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件2--2水分子的变化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课程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第二课时)

初中化学课程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二、水的合成
2021/11/8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的燃烧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 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了解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化合反应,并对学过的典型的反应进行分类。 2.会区分简单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 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021/11/8
14
探究三: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34页最后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
(5)冰能变成水,水能变成水蒸气 (6)氧 气能够支持燃烧
2021/11/8
17
2.将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镁电解可以得到金属 镁和氯气。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 小、硬度小的性质。镁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 气反应,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 氧化镁。
上述叙述中,描述的是镁的物理性质的 有银白色固体、密度小、硬度小,
如: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活泼性等
2.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021/11/8
15
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是一个静止的属性。变化 由性质决定,性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
如:蜡烛在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酒精易挥发则是物理性质
描述镁的化学性质的有 能与氧气反应 。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2021/12/10
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要点一 水的电解 1.产物:正极为氧气,负极为氢气,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可以简
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结论:水通电分解(fēnjiě)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推断水由氢、 氧元素组成。
2021/12/10
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
3.易错提醒: (1)电解水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而非质量比。 (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纯净(chúnjìng)物,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 成的混合物。
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4.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文字(wénzì)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D.若产生氢气的体积为5 mL,则产生氧气体积为10 mL
2021/12/10
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jiě xī)】选A。该实验证明水可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在通电
1.氢气(qīnɡ qì)在空气中燃烧:
(1)现象。
2021/12/10
发烫
放热
第五页,共三十二页。
水雾
淡蓝
(2)文字表达式:___氢__气__(_q_ī_nɡ__q_ì)_+_氧__气点__燃___。 水
2.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的
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yǐshàng)的物质
2021/12/10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kěyǐ)”或“易”“会” “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1)是性质的描述,“受热分解”是化 学变化,因此(1)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属于物理性质,(2)和(4)所描述的内容都是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于物理性质;(3)和(7)描述的是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5)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属 于物理变化;(6)中的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共26张PPT)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共26张PPT)
构成。
3、在水分解过程——发生了改变而——和—— 没有改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水电解时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质量 比是1:2.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 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 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等。
水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即1个大气压下)纯净水:
颜色
无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味
液体
4 ℃时密度最
大为1g
cm3
氧气的物理性质
凝固点 (冰点)
0℃
沸点
100℃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g/L
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无色
无味
气体
3、V正,气体 : V负,气体
=1:2
电解水试验
水的化学式是 H2O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 H2O ) ( H2 )
( O2 )
现象3:与正极相连玻璃 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是氧气。
现象2:与负极相连玻璃 管内产生的气体可以被点 燃,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结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 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
密度最小 的气体
空气: 29
氧气(O2):32 氮气(N2):28
氢气(H22): 二氧化碳(CO2)4: 4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该物质的密度就 越小
1、纯净的水是 ( A C )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的液体 B.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水分子的变化

水分子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实验,可总结氢气具有下列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氢气 +氧气
结论:
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 组成的。
注意: 抓住两极管中的空白大小, 空大→氢气→负极; 空小→氧气→正极
电解水的实质是: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 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 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 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练 习
针对这一现象,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B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相差不多,可以认为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5、凉开水不易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B ) A 、氧元素 B、 氧分子 C、氧原子 D、水分子
6、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_1_、_2_、__6_、__7__,由原子构成的是 __3_、__4_、__5_____。
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 子不可再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水的合成——氢气的燃烧
已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 气可以被点燃。
提问:氢气还能不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 成水呢?

水分子的变化(公开课参评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公开课参评课件)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一课时)
水的隐身术
水的隐身术 悄然消失无影踪
你能从分子的角度破解隐身术吗?
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隙改变
水的分身术
实验用品 直流电源、电解器、火 柴、木条、烧杯、酒精灯
水的分身术
【探究一】请根据资料卡片,设计实验方案, 并检验玻璃管内的气体?
资料卡
接近正极管口处, 木条复燃
打开活塞。
结论
负极产生的气
体是:氢气
正极产生的气
体是:氧气
水的分身术 一分为二巧变身
获得结论
水通电生成了两种新的物质——氢气和 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水 通电 氢气
H2O
H2
氧气
O2
水的分身术解密
水的分身术解密
水的分身术
【活动一】请利用分子模型,模拟水通电分解生成 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 气体,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在空气中可以燃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3、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无色无味,不支 持燃烧。
水的分身术
步骤
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点燃的木条接 近负极管口处, 打开活塞。
气体燃烧
用带火星的木条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的反应
谈收获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水的隐身术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宏

课下作业
1.总结归纳今天所学的知识,将知识点写的誊写 在笔记本上。
2.查阅资料。看看氢能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 应用。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优秀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优秀课件

上述两个实验说明: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 密度、熔点、沸点等。
愿:
课堂上对知识的分解,课下 要化合成强大的知识宝库!
化合反响:
像氢气和氧气反响生成水这样,由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 叫做化合反响
A+BLeabharlann AB水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O2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H2 O2
H2O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
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 学反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 学反响。
分解反响
化合反响
氢气燃烧的结论:
1.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反响生成了水 2.氢气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
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氢能源的利用
氢气是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氢能源汽车
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怎样变成 水分子的?
氢气 +氧气 → 水
〔H2 O2 H2O )
AB A + B
第 2 课时 水的合成
创设问题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响,反响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
实验探究2-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燃烧的现象:
1. 发出淡蓝色火焰 2. 放出热量
3.〔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

3、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逐渐减少,受热后 减少的更快 ⑵气体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难以压缩 ⑶氧气变成液氧后化学性质不变 ⑷水的蒸发和电解不同
我学到了…… 我的困惑还有……
希望能与你共同度过一个幸福的 时光,共同成长……
【注意事项】 a、加稀硫酸溶液目的: 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为什么实际实验中,H2体积往往大于O2体积 的2倍?
原因主要有:
① O2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H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②电极材料消耗了部分O2
一、水的分解
1、电解水的现象:
电极上有气体产生,管内液面下降,负极 产生的气体约为正极的两倍;
液面下降较多(负极产生)的气体点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回顾: 1.净化黄泥水的步骤:
天 然 沉降 过滤 水
吸附 杀菌
自 蒸馏 来 水
蒸 馏 水
除大



去颗

色生
杂粒



质不 溶
不 溶
异 味






微生 物及 部分 可溶 性杂 质
知识回顾:
水受热沸腾
2.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在加热的条件下,水分子的速
度 加快,分子间的间
2.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由 此可见: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思考:在“水蒸发”和“水电解”的过程中,是什么 原因导致水分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从分子变化角度解释氢气和氧气化合成水的反应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氢分子分成两个氢原子,氧分子分成两个氧原子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水分子;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说课课件ppt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说课课件ppt
淡蓝色的火焰。
通电
H2O
H2O
O2 H2
H2O O2 H2O
H2 H2
2. 化学表示方法
水 通电 氧气
氢气
(反应物)(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3.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 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AB→A+B ABC→A+B+C 如: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汞和氧气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1
说教材

2
说教法

内3说学法来自容4 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知识脉络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电解水实 验认识水分子的 变化和水的组成 2.了解分解反应 的概念。 3.从微观上认识 化学反应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讨论和 实验探究,观察 分析实验现象, 学会科学探究和 科学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探究意识,培 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教学重点 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4.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水分子的变化。
二、说教法
实验探究法 启发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 分组讨论法 归纳总结法
四、说教学过程
总结练习 物理性质及
(3)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 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是 氢气 。
实验总结
(1)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体积可简 单记忆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电解水实验
一、水的分解: 正极: 氧气(O2) 1. 现象: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氢气(H2) 负极:
能燃烧 V 体积比: 正:V负=1:2
2.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氢气+氧气
2 H2 + O2
化学方程式: 通电
2 H2 O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 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叫做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3.微观解释 +
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4.结论:
化学变化中,分子 可分,原子不可分。
水分子的变化 (第二课时)
挑战自我:
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水分子 ,保 持不变的粒子是 氢原子 和 氧原子 ,生成的新粒子是 氧分子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 和 氢分子 中, 分子 可以再分, 原子 不能再分。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 ) A、食盐水——水+食盐
温故知新 天 然 淡 水
沉 降 过 滤
化学变化
自 杀菌 来 消毒 水
大颗粒 小颗粒 微生物 不溶物 不溶物
3.(沈阳市2007年)水是生命之源,下列 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井水 C. 蒸馏水 B. 自来水 D. 矿泉水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共有体
B.洁净空气 C.加碘盐 D.雪碧饮料
某些固态非金属 氯化钠
动动脑 分子和原子有什么联系? 结合 分子 构成 物 原 子 直接构成 质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分原子不可分
温故知新
我会判断: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
的运动
我会判断: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是:分子可以再分,原子 不能再分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 子都变了

2 H2O
化学方程式:
点燃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 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 学反应。
特Hale Waihona Puke :多变一微观解释氧 分 子
氢 分 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水 分 子
2.新型能源
氢气
原料来源广, 燃烧放热多, 产物无污染。
四、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 还原性、酸碱性
什么原因造成了各种物 质的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各种物质的微粒 不同决定了各种物质 的化学性质不同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能 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 度、硬度、溶点、沸点
1.下列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CD )。
A.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长出铜绿 B.汽油容易燃烧 C.镁是银白色固体 D.氧气无色无味
温故知新
我会判断:
5.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 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 气和氧气组成的
三、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 注:点燃H2前一定要检 验H2的纯度
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 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 杯,内壁有水生成,放热。
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
2 H2+O2
点燃
2.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C )。 A.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B. 玻璃杯易碎 C.石蜡有可燃性 D.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温故知新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化 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 分”的是(AC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 C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水的三态变化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气——水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物理变化的实质:
分子本身不变
动动脑: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 分子构成的吗?
铁原子
Fe Fe Fe Fe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 H2O O2 H2 原子 离子 金属 稀有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