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参》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

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赏析以及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年代: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远方的我知道兄弟姐妹在家登高,每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却惟独少我一人。

【简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历来广为人们传诵,因为它道出了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情感现象。

后两句的写法也很特殊,是从对方设想,这就不仅是在写自己思乡念亲,而且写出故乡的亲人同样也在思念自己。

这种“探过一层”的写法,后世诗词中经常使用。

此诗语言朴素平易,如话家常,而情味深厚。

《王孟诗评》此明顾云:“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唐诗直解》:“诗不深苦,情自蔼然。

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重阳席上赋白菊作者:白居易年代:唐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园子里全是菊花的金黄色,但在其中却有一丛颜色不同,竟是白如霜雪。

就象今天的歌舞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简析】:此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

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九日齐山登高作者:杜牧年代:唐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简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

写重阳节的古诗

写重阳节的古诗

写重阳节的古诗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采桑子·重阳》近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九日齐山登高》唐朝·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蜀中九日》唐朝·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5.《小梁州·九日渡江》元朝·汤式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6.《九日》唐朝·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7.《折桂令·九日》元朝·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8.《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宋朝·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9.《九日送别》唐朝·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0.《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朝·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1.《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朝·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九九重阳节到了。

在很多的古诗里就有很多记载了重阳节登高望远、怀乡思亲等习俗的场景。

那你知道这些古诗诗句有哪些吗?今天整理了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第四十三卷[唐]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唐]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

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唐]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唐]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缺一韵)。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唐]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杜甫《九日五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唐]王之涣《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是唐代李白所作,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九日唐代: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响起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文辞优美,语惊四座。

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徒然。

友生:朋友。

赏析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

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

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

“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九日原文及赏析

九日原文及赏析

九日原文及赏析九日原文及赏析杜甫《九日》全诗赏析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以下是有关九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日原文及赏析1原文: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翻译: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哥们,你们在那里?你们还好吗?赏析: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此诗是李白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

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

不料一阵风来,竟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

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

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

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

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九日原文及赏析2九日范仲淹〔宋代〕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九日寄行简的诗歌译文

九日寄行简的诗歌译文

九日寄行简的诗歌译文
《九日寄行简》白居易
唐代·白居易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

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译文:
摘下菊花,带上酒,绕过村庄,骑马思绪悠悠。

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掌心,我在何处登高眺望梓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九月九日离开家乡时的心情和所见所感。

诗人摘下菊花,带上酒,通过骑马绕过村庄,思绪渐渐飘远。

他在下邽的田地上,感受到广阔的平原,让他想起了遥远的梓州,不禁心生登高望远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的离别之情。

摘菊花、携酒这一行为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家乡,踏上旅途。

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季节,也寓意着辞别和离别之情。

诗人的思绪随着骑马的行进逐渐遥远,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和思绪的回旋。

描述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掌心,表达了大地的广袤和宁静。

这种平坦的景象给诗人一种安心和宽慰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了他对远方梓州的向往。

下邽和梓州都是地名,梓州位于下邽的西方,诗人在平坦的田地上,期待着登高望远,寻觅遥
远的梓州。

诗中的行动和景物交织在一起,通过描绘所见所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旅行和思考。

诗人通过离开家乡,观察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种离开和思考的心境,使诗词更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九日寄岑参翻译及赏析

九日寄岑参翻译及赏析

九日寄岑参翻译及赏析九日寄岑参翻译及赏析《九日寄岑参》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前言】《九日寄岑参》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杜甫以诗代柬,诗中对为阴雨所阻,不能访问岑参,表示深为怀念。

对天灾给“苍生”造成的灾难表示同情和关怀,并借“阴阳失度”而对当时朝政有所讥刺。

【注释】⑴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为杜甫诗友。

⑵复:是再三再四。

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

⑶泥活活: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⑷饭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⑸寸步:是说离得很近。

但难得去拜访。

⑹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

畴:谁。

⑺大明:即指日月。

韬:韬晦。

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⑻君子:指朝廷官员。

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

《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

语含讥讽。

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

”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

小人:指平民和仆役。

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⑼溜:水流漂急。

⑽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⑾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⑿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翻译】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九日五首其三杜甫翻译

九日五首其三杜甫翻译

九日五首其三杜甫翻译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翻译:以前结交的好友苏司业,跟随着郑广文先生一起上任去了。

手上拿着刚刚采摘的鲜花,花香飘荡着空气当中,飘香四溢,酒馆里的顾客全都喝醉了,东倒西歪的。

倚靠在野外的树旁,鸟儿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歌唱着,秋天的这个时候,清晰的听到了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捶打的声音。

欢快的心情和玩乐的兴趣都没有了,抬头向西北望去,只见一片孤独的云朵在空中漂浮着。

《九日五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之作。

这组诗名为五首,实存四首,而著名的《登高》实是其中的第六首,因此《九日五首》是对《登高》的重要补充,合读可以帮助理解《登高》中曲折的含意。

当时杜甫正卧病夔州,他的登台是很勉强的(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这时的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寇,兵乱此起彼伏,在诗中他愤慨地指出:"干戈(指吐蕃之寇)衰谢(自己年老)两相催。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思念飘零各地的兄弟姐妹,想起昔日团聚之景,心中愈加感伤。

全诗基调伤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日寄岑参》古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岑参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作品介绍《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23首。

这首诗和《秋雨叹》三首当是同时之作,写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秋天。

岑参,是杜甫诗友之一,与高适齐名,在长安时,也经常和杜甫同游。

杜甫无时不关心人民,故于怀友之中,忽发苍生之叹。

古诗名句“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就是出自《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这首诗。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原文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⑴》
作者:唐·杜甫
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⑵。

所向泥活活⑶,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⑷。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⑸。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⑹?
大明韬日月⑺,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⑻。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⑼。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⑽?
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⑾。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⑿?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注释
⑴岑参,盛唐著名诗人,为杜甫诗友。

⑵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复,是再三再四。

⑶到处是烂泥浆。

活音括。

泥活活,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⑷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⑸寸步,是说离得很近。

但难得去拜访。

⑹想及霖雨给人民(苍生)造成的严重灾难,杜甫就更加气愤。

云不散则雨不止,故欲诛云师。

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

畴,就是谁。

⑺大明即指日月。

韬,韬晦。

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⑻君子,指朝廷官员。

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

《诗经·召南》:“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这句是说朝官虽有车马,但上朝退朝,来往泥泞,也只能勉强摆出一副官架子。

语含讥讽。

按白居易《雨雪放朝》诗:“归骑纷纷满九衢,放朝三日为泥途。

”可见唐代原有因大雨大雪而放假的办法,但这一年雨下了六十多天,当然不能老放朝。

小人,指平民和仆役。

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⑼是说水大连高山都要冲走了。

溜,是水流漂急。

⑽纷披,是盛开。

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

⑾新语,一作“新诗”。

醇酣即醇酒。

酣音宙。

⑿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赏析
这首诗和《秋雨叹》三首当是同时之作,写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秋天。

岑参,是杜甫诗友之一,与高适齐名,在长安时,也经常和杜甫同游。

杜甫无时不关心人民,故于怀友之中,忽发苍生之叹。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
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九日寄岑参(参,南阳人)》繁体对照
《九日寄岑參(參,南陽人)》
作者:唐·杜甫
出門複入門,兩腳但如舊。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沈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

寸步曲江頭,難爲壹相就。

籲嗟呼蒼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韬日月,曠野號禽獸。

君子強委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

是節東籬菊,紛披爲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