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_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在XXX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XXX访华和《中美联合公知识与能力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研究、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XXX合法席位的恢复;XXX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XXX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侧是XXX,中间是XXX,右边是XXX)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XXX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XXX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XXX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XXX。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XXX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XXX,美、苏、英、法、中五国为XXX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XXX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XXX 的席位被XXX长期窃据。
全面提高二年级下册中级班硬笔书法教学:第17课教案策略

全面提高二年级下册中级班硬笔书法教学:第17课教案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而硬笔书法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硬笔书法是培养书写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和锤炼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二年级下册中级班硬笔书法教学中,第17课的教学策略也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本文将围绕此主题进行探讨。
一、教材特点分析第17课《喜到眉梢》是一篇说明文,通过描绘喜庆场景和讲述新春习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春节期间迎接新年的欢欣和喜乐之情。
这是一篇内容丰富的作品,对于孩子们了解感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课文蕴含了丰富的书写技巧,包括国字格、节奏感和对比度的运用等,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能够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掌握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制定以上分析可知,该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思想;2、培养学生的识字技能和阅读理解能力;3、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素养;4、增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达到以上四个目标并不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科学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兴趣孩子们大多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富有节奏感的歌曲,这是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化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等,让孩子们对于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归属感。
2、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策略上进行多样化的尝试。
比如,可以通过翻译课文、播放视频、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全面感知的目的。
3、注重教学实践学习书法最终归结为书写实践,孩子们在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书写技巧和提高审美素养。
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实践,将正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能够深入学生生活和实际体验的教学模式。
第17课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促
《青春之歌》
用: 进 了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 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杨沫(1914—1995),出 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 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 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 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 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青春 之歌》正是以“九· 一八”到“一 二· 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 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 林道静这一在20世纪30年代觉醒、 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杨 沫的其他作品还有《东方欲晓》、 《芳菲之歌》等
金牌数目 中国名次 15 4 5 11 16 4 16 4 28 3 32 2 51 1
金牌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促使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的 因素有哪些?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体育健儿顽强拼搏;
3、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 化 体 育 事 业 的 繁 荣
改革开放——文艺的春天
1、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 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 要恢复“双百方针”
2、新时期新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 向) “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 3.关系: 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 业繁荣进步的保证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心连心艺术团 张家界慰问 心连心艺术团慰问航天城
第17课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双百”方针
文学艺术的成就
零的突破
项目设置一
1.“双百
”方针是什么?有何作用?
2.新时期科学文化事业繁荣的新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下册归纳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阻力是什么?原因:联合国是1945年二战后成立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在它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会员国之一。
阻力:①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美国的阻挠(在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采取孤立、封锁、包围政策,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企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中。
)2、分析概括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概况及历史意义是什么?背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重要作用。
3、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1)自信的笑、胜利的笑;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3)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4)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4、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赢得世界的尊重;3)亚非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二:中美、中日建交6、概括中美建交的背景、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背景:从中国来说:①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②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③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从美国来说: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原因:美国方面:(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2)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3)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可增加对付苏联的实力;(4)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笔记本课主要探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以下是课堂笔记: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外交危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导致中国陷入外交危机。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败北,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让中国的外交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之后,中国陆续签订了多次不平等条约,导致西方势力在中国的殖民地扩张和割据。
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比较 passivism,对西方列强的压迫采取了较为软弱的姿态。
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开始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54年,中国至阿尔及利亚进行了首次外交使团,标志着中国跳出了国际孤立的状态。
之后,中国相继与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了第一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
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外交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1989年中国加入联合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此外,中国也开始参与到地区和国际决策中,如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金砖国家合作等。
同时,中国也扮演了重要的和平维护角色,如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
四、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和挑战新时代中国外交致力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采取了更多的主动出击姿态,极力为全球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作出贡献。
但是,中国现在面临外交压力和挑战,如贸易战和地缘政治问题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外交工作在历史上经历了起伏和变革,从passivism 到独立自主,再到主动出击。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但是,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外交将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课件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截止到1969年1月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材料2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2)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思考: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策。
(4)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国:①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共同要求
中美要求改善关系的根本目的——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③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二、中美建交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4.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2)20世纪70年代: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政治上:敌视、孤立
军事上:包围、威胁
经济上:封锁、禁运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共同要求改善关系
敌对
正常化
为什么?
三、中日建交
1.过程
1972年9月27日 毛泽东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交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外交事业是国家间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世界变局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外交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介绍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外交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案内容:
一、外交事业的定义和意义
1. 外交的基本概念
2. 外交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外交的起源和发展
2. 现代外交的兴起和演变
3. 当代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外交的基本原则
1. 平等互利原则
2. 不干涉内政原则
3.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四、外交的基本任务
1.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2. 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3. 文化交流与人文合作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外交事业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增强对国际事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意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历史课程的第17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包括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中美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改革发展的相关内容。
对于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其背后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细节内容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外交事业重要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3.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书籍。
2.教学多媒体材料: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外交事业相关的道具,如国旗、地图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知识点3:卫生事业的进步
11.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是在( )
A.1949年B.1955年C.1958年D.1978年
能力目标
了解新中国走向体育强国的历程,了解文化事业的硕果、卫生事业进步,分析体育运动快速提升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1增强对党和政府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分析体育运动、文艺、卫生快速提升的原因,增进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成就。
难点
文艺双百方针
随堂练习
知识点l:文化事业的硕果
1.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文学艺术领域提出了( )
A.独立自主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激情奔放的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优秀作品的是( )
A.《林海雪原》B.《将军三部曲》C.《青春之歌》D.《平凡的世界》
9.中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以姚明、刘翔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我们在哪一年看到了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
A.2008年B.2012年C.2016年D.2020年
10.2001隼7月13日,对炎黄子孙来说,是一个彻夜难眠的日子,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整个神州大地沸腾起来,世界上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都为之沸腾了,人们齐声欢呼“我们赢了”,该举国盛事体现了( )
A.新闻出版社B.广播影视作品C.长篇小说D.诗词歌赋
知识点2:体育事业的发展
6.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7.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来自哪一体育项目( )
A.射击B.举重C.乒乓球D.排球
8.在世界大赛中创“五连冠”空前纪录的是( )
A.中国男子排球队B.中国女子排球队C.中国男子体操队D.中国女子足球
难点突破
新中国诞生后,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对代。由于文学艺术作品源予牡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的特点,造就其与观实社会紧密相连的特点,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迎来了两个创作的高峰期,出现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也由于文学艺术作品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为之振奋的一颗耀眼金星。中国从昔日的“东亚病夫”到亚洲体育强国再到“走向世界的体育强国”,代表了中国崛起的新形象,不但证明了中国人的能力,而且赢得了世人的信任,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再度翻开中国体育事业的新篇章。
第五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题
第17课文化、体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宣传文艺提出了什么方针?两个文化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体育事业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了解新中国诞生文学艺术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分析文学艺术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3、了解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长过程,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缩影,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艺创作的两个高峰期是在( )
①过渡时期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③“文革”时期④社会主义建设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4.国家已经在部分地区实验推行京剧进课堂。你可知道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
A.《丝路花雨》B.《梁山伯与祝英台》C.《开国大典》D.《抉择》
5.在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展重要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出贡献( )
4、你知道我国都实行了哪些增强中学生体质的措施吗?
易错易混点拨
容国团为新中国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4年许海峰在第23届袅运会(洛杉巩)为中国获得首枚奥运会金牌。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全民健身”属群众体育运动,它的开展.给人民带来了健康的肢体;竞技体育运动为中国扬眉吐气。群众体育运动与竞技体育运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一个方针:
l956年,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两个高潮: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主要是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的作品。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后,先是反思“文化大革命”的一些作品,而后是大量的反映改革开放的作品。
l990年,中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许海峰获得了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
许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5.卫生事业的进步
国民平均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35岁提高到70岁
问题归纳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宣传文艺提出了什么方针?
2、“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文艺作品各有什么特色?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体育事业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梁山伯与祝英台》。
4.全民健身运动:195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最轻量级双手挺举世界纪录
第一个世界冠军:1959年,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男子单打冠军
“五连冠”:1981-1986年,中国女排
亚运会和奥运会的举办: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享有了较好卫生服务,国民平均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 )
A.50岁B.60岁C.70岁D.80岁
二、非选择题
13.请将下列人物与从事的体育项目连接起来。
容国团自选手枪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
许海峰乒乓球袁隆平两弹元勋
郎平体操容国团中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也可让学生讲述奥运冠军的故事;2、列图表,理线所,以防知识凌乱!如条件允许,可看《一个都不能少》、《筑梦2008》、《非典防治纪实》、《一个人的奥运会》
学习方法
阅读、自主、合作学习与探究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