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第 7 单元各课重点内容复习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顺序计算、运算定律的应用、简便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也已经有所接触。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运算顺序、运算定律的应用等问题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运算定律的应用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子;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演示运算过程;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如23 + 45 × 6。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答。

教师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强调运算顺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一些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等。

四、教学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四下第七单元语文知识点

四下第七单元语文知识点

第七单元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qǐfālún dūn fùbùjiěpōu sīyǎjīng huāng shīcuòzhàn chǎng ()()()()()()()chíxùmìng lìng zhàn lǐng shèjītūjīqiāng dàn fèn nùzhùsh ì()()()()()()()()guāng róng jiān jùxiāo xīzhàdàn bào zhàlièhuǒzǐdàn búliào()()()()()()()()guīdìng jīng tiān dòng dìxiāo mièxíng shǐlíng chén kūlóng ()()()()()()hùn luàn wéi chízhìxùgǎng wèi zhǔzǎi diào qiǎn jiàn xíng ()()()()()()()单晕二.课内知识。

1.默写《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并在文中用“•”标出注释,再解释。

平明:冰心:骑:乾坤:2.《“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是,本文的作者是国的。

三、语文园地1.看拼音,写词语。

héǎi kāng kǎi xián huìbēi qīlín wēi bújù()()()()()jiāo zào búān xīn jírúfén bīn bīn yǒu lǐ()()()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纸、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3.教学场地:教室环境布置舒适,便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问题,引发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考。

提问:“如果你买一本30元的书,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钱?如果再买一支5元的笔,应找回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引出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23 + 17 × 4 - 5”让学生观察,提问:“按照什么顺序计算这个算式?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运算顺序。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明确不含括号的三步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进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程时间表单元名称学习时间课时数页数乘法2.21~2.2升与毫升2.28~三角形3.7~3.11625 混合计算3.1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6~4.8340找规律4.11~4.18249运算律4.19~4.2对称,平移,旋转4.30~因数和倍数5.8~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20解决问题的策略5.23~5.30382统计6.3~6.10用字母表示数6.13~整理与复习6.20~6.245118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

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三角形的分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了解各种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什么是锐角?什么是直角?什么是钝角?根据学生汇报,师归纳:锐角:大于且小于9 ;直角:等于9 ;钝角:大于9 且小于1 。

2.课件出示下面三个角。

提问:怎样把这三个角转化成三个三角形?学生回答:只要将角两边分别上一个端点,再将这两个端点连接起来就转化成三角形了。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那么三角形又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分类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 2页例题5。

2.组织学生观察课件中的6个三角形,指名说出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学生观察后得出:(1)②号和④号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2)①号和⑥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3)③号和⑤号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3.小组合作交流,尝试分类。

提问: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分类。

小组内再互相分别说说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

(1)通过学生交流得出: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启发思考。

提问: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引导交流得出: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因为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等于1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正确理解、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掌握表演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词汇和短语通过图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例如:秋千、微笑、发抖等。

并通过拼写、造句等活动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2. 课文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问答、图片呈现和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课文背诵和朗读鼓励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可以采用整体合唱、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表演技巧培训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教师可以就表演时的动作、语调、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时1. 词汇和短语教学:通过图片呈现,教授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理解: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逐段背诵和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第二课时1. 词汇和短语巩固:通过配对游戏和小组竞赛,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词汇和短语的记忆和理解。

2. 课文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表演。

第三课时1. 课文背诵和朗读:学生整体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2. 表演技巧培训:针对小组表演的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角色扮演的评价,进行教学评价。

特别关注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课文理解水平和表演能力等方面。

五、拓展研究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课文和故事,扩大对语言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就是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的一份简要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各课重点内容复习
第二十一课
1、《池上》是唐代白居易所作,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前两句写事,后两句写景。

全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

2、《小儿垂钓》是唐代胡令能所作,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重在写形,后两句重在写神。

3、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池上》、《小儿垂钓》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的形象。

《池上》一诗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
,《小儿垂钓》中孩童的天真表现在。

4、说说诗句的意思。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过路的行人要向他打听道路,小孩老远就招手,意思是让过路人靠近一些,因为怕吓跑鱼儿,他不敢马上回答。

5、这两首诗都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儿童天真淳朴的形象,表现了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6、《池上》是代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的情景。

前两
句写小娃偷采白莲,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这是写事;后两句用“浮萍一道开”写出了美景,这首诗由事到景,景中抒情,饱含着作者对田野生活的深厚感情和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7、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草》:,。

,。

《忆江南》:,。

,?
8、《小儿垂钓》是代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
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重在写形,写小孩学钓鱼的姿势;后两句重在写神,写路人借问,小孩招手不应的动作神态。

第二十二课
1、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2、写关联词
()樟树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

()是夏天还是冬天,樟树()那么蓬蓬勃勃。

3、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而且,伸得远远的。

绿得发亮。

樟树,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

4、课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5、樟树有“一种香气”,而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6、人们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不仅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更因为宋庆龄就像樟树那样,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人们对宋庆龄十分崇敬。

第二十三课
1、《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

2、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凭着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的艄公。

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3、他(艄公)凭着,,战胜了,在滚滚的黄河上,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