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黄山奇松2苏教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黄山奇松 苏教版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课件:玉屏楼)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多么优美、多么遒劲的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的告诉大家吗?(3)学生交流(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
(课件:填空)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引读: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古朴苍健,姿态雄伟,如今这棵
迎客松已经成为——,乃至——。解释“乃至”(意思更进一层)
练习说话:这句话怎样用“不仅……而且……”来表达。
(2)学习“陪客松”。
过渡: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到黄山后,接着陪客松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板书:陪客松)
小组合作:朗读第二小节,用“===”画出这一段写出了哪几个松树。用“——”画出来他们的特点,再读一读。
合作交流:思考句子:陪客松正对……,这一句是什么句子?你能写出类似的句子吗?
总结全文:黄松的“奇”到底在哪里?
作业设计
当小导游,向家人介绍黄山奇松。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送
送客松
三、学习第三段。
1.老师引读。
2.省略号说明什么?这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1. 快速默看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黄山松哪几方面的内容,用“先……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2.联系全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儿。
3.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奇观吗?(交流课外获得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
16 、黄山奇松
教材版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黄山奇松》教学案篇一一、说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⑴、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黄山奇松第2课时苏教版

16、黄山奇松(第2课时)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 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秀丽。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郁郁苍苍”、 屹立”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俗话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天下第一奇 山吧!齐读课题。
2. 从课题看,课文重点写什么?你想知道什么?黄山奇松到底奇在哪儿呢?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师导读: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多媒体展 示黄山四绝的图片]闻名于世。
2. 欣赏四绝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 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3.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它们指的是()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打开书, 读第二自然段。
用“一一'划出。
2、谁来说?谁来把它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3、这三棵奇松你认识吗?不认识?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单。
默读第2自然段,选择一种松为对象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读一读读一读描写X松的句子,并在感触深的地方写上一两句话。
2、说说名字的由来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松”3、补充介绍组内交流关于X松的其他资料。
4、有感而发将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组展示1、指着图介绍。
2019精选教育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教案设计.doc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五、达标检测
1、课后第2题(描红)
①句式“虽然……却……”为何这样用?
②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用“饱经风霜”造句。
绝胜处最妙饱经风霜遒劲
③写作手法(拟人、比喻)的体悟;
④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4、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通过读书感悟语言的优美。
(二)展示交流
1、谈谈结构,说说分层的理由;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注意指导总起句:“最妙---绝胜、“当然”的语气。
四、学习板块(三)
(一)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学习引导
1、请你当导游,你怎样给游客介绍黄山的景点。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展示交流
1、画出黄山松树的姿态;
2、收集更多的黄山资料;
五、达标检测
学习手册第三、四题。
六、总结提升
1、你知道黄山“四绝”还有哪些优美的姿态?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笔。
新授
重点
教具:
多媒体
难点
教学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示反馈)
方法指导与拓展评价
一、学情调查
1、课文主要介绍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哪些语句你感受到三大名松的魅力?描写三大名松的顺序能不能颠倒?朗读课文有关语句。
2、黄山松奇在哪里?(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黄山奇松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经过朗诵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育审美情味,激起先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点朗诵,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进程中协助先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进程: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欣赏黄山〝四绝〞的景色。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借助〝课件〞演示和教员的解说,不但激起了先生的学习兴味,集中了先生的留意力,而且笼统快捷地让先生对黄山有笼统、生动的印象,激起先生想了解黄山的兴味。
〕2、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3、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入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经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需你离开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4、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剖析,确定研讨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㈡交流汇报。
〔依据先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局部。
〕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状奇〔引导先生用自己的言语概括黄山奇松的形状特点,并指点感情朗诵最后一节,增强体会黄山松形状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预备引见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2、小组预备,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引见〞。
3、交流汇报:〔在先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先生朗诵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迎客松〞⑴、出示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溢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似乎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曾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意味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5上教案16黄山奇松 教案

16 黄山奇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
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翘舌音:状如黑虎(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黄山奇松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黄山奇松苏教版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课件:玉屏楼)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四绝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四、总结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
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重点指导“奇”字)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在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可以看到“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二、品读课文,感受奇松
1、请同学们默读第2节,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划出陪客松的句子,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并找出能体现它们各自特点的词句来,做上标记,看哪位同学找的又快又准。
2、划好了吗?同桌之间商量商量,看你们找的是不是一样?
(相机板书重点词语:枝干遒劲、郁郁苍苍、枝干蟠曲
3、指名生分别读描写迎、陪、松的句子。
(检查学生读的是否正确、流利)
4、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迎客松究竟“奇”在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1)迎客松“奇”在什么地方?(指名生读第一句话)
你为什么觉得它“奇”?(生用自己的话说,再指名读第一句话)大家想看看的真的迎客松吗?(出示迎客松图片及文字),这棵迎客松长的怎么样?你能结合文中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指名学生练说3—4名)枝干遒劲:什么意思?(指名读词)饱经风霜什么意思?(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迎客松现在已经800多岁了,它置身于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
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烈日暴晒,所以说它——饱经风霜。
词语也是有感情的,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
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哪里是一棵树呀,它简直是一位坚韧不拔、具有铮铮铁骨的人啊!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些词放入课文中去读,相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2)指名有感情地读:
A、这是一棵不怕风吹雨打的迎客松,生读。
B、这是一棵不怕烈日暴晒的迎客松,生读。
C、这是一棵顶风傲雪的迎客松。
生读。
D、这是一棵坚忍不拔的迎客松,生读。
E、这是一棵百折不挠的迎客松,生读。
(3)迎客松精神奇,外形长得更奇,谁来读?(指名读第2句话)你为什么感觉它奇?(生说)它太奇了,好像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你能不能读出它的热情?(指名读)
师评:A、它是多么热情好客呀!
B、从你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它的热情。
C、从你的声音中,我又一次感受了它的热情。
D、谁能带上动作来读一读?
(生带动作读)它真热情,连我都被感动了。
既然它这么热情,就让我们带上动作,一起读这位热情好客的迎客松吧!(齐读)
(5)黄山上的松树太多太多了,但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可见,迎客松的地位有多高,谁来读好第3句话?(指名读第3句话)
(6)迎客松姿态是那么美,生命力是那样强,地位是那样高,谁愿意再来赞美它?(指名读)
5、迎客松太美了!太奇了!它旁边还有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陪客松。
自由读陪客松、送客松部分,看看它们又奇在哪儿?待会儿举行一场朗读比赛,赶紧准备吧!
6、交流陪客松部分
你最喜欢读哪种松?(指名读陪客松部分)
你为什么觉得它奇?你能把它的奇读出来吗?
谁敢和他比试比试?其余学生是小评委,小评委可要用心听,一会儿可要找你评一评的呀!(生评价,再读)
7、交流送客松部分
在黄山、松如其人,来到时有人相迎,游玩时有人相陪,就是离开也不会感到寂寞,因为还有人相送,它就是送客松。
(指名读送客松部分)你为什么觉得它奇?(指2名生比赛读,生评)
8、同学们,迎、陪、送三大名松是黄山最亮的风景点。
谁再美美第读读这三棵奇松?(出示文字)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奇松的形象。
三、观看录像,升华感情
1、玉屏楼前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
其实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师范读第3节)
2、看到这千姿百态的奇松,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3、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3小节。
4、读完了课文,你能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吗?
5 总结:黄山奇松只是四绝之一,而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更令人神往。
难怪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可见,黄山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如果有机会别忘了去那儿看看!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伸站
枝干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