
❤❤2019年:报名时间:2018年11月2日至11月22日现场确认时间及地点时间:2018年11月26日至11月30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00。
初试时间暂定为:2019年3月22日(周五)-3月24日(周日),以准考证时间为准。
一、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招考信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相关专业的话,同时可选学校有北师大音乐教育研究、中传音乐学、民大音乐舞蹈学院、首师大音乐学以及国音养音等学校;但是每个学校均有每个学校考试侧重点以及重点范围等,备考要提前了解注意这些。
】二、历年招生录取人数解析:2018年中艺院博士报考人数达到562人,实际分二批录取人数81人,总报录比为1:8;18年招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招生人数比往年多了;2018年:实际录取81人;2017年:实际录取58人;2016年:实际录取58人;2015年:实际录取56人;2018年戏剧与影视学进复试21人,实际录取13人;2018年艺术学理论进复试复试18人、实际录取10人;2018年音乐与舞蹈学进入复试17人,实际录取10人;2018年美术学理论型进入复试18人,创作型进复试62人;最终实际录取38人;2018年第一批录取:音乐与舞蹈学(8人)(一)音乐学(4人)秦雪峰、梁郑光、王丹丹、张涛(二)舞蹈学(4人)黄婉蓄、廖燕飞、史傲、金娟2018年第二批录取:音乐与舞蹈学(2人)(一)音乐学(1人)许馨(二)舞蹈学(1人)曾婕三、推荐使用参考书:艺术概论:彭吉象、赵斌、王宏建三位老师主编的即可;中外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杨荫浏《先秦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李纯一《传统是一条河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黄翔鹏《溯流探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年版郑祖襄《中国音乐通史简明教程》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1年版秦序《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缪天瑞《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于润洋备注:参考书只是考博复习一个载体、上面只是列举了一些常用的参考书,如果上课增加使用阅读的再加以上课老师推荐的结合复习即可!四、复试分数线:音乐与舞蹈学: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7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音乐学专业单科90分(含)以上、舞蹈学专业单科80分(含)以上;戏剧与影视学: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90;美术学:理论型: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5;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86;创作型:2018年:外语38,专业一80,专业二83;2017年:外语46,专业一70,专业二88;艺术学理论:2018年:外语38,专业一73,专业二80;2017年:外语46,专业一82,专业二84;五、2018年复试细则:复试具体方式1. 外国语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时间为15分钟;口语以口试方式测试,时间为5分钟;2.复试笔试:理论研究型进行“专业论文写作”(按报考专业方向命题),创作研究型进行“专业技能测试”。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方向戏剧史论研究考研参考书目以及试题及答案分析

复试分数线解析
戏剧方向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100 100 100 — 专业二 100 100 100 — 总分 350 350 350 —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 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焦尚志 作为戏剧美学方面的重要理论著作, 答题论点可以从这里整理。推荐入手。
参考书目
《戏剧理论史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余秋雨
较早年的戏剧专业理论书籍,建议入手。
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个性化 独创性 神来之笔
三、论述
如何理解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 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 艺术创作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参考书目
《戏剧概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 (英)河竹登志夫 戏剧理论经典之作,强烈推荐。
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田本相
本书从中外国话剧运动、理论思潮和创 作的关系来阐述中国话剧的诞生、形成、 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说明中国话剧在世界 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书目
《中国话剧史研究概述》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田本相 比较早的书籍,可以选择入手。
复试主要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抽2道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非常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2019CNAA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方向戏剧史论研究考研参考书目以及试题及答案分析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试分数线解析
戏曲类方向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100 100 100 —
专业二 100 100 100 —
总分 350 350 350 —
复试主要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抽2道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非常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主要从事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戏曲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的戏曲》的撰写工作。在 全国性讲习班与许多大学讲授戏剧理论、戏曲史。为波兰访问学者讲授当代戏曲。
主要成果:已出版专著有:《白朴评传》(9万字),198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戏曲美学特征的凝聚变幻》(11 万字),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红楼二尤〉的表演与文学剧本研究》(7万字),199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与谭志湘合作)18万字,青岛出版社1993年出版;《彩虹集》(与谭志湘合作)30万字,贵 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戏曲小说《西施浣纱》、《李亚仙与郑元和》、《潘必正与陈妙常》共24万字,山东文艺出版 社1998年出版。另主编《京剧泰斗》丛书计十二种共25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已发表的论文、评论300余篇,共320万字。其中《漫步在戏曲百花园》(8千字),载于《戏剧丛刊》1983年第2期, 获《戏剧丛刊》理论与评论奖;《形神兼备的舞台体验》(1万1千字),载于《地方戏艺术》1987年第4期,获《地方戏艺 术》论文奖;《三者并举推动着戏曲的复苏》(5千字),载于《戏文》1988年第6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二届“田汉戏剧 奖”;《戏曲现代戏的历史观照》(5千字),载于《安徽新戏》1990年第4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三届“田汉戏剧奖”; 《久演常新的〈燕青卖线〉》,载于《光明日报》,获“新文化奖”;《湖北戏剧的辐射力》。载于1991年3月3日《长江 日报》,获《长江日报》论文奖。另《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获1994年中国图书奖。
多次应邀出外进行学术讲座,得到很好的反响。多次应邀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论文多数已经发表。为“王国维戏曲评论奖”评委。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戏曲论文奖”评委。2005年承担了“全国‘十一五’艺术科研规划·戏曲”部分的初稿撰写和修改稿的改定工作。
导师介绍
吴乾浩,笔名天昊,吴重霄。研究员,1939年5月生,浙江余姚人。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 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理论专业,导师张庚。毕业后留院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工作。1987年曾任北京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 《戏剧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戏曲志·北京卷》常务副主编。1989年调回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中国京剧》主编。中 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编委,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元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梨园学会理事, 浙江戏剧理论学会理事。
论文先后获奖情况:《关于文学与戏剧的思考》获省级“优秀艺术科研奖”;《新时期戏曲喜剧创作论》获省级“艺术科研奖”二 等奖;《论周长赋的历史剧创作》获首届“中国王国维戏曲论文奖”二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戏曲现代 性刍议》获“第十九届田汉戏剧奖·论文奖” ,论文均由个人独立完成。
导师介绍
张章,戏曲研究所副编审,女,生于1954年,祖籍湖南湘乡。1985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 1985年任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其间,提出选题并担任责编的大型丛书有:“外国中篇小说丛书”十余 种,“外国文学艺术家传记丛书”六种,其中,“外国中篇小说丛书”较及时地介绍了外国中篇小说新 作,对于国内读者欣赏和借鉴当代最新文学作品、文学流派,起了引导的作用。组稿并责编的图书有: 《托尔斯泰与俄国作家通信集》(上、下)、长篇小说《荒烟》、文艺理论图书《艺术概论》、《艺术 特征论》等。1991年担任责编的书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五卷本)获本年度全国古籍图书出版 二等奖。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导师介绍
孔培培 孔培培,1978年生,山东滕州人,展演中心副研究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中国现代
戏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任教于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 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得音乐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中国音乐史、中国传 统音乐、戏曲音乐。出版专著三部 :《腔里拉魂——从拉魂腔到柳琴戏的传承与变迁》、《晴 川集——孔培培音乐学论文集》、《中国音乐史习题集》。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 《戏曲研究》、《艺术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京剧 唱片声音史与社会思潮(1900—1945)》,担任“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老唱片》 丛书副主编以及我院重点课题《京剧大典》音乐典编辑。目前主要从事展览演出工作的策划执行 工作。
编辑出版的书籍有:《沈铁梅表演艺术研讨文集》(副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张庚学术研讨论文集》(中 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程砚秋戏曲艺术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10出版)。
担任研究生教学工作: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协助院内、外研究生导师、参与博士生、硕士生 的教学、论文开题、论文写作等工作。研究生教学是研究工作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除指导自己所带研究生学习和逐步学会掌握研究方 法和作好论文外,还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国戏曲创作论”、“近当代中国戏曲史论”课程。
招生目录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研究 戏曲理论
方向
戏曲类方向 学习方式
04戏曲音乐 史论
(1)全日制
指导教师 孔培培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 治理论②201
英语 一或202俄语 或203日语③
611 艺术概论④ 816戏曲史论
导师介绍
施尼娜,女,1954年6月15日生于北京。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0年参加工作。198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 研究班。分别在《人民画报》、《今日中国》、《艺术研究》、《戏剧景观》、《文艺报》、《艺术教 育》等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并参加了黄河八省市联合出版的黄河文化丛书《艺术卷》,撰写“黄河 戏曲艺术”部分(合作),撰写论著《中国京剧人物形象》(合作,中英文对照),以及文化丛书《帝 王女人与江山》现已出版。
1993年至1995年,在《传记文学》杂志当编辑。1998年,到戏曲研究所《戏曲研究》杂志当编辑。 做编辑工作的十几年间,完成外国文学、中国古曲文学、近现代文学及纪实文学等方面的书籍文稿编辑 和初、复审近两千万字,出版图书、刊物约一百种。发表过散文、人物传记约十万字。
导师介绍
李志远,1974年生,山东菏泽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戏 曲史、戏曲理论与批评。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200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学文献学。同年就业于曲阜师范大 学文学院,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的教学与科研。200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同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
先后发表《谱录类目的古籍目录学意义》、《傅惜华:俗文学文献的守护神》、《冯梦龙曲论佚文 辑校》、《冯梦龙戏曲序跋研究》、《论家谱的文学史料价值》、《中国古典戏曲序跋研究述论》、 《明清戏曲序跋之戏曲搬演论构建研究》、《明清戏曲序跋之人物塑造论研究》、《从明清戏曲序跋看 明清戏曲传播》、《明清戏曲序跋的发展阶段及其批评特点研究》、《现存〈聚宝盆传奇〉三抄本述 略》、《论明清戏曲序跋的作者身份与序跋写作特点的关系》、《山东地方戏与昆腔相关问题述略》、 《论张庚先生的戏曲学》、《〈古名家杂剧〉〈新续古名家杂剧〉编选者考》、《〈新定九宫大成南北 词宫谱〉的曲学构建研究》、《当前中国戏曲理论研究之检讨》、《戏剧理论批评的成就与缺失—— 2013年的戏剧理论批评研究成果考察》《创新是戏曲艺术永恒的主题——以秦腔〈周仁回府〉的创作为 例》等近30篇论文,出版学术专著《明清戏曲序跋研究》1部,编著有《伏尔泰与〈中国孤儿〉》、《二 十世纪戏曲学论丛•少数民族戏剧研究卷》2部,完成《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形态研究》书稿1部(同名国家 哲社青年课题,已结项)。独立承担国家哲社青年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省古籍整理课题1项,参与 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集体课题《昆曲艺术大典》、《近代戏曲论著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 (第三版),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第三版)“戏曲文物”分支副主编。
导师介绍
何玉人,女,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从事戏剧工作多年,曾担任编辑、记者、 研究工作多年。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戏曲文学研究室主任,曾担任陕西省文艺研究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常务 理事,陕西省艺术创作中心评论组成员,曾受聘《陕西日报·秦岭》文艺副刊特约撰稿人。曾出席、当选陕西省省委直属机关第四、第五 次党代会代表,出席陕西省文联第一次党代会代表,出席陕西省第一次青年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近年来先后担任的国家重点课题有:《全国戏曲剧种剧团生存现状调查》、《西北人文资源基础数据库·戏曲》部分甘肃卷的撰写工 作、《昆曲艺术大典》历史理论卷副主编;国家年度课题《勃发与超越――新时期中国戏曲创作研究》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