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中考数学压轴题1

合集下载

淄博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淄博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淄博中考数学试卷真题真题1:(一)选择题1.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y = -2x + 3,直线l2的斜率为3,且直线l1与l2垂直,则直线l2的方程为()A. y = 3x + 8B. y = 3x + 7C. y = 7 - 3xD. y = 8 - 3x据已知,直线l1的斜率为-2,而l2与l1垂直,所以l2的斜率为-1/(-2) = 1/2。

与在直线上已知一点(0, 3),可得直线l2的方程为y = 1/2x+ 3。

2. 一件商品原价为p元,现在降价20%后售出。

若已知降价后的售价为42元,则原价p为()A. 52B. 48C. 50D. 55根据题意,降价后的价格为商品原价的80%,即0.8p = 42。

解方程可得p = 52。

3. 数列{an}满足a1 = 3,an+1 = 2an - 1 (n ≥ 1)。

则a3的值为()A. 6B. 13C. 23D. 43根据题意,a2 = 2a1 - 1 = 2(3) - 1 = 5,a3 = 2a2 - 1 = 2(5) - 1 = 9。

故选A。

4. 若a:b=2:3,b:c=5:4,则a:b:c的比值为()A. 4:6:5B. 10:12:9C. 5:7:6D. 8:12:9根据题意,可得a:b:c = a:(2a/3):(5(2a/3)/4) = 6:8:10 = 3:4:5。

故选C。

5. 实数x满足(3x - 1)/(2x - 1) = 5,则x的值为()A. 2B. -2C. 1D. -1根据题意,可得3x - 1 = 5(2x - 1)。

解方程可得x = 2。

故选A。

(二)填空题6. 若正数x满足x² - 3x + 2 = 0,则x = ______。

解:根据题意,可得(x - 1)(x - 2) = 0,所以x = 1或x = 2。

故x = 1或x = 2。

7.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 = 120°,则∠C = _______。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第一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第一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第一次押题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y)2=x2+y2B.(-12xy2)3=-16x3y6C.x6÷x3=x2D.2(2)=22.汽车刹车后行驶的距离s(单位:m)关于行驶的时间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是s=20t﹣5t2,汽车刹车后停下来前进的距离是()A.10m B.20m C.30m D.40m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cm,动点P从B点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着边BC﹣CD﹣DA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另一动点Q同时从B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着边BA向A点运动,到达A点停止运动.设P点运动时间为x(s),△BPQ的面积为y(cm2),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A.B. C. D.4.如图,I是∆ABC的内心,AI向延长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连接BI,BD,D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线段DB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能与线段DC重合B.线段DB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能与线段DI熏合C.∠CAD绕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能与∠DAB重合D.线段ID绕点I顺时针旋转一定能与线段IB重合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a4+a5=a9B.(2a2b3)2=4a4b6C.﹣2a(a+3)=﹣2a2+6a D.(2a﹣b)2=4a2﹣b2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大意是: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1匹大马能拉3片瓦,3匹小马能拉1片瓦,问有多少匹大马、多少匹小马?若设大马有x匹,小马有y匹,那么可列方程组为()A.10033100x yx y+=⎧⎨+=⎩B.1003100x yx y+=⎧⎨+=⎩C.100131003x yx y+=⎧⎪⎨+=⎪⎩D.1003100x yx y+=⎧⎨+=⎩7.某篮球运动员在连续7场比赛中的得分(单位:分)依次为20,18,23,17,20,20,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A.18分,17分B.20分,17分C.20分,19分D.20分,20分8.下列选项中,能使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4x+c=0一定有实数根的是()A.a>0 B.a=0 C.c>0 D.c=09.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AB=1,BC=3,DE=2,则EF的长为()A.4 B..5 C.6 D.810.已知两组数据,2、3、4和3、4、5,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不相等,方差不相等B.平均数相等,方差不相等C.中位数不相等,平均数相等D.平均数不相等,方差相等11.下列实数中,有理数是()A.2B.2.1&C.πD.5312.如图,已知射线OM,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M交于点A,再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画射线OB,那么∠AOB的度数是()A.90°B.60°C.45°D.3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2x+3平行,并且经过点(﹣2,﹣4),则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14.在Rt△ABC纸片上剪出7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点E,F落在AB边上,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Rt△ABC的面积为_____.15.半径为2的圆中,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的弧长为_____.16.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17.比较大小:.(填“>”,“<”或“=”)18.化简11-(1)1mm⎛⎫⋅-=⎪-⎝⎭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AD、BC相交于点O,AD=BC,∠C=∠D=90°.求证:△ACB≌△BDA;若∠ABC =36°,求∠CAO度数.20.(6分)如图,AB、AD是⊙O的弦,△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C≌△AEB,请仅用无刻度直尺作图:在图1中作出圆心O;在图2中过点B作BF∥AC.21.(6分)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连接CE,CF,OE,OF.()1求证:BCE DCFV V;≅()2当AB与BC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请说明理由.22.(8分)甲、乙两人分别站在相距6米的A、B两点练习打羽毛球,已知羽毛球飞行的路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甲在离地面1米的C处发出一球,乙在离地面1.5米的D处成功击球,球飞行过程中的最高点H 与甲的水平距离AE为4米,现以A为原点,直线AB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求羽毛球飞行的路线所在的抛物线的表达式及飞行的最高高度.23.(8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DE~△ABC;(2)当AC=8,BC=6时,求DE的长.24.(10分)现在,某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出售一种优惠购物卡(注:此卡只作为购物优惠凭证不能顶替货款),花3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商场按标价的8折购物.顾客购买多少元金额的商品时,买卡与不买卡花钱相等?在什么情况下购物合算?小张要买一台标价为3500元的冰箱,如何购买合算?小张能节省多少元钱?小张按合算的方案,把这台冰箱买下,如果某商场还能盈利25%,这台冰箱的进价是多少元?25.(10分)如图,在Y ABCD中,点E是AB边的中点,DE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证:△ADE≌△BFE;若DF平分∠ADC,连接CE.试判断CE和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6.(12分)甲乙两件服装的进价共500元,商场决定将甲服装按30%的利润定价,乙服装按20%的利润定价,实际出售时,两件服装均按9折出售,商场卖出这两件服装共获利67元.求甲乙两件服装的进价各是多少元;由于乙服装畅销,制衣厂经过两次上调价格后,使乙服装每件的进价达到242元,求每件乙服装进价的平均增长率;若每件乙服装进价按平均增长率再次上调,商场仍按9折出售,定价至少为多少元时,乙服装才可获得利润(定价取整数).27.(12分)鲜丰水果店计划用12元/盒的进价购进一款水果礼盒以备销售.()1据调查,当该种水果礼盒的售价为14元/盒时,月销量为980盒,每盒售价每增长1元,月销量就相应减少30盒,若使水果礼盒的月销量不低于800盒,每盒售价应不高于多少元?()2在实际销售时,由于天气和运输的原因,每盒水果礼盒的进价提高了25%,而每盒水果礼盒的售价比(1)中最高售价减少了1%5m,月销量比(1)中最低月销量800盒增加了%m,结果该月水果店销售该水果礼盒的利润达到了4000元,求m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判断即可.详解:(x+y)2=x2+2xy+y2,A错误;(-12xy2)3=-18x3y6,B错误;x6÷x3=x3,C错误;=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完全平方公式、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以及算术平方根的计算,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分析】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解答即可.∵s=20t-5t2=-5(t-2)2+20,∴汽车刹车后到停下来前进了20m.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配方法求最值的问题,根据已知得出顶点式是解题关键.3.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BQ=x.①0≤x≤1时,P点在BC边上,BP=3x,则△BPQ的面积=12BP•BQ,解y=12•3x•x=232x;故A选项错误;②1<x≤2时,P点在CD边上,则△BPQ的面积=12BQ•BC,解y=12•x•3=32x;故B选项错误;③2<x≤3时,P点在AD边上,AP=9﹣3x,则△BPQ的面积=12AP•BQ,解y=12•(9﹣3x)•x=29322x x;故D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4.D【解析】解:∵I是△ABC的内心,∴AI平分∠BAC,BI平分∠ABC,∴∠BAD=∠CAD,∠ABI=∠CBI,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BD=¶CD,∴BD=CD,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DAC=∠DBC,∴∠BAD=∠DBC.∵∠IBD=∠IBC+∠DBC,∠BID=∠ABI+∠BAD,∴∠DBI=∠DIB,∴BD=DI,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的,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5.B【解析】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详解:A、a4与a5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B、(2a2b3)2=4a4b6,故本选项正确;C、-2a(a+3)=-2a2-6a,故本选项错误;D、(2a-b)2=4a2-4ab+b2,故本选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分析】设大马有x 匹,小马有y 匹,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①大马数+小马数=100;②大马拉瓦数+小马拉瓦数=100,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详解】解:设大马有x 匹,小马有y 匹,由题意得:100131003x y x y +=⎧⎪⎨+=⎪⎩,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7.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详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7、18、18、20、20、20、23,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0分、中位数为20分,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8.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a≠1且△=2440ac -≥,解得4ac ≤且a≠1.观察四个答案,只有c =1一定满足条件,故选D .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9.C【解析】【详解】解:∵AD∥BE∥CF,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B DEBC EF=,即123EF =,解得EF=6,故选C.10.D【解析】【分析】分别利用平均数以及方差和中位数的定义分析,进而求出答案.【详解】2、3、4的平均数为:13(2+3+4)=3,中位数是3,方差为:13[(2﹣3)2+(3﹣3)2+(3﹣4)2]=23;3、4、5的平均数为:13(3+4+5)=4,中位数是4,方差为:13[(3﹣4)2+(4﹣4)2+(5﹣4)2]=23;故中位数不相等,方差相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这三种数的计算方法.11.B【解析】【分析】实数分为有理数,无理数,有理数有分数、整数,无理数有根式下不能开方的,π等,很容易选择.【详解】A、二次根2不能正好开方,即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B、无限循环小数为有理数,符合;C、π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D、不能正好开方,即为无理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数范围内的有理数的判断,解题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有理数有分数,自然数等,无理数有π、根式下开不尽的从而得到了答案.12.B【解析】【分析】首先连接AB,由题意易证得△A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OB的度数.【详解】连接AB,根据题意得:OB=OA=AB,∴△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y=12x﹣1【解析】分析:根据互相平行的两直线解析式的k值相等设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点(﹣2,﹣4)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解即可.详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2x+1平行,∴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12x+b.∵一次函数经过点(﹣2,﹣4),∴12×(﹣2)+b=﹣4,解得:b=﹣1,所以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12x﹣1.故答案为y=12x﹣1.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问题,熟记平行直线的解析式的k值相等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14.49 4【解析】【分析】如图,设AH=x,GB=y,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构建方程组求出x,y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设AH =x ,GB =y ,∵EH ∥BC ,AH EH AC BC∴=, 135x x y∴=++① ∵FG ∥AC ,FG BG AC BC∴= 135y x y=++②, 由①②可得x =12,y =2, ∴AC =72,BC =7, ∴S △ABC =494, 故答案为494. 【点睛】本题考查图形的相似,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5.2π3【解析】 根据弧长公式可得:602180π⨯⨯=23π, 故答案为23π. 16.1.【解析】 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 沿边B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1,∴四边形ABFD 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考点:平移的性质.17.>【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知,被开方数越大,所对应的二次根式就越大,因此可判断与=1的大小为>1. 考点: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18.2-m【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先算括号里面,再作乘法亦可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求解.【详解】 解:法一、()11-11m m ⎛⎫⋅- ⎪-⎝⎭=(11m m --- 11m -) ()1m ⋅- =21m m -- ()1m ⋅- = 2-m .故答案为:2-m .法二、原式=()1111m m ⎛⎫+⋅- ⎪-⎝⎭= =1-m+1=2-m .故答案为:2-m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加减和乘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或运算律.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证明见解析(2)18°【解析】【分析】(1)根据HL 证明Rt △ABC ≌Rt △BAD 即可;(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求解即可.(1)证明:∵∠D =∠C =90°,∴△ABC 和△BAD 都是Rt △,在Rt △ABC 和Rt △BAD 中,AD BC AB BA =⎧⎨=⎩, ∴Rt △ABC ≌Rt △BAD (HL );(2)∵Rt △ABC ≌Rt △BAD ,∴∠ABC =∠BAD =36°,∵∠C =90°,∴∠BAC =54°,∴∠CAO =∠CAB ﹣∠BAD =1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HL”.20.见解析.【解析】【分析】(1)画出⊙O 的两条直径,交点即为圆心O .(2)作直线AO 交⊙O 于F ,直线BF 即为所求.【详解】解:作图如下:(1);(2).【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解析】【分析】(1)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D,AB=BC=DC=AD,由已知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出AE=BE=DF=AF,OF=12DC,OE=12BC,OE∥BC,由(SAS)证明△BCE≌△DCF即可;(2)由(1)得:AE=OE=OF=AF,证出四边形AEOF是菱形,再证出∠AEO=90°,四边形AEOF 是正方形.【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B=BC=DC=AD,∵点E,O,F分别为AB,AC,AD的中点,∴AE=BE=DF=AF,OF=12DC,OE=12BC,OE∥BC,在△BCE和△DCF中,BE DFB D BC DC=⎧⎪∠=∠⎨⎪=⎩,∴△BCE≌△DCF(SAS);(2)当AB⊥BC时,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由(1)得:AE=OE=OF=AF,∴四边形AEOF是菱形,∵AB⊥BC,OE∥BC,∴OE⊥AB,∴∠AEO=90°,∴四边形AEOF是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菱形、正方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2.53米.【解析】【分析】先求抛物线对称轴,再根据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再求函数最大值. 【详解】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bx+1(a≠0),则据题意得:421.53661baa b⎧-=⎪⎨⎪=++⎩,解得:12413ab⎧=-⎪⎪⎨⎪=⎪⎩,∴羽毛球飞行的路线所在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24x2+13x+1,∵y=﹣124(x﹣4)2+53,∴飞行的最高高度为:53米.【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解题关键点:熟记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23.(1)见解析;(2)154 DE=.【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即可判定;(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DE⊥AB,∴∠AED=∠C=90°.∵∠A=∠A,∴△AED∽△ACB.(2)在Rt△ABC中,∵AC=8,BC=6,∴AB=1.∵DE垂直平分AB,∴AE=EB=2.∵△AED∽△ACB,∴DE AEBC AC=,∴568DE=,∴DE154=.【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1)当顾客消费等于1500元时买卡与不买卡花钱相等;当顾客消费大于1500元时买卡合算;(2)小张买卡合算,能节省400元钱;(3)这台冰箱的进价是2480元.【解析】(1)设顾客购买x元金额的商品时,买卡与不买卡花钱相等,根据花30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在这家商场按标价的8折购物,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根据x的值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购物合算(2)根据(1)中所求即可得出怎样购买合算,以及节省的钱数;(3)设进价为y元,根据售价-进价=利润,则可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顾客购买x元金额的商品时,买卡与不买卡花钱相等.根据题意,得300+0.8x=x,解得x=1500,所以当顾客消费等于1500元时,买卡与不买卡花钱相等;当顾客消费少于1500元时,300+0.8x>x不买卡合算;当顾客消费大于1500元时,300+0.8x<x买卡合算;(2)小张买卡合算,3500﹣(300+3500×0.8)=400,所以,小张能节省400元钱;(3)设进价为y元,根据题意,得(300+3500×0.8)﹣y=25%y,解得y=2480答:这台冰箱的进价是2480元.【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解析;(1)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证得结论.(1)由(1)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知点E是边DF的中点,∠1=∠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等量代换以及等角对等边证得DC=FC,则由等腰三角形的“三合一”的性质推知CE⊥DF.【详解】解:(1)证明: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又∵点F在CB的延长线上,∴AD∥CF.∴∠1=∠1.∵点E是AB边的中点,∴AE=BE,∵在△ADE与△BFE中,12DEA FEB AE BE∠=∠⎧⎪∠=∠⎨⎪=⎩,∴△ADE≌△BFE(AAS).(1)CE⊥DF.理由如下:如图,连接CE,由(1)知,△ADE≌△BFE,∴DE=FE,即点E是DF的中点,∠1=∠1.∵DF平分∠ADC,∴∠1=∠2.∴∠2=∠1.∴CD=CF.∴CE⊥DF.26.(1)甲服装的进价为300元、乙服装的进价为1元.(2)每件乙服装进价的平均增长率为10%;(3)乙服装的定价至少为296元.【解析】【分析】(1)若设甲服装的成本为x元,则乙服装的成本为(500-x)元.根据公式:总利润=总售价-总进价,即可列出方程.(2)利用乙服装的成本为1元,经过两次上调价格后,使乙服装每件的进价达到242元,利用增长率公式求出即可;(3)利用每件乙服装进价按平均增长率再次上调,再次上调价格为:242×(1+10%)=266.2(元),进而利用不等式求出即可.(1)设甲服装的成本为x 元,则乙服装的成本为(500-x )元,根据题意得:90%•(1+30%)x+90%•(1+20%)(500-x )-500=67,解得:x=300,500-x=1.答:甲服装的成本为300元、乙服装的成本为1元.(2)∵乙服装的成本为1元,经过两次上调价格后,使乙服装每件的进价达到242元,∴设每件乙服装进价的平均增长率为y ,则 22001y 242()+=, 解得:1y =0.1=10%,2y =-2.1(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件乙服装进价的平均增长率为10%;(3)∵每件乙服装进价按平均增长率再次上调∴再次上调价格为:242×(1+10%)=266.2(元)∵商场仍按9折出售,设定价为a 元时0.9a-266.2>0解得:a >2662295.89≈ 故定价至少为296元时,乙服装才可获得利润.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不等式的应用,打折销售问题27.(1)若使水果礼盒的月销量不低于800盒,每盒售价应不高于20元;(2)m 的值为25.【解析】【分析】(1)设每盒售价应为x 元,根据月销量=980-30×超出14元的部分结合月销量不低于800盒,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最大值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总利润=每盒利润×销售数量,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设每盒售价x 元.依题意得:()9803014800x --≥解得:20x ≤答:若使水果礼盒的月销量不低于800盒,每盒售价应不高于20元()2依题意:()1201%12125%5m ⎡⎤⎛⎫--⨯+ ⎪⎢⎥⎝⎭⎣⎦()8001+m%4000⨯=化简:240t t -=解得:10t =(舍)214t = 25m ∴=,答:m 的值为25.【点睛】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读懂题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或不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淄博市中考数学规律压轴选择题测试卷附答案

淄博市中考数学规律压轴选择题测试卷附答案

一、规律问题数字变化类1.一个机器人从数轴原点出发,沿数轴正方向,以每前进3步后退2步的程序运动,设该机器人每秒钟前进或后退1步,并且每步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n x 表示第n 秒时机器人在数轴上的位置所对应的数,给出下列结论(1)33x =;(2)51x =;(3)7677x x >;(4)103104x x <;(5)20182019x x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C【分析】机器人每5秒完成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前进1步,n÷5的整数值即前进的步数,余数是1,总步数加1,是2加2,是3加3,是4加2.【详解】依题意得:机器人每5秒完成一个前进和后退,即前5秒对应的数是1,2,3,2,1;根据此规律即可推导判断:(1)和(2),显然正确;(3)中,76÷5=15……1,故x 76=15+1=16,77÷5=15……2,故x 77=15+2=17,16<17,故错误;(4)中,103÷5=20……3,故x 103=20+3=23,104÷5=20……4,故x 104=20+2=22,23>22,故错误;(5)中,2018÷5=403……3,故x 2018=403+3=406,2019÷5=403……4,故x 2019=403+2=405,故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归纳探索能力,确定循环次数和第n 次的对应数字是解题的关键. 2.已知整数1a 、2a 、3a 、4a 、…满足下列条件:11a =-,212a a =-+,323a a =-+,434a a =-+,…,11n n a a n +=-++(n 为正整数)依此类推,则2020a 的值为()A .-1009B .-2019C .-1010D .-2020 答案:C解析:C【分析】依次计算1a 、2a 、3a 、4a 、…,得到规律性答案,即可得到2020a 的值.【详解】11a =-,212a a =-+=-1,323a a =-+=-2,434a a =-+=-2,5453a a =-+=-,6563a a =-+=-,,由此可得:每两个数的答案是相同的,结果为-2n (n 为偶数), ∴202010102=, ∴2020a 的值为-1010,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代数式规律探究,计算此类题的关键是依次计算得出答案的规律并总结出答案与序数间的关系式,由此来解答问题.3.观察下列有规律的算式:13=1,13+23=9,13+23+33=36,13+23+33+43=100,13+23+33+43+53=225,…,探究并运用其规律计算: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的结果可表示为( )A .265155⨯B .275145⨯C .285145⨯D .255165⨯ 答案:A解析:A【分析】找出已知等式的运算规律,并归纳公式,然后先求出13+23+3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的值,再求出13+23+33+……103的值,最后两式相减并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即可.【详解】解:13=1,13+23=9=(1+2)2,13+23+33=36=(1+2+3)2,13+23+33+43=100=(1+2+3+4)2,13+23+33+43+53=225=(1+2+3+4+5)2,∴13+23+33+……+n 3=(1+2+3+……+n )2=()2n 12+⎡⎤⎢⎥⎣⎦n , ∴13+23+3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202012⨯+⎡⎤⎢⎥⎣⎦=2102① 而13+23+33+……103=()2101012⨯+⎡⎤⎢⎥⎣⎦=552②∴①-②,得1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203=2102-552=(210+55)×(210-55)=265×155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探索规律题,找出规律并归纳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已知整数1a ,2a ,3a ,4a ,…满足下列条件:10a =,211a a =-+,322a a =-+,433a a =-+,…以此类推,则2018a 的值为( )A .-1007B .-1008C .-1009D .-2018 答案:C解析:C【分析】根据前几个数字比较后发现:从第二个数字开始,如果顺序数为偶数,结果的数值2,n a n =-从而得到2018a 的答案.【详解】解:10,a =211011,a a =-+=-+=-322121,a a =-+=--+=-433132,a a =-+=--+=-544242,a a =-+=--+=-655253,a a =-+=--+=-766363,a a =-+=--+=-…以此类推,发现: 从第二个数字开始,如果顺序数为偶数,结果的数值是其顺序数的一半的相反数,即2,n a n =- 则2018120181009.2a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字的变化规律型,同时考查的是绝对值的含义,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掌握根据前几个数字找出结果数值与顺序数之间的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观察下面由正整数组成的数阵:照此规律,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第51行的第1个数是()A.2500 B.2501 C.2601 D.2602答案:B解析:B【分析】观察这个数列知,第n行的最后一个数是n2,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502=2500,进而求出第51行的第1个数.【详解】由题意可知,第n行的最后一个数是n2,所以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502=2500,第51行的第1个数是2500+1=250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发现第n行的最后一个数是n2的规律.6.如图所示的数码叫“莱布尼茨调和三角形”,它们是由整数的倒数组成的,第n行有n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1n,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则第6行第3个数(从左往右数为()A.130B.148C.160D.1105答案:C 解析:C【分析】根据给出的数据可得:第n 行的第一个数等于1n ,第n 行的第二个数等于11-1n n -的结果,第n 行的第三个数等于()()()112-11n n n n ---的结果,再把n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寻找规律:∵第n 行有n 个数,且两端的数均为1n ,1n,每个数是它下一行左右相邻两数的和, ∴第4,5,6行从左往右第1个数分别为14,15,16; 第5,6行从左往右第2个数分别为111-=4520,111-=5630; 第6行从左往右第3个数分别为120-130=160. 故选择: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得出各数的关系,找出规律.7.a 是不为2的有理数,我们把22a-称为a 的“哈利数”,如:3的“哈利数”是2223=--,-2的“哈利数”是()21222=--,已知13a =,2a 是1a 的“哈利数”,3a 是2a 的“哈利数”,4a 是3a 的“哈利数”,…,依次类推,则2018a =( )A .3B .-2C .12D .43答案:B解析:B【分析】分别求出数列的前5个数得出该数列每4个数为一周期循环,据此可得答案.【详解】解:∵a 1=3,∴a 2=223-=﹣2, a 3=22(2)--=12,a4=2122-=43,a5=2423-=3,∴该数列每4个数为一周期循环,∵2018÷4=504……2,∴a2018=a2=﹣2,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换规律,根据题意得出该数列每4个数为一周期循环是关键.8.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A.3 B.6 C.4 D.1答案:B解析:B【分析】根据程序框图计算出前9次的输出结果,据此得出除去前2次的输出结果,后面每输出六次为一个周期循环,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12,第3次输出的结果为6,第4次输出的结果为3,第5次输出的结果为8,第6次输出的结果为4,第7次输出的结果为2,第8次输出的结果为1,第9次输出的结果为6,……∴除去前2次的输出结果,后面每输出六次为一个周期循环,∵(2019−2)÷6=336…1,则第2019次输出的结果为6.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弄清题中的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在这个数据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 的值为2,结果输出的是1,返回进行第二次运算则输出的是2,…,则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是( )A .1B .2C .1-D .2-答案:B解析:B【分析】把x=2代入程序中计算,以此类推得到一般性规律,即可确定出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详解】解:把x=2代入得:0.5×2=1,把x=1代入得:1+1=2,把x=2代入得:0.5×2=1,把x=1代入得:1+1=2,⋯,由此可知,奇数次运算结果是1,偶数次运算结果为2∴第2020次输出的结果为2,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弄清题中的程序框图是解本题的关键.10.点 1A 、 2A 、 3A 、…… 、 n A (n 为正整数)都在数轴上.点 1A 在原点 O 的左边,且 1A O 1=;点 2A 在点 1A 的右边,且 21A A 2=;点 3A 在点 2A 的左边,且 32A A 3=;点 4A 在点 3A 的右边,且 43A A 4=;……,依照上述规律,点 2008A 、 2009A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 )A .2008 、 2009-B .2008- 、 2009C .1004 、 1005-D .1004 、 1004-答案:C解析:C【分析】先找到特殊点,根据特殊点的下标与数值的关系找到规律,数较大时,利用规律解答.【详解】解: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点A₁, A₂,A₃, .. A n 表示的数为-1,1,-2,2,-3,3,...依照上述规律,可得出结论:点的下标为奇数时,点在原点的左侧,且为下标加1除以2的相反数;点的下标为偶数时,点在原点的右侧且表示的数为点的下标数除以2;即:当n 为奇数时,n 1A 2n +=-, 当n 为偶数时,2n n A = 所以点A 2008表示的数为: 2008÷2= 1004A 2009表示的数为:- (2009+1) ÷2=-1005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找到规律.二、规律问题算式变化类11.已知:2222233+=⨯,2333388+=⨯,244441515+=⨯,255552424+=⨯,……,若21010b b a a+=⨯(a 、b 为正整数)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 的值是( ). A .109 B .218 C .326 D .436答案:A【分析】通过观察已知式子可得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即可求解.【详解】解:由,,,,……,可知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 ∴在中,b =10,a =1解析:A【分析】通过观察已知式子可得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即可求解.【详解】 解:由2222233+=⨯,2333388+=⨯,244441515+=⨯,255552424+=⨯,……,可知分子与第一个加数相同,分母等于分子的平方减1, ∴在21010b b a a+=⨯中,b =10,a =102-1=99, ∴a +b =109,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能够通过所给例子,找到式子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2.探索:2(1)(1)1x x x -+=-23(1)(1)1x x x x -++=-324(1)(1)1x x x x x -+++=-4325(1)(1)1x x x x x x -++++=-……判断22020+22019+22018+…+22+2+1的值的个位数是几?( )A .1B .3C .5D .7答案:A【分析】仔细观察,探索规律可知:22020+22019+22018+…+2+1=(22021-1)÷(2-1),依此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观察所给等式得出如下规律:变形得令其x=解析:A【分析】仔细观察,探索规律可知:22020+22019+22018+…+2+1=(22021-1)÷(2-1),依此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观察所给等式得出如下规律:211(1)(1)1n n n n x x x x x x --+-++++=-…… 变形得121111n n n n x x x x x x +---++++=-…… 令其x =2,n =2020得22020+22019+22018+…+2+1==(22021-1)÷(2-1)=22021-1,∵2n 的个位数字分别为2,4,8,6,即4次一循环,且2020÷4=505,∴22020的个位数字是6,∴22021的个位数字为2,∴22021-1的个位数字是1,∴22020+22019+22018+…+2+1的个位数字是1.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多项式的乘法,乘方的末位数字的规律,注意从简单情形入手,发现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求23201312222+++++的值,可令220131222S =++++,则23201422222S =++++,因此2014221S S -=-.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23201315555+++++的值为( ) A .201451- B .201351- C .2014514- D .2013514- 答案:C【分析】类比题目中所给的解题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设a=1+5+52+53+ (52013)则5a=5(1+5+52+53+…+52013)=5+52+53+…+52013+5201解析:C【分析】类比题目中所给的解题方法解答即可.【详解】解:设a =1+5+52+53+ (52013)则5a =5(1+5+52+53+…+52013)=5+52+53+…+52013+52014,∴5a -a =(5+52+53+…+52013+52014)-(1+5+52+53+…+52013)=52014-1,即a =2014514-. 故选:C .【点睛】本题是阅读理解题,类比题目中所给的解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14.根据等式:()()2111x x x -+=-,()()23111,x x x x -++=-()()324111x x x x x -+++=-,()()4325111,x x x x x x -++++=-……的规律,则可以推算得出2021202020192222...221++++++的末位数字是( )A .1B .3C .5D .7答案:B【分析】利用题目给出的规律:把乘(2-1)得出22022-1,研究22022的末位数字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详解】解:由题目中等式的规律可得:=(2-1)×=22022-1,21解析:B【分析】利用题目给出的规律:把2021202020192222...221++++++乘(2-1)得出22022-1,研究22022的末位数字规律,进一步解决问题.【详解】解:由题目中等式的规律可得:2021202020192222...221++++++=(2-1)×2021202020192(222...221)++++++=22022-1,21的末位数字是2,22的末位数字是4,23的末位数字是8,24的末位数字是6,25的末位数字是2…,所以2n 的末位数字是以2、4、8、6四个数字一循环.2022÷4=505…2,所以22022的末位数字是4,22022-1的末位数字是3.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乘方的末位数字的规律,尾数特征,注意从简单情形入手,发现规律,解决问题.15.观察式子:3211=,332212(12)3+=+=,33322123(123)6++=++=,3333221234(1234)10+++=+++=,,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3333335678910+++++的结果是( )A .2925B .2025C .3225D .2625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找到规律:即可求解.【详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律型-数字变化类.此题将求的值的问题运用规律转化为求的问解析:A【分析】 根据题意找到规律:2333321123(123)(1)2n n n n ⎡⎤++++=++++=+⎢⎥⎣⎦即可求解. 【详解】∵3211=, 332212(12)3+=+=,33322123(123)6++=++=,3333221234(1234)10+++=+++=,…,33332123123()n n ++++=++++, ∴3333335678910+++++ 33333333(12310)(1234)=++++-+++ 22(12310)(1234)=++++-+++221110(101)4(41)22⎡⎤⎡⎤=⨯⨯+-⨯⨯+⎢⎥⎢⎥⎣⎦⎣⎦225510=-29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律型-数字变化类.此题将求3333335678910+++++的值的问题运用规律转化为求33333333(12310)(1234)++++-+++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把1,2,3,4,…,2016的每一个数的前面任意填上“+”号或“-”号,然后将它们相加,则所得结果为( )A.偶数B.奇数C.正数D.有时为奇数,有时为偶数答案:A【分析】因为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详解】因为相邻两个数的和与差都是奇数,且是从1开始到2016,共有1008对,则所得的结果肯定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故选:A.【点解析:A【分析】因为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详解】因为相邻两个数的和与差都是奇数,且是从1开始到2016,共有1008对,则所得的结果肯定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故结果是偶数.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本题根据相邻两个数的和与差都是奇数作为突破口:当有偶数个奇数相加时,结果是偶数.17.大于1的正整数m的三次幂可“分裂”成若干个连续奇数的和,如23=3+5,33=7+9+11,43=13+15+17+19,…,若m3分裂后,其中有一个奇数是103,则m的值是() A.9 B.10 C.11 D.12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底数是2的分裂成2个奇数,底数为3的分裂成3个奇数,底数为4的分裂成4个奇数,∴m3有m个奇数,所以,到m3的奇数的个数为:2+3+4+…+m=,∵2n+1=313,n=1解析:B【详解】试题分析:∵底数是2的分裂成2个奇数,底数为3的分裂成3个奇数,底数为4的分裂成4个奇数,∴m3有m个奇数,所以,到m3的奇数的个数为:2+3+4+…+m=(1)(2)2m m-+,∵2n+1=313,n=156,∴奇数103是从3开始的第52个奇数,∵(91)(92)442-+=,(101)(102)542-+=,∴第52个奇数是底数为10的数的立方分裂的奇数的其中一个,即m=10.故选B.考点:规律型.18.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11a-称为a的差倒数....如:3的差倒数是11132=--,1-的差倒数是111(1)2=--.已知12a=,2a是1a的整倒数,3a是2a的差倒数,4a是3a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2020a为()A.2 B.1 C.1-D.1 2答案:A【分析】可根据差倒数的定义依次计算出a2、a3、a4,即可发现每3个数为一个循环,然后用2020除以3,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已知,a1的差倒数;a2的差倒数;a3的差倒数;…解析:A【分析】可根据差倒数的定义依次计算出a2、a3、a4,即可发现每3个数为一个循环,然后用2020除以3,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已知12a=,a1的差倒数211 12a==--;a2的差倒数311 1(1)2a==--;a3的差倒数412112a==-;…依此类推,2020被3除,结果为2020=3×673+1,被3除余1,所以,a2020=a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用代数式表示的新定义下,规律探索问题,关键是通过部分的有理数运算后,发现规律.19.2020减去它的12,再减去余下的13,再减去余下的14,….依此类推,一直减到余下的12020,则最后剩下的数是()A.20202019B.1 C.20192020D.0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式2020×(1−)×(1−)×(1−)×…×(1−),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约分即可.【详解】解:2020×(1−)×(1−)×(1−)×…×(1−)=2020×××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可列式2020×(1−12)×(1−13)×(1−14)×…×(1−12020),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约分即可.【详解】解:2020×(1−12)×(1−13)×(1−14)×…×(1−12020)=2020×12×23×34…×20192020=1.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首先要根据题意列式,总结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0.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1S a ,则2020S的结果为()A .aB .1a -C .11a -D .1a a-- 答案:D【分析】根据程序分别计算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中找到规律,进一步探索第2020次得到的结果.【详解】解:由题意知,S1=a ,n=1时,S2=1-S1=1-a ,n=2时,S3=,n=3解析:D【分析】根据程序分别计算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中找到规律,进一步探索第2020次得到的结果.【详解】解:由题意知,S 1=a ,n=1时,S 2=1-S 1=1-a ,n=2时,S 3=2111aS =-, n=3时,S 4=1-S 3=1-11a -=a 1a ﹣-, n=4时,S 5=41S =11a-, n=5时,S 6=1-S 5=1-(1-1a )=1a , n=6时,S 7=61=a S ; …… 发现规律:每6个结果为一个循环,所以2020÷6=336…4,所以S 2020=S 4=-a 1a-,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运算,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计算发现循环的规律,再进一步探索,注意规律的总结.三、规律问题图形变化类21.如图,8AOB ∠=︒,点P 在OB 上.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1P (点1P 与点O 不重合),连接1PP ;再以点1P 为圆心,OP 为半径画弧,交OB 于点2P (点2P 与点P 不重合),连接12PP ;再以点2P 为圆心,OP 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3P (点3P 与点1P 不重合),连接23P P ;…按照这样的方法一直画下去,得到点n P ,若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点1n P +,则n 等于( )A .13B .12C .11D .10解析:C【分析】 先观察题目,可知画出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可依次算出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发现规律: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为(8)n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小于90°,即可算出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出:∵11223OP PP PP P P === ∴画出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8AOB ∠=︒ ∴18AOB PPO ∠=∠=︒ ∴121216PPP PP P ∠==︒∴21323132P PP P P P ∠==︒依次推算可发现规律: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为(8)n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小于90°∴(8)90n ︒<︒ ∴908n <(n 为正整数) ∴11n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规律探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道三角形的外角度数等于其它两个内角和的度数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小于90°是解题的关键.22.用棋子按下列方式摆图形,第一个图形有1枚棋子,第二个图形有5枚棋子,第三个图形有12枚棋子,…依此规律,第7个图形比第6个图形多( )枚棋子A .20B .19C .18D .17解析:B【详解】 试题分析:设第n 个图形的棋子数为Sn ,则第1个图形,S 1=1;第2个图形,S 2=1+4,S 2-S 1=4=3×1+1;第3个图形,S 3=1+4+7;S 3-S 2=7=3×2+1;第3个图形,S 3=1+4+7+10;S 4-S 3=10=3×3+1;……∴第n 个图形比第(n -1)个图形多()3n 113n 2-+=-棋子.∴第7个图形比第6个图形多372=19⨯-棋子.故选B.考点:探索规律题(图形的变化类).23.如图,每一幅图中均含有若干个正方形,第①个图形中含有1个正方形,第②个图形中含有5个正方形,按此规律下去,则第⑥个图形含有正方形的个数是( )A .102B .91C .55D .31解析:B【分析】 观察发现,第①个图形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第②个图形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5;第③个图形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9=14;…;第n 个图形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9+…+n 2,从而得到答案.【详解】解:观察发现:第①个图形含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第②个图形含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5,第③个图形含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9=14,…第n 个图形含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9+…+n 2,∴第⑥个图形含有正方形的个数为:1+4+9+16+25+36=91,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并找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24.如图,点Q 在线段AP 上,其中10PQ =,第一次分别取线段AP 和AQ 的中点1P ,1Q 得到线段11PQ ;再分别取线段1AP 和1AQ 的中点2P ,2Q 得到线段22P Q ;第三次分别取线段2AP 和2AQ 的中点3P ,3Q 得到线段33PQ ;连续这样操作11次,则每次的两个中点所形成的所有线段之和1122331111PQ P Q PQ P Q ++++=( )A .1010102-B .1110102-C .1010102+D .1110102+ 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定义先求出P 1Q 1的长度,再由P 1Q 1的长度求出P 2Q 2的长度,从而找到P n Q n 的规律,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线段PQ=10,线段AP 和AQ 的中点P 1,Q 1,∴P 1Q 1=AP 1-AQ 1 =12AP-12AQ =12(AP-AQ ) =12PQ =12×10 =5.∵线段AP 1和AQ 1的中点P 2,Q 2;∴P 2Q 2=AP 2-AQ 2 =12AP 1-12AQ 1 =12(AP 1-AQ 1) =12P 1 Q 1=12×12×10 =212×10 =52. 发现规律:P n Q n =12n ×10 ∴P 1Q 1+P 2Q 2+…+P 11Q 11=12×10+212×10+312×10+…+1112×10 =10(12+212+312+…+1112) =10(1111212-) =10(1-1112) =10-1110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规律性问题,准确根据题意找出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有难度. 25.法国数学家柯西于1813年在拉格朗日、高斯的基础上彻底证明了《费马多边形数定理》,其主要突破在“五边形数”的证明上.如图为前几个“五边形数”的对应图形,请据此推断,第20个“五边形数”应该为( ),第2020个“五边形数”的奇偶性为( )A .533;偶数B .590;偶数C .533;奇数D .590;奇数解析:B【分析】 根据前几个“五边形数”的对应图形找到规律,得出第n 个“五边形数”为23122n n -,将n=10代入可求得第20个“五边形数”,利用奇偶性判断第2020个“五边形数”的奇偶性.【详解】解:第1个“五边形数”为1=2311122⨯-⨯,第2个“五边形数”为5= 2312222⨯-⨯, 第3个“五边形数”为12=2313322⨯-⨯, 第4个“五边形数”为22=2314422⨯-⨯, 第5个“五边形数”为35=2315522⨯-⨯, ··· 由此可发现:第n 个“五边形数”为23122n n -, 当n=20时,23122n n -= 231202022⨯-⨯=590, 当n=2020时,232n =3×2020×1010是偶数,12n =1010是偶数,所以23122n n -是偶数,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数字类规律探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通过观察图形,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26.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们是由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拼接而成,第①个图案有4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第②个图案有7个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第③个图案有10个三角形和3个正方形,…依此规律,如果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2021个,则n 的值为( )A .504B .505C .677D .678解析:B【分析】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个数可发现第n 个图案有31n +个三角形和n 个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41n +个,进而可求得当412021n +=时n 的值.【详解】解:∵第①个图案有4个三角形和1个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5个; 第②个图案有7个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9个;第③个图案有10个三角形和3个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13个; 第④个图案有13个三角形和4个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17个;∴第n 个图案有()43131n n +-=+个三角形和n 个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3141n n n ++=+个∵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个数共有2021个∴412021n +=∴505n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类的规律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观察图形的变化寻找规律.27.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操作670次,得到小正方形的个数是( )A .2009B .2010C .2011D .2012解析:C【分析】 先根据题意发现规律,然后再按照规律计算即可.【详解】解: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 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 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 ……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4+3(n-1)个小正方形,称为第n 次操作;令n=670,可得4+3×(670-1)=2011.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类规律问题,根据题意发现规律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28.下面是用黑色棋子摆成的美丽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⑨个这样的图案黑色棋子的个数是( )A .148B .152C .174D .202解析:A【分析】 观察各图可知,第①个图案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为(1+2+3)×2(个),第②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2+2×1](个),第③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5)×2+2×2](个),第④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5+6)×2+2×3](个)…由此可以推出第n 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1[]222n n +++⋯++⨯+-(个),所以第⑨个图案需要的个数只需将n=9代入即可.【详解】解:由图知第①个图案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为(1+2+3)×2(个);第②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2+2×1](个);第③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5)×2+2×2](个);第④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5+6)×2+2×3](个);…第n 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1[]222n n +++⋯++⨯+-(个)∴第⑨个图案需要的个数为[(1+2+3+4+5+6+7+8+9+10+11)×2+2×8=148(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各个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29.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 1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12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12)后,得图③、④,…,记第n (n≥3)块纸板的周长为P n ,则P n -P n -1等于…( )A .112n -B .3-12nC .1-132n - D .132n -+212n -解析:A【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P 1,P 2,P 3,P 4,然后周长相减即可得到规律,进行解答.【详解】解:P 1=1+1+1=3,P 2=1+1+12=52, P 3=1+1+14×3=114, P4=1+1+14×2+18×3=238, …∴P 3-P 2=114-52=211=42, P 4-P 3=238-114=311=82, ∴P n -P n -1=n-112,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是一个规律型的题目,题型较好. 30.如图,四边形OAA 1B 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OA 1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A 1A 2B 2,连接AA 2,得到AA 1A 2;再以对角线OA 2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A 2A 3B 3,连接A 1A 3,得到A 1A 2A 3,再以对角线OA 3为边作第四个正方形OA 2A 4B 4,连接A 2A 4,得到A 2A 3A 4,…,设AA 1A 2,A 1A 2A 3,A 2A 3A 4,…,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如此下去,则S 2020的值为( )A .202012 B .22018 C .22018+12 D .1010解析:B 【分析】首先求出S 1、S 2、S 3,然后猜测命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四边形OAA1B1是正方形,∴OA=AA1=A1B1=1,∴S1=12⨯1×1=12,∵∠OAA1=90°,∴OA12=12+12=2,∴OA2=A2A3=2,∴S2=12⨯2×1=1,同理可求:S3=12⨯2×2=2,S4=4…,∴S n=2n﹣2,∴S2020=2201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本题中找到a n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2年中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2年中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下列几何体中,俯视图为三角形的是( )A.B.C.D.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经典著作,书中有一个问题:“今有黄金九枚,白银一十一枚,称之重适等.交易其一,金轻十三两.问金、银一枚各重几何?”.意思是:甲袋中装有黄金9枚(每枚黄金重量相同),乙袋中装有白银11枚(每枚白银重量相同),称重两袋相等.两袋互相交换1枚后,甲袋比乙袋轻了13两(袋子重量忽略不计).问黄金、白银每枚各重多少两?设每枚黄金重x两,每枚白银重y两,根据题意得()A.11910813x yy x x y=⎧⎨+-+=⎩()()B.108 91311y x x y x y+=+⎧⎨+=⎩C.91181013x yx y y x ()()=⎧⎨+-+=⎩D.91110813 x yy x x y=⎧⎨+-+=⎩()()3.﹣18的倒数是()A.18 B.﹣18 C.-118D.1184.如图,在已知的△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B、C为圆心,以大于12BC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接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D+DB=AB B.CD+AD=AB C.CD+AC=AB D.AD+AC=AB5.实数a ,b ,c ,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 <b ;②|b|=|d|;③a+c=a ;④ad >0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 3•a 3=a 9B .(a+b )2=a 2+b 2C .a 2÷a 2=0D .(a 2)3=a 67.将抛物线y =﹣(x +1)2+4平移,使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经过原点,那么平移的过程为( )A .向下平移3个单位B .向上平移3个单位C .向左平移4个单位D .向右平移4个单位8.一、单选题如图: 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5CM =,则22CE CF +等于( )A .75B .100C .120D .1259.如图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A .B .C .D .10.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连接CE ,若△CED 的周长为6,则▱ABCD 的周长为( )A .6B .12C .18D .24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如图,在▱ABCD 中,AC 是一条对角线,EF ∥BC ,且EF 与AB 相交于点E ,与AC 相交于点F ,3AE =2EB ,连接DF .若S △AEF =1,则S △ADF 的值为_____.12.如图甲,对于平面上不大于90°的∠MON ,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P 在∠MON 的内部,作PE ⊥OM ,PF ⊥ON ,垂足分别为点E 、F ,那么称PE+PF 的值为点P 相对于∠MON 的“点角距离”,记为d (P ,∠MON ).如图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在坐标平面内,且点P 的横坐标比纵坐标大2,对于∠xOy ,满足d (P ,∠xOy )=10,点P 的坐标是_____.13.在一次射击比赛中,某运动员前7次射击共中6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记录,那么第8次射击他至少要打出_____环的成绩.14.分式方程213024x x x -=+-的解为x =__________. 15.如图,在边长为3的菱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点F 为BE 延长线与AD 延长线的交点.若DE=1,则DF 的长为________.16.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1,2,3,4,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后不放回,再随机取出一个小球,则两次取出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概率是_____.17.已知关于x 的方程x 2﹣2x+n=1没有实数根,那么|2﹣n|﹣|1﹣n|的化简结果是_____.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0分)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经过点O 的直线与边AB 相交于点E ,与边CD 相交于点F .(1)求证:OE=OF;(2)如图2,连接DE,BF,当DE⊥AB时,在不添加其他辅助线的情况下,直接写出腰长等于12BD的所有的等腰三角形.19.(5分)先化简,再求值:221121()1a aa a a a-+-÷++,其中a=3+1.20.(8分)如图,直线y=x与双曲线y=(k>0,x>0)交于点A,将直线y=x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交于点C,与双曲线y=(k>0,x>0)交于点B.(1)设点B的横坐标分别为b,试用只含有字母b的代数式表示k;(2)若OA=3BC,求k的值.21.(10分)如图有A、B两个大小均匀的转盘,其中A转盘被分成3等份,B转盘被分成4等份,并在每一份内标上数字.小明和小红同时各转动其中一个转盘,转盘停止后(当指针指在边界线时视为无效,重转),若将A转盘指针指向的数字记作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将B转盘指针指向的数字记作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b.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写出所有的可能;求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的概率.22.(10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B是直径,OD∥AC,AD=OC.(1)求证:四边形OCAD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①当∠B= 时,四边形OCAD是菱形;②当∠B= 时,AD与O相切.23.(12分)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0,3)、B(1,0),其对称轴为直线l:x=2,过点A作AC∥x轴交抛物线于点C,∠AOB的平分线交线段AC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动点P在直线OE下方的抛物线上,连结PE、PO,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OPE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3)如图②,F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的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OF成为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14分)(1)计算:|﹣3|+5)0﹣(﹣12)﹣2﹣2cos60°;(2)先化简,再求值:(1111a a--+)+2421aa+-,其中a=﹣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C【解析】俯视图是从上面所看到的图形,可根据各几何体的特点进行判断.【详解】A.圆锥的俯视图是圆,中间有一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长方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三棱柱的俯视图是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圆台的俯视图是圆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几何体判断三视图,正确把握观察角度是解题关键.2、D【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①9枚黄金的重量=11枚白银的重量;②(10枚白银的重量+1枚黄金的重量)-(1枚白银的重量+8枚黄金的重量)=13两,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详解】设每枚黄金重x两,每枚白银重y两,由题意得:91110813x yy x x y=⎧⎨+-+=⎩()(),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3、C【解析】根据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得一个数的倒数.【详解】∵-181()18⨯-=1,∴﹣18的倒数是1 18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关键.4、B作弧后可知MN ⊥CB ,且CD=DB.【详解】由题意性质可知MN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则MN ⊥CB ,且CD=DB ,则CD+AD=AB.【点睛】了解中垂线的作图规则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根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有理数的运算,绝对值的意义,可得答案.【详解】解:由数轴,得a=-3.5,b=-2,c=0,d=2,①a <b ,故①正确;②|b|=|d|,故②正确;③a+c=a ,故③正确;④ad <0,故④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有理数的运算,绝对值的意义是解题关键.6、D.【解析】试题分析:A 、原式=a 6,不符合题意;B 、原式=a 2+2ab+b 2,不符合题意;C 、原式=1,不符合题意;D 、原式=a 6,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7、A【解析】将抛物线()214y x =-++平移,使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经过原点,若左右平移n 个单位得到,则平移后的解析式为:()214y x n =-+++,将(0,0)代入后解得:n=-3或n=1,所以向左平移1个单位或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抛物线经过原点;若上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则平移后的解析式为:()214m y x =-+++,将(0,0)代入后解得:m=-3,所以向下平移3个单位后抛物线经过原点,故选A.8、B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推出△ECF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CE2+CF2=EF2,进而可求出CE2+CF2的值.【详解】解:∵CE平分∠ACB,CF平分∠ACD,∴∠ACE=12∠ACB,∠ACF=12∠ACD,即∠ECF=12(∠ACB+∠ACD)=90°,∴△EFC为直角三角形,又∵EF∥BC,CE平分∠ACB,CF平分∠ACD,∴∠ECB=∠MEC=∠ECM,∠DCF=∠CFM=∠MCF,∴CM=EM=MF=5,EF=10,由勾股定理可知CE2+CF2=EF2=1.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以及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证明出△ECF为直角三角形.9、C【解析】先根据俯视图判断出几何体的形状,再根据主视图是从正面看画出图形即可.【详解】解:由俯视图可知,几何体共有两排,前面一排从左到右分别是1个和2个小正方体搭成两个长方体,后面一排分别有2个、3个、1个小正方体搭成三个长方体,并且这两排右齐,故从正面看到的视图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几何体三视图,熟记三视图的概念并判断出物体的排列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0、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AD=BC,∵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AE=CE,∴△CDE的周长=DE+CE+DC=DE+AE+DC=AD+DC=6,∴▱ABCD的周长=2×6=12,故选B.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解析】由3AE=2EB,和EF∥BC,证明△AEF∽△ABC,得=,结合S△AEF=1,可知再由==,得==,再根据S△ADF=S△ADC即可求解.【详解】解:∵3AE=2EB,设AE=2a,BE=3a,∵EF∥BC,∴△AEF∽△ABC,∴=()2=()2=,∵S△AEF=1,∴S△A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F∥BC,∴===,∴==,∴S△ADF=S△ADC=,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相似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等难度,找到相似比是解题关键.12、(6,4)或(﹣4,﹣6)【解析】设点P的横坐标为x,表示出纵坐标,然后列方程求出x,再求解即可.【详解】解:设点P的横坐标为x,则点P的纵坐标为x-2,由题意得,当点P在第一象限时,x+x-2=10,解得x=6,∴x-2=4,∴P(6,4);当点P在第三象限时,-x-x+2=10,解得x=-4,∴x-2=-6,∴P(-4,-6).故答案为:(6,4)或(-4,-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读懂题目信息,理解“点角距离”的定义并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3、8【解析】为了使第8次的环数最少,可使后面的2次射击都达到最高环数,即10环.设第8次射击环数为x环,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62+x+2×10>89解之,得x>7x表示环数,故x为正整数且x>7,则x的最小值为8即第8次至少应打8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不等式,再由不等式的相关知识确定问题的答案.14、-1【解析】【分析】先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然后再进行检验即可得.【详解】两边同乘(x+2)(x-2),得:x-2﹣3x=0,解得:x=-1,检验:当x=-1时,(x+2)(x-2)≠0,所以x=-1是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熟练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15、1.1【解析】求出EC,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D∥BC,得出相似三角形,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比例式,代入求出即可.【详解】∵DE=1,DC=3,∴EC=3-1=2,∵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DEF∽△CEB,∴DF DE BC CE=,∴1 32 DF=,∴DF=1.1,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菱形的性质证明△DEF∽△CEB,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16、1 6【解析】试题解析:画树状图得: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情况有12种,其中两次摸出的小球标号的和等于4的占2种,所以其概率=21=126,故答案为16.17、﹣1【解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b2-4ac=(-2)2-4×1×(n-1)=-4n+8<0,求出n>2,再去绝对值符号,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关于x的方程x2−2x+n=1没有实数根,∴b2-4ac=(-2)2-4×1×(n-1)=-4n+8<0,∴n>2,∴|2−n |-│1-n│=n-2-n+1=-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n的取值范围再去绝对值求解即可.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证明见解析;(2)△DOF,△FOB,△EOB,△DOE.【解析】(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OA=OC,AB∥CD,则可证得△AOE≌△COF(ASA),继而证得OE=OF;(2)证明四边形DEBF是矩形,由矩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B∥CD,OB=OD,∴∠OAE=∠OCF,在△OAE和△OCF中,OAE OCF OA OCAOE COF ∠=∠⎧⎪=⎨⎪∠=∠⎩, ∴△AOE ≌△COF (ASA ),∴OE=OF ;(2)∵OE=OF ,OB=OD ,∴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DE ⊥AB ,∴∠DEB=90°,∴四边形DEBF 是矩形,∴BD=EF ,∴OD=OB=OE=OF=12BD , ∴腰长等于12BD 的所有的等腰三角形为△DOF ,△FOB ,△EOB ,△DOE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9、13【解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a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详解】原式=()()()211·11a a a a a a a ++-+- =()211a -,当a=3+1时,原式=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0、(1)k=b 2+4b ;(2).【解析】试题分析:(1)分别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解答.(2)先根据一次函数平移的性质求出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再分别过点A、B作AD⊥x轴,BE⊥x轴,CF⊥BE于点F,再设A(3x,x),由于OA=3BC,故可得出B(x,x+4),再根据反比例函数中k=xy为定值求出x试题解析:(1)∵将直线y=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y轴交于点C,∴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4,∵点B在直线y=+4上,∴B(b,b+4),∵点B在双曲线y=上,∴B(b,),令b+4=得(2)分别过点A、B作AD⊥x轴,BE⊥x轴,CF⊥BE于点F,设A(3x,x),∵OA=3BC,BC∥OA,CF∥x轴,∴CF=OD,∵点A、B在双曲线y=上,∴3b•b=,解得b=1,∴k=3×1××1=.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21、(1)答案见解析;(2)13. 【解析】(1)k 可能的取值为-1、-2、-3,b 可能的取值为-1、-2、3、4,所以将所有等可能出现的情况用列表方式表示出来即可. (2)判断出一次函数y=kx+b 经过一、二、四象限时k 、b 的正负,在列表中找出满足条件的情况,利用概率的基本概念即可求出一次函数y=kx+b 经过一、二、四象限的概率.【详解】解:(1)列表如下: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12种;(2)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时,k <0,b >0,情况有4种,则P=412= 13. 22、(1)证明见解析;(2)① 30°,② 45°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求得∠OAC =∠OCA ,∠AOD =∠ADO ,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OC =∠OAD ,从而证得OC ∥AD ,即可证得结论;(2)①若四边形OCAD 是菱形,则OC =AC ,从而证得OC =OA =AC ,得出∠60AOC ∠=,即可求得1302B AOC ∠=∠=;②AD 与O 相切,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90OAD ∠=,根据AD ∥OC ,内错角相等得出90AOC ∠=,从而求得145.2B AOC ∠=∠= 试题解析:(方法不唯一)(1)∵OA =OC ,AD =OC ,∴OA =AD ,∴∠OAC =∠OCA ,∠AOD =∠ADO ,∵OD ∥AC ,∴∠OAC =∠AOD ,∴∠OAC =∠OCA =∠AOD =∠ADO ,∴∠AOC =∠OAD ,∴OC ∥AD ,∴四边形OCAD 是平行四边形;(2)①∵四边形OCAD 是菱形,∴OC =AC ,又∵OC =OA ,∴OC =OA =AC ,∴60AOC ∠=, ∴1302B AOC ∠=∠=; 故答案为30.②∵AD 与O 相切,∴90OAD ∠=,∵AD ∥OC ,∴90AOC ∠=, ∴145.2B AOC ∠=∠= 故答案为45.23、(1)y=x 2-4x+3.(2)当m=52时,四边形AOPE 面积最大,最大值为758.(3)P 点的坐标为 :P 1),P2(352,1+52),P3(5+52,1+52),P4(552-,152-).【解析】分析:(1)利用对称性可得点D的坐标,利用交点式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P(m,m2-4m+3),根据OE的解析式表示点G的坐标,表示PG的长,根据面积和可得四边形AOPE的面积,利用配方法可得其最大值;(3)存在四种情况:如图3,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OMP≌△PNF,根据OM=PN列方程可得点P的坐标;同理可得其他图形中点P的坐标.详解:(1)如图1,设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由对称性得:D(3,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把A(0,3)代入得:3=3a,a=1,∴抛物线的解析式;y=x2-4x+3;(2)如图2,设P(m,m2-4m+3),∵OE平分∠AOB,∠AOB=90°,∴∠AOE=45°,∴△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OA=3,∴E(3,3),易得OE的解析式为:y=x,过P作PG∥y轴,交OE于点G,∴G(m,m),∴PG=m-(m2-4m+3)=-m2+5m-3,∴S四边形AOPE=S△AOE+S△POE,=12×3×3+12PG•AE,=92+12×3×(-m2+5m-3),=-32m2+152m,=32(m-52)2+758,∵-32<0,∴当m=52时,S有最大值是758;(3)如图3,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l于N,∵△O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P=PF,易得△OMP≌△PNF,∴OM=PN,∵P(m,m2-4m+3),则-m2+4m-3=2-m,解得:m=5+52或552-,∴P的坐标为(5+52,1+52)或(552-,152-);如图4,过P作MN⊥x轴于N,过F作FM⊥MN于M,同理得△ONP≌△PMF,∴PN=FM,则-m2+4m-3=m-2,解得:3+5352;P3+515-352,1+5;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5+51+555-15-3+515-352,1+5.点睛: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第(2)问时需要运用配方法,解第(3)问时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24、(1)-1;(2)26182+【解析】(1)根据零指数幂的意义、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2)先化简原式,然后将a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原式=3+1﹣(﹣2)2﹣2×12=4﹣4﹣1=﹣1;(2)原式=211a a -+()()+4211a a a ++-()() =2621a a +-当a =﹣=26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2024届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2024届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2024届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的相反数是( )A .﹣3B .3C .13D .﹣132.把8a 3﹣8a 2+2a 进行因式分解,结果正确的是( )A .2a (4a 2﹣4a +1)B .8a 2(a ﹣1)C .2a (2a ﹣1)2D .2a (2a +1)2 3.下列实数中,为无理数的是( )A .13B .2C .﹣5D .0.31564.关于x 的方程x 2+(k 2﹣4)x+k+1=0的两个根互为相反数,则k 值是( )A .﹣1B .±2C .2D .﹣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1,0),点B 的坐标是(3,0),在y 轴的正半轴上取一点C ,使A 、B 、C 三点确定一个圆,且使AB 为圆的直径,则点C 的坐标是( )A .(0,3)B .(3,0)C .(0,2)D .(2,0)6.如图,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A .带③去B .带②去C .带①去D .带①②去7.工信部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湖北数字经济总量1.21万亿元,列全国第七位、中部第一位.“1.21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21×103B .12.1×103C .1.21×104D .0.121×1058.已知⊙O 的半径为3,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相切C .相离D .不能确定9.一次函数y kx b =+满足0kb <,且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此函数的图像一定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0.中国在第二十三届冬奥会闭幕式上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的文艺表演,会后表演视频在网络上推出,即刻转发量就超过810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8.1×106B.8.1×105C.81×105D.81×10411.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90°,D为BC的中点,将△ABC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EF为折痕,则sin∠BED的值是()A.35B.34C.23D.571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x2+x3=x5B.x2•x3=x5C.(﹣x2)3=x8D.x6÷x2=x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计算:31-22的结果是_____.14.如果a2﹣a﹣1=0,那么代数式(a﹣21aa-)2•1aa-的值是.15.因式分解a3-6a2+9a=_____.16.如图,正△的边长为,点、在半径为的圆上,点在圆内,将正绕点逆时针针旋转,当点第一次落在圆上时,旋转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_______17.如图,直线y1=kx+n(k≠0)与抛物线y2=ax2+bx+c(a≠0)分别交于A(﹣1,0),B(2,﹣3)两点,那么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8.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一点A(3,4),点A 与原点O 的连线与x 轴的正半轴夹角为α,那么角α的余弦值是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BC 是路边坡角为30°,长为10米的一道斜坡,在坡顶灯杆CD 的顶端D 处有一探射灯,射出的边缘光线DA 和DB 与水平路面AB 所成的夹角∠DAN 和∠DBN 分别是37°和60°(图中的点A 、B 、C 、D 、M 、N 均在同一平面内,CM ∥AN ).求灯杆CD 的高度;求AB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1.sin37°≈060,cos37°≈0.80,tan37°≈0.75)20.(6分)如图,抛物线212y x bx c =-++经过点A (﹣2,0),点B (0,4).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点,联结AB 、PB ,如果∠PBO=∠BAO ,求点P 的坐标;(3)将抛物线沿y 轴向下平移m 个单位,所得新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D ,过点D 作DE ∥x 轴交新抛物线于点E ,射线EO 交新抛物线于点F ,如果EO =2OF ,求m 的值.21.(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0,4),BC 平分∠ABO 交x 轴于点C (2,0).点P 是线段AB 上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作AB 的垂线分别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DF 平分∠PDO 交y 轴于点F .设点D 的横坐标为t .(1)如图1,当0<t<2时,求证:DF∥CB;(2)当t<0时,在图2中补全图形,判断直线DF与CB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点M的坐标为(4,-1),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当△MCE的面积等于△BCO面积的58倍时,直接写出此时点E的坐标.22.(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x+n经过点A(3,0)、B(0,-3),点P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设点P的横坐标为t.分别求出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若点P在第四象限,连接AM、BM,当线段PM最长时,求△ABM的面积.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点P、M、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8分)在下列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在Rt△ABC中,∠C=90°,AC=3,BC=4.(1)试在图中作出△ABC以A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AB1C1;(2)若点B的坐标为(-3,5),试在图中画出直角坐标系,并标出A、C两点的坐标;(3)根据(2)中的坐标系作出与△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A2B2C2,并标出B2、C2两点的坐标.24.(10分)某报社为了解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程度,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A.非常了解”、“B.了解”、“C.基本了解”三个等级,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这次调查的市民人数为________人,m=________,n=________;补全条形统计图;若该市约有市民100000人,请你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估计该市大约有多少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A.非常了解”的程度.25.(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90°,BC=CD,CE⊥AD,垂足为E,求证:AE=CE.、两种玩具,其中A类玩具的金价比B玩具的进26.(12分)在“双十一”购物街中,某儿童品牌玩具专卖店购进了A B、的进价分别是价每个多3元.经调查发现:用900元购进A类玩具的数量与用750元购进B类玩具的数量相同.求A B、了两类玩具共100个,若玩具店将每个A类玩具定价为30元出售,每个B类玩具每个多少元?该玩具店共购进A B定价25元出售,且全部售出后所获得的利润不少于1080元,则该淘宝专卖店至少购进A类玩具多少个?27.(12分)如图,△BAD是由△BEC在平面内绕点B旋转60°而得,且AB⊥BC,BE=CE,连接DE.求证:△BDE≌△BCE;试判断四边形ABE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知:1的相反数是﹣1.故选A.【考点】相反数.2、C【解题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2a,进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题目详解】解:8a3﹣8a2+2a=2a(4a2﹣4a+1)=2a(2a﹣1)2,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因式分解中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3、B【解题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解答即可.【题目详解】选项A、13是分数,是有理数;选项B2是无理数;选项C、﹣5为有理数;选项D、0.3156是有理数;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判定,熟知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D【解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题目详解】设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1,∵x1+(k1-4)x+k-1=0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x1+x1,=-(k1-4)=0,解得k=±1,当k=1,方程变为:x1+1=0,△=-4<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k=1舍去;当k=-1,方程变为:x1-3=0,△=1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k=-1.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根与系数的关系.x1,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1+bx+c=0(a≠0)的两根时,x1+x1=−ba,x1x1=ca,反过来也成立.5、A【解题分析】直接根据△AOC∽△COB得出OC2=OA•OB,即可求出OC的长,即可得出C点坐标.【题目详解】如图,连结AC,CB.依△AOC∽△COB的结论可得:OC2=OA OB,即OC2=1×3=3,解得:(负数舍去),故C点的坐标为(0,故答案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坐标与图形的性质.6、A【解题分析】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题目详解】③中含原三角形的两角及夹边,根据ASA公理,能够唯一确定三角形.其它两个不行.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运用,熟练掌握,即可解题.7、C【解题分析】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详解:1.21万=1.21×104,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8、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圆O的半径和,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的大小,相交:d<r;相切:d=r;相离:d>r;即可选出答案.解:∵⊙O的半径为3,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2,∵3>2,即:d<r,∴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故选A.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9、C【解题分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一次函数y=kx+b单调递减,k<0,又满足kb<0,可得b>0,由此即可得出答案.【题目详解】∵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y=kx+b单调递减,∴k<0,∵kb<0,∴b>0,∴直线经过第二、一、四象限,不经过第三象限,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y=kx+b(k≠0,k、b是常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B【解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题目详解】810 000=8.1×1.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1、A【解题分析】∵△DEF是△AEF翻折而成,∴△DEF≌△AEF,∠A=∠ED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DF=45°,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得∠CDF+45°=∠BED+45°,∴∠BED=∠CDF,设CD=1,CF=x ,则CA=CB=2,∴DF=FA=2-x ,∴在Rt △CDF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2+CD 2=DF 2,即x 2+1=(2-x )2,解得x=34, ∴sin ∠BED=sin ∠CDF=35CF DF =. 故选:A .12、B【解题分析】分析: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和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A 、不是同类项,无法计算,故此选项错误;B 、235x x x ⋅=, 正确;C 、()326x x -=-,故此选项错误; D 、624x x x ÷=, 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和积的乘方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2=-=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14、1【解题分析】分析:先由a 2﹣a ﹣1=0可得a 2﹣a =1,再把(a ﹣21a a - )2)1a a ⋅-(的第一个括号内通分,并把分子分解因式后约分化简,然后把a 2﹣a =1代入即可.详解:∵a 2﹣a ﹣1=0,即a 2﹣a =1,∴原式=22211a a a a a -+⋅- =()2211a a a a -⋅- =a (a ﹣1)=a 2﹣a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整体代入法是求代数式的值常用的一种方法.15、a (a -3)2【解题分析】根据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步骤,先提取公因式,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题目详解】解:3269a a a -+()269a a a =-+()23a a =-故答案为:()23a a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步骤,熟练掌握方法与步骤是解答关键.16、【解题分析】作辅助线,首先求出∠DAC 的大小,进而求出旋转的角度,即可得出答案.【题目详解】如图,分别连接OA 、OB 、OD ;∵OA=OB=,AB=2,∴△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B=45°;同理可证:∠OAD=45°,∴∠DAB=90°;∵∠CAB=60°,∴∠DAC=90°−60°=30°,∴旋转角的正切值是,故答案为:.【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17、﹣1<x<2【解题分析】根据图象得出取值范围即可.【题目详解】解:因为直线y1=kx+n(k≠0)与抛物线y2=ax2+bx+c(a≠0)分别交于A(﹣1,0),B(2,﹣3)两点,所以当y1>y2时,﹣1<x<2,故答案为﹣1<x<2【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二次函数与不等式,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取值范围.18、3 5【解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度,根据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求解即可. 【题目详解】∵点A坐标为(3,4),∴2234,∴cosα=35,故答案为3 5【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1)10米;(2)11.4米【解题分析】(1)延长DC 交AN 于H .只要证明BC=CD 即可;(2)在Rt △BCH 中,求出BH 、CH ,在 Rt △ADH 中求出AH 即可解决问题.【题目详解】(1)如图,延长DC 交AN 于H ,∵∠DBH=60°,∠DHB=90°,∴∠BDH=30°,∵∠CBH=30°,∴∠CBD=∠BDC=30°,∴BC=CD=10(米);(2)在Rt △BCH 中,CH=12BC=5,3, ∴DH=15,在Rt △ADH 中,AH=tan 37DH ︒≈150.75=20, ∴AB=AH ﹣BH=20﹣8.65=11.4(米).【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0、(1)2142y x x =-++;(2)P (1,72); (3)3或5. 【解题分析】(1)将点A 、B 代入抛物线212y x bx c =-++,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 (2)对称轴为直线x=1,过点P 作PG ⊥y 轴,垂足为G , 由∠PBO=∠BAO ,得tan ∠PBO=tan ∠BAO ,即PG BO BG AO =,可求出P 的坐标.(3)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42y x x m =-++-,由题意可得DE =2,过点F 作FH ⊥y 轴,垂足为H ,∵DE ∥FH ,EO=2OF ,∴2=1DE EO DO FH OF OH ==,∴FH=1.然后分情况讨论点D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和在y 轴的负半轴上,可求得m 的值为3或5.【题目详解】解:(1)∵抛物线经过点A (﹣2,0),点B (0,4)∴2204b c c --+=⎧⎨=⎩,解得14b c =⎧⎨=⎩, ∴抛物线解析式为2142y x x =-++, (2)()2211941222y x x x =-++=--+, ∴对称轴为直线x =1,过点P 作PG ⊥y 轴,垂足为G,∵∠PBO=∠BAO ,∴tan ∠PBO=tan ∠BAO , ∴PG BO BG AO=, ∴121BG =, ∴12BG =, 72OG =, ∴P (1,72), (3)设新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42y x x m =-++- 则()0,4D m -,()2,4E m -,DE =2过点F 作FH ⊥y 轴,垂足为H ,∵DE ∥FH ,EO=2OF∴2=1 DE EO DOFH OF OH==,∴FH=1.点D在y轴的正半轴上,则51,2F m⎛⎫--⎪⎝⎭,∴52 OH m=-,∴42512DO mOH m-==-,∴m=3,点D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91,2F m⎛⎫-⎪⎝⎭,∴92 OH m=-,∴42912DO mOH m-==-,∴m=5,∴综上所述m的值为3或5.【题目点拨】本题是二次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题目,整体难度不大,但是非常巧妙,学会灵活运用是关键.21、(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解题分析】(1)求出∠PBO+∠PDO=180°,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CBO=12∠PBO,∠ODF=12∠PDO,求出∠CBO+∠ODF=90°,求出∠CBO=∠DFO,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2)求出∠ABO=∠PDA,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CBO=12∠ABO,∠CDQ=12∠PDO,求出∠CBO=∠CDQ,推出∠CDQ+∠DCQ=90°,求出∠CQD=90°,根据垂直定义得出即可;(3)分为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题目详解】(1)证明: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0,4),∴∠AOB=90°.∵DP⊥AB于点P,∴∠DPB=90°,∵在四边形DPBO中,∠DPB+∠PBO+∠BOD+∠PDO=360°,∴∠PBO+∠PDO=180°,∵BC平分∠ABO,DF平分∠PDO,∴∠CBO=12∠PBO,∠ODF=12∠PDO,∴∠CBO+∠ODF=12(∠PBO+∠PDO)=90°,∵在△FDO中,∠OFD+∠ODF=90°,∴∠CBO=∠DFO,∴DF∥CB.(2)直线DF与CB的位置关系是:DF⊥CB,证明:延长DF交CB于点Q,如图2,∵在△ABO中,∠AOB=90°,∴∠BAO+∠ABO=90°,∵在△APD中,∠APD=90°,∴∠PAD+∠PDA=90°,∴∠ABO=∠PDA,∵BC平分∠ABO,DF平分∠PDO,∴∠CBO=12∠ABO,∠CDQ=12∠PDO,∴∠CBO=∠CDQ,∵在△CBO中,∠CBO+∠BCO=90°,∴∠CDQ+∠DCQ=90°,∴在△QCD中,∠CQD=90°,∴DF⊥CB.(3)解:过M作MN⊥y轴于N,∵M(4,-1),∴MN=4,ON=1,当E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3,∵△MCE的面积等于△BCO面积的58倍时,∴12×2×OE+12×(2+4)×1-12×4×(1+OE)=58×12×2×4,解得:OE=72,当E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如图4,12×(2+4)×1+12×(OE-1)×4-12×2×OE=58×12×2×4, 解得:OE=32, 即E 的坐标是(0,72)或(0,-32).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有一定的难度.22、 (1)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23y x x =--.直线AB 的解析式是3y x =-.(2) 278. (3)P 点的横坐标是3212+或3212-. 【解题分析】(1)分别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两函数的解析式:把A (3,0)B (0,﹣3)分别代入y=x 2+mx+n 与y=kx+b ,得到关于m 、n 的两个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2)设点P 的坐标是(t ,t ﹣3),则M (t ,t 2﹣2t ﹣3),用P 点的纵坐标减去M 的纵坐标得到PM 的长,即PM=(t ﹣3)﹣(t 2﹣2t ﹣3)=﹣t 2+3t ,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得到当t=﹣=时,PM 最长为=,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S △ABM =S △BPM +S △APM 计算即可;(3)由PM ∥OB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到当PM=OB 时,点P 、M 、B 、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然后讨论:当P 在第四象限:PM=OB=3,PM 最长时只有,所以不可能;当P 在第一象限:PM=OB=3,(t 2﹣2t ﹣3)﹣(t ﹣3)=3;当P 在第三象限:PM=OB=3,t 2﹣3t=3,分别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t 的值.【题目详解】解:(1)把A (3,0)B (0,-3)代入2y x mx n =++,得 093{3m n n =++-=解得2{3m n =-=-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是223y x x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 kx b =+,把A (3,0)B (0,3-)代入y kx b =+,得 03{3k b b =+-=解得1{3k b ==- 所以直线AB 的解析式是3y x =-.(2)设点P 的坐标是(3p p -,),则M (p ,223p p --),因为p 在第四象限,所以PM=22(3)(23)3p p p p p ----=-+,当PM 最长时94PM =,此时3,2p = ABM BPM APM S S S =+=19324⨯⨯=278. (3)若存在,则可能是:①P 在第四象限:平行四边形OBMP ,PM=OB=3, PM 最长时94PM =,所以不可能. ②P 在第一象限平行四边形OBPM : PM=OB=3,233p p -=,解得13212p +=,23212p =(舍去),所以P 点的横坐标是3212+. ③P 在第三象限平行四边形OBPM :PM=OB=3,233p p -=,解得1321p +=(舍去), ①2321p -=,所以P 321-所以P 点的横坐标是3212或3212. 23、(1)作图见解析;(2)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1);(3)如图所示,点B 2的坐标为(3,-5),点C 2的坐标为(3,-1).【解题分析】(1)分别作出点B 个点C 旋转后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可以得到;(2)根据点B 的坐标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3)分别作出点A 、点B 、点C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可以得到.【题目详解】(1)△A 11B C 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A (0,1),C (﹣3,1);(3)△222A B C 如图所示,2B (3,﹣5),(3,﹣1).24、 (1)500,12,32;(2)补图见解析;(3)该市大约有32000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A .非常了解”的程度.【解题分析】(1)根据项目B 的人数以及百分比,即可得到这次调查的市民人数,据此可得项目A ,C 的百分比;(2)根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A .非常了解”的人数为:32%×500=160,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全市总人数乘以A 项目所占百分比,即可得到该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A 非常了解”的程度的人数.【题目详解】试题分析:试题解析:(1)280÷56%=500人,60÷500=12%,1﹣56%﹣12%=32%, (2)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A .非常了解”的人数为:32%×500=160,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下:(3)100000×32%=32000(人),答:该市大约有32000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A .非常了解”的程度.25、证明见解析.【解题分析】过点B 作BF ⊥CE 于F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CF=∠D ,再利用“角角边”证明△BCF 和△CD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CE ,再证明四边形AEFB 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AE=BF ,从而得证.【题目详解】证明:如图,过点B 作BF ⊥CE 于F ,∵CE ⊥AD ,∴∠D +∠DCE =90°,∵∠BCD =90°,∴∠BCF +∠DCE =90°∴∠BCF =∠D ,在△BCF 和△CDE 中,90BCF D CED BFC BC CD ∠=∠⎧⎪∠=∠=︒⎨⎪=⎩∴△BCF ≌△CDE (AAS ),∴BF =CE ,又∵∠A =90°,CE ⊥AD ,BF ⊥CE ,∴四边形AEFB 是矩形,∴AE =BF ,∴AE =CE .26、(1)A 的进价是18元,B 的进价是15元;(2)至少购进A 类玩具40个.【解题分析】(1)设B 的进价为x 元,则A 的进价为()3x +元,根据用900元购进A 类玩具的数量与用750元购进B 类玩具的数量相同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2)设A 玩具a 个,则B 玩具()100a -个,结合“玩具点将每个A 类玩具定价为30元出售,每个B 类玩具定价25元出售,且全部售出后所获得利润不少于1080元”列出不等式并解答.【题目详解】解:(1)设B 的进价为x 元,则A 的进价为()3x +元 由题意得9007503x x=+, 解得15x =,经检验15x =是原方程的解.所以15318+=(元)答:A 的进价是18元,B 的进价是15元;(2)设A 玩具a 个,则B 玩具()100a -个由题意得:()12101001080a a +-≥解得40a ≥.答:至少购进A 类玩具40个.【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符合题意的数量关系,准确的解分式方程或不等式是需要掌握的基本计算能力.27、证明见解析.【解题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DB=CB ,∠ABD=∠EBC ,∠ABE=60°,然后根据垂直可得出∠DBE=∠CBE=30°,继而可根据SAS 证明△BDE ≌△BCE ;(2)根据(1)以及旋转的性质可得,△BDE ≌△BCE ≌△BDA ,继而得出四条棱相等,证得四边形ABED 为菱形.【题目详解】(1)证明:∵△BAD是由△BEC在平面内绕点B旋转60°而得,∴DB=CB,∠ABD=∠EBC,∠ABE=60°,∵AB⊥EC,∴∠ABC=90°,∴∠DBE=∠CBE=30°,在△BDE和△BCE中,∵DB CBDBE CBE BE BE=⎧⎪∠=∠⎨⎪=⎩,∴△BDE≌△BCE;(2)四边形ABED为菱形;由(1)得△BDE≌△BCE,∵△BAD是由△BEC旋转而得,∴△BAD≌△BEC,∴BA=BE,AD=EC=ED,又∵BE=CE,∴BA=BE=ED= AD∴四边形ABED为菱形.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重点达标名校中考数学押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 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如图是一个由5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 )A .B .C .D .2.(3分)学校要组织足球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赛一场).计划安排21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赛?设邀请x 个球队参赛.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 .221x =B .1(1)212x x -=C .21212x =D .(1)21x x -=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是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像上一点,过点P 做PQ x ⊥轴于点Q ,若OPQ △的面积为2,则k 的值是( )A .-2B .2C .-4D .44.估算9153 )C .4到5之间D .5到6之间 5.已知252a a -=,代数式()()2221a a -++的值为( )A .-11B .-1C .1D .116.有三张正面分别标有数字-2 ,3, 4 的不透明卡片,它们除数字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从中任取一张(不放回),再从剩余的卡片中任取一张, 则两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正偶数的概率是( ) A .49 B .112 C .13 D .167.若点P (﹣3,y 1)和点Q (﹣1,y 2)在正比例函数y=﹣k 2x (k≠0)图象上,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y 1≤y 28.若2(3)3b b -=-,则( )A .3b >B .3b <C .3b ≥D .3b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如果∠ADC=∠BAC ,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DC 和△BAC 相似的是( )A .∠DAC=∠ABCB .AC 是∠BCD 的平分线 C .AC 2=BC•CD D .AD DC AB AC= 10.已知a+b =4,c ﹣d =﹣3,则(b+c)﹣(d ﹣a)的值为( )A .7B .﹣7C .1D .﹣1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以矩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O 为坐标原点,以平行于两边的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BE ⊥AC ,垂足为E .若双曲线y=(x >0)经过点D ,则OB•BE 的值为_____.12.如图,▱ABCD 中,M 、N 是BD 的三等分点,连接CM 并延长交AB 于点E ,连接EN 并延长交CD 于点F ,以①E 为AB 的中点;②FC=4DF ;③S △ECF =92EMN S ;④当CE ⊥BD 时,△DFN 是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13.方程22310x x +-=的两个根为1x 、2x ,则1211+x x 的值等于______. 14.如图,矩形AOCB 的两边OC 、OA 分别位于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B (20,53-),D 是AB 边上的一点.将△ADO 沿直线OD 翻折,使A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 上的点E 处,若点E 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k 的值是_______15.已知反比例函数21k y x+=的图像经过点(2,1)-,那么k 的值是__. 16.如图,直线a 经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分别过此正方形的顶点B 、D 作BF a ⊥于点F 、DE a ⊥ 于点E .若85DE BF ==,,则EF 的长为________.17.如图,在△ABC 中,∠C=90°,AC=BC=,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 ,则C′B= ______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0分)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BD的延长线上,且△EAC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C=8,AB=5,求ED的长.19.(5分)如图,已知直线AB经过点(0,4),与抛物线y=14x2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横坐标是2.求这条直线的函数关系式及点B的坐标.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ABC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过线段AB上一点P,作PM∥x轴,交抛物线于点M,点M在第一象限,点N(0,1),当点M的横坐标为何值时,MN+3MP的长度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0.(8分)如图,在△ABC中,∠C=90°.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若AB=10cm,CD=4cm,求△ABD 的面积.21.(10分)观察下列多面体,并把下表补充完整.名称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图形顶点数a6 10 12 棱数b 9 12 面数c 5 8观察上表中的结果,你能发现a 、b 、c 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写出关系式.22.(10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圆上一点,弦CD AB ⊥于点E ,且DC AD =.过点A 作O 的切线,过点C 作DA 的平行线,两直线交于点F ,FC 的延长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 .(1)求证:FG 与O 相切;(2)连接EF ,求tan EFC ∠的值.23.(12分)我市某企业接到一批产品的生产任务,按要求必须在14天内完成.已知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60元.工人甲第x 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为y 件,y 与x 满足如下关系:7.5(04)510(414)x x y x x ≤≤⎧=⎨+<≤⎩工人甲第几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为70件?设第x 天生产的产品成本为P 元/件,P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工人甲第x 天创造的利润为W 元,求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第几天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4.(14分)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A (3,2).(1)试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M(m,n)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动点,其中0<m<3,过点M作直线MB∥x轴,交y轴于点B;过点A 作直线AC∥y轴,交x轴于点C,交直线MB于点D.当四边形OADM的面积为6时,请判断线段BM与DM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A【解题分析】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即可得到它的主视图.【题目详解】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为: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要循序渐进,通过仔细观察和想象,再画它的三视图.2、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设有x个队,每个队都要赛(x﹣1)场,但两队之间只有一场比赛,由题意得:1(1)212x x-=,故选B.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题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求出k 的值即可解决问题【题目详解】解:∵过点P 作PQ ⊥x 轴于点Q ,△OPQ 的面积为2,∴|2k |=2, ∵k <0,∴k=-1.故选:C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4、D【解题分析】3,∵2<3,∴35到6之间.故选D .【题目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5、D【解题分析】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先利用已知求出a 的值,再将a 的值带入所要求解的代数式中即可得到此题答案.【题目详解】解:由题意可知:252a a -=,原式24422a a a =-+++226a a =-+56=+11=故选:D .【题目点拨】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整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求得代数式的值6、C【解题分析】画树状图得:∵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正偶数的有2种情况, ∴两次抽取的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正偶数的概率是:2163=. 故选C.【题目点拨】运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画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7、A【解题分析】分别将点P (﹣3,y 1)和点Q (﹣1,y 2)代入正比例函数y=﹣k 2x ,求出y 1与y 2的值比较大小即可.【题目详解】∵点P (﹣3,y 1)和点Q (﹣1,y 2)在正比例函数y=﹣k 2x (k≠0)图象上,∴y 1=﹣k 2×(-3)=3k 2,y 2=﹣k 2×(-1)=k 2,∵k≠0,∴y 1>y 2.故答案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点.8、D【解题分析】等式左边为非负数,说明右边3b 0-≥,由此可得b 的取值范围.【题目详解】 解:2(3b)3b -=-,3b 0∴-≥,解得b 3.≤故选D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a0a0≥≥,()2a a a0=≥.9、C【解题分析】结合图形,逐项进行分析即可.【题目详解】在△ADC和△BAC中,∠ADC=∠BAC,如果△ADC∽△BAC,需满足的条件有:①∠DAC=∠ABC或AC是∠BCD的平分线;②AD DC AB AC=,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原式去括号可得b-c+d+a=(a+b)-(c-d)=4-(-3)=1.故选A.考点:代数式的求值;整体思想.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1、1【解题分析】由双曲线y=(x>0)经过点D知S△ODF=k=,由矩形性质知S△AOB=2S△ODF=,据此可得OA•BE=1,根据OA=OB 可得答案.【题目详解】如图,∴S△ODF=k=,则S△AOB=2S△ODF=,即OA•BE=,∴OA•BE=1,∵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B,∴OB•BE=1,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及矩形的性质.12、①③④【解题分析】由M、N是BD的三等分点,得到DN=NM=BM,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CD,AB∥CD,推出△BEM∽△CD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于是得到BE=AB,故①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求得DF=BE,于是得到DF=AB=CD,求得CF=3DF,故②错误;根据已知条件得到S△BEM=S△EMN=S△CBE,求得=,于是得到S△ECF=,故③正确;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B=E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NB=∠EBN,等量代换得到∠CDN=∠DNF,求得△DFN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题目详解】解:∵•ƒM、N是BD的三等分点,∴DN=NM=B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BEM∽△CDM,∴,∴BE=CD,∴BE=AB,故①正确;∵AB∥CD,∴△DFN∽△BEN,∴=,∴DF=BE,∴DF=AB=CD,∴CF=3DF,故②错误;∵BM=MN,CM=2EM,∴△BEM=S△EMN=S△CBE,∵BE=CD,CF=CD,∴=,∴S△EFC=S△CBE=S△MNE,∴S△ECF=,故③正确;∵BM=NM,EM⊥BD,∴EB=EN,∴∠ENB=∠EBN,∵CD∥AB,∴∠ABN=∠CDB,∵∠DNF=∠BNE,∴∠CDN=∠DNF,∴△DFN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题目点拨】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3、1.【解题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可.【题目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23 2x x+=-,121 2x x=-,所以1211+x x =1212x x x x +=3212--=1. 故答案为1.【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a ≠0)的两根时,12b x x a +=-,12c x x a=. 14、-12【解题分析】 过E 点作EF ⊥OC 于F,如图所示:由条件可知:OE=OA=5,532043EF BC tan BOC OF OC ∠====,所以EF=3,OF=4,则E 点坐标为(-4,3)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 =k x , 则有k=-4×3=-12. 故答案是:-12.15、32k =- 【解题分析】 将点的坐标代入,可以得到-1=212k +,然后解方程,便可以得到k 的值. 【题目详解】∵反比例函数y =21k x+的图象经过点(2,-1), ∴-1=212k + ∴k =− 32;故答案为k=−32.【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像上的点满足其解析式,可以结合代入法进行解答16、13【解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D=AB,∠BAD=90°,根据垂直得出∠DEA=∠AFB=90°,求出∠EDA=∠FAB,根据AAS推出△AED≌△BF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F=5,AF=DE=8,即可求出答案;【题目详解】∵ABCD是正方形(已知),∴AB=AD,∠ABC=∠BAD=90°;又∵∠FAB+∠FBA=∠FAB+∠EAD=90°,∴∠FBA=∠EAD(等量代换);∵BF⊥a于点F,DE⊥a于点E,∴在Rt△AFB和Rt△AED中,∵90{AFB DEAFBA EADAB DA∠=∠=︒∠=∠=,∴△AFB≌△AED(AAS),∴AF=DE=8,BF=AE=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EF=AF+AE=DE+BF=8+5=13.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求出△AED≌△BFA是解此题的关键.17、【解题分析】如图,连接BB′,∵△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AB=AB′,∠BAB′=60°,∴△ABB′是等边三角形,∴AB=BB′,在△ABC′和△B′BC′中,,∴△ABC′≌△B′BC′(SSS),∴∠ABC′=∠B′BC′,延长BC′交AB′于D,则BD⊥AB′,∵∠C=90∘,AC=BC=,∴AB==2,∴BD=2×=,C′D=×2=1,∴BC′=BD−C′D=−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并求出BC′在等边三角形的高上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18、(1)证明见解析(2)3-3【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O⊥AC,即BD⊥A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证菱形,(2)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AO=CO,BO=DO,再根据△EAC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判定EO⊥AC,并求出EA的长度,然后在Rt△ABO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O的长度,即DO的长度,在Rt△AO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出EO的长度,再根据ED=EO-DO计算即可得解.试题解析:(1)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DO=BO,∵△EAC是等边三角形, EO是AC边上中线,∴EO⊥AC,即BD⊥AC,∴平行四边形ABCD是是菱形.(2) ∵平行四边形ABCD 是是菱形,∴AO =CO =12AC =4,DO =BO , ∵△EAC 是等边三角形,∴EA =AC =8,EO ⊥AC ,在Rt △ABO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O =3,∴DO =B O=3,在Rt △EAO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O∴ED =EO -DO19、(1)直线y=32x+4,点B 的坐标为(8,16);(2)点C 的坐标为(﹣12,0),(0,0),(6,0),(32,0);(3)当M 的横坐标为6时,MN+3PM 的长度的最大值是1.【解题分析】(1)首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的解析式,从而求得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2)分若∠BAC=90°,则AB 2+AC 2=BC 2;若∠ACB=90°,则AB 2=AC 2+BC 2;若∠ABC=90°,则AB 2+BC 2=AC 2三种情况求得m 的值,从而确定点C 的坐标;(3)设M (a ,14a 2),得MN=14a 2+1,然后根据点P 与点M 纵坐标相同得到x=2166a -,从而得到MN+3PM=﹣14a 2+3a+9,确定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 【题目详解】(1)∵点A 是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且横坐标为-2,21(2)14y =⨯-=,A 点的坐标为(-2,1), 设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 ,将(0,4),(-2,1)代入得421b k b =⎧⎨-+=⎩解得324k b ⎧=⎪⎨⎪=⎩∴y =32x +4 ∵直线与抛物线相交,231424x x ∴+= 解得:x=-2或x=8,当x=8时,y=16,∴点B 的坐标为(8,16);(2)存在.∵由A (-2,1),B (8,16)可求得AB 2=22(82)(161)=325 .设点C (m ,0),同理可得AC 2=(m +2)2+12=m 2+4m +5,BC 2=(m -8)2+162=m 2-16m +320,①若∠BAC =90°,则AB 2+AC 2=BC 2,即325+m 2+4m +5=m 2-16m +320,解得m =-12; ②若∠ACB =90°,则AB 2=AC 2+BC 2,即325=m 2+4m +5+m 2-16m +320,解得m =0或m =6;③若∠ABC =90°,则AB 2+BC 2=AC 2,即m 2+4m +5=m 2-16m +320+325,解得m =32,∴点C 的坐标为(-12,0),(0,0),(6,0),(32,0) (3)设M (a ,14a 2),则MN 2114a =+, 又∵点P 与点M 纵坐标相同, ∴32x +4=14a 2, ∴x =2166a - , ∴点P 的横坐标为2166a -, ∴MP =a -2166a -, ∴MN +3PM =14a 2+1+3(a -2166a -)=-14a 2+3a +9=-14 (a -6)2+1, ∵-2≤6≤8,∴当a =6时,取最大值1,∴当M 的横坐标为6时,MN +3PM 的长度的最大值是120、(1)答案见解析;(2)220cm【解题分析】(1)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AD;(2)过D 作于DE ⊥AB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CD=4,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题目详解】解:(1)如图所示,AD 即为所求;(2)如图,过D 作DE ⊥AB 于E,∵AD 平分∠BAC,∴DE=CD=4,∴S △ABD =12AB·DE=20cm 2. 【题目点拨】掌握画角平分线的方法和角平分线的相关定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8,15,18,6,7;2a c b +-=【解题分析】分析:结合三棱柱、四棱柱和五棱柱的特点,即可填表,根据已知的面、顶点和棱与n 棱柱的关系,可知n 棱柱一定有(n+1)个面,1n 个顶点和3n 条棱,进而得出答案,利用前面的规律得出a ,b ,c 之间的关系.详解:填表如下: 名称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图形顶点数a6 8 10 11 棱数b9 11 15 18 面数c 5 6 7 8根据上表中的规律判断,若一个棱柱的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它有n 个侧面,共有n+1个面,共有1n 个顶点,共有3n 条棱;故a ,b ,c 之间的关系:a+c-b=1.点睛:此题通过研究几个棱柱中顶点数、棱数、面数的关系探索出n 棱柱中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的关系(即欧拉公式),掌握常见棱柱的特征,可以总结一般规律:n 棱柱有(n+1)个面,1n 个顶点和3n 条棱是解题关键.22、(1)见解析;(2)5 【解题分析】(1)连接OC ,AC ,易证ACD ∆为等边三角形,可得60CDA DCA DA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可得∠1=30°,由于FG DA 可得∠DCG=∠CDA=∠60°,即可求出∠OCG=90°,可得FG 与O 相切;(2)作EH FG ⊥于点H .设CE a =,则DE a =,2AD a =.根据两组对边互相平行可证明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由DC AD =可证四边形AFCD 为菱形,由(1)得60DCG ∠=,从而可求出EH 、CH 的值,从而可知FH 的长度,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tan EFC ∠的值.【题目详解】(1)连接OC ,AC .∵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CE DE =,AD AC =.∵DC AD =,∴DC AD AC ==.∴ACD ∆为等边三角形.∴60CDA DCA DAC ∠=∠=∠=,∠DAE=∠EAC=30°,∵OA=OC ,∴∠OAC=∠OCA=30°,∴∠1=∠DCA-∠OCA=30°,∵FG DA ,∴∠DCG=∠CDA=∠60°,∴∠OCG=∠DCG+∠1=60°+30°=90°,∴FG OC ⊥.∴FG 与O 相切.(2)连接EF ,作EH FG ⊥于点H .设CE a =,则DE a =,2AD a =.∵AF 与O 相切,∴AF AG ⊥.又∵DC AG ⊥,∴//AF DC .又∵FG DA ,∴四边形AFCD 为平行四边形.∵DC AD =,∴四边形AFCD 为菱形.∴2AF FC AD a ===,60AFC CDA ∠=∠=.由(1)得60DCG ∠=, ∴3sin 602EH CE a =⋅=,1cos602CH CE a =⋅=. ∴52FH CH CF a =+=. ∵在Rt EFH ∆中,90EHF ∠=,∴332tan 552a EH EFC FH a ∠===.【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圆的综合问题,涉及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23、(1)工人甲第12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为70件;(2)第11天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845元.【解题分析】分析:(1)根据y=70求得x即可;(2)先根据函数图象求得P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再结合x的范围分类讨论,根据“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列出函数解析式,由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最值即可.本题解析:解:(1)若7.5x=70,得x=>4,不符合题意;则5x+10=70,解得x=12.答:工人甲第12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为70件.(2)由函数图象知,当0≤x≤4时,P=40,当4<x≤14时,设P=kx+b,将(4,40)、(14,50)代入,得解得∴P=x+36.①当0≤x≤4时,W=(60-40)·7.5x=150x,∵W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4时,W最大=600;②当4<x≤14时,W=(60-x-36)(5x+10)=-5x2+110x+240=-5(x-11)2+845,∴当x=11时,W最大=845.∵845>600,∴当x=11时,W取得最大值845元.答:第11天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845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记住利润=出厂价-成本,学会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最值问题.24、(1);(2)MB=MD.【解题分析】(1)将A(3,2)分别代入y=,y=ax中,得a、k的值,进而可得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有S△OMB=S△OAC=×=3 ,可得矩形OBDC的面积为12;即OC×OB=12 ;进而可得m、n的值,故可得BM与DM的大小;比较可得其大小关系.【题目详解】(1)将A(3,2)代入中,得2,∴k=6,∴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2)BM=DM,理由:∵S△OMB=S△OAC=×=3,∴S矩形OBDC=S四边形OADM+S△OMB+S△OAC=3+3+6=12,即OC·OB=12,∵OC=3,∴OB=4,即n=4,∴,∴MB=,MD=,∴MB=M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1)的关键,掌握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解(2)的关键.。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2019-2020学年中考数学第三次押题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函数y kx 1=+与k y 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 C 、 D 、 2.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顶点A 出发,沿A→D→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cm 2)随时间x (s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253.已知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方程ax 2+bx+c ﹣4=0的根的情况是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异号的实数根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4.用一根长为a (单位:cm )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一个正方形,要将它按图的方式向外等距扩1(单位:cm )得到新的正方形,则这根铁丝需增加( )A .4cmB .8cmC .(a+4)cmD .(a+8)cm5.如图,数轴上的,,A B C 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 b c 、、,其中AB BC =,如果||||||a c b >>那么该数轴的原点O 的位置应该在( )A .点A 的左边B .点A 与点B 之间C .点B 与点C 之间D .点C 的右边6.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 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设车x 辆,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3229x x -=+B .3(2)29x x -=+C .2932x x +=- D .3(2)2(9)x x -=+ 7.如图,点A 、B 、C 在⊙O 上,∠OAB=25°,则∠ACB 的度数是( )A .135°B .115°C .65°D .50°8.在0,﹣2,3,5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 .0B .﹣2C .3D .59.(2016四川省甘孜州)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若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OB′,则A 点运动的路径¼'AA 的长为( )A .πB .2πC .4πD .8π10.用半径为8的半圆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圆锥的底面半径等于( )A .4B .6C .16πD .811.在△ABC 中,AB=3,BC=4,AC=2,D ,E ,F 分别为AB ,BC ,AC 中点,连接DF ,FE ,则四边形DBEF 的周长是( )A .5B .7C .9D .1112.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如图,一次函数y 1=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m x (x<0)的图象相交于点A 和点B .当y 1>y 2>0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因式分解:x 3﹣4x=_____.15.计算:21﹣1=1,22﹣1=3,23﹣1=7,24﹣1=15,25﹣1=31,归纳各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规律,猜测22019﹣1的个位数字是_____.16.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 :PB :PC=1:2:3,则∠APB=_____________ .17.化简:21211x x +=+-_____________. 18.如果两圆的半径之比为32:,当这两圆内切时圆心距为3,那么当这两圆相交时,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ABC 和△BEC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 =∠BEC =90°,AC =42,点P为线段BE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P 以CP 为直角边向下作等腰直角△CPD ,线段BE 与CD 相交于点F .(1)求证:PC CE CD CB;(2)连接BD,请你判断AC与BD有什么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PE=1,求△PBD的面积.20.(6分)阅读下面材料: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边AB=a1.按照以下操作步骤,可以从该正方形开始,构造一系列的正方形,它们之间的边满足一定的关系,并且一个比一个小.请解决以下问题:(1)完成表格中的填空:①;②;③;④;(2)根据以上第三步、第四步的作法画出第三个正方形CHIJ(不要求尺规作图).21.(6分)某汽车销售公司6月份销售某厂家的汽车,在一定范围内,每部汽车的进价与销售有如下关系,若当月仅售出1部汽车,则该部汽车的进价为27万元,每多售一部,所有出售的汽车的进价均降低0.1万元/部.月底厂家根据销售量一次性返利给销售公司,销售量在10部以内,含10部,每部返利0.5万元,销售量在10部以上,每部返利1万元.①若该公司当月卖出3部汽车,则每部汽车的进价为万元;②如果汽车的销售价位28万元/部,该公司计划当月盈利12万元,那么要卖出多少部汽车?(盈利=销售利润+返利)22.(8分)如图,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A、C两点间来回摆动,A点与地面距离AN=14cm,小球在最低点B时,与地面距离BM=5cm,∠AOB=66°,求细线OB的长度.(参考数据:sin66°≈0.91,cos66°≈0.40,tan66°≈2.25)23.(8分)计算:(13)-1+(32)0+27-2cos30°.24.(10分)某校组织了一次初三科技小制作比赛,有A.B.C,D四个班共提供了100件参赛作品. C班提供的参赛作品的获奖率为50%,其他几个班的参赛作品情况及获奖情况绘制在下列图l和图2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中.(1)B 班参赛作品有多少件?(2)请你将图②的统计图补充完整;(3)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班的获奖率高?(4)将写有A ,B ,C ,D 四个字母的完全相同的卡片放入箱中,从中一次随机抽出两张卡片,求抽到A ,B 两班的概率 .25.(10分)嘉淇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射击训练,一共射击7次,经过统计,制成如图12所示的折线统计图.这组成绩的众数是 ;求这组成绩的方差;若嘉淇再射击一次(成绩为整数环),得到这8次射击成绩的中位数恰好就是原来7次成绩的中位数,求第8次的射击成绩的最大环数.26.(12分)如图,一次函数5y kx =+(k 为常数,且0k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8y x=-的图像交于()2,A b -,B 两点.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若将直线AB 向下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m 的值.27.(12分)如图,在菱形ABCD 中,作⊥BE AD 于E ,BF ⊥CD 于F ,求证:AE CF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当k<0时,一次函数图象过二、四、三象限,反比例函数中,-k>0,图象分布在一、三象限;当k>0时,一次函数过一、三、四象限,反比例函数中,-k<0,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故选D.考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C【解析】【分析】通过分析图象,点F从点A到D用as,此时,△FBC的面积为a,依此可求菱形的高DE,再由图象可知,BD=5,应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BE和a.【详解】过点D作DE⊥BC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由点A到点D用时为as,△FBC的面积为acm1..∴AD=a.∴12DE•AD=a.∴DE=1.当点F从D到B时,用5∴5Rt△DBE中,()2222=521 BD DE--=,∵四边形ABCD是菱形,∴EC=a-1,DC=a ,Rt △DEC 中,a 1=11+(a-1)1.解得a=52.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3.A【解析】【分析】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的纵坐标为4,判断方程ax 2+bx+c ﹣4=0的根的情况即是判断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与直线y =4交点的情况.【详解】∵函数的顶点的纵坐标为4,∴直线y =4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方程ax 2+bx+c ﹣4=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得出原正方形的边长,再得出新正方形的边长,继而得出答案.【详解】∵原正方形的周长为acm , ∴原正方形的边长为4a cm , ∵将它按图的方式向外等距扩1cm , ∴新正方形的边长为(4a +2)cm , 则新正方形的周长为4(4a +2)=a+8(cm ), 因此需要增加的长度为a+8﹣a=8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表示出新正方形的边长及规范书写代数式. 5.C【解析】【分析】根据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判断出点A、B、C到原点的距离的大小,从而得到原点的位置,即可得解.【详解】∵|a|>|c|>|b|,∴点A到原点的距离最大,点C其次,点B最小,又∵AB=BC,∴原点O的位置是在点B、C之间且靠近点B的地方.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理解绝对值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表示出两种方式的总人数,然后根据人数不变列方程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可得: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可得人数为3(x-2)人;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可得人数为(2x+9)人,所以所列方程为:3(x-2)=2x+9.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总人数不变,列出相应的方程即可. 7.B【解析】【分析】由OA=OB得∠OAB=∠OBA=2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AOB=130°,则根据圆周角定理得∠P= 12∠AOB,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解:在圆上取点 P ,连接 PA 、 PB. ∵OA=OB ,∴∠OAB=∠OBA=25°,∴∠AOB=180°−2×25°=130°,∴∠P=12∠AOB=65°,∴∠ACB=180°−∠P=11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分析】根据实数比较大小的法则进行比较即可.【详解】∵在这四个数中3>0,50,-2<0,∴-2最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大小比较,即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9.B【解析】试题分析:∵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OA=4,∵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A′OB′,∴∠AOA′=90°,∴A点运动的路径¼'AA的长为:904180π⨯=2π.故选B.考点:弧长的计算;旋转的性质.10.A【解析】【分析】由于半圆的弧长=圆锥的底面周长,那么圆锥的底面周长为8π,底面半径=8π÷2π.【详解】解:由题意知:底面周长=8π,∴底面半径=8π÷2π=1.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锥侧面展开扇形与底面圆之间的关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此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应用半圆的弧长=圆锥的底面周长.11.B【解析】试题解析:∵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F=12BC=2,DF∥BC,EF=12AB=32,EF∥AB,∴四边形DBEF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BEF的周长=2(DF+EF)=2×(2+32)=1.故选B.12.A【解析】【分析】由三视图的俯视图,从左到右依次找到最高层数,再由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可知,最高层高度即为主视图高度.【详解】解:几何体从左到右的最高层数依次为1,2,3,所以主视图从左到右的层数应该为1,2,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简单性质,属于简单题,熟悉三视图的概念,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2<x<-0.5【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可直接得到y1>y2>0时x的取值范围.【详解】根据图象得:当y1>y2>0时,x的取值范围是﹣2<x<﹣0.5,故答案为﹣2<x<﹣0.5.【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熟悉待定系数法以及理解函数图象与不等式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x(x+2)(x﹣2)【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x,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x3﹣4x=x(x2﹣4)=x(x+2)(x﹣2).故答案为x(x+2)(x﹣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15.1【解析】【分析】观察给出的数,发现个位数是循环的,然后再看2019÷4的余数,即可求解.【详解】由给出的这组数21﹣1=1,22﹣1=3,23﹣1=1,24﹣1=15,25﹣1=31,…,个位数字1,3,1,5循环出现,四个一组,2019÷4=504…3,∴22019﹣1的个位数是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数的循环规律,确定循环规律,找准余数是解题的关键.16.135°【解析】【分析】通过旋转,把PA、PB、PC或关联的线段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再根据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求证直角三角形,可以求解∠APB.【详解】把△PAB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得△P′BC,则△PAB≌△P′BC,设PA=x,PB=2x,PC=3x,连PP′,得等腰直角△PBP′,PP′2=(2x)2+(2x)2=8x2,∠PP′B=45°.又PC2=PP′2+P′C2,得∠PP′C=90°.故∠APB=∠CP′B=45°+90°=135°.故答案为13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四边相等的性质,考查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把△PAB 顺时针旋转90°使得A′与C 点重合是解题的关键.17.11x - 【解析】【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解.【详解】原式=1211(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 故答案为:11x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分式的运算法则.18.315d <<.【解析】【分析】先根据比例式设两圆半径分别为32x x 、,根据内切时圆心距列出等式求出半径,然后利用相交时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求解.【详解】解:设两圆半径分别为32x x 、,由题意,得3x-2x=3,解得3x =,则两圆半径分别为96,,所以当这两圆相交时,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9696d +﹣<<,即315d <<,故答案为315d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和圆的位置与两圆的圆心距、半径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圆心距与圆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 (1)见解析;(2) AC ∥BD ,理由见解析;(3)52【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BCE∽△DCP,进而得出答案;(2)首先得出△PCE∽△DCB,进而求出∠ACB=∠CBD,即可得出AC与BD的位置关系;(3)首先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表示出BD,PM的长,进而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PBD的面积.【详解】(1)证明:∵△BCE和△CDP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CB=∠PCD=45°,∠CEB=∠CPD=90°,∴△BCE∽△DCP,∴PC CE CD CB=;(2)解:结论:AC∥BD,理由:∵∠PCE+∠ECD=∠BCD+∠ECD=45°,∴∠PCE=∠BCD,又∵PC CE CD CB=,∴△PCE∽△DCB,∴∠CBD=∠CEP=90°,∵∠ACB=90°,∴∠ACB=∠CBD,∴AC∥BD;(3)解:如图所示:作PM⊥BD于M,∵AC=42,△ABC和△BE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CE=4,∵△PCE∽△DCB,∴EC PECB BD=,即142BD=,∴BD=2,∵∠PBM=∠CBD﹣∠CBP=45°,BP=BE+PE=4+1=5,∴PM=5sin45°=52 2∴△PBD的面积S=12BD•PM=12×2×52=52.【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0.(121)a1;③2-1)2a1;④2-1)n-1a1;(2)见解析.【解析】【分析】(1)①由题意可知在Rt△EAF和Rt△BAF中,AE=AB,AF=AF,所以Rt△EAF≌Rt△BAF;②由题意得AB=AE=a1,2a1,则CE=a22a1﹣a1=2﹣1)a1;③同上可知2221)a1,FH=EF=a2,则CH=a3=CF﹣21)2a1;④同理可得a n21)n-1a1;(2)根据题意画图即可.【详解】解:(1)①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理由是:如图1,在Rt△EAF和Rt△BAF中,∵AE AB AF AF=⎧⎨=⎩,∴Rt△EAF≌Rt△BAF(HL);②∵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1,∠ABC=90°,∴2a1,∵AE=AB=a1,∴CE=a221﹣a1=21)a1;③∵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2-1)a1,∵FH=EF=a2,∴CH=a3=CF﹣FH=2(2-1)a1﹣(2-1)a1=(2-1)2a1;④同理可得:a n=(2-1)n-1a1;故答案为①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2﹣1)a1;③(2-1)2a1;④(2-1)n-1a1;(2)所画正方形CHIJ见右图.21.解:(1)22.1.(2)设需要售出x部汽车,由题意可知,每部汽车的销售利润为:21-[27-0.1(x-1)]=(0.1x+0.9)(万元),当0≤x≤10,根据题意,得x·(0.1x+0.9)+0.3x=12,整理,得x2+14x-120=0,解这个方程,得x1=-20(不合题意,舍去),x2=2.当x>10时,根据题意,得x·(0.1x+0.9)+x=12,整理,得x2+19x-120=0,解这个方程,得x1=-24(不合题意,舍去),x2=3.∵3<10,∴x2=3舍去.答:要卖出2部汽车.【解析】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根据若当月仅售出1部汽车,则该部汽车的进价为27万元,每多售出1部,所有售出的汽车的进价均降低0.1万元/部,得出该公司当月售出3部汽车时,则每部汽车的进价为:27-0.1×2=22.1.,(2)利用设需要售出x部汽车,由题意可知,每部汽车的销售利润,根据当0≤x≤10,以及当x>10时,分别讨论得出即可.22.15cm【解析】试题分析:设细线OB的长度为xcm,作AD⊥OB于D,证出四边形ANMD是矩形,得出AN=DM=14cm,求出OD=x-9,在Rt△AOD中,由三角函数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试题解析:设细线OB的长度为xcm,作AD⊥OB于D,如图所示:∴∠ADM=90°,∵∠ANM=∠DMN=90°,∴四边形ANMD是矩形,∴AN=DM=14cm,∴DB=14﹣5=9cm,∴OD=x﹣9,在Rt△AOD中,cos∠AOD=OD AO,∴cos66°=9xx=0.40,解得:x=15,∴OB=15cm.23.4+23.【解析】【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最后一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原式=3+1+33-2×3=4+23.24.(1)25件;(2)见解析;(3)B班的获奖率高;(4).【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扇形统计图中百分数,进而求出B班参赛作品数量;(2)利用C班提供的参赛作品的获奖率为50%,结合C班参赛数量得出获奖数量;(3)分别求出各班的获奖百分率,进而求出答案;(4)利用树状统计图得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答案进而求出其概率.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100×(1﹣35%﹣20%﹣20%)=25(件),答:B班参赛作品有25件;(2)∵C班提供的参赛作品的获奖率为50%,∴C班的参赛作品的获奖数量为:100×20%×50%=10(件),如图所示:;(3)A 班的获奖率为:×100%=40%,B 班的获奖率为:×100%=44%,C 班的获奖率为:=50%;D 班的获奖率为:×100%=40%,故C 班的获奖率高;(4)如图所示:, 故一共有12种情况,符合题意的有2种情况,则从中一次随机抽出两张卡片,求抽到A 、B 两班的概率为:=.考点:1.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扇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25.(1)10;(2)87;(3)9环 【解析】【分析】(1)根据众数的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结合统计图得到答案.(2)先求这组成绩的平均数,再求这组成绩的方差;(3)先求原来7次成绩的中位数,再求第8次的射击成绩的最大环数.【详解】解:(1)在这7次射击中,10环出现的次数最多,故这组成绩的众数是10;(2)嘉淇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为:()1107101098997++++++=, 方差为:()()()()22221[109791091097-+-+-+- ()()()2228998999]7+-+-+-=. (3)原来7次成绩为7 8 9 9 10 10 10,原来7次成绩的中位数为9,当第8次射击成绩为10时,得到8次成绩的中位数为9.5,当第8次射击成绩小于10时,得到8次成绩的中位数均为9,因此第8次的射击成绩的最大环数为9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和众数、中位数、方差等知识.掌握众数、中位数、方差以及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6.(1)152y x =+;(2)1或9. 【解析】试题分析:(1)把A(-2,b)的坐标分别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求得k 、b 的值,即可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直线AB 向下平移m(m >0)个单位长度后,直线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12x +5-m ,根据平移后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把两个解析式联立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得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令△=0,即可求得m 的值.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把A(-2,b)的坐标分别代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得2582b k b =-+⎧⎪⎨-=⎪-⎩, 解得412b k =⎧⎪⎨=⎪⎩, 所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12x +5. (2)将直线AB 向下平移m(m >0)个单位长度后,直线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12x +5-m.由8152y x y x m ⎧=-⎪⎪⎨⎪=+-⎪⎩得, 12x 2+(5-m)x +8=0.Δ=(5-m)2-4×12×8=0, 解得m =1或9.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把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成方程组求解.27.见解析【解析】【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BA BC =,A C ∠=∠,然后根据角角边判定≅V V ABE CBF ,进而得到AE=CF .【详解】证明:∵菱形ABCD ,∴BA BC =,A C ∠=∠, ∵BE AD ⊥,BF CD ⊥, ∴90BEA BFC ∠=∠=o , 在ABE △与CBF V 中, BEA BFC A CBA BC ∠=∠⎧⎪∠=∠⎨⎪=⎩, ∴ABE CBF AAS ≅V V (), ∴AE=CF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全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压轴题(有答案)1

中考数学压轴题(有答案)1

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问题背景: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8BC =,17AD =+,32AB =,45ABC ∠=︒,P 为边AD 上一动点,连接BP 、CP . 问题探究(1)如图1,若30PBC ∠=︒,则AP 的长为__________.(2)如图2,请求出BPC △周长的最小值;(3)如图3,过点P 作PE BC ⊥于点E ,过点E 分别作EM PB ⊥于M ,EN PC ⊥于点N ,连接MN①是否存在点P ,使得PMN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小值.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 m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0B n 在x 轴上,且2n -2n -,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AOBC 的面积为6 (1)求点A 的坐标;(2)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PQ OC ,交CB 延长线于Q ,探究OAP ∠、ABQ ∠、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作AD 平行CB 交CO 延长线于D ,BE 平分CBx ∠,BE 反向延长线交CO 延长线于,若设ADO α∠=,F β∠=,试求2αβ+的值.3.我们知道,平面内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两条数轴不垂直,而是相交成任意的角ω(0°<ω<180°且ω≠90°),那么这两条数轴构成的是平面斜坐标系,两条数轴称为斜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称为斜坐标系的原点,如图1,经过平面内一点P作坐标轴的平行线PM和PN,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M,N.点M、N在x轴和y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叫做P点的x坐标和y坐标,有序实数对(x,y)称为点P的斜坐标,记为P(x,y)(1)如图2,ω=45°,矩形OABC中的一边OA在x轴上,BC与y轴交于点D,OA=2,OC=1.①点A、B、C在此斜坐标系内的坐标分别为A,B,C.②设点P(x,y)在经过O、B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③设点Q(x,y)在经过A、D两点的直线上,则y与x之间满足的关系为.(2)若ω=120°,O为坐标原点.①如图3,圆M与y轴相切原点O,被x轴截得的弦长OA=3,求圆M的半径及圆心M的斜坐标.②如图4,圆M的圆心斜坐标为M(33y轴的距离为1,则圆M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 ,AB=CD=AD=5,cos 45B =,点O 是边BC 上的动点,以OB 为半径的O 与射线BA 和边BC 分别交于点E 和点M ,联结AM ,作∠CMN=∠BAM ,射线MN 与边AD 、射线CD 分别交于点F 、N .(1)当点E 为边AB 的中点时,求DF 的长;(2)分别联结AN 、MD ,当AN//MD 时,求MN 的长;(3)将O 绕着点M 旋转180°得到'O ,如果以点N 为圆心的N 与'O 都内切,求O 的半径长.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2ABC ACB ∠=∠.(1)求直线BC 的解析式;(2)点D 是射线BC 上一点,连接AD ,设点D 的横坐标为t ,ACD ∆的面积为S ()0S ≠,求S 与t 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AD 与y 轴交于点E ,连接CE ,过点B 作AD 的垂线,垂足为点H ,直线BH 交x 轴于点F ,交线段CE 于点M ,直线DM 交x 轴于点N ,当:7:12NF FC =时,求直线DM 的解析式.6.如图,矩形ABCD 中,AB =8,BC =12,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在线段AD 上,过P 作PF ⊥AE 于F ,设PA =x .(1)求证:△PFA ∽△ABE ;(2)当点P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以点P ,F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与△AB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探究:当以D 为圆心,DP 为半径的⊙D 与线段AE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DP 满足的条件: .7.如图,在等边ABC ∆中,延长AB 至点D ,延长AC 交BD 的中垂线于点E ,连接BE ,DE .(1)如图1,若310DE =,23BC =,求CE 的长;(2)如图2,连接CD 交BE 于点M ,在CE 上取一点F ,连接DF 交BE 于点N ,且DF CD =,求证:12AB EF =;(3)在(2)的条件下,若45AED ∠=︒直接写出线段BD ,EF ,ED 的等量关系8.如图,90EOF ∠=︒,矩形ABCD 的边BA 、BC 分别在OF 、OE 上,4AB =,3BC =,矩形ABCD 沿射线OD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D DC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矩形ABCD 也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PDO △的面积为S . (1)分别写出点B 到OF 、OE 的距离(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 不与矩形ABCD 的顶点重合时,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设点P 到BD 的距离为h ,当15h OD =时,求t 的值; (4)若在点P 出发的同时,点Q 从点B 以每秒4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 运动,当点Q 停止运动时,点P 与矩形ABCD 也停止运动,设点A 关于PQ 的对称点为E ,当PQE 的一边与CDB △的一边平行时,直接写出线段OD 的长.9.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4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问题探究(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10.如图,直线y =12x ﹣2与x 轴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A ,抛物线y =ax 2﹣32x+c 经过A ,B 两点,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M 为抛物线上一点,直线AM 与x 轴交于点N ,当32MN AN =时,求点M 的坐标; (3)P 为抛物线上的动点,连接AP ,当∠PAB 与△AOB 的一个内角相等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11.如图,平面上存在点P 、点M 与线段AB .若线段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点M 在以PQ 为直径的圆上,则称点M 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已知点P (0,1),点A (﹣2,﹣1),点B (2,﹣1).(1)在点O (0,0),C (﹣2,1),D (3,0)中,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 ;(2)点K 为x 轴上一点,若点K 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请求出点K 横坐标x K 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M (m ,﹣1),若直线y =12x +3上存在点P 与线段AM 的共圆点,请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12.如图,已知抛物线y =2ax bx c ++与x 轴交于A 3,0-(),B 33,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M 坐标;(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P ,使得PA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点D 是线段O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O 、C 重合).过点D 作DE //PC 交x 轴于点E .设CD 的长为m ,问当m 取何值时,PDE ABMC 1S S 9=四边形. 13.如图1,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点(1,0)A -、点B ,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D 的横坐标为1,对称轴交x 轴交于点E ,交BC 与点F .(1)求顶点D 的坐标;(2)如图2所示,过点C 的直线交直线BD 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N .①若直线CM 将BCD ∆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比为2:1,求点M 的坐标;②若NCB DBC ∠=∠,求点N 的坐标.14.(问题探究)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图①,在ABC 中,108BAC ∠=︒,点D 是BC 边上的一点,7224BAD BD CD AD ∠=︒==,,,求AC 的长”.某同学做了如下的思考:如图②,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进而求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ACE ∠=___________度;(2)求AC 的长.(拓展应用)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12075BAD AD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且AC AB ⊥,22EB ED AE ==,,则BC 的长为_____________.1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上,AO =BO ,△ABO 的面积为8.(1)求点A 的坐标;(2)点C 、D 分别在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上(D 在B 点上方),AB ⊥CD 于E ,设点D 纵坐标为t ,△BCE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3)在(2)的条件下,点F 为BE 中点,连接OF 交BC 于G ,当∠FOB +∠DAE =45°时,求点E 坐标.16.如图,矩形ABCD 中,AD >AB ,连接AC ,将线段A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平移线段AE 得到线段DF (点A 与点D 对应,点E 与点F 对应),连接BF ,分别交直线AD ,AC 于点G ,M ,连接EF .(1) 依题意补全图形;(2) 求证:EG ⊥AD ;(3) 连接EC ,交BF 于点N ,若AB =2,BC =4,设MB =a ,NF =b ,试比较()()11a b ++与9+62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17.小明研究了这样一道几何题:如图1,在ABC 中,把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0180a a ︒<<︒得到AB ',把A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180a β+=︒时,请问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与BC 的数量关系是什么?以下是他的研究过程:特例验证:(1)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_______BC ;②如图3,当90BAC ∠=︒,8BC =时,则AD 长为________. 猜想论证:(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 ,90C ∠=︒,120A B ∠+∠=︒,3BC =6CD =,3DA =P ,使PDC △与PAB △之间满足小明探究的问题中的边角关系?若存在,请画出点P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说明)并直接写出PDC △的边DC 上的中线PQ 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8.(1)如图①,在Rt ABC 中,90C ∠=︒,13AB =,5BC =,则tan A 的值是_______.(2)如图②,在正方形ABCD 中,5AB =,点E 是平面上一动点,且2BE =,连接CE ,在CE 上方作正方形EFGC ,求线段CF 的最大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O 半径为6,在Rt ABC 中,90B ∠=︒,点, A B 在O 上,点C 在O 内,且3tan 4A =.当点A 在圆上运动时,求线段OC 的最小值.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抛物线(2)()y a x x m =++与x 轴交于点A C 、(点A 在点C 的左侧),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B ,24OC OB ==.(1)如图1,求a m 、的值;(2)如图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M ,点D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AD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N ,设点D 的横坐标是t ,线段MN 的长为d ,求d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154d =时,过点D 作DE x 轴交抛物线于点E ,点P 是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 交x 轴于点F ,直线211y x b =+经过点D 交EF 于点G ,连接CG ,过点E 作EH CG 交DG 于点H ,若3CFG EGH S S =△△,求点P 的坐标.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ABC △的斜边在AB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90ACB ∠=︒,OC 、OB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680x x -+=的两个根,且OC OB <.(1)求点A 的坐标;(2)D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D 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D 的直线l 与y 轴平行,直线l 交边AC 或边BC 于点P ,设点D 的横坐标为t ,线段DP 的长为d ,求d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当12d =时,请你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A D 在坐标轴上,两点的坐标分别是点()0,,A m 点(),0,D m 且m 满足:322m m -+62=边AB 与x 轴交于点,E 点F 是边AD 上一动点,连接F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P 点,H 且FD BE =.(1)求m 的值;(2)若45,APF ∠=︒求证:AHF HFA ∠=∠;(3)若点F 的纵坐标为,n 则线段HF 的长为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2.如图,在⊙O 中,直径AB =10,tanA =33. (1)求弦AC 的长;(2)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AB =kBD ,连接CD ,若CD 与⊙O 相切,求k 的值; (3)若动点P 以3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同时动点Q 以32cm/s 的速度从B 点出发沿BC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0<t <103),连结PQ .当t 为何值时,△BPQ 为Rt △?23.在△ABC 中,∠BAC =90°,点D 是BC 上一点,将△ABD 沿AD 翻折后得到△AED ,边AE 交BC 于点F .(1)如图①,当AE ⊥BC 时,写出图中所有与∠B 相等的角: ;所有与∠C 相等的角: .(2)若∠C -∠B =50°,∠BAD =x °(0<x ≤45) .① 求∠B 的度数;②是否存在这样的x 的值,使得△DEF 中有两个角相等.若存在,并求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35,7,tan 4AB BC B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5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过P 作PQ BC ,交AC 于点Q ,以PQ P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QDB ,同时以PQ 为边向下作正方形PQEF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t >.(1)点A 到直线EF 的距离___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D 落在落在PF 上时,求t 的值;(3)设平行四边形PQDB 与正方形PQ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0S 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4)设:PDE APE S S m =△△,当112m 时,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5.如图1,△ABC 内接于⊙O ,直径AD 交BC 于点E ,延长AD 至点F ,使DF =2OD ,连接FC 并延长交过点A 的切线于点G ,且满足AG ∥BC ,连接OC ,若cos ∠BAC =13,BC =8.(1)求证:CF 是⊙O 的切线;(2)求⊙O 的半径OC ;(3)如图2,⊙O 的弦AH 经过半径OC 的中点F ,连结BH 交弦CD 于点M ,连结FM ,试求出FM 的长和△AOF 的面积.【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中考数学压轴题1.B解析:(1)333-;(2)18;(3)①2716;②972625 【解析】【分析】(1)过点B 作BF ⊥AD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ABF 求得AF 和BF 的长,再利用Rt △PBF 求得PF 的长,进而得解;(2)作点B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B',连接B'C ,交AD 于点P',连接BP',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B',P ,C 三点共线时,BPC △周长取得最小值,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3)①②根据EM PB ⊥,EN PC ⊥可得点E 、M 、P 、N 在以PE 为直径的圆上,利用圆周角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证得△MPN ∽△CPB ,进而可知当MN 最大时,PMN 面积的最大,当MN 最小时,PMN 面积的最小,由圆的性质可知当MN 为直径时MN 最大,当MN ⊥PE 时,MN 最小,最后利用勾股定理、等积法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过点B 作BF ⊥AD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F ,∵AD ∥BC ,∠ABC =45°,∴∠FAB =∠ABC =45°,∵BF ⊥AD ,∴在Rt △ABF 中,AF 2+BF 2=AB 2,∵32AB = ∴AF =BF =22AB =23232⨯=, ∵AD ∥BC ,∠PBC =30°,∴∠FPB =∠PBC =30°,∵在Rt △PBF 中,tan ∠FPB =BF PF ∴tan30°=333PF =, ∴33PF =∴333AP PF AF =-=-;(2)如图,作点B 关于直线AD 的对称点B',连接B'C ,交AD 于点P',连接BP',∵点B 与点B'关于直线AD 对称,∴AD 垂直平分BB',BF =B'F =3,∴P'B =P'B',BB'=6,∴当点P 在点P'时,PB+PC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B'C 的长,此时△BPC 的周长最小, 在Rt △BB'C 中,B'C =22226810'BB BC +=+=,∴△BPC 的周长最小值为B'C +BC =10+8=18;(3)①∵EM PB ⊥,EN PC ⊥,∴∠EMP =∠ENP =90°,∴点E 、M 、P 、N 在以PE 为直径的圆上,如图所示,则∠PMN =∠PEN ,∵PE BC ⊥,EN PC ⊥,∴∠PEC =∠ENC =90°,∴∠PEN+∠NEC =∠NEC+∠PCB =90°,∴∠PEN =∠PCB ,∴∠PMN =∠PCB ,又∵∠MPN =∠CPB ,∴△MPN∽△CPB,∴2 PMNPCBS MN S BC⎛⎫=⎪⎝⎭∵PE BC⊥,∴PE=3,∴11831222PCBS BC PE==⨯⨯=∴2128PMNS MN⎛⎫= ⎪⎝⎭∴当MN取得最大值时,PMN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当MN=PE=3时,23128PMNS⎛⎫= ⎪⎝⎭解得2716PMNS=即当MN =PE=3时,PMN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2716;②由①可知,2128PMNS MN⎛⎫= ⎪⎝⎭,∴当MN取得最小值时,PMN的面积取得最小值,由垂径定理可知,当MN⊥PE时,MN取得最小值,如图,当MN⊥PE时,则弧ME=弧NE∴∠MPE=∠NPE,∵PE BC⊥,∴∠PEB=∠PEC=90°,∴△PEB≌△PEC,∴EB=EC=12BC=4,在Rt△BEP中,BP2222435BE PE+=+=,∵1122BEPS BE PE BP ME==∴1143522ME⨯⨯=⨯∴125ME=,在Rt△PME中,PM95 ==∵1122PMES PM ME PE MH ==∴191213 2552MH ⨯⨯=⨯∴3625 MH=,∴72225 MN MH==,∴227292512825PMNS⎛⎫⎪⎛⎫==⎪ ⎪⎝⎭⎪⎝⎭,解得972625PMNS=,∴PMN面积的最小值为972 62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理等相关知识,有点难度,属中考压轴题,能够将第(3)问转化为利用圆的相关知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A解析:(1)A(0,1)(2)结论:∠ABQ+∠OAB﹣∠Q=135°.(3)α+2β=45°.【解析】【分析】(1)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m、n的值,求出B、C两点坐标,由S四边形AOBC=S△OBC+S△AOC,推出12×2×4+12×OA×4=6,求出OA即可;(2)如图2中,结论:∠ABQ+∠OAB﹣∠Q=135°.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3)由AD∥BC,推出∠ADC=∠DCB=α,由BE平分∠CBx,推出∠CBE=∠EBx,由∠CBE=∠F+∠OCB=α+β,推出∠OBF=∠EBx=α+β,由OC平分∠AOB,可得∠COB=45°=∠F+∠OBF=α+(α+β),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由题意2020nn-≥⎧⎨-≥⎩,,得,解得n=2,∴m=4,B(2,0),C(4,4).如图:∵S四边形AOBC=S△OBC+S△AOC,∴12×2×4+12×OA×4=6,∴OA=1,∴A(0,1).(2)结论:∠ABQ+∠OAB﹣∠Q=135°.如图:理由如下:∵OC∥PQ,∴∠Q=∠OCB,∵∠ABQ=∠1+∠OCB=∠1+∠Q,∠1=180°﹣∠OAB﹣∠AOC=180°﹣∠OAB﹣45°=135°﹣∠OAB,∴∠ABQ=∠Q+135°﹣∠OAB,∴∠ABQ+∠OAB﹣∠Q=135°.(3)如图:∵AD∥BC,∴∠ADC=∠DCB=α,∵BE平分∠CBx,∴∠CBE=∠EBx,∵∠CBE=∠F+∠OCB=α+β,∴∠OBF=∠EBx=α+β,∵C(4,4),∴OC平分∠AOB,∴∠COB=45°=∠F+∠OBF=α+(α+β),∴α+2β=45°.【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压轴题.3.B解析:(1)①(2,0),(12),(﹣12y2x;③y=﹣22x2;(2)①半径为2,M 43232<r<4【解析】【分析】(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求出OE、OF、CF、OD、BE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2−2中,作BE∥OD交OA于E,作PM∥OD交OA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③如图3−3中,作QM∥OA交OD于M.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解决问题;(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求出FN=NE=1时,⊙M的半径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①如图2﹣1中,作BE∥OD交OA于E,CF∥OD交x轴于F.由题意OC=CD=1,OA=BC=2,∴BD=OE=1,OD=CF=BE=2,∴A(2,0),B(1,2),C(﹣1,2),故答案为:A(2,0),B(1,2),C(﹣1,2).②如图2﹣2中,作BE∥OD交OA于E,作PM∥OD交OA于M.∵OD∥BE,OD∥PM,∴BE∥PM,∴BE OE PM OM=,∴21y x=,∴y=2x.故答案为:y=2x.③如图2﹣3中,作QM∥OA交OD于M.222MQ DMOA DOx y∴=-∴=∴222y x=-+故答案为:y=﹣22x+2.(2)①如图3中,作MF⊥OA于F,作MN∥y轴交OA于N.∵ω=120°,OM⊥y轴,∴∠MOA=30°,∵MF⊥OA,OA=23,∴OF=FA=3,∴FM=1,OM=2FM=2,∴圆M的半径为2∵MN∥y轴,∴MN⊥OM,∴MN=233,ON=2MN=433,∴M4323,⎛⎫⎪⎪⎝⎭.②如图4中,连接OM,作MK∥x轴交y轴于K,作MN⊥OK于N交⊙M于E、F.∵MK∥x轴,ω=120°,∴∠MKO =60°,∵MK =OK =23, ∴△MKO 是等边三角形, ∴MN =3,当FN =1时,MF =3﹣1=2,当EN =1时,ME =3+1=4,观察图象可知当⊙M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为2<r <4.故答案为:2<r <4.【点睛】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面斜坐标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4.D解析:(1)DF 的长为158;(2)MN 的长为5;(3)O 的半径长为258. 【解析】【分析】(1)作EH BM ⊥于H ,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利用cos 45B =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算半径,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FD 即可; (2)先证AMB CNM ∠=∠,再证MAD CNM ∠=∠,从而证明AFM NFD ∆~∆,得到AF MF AF DF NF MF NF DF=⇒=,再通过平行证明AFN DFM ∆~∆,从而得到AF NF AF MF NF DF DF MF=⇒=,通过两式相乘得出AF NF =再根据平行得出NF DF =, 从而得出答案.(3)通过图形得出MN 垂直平分'OO ,从而得出90BAM CMN ∠=∠=︒,再利用cos 45B =解三角函数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作EH BM ⊥于H :∵E 为AB 中点,45,cos 5AB AD DC B ====∴52AE BE == ∴cos 45BH B BE == ∴2BH = ∴2253222EH ⎛⎫=-= ⎪⎝⎭设半径为r ,在Rt OEH ∆中: ()222322r r ⎛⎫=-+ ⎪⎝⎭ 解得:2516r =∵,E O 分别为,BA BM 中点 ∴BAM BEO OBE ∠=∠=∠又∵CMN BAM ∠=∠∴CMN OBE ∠=∠∴//MF AB∴四边形BMFA 是平行四边形∴2528AF BM r === ∴2515588FD AD AF =-=-= (2)如图:连接MD AN ,∵,B C BAM CMN ∠=∠∠=∠∴AMB CNM ∠=∠又∵AMB MAD ∠=∠∴MAD CNM ∠=∠又∵AFM NFD ∠=∠∴AFM NFD ∆~∆∴AF MF AF DF NF MF NF DF=⇒=①又∵//MD AN∴AFN DFM ∆~∆ ∴AF NF AF MF NF DF DF MF=⇒=② 由①⨯②得; 22AF NF AF NF =⇒=∴NF DF =∴5MN AD ==故MN 的长为5;(3)作如图:∵圆O 与圆'O 外切且均与圆N 内切设圆N 半径为R ,圆O 半径为r∴'=NO R r NO -=∴N 在'OO 的中垂线上 ∴MN 垂直平分'OO∴90NMC ∠=︒∵90BAM CMN ∠=∠=︒∴A 点在圆上∴54cos 5AB B BM BM === 解得:254BM = O 的半径长为258 【点睛】本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目,难度较大,掌握相似之间的关系转化以及相关线段角度的关系转化是解题关键.5.A解析:(1)6y x =-+;(2)636S t =-,()6t >;(3)5599y x =+ 【解析】【分析】(1)求出点A 、B 的坐标,从而得出△AB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2ABC ACB ∠=∠可得△OCB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得点C 的坐标,将点B 、C 代入可求得解析式;(2)存在2种情况,一种是点D 在线段BC 上,另一种是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分别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3)如下图,先证ACR CAD ∆≅∆,从而推导出//RD AC ,进而得到CF RG =,同理还可得NF DG =,RD CN =,然后利用:7:12NF FC =可得到N 、D 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详解】解:(1)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6,0)A ∴-,(0,6)B .6OA OB ∴==.45BAO ∴∠=︒,180BAO ABC BCO ∠+∠+∠=︒,2ABC ACB ∠=∠,45BCO ∴∠=︒6OC OB ∴==,()6,0C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B 、C 两点坐标代得606k b b +=⎧⎨=⎩解得16k b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6y x =-+.(2)点D 是射线BC 上一点,点D 的横坐标为t ,(,6)D t t ∴-+,6(6)12AC =--=.如下图,过点D 作DK AC ⊥于点K ,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6DK t =-+,16362S AC DK t ∴=⋅=-+()06t ≤<; 如下图,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6DK t =-,636S t ∴=-()6t >.(3)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R ,连接DR 交BF 于点G ,交y 轴于点P .45BAO BCO ∠=∠=︒,BA BC ∴=.AO CO =,BO AC ⊥EA EC ∴=,EAC ECA ∴∠=∠.ACR CAD ∴∆≅∆.BAD BCR ∴∠=∠.AR CD ∴=.BR BD ∴=.//RD AC ∴.BH AD ⊥,HBD BAD BCR ∴∠=∠=∠.MB MC ∴=,∠MRB MRB MBR ∠=∠MR MB ∴=.CM MR ∴=.//RD AC ,::1:1CF RG CM RM ∴==.CF RG ∴=.同理NF DG =.RD CN =.∵:7:12NF FC =.:7:12DG RG ∴=.RP PD BP ==,5tan 19PG OF OBF BP OB∴==∠= 6OB ∴=,3019OF ∴=,6OC =,8419CF ∴=. 7RD GN ∴==.1ON ∴=,72PD =.52OP OB BP ∴=-=. (1,0)N ∴-,75,22D ⎛⎫ ⎪⎝⎭. 设直线 DN 的解析式为y ax c =+,将N 、D 两点代入,07522a c a c -+=⎧⎪⎨+=⎪⎩解得5959 ac⎧=⎪⎪⎨⎪=⎪⎩∴直线DM的解析式为5599y x=+.【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图形的综合,需要用到全等、三角函数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解题关键是想办法确定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6.D解析:(1)见解析;(2)存在,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6或253;(3)DP=485或10<DP≤12【解析】【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可以证明两个角对应相等,从而证明三角形相似;(2)由于对应关系不确定,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对应关系分情况考虑:①当∠PEF=∠EAB 时,则得到四边形ABEP为矩形,从而求得x的值;②当∠PEF=∠AEB时,再结合(1)中的结论,得到等腰△AP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F是AE的中点,运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3)首先计算圆D与线段相切时,x的值,在画出圆D过E时,半径r的值,确定x的值,半径比这时大时符合题意,根据图形确定x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DP的范围.【详解】(1)证明:∵矩形ABCD,∴∠ABE=90°,AD∥BC,∴∠PAF=∠AEB,又∵PF⊥AE,∴∠PFA=90°=∠ABE,∴△PFA∽△ABE.(2)解:分二种情况:①若△EFP∽△ABE,如图1,则∠PEF=∠EAB,∴PE∥AB,∴四边形ABEP 为矩形,∴PA =EB =6,即x =6.②如图2,若△PFE ∽△ABE ,则∠PEF =∠AEB ,∵AD ∥BC∴∠PAF =∠AEB ,∴∠PEF =∠PAF .∴PE =PA .∵PF ⊥AE ,∴点F 为AE 的中点,Rt △ABE 中,AB =8,BE =6,∴AE 22AB BE +2286+,∴EF =152AE =, ∵△PFE ∽△ABE , ∴PE EF AE BE =, ∴5106x =, ∴PE =253, ∴满足条件的x 的值为6或253. (3)如图3,当⊙D 与AE 相切时,设切点为G ,连接DG ,∵AP=x,∴PD═DG=12﹣x,∵∠DAG=∠AEB,∠AGD=∠B=90°,∴△AGD∽△EBA,∴AD DG AE AB=,∴1212108x-=,∴x=125,∴12481255 DP=-=,当⊙D过点E时,如图4,⊙D与线段有两个公共点,连接DE,此时PD=DE=10,故答案为:DP=485或10<DP≤12.【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动点在不同地方时,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解题关键是确定动点运动过程中,有几种对应的图形,然后再根据图形性质分析求解.7.B解析:(1)93CE =-;(2)详见解析;(3)612BD DE EF =- 【解析】【分析】 (1)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分别求出BH ,BE ,根据勾股定理问题得解; (2)如图在FE 上取一点G ,使FG AC =,连接DG ,先证明()ACD GFD SAS ∆∆≌,再证明()ECB DGE AAS ∆∆≌,问题得证;(3)过点D 作AE 的垂线,构造出一个30,60︒,90︒的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借助(2)的结论,设222EF AB AC x ===,2ED y =,通过解两个直角三角形,代换x 和y 的关系,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过点B 作BH AC ⊥于点H ,在等边ABC ∆中∵23BC =∴3AH HC ==,223BH BC CH =-=, ∵点E 在BD 的垂直平分线上, ∴310BE DE == ,在Rt BHE ∆中229EH BE BH =-=∴93CE EH HC =-=-(2)如图在FE 上取一点G ,使FG AC =,连接DG∵DF CD =∴FCD CFD ∠=∠∴ACD EFD ∠=∠在ACD ∆和GFD ∆中,DF CD ACD EFD FG AC =⎧⎪∠=∠⎨⎪=⎩∴()ACD GFD SAS ∆∆≌∴AD DG =∴60A DGA ∠=∠=︒∴60A DGA ADG ∠=∠=∠=︒设EBD EDB α∠=∠=∴120CBE α∠=︒-在ADE ∆中∴18060120AED αα∠=︒-︒-=︒-∴120AED CBE α∠=∠=︒-在ECB ∆和DGE ∆中120AED CBE ECB ECD EB DE ∠=∠⎧⎪∠=∠=︒⎨⎪=⎩∴()ECB DGE AAS ∆∆≌∴BC GE =∴AB AC BC GE FG ==== 12AB EF =(3)如图,设222EF AB AC x ===,DP=y ,过点DP ⊥AE ,垂足为P ,∵∠AED=45°, ∠A=60°, ∴2sin sin 45DP y ED AED ===∠︒,23sin sin 60DP y y AD A ===∠︒, ∴2=2y DE , ∴BD=AD-AB =23232161332232x DE EF DE EF -=-=-,故答案为:6132BD DE EF =-. 【点睛】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设计新颖,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根据题意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或构造全等是解题关键.8.B解析:(1)35t ,45t ;(2)当0<t <3时,224655S t t =--+;当3<t <7时,23391052S t t =+-;(3)75;(4)132,7713,477 【解析】【分析】(1)过点B 作x 轴垂线,利用相似三角形可求得; (2)分2种情况,一种是点P 在AD 上,另一种是点P 在CD 上,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得;(3)直接令15h OD =即可求出; (4)存在3种情况,第一种是:QP ∥BD ,第二种是EP ∥CD 或EQ ∥CB ,第三种是QE ∥BD ,分别按照几何性质分析求解.【详解】(1)如下图,过点B 作x 轴垂线,垂足为点M根据平移的特点,可得∠BOM=∠DBA∵∠BMO=∠DAB=90°,∴△BMO ∽△DAB∵AB=4,AD=BC=3∴BD=5∵BM OM BO DA BA BD ==,OB=t ∴BM=35t ,OM=45t (2)情况一:当0<t <3时,图形如下,过点P 作OD 的垂线,交OD 于点N∵∠NDP=∠BDA ,∠PND=∠BAD ,∴△PND ∽△BAD∵AP=t ,∴PD=3-t∵PN BA PD BD =,∴PN=()435t - 图中,OD=5+t ∴()()243124562555OBD t S t t t -=+=--+ 情况二:当3<t <7时,图形如下,过点P 作OD 的垂线,交OD 于点N图中,PD=t -3,OD=5+t同理,△PND ∽△BCD ,可得PN=()335t - ∴()()23313395251052OBD t S t t t -=+=-+- (3)情况一:当0<t <3时则h=PN=()435t - ∵15h OD =∴()43555t t -+= 解得:t=75情况二:当3<t <7时则h=PN=()335t - ∵15h OD =∴()33555t t -+= 解得:t=7(舍)(4)情况一:QP ∥BD ,图形如下由题意可得:BQ=43t ,AP=t ,则QA=4-43t ,DP=3-t ∵BD ∥QP ∴QA PA QB PD= 代入得:4()2243t t =-解得:t=32∴OD=5+t=132 情况二:如下图,EP ∥CD(或EQ ∥CB)∵点E 是点A 关于QP 对称的点∴EP=PA ,EQ=QA ,QP=QP∴△APQ ≌△EPQ∵EP ∥CD ,CD ⊥AD∴EP ⊥AD∴∠APQ=∠EPQ=45°∴△AQ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Q=PA∴4-43t t = 解得:t=127∴OD=5+t=477 情况三:如下图,QE ∥BD ,延长QE 交DA 于点N∵△APQ ≌△EPQ ,∴∠QEP=∠QAP=90°∴△EN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QN ∥BD ,∴∠NQA=∠DBA ,∠A=∠A∴△QNA ∽△BDA∵BQ=43t ,AP=t ,QA=4-43t ,DP=3-t ∴QN QA AN BD BA AD== ∴QN=5-43t ,NA=3-t ∴EN=QN -QE=QN -QA=1-3t ,NP=NA -AP=3-2t ,EP=PA=t ∴在Rt △ENP 中,()2223213t t t ⎛⎫-+-= ⎪⎝⎭ 解得:t=1213或t=3(舍) ∴OD=5+t=7713【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解题关键是利用相似将图形中各边用t 表示出来.9.B解析:(1)12;(2)53;(3)202.【解析】【分析】(1)如图1中,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BD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2)如图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确定点P 的位置,利用勾股定理与矩形的性质求出CQ 的长度即为答案.(3)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通过轴对称性质的转化,最终确定最小值转化为SN 的长.【详解】(1)如解图1所示,过点B 作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135BAC ∠=,180********BAD BAC ∴∠=-∠=-=,BD CA ⊥,交CA 延长线于点D ,B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BDA ∠=,BD AD ∴=,在BAD 中,,90BD AD BDA =∠=,222BD AD AB ∴+=,即222BD AB =,42AB =,2222(42)32BD AB ∴===,解得:4BD =,6AC =,11641222ABC S AC BD ∴=⋅=⨯⨯=.(2)如解图2所示,作点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交AB 于点H ,连接CQ ,交AB 于点P ,连接PD 、OD 、OC ,过点Q 作QM CO ⊥,交CO 延长线于点M , D 关于AB 的对称点Q ,CQ 交AB 于点P ,PD PQ ∴=,PC PD PC PQ CQ ∴+=+=,点P 为AB 上的动点,PC PD CQ ∴+≥,∴当点P 处于解图2中的位置,PC PD +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CQ 的长度, 点C 为半圆AB 的中点,90COB ∴∠=,90BOD COD COB ∠+∠=∠=,11903033BOD COB ∴∠=∠=⨯=, 10AB =,1110522OD AB ∴==⨯=, 在Rt ODH △中,由作图知,90OHD ∠=,且30HOD BOD ∠=∠=, 155,222DH OD QH DH ∴==∴==,2OH ∴===, 由作图知,四边形OMQH 为矩形,5,2OM QH MQ OH ∴==== 515522CM OM OC ∴=+=+=,CQ ∴===,PC PD ∴+的最小值为.(3)如解图3所示,在AB 上这一点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作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连接OS ON OP EP FP 、、、、, 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S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N ,连接SN ,交OA 于点E ,交OB 于点F ,PE SE ∴=,FP FN =,SOA POA ∠=∠,,NOB POB OS OP ON ∠=∠==,.PE EF FP SE EF FN SN ∴++=++=,SOA NOB POA POB ∠+∠=∠+∠, E 为OA 上的点,F 为OB 上的点PE EF FP SN ∴++≥,∴当点E F 、处于解图3的位置时,PE EF FP ++的长度取最小值,最小值为SN 的长度,45POA POB AOB ∠+∠=∠=,45SOA NOB ∴∠+∠=,454590SON SOA AOB NOB ∴∠=∠+∠+∠=+=.扇形AOB 的半径为20,20OS ON OP ∴===,在Rt SON 中,90SON ∠=,20,90OS ON SON ==∠=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202【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轴对称、勾股定理、圆、四边形等相关内容,理解题意,作出辅助线是做题的关键.10.B解析:(1)y=12x2﹣32x﹣2;(2)点M的坐标为:(5,3)或(﹣2,3)或(2,﹣3)或(1,﹣3);(3)点P的坐标为:(﹣1,0)或(32,﹣258)或(173,509)或(3,﹣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直线y=12x﹣2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则点A、B的坐标分别为:(0,-2)、(4,0),即可求解;(2)由题意直线MA的表达式为:y=(12m﹣32)x﹣2,则点N(43m-,0),当MN AN =32时,则NHON=32,即4343mmm---=32,进行分析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分∠PAB=∠AOB=90°、∠PAB=∠OAB、∠PAB=∠OBA三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直线y=12x﹣2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A,则点A、B的坐标分别为:(0,﹣2)、(4,0),则c=﹣2,将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并解得:a=12,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2x2﹣32x﹣2①;(2)设点M(m,12m2﹣32m﹣2)、点A(0,﹣2),将点M、A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并解得:直线MA的表达式为:y=(12m﹣32)x﹣2,则点N(43m-,0),当MNAN=32时,则NHON=32,即:4343mmm---=32,解得:m=5或﹣2或2或1,故点M的坐标为:(5,3)或(﹣2,3)或(2,﹣3)或(1,﹣3);(3)①∠PAB=∠AOB=90°时,则直线AP的表达式为:y=﹣2x﹣2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1或0(舍去0),故点P(﹣1,0);②当∠PAB=∠OAB时,当点P在AB上方时,无解;当点P在AB下方时,将△OAB沿AB折叠得到△O′AB,直线OA交x轴于点H、交抛物线为点P,点P为所求,则BO=OB=4,OA=OA=2,设OH=x,则sin∠H=BO OAHB HA'=,即:2444x x=++,解得:x=83,则点H(﹣83,0),.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34x﹣2③,联立①③并解得:x=32,故点P(32,﹣258);③当∠PAB=∠OBA时,当点P在AB上方时,则AH=BH,设OH=a,则AH=BH=4﹣a,AO=2,故(4﹣a)2=a2+4,解得:a=32,故点H(32,0),则直线AH的表达式为:y=43x﹣2④,联立①④并解得:x=0或173(舍去0),故点P(173,509);当点P在AB下方时,同理可得:点P(3,﹣2);综上,点P 的坐标为:(﹣1,0)或(32,﹣258)或(173,509)或(3,﹣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要注意分类讨论,解题全面.11.C解析:(1)C ;(2)﹣1﹣2≤x k ≤1﹣2或2﹣1≤x k ≤1+2;(3)m≤3﹣210或m≥3+210.【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当Q 与A 重合时,点C 在以AP 为直径的圆上,所以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C ;(2)根据题意由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P=BP=22,分别画以AP 和BP 为直径的圆交x 轴于4个点:K 1、K 2、K 3、K 4,结合图形2可得4个点的坐标,从而得结论;(3)由题意先根据直线y=12x+3,当x=0和y=0计算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坐标,分两种情况:M 在A 的左侧和右侧,先计算圆E 与直线y=12x+3相切时m 的值,从而根据图形可得结论.【详解】 解:(1)如图1,可以成为点P 与线段AB 的共圆点的是C ,故答案为:C ;(2)∵P (0,1),点A (﹣2,﹣1),点B (2,﹣1).∴AP =BP 22(20)(11)--+--2,如图2,分别以PA 、PB 为直径作圆,交x 轴于点K 1、K 2、K 3、K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如图,直线y=kx+b经过A(﹣2,﹣1)和B(﹣3,0)两点,利用函数图象判断不等式 <kx+b的解集为( )
A. 或 B.C. Leabharlann . 或A. B. C.3D.4
3.骰子是6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的小立方体,它任意两对面上所写的两个数字之和为7.将这样相同的几个骰子按照相接触的两个面上的数字的积为6摆成一个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所标注的是部分面上的数字,则“*”所代表的数是( )
A.2B.4C.5D.6
中考数学压轴题1
1.如图,直线AB与⊙O相切于点A,弦CD∥AB,E,F为圆上的两点,且∠CDE=∠ADF.若⊙O的半径为 ,CD=4,则弦EF的长为( )
A.4B.2 C.5D.6
2.如图,△ABC的周长为26,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若BC=10,则PQ的长为( )
4.根据右图中已填出的“√”和“×”的排列规律,把②、③、④还原为“√”或“×”且符合右图的排列规律,下面“ ”中还原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D是半径为R的⊙O上一点,过点D作⊙O的切线交直径AB的延长线于点C,下列四个条件:①AD=CD;②∠A=30°;③∠ADC=120°;④DC= R.其中,使得BC=R的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