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彭娓)
浅谈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与教育公平问题.doc

浅谈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与教育公平问题作者:刘海华李春艳苏晓丽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思想意识指导行动,如果思想意识相对公平,那么,从教育起点到教育结果也就会相对公平。
文章以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为切入点,讨论了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孕育期教育意识、婴幼儿期教育意识、中小学时期教育意识三个方面。
[关键词]城乡差异教育意识教育公平[作者简介]刘海华(1974- ),男,河北涿州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数字化学习;李春艳(1980- ),女,吉林四平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苏晓丽(1980- ),女,内蒙古卓资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河北秦皇岛 066004)[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BCA060016)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教学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43-02一、教育公平的一般涵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客观上要求进行公平分配,这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更是现代民主社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标志。
但是,对于教育公平的涵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表现在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为了顺应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潮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行全民教育,并把推进教育机会公平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立法的不断完善,高校扩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等工作就是很好的例证。
均衡教育发展下城乡教师资源的差异及对策

均衡教育发展下城乡教师资源的差异及对策作者:罗玲潘梦露覃佩媛陈炫霖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国家倡导均衡教育。
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分布是一重要指标。
近年来南宁、贵港、玉林和钦州四个地级市教育发展迅速,所以以之为代表并调查广西城乡初中英语师资配置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媒体技能及本体性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教育城乡初中教师资源差异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1.03.024The Differences and Measures of Urban and Rural Teacher Resources under Balanced Education ——Take English teachers in Guangxi middle schools as an example.LUO Ling, PAN Menglu, QIN Peiyuan, CHEN Xuanlin(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tate advocates all-round education. The al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index. Education in Nanning,Guigang, Yulin and Qinzhou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erefore, taking them as representative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figur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Guangxi, including teachers' teaching media skill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ve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so a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Keywords all-round education; urban and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 resources; differences and measures0 引言“教育均衡”体现了教育的新方向和新进展。
城乡教育差距与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与教育公平在当今社会,城乡教育差距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乡教育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教育公平。
本文将从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来论述城乡教育差距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一、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城乡教育差距的形成源于多重原因。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城乡教育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家更多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地区,包括名校、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等,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也是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原因。
城市地区吸引了大量高水平的教育人才,而农村地区则面临师资不足的困境。
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背景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也会对城乡教育差距产生一定影响。
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城乡教育差距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城乡教育差距导致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少,知识面相对狭窄。
这使得他们在升学和就业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其次,城乡教育差距会进一步加剧贫困地区的贫困现象,形成教育贫困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
此外,城乡教育差距也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稳定,造成资源的进一步流失。
三、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方案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解决城乡教育差距,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这包括增加农村地区的名校以及培养师资力量。
其次,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教育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相近的教育机会。
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
此外,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也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
四、实现教育公平的意义实现教育公平不仅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教育公平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广大农村地区的大国中,城乡教育差距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为了推进教育公平,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分布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大多数教育资源集中于城市,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常常面临师资不足、教育设施陈旧等问题。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需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通过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改善教学设施、提供师资支持等方式,确保农村学校能够提供与城市学校相当的教育质量。
其次,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
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网络,让城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可以传递到农村地区,使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内容。
二、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优质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关键。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组织各类培训班、研讨会,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加强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其次,建立教师交流机制。
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短期授课,同时也鼓励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
通过交流与合作,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在一个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农村学生往往面临更大的教育困境。
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
首先,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村家庭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
其次,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制。
组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走进农村家庭,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辅导服务。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与教育公平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与教育公平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教育资源差距逐渐显现出来,给教育公平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原因以及对教育公平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均衡:由于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吸引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相对较为滞后,教育资源有限。
2.政策倾向城市:城市一直是重点发展的目标,政府更多的投入流向城市,导致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积累,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3.人口流动性: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社会资源被城市吸收,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对教育公平的影响1.教育机会不均等:城市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更具竞争力,学生的升学机会更大,而农村学生难以享受到高质量教育资源,陷入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态。
2.教育质量不均衡: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相比之下,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简陋,对教育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3.人才流失加剧:由于城市学校资源的吸引力,农村优秀的教育人才更倾向于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地区教育师资力量的减少,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三、解决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的对策1.政策倾斜农村: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确保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2.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高质量教育的教学工作,从而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3.推进一体化教育:鼓励农村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
4.加强家庭教育: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减小城乡学生的差距。
结语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是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通过政府的积极投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

谈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问题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拉大,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制度原因,也有经济和观念因素。
本文通过解析目前城乡基础教育不均衡的现状,对如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谐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乡基础教育和谐教育教育均衡在我国,城市教育相对发达,乡村教育相对落后,城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差距比较大,如何加快乡村教育的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我们建设和谐教育的首要任务。
我国城乡教育不均衡现状“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我国城乡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直接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主要表现在: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比例失调。
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文盲8699.2万人,其中3/4分布在农村。
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而城市是10.20年。
城市、县镇和农村之间劳动力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比重情况为: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是20∶9∶1;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为4∶3∶1;受初中教育的人口比为0.91∶1.01∶1;受小学教育的人口比为0.37∶0.55∶1。
可见,我国城乡之间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层次结构存在明显差距。
教育机会不平等。
小学阶段,农村每年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没有入学;初中阶段,在《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只有64%,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三省区农村不到50%;到1999年,农村的升学率上升到了91%,但低于90%的省区仍有15个,全国有130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而城市的升学率几乎为100%。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和投入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其他国家比较明显偏低。
近几年来,我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虽然已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教育的投入仍然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世界上许多比我们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而且教育投资分配不均衡,具体表现为:教育投资不均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师资水平差距明显。
浅谈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及对策

浅谈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及对策1. 引言1.1 城乡学前教育现状城乡学前教育是指儿童在进入正规学校前接受的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城市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丰富,配套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不少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而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缺乏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导致儿童大多在家庭环境中长大,缺乏系统性的学前教育。
城乡学前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学习能力。
缺乏有效的学前教育,会使儿童在入学后面对较大的适应压力,导致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的差异拉大。
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也容易加剧地区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流动性受限,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解决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师资培训质量,鼓励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建立城乡学前教育融合发展机制,从根本上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内容结束】.1.2 不均衡发展问题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师资力量较为优秀,教育装备设施完善,教育质量较高。
而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不高。
这种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不平衡分布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地区的孩子面临着接受教育机会不足的困境,也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不仅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解决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城乡学前教育不均衡的原因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学前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差异研究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差异研究在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城乡教育差异研究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城乡教育差异的存在,并致力于寻找解决之道。
城乡教育差异是指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现象。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机会,也反映了社会公平的缺失。
首先,城乡教育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城市,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校舍设施完善;而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教育上的起点不同,城市学生更容易接触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学生则面临着种种限制和困难。
其次,城乡教育差异还在于师资力量的悬殊。
城市拥有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资源,他们接受过更系统的培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相对较高。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和资源短缺,教师队伍普遍偏少,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这种师资力量的悬殊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成就。
此外,城乡教育差异还体现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
城市学校通常更容易接轨时代发展潮流,开设更多前沿科技、文化艺术类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因条件有限,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课程选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相对狭窄。
针对城乡教育差异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缩小这种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在师资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教学水平;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远程教学,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同时,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城乡教育协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学校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城乡教育差异的缩小中。
学校可以开展各类助学活动,为贫困学生提供更多帮助,确保他们也能获得良好教育;社会可以设立教育基金,资助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城乡教育带来更多支持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
(无为市无城镇社后井小学彭娓)
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无为市大部分农村已建成了小规模的教学楼,可是,教师住房、教学仪器、图书和各种相关配套设施却不达标,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里只有几本破旧而且内容很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仪器室的仪器比较少而且部分老师还不会使用;厕所都是旧式的,很难打扫,就难以保证卫生的整洁,这样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教育教学很难步入正轨。
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
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五年的年乡村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一件事:农村资源合理配置迫在眉睫,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对小学有认同感、归属感,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与学习当中。
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各地的经济差异不同,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城区教育和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均衡对待、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而不是因城乡而产生差异,更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厚此薄彼,应该加重视其发展。
故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上层建筑决定基础,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有所偏颇。
更应该加大支教力度,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
所以教学力量的影响是关键,师资队伍强大后,学生就得到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缩小与城区学生的差距,不至于落后太多。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是学科结构失衡。
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音、体、美、计算机教师,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只能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代教,不专业的教师教下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科结构的失衡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
二是生源不足。
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入学接受教育,一所六个班级的小学少说也应该具备200个学生吧?据调查78所小学中,就有50所没有150名学生,有30所竟连50名学生都没有,未达20人的就有6所。
在这种现状下,要把他们办成规定的学校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办成减小城乡差距的优质学校了。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一)教师编制不够
因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
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
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特别是县城机关单位。
这样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
有能力的学校请代课教师,有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管理寄宿生等的工作量。
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12节。
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即使有他们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身兼数职。
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二)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
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
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
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受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
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因缺少培训,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对PPT都是望而却步。
(三)农村教学条件跟不上
农村条件相对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新招募的大部分年轻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了半年,却靠借债维生,以致部分年轻教师在失望之余干脆放弃令人羡慕的职业另谋出路。
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待遇,落实好乡村教师评优评职的有关政策,让乡村教师有奔头,安心在乡村学校任教,农村教育质量才会越来越好。
当务之急,是化解贫困地区小规模学校师资不足问题,推动优质教师资源在城乡间合理流动。
一方面,要增加乡村教师基数,加快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和初中一专多能教师。
另一方面,要加大教师交流力度,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对口帮扶支持带动农村薄弱学校,鼓励优秀教师、校长到贫困地区任职任教。
同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办学思路,打破现行的办学模式,改“就近入学"为“集中合理办学”,实行部分学生借宿制
1、集中合理办学可以使教育资金投入减少。
由于办学点的减少,相应的学校仪器、教师住房等一系列的资金开支将明显减少。
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减少的资金来改善集中办学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集中合理办学可以使师资浪费得到控制。
教学点合理分布后,班级数额减少,教师需求也随之减少了,通过拆并整合后,现有教师得到有效利用,学科结构失衡得到改善,学生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
3、集中办学可以使学校杂费得到有效利用。
现在学校多而分散,杂费不够开支的情况将在拆并整合后得到有效改善,将现有的杂费集中到几个学校后,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集中办学的最终目的是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城乡教育教学差距得到缩短。
5、教师和学生集中后,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师集中进行继续培训和教研教改培训;有利于教师的竞争上岗和取长补短;有利于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还可以通过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把城市优质学校的优秀老师选派到农村去任教一段时间,促进农村师资的进一步优化。
让农村学校管理者到城乡优质学校实际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将城市优质学校的管理经验带到农村学校去结合农村学校实际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目的。
(二)从事农村教学的教师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 转换教学角色。
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克服功利性思想, 摒弃“满堂灌”等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从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自觉性和思维的能动性尽情彰显。
2、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 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不可或缺, 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自身业务素质要过硬, 渊博的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的第一要素。
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 在学中教, 在教中学。
3、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与学生交友、交心、以鼓励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学生。
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每一名学生要有爱心; 精心设计学生发展方案, 对每一名学生成才要有信心; 耐心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并对此要有恒心。
事实上, 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的影响下形成的,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城乡教育中,也体现在校际间和地区间。
它的纠正要依赖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
希望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能够再一次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孩子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又谈何建设新农村?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再穷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真正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全民小康。
拆并整合当前农村学校是完全符合现在农村实际的,这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势必有利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城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其次是真诚关爱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
把学生的发展成长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教育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班主任老师在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真正在首要位置,要把
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支配和小视的对象;改变过去工作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作法,彻底改变观念。
老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理解的情境下,让学生在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的良好师生关系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意愿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改变班级的精神风貌。
学生有了缺点,以及犯了错误,班主任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班主任老师在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后,再确定处理对策,力求使问题求得较为满意的解决。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气氛,感受到自己意见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尊严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