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高三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必修2-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二)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2.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名师课件 湘教版

(2016·上海虹口区一模)读我国某城市郊区农作物资料,完成 3~5
题。
名称指标
花卉 蔬菜 稻米 甘蔗
平均收购价格(元/千克) 30 6 4 3
生产成本(元/千克) 15 3.5 2 1
运费(元/100 千克×千米) 5 4 2 3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年) 500 4 000 800 1 500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 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 展
科技水平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
低
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程 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 泰国东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凉爽时期在冬季。 【答案】 D
2.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 100 多个国家,这主 要得益于( )
A.广阔的耕地面积 B.先进的耕作技术 C.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解析】 泰国香米出口遍及五大洲,需要发达的信息提供市场 需求,发达的交通将香米运往世界各地。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 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 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 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若水源得到满足则限制 因素变为主导因素。
感悟经典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 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 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 1~2 题。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31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

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科学技术条件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一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气候(热量、光照、降 水
活动:
我国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 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新疆的瓜果飘香,主要原因是什么?
光照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
地形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四: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水源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五:
农业区位因素
长
4
1
江
2
口
3
农业地域类型
1 城市中心区
2 蔬菜.奶牛.花卉区
3 棉花蔬菜和奶牛区
4 商品粮.棉产区
市场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科技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热量、光照
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地形 土地
社会经济条件
水分
市场 交通运输
农产品销售状况
政策
科学技术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劳动力、技术装 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方式
思考活动:书本60页。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二、农业地域类型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图
活动: 分析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二、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1)高温多雨的气候 (2)比较平坦的地形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湘教高中地理必修二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良好。
光照、水源
3、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答: 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冬季牧场则 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围棚中饲养。 地形
4、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答: 不同海拔,热量等气候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就不 同。 地形
天山位于西北内陆,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山地自 然带垂直分布明显。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交通的发展和保鲜技术的使用,使得在冬季昆明的 鲜花能够出现在全国各地,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
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200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共四次启动了稻 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还首次在6个小麦 主产省执行这一预案。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农 民吃了“定心丸”,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 长,由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托市”效应,粮食 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2、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答: 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的高度机械化)
3、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答: 生产技术(旱地节水灌溉技术)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运输
影响农业的社 会经济因素
设使得郊区的农民舍弃了传统的低产值 水稻小麦种植业,而改种城市需求量大,产值较高的蔬菜或者 经济类作物,这就是市场决定的结果
3.绿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有何不同?
答:与传统农业不同,绿色农业必须以“绿色”为核心,妥善 处理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基本特征:无污染、无公害。
4.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有哪些?
答: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 经营,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
小结
气 热量
自候 然
光照
资料一:
棉花对热量的要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名师课件1

3.农业区位因素
技术
气候
自
然
因
地形、土壤
素
水源
劳动力
市场
经
济
政策
因
素
交通运输
3.农业区位因素
气候
自
然
因
地形、土壤
素
水源
技术
市场
经
济
政策
因
素
交通运输
劳动力
气候
光照
生物的能量源 泉,光照长短、 光照强弱影响 作物的分布和 产量
热量 (温度)
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 本条件 ,影响农作 物的产量、作物种类、 耕作制度(熟制)、 栽培方法
国家政策(优惠)
1.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C)
A.地形 B.水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土壤
D.气候
2.限制新疆沙漠地区绿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B)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生活习惯
3.我国内蒙古高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D)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畜牧业
4.冬季海南、广东等南方的蔬菜在北方超市里出售是因为(C)
一、农业区位因素
你们印象当中的农业是什么?
种植业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农副业
渔业
1.农业的概念
狭义:指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渔、副
农业是人类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 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活动。
狩
驯
猎
养
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在我国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生产小麦, 而青藏地区农作物则主要以青稞为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共87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23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复习 (共15张PPT)

◆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
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蔬菜、乳牛、塘鱼、果园、棉粮等。
◆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
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
农业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
气候
自
(光、热、水) 然
社
地形
因
会
素 ︻
农业区位因素
经 济
土地
(土壤)
条
因
件
素
水分
︼
科技
(水源)
劳动力 技术 生产 种植 耕作 装备 技术 方式 制度
市场
交通 运输
农产 品消 费状 况
“郊区农业”
(蔬菜、花卉、乳肉禽蛋)
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地价的高低。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6.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 优越区位条件是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A.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市场需求的增加
B.水热条件的改变 D.土地价格的上涨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徽弱。后将山坡地 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者。完成2-3题。
2.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走向高考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单元 第2讲

技术的影响,属于集约农业,技术、资金投入高,因而农业
生产需要高效益,种反季节蔬菜的收益高于粮食生产 (答案言 之有理即可)。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3 .概念: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 ________ 优势条件,发展
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________ 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
业经营单位或________ 地域单位的组合。 集约型农业 4.类型:自给型农业、 ________ 、 混 合 型 农 业 、 商品化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ale Waihona Puke 绿色农业生物技术为基础,通过生物工程 (1)概念:以________ ________推动自然界物 自然交换与________________ 农产品品质提高 的一种农业发展新模 质和能量的________ 式。 无污染 、 ________ 环境 、 (2) 基 本 特 征 : ________ 无公害 , 强 调 ________ 资源 与人的和谐统一性。 ________ 化肥 和________ 农药 ,也没 (3)绿色食品:指那些没有使用________ 辐射处理的食品。 有经过________ 基因工程和________
答案:3.D
4.B
5.C
解析: 第 3 题, A 地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第 4 题,图中产业带和铁路分布的关系最密切,交通运输促进了沿
线经济的发展。第5题,C地区为长江三峡地区,水能丰富;D
地区为云南西部地区,交通不便。
考试大纲解读
考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与地
D.转移到波斯湾地区
答案:1.A
2.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条件都能满 足,唯有某一个条 件不能满足,这个 缺乏的条件就成为 该地农业发展的限 制性因素
温馨提示 主导因素与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有区别的,如 影响南疆长绒棉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而非光热条件。
下图中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 因素是( )
A.光照
答案:C
B.热量
C.水源
二、综合题 7.(2012· 全国文综T36)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 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 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 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 花。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 征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C.③④ B.②③ D.①②
)
【解析】
D.土壤
解析:甲地区是位于埃及的尼罗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是 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区,气候为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 候,此气候条件下,水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和主导因 素。
高考真题演练
考题引路 洞察考向
例:(2011· 浙江文综T5~6)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 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 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 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下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 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举例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 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 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 地势低洼的地形,当地 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
主导 因素
为该因素对农业的 影响最大,没有这
种因素(或条件)就不 稻种植业,因此,地形 可能有该种农业在 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的主导因素
类型
含义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 许多条件才能进 行,如果一个地区
一、单项选择题 (2012· 潍坊模拟)“读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 答1~2题。
1.苹果特殊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 C.技术 B.地形 D.劳动力
Hale Waihona Puke )2.黄土高原与山东半岛苹果产区都位于“主要产 地”,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二者相比,黄土高原苹果产 区具有的优势是( )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②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③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举例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 优越,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成 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当这个制约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 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 素。如河西走廊由于拥有祁连山的 冰雪融水、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因 有黄河水灌溉,能够进行粮棉生 产,水源就成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限制性 因素
类型
含义
举例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 自然因素,如气 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 候、地形、水源、 主要区 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 土壤;社会经济因 位因素 因素,既要求完整、全面地 素,如政策、科 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 技、劳动力、市 社会经济因素 场、交通等
类型
含义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 展的最重要的因 素,也就是说,因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 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 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 (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其 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课后强化作业(点此链接)
解析:第3题,图中信息反映该地位于干旱地区,绿洲 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所以影响该地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 因素为水源。第4题,过渡带位于荒漠边缘,不适合大规模 的耕作业,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图示为“欧洲农业集约度的空间变化图(集约度是指某类 事物在特定空间的集中程度。图中的等值线为集约度指数, 指数越大表示集约度越高)”。读图,回答5~6题。
第(1)题,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为混合农业,小麦种植和绵羊饲养两种生产方式结合,可以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产品主要面向市场。故选D。第(2) 题,过量引用墨累河河水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而且河流水 量减少容易引起牧草生长不良。故选A。
【答案】 (1)D (2)A
课堂巩固达标
堂堂清 步步升
(2012· 合肥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 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因素为( A.水源 C.地形 B.土壤 D.热量 )
)
4.过渡带最不适合 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灌草种植 C.小麦农场
答案:3.A 4.C
B.畜牧业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苹果的主要产地分布 于中纬度地区,说明其为温带水果;苹果的特殊产地分布于 低纬度地区,应为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第2题,与山东 半岛相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因而气温的日 较差更大;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也 较低。
欧洲农业集约度的空间变化图
5.图中黑影区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热带种植园农业 C.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D.地中海式农业
)
6.影响图中集约度指数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雨日数 C.土壤肥沃程度 B.工业和城市分布 D.草场分布
)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图中黑影区是西欧核心地区,该地气候 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再加上该地经 济发达,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因而该地最主要的农业地域 类型为乳畜业。第6题,乳畜业主要是为城市服务的,分布 在城市周围地区,所以工业和城市分布是集约度指数空间分 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 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 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 响。
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 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 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 (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 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走向高考· 地 理
湘教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二
第三单元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单元
第二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易错问题诊断
明出错根源 点正确思路
问题 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 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 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 素”,三者的区别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