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进展-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
当细胞接受刺激,产生IP3 ,使Ca2+浓度升高, 同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被DAG活化, 此时它与Ca2+的亲和力增加,在Ca2+ 、DAG和 膜磷脂的共同作用下具有了对底物进行磷酸 化的功能。
IP3可在酶作用下水解。
DA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 DAG激酶磷酸化成为磷脂酸,进入肌醇脂循 环再有:cAMP、cGMP、 IP3、DAG、Ca2+ 、NO
第二信使的作用:信号转换、信号 放大。
第二信使介导的下游信号体系
腺苷酸环化酶与cAMP
20世纪50年代,Sutherland发现cAMP,cAMP由腺苷 酸环化酶合成。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 AC)是G蛋白的效 应蛋白,目前发现6种亚型,位于细胞膜上,跨膜12 次。催化结构域在胞质面,Mg2+或Mn2+存在的条件 下可催化ATP生成cAMP。
味觉:咸味、酸味由钠离子或质子通过相应的离子
鸟苷酸环化酶(guanylate cyclase, GC)与AC类似, 可分解GTP成为cGMP作为第二信使。GC一般有胞膜 结合型和可溶性两种存在形式。
胞膜结合型GC是跨膜蛋白,胞外区域是配体结合部 位,能与神经肽等配体结合,引发构象改变;胞内
区域为GC催化结构域,可分解GTP产生cGMP。
cAMP被降解成5’-AMP
活化的激酶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去磷酸化,进入失活 状态。
海南霍乱疫情
从10月29日开始,海南大学部分学院有少数 学生发生腹泻。截止到11月1日12时,共发现 有腹泻症状者30人,其中22 例症状较轻的病 人隔离在海大医院并进行采样和预防性服药, 8例病人在市医院传染病科进行隔离治疗。经 核实为诊断病例7例,疑似病例1例。

植物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植物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王欣悦,刘培源,余冰清,等.植物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8):5-11.收稿日期:2020-04-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0742)作者简介:王欣悦(199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电话)176****1320(电子信箱)**********************;通信作者,严汉池(1975-),男,江苏淮安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电子信箱)*****************。

环核苷酸(CNMPs )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如3′,5′-环磷酸腺苷(cAMP )和3′,5′-环磷酸鸟苷(cGMP )是动植物生命活动中信号通路的重要元件[1]。

在动物中,细胞受外部信号刺激从而激活胞内嘌呤核苷酸环化酶(NCs ),催化其底物核苷酸三磷酸合成CNMPs 。

胞内CNMPs 可由磷酸二酯酶(PDEs )代谢分解为非活性的单磷酸核苷[2]。

动物中CNMPs 信号传递的主要分子开关有CNGCs 和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s )[3]。

植物中CNMPs 是通过质谱分析法首次被发现[4]。

研究证明,CNMPs 在调节植物发育和抵御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5]。

在植物蛋白质提取物中可检测到PDE 活性[6],但目前并不能通过基因水平证明植物中存在PDE 同系物。

此外,尽管有一些研究表明植物中CNMPs 可以激活一些蛋白酶[3,7],但仍缺乏生理生化分析,试验存在争议。

还有猜测CNMPs 可作为基因启动子中的特定调节元件[8]。

目前,环核苷酸门控通道已被证实含CNMP 绑定结合域,是植物细胞CNMPs 调控的主要分子开关。

已知存在两类CNMP 绑定结合域,即GAF [9](mammalian cGMP-binding PDEs ,Anabaena adenylyl cyclases (ACs ),E.coli FhlA )和环核苷酸结合域(CNMP-binding domain ,CNBD )。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发现和治疗用途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发现和治疗用途
有水解 eGMP活 性 。cGMP是 调 节 平 滑 肌 舒 张 的 重 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勃起是 血液动 力学 作用的结 果 ,而血管平滑肌的状态是控制该过程的显著要点 。 勃起产生于身心或直接作 用于阴茎的性刺激之后。 这 些刺 激 引起 受神经 控制 的海绵 体非 肾上腺 素神经 元 及非胆 碱 能神经元 释放 神 经递 质一 氧化 氮 (NO)。 NO扩 散 于组织 中 ,引起 可 溶 性 鸟苷 环 化 酶 的 活化 , 将三磷酸 鸟苷 (GTP)转化为 eGMP。环核 苷酸激活 了蛋 白激 酶 G<PKG),由 此引 发 了一 系列 磷 酸 化 反 应。许多种 蛋白质受到激 活,包 括受磷蛋 白(pl10s. ph0IalI】岫n)、肌醇磷酸酯受 体、ca2 和 K 离子通道 以及 ca2 .ATP酶等。其结 果是细胞内 ca2 浓度的 减 少 。同时 ,通 向阴茎 的动脉 血管 平 滑肌 松弛 ,引 起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药 学分 册 2O02年 2月 第 29卷有较少的一部分。PDE酶对于将环状核苷酸 的 c5位增加一个磺酰胺基,PDE5抑制剂的药效有
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窄 的范围内 ,起 着关键的调 了本质的提高。在芳香环侧链 的 c2位增加一个 乙
阻断 内源性 RGS抑制剂 (如 PIP3)的作用可能 刺激 RGS蛋 白的 GAP活性 ,进 而 能减 弱 C,ao,G 和 c0q的信 号,此 外 ,由于许多刺 激性 配体 如趋化 因 子 、。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和内皮素通过 Go.q或 G 刺激 PLC活力产 生作 用 ,因此 能在 特 定 细胞 中抑制 信号传导的药物将会非常有用,例如 RGS激动剂能 阻断 G 所 致 的炎 症 反 应 ,在高 血 压 和 血 管 狭 窄时 RGS2激动剂也能阻断 G 信号 。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综述与讲座◇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和典型的慢性纤维化肺病,近年来,对IPF 的病理生理学认识、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进展。

但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治愈IPF 的方法。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 )在IPF 的发展过程中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或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是肺成纤维细胞中主要的cAMP 降解酶,在纤维化的进展中上调,PDE4抑制剂在IPF 模型中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纤维化作用。

此外,PDE4广泛参与炎症过程,炎症过程在IPF 的发病机制中也很活跃。

因此,抑制PDE4是一种潜在的治疗IPF 的方法。

本文综述了IPF 的发病机制和PDE4抑制剂在治疗IPF 中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磷酸二酯酶4(PDE4);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7-0818-06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3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过度沉积,导致肺的静态肺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中断,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1]。

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据报道,欧洲和北美每年有(2.8~18)/10万人,而亚洲和南美洲为(0.5~4.2)/10万人,在初次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2-3]。

IPF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有两种抗纤维化药物被批准并推荐用于治疗IPF [4],即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

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减缓,不能逆转或停止疾病进展,并伴有可能导致治疗延迟或停止的副作用。

目前,唯一可能治愈IPF 和其他ILD 的治疗方法仍然是肺移植。

西洛他唑防治脑卒中的研究进展_徐晓玉

西洛他唑防治脑卒中的研究进展_徐晓玉

西 洛 他 唑 ( cilostazol ,CZ ) 通 过 抑 制 环 核 苷 酸 磷 酸 二 酯 酶 -3 ( 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3 , PDE -3 ) 活 性 和 抑 制 环 磷 酸 腺 苷 (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 降 解 ,使 血 小 板 和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等 的 cAMP 水 平 增 高 ,从 而 可 逆 地 抑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抗 血 栓 形 成 、抑 制 血 管 平 滑 肌 细 胞 增 殖 和 保 护血管内皮细胞。目前认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主 要是血管狭窄及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 栓 形 成 等 ,血 小 板 聚 集 被 认 为 是 该 病 理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步 骤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及 调 脂 是 脑 卒 中 治 疗 重 要 的 基本法则。西洛他唑作为后起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拟就西洛他唑在脑卒 中防治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1 西洛他唑的药理特性和作用机制
西 洛 他 唑 的 分 子 式 为 C2 0 H2 7 N5 O2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3 6 9 . 4 7 ,其 化 学 名 称 为 6 -[4 -( 1 -环 己 基 -1 H -戊 四 唑 -5 ) 丁 氧 基]-3 ,4 -二 氢 -2 ( 1 H ) -喹 啉 酮 ,其 体 内 代 谢 过 程 符 合 二 室 模 型 ,血 浆 蛋 白 结 合 率 高 达 9 5 % 以 上[1] 。 西 洛 他 唑 经 口 服 给 药 后 3 h 达 到 最 高 的 血 药 浓 度 ,2 4 h 内 出 现 最 大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作 用 ,该 作 用 存 在 浓 度 依 赖 性[2] ,通 常 在 4 8 h 内排出体外。

环化核苷酸的功能研究进展

环化核苷酸的功能研究进展

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8作者简介:李钊(1998),男,E -m a i l :3120201405@b i t .e d u .c n㊂通讯作者:高昂(1983),女,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E -m a i l :a n g .g a o @b i t .e d u .c n 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219)环化核苷酸的功能研究进展李 钊 高 昂*(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医学与生物诊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 环化核苷酸是由一个或多个核苷单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的环状二酯小分子,其作为信号转导分子在调节细胞代谢㊁转录调控㊁细胞生长等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最新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环化核苷酸分子能够激活后生动物的固有免疫反应和细菌的抗噬菌体防御系统㊂本文总结了目前发现的环化核苷酸种类,对其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并提出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开发方向㊂关键词 环化核苷酸;信号通路调控;固有免疫;适应性进化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C yc l i c N u c l e o t ide s L I Z h a o ,G A O A n g*(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o l e c u l a r M e d i c i n e a n d B i o d i a g n o s i s ,M i n i s t r y o f I n d u s t r y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00081)ʌA b s t r a c t ɔC y c l i c n u c l e o t i d e s a r e c y c l i c d i e s t e r s m a l l m o l e c u l e s f o r m e d b y o n e o r m o r e n u c l e o t i d e m o n o p h o s ph a t e s t h r o u g h p h o s p h o d i e s t e r b o n d s .A s s i g n a l t r a n s d u c t i o n m o l e c u l e ,t h e y p l a y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s i n m a n y p h y s i o l o g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c e l l m e t a b o l i s m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 c e l l gr o w t h .T h e l a t e s t r e s e a r c h h a s f o u n d t h a t v a -r i o u s t y p e s o f c y c l i c n u c l e o t i d e m o l e c u l e s c a n a c t i v a t e t h e i n n a t e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o f m e t a z o a n s a n d t h e a n t i -p h a ge d ef e n s e s y s t e m o f b a c t e r i a .T h i s a r t i c l e s u mm a r i z e s t h e t y p e s o f c y c l i c n u c l e o t i d e s d i s c o v e r e d s o f a r ,b r i e f l yr e v i e w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h e i r f u n c t i o n a l 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c u r r e n t p r o b l e m s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d e v e l o p-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s .ʌK e y wo r d s ɔc y c l i c n u c l e o t i d e s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s i g n a l p a t h w a y ;i n n a t e i mm u n i t y ;a d a p t i v e e v o l u t i o n 中图分类号:Q 93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1967/2023211002引言近些年发现,环化核苷酸作为第二信使分子参与调控多项生理活动㊂环化核苷酸主要以环状单磷酸核苷酸和环状寡核苷酸两种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㊂目前已知的环状单磷酸核苷酸c AM P ㊁c GM P 在生物体内的代谢㊁转录调控㊁视觉信号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信号转导作用;3'3'-c -d i -AM P ㊁3'3'-c -d i -GM P ㊁2'3'-c G AM P 等环状寡核苷酸参与调控包括核糖开关㊁基因转录㊁细菌运动性㊁生物膜的形成和固有免疫等生理活动㊂环化核苷酸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疫苗等相关临床药物的研发,拓展了免疫疗法的应用㊂例如固有免疫反应中2'3'-c G AM P 的发现,引发了对固有免疫反应激动剂的研究,一系列环化核苷酸类激动剂和纳米药物被研发用于治疗病原体感染和肿瘤等疾病㊂因此,对于环化核苷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㊂本文基于目前对于环化核苷酸的研究,系统总结了其多样性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调控机制㊂1 环状单磷酸核苷酸环状单磷酸核苷酸通常由核苷酸分子的磷酸部分与核糖部分第三位碳原子的羟基脱水缩合形成一个环状的核苷酸(图1)㊂目前在生物体内发现了四种环状单磷酸核苷酸:c AM P ㊁c GM P ㊁c C -M P ㊁c UM P ㊂其中,c AM P 与c GM P 参与调控体内代谢㊁基因转录等多项生理活动;c C M P 与c UM P 能够激活细菌抗噬菌体系统㊂图1 环状单磷酸核苷酸合成图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综 述9F i g .1S y n t h e s i s o f c y c l i c n u c l e o t i d e m o n o p h o s ph a t e s 1.1 环状单磷酸腺苷 环状单磷酸腺苷(C yc l i c ade n o s i n e m o n o p h o s ph a t e ,c AM P )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第二信使,E a r l W.S u t h e r l a n d 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信使学说,更新了对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的理解[12]㊂c AM P 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含量很少,主要参与c AM P -P K A 信号转导通路[1]:当细胞中的激素或神经递质作为配体与细胞膜上的G 蛋白偶联受体(G p r o t e i n-c o u p l e d r e c e pt o r s ,G P C R s )结合后,G P C R s 会释放G 蛋白的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A d e n y l y l c yc l a s e ,A C )结合㊂A C 被激活后会催化A T P 脱去一个焦磷酸生成c AM P ,c AM P 进一步激活c AM P 依赖蛋白激酶A (P K A )㊂P K A 在未被激活的状态下是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的四聚体,c AM P 与调节亚基结合后会改变P K A 的构象,使调节亚基和催化亚基发生解离,催化亚基进而磷酸化不同功能的靶蛋白,进而调控生长发育㊁调节转录调控㊁细胞血糖水平等生理活动(图2),最终c AM P 被磷酸二酯酶(P D E )水解为AM P 而终止c AM P 所传导的生理信号㊂除了c AM P-P K A 途径外,c AM P 直接调控E p a c (E x c h a n g e p r o t e i n d i r e c t l y a c t i v a t e d b y c AM P ),参与调控细胞增殖㊁分化与凋亡[17];c AM P 还可以激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 yc l i c n u c l e o t ide -g a t e d c h a n n e l ,C N G ),在激活状态时可以允许阳离子非选择性通过,进而调节神经元活动[18]㊂1.2 环状单磷酸鸟苷 环状单磷酸鸟苷(C yc l i c g u a n o s i n e m o n o p h o s ph a t e ,c GM P ),在c AM P 被鉴定的几年后在哺乳动物组织和体液中被证实存在㊂鸟苷酸环化酶分为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 o l -u b l e g u a n y l y l c yc l a s e s ,s G C )和膜结合鸟苷酸环化酶(P a r t i c u l a t e g u a n y l y l c y c l a s e s ,pG C )两种,二者被激活后催化G T P 脱去一个焦磷酸生成c GM P ,不同类型的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的c GM P 决定其调节不同信号通路,c GM P 分子最终被P D E 水解而终止信号㊂细胞内的P D E 有多种亚型,c GM P 可通过激活或抑制P D E 2/3以调节细胞内c AM P 的浓度及c AM P /P K A 信号通路[2],因此c GM P 对c AM P 具有拮抗作用㊂细胞内N O 和利钠肽(N P s )分别激活s G C 和p G C 生成c GM P ,c GM P进一步激活c GM P 依赖蛋白激酶G (P K G ),P K G通过磷酸化下游靶蛋白进而调节血管舒张㊁神经传导等生理功能[20](图2);c GM P 在视觉信号转导中有着重要作用,直接调控C N G ㊂在黑暗中,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内c GM P 浓度升高,激活C N G ,从而允许大量的胞外N a +与C a 2+通过;当光信号传入时,会激活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G P C R ,并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激活P D E ㊁水解c GM P ,进而关闭C N G ,导致N a +和C a 2+浓度降低使膜超极化,最终引起大脑对光的视觉反应㊂最新研究发现c GM P 在骨生长㊁心衰竭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图2 c AM P 与c GM P 的信号通路F i g .2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s o f c AM P a n d c GM P 注:G P C R s :G 蛋白偶联受体;A C :腺苷酸环化酶;pG C :膜结合型鸟苷酸环化酶;s G C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P K A :c AM P 依赖蛋白激酶(R :调节亚基;C :催化亚基);P K G :c GM P 依赖蛋白激酶;C N G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A N P :心房利钠肽;B N P :脑钠肽;U R O :尿钠素㊂1.3 环状单磷酸嘧啶(c C M P ㊁c UM P ) 当c AM P 与c GM P 被鉴定后,环状单磷酸嘧啶的存在及其功能引起了大量关注,但由于技术原因环状单磷酸嘧啶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㊂直至2014年,研究人员在人源H E K 293细胞和鼠源B 103细胞中发现了高浓度的c C M P 和c UM P ,同时发现s A C 与s G C 均可产生c C M P 与c UM P ,且二者的下游靶标为P K A ㊁P K G 等㊂2021年,研究人员在细菌中发现了合成c C M P 和c UM P 的嘧啶环化酶P yc C (图1),并发现在细菌中c C M P 和c UM P 可以作为第二信使激活细菌抗噬菌体系统 P yc s c a r 系统㊂该研究的发现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两种环状单磷酸嘧啶的关注[25]㊂2 环状寡核苷酸目前在生物体内发现了多种不同长度㊁不同碱基组成的环状寡核苷酸,并发现其在激活生物体固有免疫方面有着重要作用㊂同时,关于环状寡核苷酸研究还提示细菌和后生动物之间可能存在免疫系统进化关系[26]㊂2.1 环二鸟苷酸 1987年,研究人员在A c e t o -b a c t e r x yl i n u m 中发现了纤维素合成酶的激活剂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10环二鸟苷酸(c -d i -GM P ),并确定了两个GM P 分子之间是以3'-5'磷酯键连接[27]㊂c-d i -GM P 是在所有生物体内发现的第一个环二核苷酸㊂此后在多种细菌中均发现了c -d i -GM P 的存在,证明c -d i -GM P 是一种在细菌中通用的第二信使分子[28]㊂c -d i -GM P 是由二鸟苷酸环化酶(d i g u a n y l a t e c yc l a s e ,D G C )催化两分子G T P 脱去两分子焦磷酸环化生成㊂c -d i -GM P 主要作用于两种效应因子,一种是效应蛋白,例如,含P i l Z 结构域的蛋白:大肠杆菌中的Y c g R 可与c -d i -GM P 结合调控细菌的运动能力;依赖c -d i -GM P 调控的D N A 结合蛋白或转录因子:霍乱弧菌中的c -d i -GM P 可抑制应激反应调节因子R o pS 的表达等[30]㊂另一种是核糖开关,c -d i -GM P 能专一性结合核糖开关G E MM (G e n e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M e m b r a n e s a n d M o t i l i -t y),调控蛋白质的翻译㊂目前,c -d i -GM P 被鉴定参与调控细菌运动性㊁生物膜形成㊁多糖形成等多个生理生化过程,同时有研究表明其能够激活后生动物的固有免疫反应[7]㊂c -d i -GM P 的出现,为其他环状寡核苷酸的发现奠定了基础㊂2.2 环二腺苷酸 环二腺苷酸(c -d i -AM P )是生物体内发现的第二个环二核苷酸,它是在解析一种D N A 完整性扫描蛋白(D N A i n t e g r i t y sc a n -n i n g pr o t e i n A ,D i s A )结构时发现存在于D i s A 的晶体结构中,其功能为在细菌D N A 损伤时延迟产孢㊂D i s A 蛋白的N 端结构域能够催化两分子A T P 合成c -d i -AM P ,因此该结构域被命名为D A C 结构域(D i -A d e n y l y l C yc l a s e )㊂c-d i -AM P 在细菌中的受体有两类,一类是蛋白质类受体,例如T e t R 家族的转录因子D a r R 和钾离子转运蛋白家族K t r A 蛋白㊂D a r R 蛋白与c-d i -AM P 结合后会增强自身D N A 结合能力,导致多种基因的表达被抑制,进而影响细菌内脂肪酸的合成等生理活动;K t r A 蛋白由R C K _N 和R C K _C两个结构域组成,其R C K _C 结构域与c -d i -AM P 特异性结合后会引起膜转运蛋白K t r B 的构象或聚集状态改变,进而影响细菌的钾离子转运;另一类是核糖开关类受体,核糖开关y d a O 形成一个 方形 赝对称结构并结合两个c -d i -AM P 分子,yd a O 核糖开关参与调控细菌细胞壁代谢㊁芽孢形成等生理活动[5]㊂目前,c -d i -AM P 已经被鉴定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监测D N A 损伤㊁控制细胞脂肪酸合成㊁芽孢形成等,同时其在后生动物体内还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免疫反应[39]㊂2.3 环状鸟苷酸-腺苷酸2.3.1 3'3'-环状鸟苷酸-腺苷酸 2012年,研究人员在霍乱弧菌V.c h o l e r a e 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环二核苷酸3'3'-环状鸟苷酸-腺苷酸(3'3'-c G AM P ),它由寡核苷酸环化酶D n c V 催化一分子A T P 和一分子G T P ,通过两个3'-5'磷酯键环化生成(图3)㊂3'3'-c G AM P 起初被发现参与调节霍乱弧菌的毒力㊁趋化性等生理功能,但其结合的效应因子一直未被发现㊂2018年,在霍乱弧菌中发现一种马铃薯糖蛋白样磷脂酶C a p V 可以被3'3'-c G AM P 激活,从而降解细胞膜中的磷脂,并释放游离的脂肪酸㊂后续研究发现D n c V-c G AM P -C a pV 的通路具有抗噬菌体防御功能,并由D n c V ㊁C a pV ㊁泛素化相关结构域E 1㊁E 2以及J A B /J AMM 家族的异肽酶四种基因构成操纵子[43]㊂噬菌体侵染细菌会激活D n c V 生成3'3'-c G AM P 然后激活C a p V 降解细胞膜,导致膜完整性的丧失,因此细菌会在噬菌体完成复制前死亡㊂该通路通过介导顿挫感染从而起到抗噬菌体防御的作用㊂图33'3'-c G AM P 合成图F i g .3S yn t h e s i s o f 3'3'-c G AM P 2.3.2 2'3'-环状鸟苷酸-腺苷酸 2'3'-环状鸟苷酸-腺苷酸(2'3'-c G AM P )是第一个在后生动物中发现的环状寡核苷酸分子,在后生动物中参与了重要的固有免疫反应㊂2013年研究发现后生动物细胞中存在一种寡核苷酸环化酶c G A S (C y c l i c GM P-AM P S yn t h a s e ),当宿主细胞被病原体感染后,c G A S 可以直接识别病原体D N A ,该过程中c G A S 会与d s D N A 结合形成一个2:2的复合物,催化一分子G T P 和一分子A T P 脱去两分子焦磷酸并环化生成第二信使c G AM P ㊂c G AM P 可直接结合并激活接头蛋白S T I N G ,进而招募激酶I K K (I B k i n a s e )和T B K 1(T A N K-b i n d i n g ki n a s e 1),分别激活转录因子N F-κB (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和I R F 3(I n t e r f e r o n r e g u l a t o r y f a c t o r),最终诱导I 型干扰素和其他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㊂同年6月,研究人员通过结构和功能实验发现c G A S 产生的c G AM P 与细菌的3'3'-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综 述11c G AM P 并不相同,而是一种包含2'-5'和3'-5'混合磷酯键的新型环二核苷酸:2'3'-c G AM P (图4)㊂c G A S -c G AM P-S T I N G 信号通路的发现加深了人们对后生动物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后生动物中是否存在其他环状寡核苷酸的关注㊂图4 2'3'-c G AM P 合成图F i g .4S yn t h e s i s o f 2'3'-c G AM P 2.3.3 3'2'-环状鸟苷酸-腺苷酸 c G A S在被发现后,研究人员在动物基因组中检测到了多个与c G A S 具有同源性的蛋白质,但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尚不清楚㊂2019年,研究鉴定了一类先天免疫传感器的c G L R s 蛋白(c G A S -l i k e r e c e p-t o r s),能够识别不同的分子模式并催化合成不同的环状寡核苷酸信号分子㊂其中果蝇的c G L R 1能够识别双链R N A 并被激活合成新的环二核苷酸3'2'-c G AM P ,进而与d S T I N G (D r o s o ph i l a S T I N G )结合,发挥其抗病毒免疫作用㊂同年,在不黏柄菌属(A s t i c c a c a u l i s s p.)中发现C d n G 能够在体外合成3'2'-c G AM P ,后者能够结合A s -C a p5使其二聚化并激活其HN H 核酸酶结构域降解D N A ,进而达到抵抗噬菌体的功能[51]㊂这些研究证实了细菌和后生动物在环化核苷酸信号上存在一定的进化关系㊂2.4 其他环状寡核苷酸的发现 继2008年发现第一个环二核苷酸c -d i -GM P ,10年间陆续发现的环状寡核苷酸均由嘌呤核苷酸环化而成㊂2019年,P h i l i p J .K r a n z u s c h 课题组在大肠杆菌(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中发现了一个D n c V 的同源蛋白C d n E ,C d n E 能够催化一分子U T P 和一分子A T P 环化生成嘌呤-嘧啶环二核苷酸3'3'-c UM P -AM P ,其下游效应蛋白为马铃薯糖蛋白样磷脂酶C a p E ,被c -UM P-AM P 激活后可通过顿挫感染的方式抵抗噬菌体的侵染㊂同时,研究人员将c G A S ㊁D n c V ㊁C d n E ㊁O A S 1等能够生成环状寡核苷酸的蛋白质称为c G A S /D n c V 样核苷酸转移酶(c G A S /D n c V -l i k e n u c l e o t i d yl t r a n s -f e r a s e s ,C D-N T a s e s ),并通过对所有C D-N T a -s e s 进行生信分析和大规模的正向生化筛选,鉴定出了七种嘌呤㊁嘧啶㊁嘌呤-嘧啶环二核苷酸:c -d i -GM P ㊁c -d i -AM P ㊁c -d i -UM P ㊁c G AM P ㊁c UM P -AM P ㊁c UM P-GM P ㊁c C M P-UM P ,揭示了C D-N T a s e s 选择核苷酸的分子机制㊂此外,阴沟肠杆菌E n t e r o b a c t e r c l o a c a e 的寡核苷酸环化酶C d n D 能够生成环三核苷酸3'3'3'-c AM P-AM P-GM P (c A A G ),c A A G 激活下游效应蛋白C a p4核酸内切酶活性进而切割D N A ㊂大肠杆菌中的核酸内切酶N u c C 可以被3'3'3'-c AM P -AM P -AM P (c A A A )激活组装为六聚体切割细菌染色质导致细菌死亡,进而抵抗噬菌体的侵染㊂在Ⅲ型C R I S P R-C a s 系统中发现了一种环状寡聚腺苷酸(c O A ),A T P 能够被C a s 10亚基的P a l m结构域催化生成c O A ,c O A 通过二聚化下游C s m 6/C s x 1核糖核酸酶的C A R F 结构域,从而激活其切割R N A 活性,抵抗噬菌体的感染[57]㊂多种不同碱基㊁长度以及磷酯键成键方式的环状寡核苷酸的发现,体现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多样性,同时环状寡核苷酸参与调节后生动物的固有免疫反应以及细菌中的抗噬菌体感染等重要生理过程,体现了其在生物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㊂3 环状寡核苷酸在细菌抗噬菌体信号系统中的作用2019年,研究发现3'3'-c G AM P 在细菌体内具有抗噬菌体功能,并发现了一种基于环状寡核苷酸的抗噬菌体信号系统 C B A S S 系统(C y -c l i c o l i g o n u c l e o t i d e -b a s e d a n t i -p h a g e s i g n a l i n gs ys t e m )[43],该系统通过产生环状寡核苷酸信号激活下游效应蛋白以顿挫感染的方式抵抗噬菌体感染㊂C B A S S 系统根据其操纵子的组成分为四类[60],效应蛋白通过多种方式造成细胞死亡来抵御噬菌体的侵染㊂Ⅰ型C B A S S 系统,是最基础的C B A S S 系统,仅由C D-N T a s e 和效应基因两个核心部分组成,例如耶尔森氏鼠疫杆菌Y e r s i n i a a l e k s i c i a e 的2TM (T r a n s m e m b r a n e )蛋白C a p 15可被上游C D-N T a s e 产生的3'3'-c G AM P 激活并在细胞膜上打孔进而杀死细胞㊂Ⅱ型C B A S S系统除核心组分外,还包括编码泛素化相关结构域的辅助基因C a p 2和C a p 3㊂D n c V-C a p V 通路则属于该类系统,3'3'-c G AM P 激活C a pV 降解细胞膜中的磷脂进而造成细胞死亡㊂Ⅲ型C B A S S 系统除核心组分外,包含编码T R I P 13和HO R MA 蛋白的辅助基因C a p 6和C a p 7㊁C a p8㊂大肠杆菌的C d n C 必须结合HO R MA 蛋白才能催化生成环三腺苷酸(c A A A ),N u c C 结合c A A A 后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12发生构象变化由三聚体组装形成六聚体,进而切割细菌染色质导致细菌死亡㊂Ⅳ型C B A S S 系统是一种比较稀有的操纵子组合,主要存在于古细菌中,目前该类型中环化核苷酸的调控通路尚不清楚㊂C B A S S 系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抗噬菌体信号系统,多种环状寡核苷酸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信号传导作用㊂4 以环状寡核苷酸为信号的免疫反应通路之间的进化关系细菌的C B A S S 系统与后生动物的c G A S-S T I N G 通路均通过环状寡核苷酸作为信号分子来激活免疫防御反应,提示了环状寡核苷酸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起源于细菌,并在后生动物中适应性进化㊂最新研究解析了黄杆菌科F l a v o b a c t e -r i a c e a e s p.的S T I N G (F s S T I N G )结合3'3'-c G AM P 的复合物结构,其与人源S I T N G (h S T -I N G )结合2'3'-c G AM P 的复合物结构具有相似的 V 型同型二聚体 和 疏水α螺旋 构型㊂同时,该研究还根据多个种属的S T I N G 蛋白结构分析构建了细菌与后生动物S T I N G 蛋白的系统发育树,确认了固有免疫中环状寡核苷酸分子的进化模型,并表明S T I N G 蛋白在进化过程中存在适应性㊂自此,c G A S-S T I N G 通路中的每个核心部分都在细菌中找到了对应的存在,也基本证实了后生动物的固有免疫反应(c G A S-S T I N G 通路)与细菌的抗噬菌体防御机制之间存在进化关系㊂目前后生动物仅能够自身合成2'3'-c G AM P 和3'2'-c G AM P ,而细菌虽然能够自身合成多种环状寡核苷酸,但并未在细菌中发现2'3'-c G AM P 的存在(表1)㊂同时,在c G A S-S T I N G 通路中2'3'-c G AM P 激活S T I N G 蛋白的能力比细菌的环状寡核苷酸更强,且2'3'-c G AM P 仅能被E N P P 1特异性水解,而细菌中的3'3'-c G AM P 等环化核苷酸却不能被E N P P 1水解,这也体现了2'3'-c G AM P 在免疫反应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独特性㊂目前所有环状寡核苷酸中只有3'2'-c G AM P 同时存在于后生动物和细菌中且均参与自身固有免疫反应,后生动物能否自身合成其他类型环状寡核苷酸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㊂表1 目前发现的环状寡核苷酸分子及其种属T a b .1T h e d i s c o v e r e d c y c l i c o l i g o n u c l e o t i d e s a n d t h e i r s pe c i e s 环状寡核苷酸细菌后生动物3'3'-c -d i -GM P A c e t o b a c t e r x yl i n u m -3'3'-c -d i -AM P B a c i l l u s s u b t i l i s-2'3'-c G AM P -H u m a n M o u s e3'3'-c G AM PV.c h o l e r a e-3'2'-c G AM PA s t i c c a c a u l i s s p.D r o s o ph i l a 3'3'3'-c AM P -AM P -AM P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 -3'3'3'-c AM P -AM P -GM PE n t e r o b a c t e r c l o a c a e-3'3'-c UM P -AM P E s c h e r i c h i a c o l i-3'3'-c -d i -UM P L e g i o n e l l a p n e u m o ph i l a -3'3'-c UM P -GM PB r a d yr h i z o b i u m d i a z o e f f i c i e n s -5 展望自1958年发现了第一个环单磷酸核苷酸c AM P 至今[12],多种环化核苷酸被发现并验证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从调节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到激活后生动物的固有免疫反应以及细菌抗噬菌体防御系统,在生物体内扮演了重要角色㊂针对环化核苷酸的研究,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㊂例如,后生动物中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环化核苷酸及其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细菌的寡核苷酸环化酶是否与c G A S 具有完全相同的激活方式,即需要d s D N A 激活才能生成环化核苷酸?环化核苷酸作为S T I N G 蛋白的激活剂,目前在免疫以及炎症领域备受关注,其相关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此外,细菌中环化核苷酸相关的抗噬菌体免疫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菌多种重要生命活动,具有被开发为分子生物学工具的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综 述13巨大潜力㊂参考文献[1]S a s s o n e-C o r s i ,P .,T h e c y c l i c AM P p a t h w a y [J ].C o l d S p r i n g H a r b P e r s p e c t B i o l ,2012,4(12).[2]H o f m a n n ,F .,T h e c GM P s y s t e m :c o m po n e n t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J ].B i o l C h e m ,2020,401(4):447-469.[3]O p o k u-T e m e n g ,C .,e t a l .,C yc l i cd i n u c le o t i d e (c -d i -GM P ,c -d i -AM P ,a n d c G AM P )s i g n a l i n gs h a v e c o m e o f a g e t o b e i n h i b i t e d b y sm a l l m o l e c u l e s [J ].C h e m C o mm u n (C a m b ),2016,52(60):9327-42.[4]R y j e n k o v ,D.A.,e t a l .,T h e P i l Z d o m a i n i s a r e c e pt o r f o r t h e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e r c -d i -GM P :t h e P i l Z d o m a i n p r o t e i n Y c g R c o n t r o l s m o t i l i t y in e n t e r o b a c t e r i a [J ].J B i o l C h e m ,2006,281(41):30310-4.[5]G a o ,A.a n d A.S e r g a n o v ,S t r u c t u r a l i n s i g h t s i n t o r e c o gn i -t i o n o f c -d i -AM P b y th e y d a O r i b o s w i t c h [J ].N a t C h e m B i o l ,2014,10(9):787-92.[6]P e n g ,X.,e t a l .,C yc l i cd i -AM P me d i a t e s b i of i l m f o r m a t i o n [J ].M o l M i c r o b i o l ,2016,99(5):945-59.[7]B u r d e t t e ,D.L .,e t a l .,S T I N G i s a d i r e c t i n n a t e i mm u n es e n s o r o f c yc l i cd i -GM P [J ].N a t u re ,2011,478(7370):515-8.[8]W a n g ,J .,e t a l .,P u l m o n a r y s u r f a c t a n t -b i o m i m e t i c n a n o p-a r t i c l e s p o t e n t i a t e h e t e r o s u b t y p i c i n f l u e n z a i mm u n i t y [J ].S c i e n c e ,2020,367(6480).[9]L u o ,Z .,e t a l .,L a n t h a n i d e -N u c l e o t i d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f o r S T I N G A c t i v a t i o n [J ].J A m C h e m S o c ,2022,144(36):16366-16377.[10]Z h e n g ,J .,e t a l .,C o m pr e h e n s i v e e l a b o r a t i o n o f t h e c G A S -S T I N G s i g n a l i n g a x i s i n c a n c e r 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J ].M o l C a n c e r ,2020,19(1):133.[11]T a l ,N.,e t a l .,C y c l i c C M P a n d c yc l i c UM P m ed i a te b a c t e -r i a l i mm u n i t y a g a i n s t p h a ge s [J ].C e l l ,2021,184(23):5728-5739e 16.[12]S u t h e r l a n d ,E .W.a n d T.W.R a l l ,F r a c t i o n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a C y c l i c A d e n i n e R i b o n u c l e o t i d e F o r m e d b yT i s s u e P a r t i c l e s [J ].J o u r n a l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1958,232(2):1077-1091.[13]T a s k e n ,K.,e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f u n c t i o n ,a n d r e gu l a t i o n o f h u m a n c AM P -d e pe n d e n t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s [J ].A d v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P h o s p h o pr o t e i n R e s ,1997,31:191-204.[14]T a s k e n ,K.a n d E .M.A a n d a h l ,L o c a l i z e d e f f e c t s o f c AM Pm e d i a t e d b y d i s t i n c t r o u t e s o f p r o t e i n k i n a s e A [J ].P h ys i o l R e v ,2004,84(1):137-67.[15]S u n ,Z .B .,e t a l .,c AM P S i g n a l l i n g P a t h w a y in B i o c o n t r o l F u n gi [J ].C u r r I s s u e s M o l B i o l ,2022,44(6):2622-2634.[16]T e n g h o l m ,A.a n d E .G y l f e ,c AM P s i g n a l l i n gi n i n s u l i n a n d g l u c a go n s e c r e t i o n [J ].D i a b e t e s O b e s M e t a b ,2017,19S u p pl 1:42-53.[17]L e e ,K.,E p a c :n e w e m e r g i n g c AM P -b i n d i n g pr o t e i n [J ].B M B R e p,2021,54(3):149-156.[18]K a u p p ,U.B .a n d R.S e i f e r t ,C yc l i c n u c l e o t ide -g a t e d i o n c h a n n e l s [J ].P h ys i o l R e v ,2002,82(3):769-824.[19]F r i e b e ,A.,P .S a n d n e r ,a n d A.S c h m i d t k o ,c GM P :a u -n i q u e 2n d m e s s e n g e r m o l e c u l e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s i n c GM P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J ].N a u n yn S c h m i e d e -b e r gs A r c h P h a r m a c o l ,2020,393(2):287-302.[20]K o e s l i n g ,D.,E .M e r g i a ,a n d M.R u s s w u r m ,P h y s i o l o g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 o f N O-S e n s i t i v e G u a n y l y l C y c l a s e I s o f o r m s [J ].C u r r M e d C h e m ,2016,23(24):2653-2665.[21]M i c h a l a k i s ,S .,E .B e c i r o v i c ,a n d M.B i e l ,R e t i n a l C yc l i c N u c l e o t ide -G a t e d C h a n n e l s :F r o m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to T h e r a p y [J ].I n t J M o l S c i ,2018,19(3).[22]B l a n t o n ,R.M.,c GM P S i g n a l i n g an d M o d u l a t i o n i n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J ].J C a r d i o v a s c P h a r m a c o l ,2020,75(5):385-398.[23]K a l ya n a r a m a n ,H.,N.S c h a l l ,a n d R.B .P i l z ,N i t r i c o x i d e a n d c yc l i c GM P f u n c t i o n s i n b o n e [J ].N i t r i c O x ide ,2018,76:62-70.[24]H a r t w i g,C .,e t a l .,c AM P ,c GM P ,c C M P a n d c UM P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a c r o s s t h e t r e e o f l i f e :H i gh c C M P a n d c UM P l e v e l s i n a s t r o c yt e s [J ].N e u r o s c i L e t t ,2014,579:183-7.[25]S e i f e r t ,R.a n d B .S c h i r m e r ,c C M P a n d c UM P c o m e i n t ot h e s p o t l i g h t ,f i n a l l y [J ].T r e n d s B i o c h e m S c i ,2022,47(6):461-463.[26]J e n s o n ,J .a n d Z .J .C h e n ,B a c t e r i a s t i n g v i r a l i n v a d e r s [J ].N a t u r e ,2020,586(7829):363-364.[27]R o s s ,P .,e t a l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c e l l u l o s e s yn t h e s i s i n A c e t o -b a c t e r x y l i n u m b y c y c l i c d i g u a n yl i c a c i d [J ].N a t u r e ,1987,325(6101):279-81.[28]R o m l i n g ,U.,M.Y.G a l p e r i n ,a n d M.G o m e l s k y ,C yc l i cd i -GM P :t hef i r s t 25y e a r s o f a u n i v e r s a l b a c t e r i a l s e c o n dm e s s e n ge r [J ].M i c r o b i o l M o l B i o l R e v ,2013,77(1):1-52.[29]C h o u ,S .H.a n d M.Y.G a l p e r i n ,D i v e r s i t y o f C yc l i c D i -GM P -B i nd i n g Pr o t e i n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J ].J B a c t e r i o l ,2016,198(1):32-46.[30]W a n g ,H.,e t a l .,I n t e r p l a y a m o n g c y c l i c d i g u a n yl a t e ,H a -p R ,a n d t h e g e n e r a l s t r e s s r e s p o n s e r e g u l a t o r (R po S )i n t h e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V i b r i o c h o l e r a e h e m a g g l u t i n i n /p r o t e a s e [J ].J B a c t e r i o l ,2011,193(23):6529-38.[31]S u d a r s a n ,N.,e t a l .,R i b o s w i t c h e s i n e u b a c t e r i a s e n s e t h e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c yc l i cd i -GM P [J ].S c ie n c e ,2008,321(5887):411-3.[32]Z i mm e r ,J .,A M o l e c u l a r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C e l l u l o s e B i o s yn -t h e s i s [J ].B i o p h ys i c a l J o u r n a l ,2015,108(2).[33]L e e ,V.T.,e t a l .,A c y c l i c -d i -GM P r e c e p t o r r e qu i r e d f o r b a c t e r i a l e x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p r o d u c t i o n [J ].M o l M i c r o b i -o l ,2007,65(6):1474-84.[34]Y i n ,W.,e t a l .,A d e c a d e o f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e r c -d i -AM P [J ].F E M S M i c r o b i o l R e v ,2020,44(6):701-724.[35]W i t t e ,G.,e t a l .,S t r u c t u r a l b i o c h e m i s t r y of a b a c t e r i a l c h e c k p o i n t p r o t e i n r e v e a l s d i a d e n y l a t e c y c l a s e a c t i v i t y r e gu l a -t e d b y DN A r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s [J ].M o l C e l l ,2008,30(2):167-78.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5期14[36]R o m l i n g,U.,G r e a t t i m e s f o r s m a l l m o l e c u l e s :c-d i -AM P ,a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e r c a n d i d a t e i n B a c t e r i a a n d A r c h a e a [J ].S c i S i g n a l ,2008,1(33):pe 39.[37]Z h a n g,L .,W.L i ,a n d Z .G.H e ,D a r R ,a T e t R-l i k e t r a n s c r i p t i o n a l f a c t o r ,i s a c y c l i c d i -AM P-r e s po n s i v e r e -p r e s s o r i n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s m e gm a t i s [J ].J B i o l C h e m ,2013,288(5):3085-96.[38]C o r r i g a n ,R.M.,e t a l .,S ys t e m a t i c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o n -s e r v e d b a c t e r i a l c-d i -AM P r e c e p t o r p r o t e i n s [J ].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 U S A ,2013,110(22):9084-9.[39]C o r r i g a n ,R.M.a n d A.G r u n d l i n g ,C yc l i cd i -AM P :a n o t h -e r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e n t e r s t h ef r a y [J ].N a t R e v M i c r o b i o l ,2013,11(8):513-24.[40]D a v i e s ,B .W.,e t a l .,C o o r d i n a t e d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a c c e s s o r yg e n e t i c e l e m e n t s p r o d u c e s c yc l i cd i -n u c le o t i d e sf o r V.c h o l -e r a e v i r u l e n c e [J ].C e l l ,2012,149(2):358-70.[41]G a o ,J .,e t a l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p h o s -p h o d i e s t e r a s e s t h a t s p e c i f i c a l l y d eg r a d e 3'3'-c yc l i c GM P-AM P [J ].C e l l R e s ,2015,25(5):539-50.[42]S e v e r i n ,G.B .,e t a l .,D i r e c t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a p h o s p h o l i pa s eb yc yc l i c GM P-AM P i n E l T o r V i b r i o c h o l e r a e [J ].P r o c N a t l A c ad S c i U S A ,2018,115(26):E 6048-E 6055.[43]C o he n ,D.,e t a l .,C y c l i c GM P-AM P s i g n a l l i n g pr o t e c t s b a c t e r i a a ga i n s t v i r a l i n f e c t i o n [J ].N a t u r e ,2019,574(7780):691-695.[44]S u n ,L .,e t a l .,C y c l i c GM P -AM P s y n t h a s e i s a c yt o s o l i c D N A s e n s o r t h a t a c t i v a t e s t h e t y p e I i n t e r f e r o n p a t h w a y [J ].S c i e n c e ,2013,339(6121):786-91.[45]W u ,J .,e t a l .,C y c l i c GM P -AM P i s a n e n d o ge n o u s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i n i n n a t e i mm u n e s i g n a l i n g b y c yt o s o l i c D N A [J ].S c i e n c e ,2013,339(6121):826-30.[46]I s h i k a w a ,H.a n d G.N.B a r b e r ,S T I N G i s a n e n d o pl a s m i c r e t i c u l u m a d a p t o r t h a t f a c i l i t a t e s i n n a t e i mm u n e s i g n a l l i n g[J ].N a t u r e ,2008,455(7213):674-8.[47]H o p f n e r ,K.P .a n d V.H o r n u n g,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 a n d c e l l u l a r f u n c t i o n s o f c G A S -S T I N G s i g n a l l i n g [J ].N a t R e v M o l C e l l B i o l ,2020,21(9):501-521.[48]G a o ,P .,e t a l .,C y c l i c [G (2',5')p A (3',5')p]i s t h e m e t a z o a n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p r o d u c e d b y D N A-a c t i v a t e d c yc l i c GM P -AM P s yn t h a s e [J ].C e l l ,2013,153(5):1094-107.[49]H o l l e u f e r ,A.,e t a l .,T w o c G A S-l i k e r e c e pt o r s i n d u c e a n t i v i r a l i mm u n i t y i n D r o s o ph i l a [J ].N a t u r e ,2021,597(7874):114-118.[50]S l a v i k ,K.M.,e t a l .,c G A S -l i k e r e c e pt o r s s e n s e R N A a n d c o n t r o l 3'2'-c G AM P s i g n a l l i n g i n D r o s o p h i l a [J ].N a t u r e ,2021,597(7874):109-113.[51]F a t m a ,S .,e t a l .,M o l e c u l a r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h e C d n G-C a p 5a n t i p h a g e d e f e n s e s y s t e m e m p l o y i n g 3',2'-c G AM P a s t h e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J ].N a t C o mm u n ,2021,12(1):6381.[52]W h i t e l e y ,A.T.,e t a l .,B a c t e r i a l c G A S -l i k e e n z y m e s s yn -t h e s i z e d i v e r s e n u c l e o t i d e s i gn a l s [J ].N a t u r e ,2019,567(7747):194-199.[53]G o v a n d e ,A.A.,e t a l .,M o l e c u l a r b a s i s o f C D-N T a s e n u -c l e o t i d e s e l e c t i o n i n C B A S S a n t i -p h a g e d e f e n s e [J ].C e l l R e p,2021,35(9):109206.[54]C h a n g ,J .J .,e t a l .,S p e c i f i c r e c o g n i t i o n o f c y c l i c o l i go n u c l e -o t i d e s b y C a p 4f o r p h a ge i nf e c t i o n [J ].I n t J B i o l M a c r o m o l ,2023,237:123656.[55]L a u ,R.K.,e t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a C yc l i c T r i n u c l e o t ide -A c t i v a t e d B a c t e r i a l E n d o n u c l e a s e M e d i a t i n gB a c t e r i o p h a g e I mm u n i t y [J ].M o l C e l l ,2020,77(4):723-733e 6.[56]R o u i l l o n ,C .,e t a l .,A n t i v i r a l s i g n a l l i n g b y a c yc l i c n u c l e o -t ide a c t i v a t e d C R I S P R p r o t e a s e [J ].N a t u r e ,2023,614(7946):168-174.[57]Z h a o ,R.,e t a l .,A M e m b r a n e -A s s o c i a t e d D HH-D H -H A 1N u c l e a s e D e g r a d e s T y p e I I I C R I S P R S e c o n d M e s s e n g e r [J ].C e l l R e po r t s ,2020,32(11).[58]Z h a n g,X.,X.C .B a i ,a n d Z .J .C h e n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s i n t h e c G A S-S T I N G I n n a t e I mm u n i t y Pa t h -w a y [J ].I mm u n i t y,2020,53(1):43-53.[59]A t h u k o r a l a g e ,J .S .a n d M.F .W h i t e ,C y c l i c N u c l e o t i d e S i g-n a l i n g i n P h a ge D ef e n s e a n d C o u n t e r -D e f e n s e [J ].A n n u R e v V i r o l ,2022,9(1):451-468.[60]M i l l m a n ,A.,e t a l .,D i v e r s i t y 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yc l i c -o l i g o n u c l e o t ide -b a s e d a n t i -p h a g e s i g n a l l i n g s ys t e m s [J ].N a t M i c r o b i o l ,2020,5(12):1608-1615.[61]D u n c a n -L o w e y,B .,e t a l .,E f f e c t o r -m e d i a t e d m e m b r a n e d i s r u p t i o n c o n t r o l s c e l l d e a t h i n C B A S S a n t i p h a ge d ef e n s e [J ].M o l C e l l ,2021,81(24):5039-5051e 5.[62]Y e ,Q.,e t a l .,HO R MA D o m a i n P r o t e i n s a n d a T r i p13-l i k e A T P a s e R e g u l a t e B a c t e r i a l c G A S -l i k e E n z y m e s t o M e -d i a t e B a c t e r i o p h a g e I mm u n i t y [J ].M o l C e l l ,2020,77(4):709-722e 7.[63]D u n c a n -L o w e y ,B .a n d P .J .K r a n z u s c h ,C B A S S p h a ge d e -f e n s e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o f a n t i v i r a l n u c l e o t i d e s ig n a l i n g [J ].C u r r O pi n I mm u n o l ,2022,74:156-163.[64]P a t e l ,D.J .,Y.Y u ,a n d W.X i e ,c G AM P -a c t i v a t e d c G A S-S T I N G s i g n a l i n g :i t s b a c t e r i a l o r i g i n s a n d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ad -a p t a t i o n b y me t a z o a n s [J ].N a t S t r u c t M o l B i o l ,2023,30(3):245-260.[65]P a t e l ,D.J .,Y.Y u ,a n d N.J i a ,B a c t e r i a l o r i g i n s o f c yc l i c n u c l e o t ide -a c t i v a t e d a n t i v i r a l i mm u n e s i g n a l i n g [J ].M o l C e l l ,2022,82(24):4591-4610.[66]M o r e h o u s e ,B .R.,e t a l .,S T I N G c y c l i c d i n u c l e o t i d e s e n s i n go r i gi n a t e d i n b a c t e r i a [J ].N a t u r e ,2020,586(7829):429-433.[67]L i ,L .,e t a l .,H y d r o l y s i s o f 2'3'-c G AM P b y EN P P 1a n d d e s i g n o f n o n h y d r o l y z a b l e a n a l o gs [J ].N a t C h e m B i o l ,2014,10(12):1043-8.。

通用病理学模拟题2021年(84)_真题-无答案

通用病理学模拟题2021年(84)_真题-无答案

通用病理学模拟题2021年(84)(总分88.45,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肺心病心力衰竭时用强心剂的原则是A. 心率较快,大于120次/分时应用B. 应用剂量宜大C. 用药前不必纠正缺氧、低钾D. 两肺底湿啰音明显时应用E. 感染控制,利尿剂无效时考虑应用2. 54岁家庭妇女,半年多来几次胸片显示左上肺有一不规则增大的浸润灶。

最近的X线片示该部可能存在空洞。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48小时出现8mm的硬结,痰培养有非典型分枝杆菌第三菌落形成,可能是胞内分枝杆菌。

现在应该采用下列哪项治疗方案A. 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治疗,疗程一年B. 对潜在的恶性情况进行临床与放射学观察C. 建议患者行左上肺切除术D. 在药敏试验结果未报告前,即开始用3种或4种抗结核药治疗E. 开始化疗并劝告患者不要与儿童或其他易感人群接触,直到痰培养转阴为止3. 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原因是A. 气胸B. 肺组织弹性减弱C. 气管异物D. 喉头水肿E. 肺不张4.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药物主要为A. 阿司匹林B. 博莱霉素C. 二性霉素D. 红霉素E. 糖皮质激素5. 结节病时,下列组织中哪种组织活检不能观察到非干酪样肉芽肿病变A. 肺B. 肝C. 泪腺D. 纵隔淋巴结E. 胫前表面的疼痛红肿结节6. 诊断支气管扩张最好用下列哪种方法A. 支气管镜检查B. 支气管造影C. 详细的病史D. 肺部前后位X线摄片E. 用上述检查方法均无效7. 下述药物治疗厌氧菌感染可能有效,除去A. 甲硝唑B. 青霉素C. 噻吩甲氧头孢菌素D. 丁胺卡那霉素E. 噻羧青霉素A8. 男性患者,56岁,肺心病并发心衰,在使用强心剂治疗时下述哪项不正确A. 心率快与慢不能作为疗效指征B. 用量为常规量的2~3倍C. 不作为首选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D. 应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E. 一般疗效较差9. 患者,女,55岁,龋齿多个,1周来高热,咳嗽,咳黄臭痰,查体:左肺有实变体征,2天后,右侧出现胸痛,经X线证实右侧有胸腔积液,胸穿后抽出带恶臭的脓性液体,病原菌最可能是A. 军团菌B. 支原体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结核分枝杆菌E. 厌氧菌10. 关于肺嗜酸细胞增多症(PIE)下列叙述正确,除了A. 咳嗽、发热B. 胸闷、气急C. 组织或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D. 肺部阴影呈游走性E. 往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不好11. 对于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常伴发鼻窦炎、鼻息肉B. 病变发生于呼吸性细支气管C. 不伴有喘息及活动后气短D. 肺部可闻及小水泡音和捻发音E. 胸部X线片呈多发性弥散性小结节影12. 男性18岁,阵发性晨间咳嗽3周,偶胸闷、憋气,查体双肺偶闻哮鸣音,追问病史患者2个月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闻刺激性气味引起咳嗽,为明确诊断,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A. 运动肺功能测定B. 胸部X线片C. 常规肺功能D. 支气管高反应性测定E. 过敏原皮肤敏感试验13. 30岁女性,原先有季节性花粉病史,现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咳嗽3个月。

GAF结构域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GAF结构域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GAF结构域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生物化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GAF结构域广泛存在于各种蛋白中, 其主要通过结合环核苷酸cGMP、cAMP、生色团和血基质等小分子作为信号分子、光或者气味受体, 配合其他调节结构域稳定蛋白质构象和传递信号。

本文简要综述了GAF结构域的基本特征、分类、结构及功能, 为阐明一些重要信号转导途径及抗逆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GAF结构域; 信号转导; 光敏色素; 磷酸二酯酶; 腺苷酸环化酶;Abstract:The GAF domain presenting in various proteins are involved in maintaining protein conformation stability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The GAF domain often receives and transduces signals through binding to small signal molecules such as cGMP, cAMP, chromophore and heme, and functions as light or odor receptors in company with other regulation domain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GAF domains are summairzed, which provides theory basis for the researches of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stress resistance.Keyword:GAF domain; signal transduction; phytochrome; phosphodiesterase; adenylate cyclase;GAF结构域是以最早被发现含有这个结构域的蛋白质来命名的,由特异性的cGMP磷酸二酯酶(cGMP-binding phosphodiesterases)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s, AC) 和细菌转录因子FhlA (formate hydrogenlyase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的首字母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cAMP cGMP 合成的药物
1.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CR) 沙美特罗、exendin-4
2.通过促进鸟苷酸环化酶合成cGMP 三硝酸甘油、奈西立肽
1.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CR)
信号分子

沙美特罗、exendin-4
GPCR
Gαs
AC
PED
cAMP
ATP
PKA
2.通过促进鸟苷酸环化酶合成cGMP
2、最新的关于PDE抑制剂研究
PDE3抑制剂
米力农 用于充血性心衰。抑制PDE对cAMP的
降解,使心肌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细胞内 钙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可 导致远期死亡率升高,已不再应用。
西洛他唑 抑制PDE对cAMP的降解,增强
cAMP介导的血管扩张,缓解因缺血引起的间 歇性陂行
号 转
效应

PKG
导 体
PDE亚群
支架蛋白
包含PDE的信号转导体介导CAMP-PKA信号通路引起的心肌收缩
L型钙离子 肌质网上 通道复合体, PDE4D信号 包含PDE4B 转导体调节
Ca释放
肌质网上 PDE3信号转 导体调节Ca回 收入肌质网
四、PDE 抑制剂
PDE 抑制剂
1、临床上的PDE抑制剂 如PDE3抑制剂米力农、西洛他唑
最新的关于PDE抑制剂研究
新的研究表明西洛他唑(PDE3抑制剂)具有抗炎、抗 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可应 用于血管重塑后的再狭窄。
PDE4抑制剂对于治疗异常免疫应答的疾病(类风湿关 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或许有用。实验表明 PDE4B敲除的小鼠没有TH2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嗜酸粒细 胞的浸润。所以PDE4B选择性抑制剂将有可能成为过 敏性炎症及哮喘的治疗药物。
cAMP
cGMP
环核苷酸信号通路(cAMP cGMP)
cAMP cGMP 可作用于:
蛋白激酶(PKA PKG) 环腺苷酸门控离子通道 cAMP激活的鸟苷酸交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s,GEF) PDE家族的部分酶
环核苷酸信号通路(cAMP cGMP)
THANKS
此处加标题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 PDE作为药物靶点的 研究进展
眼镜小生制作
原文题目及作者
主要内容
环核苷酸信号通路(cAMP cGMP) 磷酸二酯酶(PDE) PDE信号转导体(signalosome) PDE抑制剂(PDE inhibitor)
一、环核苷酸信号通路
环核苷酸信号通路(cAMP cGMP)
2.通过促进鸟苷酸环化酶合成cGMP
三硝酸甘油
平滑肌舒张
二、磷酸二酯酶(PDE)
磷酸二酯酶(PDE)
PDE通过降解cAMP cGMP调节环核苷酸 信号通路
磷酸二酯酶(PDE)
11种哺乳动物PDE家族的结构(PDE1~PDE11)
底物结合于PDE活性位点
肾上腺素
PDE
咖啡因
咖啡因可抑制PDE,引起cAMP增多,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
三、PDE信号转导体 (signalosome)
PDE信号转导体(signalosome)
最新研究表明,环核苷酸信号转导是区 域化的(compartmentalization),即形成 信号转导体(signalosome)
PDE信号转导体(signalosome)
PKA
环腺 EPAC蛋白

苷酸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