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评鉴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她用作品写就了一生的传奇,她的故事里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让人欲罢不能,无意间的走近而成为永恒的张迷,她的文字雅俗相触,中西合璧,传统意让与现代的技巧相统一,时隔50 年她的作品依旧新鲜,她笔下的人物依然是前精神的,虽然她已远离人世,而她的文字依然在滚滚红尘中徜徉。
1、作品中浓郁的市井气息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是小人物的种种俗欲,为了安身立命,而不得为之的命运。
贫穷的白流苏,葛薇龙;都不得为之的生计而以婚姻,青春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
出卖一生,终于成为富有者的梁太太,曹匕巧,在扭曲的灵魂中挣扎。
葛薇龙对衣饰的喜爱,白流苏为长期饭票——婚姻的算计。
梁太太那唯一的乐趣,曹匕巧死守着用青春换来的金钱。
在她笔下那么生动,那么无耐,让我们在摇头叹息之后重又省视自己,自己身上有多少她们的影子,俗拉近了与人物的距离。
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张爱玲说:“我喜欢听市声。
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2、浓郁的旧小说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几乎都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讲故事。
如《沉香》,第一炉香一开篇就是说书人的口:“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率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中国旧小说多是单条线索,按时空的先后演变顺序来结构故事。
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张爱玲的小说多市如此,无论穿插多少倒叙,插叙补叙总体线索不变。
例如《倾城之恋》,《封锁》等《金锁记》《十八春》尽管开头使用了倒叙,但文章展开,很自然转为以时空变化为序,以人物性格命运为线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依次铺开。
她的小说有无巧不成书,曲折性,传奇性,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等传统的旧小说方式。
俗增加了耐谈性。
俗雅——华美后的苍凉。
张爱玲的作品在这俗人俗欲里,又有一丝深层的味道。
人物对命运的抗挣与无耐。
世态炎凉,让爱思索的读者诅嚼,如《倾城之恋》白流苏,是一个28 的离婚女子,她出身在一个没落腐朽的旧式家里,排行老六,20出头,坚决同丈夫离婚,回了娘家,她的钱渐渐被兄嫂花光,又开始冷落嘲讽,劝她改嫁。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张爱玲《金锁记》赏析《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爱玲《金锁记》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
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
比如人物描写方面。
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张爱玲经典作品赏析

张爱玲经典作品赏析张爱玲经典作品赏析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
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经典作品赏析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爱玲经典作品赏析张爱玲,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
1920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一、张爱玲散文《迟暮》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人间,桃红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风力,俯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春雪,飞入了处处帘栊。
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
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
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
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
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
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广座里高谈。
《金锁记》点评

《金锁记》点评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金锁记》的叙事结构独特,时空跳跃自如,展现了张爱玲高超的文学造诣。
她以曹七巧的一生为主线,穿插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使得整个小说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度。
同时,张爱玲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味,她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金锁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小说中的曹七巧是一个被金钱和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通过她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以及金钱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这种揭示和批判使得小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此外,《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尤其是曹七巧这个形象,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读者既同情她的遭遇,又对她的行为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人物塑造的成功,也使得小说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金锁记》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独特艺术
风格的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张爱玲作为作家的才华和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现实和人性复杂性的独特视角。
这部小说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现实的读者去阅读和品味。
张爱玲小说的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特色张爱玲小说的特色1.选材上,她的作品描写了上海弄堂各类市民的悲剧。
在《倾城之恋》中,白府的白流苏在离婚后,受尽家人白眼,在一次与七妹相亲的场合,海归范柳原看上了白流苏,只因白流苏具有中国女性的情调。
但他并不想与她结婚,而白流苏最需要一个可以结婚的男人。
直到战争到达香港,这座城市的倾塌促成了他们的婚姻。
这虽是好的结局,可在最后流苏说:“他把情话说给别的女人听,她还是有点惆怅。
”张爱玲这篇小说表达了“苍凉的人生的情义”,女性没有纯真浪漫的爱情,甚至找不到自我的存在,她们清楚女性是男人的附庸,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女性的谋生工具就只有婚姻,可婚姻交易能有几回,这就构成了女性的苍凉人生。
还有《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原是一个破落家庭的小姐,因想读书,才去投靠亲戚姑妈,一个老交际花,她明知环境恶劣,但还是想:“只要行得端做得正,就不怕别人说闲话”,结果,三个月的功夫,她就成了姑妈勾引男人的诱饵,并且爱上了风流成性的乔琪,她有过要走的行动,可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与乔琪结婚,彻底成为姑妈的诱饵,成为交际花。
薇龙从一个自信,美丽、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变成了自信破灭、人格丧失的人妇。
女性的堕落是可拍的,生活中又有多少女生可以离开自己喜欢的男生,可以对金钱、衣服、包等所抗拒?2.人性“恶”的发现与揭露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的角度出发,描绘出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扭曲与丑恶。
曹七巧,父母过世,只有哥嫂,哥嫂为了钱把妹妹曹七巧卖到了姜家给一位软骨病少爷当妻子,正值芳华的女子做了残疾人的妻子,在大户家庭中因为身份,她又自卑又孤独。
在情欲得不到满足上,女性内心的嫉妒与阴暗,使她偷偷对婆婆说姜家小妹的闲话,嘴里无时不刻的在嘲讽大嫂或兰仙。
她和三少爷的暧昧关系,三少爷放浪不羁,但对封建道德伦理也是害怕,只能尽量远离她。
对于爱情得不到回应她更是痛苦。
在丈夫死后,姜家分财产后,她彻底扭曲,对于儿子的妻子她妒忌,对于女儿的对象她还是妒忌,对于金钱她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作品特点张爱玲(1920-1995),华语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擅长写作小说、散文和剧本。
她的作品风格独特,笔触精细细腻,常常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伤痛。
本文将介绍张爱玲作品的三个特点: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思想深邃。
一、情感细腻张爱玲的作品以对人情世故的敏锐触察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而著称。
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纠结。
例如,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不仅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情感,还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二、婉约而优美张爱玲的作品以婉约而优美的文风而闻名。
她的文字流畅而雅致,富有诗意。
她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构建独特的意象与符号体系。
她的文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美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她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凄美的爱情,她的文字如丝一般柔软,温婉而又动人。
三、思想深邃张爱玲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深刻的思考与哲学意蕴相结合。
她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与局限。
她的作品常常提出对于自由、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思索。
例如,在《金锁记》中,她通过女主角的命运反思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命运的束缚,提出了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呼吁。
她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考和触动,常常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与共鸣。
总之,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情感细腻、婉约而优美的文风与深邃的思想常常相结合。
她用她独特的文学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伤痛,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敏感触察和对于文字的精细塑造,使她的作品仍然深受世人的喜爱,并且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张爱玲作品特点

张爱玲独特风格:
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
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
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
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现代小说解读张爱玲作品选读

现代小说解读张爱玲作品选读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作品而闻名。
本文将选取几篇张爱玲的作品,对其进行解读,通过对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的剖析,深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现代小说意义。
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青年女子罗秀英嫁入豪门为背景,描写了她对伴侣崇拜的迷恋和婚姻生活的无奈。
通过对罗秀英的情感心路描写,张爱玲深刻地展现了女性在传统家庭中的压抑与困境。
作品以细腻而又典雅的笔触,将女性内心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
2. 《红玫瑰与白玫瑰》《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故事以乱世中爱情的起伏和矛盾为主题,通过对两个女性形象的对比描写,探讨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
作者通过对两个女性角色的塑造,巧妙地展现了爱情中的错综复杂,以及人性中的欲望和现实。
3. 《倾城之恋》《倾城之恋》以1920年代上海滩的复杂政治背景为背景,通过讲述富家女慕容慧星和英俊风流的冯文学之间离奇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沉浮命运和命运的残酷。
张爱玲在作品中揭示出虚伪与真实,个人欢乐与世俗悲剧之间的对立冲突,以及个人信念在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力。
4. 《金锁记》《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抗战时期的上海为背景,通过描述儿童袁文生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一个家庭在困局中的嬉笑怒骂以及对生活的坚持。
张爱玲以犀利的语言和幽默的笔调,展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残和变革,同时也展示了生活中的希望和力量。
通过对以上几篇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的作品呈现出对女性命运和爱情的特殊关注,同时也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通过描绘细腻入微的情感和独特的叙述手法,张爱玲的作品融汇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元素,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结起来,张爱玲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个体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也通过情感的细腻刻画打动了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爱玲作品评鉴
张爱玲的作品,比如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五四遗书》无论从空间转移,角度变换,场景设置都有所相似,而且反反复复吟唱的是一个底调:苍凉。
“虚空的空虚,一切都是虚空。
”,是张爱玲曾经谈到的中国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风华绝代的才女一个重大的发现,并自始至终地操作为她所有作品的主旋律。
她笔下的人本质始终都是自私的;她笔下的人心总是那么寒冷,迷失,怅惘。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与范柳原,彼此相爱得心照不宣,虚荣的白流苏却义无反顾地将自己嫁掉,目的仅仅是为了嫁个体面!《殷宝滟送花楼会》中,殷宝滟拜师于罗潜之的门下,“——有了空,就念法文,意大利文,帮罗先生翻译音乐史……罗先生真是鼓励我了的——你不知道我们的事吗?”这位乖巧,玲珑剔透的美女子,一面哄瞒着疑心重重的罗太太,让她(罗太太)“渐渐知道宝滟并没有勾引她丈夫的意思,宝滟的清白危胁着她。
”另一面,她却“常常(同罗先生)一同出动去,他吻够了她,有别的指望”甚至明里直呼罗先生“Dealing”。
一种人性化的扭曲,一种情、义、理冠冕堂皇掩饰下的阴暗面暴露无遗。
任何一个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无外乎有两种:跨越或是同构。
张爱玲应该属于后一种,她本人与作品中的人物有极大的同构性。
她笔下的人物往往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如《封锁》中,只捕捉电车上狭隘短暂的一暮),吵闹,拥挤,人与人之间的隔亥且难以沟通……抑或是表面上的亲热,敷衍,内心深处的情与物,灵与肉的挣扎,何尝不是张爱玲内心深处赤裸裸地灵性与虚伪抗争的映射与写照?
何况,张爱玲是奇女子。
从小就要“做个特别的人”,曾有句一度有争议的名言“出名要趁早”。
她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清流派”代表张佩纶;外祖父是清朝名臣李鸿章,其父却只是个封建贵族的遗少,恶习累累,性情暴戾,抽鸦片,娶姨太太,动辄讴打儿女。
张爱玲曾在一部作品中这样记录其父的毒打“我觉得我的头偏向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就是被关禁闭,一关好几个月。
又幸染上痢疾,幸而姑妈舍命相救,否则就照她想“死了就在院子里埋了”……童年的不幸,令幼年时期的张爱玲心灵上遭受过过度过早的伤害,刻下难以抹灭的阴影,以致在她以后漫
长的生涯中对整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疑惑,也造成了她性格与作品中时时渗出沁人的冷意。
她的笔下没有真正的亲人,没有真正的朋友,也没有真爱。
她对她唯一的弟弟也乜着眼看;对她的朋友炎樱,姑姑也做到了锱铢必较,小帐小事小非都要分得一清二楚。
至于“爱”,张爱玲是所有的现代女作家中,最能把“爱”还原到透明的人。
《留情》中米尧晶与敦风表面上卿卿我我,羡煞多少不明就里的人,其实敦风这样说:“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应他,也是为了我的打算——反正大家心里都明白。
”无论是作品中还是现实中,在第爱玲的眼中一概抛却形面向上的情,赤裸裸地直捣物质上的贪欲和本质上的虚伪。
因此,“苍凉”在张爱玲细腻敏锐的笔触下一如既往地长歌当哭,触目惊心地鲜活在灵与肉,情与物的挣扎里。
活泼与绚烂也一日日僵死在刻板的生活模式里。
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的两次婚恋。
令她一见倾心的敌伪报纸作家胡兰成,这无疑是一段孽缘。
新婚燕迩不到半年,胡先是与周姓护士有染,当张爱玲追到温州,胡正与叫范秀美的女子明目张胆的同居。
多少羞恨多少孤寂多少悲哀?在张与胡短暂的啼笑姻缘里,却仿佛唱尽张爱玲漫长生涯中的生命真相——苍白与凄凉!
张爱玲于1955年抵达美国,很快与长她27岁的美国人赖雅订婚。
赖雅是个百分这百的共产主义,而前夫胡兰成是个汉奸。
这一强烈的反差,一度引起许多人的猜测与绯议。
又有人提及张爱玲于1952年于香港的两部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具鲜明的政治倾向。
但婚恋似乎与政治倾向不能相提并论,也只能道出一个事实:张爱玲的人格与写作存在小小的分岐而已吧。
时代,国家,□□□浓缩于她现实生活中的一角,或是诉诸于她悲观感叹的笔下,无非显示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平凡男女的平凡悲欢,或者是呈现的是遥远的社会波澜与跌宕中一个与之相和谐的音符吧。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这是张爱玲17岁时的惊世之言。
一度华美的衣袍,在喜怒哀乐中经历了辉煌衰败,沧桑变幻,慢慢趋于黯淡,直到虚无。
一代旷世之花,凋谢于1995年8月8日美国的洛杉矶公寓,一个无家具,无床的冰冷的地板上,身上覆盖一张薄毯子。
天才的慧眼过早地洞悉人性的弱点和世事的沧桑,至死仅裹走一张薄毯,至于上面有没在虱子,不得而知。
如果有,应该是一只只叫做“苍凉”的虱子吧。
【张爱玲简介】: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为张佩纶,外曾祖父为李鸿章。
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次年考取伦敦大学,后因战事改入香港大学。
1943年,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发表代表作《金锁记》《倾城之恋》等。
1944年出版小说集《传记》和散文集《流言》。
1955年留美定居。
1995年9月8日于洛杉矶家中去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