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4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4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概述:该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本专题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

教学资源有课件、视频〔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1977年恢复高考、漳浦一中建校八十周年、神舟五号、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分专题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会考要求]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容及贯彻的经验教训难点:如何充分合理利用影像资料将本课知识生动、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新课导入]2008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

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舞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

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百花奖的设立表达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当时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教学过程]本课结构: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改革开放〔1978年后〕—再现繁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ppt9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ppt9

说一说你喜欢他们 的理由。
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
第四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
第11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中国电影百花 奖奖杯
中国电视剧飞 天奖奖杯
中国电影届金鸡奖奖杯
中国电影最高荣誉华表奖奖杯
中国戏剧界的梅花奖奖杯
“五个一工程”奖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我国人民曾 被洋人污称为 “东亚病夫”。 建国以后,党和 政府十分重视体 育事业。
文学作品《红岩》
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 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 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 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这部作品以惊心动 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广大读者的心,获得了广泛 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 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 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 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 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 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 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 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 《红岩》,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 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 行的最后决战。
容国团 站在领奖台上
奋战中的中国女排
1984年许海峰夺得我国在奥运会上第一块 金牌,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为许海峰颁奖。
1982年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6届世界 杯体操赛上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跳马、吊 环、鞍马、单杠6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新 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李宁。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申奥代表团庆祝北京成功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初中人教版_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初中人教版_历史书上知识点总结(目录版)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目录)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1. “快蟹”走私船 P2 2.林则徐虎门销烟 P2-4 3. 鸦片战争 P4-54. 中英《南京条约》 P4-55. 从罂粟到毒品 P61. 火烧圆明园 P7-82.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P8-93.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P9-104. 中国买回被掠走的圆明园文物 P11 1. 阿古柏侵占新疆 P12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P12-143. 左宗棠巡视上海租界 P15 1. 邓世昌 P16-172. 黄海大战(中日) P16-173. 中日《马关条约》 P17-184. 中国近代最大的两艘战舰P19 1. 山东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P20 2.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P20-21 3. 《辛丑条约》 P21-22 4. 克林德碑 P2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1. “自强”与“求富”(洋务运动) P28-292.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P28-29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P30 4. 中国近代第一套邮票 P31 1. 戊戌六君子 P32 2. 公车上书 P32-333.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序幕 P324. 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P335. 百日维新 P33-346. 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 P35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P36-37 2. 中国同盟会创建《民报》 P36 3. 三民主义 P36-37 4. 武昌起义 P37-39 5. 辛亥革命 P386.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P38-397. 孙中山与中山装 P39 1. 《新青年》的创办 P40-412.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P40-413.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P41-424. 新文化主义运动 P425.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P43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 五四爱国运动 P46-47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47-483. 中共一大 P47-484. 中共二大 P485. 中国近代的公园 P49 1. 国民党一大 P502.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P503. 黄埔军校的创办 P50、P534. 北伐胜利进军 P51-525.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P52 1. 南昌起义 P54 2. 秋收起义 P55 3. 井冈山会师 P55 4. 三湾改编 P55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P566. 红军的衣服 P581. 长征的开始 P59-60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P60 3. 长征的胜利 P60-62 4.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P625. 黄镇在长征途中所画的漫画 P64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九一八事变 P70-712. 西安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又称“双十二事变” P71-72 3.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P724. 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 P731. 血染卢沟桥 P742.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P75-763. 南京大屠杀 P76-774. “红十字会”与中国抗战 P78 1. 平型关大捷 P79 2.台儿庄战役 P79-80 3. 百团大战 P80-81 4. 中共七大 P81-825. 抗日战争的胜利 P82-836. 白求恩大夫 P85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重庆谈判(双十约定) P88-89 2. 蒋介石撕毁“双十约定” P89-90 3. 挺进大别山 P90 4. 革命圣地延安 P91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P92-95 2. 百万雄师过长江 P953.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P964. 邓小平不做黄包车 P97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1. 状元实业家张謇(大生纱厂) P100-101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P101-1023. 洋火、洋油、洋灰和洋钉 1. 淞沪铁路、唐胥铁路、滇越铁路 P104 2.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P104 3. 开始建设有线电报 P1054. 近代交通通讯(轮船、火车)在中国的出现 P104-1055.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P1056.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P1057.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P1058. 在上海创办《申报》 P1069. 商务印刷馆 P106 10. 《渔光曲》 P10611. 不好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 P106 12. 早期的电话 P109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詹天佑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 P112-1132. 侯德榜制碱 P1133. 思想家魏源《海国图志》 P1134. 思想家严复《天演论》 P1145. 茅以昇与钱塘江大桥 P1161. 新式教育的开端 P117-1182.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 P1173. 废除科举制 P1174.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 P1185. 徐悲鸿《愚公移山》 P1186.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P118-1197.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P118-1198. 郭沫若《屈原》 P1189.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P118 10.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P118 11. 中国近代的“文明戏” P120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拿破仑加冕 P782.法国大革命 P78-793.《人权宣言》 P784.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P795.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P80-826.拿破仑与奥斯特里茨战役 P831.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P882.瓦特与蒸汽机 P893.火车的诞生 P904.对工业革命的总结(影响) P915. 轮船的故事 P92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1. 英国宪章运动 P1062. 《人民宪章》 P106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P1074. 马克思和恩格斯 P107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P107-1086. 巴黎公社 P1087. 国际歌 P1098. 空想社会主义 P1101. 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P1112.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P111-1123. 北方的胜利P1134.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P1145. 林肯遇刺身亡 P1146. 美国领土的扩张 P1161. 俄国废除农奴制 P117-1182. 日本明治维新 P118-1203. 俄国的彼得一世 P121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1. “电气时代的”的到来 P124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P124 3. “发明大王”爱迪生 P125 4.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P126-1275. 从飞艇的发明到飞机的问世 P128 1. 费迪南大公遇刺 P1312. 帝国主义称霸世界 P131-1323.大战的爆发 P1334. “凡尔登绞肉机” P133-1345. 坦克的诞生 P135 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1. 思想启蒙 P138-1392.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P138-1393. 科学的革命 P139-1404.英国科学家牛顿 P139 5.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P140 6. 爱因斯坦 P140-141 7. 居里夫妇发现镭 P142 1.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 P143-1442. 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 P144-1453. 美术名家梵高 P1454.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P146世界历史 九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P2 2.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P2 3.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P34.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P3-55.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P56. 苏维埃 P61.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P7-8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P8-103. 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P84. 苏联的大清洗运动 P11第二单元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 福熙车厢 P14 2. 巴黎和会 P14-163.《凡尔赛和约》 P14-16 4. 《九国公约》 P17-18 5. 华盛顿会议 P17-186. 中国山东问题的由来 P19 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崩溃 P20-222.罗斯福新政 P22-233.华尔街和纽约股票交易所 P241.纳粹政权的建立 P25-262.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P26-273.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P27-284.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P29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德军入侵波兰 P342.慕尼黑阴谋 P34-35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P35-374.德国的西进 P365.苏德战争爆发 P366.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P377.敦刻尔克撤退P38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P39-40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P39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P40-4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P425.中途岛海战 P43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硅谷 P482.美国战后经济的繁荣 P483.危机和经济调整 P494.新经济的出现 P49-505.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P511.重建柏林 P522.欧洲的联合—欧盟 P52-533.日本的崛起 P54-554.新干线列车P571.丘吉尔“铁幕演说” P842.美苏“冷战政策” P84-853.杜鲁门主义 P844.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P84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P846.华沙条约组织 P847.美苏争霸 P86-888.柏林墙的演变P891.抗议美国布什政府干涉别国内政 P902.“一超多强”的局面 P90-913.科索沃战争 P91-924.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P941.海尔大厦 P952.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P95-96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P97-984.世界贸易组织 P99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世界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P102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P102-104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P104-1054.尤里卡计划 P106。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七主题导学案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第六、七主题导学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导学案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了解863计划;2、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3、通过收集本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网络技术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链接旧知识1、齐读16课知识建构2、填一填:被誉为两弹元勋的人是,被誉为铁人的人是。

3、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三大成就。

课前小热身1、预习课文,勾画重点内容,并完成知识建构。

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课堂进行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二战后期给日本毁灭性打击的事件是什么吗?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相关故事吗?3、重难点问题探究:(1))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弹?(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如此爱戴两平呢?4、小组合作探究:(1)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使日本国民和经济遭受灭顶之灾;今天日本地震使其核电站遭破坏,造成核辐射,威胁了众多人的生命安全…….这说明核是威力巨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

可我们都在想法研制和掌握。

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利弊?如何才能兴利除弊?(2))同学们平时喜欢上哪些网站?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网络有哪些不良影响?作为中学生应怎样防止和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3)你知道863计划吗?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能就其中一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或感想吗?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归纳我国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在组内抽答,老师抽查。

课堂大练兵完成指导丛书上1—4题和材料解析题课后谈收获我记住了我想到了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导学案点击新目标1、记住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内容,知道重要的教育法规的名称,记住我国的“教师节”的具体时间和我国体育工作方针及其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一)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活动,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创造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环境。

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各个文艺门类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其中,“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

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传统艺术焕发了新姿。

“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不断,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2002至2008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在农村演出场次达202万场、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

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成果。

自1983年以来,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

《中华艺术通史》等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了艺术学科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

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

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文化馆(含群艺馆)896个,博物馆21个。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1第十九课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1、义务教育实施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据“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学校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基础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加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基础教育更是蓬勃发展。

2、《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实施: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开始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推动下,城乡“以法治教”,普及小学和初级教育的工作进入新阶段。

到2001年底,占全国人口85%的地区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以前:有效大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院系调整,高等学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和毕业人数都有大幅度增加,布局也更趋合理。

2、----时期:严重破坏——----期间,高等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

给中国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3、新时期:优先发展⑴恢复高考:1977年秋,----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⑵教育优先发展: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⑶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理顺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⑷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通过改革,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更趋合理,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基础。

八级历史下册第六七单元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复习课件使用课件

八级历史下册第六七单元科技文化社会生活复习课件使用课件


“三转一响”
电脑、手机等
.(2011 年广东茂名)“打破铁饭碗”,是 对改革开放中某项制度的形象比喻。那就 是( )
A.就业制度改革
B.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C.住房制度改革
D.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具体表现为 ( ) D
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 ②再就业工作 普遍得到加强 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 ④医 疗保险制度改革也迈出了步伐
王大珩
863倡议人之 一,中国科 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院士,应用 光学及光学 工程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
陈芳允
863倡议 人之一, 中国科学 院院士, 著名电子 学家。
不以关分建
可凭负重议
拖 延 。
决 策 ,
责 同 志
要 ” ,
的 批 示
邓 小 平
”此 讨 “ : 对
事 宜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 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掌握“一箭三星“技术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背景: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
主要目的:增强国家竞争力
1、1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提出建议
经过: 2、1986年3月,邓小平作出重要批示
863计划
3、《863计划纲要》的形成
领域:8个领域(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 化、能源、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填空题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填空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填空题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1、筹建大会:1949年9月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隆重举行。

2、大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为国家主席。

新中国的名称为;确定为国旗;确定《》为代国歌;北平改名为作为新中国首都;采用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二、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下午两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为施政方针,任命为总理兼外交部长;为解放军总司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年月日;标志是的举行。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标志着;中国人民;中国历史。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和平解放,标志着获得基本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二、土地改革运动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到年底,。

2、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制度,消灭了阶级;农民成为的主人,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

三、抗美援朝1、年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至我国边境,同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海峡;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2、应朝鲜的请求,中国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

年10月,中国人民在总司令员率领下,跨过江,开赴朝鲜战场。

3、“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视纪律重与生命,体现了高度的精神和精神。

4结果: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抗美援朝胜利。

5、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维护了,提高了,为新中国赢得了。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

宪法内容:坚持;坚持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和,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大会选举为主席,决定为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促
《青春之歌》
用: 进 了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 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者杨沫(1914—1995),出 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 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 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 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 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青春 之歌》正是以“九· 一八”到“一 二· 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 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 林道静这一在20世纪30年代觉醒、 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杨 沫的其他作品还有《东方欲晓》、 《芳菲之歌》等
金牌数目 中国名次 15 4 5 11 16 4 16 4 28 3 32 2 51 1
金牌总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促使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的 因素有哪些?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体育健儿顽强拼搏;
3、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人民体质不断提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
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 化 体 育 事 业 的 繁 荣
改革开放——文艺的春天
1、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 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 要恢复“双百方针”
2、新时期新方向: 文艺为人民服 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为”方 向) “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 3.关系: 一起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 业繁荣进步的保证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心连心艺术团 张家界慰问 心连心艺术团慰问航天城
第17课
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
“双百”方针
文学艺术的成就
零的突破
项目设置一
1.“双百
”方针是什么?有何作用?
2.新时期科学文化事业繁荣的新方
针是什么?
项目实施
一、双百方针
由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 含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 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 可以自由争论

项目设置二
1、你所熟知的文学艺术形式有哪些?
2、为奖励创作、促进文学艺术发展,国家 设立了哪些奖项? 它们的设置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有何 作用?
二、文学艺术成就 项
1、文艺作品的形式: 小说 散文 诗歌;音乐 影视 戏剧 舞蹈 杂技 绘画 等 2、我国所设文艺界的奖项: 文学方面: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专业艺术领域最高奖:文华奖 电影界:金鸡奖 百花奖 戏剧界:梅花奖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五个一工程奖 作用: 有力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目 实 施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
旧中国体育
参加了三次奥运会,运动成绩始终是零。 中国在国际体坛上的地位实在可怜!在那个 年代,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欺凌的中国, 被西方讥笑为“东亚病夫”,任人宰割 。
项目设置三
1、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方 针是什么?
2、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 体育事业上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三、零的突破 项目实施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
容国团 站在领奖台上
中国女排五连冠
1984年许海峰夺得我国在奥运会上第一块 金牌,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为许海峰颁奖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历届奥运会中国成绩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
举办地 洛杉矶 汉城 巴塞罗那 亚特兰大 悉尼 雅典 北京
文化
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成就:文学艺术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59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产生 体育 成 就 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蝉联五联冠
1984年实现了奥运历史上零的突破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