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优质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麦田追施氮肥技术

麦田追施氮肥技术汇报人:日期:•氮肥作用与麦田需求•麦田追施氮肥原则与方法•麦田追施氮肥技术要点目录•麦田追施氮肥效果评估•麦田追施氮肥注意事项•麦田追施氮肥技术创新与展望01氮肥作用与麦田需求氮肥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适量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促进分蘖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氮肥能够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从而增加产量。
适量施用氮肥可以改善小麦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面粉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
030201氮肥对麦田生长的影响麦田对氮肥的需求量因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高产麦田氮肥施用量较高,低产麦田则相对较少。
麦田追施氮肥一般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时期。
基肥在播种前施用,追肥则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
麦田氮肥需求量及时期施用时期需求量强筋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相对较高,适量增施氮肥可以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相对较低,过量施用氮肥可能导致品质下降。
弱筋小麦对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以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对于缺氮土壤,需要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以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
缺氮土壤不同类型麦田氮肥需求差异02麦田追施氮肥原则与方法根据天气状况决定是否施肥,雨天或空气湿度大时不宜施肥,以免肥料流失。
看天施肥根据地力情况施肥,肥沃的土地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贫瘠的土地则适量增加。
看地施肥根据麦苗的生长情况施肥,弱苗多施,壮苗少施,以促进麦苗均衡生长。
看苗施肥追施氮肥的基本原则麦田氮肥的施用方法深施覆土将氮肥深施于土壤中,然后覆盖一层土壤,以减少氮素的挥发和流失。
分次施肥根据麦苗的生长阶段和需肥规律,分次施用氮肥,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配合浇水在施用氮肥后,及时浇水以促进氮素的溶解和吸收。
磷肥可以促进麦苗根系的生长,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与磷肥配合使用钾肥可以增强麦苗的抗逆性,提高氮肥的增产效果。
与钾肥配合使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与氮肥配合使用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者:徐占明韩雪亮马治虎马广福胡春香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3期近年来,贺兰县结合粮食优新品种、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广计划,大力推广小麦优新品种。
2018年,全县小麦播种11.3万亩,主要以宁春系列为主。
宁春系列是北育南繁选育出的春小麦新品系,具有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特点。
氮、磷、钾是种植小麦的必需元素,氮磷钾使用量及配比对小麦增产具有显著效果。
为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特设计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
1、材料与设计①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贺兰县主推小麦品种宁春50号。
试验地点设在立岗镇银星村1社,位于贺兰县中部地区,属汉延渠系,北纬38.624563,东经106.465400,土壤类型为灌淤潮土,地力水平中等,排灌条件良好,轻盐化,地势平坦,地力条件均匀。
种植制度为常年旱作,上茬作物为蔬菜,地下水位1.86米左右。
土壤基礎养分为:全盐0.62g/kg,PH为8.44,有机质15.3g/kg,全氮0.86g/kg,碱解氮36.6mg/kg,有效磷33.4mg/kg,速效钾190mg/kg。
②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三次,小区面积66平方米,小区间隔0.6m。
每个小区起垄并包膜,防止串肥(小区排列图见表1)。
试验采取“3417”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设置氮磷钾三因素4水平17个处理,各处理分别为N0P0K0、N0P2K2、N1P2K2、N2P0K2、N2P1K2、N2P2K2、N2P3K2、N2P2K0、N2P2K1、N2P2K3、N3P2K2、N1P1K2、N1P2K1、N2P1K1、N3P3K2、N3P2K3、N2P3K3。
每亩施肥纯量N1、N2、N3分别为9.5公斤、19公斤、28.5公斤,P1、P2、P3分别为3.5公斤、7公斤、10.5公斤,K1、K2、K3分别为1公斤、2公斤、3公斤;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60%基施,40%于拔节期随头水施入(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
不同时期追氮对水稻宜香优2115翻耕直播产量的影响

王弟海,罗国衡,董雁等:不同时期追氮对水稻宜香优2115翻耕直播产量的影响宜香优2115是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宜香LA 为母本、雅恢2115为父本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组合[1]。
2012年通过国审(审定号:国审稻2012003)。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中低海拔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1]。
近年我县引进了水稻直播技术,尤其是直播器直播技术,为将直播技术的无序性变为了有序性,促进田间管理和产量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挖掘直播器直播在我县的发展潜力,有必要对直播稻施肥进行研究。
完善天柱水稻直播技术标准。
1试验材料及方法1.1所选试验地情况试验在高酿镇隆寨村杨传宝责任田进行,田块面积约两亩,海拔高度610m,地处东经109°10′50″北纬26°50′27″,冬闲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开阔光照条件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
高酿镇常年降雨量1394mm,无霜期265d,年均温度14.9℃,大于10℃的有效积温5292.5℃。
1.2供试材料供试水稻种:宜香优2115(系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供试化肥:满山红水稻专用肥(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过磷酸钙、尿素、氯化钾。
1.3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都施用过磷酸钙50kg/亩):处理一,施满山红水稻专用肥40kg/亩(基肥);处理二,施满山红水稻专用肥40kg/亩(基肥),在六叶一心施尿素8kg/亩和氯化钾10kg/亩(分蘖肥);处理三,施满山红水稻专用肥40kg/亩(基肥),5叶期施尿素4kg/亩(断奶肥),六叶一心施尿素8kg/亩和氯化钾10kg/亩(蘖肥);处理四,施满山红水稻专用肥40kg/亩(基肥),2叶期施尿素4kg/亩(提苗肥),5叶期施尿素4kg/亩(断奶肥),六叶一心施尿素8kg/亩和氯化钾10kg/亩(蘖肥);处理五,施满山红水稻专用肥40kg/亩(基肥),2叶期施尿素4kg/亩(提苗肥),5叶期施尿素4kg/亩(断奶肥),六叶一心施尿素8kg/亩和氯化钾10kg/亩(蘖肥),倒3叶期施尿素4kg/亩(粒肥)。
不同施氮条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11 试 验 地 概 况 .
本 试 验 在 内蒙 古 农 业 大 学 教 学农 场进 行 。试 验 地 前 茬作 物
为玉米, 层为 02c 耕 0m。土 壤 有 机 质 含 量 为 11% ,全 氮 量 为 .8 013 , 解 氮 3 .3 g g 速 效 磷 为 2 . mg g 速 效 钾 含 量 .6 % 碱 4 m/ , 5 k 89 / , 7 k
c , 明 小 麦 实 施 前 氮 适 当 后移 具 有 明显 增 产 作 用 。 k说 前 人 研 究 表 明 : 施 氮 肥 可 以 维 持植 株正 常生 长 至 拔 节 期 底
表 2 春 小 麦不 同追 氮 处 理产 量 构 成 因 素与 经 济产 量
而 拔节 以 后 随 着 生 长 进 程 的 加 快 , 株 对 氮 的需 求 量 增 加 , 须 植 必 及 时进 行 氮 肥追 施 。
5处 理 ( 衡 型 以 Ⅲ代 表 ) 不追 肥 为对 照 ( 1 。试 验 期 间 观 察 均 ; 表 ) 记 载 主 要 生 育期 。 项 管 理 同 大 田。 各
推 进 小 麦 生 产 发 展 的 重要 因素 .其 研 究 重 点 是 小 麦 生 长 发 育 规 律 及 其 控 制 措 施 . 产 、 产 、 质 和 高效 率 ; 培 肥 地 力 、 理 高 稳 优 在 合
步 我 国农 业 科 技 工 作 者 . 小 麦栽 培技 术 研 究 上 取 得 的成 果 是 在
3次 重 复 。 区 面 积 为 1 . 。分 蘖 期 和 孕穗 期 3个 不 同追 氮 处 小 75 m2 理 为 73处理 ( 重 型 以 I代表 )37处 理 ( 重 型 以 Ⅱ代 表 )5 : 前 ;: 后 ;:
219455648_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产量的影响

在我国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1]。
倒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一个重要问题,会增加小麦病虫害发生概率,降低小麦千粒重,减少有效穗数,导致小麦产量三要素不协调,严重影响小麦产量[2]。
在小麦大田生产过程中,如何培育健壮个体、构建良好的株型、提升茎秆质量、增强茎秆抗倒伏性能、减少倒伏问题的出现已成为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3]。
恶劣天气、过多降水等是小麦倒伏的外因,而过量的氮素营养则是小麦倒伏的主要内因[4]。
科学合理的氮肥施入是调节小麦植株性状、提升其抗倒性能的重要措施[5]。
在高肥水条件下,将小麦氮肥用量及基肥用量适当降低,可缩短其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加大茎壁厚度、提升茎壁机械强度、延长穗下节间长度,对植株上部叶片通风条件以及透光条件有效改善。
井长勤等[6]认为增施氮肥会导致小麦茎秆基部节间长度干重降低;王成雨等[7]认为严格把控氮肥施入量可控制小麦茎秆基部节间伸长,但不会影响穗下节间长度,增强茎秆强度、增加茎壁厚度可达到有效抗倒的效果。
杨世民等[8]发现氮肥用量的适当减少,可提升茎秆基部节间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含量,提高小麦茎秆的抗倒性能。
由此可见,科学的施氮方式可改善小麦的茎秆形态、提升机械强度,促进小麦高产抗倒。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施氮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探寻科学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希望为小麦高产及稳产奠定基础。
1 试验地概述试验地位于迭部县洛大镇洛大村。
当地为非典型性大陆性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
海拔高度为1600-4102m之间,平均日照时长为2243h,年平均气温为8-11℃。
当地年平均降水量为635mm,无霜期为147日。
种植地块土壤为沙壤土,播种前0-20cm土层土壤内有机质含量11.62g/kg,速效磷含量15.71mg/kg,速效钾含量117.07mg/kg,全氮含量102.09mg/kg。
种植地块前茬作物为夏玉米,在收获夏玉米后其秸秆全部采取机械粉碎方式处理并用于还田。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摘要选择5个土种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氮肥施用过量时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黑烘土、乌黏土、缠粉土、小粉土、小粉砂土5个土种的适宜用氮量分别为313.35、304.05、357.15、358.80、332.55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70、258、279、264、252 kg/hm2。
5个土种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与“3414”试验、精确施氮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小麦;氮肥;不同用量;产量;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扬州市江都区小麦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生长氮肥的适宜用量,选择了不同肥力水平的5个土种进行氮素单因子肥效试验[1-7]。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于2011年实施,共设5个试验点,各试验点土壤养分基本情况见表1。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15。
1.2 试验设计根据近几年小麦“3414”试验和小麦精确施氮试验结果[8-11],确定小麦不同土壤2水平的施氮量,试验设6个处理,各处理氮肥施肥设计见表2,施磷纯量均为63 kg/hm2,施钾纯量均为54 kg/hm2。
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2.1 小麦产量从表3可以看出,各试验点均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升—升—略降”的趋势,说明氮肥施用量恰当小麦具有增产趋势,但是氮肥施用过量小麦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2.2 不同土壤类型氮肥效应方程不同土壤类型氮肥效应方程见表4,根据氮肥效应方程可计算出不同土壤最高产量时适宜用氮量(表5)。
2.3 不同土壤类型最佳经济施氮量统计得出,各试验点不同处理产值、产投比及净效益见表6。
从净效益来看,5个试验点的净效益均以处理C最高。
结合表5可以得出不同土壤类型最佳经济施氮量。
各试验点的最佳经济施氮量与近年来小麦“3414”试验和精确施氮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3 结论与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但氮肥施用过量时产量增加缓慢甚至有所下降[12-14]。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生理及产量的影响姜丽娜;郑冬云;王言景;姚利娇;邵云;李春喜【期刊名称】《麦类作物学报》【年(卷),期】2010(0)1【摘要】为给豫中地区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在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基追施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及追氮时期(起身期和拔节期)对豫中地区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氮肥运筹对小麦叶片生理及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充足的基氮有利于前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
增加氮肥追施比例在拔节期追氮能显著提高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抽穗后叶片丙二醛的含量,籽粒成熟时粒重较高。
氮肥施用时期和基追比的互作对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显著,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在豫中地区生态环境下,全生育期施纯氮270 kg.hm-2,以基追比例3∶7在拔节期进行追氮,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穗粒数和粒重,获得高产。
【总页数】5页(P149-153)【关键词】冬小麦;氮肥;施用时期;基追比;叶片生理;产量【作者】姜丽娜;郑冬云;王言景;姚利娇;邵云;李春喜【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S318【相关文献】1.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对豫中地区小麦灌浆的影响 [J], 郑冬云;初晓艳;赵延玲;高厚燚;吕艳娜2.氮肥基追比对不同成熟型小麦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J], 刘万代;张倩;汪大伟3.氮肥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卜冬宁;李瑞奇;张晓;李雁鸣4.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例对土壤矿质氮含量时空变化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武际;郭熙盛;杨晓虎;黄晓荣5.氮肥运筹对豫中地区冬小麦旗叶生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J], 姜丽娜;贺远;邵云;赵艳岭;余海波;祁诗月;李春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种植应当如何施用氮肥,才能达到小麦的增产、增收

小麦种植应当如何施用氮肥,才能达到小麦的增产、增收氮在作物体中的含量约为干物质重量的0.3%~0.5%,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器官的含量差异明显。
氮肥的作用对于小麦总的来说可是个多面手,小麦各个成分的形成它都有参与,氮肥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植株等营养体的形成,比如茎、叶等。
使小麦的茎、叶茁壮生长,增加叶绿素,促使小麦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小麦的增产、增收。
小麦种植(1)缺氮症状缺氮易导致黄苗。
早期氮素不足时,主要表现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叶片窄小直立,似马耳形:叶色变淡,呈浅绿或黄绿,色泽均一,老叶尖干枯,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下部老叶提早枯黄。
后期缺氮,根系生长差,次生根少而细长。
分蘖晚而少;茎秆细,有时呈淡紫色;穗形短小,千粒重低,过早成熟,产量降低。
缺氮严重时可致死亡。
小麦种植(2)缺氮的诊断①形态诊断从形态上应仔细观察。
是从上位叶黄化还是从下位叶黄化,从下位叶开始黄化则可能是缺氮,同时,注意茎的粗细与根的颜色,一般缺氮茎细根白;若下位叶叶缘急剧黄化的可能是缺钾,叶缘部分残留有绿色的是缺镁,这两种情况不是缺氮。
②植株分析诊断分蘖至拔节期土壤速效氮(以N计)的诊断指标为:低于20毫克/千克,为缺乏;20~30毫克/千克,为潜在性缺乏;30~40毫克/千克,为正常;高于40毫克/千克,为偏高或过量。
当小麦拔节期功能叶全氮量(N)低于35毫克/千克(干重),为缺乏;35~45毫克/千克,为正常;高于45毫克/千克,为过量。
小麦种植(3)缺氮原因①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小于0.2%即有可能缺氮。
我国大部分小麦种植区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所以我国几乎所有小麦种植区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
我国小麦种植区相对缺氮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②秸秆还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量生秸秆进入农田土壤而造成氮饥饿现象。
也就是说,将未腐熟有机物施于土壤中,会给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促使微生物繁殖旺盛,从而夺走土壤中的无机态氮,造成小麦缺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