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上第二章《运动与能量》word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2.1认识运动教案2(新版)教科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运动现象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运动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能够描述和解释不同的运动现象。
2. 掌握运动的基本性质和原理,包括速度、时间和位移等概念,能够运用运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解释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现象和原理,通过图像、动画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运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运动的速度、时间和位移等概念。但课后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些概念仍然模糊不清。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过于依赖PPT上的图表和示意图,而没有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下次,我应该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些抽象的概念,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运动的内涵。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运动案例让学生分析。但课后有学生反映,他们觉得这些案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难以产生共鸣。我想,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应该挑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运动案例,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运动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运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知识。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1运动与能量 教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一、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
2.初步了解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对每种运动形式举一些典型例子,并说明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引入:鸟儿在飞、马儿在跑、水在流、太阳在云中穿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自然风光的画面,它们都在动,体现了流动之美。
房屋、树木、桥梁…看起来是固定的,给人一静态之美,它们真的是静止的的吗?三、新课学习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整个浩瀚的宇宙都在动,作为宇宙中的一小部分的地球当然也在运动,所谓的静止只是相对于地球来说位置相对的静止,而非真正的静止,真正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运动的形式有:(!)、宏观物体的运动:机械运动阅读P20,举例说出机械运动有:、、、等,把叫做机械运动。
(2)阅读P21页,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和。
(3)、微观世界的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知识链接:分子动理论内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如:将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水很快变红;八月桂花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等,都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课堂自我测评1.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分子的微观运动我们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的来研究。
2.把一滴墨水滴入一盆水中,满盆水会染上颜色,这是因为组成这些物质的大量分子在不停地做,这种现象叫,实验证明:,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综合能力检测1.如图2-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面,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静放几天后,你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这样猜想的理由是什么?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很长时间,而把萝卜做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学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学教案1.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会判断什么是机械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运动的世界。
2、比较微观世界的运动,列举物质世界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初步认识他们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自主预习】1.浩瀚的宇宙在不停地__________,比赛的跑车在__________,海边跑步的人在__________,从而可以看出,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___,物质世界是个__________的世界,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具有普遍性。
2.探索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一、宏观世界的机械运动3.除了课本上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哪些运动的例子呢?4.总结我们身边的运动例子,你会发现,他们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__________,与我们生活联系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
_______________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5.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条路线。
根据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__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__运动。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6.我们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物质是怎样构成的呢?物理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_______组成的,分子是________的微粒,我们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的_______。
7.物质是由__________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__________和核外_________构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运动,而原子核又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构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二章 复习 《运动与能量》(含答案)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复习设计人审核人: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4.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正确地分析与判断.5.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进行简单地计算.6.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能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7.通过联系生活现象,讨论交流认识常见的能量形式.8.初步了解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节:认识运动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2、机械运动:物体变化的运动。
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改变。
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是否改变。
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4、物质是由组成的,物质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与分子的情况有关。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参照物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_______,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_______。
二:动与静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物体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装订线三:快与慢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路程相同时,比较;②时间相同时,比较;③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通过计算的大小比较运动快慢。
4.速度(1)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2) 定义:速度等于和的比值。
(3) 速度公式: 。
◎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么?◎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么?(4)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做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物体沿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024年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的2.1节《动能和势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的分类和计算,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大小计算方法,了解能量守恒定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理解势能的分类,以及各种势能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滑轮、重物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滑雪、跳伞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动能:介绍动能的定义,结合实例解释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2)势能:介绍势能的分类(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高度(或形变程度)的关系。
(3)能量守恒定律:讲解物体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3. 实践情景引入:(1)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高度(或形变程度)的关系。
(2)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如何运用动能、势能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动能、势能的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动能、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一个质量为m的小车,以v的速度行驶,求其动能。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 答案:(1)动能 = 1/2 m v^2(2)实验步骤:①选取不同质量、高度的物体;②利用滑轮和重物,测量物体下落时重力势能的转化;③记录数据,分析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复习教学案 教科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复习教学案 教科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章运动与能量
物质世界的能量:
1. 能量的种类
2. 能量的转化
3. 能量的利用
【典型例题】
剩下的路程s2=s-s1=12km-3km=9km
剩下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2=s2/v2=9km/18km/h=0.5h
小刚从出发到到达共用的时间为t=t1+t2+t3=1/5h+1/10h+0.5h=0.8h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总/t总=12km/0.8h=15km/h
(2)小刚在全程共用时间0.8h,相当于48分钟,所以他约定的到达时间为9:48。
解法4:(比较速度2)由上面可知若人以5m/s的速度跑出安全区,则引火线的燃烧速度为v3=s1/t2=96cm/100s=0.96cm/s。因为0.8cm/s<0.96cm/s。所以能跑出安全区。
答案:已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60千米 s1=15千米υ1=30千米/时υ2=45千米/时
求:v
解:汽车在前15千米行驶的时间
汽车在后一段行驶的路程s2=s-s1=60千米-15千米=45千米,行驶的时间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40千米/时
答: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40千米每小时。
考点分析: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三. 计算
1. 小刚上午9点出发骑车前往相距12千米的外婆家,动身前他打电话告诉外婆他到达的时间,他先以15千米/时的正常速度骑了12分钟,因在路边书摊买书用了6分钟,为了不迟到,他随后以18千米/时的速度骑行,最终按时到达外婆家。求:(1)小刚在全程的平均速度;(2)小刚在电话里约定的到达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和能量 1 运动和能量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和能量 1 运动和能量导学案教科版1、了解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基本运动特点2、知道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不同的能量3、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以及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能量的相互转化难点微观世界的运动特点、类比法学习过程预习导航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物质世界是个的世界。
把物体叫做机械运动。
2、一切物质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组成,物质有、、三种状态。
3、原子是由和组成,原子核又是由和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组成。
4、能量是与有关的物理量,不同的运动状态对应着不同的。
5、地球上大部分能量来自于。
能量可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还可以。
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和的过程。
6、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能量:。
知识升华1、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A、蛋糕B、面包C、地球D、太阳系2、同种元素的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原子核、质子、电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C、质子、原子核、中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3、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能转化为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能转化为能;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低温物体的内能。
4、下列实例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A、摩擦生热B、给自行车胎打气,气筒温度升高C、酒精燃烧D、电流通过电热器使其发热5、说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情况:(1)火箭点燃后腾空而起(2)流星发光(3)晒太阳感到暖和6、“风吹草动”属于运动,“墙外开花墙内香”属于运动。
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有,属于分子运动的有。
A、山洪引起滑坡B、花香四溢C、骏马奔驰D、开展比学赶帮运动E、湿衣服被晒干8、下面是火电站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请在括号中填入相应的能量形式:(化学能)锅炉(能)蒸汽轮机(能)发电机(能)9、火力发电厂利用煤燃烧将能转化为能;水力发电厂将能转化为能;核电站将能转化为能;蒸汽机将能转化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能转化为能;10、说出下列各种运动对应的能量:汽车行驶----- 分子运动----- 核裂变----- 电荷定向移动-----知识梳理课内得分课后得分。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4节能量学案

4.能量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2.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得过程。
3.初步了解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核能等能量形式课前学习一、尝试学习1.观察并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联系着哪些能量?说一说你家里每天至少应用了哪些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家里用电饭锅煮饭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了_______能,电风扇工作时把______能转化为了_______能。
课堂学习一、各种形式的能量阅读教材P32-33,交流讨论1.能量是与物质运动紧密相连的物理量。
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
但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
2.常见的能量形式:、、、、等。
3.各种形式的能量①机械能:做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和。
如都具有机械能。
议一议:你知道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吗?[及时练习1]你知道这些物体具有什么能吗?绷紧的橡皮筋山上的石头空中飞行的小鸟奔驰的汽车跑动的人概括与小结:________ ______②内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也叫做_____能。
议一议: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电能:具有的能量。
议一议:假如没有了电能,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光能: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
比如________⑤声能:具有的能量。
比如:⑥磁能:与_____相联系的能,比如:磁铁吸引等物体时具有的能。
⑦化学能:物体发生__________所释放的能量,比如:_______________⑧核能:由于而释放出的能量,比如______议一议:指出下列物体具有何种形式的能量①炸药爆炸时_ ____②磁能坦克③核电站使用的核原料④蒸汽机里的高温气体二、能量的转移与转化1.能量既可以,也可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1.认识运动
一、自主学习
1.最简单的运动是什么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
说明:机械运动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与我们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运动。
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工作处处都离不开机械运动。
2.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是否也在运动?
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组成的,而组成物质的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3.马在奔跑、车在行驶、飞机在翱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它们都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
4.
原子
:在核外绕核高速旋转
5..探索的组成、相互作用和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
6.物体的三态包括、、。
二、课内探究
(一)研讨:宏观物体的运动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太阳升上天空
B 五四运动
C 心情激动
D 铁生锈了
(二)研究:物质的三种状态
阅读课本21页-22页的内容,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图示。
(三)研讨:微观世界的运动
思考:分子的运动我们用肉眼看不见,但是我们怎么知道它在运动呢?为什么能闻到花香?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平时吃的咸鸭蛋制作的原理说明了什么?例2 下列示例中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是()
A 秋风扫落叶
B 汽车驶过,公路上扬起尘灰
C 丁香花开时,很远就能闻到花香味
D 有地在水面上散开
例3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
B 夏天,桂花飘香
C 秋天,黄沙扑面
D 冬天,雪花飘飘
例4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质的分子运动的是()
A 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很快变成红色
B 扫地时,大量的尘埃在空中飞舞
C 往开水中放些糖,水会变甜
D 衣箱里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了卫生球味
例5 原子核()
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运动的描述
一、自主学习
1.科学家在物理上首先用物体的变化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2.判断物体时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
3.同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择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来确定。
二、课内探究
(一)研讨:如何选取参照物?
例1 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山和水
D.水和山
讨论交流:“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
(二)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 “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
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填“静止”或“运动”)的,卡车是(填“静止”或“运动”)的。
小明的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三)应用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空中作业时,随手抓到了一颗德国子弹,你认为可能吗?如果可能,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生?
思路:通常情况下我们一定会认为子弹不可能被抓住,因为子弹相对于地面来讲运动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当飞机在高空作业时,如果飞机和子弹的飞行速度相同且方向也相同,那么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可以说子弹相对于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这时你觉得他有可能抓住子弹吗?
随堂检测:
1. 某车站并列停放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
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 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慢
D.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
2.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判断
3. 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A. 只有a车
B. 只有b
C. 只有c
D. a车和c车
4.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得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一、自主学习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1)相同的时间比较的长短;(2)相同的路程比较
的多少。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公式为,单位是,单位符号为或。
1m/s= km/h 54km/h= m/s
3.物体沿着做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的机械运动形式。
(注意课本上的概念里的任意的三个字)
二、课内探究
(一)研讨: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1 (1)百米赛跑时,甲用15s跑完,已用18s跑完,谁跑得快?
(2)一辆汽车1h行驶40km,一架飞机1h飞行800km,谁快?
交流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哪两种简单的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二)研究: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
例2 下面所列举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启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交流讨论:判断物体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的标准是什么?
(三)研究:图像法比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例3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上图中,M、N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实践t关系的图像。
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m>Vn B. Vm=Vn C. Vm<Vn D.无法确定
思路导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个基本方法分别是1.时间相同比路程2.路程相等比时间根据这两个方法你能找出解这道题的方法么?思考几分钟请你写出你的思路?
随堂测试:
1.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
A、9:8
B、8:9
C、2:1
D、1:2
2.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10m/s
C.5m/s
D.无法确定
3.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A、甲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
C、丙车在10s内行驶0.8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450m
4.小华骑自行车沿直线运动,前3s内运动了6m,接下来的5s内运动了8m,最后的4s内运动了6m,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最后4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小华在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