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素材2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选择题1.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B )A.在果酒中加入食醋,并通气B.在果酒中加入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C.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D.在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解析]因食醋经灭菌不含菌种,空气中和冲洗葡萄的水中可能有醋酸菌,但数量不大,只有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中有大量的醋酸菌。

2.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A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发酵需要氧气的参与。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时大量繁殖,无氧时发酵产生酒精。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B.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C.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D.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 d[解析]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酿酒,一开始通入空气,酵母菌通过旺盛的有氧呼吸使出芽生殖加快产生更多酵母菌,这样在以后密闭不通气阶段才能有大量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

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

4.如图是某生物研究小组在“探究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获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图中O、M、N、P代表相应发酵时间)。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C )A.M点前酵母菌不进行细胞呼吸B.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降低C.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繁殖D.N点时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解析]在M点前,无酒精产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会不断释放热能,所以O~P期间发酵液的温度会升高,B错误;酒精浓度过高对酵母菌本身有害,所以会抑制酵母菌繁殖,C正确;N点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已达到最大值,增长速率为0,种群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D错误。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一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人教版试题试卷选修一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原理(1)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该过程用到的微生物是,它的代谢类型是,与异化作用有关的方程式有。

生活状态:进行发酵,产生大量。

(2)果酒制作条件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PH呈;(3)红色葡萄酒呈现颜色的原因是: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的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色。

(4)在、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2.果醋的制作原理(1)果醋发酵菌种是,新陈代谢类型。

(2)当氧气和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将变为再变成醋酸,其反应式。

3.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 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4.酒精的检验(1)检验试剂:。

(2)反应条件及现象:在条件下,反应呈现。

5.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验流程挑选葡萄→→→→↓↓果酒果醋课题2 腐乳的制作1.制作原理(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被分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

(2).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上。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2. 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密封腌制。

3.实验注意事项(1)在豆腐上长出毛霉时,温度控制在,自然条件下毛霉的菌种来自空气中的。

(2)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加盐,加盐量要随着摆放层数的加高而,近瓶口的表层要。

加盐的目的是使豆腐块失水,利于,同时也能的生长。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二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22040912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二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2022040912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选择题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营异养生活B.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乳酸C.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能将C6H12O6分解成CO2和水D.酵母菌不属细菌解析酵母菌是营异养生活的真菌,为真核生物,不属于细菌,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生成酒精和CO2。

答案 B2.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反复冲洗,这样洗的彻底B.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C.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装置内温度要维持在20 ℃左右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解析在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不可过多,否则天然酵母菌就会减少;而且应先洗再去除枝梗以避免被杂菌污染。

制作过程中要避免其他微生物污染,故需消毒处理所用装置。

酵母菌只有在20 ℃左右的缺氧环境中才能很好地进行酒精发酵,故C项正确。

答案 C3.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生产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项错;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B项错;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C项正确,D项错。

答案 C4.我们平时饮用的葡萄酒呈红色,其原因是( )A.酒精发酵前榨汁时榨出的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B.是红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色素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D.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解析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色葡萄皮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原来存在于液泡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深红色。

答案 D5.果酒制作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A.将消过毒的葡萄汁装满发酵装置B.将温度控制在18~25 ℃C.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D.将冲洗除梗的葡萄放入冲洗后晾干的榨汁机内进行榨汁解析果酒制作过程中,葡萄汁加入发酵装置时需留约1/3的空间,以便有足够的O2供酵母菌繁殖,且消毒会杀死酵母。

高中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高中生物选修1 专题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微生物:
形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 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的统称。 无细胞结构的: 病毒
有细胞结构的
原核生物界:细菌、蓝藻等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等
原生生物界:草履虫、变形虫等
新陈代谢:细胞中一切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两个方面: 生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1)同化作用: 可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自养型: 类型: 异养型: 只能从其他生物获得有机物 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2)异化作用: 需氧型: 只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 类型: 厌氧型: 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 兼性厌氧型: 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的生物
b、注入发酵瓶的果汁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 2/3 为酵母菌繁殖提供氧气; 原因: 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一定的贮存空间,防 止发酵瓶爆裂 装置一: 排气口 (弯曲原因:防止杂菌落入) 充气口 充气口: 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气
出料口
排气口: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 出料口: 用来取样
装置二:
二、实验设计:
挑选葡萄 冲洗 榨汁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注意问题: 果酒 果醋 1)冲洗: a、用清水冲洗1~2次,不要反复冲洗,以保留葡 萄本身携带的酵母菌 b、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 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榨汁: a、操作前对发酵瓶、榨汁机、纱布及其他装葡 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方法: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 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酵母菌 1、果酒制作利用的菌种: 1)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2)生殖方式: 氧气充足时进行 出芽生殖 异养兼性厌氧型 3)新陈代谢类型: 氧气充足时: C6H12O6+6O2 酶 6CO2+6H2O+能量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阅读果醋制作的原理,引导考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传统的葡萄酒酿造,都是采用自然发酵的工艺。所谓自然发酵,就是葡萄破碎入罐以后,不人为地添加任何菌种,靠葡萄本身携带的自然界的酵母菌,在葡萄浆或分离后的葡萄汁里自发地繁殖,最终发酵成葡萄酒。(自然选取)
教学:在介绍传统发酵酿酒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理解发酵需要一定的条件,然后再介绍传统发酵方法,分析传统发酵技术中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发酵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发酵液不受污染、如何控制好温度。
5.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
(2).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学生应当重点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并且学会分析操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联系生活来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如果找不到醋酸菌菌种或醋曲,可尝试自然接种,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等的污染。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 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解析: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可能造成酸碱物质消耗不均,从而引起pH的变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还会产生大量的CO2引起pH的变化;同时产物的种类也能引起pH的变化。答案: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精练(含解析)1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精练(含解析)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果酒制作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B.在果酒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C.红葡萄酒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了发酵液中D.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不能生长繁殖,而其他杂菌能快速生长解析:选D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A正确;在果酒制作过程中,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菌种,可以提高果酒的品质,B正确;酒精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中导致葡萄酒呈现红色,C正确;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D错误。

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要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温度对酵母菌进行的酒精发酵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进行的醋酸发酵影响不大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解析:选C 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缺氧的环境,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应该密闭,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所以制作果醋时要一直通氧,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温度对酵母菌的酒精发酵和醋酸菌的醋酸发酵影响都很大;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发酵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3.(2019·杭州期末)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解析:选C 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完成稿

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完成稿

2、提供材料、用具,学生分组实验 提供材料、用具,
六、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 除去枝梗。 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500g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用清水冲洗葡萄1 次除去污物。
一、基础知识
2.果醋的制作原理 2.果醋的制作原理
酶 醋酸发酵参与者——醋酸菌 2O 醋酸菌 醋酸发酵参与者 2C2H5OH+O2 → CH3COOH+2H
反应式? 反应式?
同化作用类型: 同化作用类型: 异养型 异化作用类型: 异化作用类型: 需氧型 适宜发酵温度: 适宜发酵温度: -35℃ 30- 30 分裂生殖 生殖方式: 生殖方式: 分类: 分类: 原核生物

2C2H5OH+O2
CHO(乙醛) →2CH3CHO(乙醛)+2H2O

COOH(醋酸) 2CH3CHO+O2 →2CH3COOH(醋酸)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比较
过 程 果 酵母菌
细胞类型 细胞类型


醋 醋酸菌
发酵菌种
单细胞真菌 细菌(原核生物) 细菌(原核生物)
适宜温度
兼性厌氧型
需氧情况
需氧型 30 - 35 ℃ 分裂生殖
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3)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 (3)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 结合果酒 个发酵装置? 个发酵装置?
使用该装置来制果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果醋时, 使用该装置来制果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果醋时,应 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知识点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项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菌种特点单细胞、真核生物,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单细胞、原核生物,分裂生殖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好氧型适宜温度18~25 ℃30~35 ℃菌种来源传统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可以将葡萄皮上附着的酵母菌分离出来,获得纯净菌种或用人工培养的酵母菌醋酸菌的菌种可以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也可从食醋中分离制作原理①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C6H12O6+6O2错误!6CO2+6H2O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C6H12O6错误!2C2H5OH+2CO2①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反应式:C6H12O6+2O2错误!2CH3COOH+2CO2+2H2O②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式:C2H5OH+O2错误!CH3COOH+H2O对酸性耐酸耐酸适应性发酵10~12 d 7~8 d 时间对氧气前期需要氧气,后期不需要氧气一直需要氧气的需求对果酒发酵的深度理解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3.葡萄皮上除有酵母菌外,还有其他杂菌,但它们一般不会引起污染,原因有三条:(1)葡萄在榨汁前要进行冲洗,可去除部分杂菌;(2)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3)相对于酵母菌来说,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酒精更不利于杂菌生长。

【典题精练1】利用果汁制作果醋的原理是( )A.醋酸菌将乙醇还原为醋酸B.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醋酸C.醋酸菌将乙醇分解为CO2、水和醋酸D.醋酸菌直接将乙醇氧化为醋酸,不需要其他中间转化过程【答案】 B【解析】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醋酸,有两条途径:一是在糖源充足时,可直接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醋酸;二是在糖源不足时,可以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乙醇为原料,先在氧气的作用下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进一步将乙醛氧化为醋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 ℃,酒精发酵时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 ℃,适宜pH为4.0~5.0。

2.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为
−酶6CO2+6H2O+能量
C6H12O6+6O2 −→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
−酶2C2H5OH+2CO2+能量
C6H12O6−→
3.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发酵液因为产生了较多的碳酸而呈酸性,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联想发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共途径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糖酵解),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糖酵解过程的产物丙酮酸被[H]还原成酒精和CO2 或乳酸等,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由于酶的不同,其还原的产物也不同。

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被氧化分解。

如下图所示:
由于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是不彻底的,释放的能量很少,转移到ATP中的能量就更少;还有大量的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繁殖方式为二分裂生殖。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将乙醛氧化成醋酸。

反应式表示为
−酶CH3COOH+H2O
C2H5OH+O2−→
要点提示新陈代谢从同化作用角度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从异化作用角度可分为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各种代谢类型生物举例如下:
自养需氧型:绿色植物、硝化细菌、蓝藻、铁细菌、硫细菌
自养厌氧型:红硫细菌、绿硫细菌
异养需氧型:除体内寄生虫外的动物、真菌、好氧细菌、菟丝子
异养厌氧型:寄生虫、厌氧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肺炎双球菌、产甲烷杆菌等)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兼性异养型:绿眼虫
三、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设计
1.对设备进行消毒。

包括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的器皿等,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挑选葡萄。

3.冲洗。

用清水冲洗葡萄一到两遍除去污物。

4.除去枝梗及腐烂的籽粒。

5.榨汁装瓶。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

6.将发酵瓶置于18~25 ℃温度下进行发酵。

7.检验。

10~12天后可以进行检验。

8.制作果醋。

当果酒制成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移至30~35 ℃温度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要点提示操作过程最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具体操作注意事项:(1)材料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再去枝梗。

(2)发酵液处理:榨汁机要洗干净,晾干。

(3)发酵装置处理: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消毒,装入葡萄汁后,封闭充气口。

其次是控制好发酵条件。

疑点突破(1)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发酵液最明显的变化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发酵液温度上升发生在第10d,引起变化的原因是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

(2)设计对照实验,即对葡萄汁进行煮熟处理和未处理,可以证明葡萄汁转化成葡萄酒是由于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pH的变化来鉴定葡萄醋中是否有醋酸。

难点剖析剖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深化升华空气对发酵的影响。

酵母菌繁殖需要空气。

在完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酵母菌繁殖几代就停止了。

稍微与空气接触,酵母菌又能继续繁殖。

如果长时间得不到空气,大部分的酵母菌就会死亡。

要维持酵母菌长时间发酵,必需供给微量的氧气。

在具体控制发酵条件的时候一般是先通气,让酵母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快速繁殖,然后密闭,形成厌氧环境,使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

问题•探究
问题1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如何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
思路:要根据微生物代谢特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培养条件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

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前与其他微生物种群之间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和无氧环境都可以生长繁殖,对氧气环境适应范围广,而大多数微生物不具有这种特性。

探究:将盛有葡萄汁的发酵瓶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这时严格厌氧型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好氧型微生物和酵母菌生长良好。

一段时间后,密闭发酵罐,这时好氧型微生物不能生长繁殖,这样酵母菌即可成为优势菌种。

问题2储藏较长时间的酒表面有菌膜,菌膜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减少菌膜的产生?
思路:菌膜首先应该是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菌膜存在于酒的表面说明该种微生物是好氧型的,通过控制该种微生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减少菌膜或者杜绝菌膜的产生。

探究:选用不同口径的储酒容器,盛等量的酿造酒,观察并比较产生菌膜的多少。

如果出现储酒容器口径大小与菌膜面积成正比,则说明菌膜是由一种好氧型微生物产生的。

典题•热题
例1生产果醋用的乳酸菌等细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都是异养生物
B.需要在有水条件下繁殖
C.仅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D.生存温度都超过80 ℃
解析:考查细菌代谢。

细菌的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其中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因细菌种类的不同,所需的种类也不一样,而水是所有微生物生长共同所需要的物质。

细菌按同化作用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按异化作用可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

也有耐高温的,但不都是。

答案:B
误区警示因审题不准确而导致产生错误,把题干理解成仅仅是指乳酸菌,实际上题干描述的是细菌,一类原核生物。

例2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

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

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

其余 1.5%则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酵母菌代谢和繁殖等知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繁殖。

答案:(1)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
(2)出芽生殖
(3)无氧呼吸
(4)自身的生长繁殖
(5)C12H22O11+H2O→2C6H12O6,C6 H12O6→2C2H5OH+2CO2+能量
方法归纳酵母菌是典型的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
吸。

掌握反应式是关键。

例3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所以在酿醋阶段需通入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高嗜高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地通入氧气;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将乙醛氧化成乙酸。

答案:B
深化升华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最适pH为5.4~6.3,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