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打卡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打卡练——Day1 九上《岳阳楼记》姓名:班级/日期:错题数: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文学文化常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传世。
2.词语解释(1)增其旧制.:(2)吞长江,浩浩汤汤....:(3)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迁.客骚人:(7)日星隐曜.:(8)樯倾楫摧.:(9)薄暮冥冥..:(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古今异义(1)越明年..,政通人和古义:今义:(2)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3)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4)春和景.明古义:今义:4.通假字(1)百废具.兴:(2)属.予作文以记之:5.一词多义(1)和:政通人和.至若春和.景明(2)空: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3)通:政通.人和北通.巫峡(4)极:南极.潇湘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6.词类活用(1)百废.具兴:用作,意为(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用作,意为7.特殊句式(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

《醉翁亭记》全文注释及赏析醉翁亭记环滁(1)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
山行(4)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5)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8)。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9)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10)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2),云归而岩穴暝(1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4)。
野芳发而幽香(15),佳木秀而繁阴(16),风霜高洁(17),水落而石出(18)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1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20)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2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4);射者中(25),奕(26)者胜,觥筹交错(27),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28)白发,颓然(29)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30)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31),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2)。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33)欧阳修也。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今吉安永丰县)人。
4岁丧父。
母贤淑,留下“画荻教子”的美谈。
欧阳修于1030年(天圣八年)中进士,同年 5月任西京国守推官,掌管文书,此后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知谏院、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
1071年(熙宁四年)告老退居颍州,次年9月22日(八月初八日)去世。
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外,著有《居士集》、《居士外集》、《六一诗话》等。
第12课:醉翁亭记九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三练课时练试卷精编(部编版)含答案

第12课:醉翁亭记一、课内基础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阴翳()岩穴暝()饮少辄醉()伛偻()林壑()弈者胜()山肴野蔌()琅琊()2.解释加点字的词。
(1)日出而林霏开开:(2)醉翁之意意:(3)杂然而前陈者陈:(4)树林阴翳翳:(5)伛偻提携伛偻:(6)觥筹交错交错:(7)乐其乐乐:(8)山肴野蔌蔌(9)野芳发而幽香发:(10)名之者谁名:3.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云归而岩穴暝()(2)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3)乐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4)而杂然而前陈者()日出而林霏开()4.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译文:(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醉翁亭记》中的名句是:(2)文章的破题句是:(3)从课文第一段引出的两个成语是:(4)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5)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6)文中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的句子是:(7)文中描写了远景的句子是:(8)文中描写了近景的句子是:(9)文中借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及答案【篇一:《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xt>一、(10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遂书以名其亭焉()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__________。
(2分)二、【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部编本语文2024年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诗词部分(一)《行路难》(其一)(李白)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表现作者对理想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现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到君王身边的语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作者用夸张的语句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5.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6.当人生困顿坎坷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劝慰激励自己。
7.习近平在演讲中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8.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自己继续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心。
9.我们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正如李白《行路难》中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李白在《行路难》中连用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比喻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共7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环:环绕。 2、滁(chú):滁州,今安徽 省东部。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皆:副词,都。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译 文 】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 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6、壑(hè):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9、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 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
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 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
琊山。 10、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1、潺潺(chán):流水声。 12、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
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以酿酒,故名。
特殊句式:
原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
渐闻潺潺水声,而于两峰之 间泻出者
译句: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 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
【
峰回①路转②,有亭翼然③、 1、回:回环,曲折环绕。
注 释 、
④临⑤于⑥泉上者,醉翁亭 也。
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 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 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3、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 翅膀的样子。
译 文 】
作⑦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⑧之者谁?太守自谓⑨也。
4、然:……的样子。 5、临:居高面下。 6、于:在。 7、作:建造。
、
译
文 】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
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
1、意:这里指意趣, 情趣。 2、乎:相当于“于” 。 3、得:领会。 4、寓:寄托。
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喝酒上。
朗读 第二自然段: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文言文小卷

9上3单元《岳阳楼记》练习一、解释加点字含义。
1、谪.守2、越明年.....3、百废具兴4、增其就旧制.5、属.予作文以记之6、予观夫巴陵胜状..7、横无际涯.8、朝晖.夕阴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12、日星隐曜.13、山岳潜形..14、薄.暮冥冥15、去国.怀乡16、春和景.明17、沙鸥翔集.18、宠辱偕.忘19、此乐何极.20、尝求.古仁人之心21、微.斯人,吾谁与归.二、翻译句子。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默写《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练习一、《醉翁亭记》选自,作者是,他是(朝代)家、家,字,号,晚年又号,之一。
“唐宋散文八大家”包括唐代的、,宋代的、、、、、。
二、解释加点字含义。
林壑..临于泉上..而深秀翼然..尤美蔚然名.之者谁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颓然..乎其间已而..夕阳在山树林阴翳..太守谓.谁三、翻译下面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默写《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练习一、《湖心亭看雪》选自《》,作者是,他是(朝代)家,字,号,浙江山阴人。
二、解释加点字含义。
余.住西湖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余舟一芥.三、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___更: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___是:是日更定矣__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___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五、默写《湖心亭看雪》。
2024年北京市六大主城区中考二模语文汇编: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一、(2024北京海淀初三二模)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6.诗人善于运用典故寄寓自己的情感。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①____”,将历史事件进行假设,含蓄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秋瑾的《满江红》中“____②____?____③____!”化用白居易的诗句,抒写了知音难觅、抱负难成的苦闷心境。
(3分)(二)阅读《望岳》,完成7-8题。
(共6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曾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和孟郊《游终南山》中“南山塞.天地”皆因加点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分别赏析两句中的一字之妙。
(4分)(三)阅读《爱莲说》,完成9-11题。
(共7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甲】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丙】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意思或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水陆草木之花”中“之”的意思与“往之女家”中“之”的意思不同。
B.文章第一段中两处加点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凸显了荷花的可贵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题探究例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 翼.然(yì) 辄.醉(zhé) 酿.泉(nibng) 繁.阴(fán)C. 酒洌.(1iè) 野蔌.(shù) 伛偻..(yǐ lǚ) 觥.筹(gōng)D.颓.然(tuí) 苍.颜(cāng) 提携.(xié) 喧.哗(xuān)例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 翼然临.于泉上(靠近)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例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⑴杂然而前陈者()A.摆开 B.陈列 C.姓氏 D.陈旧⑵觥筹交错()A.酒筹 B.筹略 C.统筹 D.谋划⑶负者歌于途()A.背着 B.拿着 C.带着 D.拉着《醉翁亭记》参考答案典题探究例1 【答案】C【解析】伛偻(yǔ lǚ)。
例2【答案】D【解析】D项,秀的意思是茂盛。
例3【答案】⑴A ⑵A ⑶A演练方阵A档(巩固专练)1【答案】B【解析】用俭省的文字表达无穷的意蕴。
2【答案】D【解析】D项,作者写作目的是,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以及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展现出一副“与民同乐”的生活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以及借纵情山水排遣由于贬官而造成的忧郁之情。
3【答案】C4【答案】B【解析】B项中,太守用自己的号来命名这个亭子。
5【答案】A【解析】A项,体现了太守钟情于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的情态。
6【答案】B【解析】B项,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7【答案】A【解析】A项,是“太守下山,而宾客们跟从”。
8【答案】D【解析】D项,表示转折的含义。
9【答案】B【解析】B项,是表承接的连词用法,而其他三项都是并列连词。
10【答案】⑴欧阳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史学家。
⑵醉;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
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⑸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档(巩固专练)1.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
对于这5个字,有下面几种议论,选出不确切的一项( ) A.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
B.这5个字省却许多文字,而意未尝不尽。
C.这5个字虽则简洁,但意犹未尽。
D.这5个字言简意赅,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选出分析恰当的一项()A.“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B.“太守之乐其乐”是衬托前面的“山林之乐”和“人之乐”的。
C.“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D.“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被贬滁州后一种苦闷抑郁的扭曲反映,作者是以乐写哀。
3.关于本文写景的作用有下边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是主要的?()A.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这间也”这句话作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B.表现琅琊山的胜景。
C.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4.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对《醉翁亭记》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6.联系《醉翁亭记》全文内容,可从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7.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8.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9. 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C.泉香而酒冽 D.溪深而鱼肥10.填空⑴《醉翁亭记》作者____________(1007—1072),字____________ ,号_________ ,晚年又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_家,__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⑵《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
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 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⑶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⑷奠定全文抒情墓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⑸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
B档(提升精练)1.选择。
⑴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⑵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⑶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⑷下列句子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一项是()A.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⑸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有误的一项是()A.环滁皆山也(环绕)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凉,冷)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尽兴地喝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遮盖)⑹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C.四时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⑺把下面的判断句中的“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C 环滁皆山也。
D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乐亦无穷也。
F ……故自号曰醉翁也。
G 庐陵欧阳修也。
①表示判断的语气:()②表示解释的语气:()③表示肯定的语气:()④表示结住一层意思:()2.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⑵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⑷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语言交际。
⑴请举出《醉翁亭记》中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⑵依据上联的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4.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回答后边问题。
欧阳公四岁而①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②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③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⑴按顺序指出三个“而”字各作什么连词使用。
⑵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孤:②以:③及:④长:⑤或:⑶翻译。
①教以书字。
②惟读书是务。
③下笔已如成人。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盖①亭之所见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
涛澜汹涌,风云开合。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④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⑤,不可久视。
今乃⑥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⑦。
注:①盖:大概。
有揭示缘由的作用。
②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
③一舍:三十里。
④鱼龙:泛指水中动物。
⑤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
⑥乃:竟然。
⑦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⑴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义。
①东西一舍______________渔夫樵夫之舍______________②举目而足______________举国欢庆______________⑵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⑶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6. 比较阅读两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⑴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山间之四时.也: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野芳发而幽香。
⑶[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⑷[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B档(提升精练)1【答案】⑴C【解析】表达的是一种感叹的语气,其他都是陈述语气。
⑵B【解析】B项,结构不同,意义不对称。
⑶C【解析】其他三项都是判断句。
⑷A【解析】A项是倒装句。
⑸C【解析】C项,“洌”是清醇,清洌的意思。
⑹B【解析】B项,做代词,代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