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
16中政涉外花香G经验分享

16 中政涉外花香 G 经验分享各位群友:晚上好!我们女儿毕业于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文科,今年高考成绩601 分,其中语文116,数学131,英语141,文综213,通过自主招生录取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我是2 年前经朋友推荐进的这个群,通过群里老大,宏哥,踏雪姐等各位前辈的分享,学到不少志愿填报的知识,比外面的那些讲座带给我的收获多得多,加上自己也比较喜欢钻,对于一些志愿填报的关键点,逐渐从无到有,从混到清。
通过2 年的学习,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关注女儿学习比较少,但自认为还算一个合格的家长,抓住了高中和高三期间的关键点,做到及时把握机会,所以本次女儿的高考录取还是比较顺利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感悟和做法第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女儿一直的梦想学校是复旦大学,对专业没有很明确的目标,虽然这个学校对她来说是高目标,但我认为“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所以,我们还专门带她去参观了复旦大学,以激发学习动力。
但是,说实话,因为女儿的成绩据复旦差距还是很大,所以在激励她努力学习争取达成且标的同时,我们也在对照其他的可能上的学校,并在平时沟通时告知这些学校的信息和优势,扩大眼界,也为她减减负。
比如,我到广州出差,就专门去参观了中山大学,并照了许多校园美景发给她看,并告诉她:复旦是上海的老大,中山是广东的老大,武大是湖北的老大,等等,象这样的综合性大学都集中了当地当省的优势资源,也集中了大量优秀学子,实力强,学风好,都值得学习,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成绩确定选择不同的学校。
其实,孩子高考究竟能考多少我们其实一直不知道。
孩子的成绩平时基本在550-600 分之间,但老师告诉我们平时考试难度要大些,可参考往年度学校的平均成绩与一本线差,以及孩子在学校的排名来预计,据此,我们预计孩子分数在580-610 之间都算正常。
所以,我们根据孩子的成绩和排位,通过金榜题名卡仔细研究和学习了一些学校的招生简章和特色专业:首先是跨度在 590-630 分的约 10 所综合性学校,拉开梯度。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选科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选科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其法学专业在全国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因此,许多想要从事法律行业的学生都希望能够进入该校进行法学专业的学习。
本文将会介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选科的具体要求。
1. 语文语文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整个选科中最重要的一门科目之一。
语文的重要性在于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对于法学学习的帮助非常大。
此外,在法学中,很多基础理论都是由语言演化出来的,因此语文成绩的高低也可以体现出学生在法学领域的素养和潜力。
2. 历史历史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重要选科之一,历史学习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法学专业中,学生需要掌握中国法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历史学科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 政治政治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基础选科之一。
在法学中,政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法学理论,为将来的从事法律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 数学数学虽然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并不是必修科目,但是在选科过程中选择数学是有优势的。
因为很多法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都需要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能力,而数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5. 外语外语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有着很大影响力的选科之一。
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应当掌握至少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如英语等。
因为大量的法学理论和维权案例都来自国际上,只有掌握了英语等国际语言才能更好的理解理论和案例。
6. 化学、物理化学和物理并不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必修科目,但是对于从事法律行业的学生来说,一些基础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也是有帮助的。
例如,掌握基本的化学和物理常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案例,从而提高案例解决的能力。
7. 生物学生物学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并不直接相关,考生可以选择此外的很多科目来进行选科。
但是学习生物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综合能力,这些素养和能力对于从事法律职业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
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
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
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复办。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
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
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
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770人,其中本科生8464人,研究生5794人,留学生512人。
教师89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0人,硕士生导师547人,教授252人、副教授378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7.07%。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儒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中欧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法学专门人才。
学生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身体健康。
二、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党、国家的法规政策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领导法学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二)熟悉法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三)具有一定的法律执法的基本能力;(四)掌握法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法学的前沿理论及其研究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五)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的要求,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六)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运用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水平。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学位授予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为160。
具体分配如下:(一)课堂教学学分:145学分,2838课时每个标准学期为20周,其中课堂教学18周,考试2周。
(二)实践教学学分:15学分1.军 训 第一学期2周 1学分2.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第三学期2周 1学分3.社会实践 第五学期4周 2学分4.学年论文第五学期1学分5.专业实习 第七学期10周 4学分6.毕业论文 第七-八学期16周 6学分五、课程设置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需要,本专业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通识课和专业课构成,通识课和专业课均分别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1. 请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最引以为傲的 办学成绩。
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 :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 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在 60 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 20 多 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自建 校以来,参与了国家几乎所有的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 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 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 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 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 养的生力军。
【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培养模式】法学(虚拟建制 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 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 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 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 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 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
4.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深造情况如 何?
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 : 我校近年毕业生全员就业率 在 95% 以上。毕业生自主创业呈增长趋势。毕业生就业地 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的比 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的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 次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
5. 请介绍一下学校招办的联系方式。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址:/ 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909122 传真:010—58909922
2. 谈谈中国政法大学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 :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 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 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高校。学校设 有 24 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 9 个一级学科 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 A+ 档,并列全国第一,政 治学排名全国第八,社会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 也取得较好成绩。 2019 年,我校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 政治教育、新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建设点,是学校深入落实《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一流本科行动 方案(2025)》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专业建设思路,合理 制定专业发展战略的成果结晶。
论法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尝试

专业 设 置过 多 、 养 口径过 窄 的弊端 , 加适 应 当 培 更 前社 会 纷繁 复杂 的现 实需要 , 问题 同样 存 在 , 但 法
上, 尤其 是试 图 整 合本 校 的经 、 、 三 大 优 势 学 法 管
方 向较 宽 。 20 0 9年法律硕 士扩 招 明显 , 生名 额无 法 用 招
施青年 教师司 法 实务 技 能轮 训 等 , 旨在 培养 融 通
性法律 应用人 才 。 2 中国政 法大学 启 动 “ 年制 法学 教 育改 革 . 六
试点 ” 工作 20 0 8年 4月 , 教育 部 批准 中 国政法 大 学启 动
科 提供 的专业 资 源 , 养具有 多专 业背 景 、 培 多思 维 视 角 的专 业人 才 , 体 培养步 骤是 : 具 系统 开设 三通
回
GUA LI GONG HENG N C
课程 , 全面铺 开实 验教 学 , 势设 置 实训 课 程 , 强 实
特定法律 职业 背 景 的职 业性 学 位 , 主要 是 借鉴 美 国学士后 法律 人 才 培养 模式 , 培养 法律 实 务 型人 才 . 是强调 培 养 与本 科 专 业结 合 的复 合 型人 尤其 才 , 有宽 E径 、 型 、 务型 的专 业优 势 , 具 l 复合 实 就业
GUAN LI GO G CHENG N S
论 法 学教 育模 式 的创 新 与 尝试
李 喜 蕊
摘 要: 高等教 育 改革 背景 下 , 法学人 才培 养模 式如何 创新 成 为法 学界 及教 育界 不
得 不深 入 思考 的 问题 。 当前 法 学教 育模 式 下 , 法科 学生创 新 力 适 用性 差 、 实务 能力 严 重不 足 , 学教 育 同质 化 , 学教 育与 法律 职业 严 重脱 离。近 法 法
实验班和普通专业一样吗?

实验班和普通专业一样吗?近年来,各大学纷纷设置实验班,无论是文科理科考生,都要去了解一下,对比一下与普通专业的不同,笔者做了简单的分析整理。
专业学科特点鲜明依托高校优势资源很多高校设有多个实验班,如清华大学就有人文科学试验班、外文实验班、机械工程、社会科学试验班、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医学药学实验班等。
2014年仅西南财经大学就有:金融学、保险、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会计学、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双语实验班在京招生。
浙江大学理科在京招生的7个专业均为实验班类。
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师资力量等,还开设了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的实验班、试点班、创新班等。
比如,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西南财经大学“双语实验班”、上海交通大学的“理科试验班”、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实验班”“基础科学班”等等。
另外,设有实验班的不光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北京很多市属高校设立的实验班在专业和培养方式上也很有特色。
如,首都师范大学“数理实验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经济学实验班”;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班”、“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和“软件工程实验班”“材料科学与工程试验班”等等。
大类性质招生入学、考研保研机会增加实验班带有大类招生的性质,学生入学时一般没有固定的专业“帽子”,通过宽口径的通识和大类平台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重新理解专业和认识自己,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文科专业,2014年招生继续沿用“社会科学实验班”招生模式。
在志愿填报时,不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
录取后统一进入“社会科学实验班”,第一学年将为学生提供通识教育和七个专业课套餐。
第一学年后经双向选择后确定专业方向(翻译、德语、英语专业一入学就确定专业方向)。
很多高校实验班都设有单独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为学生配备优秀的导师,和优质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科研组的研究工作,学生也有更多机会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门授课。
中国政法大学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doc

中国政法大学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办法(2003年8月制定,2007年4月第一次修订,2014年11月28日第二次修订)一、总则第一条为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基础上实施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
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科生在修读入学专业的同时,修读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毕业时取得记载两个专业学习经历的一个毕业证书和两个(或者相应)学位证书的培养模式。
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准学制为5年,修业年限为4-7年。
第三条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模式的质量标准是使第二专业第二学位达到与第一专业第一学位相同的培养规格。
二、修读范围和条件第四条学校各专业均可供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但外语专业除外。
第五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修读第二专业以及选择何种专业作为第二专业,但每名学生只能修读一个第二专业。
第六条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应当在前三学期修满入学专业课堂教学额定总学分的二分之一,平均绩点超过3.0,重修课在3门以下。
第七条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应当在第四学期期中或第五学期期中填写《中国政法大学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三份),向本人所在学院提出修读申请。
各学院根据学校规定的修读条件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统一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备案。
三、培养方案第八条双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包含第一专业培养方案和第二专业培养方案。
第二专业适用当年入学的相同专业学生适用的培养方案。
第九条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应取得所修第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课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学分,免修第二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通识课课堂教学学分、任选学分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学年论文。
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第一专业已经修读并取得学分的,修读第二专业时可以免修。
第十条第二专业的专业实习由第二专业所在学院组织在第四学年暑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