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30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2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2 岳麓版必修1
本课使用了多媒体,图片,视频,表格等多种信息技术。导入中由腐烂的苹果来比喻当时的清政府,引导学生由现实向历史的转入,由浅入深;通过展示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鸦片战争的过程,知识的建构过程生动形象直观。通过表格、图片和知识结构来完成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精神世界的洗礼。
(1)了解虎门硝烟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时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能力的成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和思考教材及相关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2)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站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憎恶毒品及其对人与社会的危害;
(2)赞同林则徐等的爱国主义、禁烟的正义性,感叹必然失败的命运;
(3)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可以拉近历史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更加深刻和真切的理解学习的知识。同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6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6 岳麓版必修1
同学回答,老师进行总结战争原因:
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 ——必然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偶然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初中教材对此没有具体涉及,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将鸦片战争的爆发置于世界大背景中分析。
过渡: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等待中国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四、情感升华: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和落后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忧患意识并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在导入和讲授环节中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提高学生兴趣,烘托课堂气氛。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贸易主权、领土主权。







《天津条约》
公使进京
十口通商
赔偿白银
内地游历
军舰通航
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内河航运权等。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北京条源自》承认有效增开商埠
割地给英
赔偿白银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
3、结果及原因
结果:中国战败。
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农耕文明必然败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讲授
第一篇章:偶然与必然——探原因
多媒体展示材料,设计问题:
1.视角1:两种植物的较量。通过这一视角,引导学生分析出虎门销烟(直接原因)。
2.视角2:两个世界的相遇。通过视频《复兴之路》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前中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对比,认识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29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29 岳麓版必修1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其次,对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讲授基础知识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学生识记
PPT切换
小组探究合作
探究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对比
小组讨论通过图片归纳表格内容
PPT切换图片和表格
小组探究合作
探究二: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本 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部分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 禁烟运动,说明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部分略述战争的经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因此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问题导入: 19世纪上半叶航海工具主要是帆船,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4个月,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 ?
学生思考
PPT切换
2、引入大量图片、资料,指导思路,让学生自己分析用大量的图片,通过表格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具体的数据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XXX《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研究、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得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对严峻危急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本钱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冲动听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清楚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本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风险?英国为什么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什么中国会失利?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研究1、虎门销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综合中国封建主义,日益腐败英国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够出完成了工业反动,商品经济发达装备陈旧,军备废弛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封建统治,危急四伏船坚炮利殖民扩张本钱主义疾速崛起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糜烂,土地兼并严峻,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3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43 岳麓版必修1
2.多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示《鸦片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经过,然后提问:(1)清政府战争态度怎样?(战→和,抵抗→妥协)(2)你能说出多少作战英勇将领?从中学到哪些宝贵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敢,不怕困难,爱国等)通过这些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用表格的形式比较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不同。用表格对比往往对比项更全面,不易遗漏知识点,有利于厘清思路,更容易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2.林则徐为维护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英国借口虎门销烟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学生自我认知的智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卑劣、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形成明辨是非的情感。
实物展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教学设计第12课鸦片战争【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2)清政府关于禁绝鸦片的争论;3)林则徐虎门销烟;4)鸦片战争的过程;5)中英《南京条约》;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7)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8)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9)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0)《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11)清朝权力结构的变化12)洋务运动的兴起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地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试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2)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妄自尊大,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最后落到被动挨打的地步。

3)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通过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开始发生重大转变,清政府也开始改变政局。

【学情分析】新疆班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许多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导学精讲精练的方式展开课堂交流活动,以分组计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针对部分专有名词及其他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语汇,或加维吾尔语的翻译,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注解,以破解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的障碍。

【重点与难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扩大?【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案导学法: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原则”,以《基础训练》“课前知识早知道”为底本,安排学生预习,初步掌握本课知识要点。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12课 鸦片战争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12课 鸦片战争

山东宁阳四中学年度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12课鸦片战争2019—2019学年度高一轮岳麓版历史必修一课时教学案学案编订人万宝奎审核人万宝奎使用时间班级姓名教学内第12课时主题鸦片战争1课时容第 2 页第 3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分析重点掌握1840—1860年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列举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抵御外来侵略的史实。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学情分析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第 4 页自主学习归纳提升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分钟)一、网控全局——知识结构化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世界高速发展。

(2)国内:清王朝腐朽没落,实行政策。

(3)导火线:林则徐①原因: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时间:1839年6月。

第 5 页③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英国借此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时间:1840年6月至年8月。

3.结果1842年8月,英军侵入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1)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地:割让给英国。

第 6 页(3)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4)其他特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5.危害: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1)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2)经济:中国被迫卷入。

【概念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第 7 页而言的,指丧失了部分的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者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封建社会而言的,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实际上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不断发展壮大的社会形态,即它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35 岳麓版必修1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35 岳麓版必修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利用视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崛起》
观看视频,体会中英两国国情的异同,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政策军事
PPT 视频
探究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如“中国在鸦片战争中为什么会战败?英国为什么要挑起鸦片战争?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侧重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军事考虑)
PPT,教材、视频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投影仪展示
PPT,投影仪
展示
教师鼓励,引导,做出样本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黑板手写,投影仪
方法指导
引导学生学习微视频,从视频中引导学生能横向比较
学生观看PPT,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PPT,投影仪
建构体系
教师引导,鼓励两名学生到黑板自主建构
学生自主建构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十分深远,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难点分析:
1微课程《大国崛起片段》,,通过视频展示,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中国,能从中做出对比,同时加深对第二单元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的认识,能横向比较,认识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体现知识。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强的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师简介《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内容使学生认识,西方列强是如何一步步扩大侵略中国的 。
(4)《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小组间讨论
引导学生能够得出结论①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③中国的社会性质方生变化。
ppt:展示鸦片战争图片
根据条约内容可看出列强已获得很大利益,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导入下一子目。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学生归纳
①权力结构的变化:设立总理衙门、设立总税务司、设立同文馆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现代化由此起步(同时简介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内容及影响)
ppt: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3、重点、难点分析及依据
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呢?学生会感到迷惑,因此分析战争对政局的影响是难点)
第三目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利用此时清政府正倾尽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于1856年10月,悍然出兵袭击广州城。而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由此点燃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
课堂设问三:英国为什么选择在1856年发动战争?当时清政府正忙于什么?面对外敌入侵,清政府作何反应?战争的结果又怎样呢?
思考探究
(1)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①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③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是英发动战争的借口
ppt多媒体导入图片。
第二目 鸦片战争
面对鸦片带来的危害清政府就如何禁绝鸦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详细的分析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表示了自己禁烟的观点。最终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能力目标: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引文、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一般的学生,初中历史知识不扎实。所以,讲课过程,教学中宜 重视基础知识的解读,鉴于他们的传统学习观念浓厚,教学中要及时给予学法指导,促使他们尽快适应新课标的教学。另外,教学过程中还要侧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引导分析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影响。利用探究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
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得出:1、英发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扩大在华利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的并分析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ppt: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用多媒体放映)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激发学生思维: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加强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
(2)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容量非常大,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好笔记
(3)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可以运用巧设台阶的办法,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1、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度(和自己课前预想的作对比)。
2、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你是否赞同上面的说法? 鸦片战争在导致了近代中国落后的同时,有没有促进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第一目“虎门销烟”
简介: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腐败和世界的情况(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得出结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危机四伏;世界: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导入:以罂粟花及鸦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导入新课,并得出“真爱生命,远离毒品!”
我们在把目光回到150年前,因为鸦片而引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是?---鸦片战争;那么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呢 ?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教学主题
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知识结构特点:本课照旧版教材在知识结构和体系编排上有重大变化。本课第一目“虎门销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南京条约》及战后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
根据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顺势导入第二子目
鸦片的输入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边思考边看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答案略
PPT:展示鸦片的危害
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解释名词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协定关税
2.《南京条约》及战后的中国
(1)列出《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