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第4单元进阶2任务4写作训练学写申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第4单元进阶2任务4写作训练学写申论

少陈述多议论。豹尾虽然不夸张但是却有力保持身体平衡,文章结 尾也是如此。文章结尾需要在 100 字左右的篇幅收束全文,以简洁 的语言回顾文章核心内容,响亮有力,发人深省,回味无穷。两头 小中间大,议论多叙述少,整篇文章呈现完美“身材”才是阅卷老 师更加喜欢的写作结构。
3.打牢根基,以高分案例充实话题 无话可写,是大多考生在写作时最直接的感受,以大段的空话 套话进行无意义的填充往往得不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而积累一些必 要的案例则是最有效的提升方法。一是案例选择需注意时效性,尽 量选择当代热点案例,以体现自身的知识积累。二是案例选择需注 意表述的完整性,在书写案例时,可以按照“主体、处境、做法、
后,可以用分论点同义替换的句子或者适当展开谈对策的方式回扣 分论点。所以,用例证法呈现完整的一个分论点时,可以包含五个 部分的内容,“段旨句+过渡句+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回扣分论 点”。
2.理证法 (1)是什么:用道理论证,道理可用原因、影响、名言、政策、 原理效应等呈现。 (2)为什么:相较例证法而言,理证法更能体现考生的逻辑性, 对于现象剖析的深刻度。若论证清晰、有效,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在众多理证法中,考生对原因和影响分析最容易把握,二者也可相 互结合运用。其呈现出的分论点论证较为充实,以下将做重点讲解。
“蒲公英根部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白血病、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有消 杀作用,但在人体的试验效果尚不明显”。而用研究者本人的话说, “我敢打包票,这是从我的论文上抄的。但很不幸,抄得并不准”。
肥皂剧里“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终于在微信公号里有了 活生生的镜像:它们都是“根字辈”的,都有着开挂一样的神奇经 验值,都能成全或抚慰人类对健康的渴慕、对疾病的恐惧。
结果”四要素进行书写,以保证案例描写的完整性与论证性。三是 案例积累要考虑全面性,因为考试多以文化、社会、生态为主要考 察方向,所以考生在平常训练时注意多多围绕以上方向有侧重点的 积累。

艺术概论知识点

艺术概论知识点

1.中国核心艺术观念:三种美学核心思想2.中国传统美学:儒家:礼乐合一代表人物:孔子孟子道家:崇尚自然自由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禅宗:高扬“心”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人物:弘忍南北二宗3.西方艺术观念:(1).模仿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2).表现论:艺术是人情感的表现(3).形式论:艺术的本质是艺术作品的形式(4).艺术体制论:艺术体制论是一种社会机制,是特定时期存在的关于艺术的各种观念与知识系统,是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生产、传播、消费、评价的完整的社会体制。

4.马克思主义观念:(1).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思考艺术与美,艺术是人在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2).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属于上层建筑(3).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4).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发展5.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1).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2).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3).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4).在特点的社会历史环境条件下,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同时,形式也会反作用于内容。

6.审美的四种功能:(1).审美认识功能: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可以独特影响至深地认识人、社会、自然与历史等(2).审美教育功能:通过艺术鉴赏人们能够领略其中的真善美,从而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接近、认同甚至激赏这种真善美所汇成的价值与力量。

(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感受愉悦。

(4).审美体验功能: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同身受的认识生活之美。

(核心)7.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1)艺术家是优秀作品的创造者:凭借艺术才华,通过创造性劳动,创作、生产优秀的艺术作品,(2)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诉诸人类情感,直通人类心灵;艺术具有怡情养心、铸造灵魂的功能。

(3)艺术家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开创者:每一次成功的、精彩的艺术创作,既是对艺术经典的继承,也是对前人作品的超越;既是对先进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求突破、求发展的过程。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解读-公需课:课后答案(全)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解读-公需课:课后答案(全)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解读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剩余时间:1时57分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在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中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形成新优势,文化是(B)。

A、重要领域B、重要软实力C、重要力量源泉D、重要支点2、《“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以(D)为根本动力。

A、文化供给侧改革B、文化数字化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文化改革创新3、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活跃了现代经济,同时也激发了(A),并树立起了深刻的文化自信。

A、文化自觉B、文化创新C、文化数字化D、文化改革4、(B)是最有韧性的文化符号。

A、经传B、文字C、书法D、图画5、《“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以(C)为引领。

A、文化创新B、文化数字化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文化高质量发展6、《“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设立(B)进行表述。

A、专栏12B、专栏10C、专栏5D、专栏87、(B)是文明最显性的载体。

A、经传B、文字C、书法D、图画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亚洲价值”说认为,儒家文化(ABCDE),是东亚区域能够在资本主义体系里获得成功的关键。

A、崇奉集体主义B、尊重权威C、选贤任能D、重文教E、尚节俭2、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更加自觉地用文化(BCDE)。

A、提升经济B、引领风尚C、教育人民D、服务社会E、推动发展3、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发展(BCD),文化是重要领域。

A、创新变革B、质量变革C、效率变革D、动力变革E、科技变革4、要推进(CDE)的建设创新。

A、科研期刊B、科研项目C、学科体系D、学术体系E、话语体系5、《“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BCDE),促进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

A、云购物B、云展览C、云阅读D、云视听E、云体验6、《“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AB)。

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C、内容创新D、传播方式创新E、数字化创新7、《“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ABCE)。

课程思政 艺术学概论

课程思政 艺术学概论

课程思政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是一门思政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功能以及艺术的社会意义等方面探讨艺术学概论的内容。

艺术是人类创造和表达美的形式。

艺术既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雕塑等,将他们内心的体验和思想转化为艺术作品,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

艺术的定义因时代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强调了艺术的创造性和表达性。

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绘画、雕塑等。

这些艺术形式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相互结合,形成更为复杂的艺术形式,如音乐剧、舞剧等。

此外,艺术的表达内容也可以进行分类,如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艺术、写实主义艺术等。

艺术的功能是多样的,它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作品通过音乐、图像、文字等媒介传达情感和思想,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还能够扮演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的角色,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讽刺,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艺术还可以传承文化和历史,展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艺术的社会意义不容忽视。

艺术不仅是个人的创造和表达,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品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信息和观点,引起社会对特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艺术也是社会交流和互动的媒介,通过艺术的交流和分享,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思政课程,通过对艺术的研究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能力。

艺术的定义、分类、功能和社会意义是艺术学概论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艺术学概论,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和特点,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艺术学概论也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的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的原则作者:周芳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02期[摘要]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建设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引领;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相结合;尊重文化的发展规律,把握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群众搭建平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处理好传承发展、与时俱进与开放包容的关系。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2-0074-02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一部马列主义文化观的光辉文献。

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继《讲话》之后党的最新文艺思想的重要讲话。

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的原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价值、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路,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引领文化思潮,才能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二)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张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新文科视野下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推进——2022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

新文科视野下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与推进——2022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评

68摘 要:2022年度,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新文科研究潮流中,艺术人类学本身所自带的跨学科性及超学科性特征得以彰显,为艺术学实现了建构本土一般性的艺术学理论,提供了基础。

跨学科的交融,甚至超学科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其次,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得以继续引进。

如英国人类学家盖尔的艺术人类学理论以及审美人类学方面的译著,更多地受到关注。

这些,都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的探讨,提供了国际视野。

与此同时,门类艺术人类学相关译著的推出,也为国内门类艺术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再次,中国艺术人类学参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讨论仍然比较火热,其中就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讨以及艺术乡建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新文科;学科建设;艺术学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3)02-068-07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12)2022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显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艺术人类与相关学科的理论探讨、中华民族视觉形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艺术功能及风格文化史研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反思、关于艺术乡村建设及相关政策的研究。

本文将对上述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状况逐一进行分析评述。

收稿日期:2023-01-13项目基金: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现状与实践前沿研究”(项目编号:2021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安丽哲 (1978-),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一、艺术人类学理论推进与相关学科的探讨2022年,艺术人类学理论的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学科的特征与形态、中西方学科理论与批评等问题展开。

近年来,新文科的综合性研究,成为各个学科发展的一个趋势。

艺术让城市更美好——第六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艺术让城市更美好——第六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们生活 的质量 如何 是由美来衡量 的。他 认为伴 随着人 类 自然
科技 的发展 , 信息 时代 的到来 , 文生 态环境 遭 到破坏 , 人 由于

味 的重物质 轻精神 、 经济轻 文化 、 个体 轻 群体 , 成 了 重 重 造
作者简介 : 赵晓红( 9 1一 ) 女 , , 16 , 汉 山东济南人 , 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 出站博士后 , 上海大
好” 的主题展开讨论 , 结合本 届年会 的主题 “ 术让 城市更 并 艺 美好 ” 提出“ 更好 的城市 , 更好 的艺术 , 更好 的生活 ” 的新 主题 。
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上海 体育学院体育休 闲系古兰 丹姆教授
通过展示世博演出的盛况 , 出了同一世界 , 提 同一舞 台的美好
北京 师范大学 艺术 与传 媒学院任也韵副 教授则细致 地做 了关
精神为依托 , 在全球化 的今 天重 建 中国文化 的主体性 , 鼓舞 和 重建我们对 民族文 化 的 自信 , 进而 形成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核 心价值观 ; 如果做 到这 些 , 艺术学就 真正发挥 了其 自身在 当代
中国文化建设 中的核心作用 。
上海大学蓝凡教授 在艺 术学跨 学科 的研究 中以《 电影 美 学与美学 电影 的缝 隙和粘合》 为题 , 首先将 作为艺术学 二级学
ZHAO a Xi o—h n W ANG o g, Bo
( c o lo Fi a d T r S h o f l n VA t m s& Tc n lg eh oo y,S a g a nvri h n h iU i st e y,S a g a 0 0 2) h nhi 07 2 21 0 0年 9月 1 8日至 2 0日, 由上海 大学影 视艺术技 术学 人类 的人文生态 环境 、 德伦理 的滑 坡。正 因为如 此我 们要 道 重视 文化创意 , 意之 一根 本上就 是要 加大 文化 的投入 来储 创 存人 类调控失衡 了的 自然和人 文生 态环 境 , 由于我们 对 艺 但 术学 学科 建设 、 地位 、 作用 的认识不 到位 , 我们常 常发生误 读 。 因此 我们 要精心营 造一种 艺术 人文 得到提 高 的环境 , 不要 更 贬低艺术 学的地位 , 要创造 “ 有思想的艺术和有艺术 的思想 ” 。

试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及启示

试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及启示

试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及启示作者:吴瑕来源:《新校园(下)》2017年第12期摘要: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创作的总结,对于艺术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艺术实践则拓展了艺术理论的内容。

正因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之间具有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才能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艺术理论;艺术实践;关系;启示纵观艺术发展史,艺术的发展体现在两个层面,即理论与实践,正是二者的互融互动才持续推动着艺术的进步。

所以如何端正和处理好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是创作者在艺术领域能否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一、艺术理论的重要性从广义上来讲,艺术理论是指艺术史以及艺术理论与批评方面的知识体系。

从狭义上分析,艺术理论不仅包括了与艺术相关的理论范畴,同时还对艺术发展规律做出了针对性的总结。

本文所研究的艺术理论属于前者,即广义学说,其中重点涵盖了艺术创作、发展、鉴赏及其历程。

准确地说,学习艺术理论是掌握艺术历史进程的媒介,更是激发艺术灵感、培养正确价值观以及增强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有力推进。

只有具备良好艺术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的人,才会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品位方面不断升华。

因此,艺术教育实践要大力将艺术理论作为指导,并切实解决二者的互融问题,以确保艺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关系从探究艺术的起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艺术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艺术最初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不断发展和总结之后逐步产生了艺术理论学说,进而对艺术实践发挥了指导作用。

艺术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有力地推动了艺术实践的进程。

首先,艺术理论作为艺术实践的间接产物,是艺术先驱用心血总结的智慧结晶,也是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保障。

试想历史上杰出的艺术家,之所以能够称为大师,这都与其特殊的思想或独到的见解有很大关系。

否则按部就班地复制相同的作品只能成为一位工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当代中国
文化发展方向
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发展方向
在当代中国,深刻认识和认真梳理艺术学理论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深入阐释艺术学理论在当下需要迫切发挥其引领作用这一理论命题,非常必要。

在当下,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之后重新回头弥补文化建设的重要一课,由此,文化事业在硬件设施大建快上之后,也一定要重视和弥补艺术学基础理论研究这重要一课。

上述问题的核心,就是以艺术学理论引领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艺术学理论要想取得“引领”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其关键点是必须突破自身学科理论的小圈子,结合当代文化建设的大的现实背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难点是在现实实践中艺术学理论如何具体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突破点是必须结合现实对优秀文艺理论和优秀文艺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总结、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艺术学理论的引领作用直接表现为对当代艺术创作方向与价值导向的“引领”。

艺术学理论需要在艺术创作满足人类最根本的艺术审美需求的同时,对艺术创作进行深化、总结、提升,探索、理清艺术发展、运行规律,并结合人类社会应有的或应该倡导的社会价值取向,提出引领性的思想和理论。

其引领作用的实现,在于着力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境界、审美追求以至价值观念“应该是什么”,引导艺术创作并在实践中实现人类社会的价值取向,并最终构建形成人类社会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念体系。

艺术学理论不仅要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追求,还要引领艺术创作转化为符合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实现艺术作品本身思想品质、艺术品格和观赏品味的有机统一,力求创造出一条全民参与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光辉道路,建设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

此外,还必须着力于先进文化理论、优秀文艺作品的生产机制、发展规律及其与当代社会文化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当代中国;艺术学理论;核心作用;引领;艺术创作;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我国学术界、文化界,有一些关于艺术学理论研究、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学术讨论和科研成果。

在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以王文章、于平、王列生、李心峰研究员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艺术学理论的相关研究;在中国传媒大学,以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北京大学,以彭吉象、王一川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东南大学,以凌继尧、王廷信、陶思炎、徐子方、谢建明、刘道广、姜耕玉、张燕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清华大学学院,以陈池瑜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北京师范大学,以周星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高建平研究员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南京艺术学院,以黄惇、刘伟冬、夏燕靖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中国美术学院,以曹意强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南京大学,以周宪、康尔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上海大学,以蓝凡、金丹元、林少雄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杭州师范大学,以李荣有教授等为首的一批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