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云里烟村雨里滩【宋】李唐
写景状物的古代讽喻诗-古诗-赏析

写景状物的古代讽喻诗-古诗-赏析讽喻诗是诗人对世情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进行讽刺而创作的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寓庄于谐的艺术的诗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讽喻诗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坚强的战斗性,历来深受人民的喜爱。
我国古代讽喻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硕鼠》、《相鼠》、《黄鸟》等就是借物以讽的代表作。
汉乐府和汉文人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诗歌讽喻的优良传统,如汉乐府《陌上桑》、赵壹的《疾邪诗》等。
到唐代已渐成熟,中唐还出现了以白居易为首的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写实讽喻诗派。
古代诗人运用诗歌讽喻世态人情,内容广泛,立意深刻,手法灵活,讽喻的对象包罗万象,所借助的载体也无所不有。
扫描古代讽喻诗,就其讽喻的载体分类简析如下。
写景状物的讽喻诗写景状物的讽喻诗,即诗人们通过景与物的描写和议论,委婉地表达出对世态人情的揭露和讽刺的诗歌。
诗人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缘事而发,为了增强诗歌的讽刺意味,抑或为了避免文狱之祸,往往借物托意,表达思想感情。
如《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这首诗通过塑造大老鼠无情、无义、无耻、无厌的贪婪丑恶的典型形象,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奴隶主贪婪可鄙的寄生本质,真实地抒发了奴隶们对剥削制度的怨恨和反叛,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阶级关系,流露出奴隶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
唐代罗隐《金钱花》“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金钱花即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头两句,传神地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和沁人心脾的芳香。
似乎是在欣赏花草。
然一读下文,便知作者匠心独运,旨意全在引起后面的议论。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

山水画经典题跋精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缜《离思》之四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
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子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溟》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唐)王维《过香积寺》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
——(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
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
——(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五代)李唐《七绝》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
试君眼里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从李唐看两宋山水画风-精选文档

从李唐看两宋山水画风山水画在我国绘画史上,自汉末从人物画背景中演变而来,到了宋代已经进入了成熟期。
在笔墨、形式、意境等方面显示出南北两宋山水画的不同特点,即北宋的厚重、刚健和南宋的空灵、秀润,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绘画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这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其中也有一些能够体现两宋山水画风及其演变的画家,李唐便是他们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李唐,字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考入画院。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记载:“政和中,徽宗立画院,召诸名工,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著功夫,惟李唐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
”又据元庄肃《画继补遗》,李唐于“宋徽宗朝曾补入画院,高宗时在康邸,唐尝获趋事”。
也就是说,李唐在北宋画院期间,结识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后来的南宋高宗。
1127年,汴京陷于金兵之手,李唐被掳往北国,半路又设法逃脱,投奔江南南宋王朝,途经太行山,被抗金义兵拦截,其中书画爱好者萧照,检查其行李时发现尽为画具,方知这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名画家李唐,于是他拜李唐为师,二人一同南下。
高宗绍兴初年,二人一同来到临安,“唐初至杭,无所知者,贷楮画以自给,日甚困。
”(元人宋拓跋李唐《采薇图》)李唐于苦闷中曾写诗叹道:“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这里也可见他的画忠实于现实自然,并不趋附于当时一般贵族所爱好的那种艳丽的画风。
直至绍兴十六年(1146年)之后,南宋经济好转,重建画院,搜寻北宋南渡画家,“唐因投谒中使,奏闻”,于是李唐重入画院为待诏。
《图绘宝鉴》卷四《宋?南渡后》记载,“建炎间(公元1127―1130年)太尉邵渊荐之,奉旨授成忠郎,画院待诏,赐金带,时年近80,擅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
”宋高宗对李唐的画特别推崇,常为其作品题句,在其《长夏江寺图》上写“李唐可比唐李思训。
经典题画诗

经典题画诗“画上题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多为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艺术见解或咏叹画中之意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画不能表现的意境,经过诗的品题可得到,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尤其是出自名人之手的题画诗。
著名画家金农以画梅花为最多,他绘就的一幅《梅花》,画面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而且还自题道:“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
”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作的《寒菊》图有了深一层的内蕴。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
”借助诗的想象,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长诗文。
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读来感人至深.著名画家唐云泼墨作画,挥毫题诗,颇有见地。
他曾作《荷花图》,并在画上题诗云:“白荷花气袭人清,玉露无声月正明。
昨夜浮槎香海云,秋心今向笔尘生。
”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拍,给人以画能明目、诗能悦耳的美的享受。
清代李方膺是画兰大家,他的《破盆兰花》画,独具情趣,画面上的花盆既破且坏,就在这破盆中,竟长出春兰数枝。
画家在画中题诗云:“买块兰花要整根,神完气足长儿孙。
莫嫌此日银芽少,只待来年发满……”从诗意来看,最后一句显然漏了一个“盆"字。
画家虽没写出,却收到了诗中缺字点题的艺术效果。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核心素养检测试题卷

八年级语文核心素养检测试题卷一、名著阅读1.任务一:小嘉马上要读初二了,他想利用暑假多读几本名著,但他读书比较慢,不知道采用什么阅读方法。
请你结合下列名著中的一本向他介绍“选择性阅读”这种方法。
《傅雷家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名人传》2.任务二:好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人生的道理。
请从下列三个选项中人选一个,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加以印证。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眼见为实C.英雄不问出处二、文学作品阅读槐花汪曾祺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
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
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
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
床上一卷铺盖。
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
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
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
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
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
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佐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
一人一碗。
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
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
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
他到过很多省。
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
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
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
到了春暖,再往北返。
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
这很出乎我的意料。
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
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
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
66首经典山水画题画诗

66首经典山川画题画诗【2 】0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想,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缜《离思》之四02暮从碧山下,山岳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相携及田家,山月随人归.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琼浆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欢然共忘机.——(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夜酒》0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04楚色三江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寰宇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泛》05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06空山新雨后,气象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便春芳歇,天孙子可留.——(唐)王维《山居秋溟》07不知喷鼻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雾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唐)王维《过喷鼻积寺》08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斜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叶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君同.——(唐)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09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音便拟归.纵使清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唐)杜甫《登高》12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船风雨看潮生.——(唐)苏禹钦《淮中晚泊犊头》13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李贺《梦天》14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意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五代)李唐《七绝》15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里看若干,数到云峰第几重.——(宋)苏轼《题王晋卿画后》16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熟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南宋)马远《踏歌图》17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清亮一天秋.茅茨夕照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渔舟.——(宋)钱选自题《秋江待渡图》18春风一样翠红新,绿水青山又可儿,料得春山更深处,仙源初不限尘凡.——(元)张圭题展子虔《游春图》19丰草茸茸软似茵,长松郁郁静无尘.重逢尽道韶华好,不数桃源洞里人.——(元)黄公望《题赵松雪山居图》20谁家亭子傍溪湾,高树扶疏出石间.落叶尽随溪雨去,只留秋色满空山.——(元)黄公望自题《秋山林木图》21了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俑陂陀.居然相对六正人,正派挺拔无偏颇.——(元)黄公望题倪瓒《六正人图》22屋角春风多杏花,小斋容膝度韶华.金陵跃水池鱼戏,彩凤栖林涧竹斜.闷闷清谈霏玉屑,萧萧白发岸乌纱.而今不二韩康价,市上悬壶未足夸.——(元)倪瓒自题《容膝斋图轴》23危栈粘天路不分,鞭丝帽影印斜曛.半程微觉驴鞍湿,记犯山腰一阵云.——(元)林纾自题24客来客去吾何孤,山静山深事亦无.一卷《黄庭》看未了,紫藤花落鸟相呼.——(元)王蒙自题《茅舍讽经图》25范宽墨法似营丘,散落人家二百秋.咫尺绘图千里思,山清水碧不胜愁.——(元)王蒙题范宽《山川画卷一》26一幅米家山,纯以墨为戏.少许胜多许,涂抹有朝气.于今丹青手,罕识画禅意.——(明)董其昌自题27山居幽赏入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欲写江南景致好,川一派出维摩.——(明)董其昌自题《红树秋色图》28老禅好画如好禅,不到觉醒不肯息.——(明)汪广洋题巨然画29晚风吹梦昼茫然,日影亭亭碧树圆.客有叩门都不应,自支高枕听新蝉.——(明)沈周自题《高枕听蝉图》30秋来好在溪楼上,笔墨紧紧意自闲.老眼看书满是雾,隐约只写雨中山.——(明)沈周自题《山川图》31烟山云树蔼苍茫,渔唱菱歌互短长.灯火一村鸡犬静,越来西北近横塘.——(明)唐寅自题《云山烟树图》32骑犊归来绕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无人解得悠悠意,行过松阴懒着鞭.——(明)唐寅自题《葑田行犊图轴》33落木风萧飒,秋清竹锁烟.凉阴忽满地,斜日到窗前.——(明)文征明自题《枯木竹石图34酒徒酣墨如酣酒,白云乱负青山走.临泉气岸倾贵爵,子久胸襟叔明手.——(明)李日华《题沈翠水画》35草深水暖鱼迷窟,花落泥喷鼻燕作家.别有清森映端倪,念书窗外几竿斜.——(明)李日华《谷雨后一日写竹》36百丈飞泉洒面凉,桃花片片泻沧浪.道人白足元无垢,自爱空山日月长.——(明)王宠《题文征明仿李唐沧浪濯足图》37孤峰矗矗当彼苍,吴楚临高一望连.万里江流衣带水,斜阳时送出巴船.——(明)周天球自题《吴楚一望图》38山敛云舒水自流,板桥斜搁岸东头.茅堂幽僻人嚣远,一片闲情对野鸥.——(明)陈淳自题《雨窗即景图轴》39千峰顶上纵贯云,一水人家别有村,直到前山兰若路,清钟夕照不逢君.——(明)李流芳自题《画似雪峤师》40云山淡含烟,疏树晴庭日.亭虚寂无人,秋光自萧瑟,——(明)王绂自题《水墨小景》41弥川急雨暗长空,无穷琅小=<鬃萑痪颍⒄叫狈纭——(清)庞铸自题《金风抽丰骤雨图》42一溪流水玉涓涓,溪上修篁接暮烟.谁倩能诗文与可,笔端移得小江天.——(清)庞铸自题《隔溪烟雨图》43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清)郑燮自题《画竹》44山雨山云断又遮,溪前溪后几人家.江乡湖曲多类似,树霭林烟认米家.——(清)高士奇《题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之一45潇湘烟水渺无波,京口云山晓暮多.细雨斜风无穷好,谁将艇子着渔蓑.——(清)高士奇《题米元晖云山得意图卷》之二46一峰剥尽一峰环,折境曲折绕碧湍.咫尺诸天开树杪,潆回万壑起眉端.飞梁石引烟光度,累赘人从鸟道看.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缥缈隐仙坛.——(清)原济自题《游华阳山图轴》47书画从来许自知,修云泼墨意迟迟.描头画脚增若干,名堂人传名堂诗.——(清)原济自题《松窗读易》48野老秋江一叶轻,棹声欸乃遂幽情.苍苍不尽诗中意,瀑布高寒韵独清.——(清)原济自题《轻舟不雅瀑图》49惆怅当年紫玉屏,至今夕照尚未醒.我时精选一千峰,万仞飞流下深冥.——(清)原济自题《黄山紫玉屏图》50秋涧石头泉韵细,晓峰烟树乍生寒.残红落叶诗中画,得意任从冷眼看.——(清)原济题八大山人《山川图》51东涂西抹鬓成丝,深夜挑灯读《楚辞》.风叶雨花随便写,申江潮满月明时.——(清)吴昌硕自题《兰花图》52暮云千里乱吴峰,落叶微闻远寺钟.目尽长江秋草外,丽人何处采芙蓉.——(清)恽格自题《远眺》53云蒸泽未知,隐见独多姿.浮气转瞬变,群峰幻出奇.——(清)髡残自题《浅绛山川》54农牧渔樵何处家,黄茆房子寄山崖.等闲相返各泥醉,酒满瓶杯不用赊.——(清)龚贤自题《山崖茆屋图》55木叶丹黄何处边,楼头高坐即仙人.玉京咫尺才相问,天末风生讯管弦.——(清)龚贤自题《木叶丹黄图》56定有人家在深处,来支草阁息游踪.中霄坐对一壶酒,月照寒潭饮白龙.——(清)龚贤自题《山川册十四》57锋头黛色晴尤湿,笔底春云暗不开.墨花淋漓翠微断,隐几忽闻山雨来.——(清)恽寿平自题《山雨图》58鸾鹤将栖处,溪烟欲上时.虚堂清籁起,声在最高枝.——(清)恽寿平自题《千林暮霭图》59霜皮古柏寒烟,曾系青牛夕照前.记向华山山下见,等闲已过二千年.——(清)王文治自题《古柏图》60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渖堪持增,恍惚难名是某峰.——(清)弘仁自题《黄山图》61画禅诗癖足优游,老树孤亭正晚秋.吟到斜阳归鸟尽,一溪寒月照渔舟.——(清)弘仁自题《题画》62片石邃古色,虬松千岁姿.相看两不厌,共结岁寒时.——(清)查士标自题《淡色山川立轴》63雨过石生五色,云度山余数层.时有炊烟出树,中多处士高僧.——(清)陈继儒自题《云山图》64树才发叶初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借初桃闲装点,春山早见气如蒸.——(清)乾隆题郭熙《初春图》65每爱疏林平远山,倪迂笔墨落人世.幽人近卜城南住,写出春风水一湾.——(明)李流芳自题《水墨山川图》66逐臣送客本多伤,不待琵琶已断肠.勘叹青山几许泪,令人写得笔悲凉.——(清)吴历自题《白傅湓江图》。
精品解析:2023年新高考湖南历史高考真题(答案仅供参考)(解析版)

湖南省2023年历史高考真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地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地解析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
1. 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
这()A. 促进了政治统一B. 维系了"学在官府"地局面C. 冲击了贵族政治D. 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地矛盾【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着诸子百家地思想从兴起地传播到其他地区,促进了各地文化地交流与融合,文化地交流融合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地局面已经被打破,诸子百家地出现就是表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这种现象冲击了贵族地特权,排除C项;文化地交流与融合,并不就导致各诸侯国之间地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
2. 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
武帝此举()A. 体现以农为本B. 服务于汉初战事C. 意在藏富于民D. 解决了财政危机【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独于田租不敢增益"结合所学知识,可见汉代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A项正确;汉武帝敛财不仅为了战事,还有满足巡幸和奢侈挥霍地原因,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地各种政令,其本质地目地不是"藏富于民",而是要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地措施"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诗歌12大题材】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送别抒怀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二、羁旅思乡诗【对点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容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 应念末归人。
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
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
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对点训练】(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延伸阅读要求的是有质量的阅读, 即要求读者应该自己去不断“发 现”,这种“发现”既要有读者 的个性,又要高度契合文本,契 合作者。阅读延伸题,绝不要简 单理解为只要大胆发言、与众不 同便可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命 题者是想把我们在阅读中唤醒, 把阅读的质量提高。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关 注 意 象
• 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 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 指向,如梅之冷艳高雅、竹之清 雅高贵、兰之坚贞高洁、菊之不 畏风霜、山水之逸士优游、渔家 之闲适自在等等,因此读题画诗 也要注意“意象”。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诗歌鉴赏——完成试题12题
12 ①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 喜雨》。 B.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 淡雅清新。 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 山水视而不见。 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 种感慨。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北京考试说明
阅 读 延 伸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 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 评价。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 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 阐释。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阅 读 延 伸
第一项考查的重点是读懂 作者,了解作者的深层意 图; 第二项考查的重点是读出 自己,阐发自己的感受。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世间许多事都是看着容易做着难,冰心说: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 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 牲的细雨。” 。许多成功的人,人们羡慕其 辉煌,而忽略了其奋斗时的艰辛。所以纸上 谈兵容易,真正打仗要难得多。比如学习游 泳,老师讲分节动作和示范,我们看着易, 但当真正下到水里,感觉动作不协调,不会 换气,不像看着那么容易,又如学习,老师 讲听着不难,等到自己动手去做,才知道许 多细枝末节都是困难,所以要想把事做好, 就须摒弃空谈,脚踏实地地去做。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 酹江月 • 【宋】文天祥 •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 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 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 还有英杰。 • 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 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 念,杜鹃枝上残月。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 “看之容易作之难”,是指事情看上去容易 做,实际却很难。虽然有些事看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度较大。但是我们仍应尽力而为。 孙中山信心十足地去进行革命,可谁知却 不像相象中的那样容易,封建愚昧的毒瘤 深深根植于国民思想中,但他依旧迎难而 上,联合仁人志士将革命进行到底,最终 瓦解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生活中有许 多事情都是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却不尽人 意,尽管这样,我们仍应充满信心,勇气 十足,尽力而为。做事情要做到“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因此,我 们要尽力而为,让人生无悔!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题画诗的鉴赏要注意以下两点:
• 题画诗多采用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即借景抒情,借对画中的某些自然景物或 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自己的感情,延伸 画意,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 体,使景致与情怀相互融通,达到和谐统 一。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 • • •
通向诗 歌主旨 的第一 条快速 通道 明确 风格 了解 时代 每个都 有用, 每个都 要用 作者 情感 的 载体
付秀华
把握 感情 的切 入点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题画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中国“诗画合一”艺术精神内 核的外化。题画诗有抒写怀抱、 惠赠他人和画艺评论等类别,其 创作是诗人参透了画家之画的神 韵情思,从而与画家共鸣,诗画 融通,其素材、情思均与画同, 正如高山流水的契合,达到一种 至高的境界。
题画
李 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 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 多买胭脂画牡丹。
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 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 赏 精 表 达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鉴赏诗歌第一步能读懂
题 目 作者 注 释 意 象 特殊词句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示 例 分 析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则困难, //现实生 活的确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大师凡高 的画大多线条简单,看起来很容易,让人 看了总会有“我也能画”之感,然而画出 来既不存在美也不存在韵味。 //生活中, 不要小看别人的劳动成果,即使看上去简 单,但不去做一做不会明白其中的博大精 深, //我们应学会欣赏,欣赏他人之美、 之精、之难。 //有时双眼会蒙蔽自己,实 践出真知,不要小看人间的任何事情,有 些是自己所做不到的。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小 组 评 分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则困难,现实生活 的确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大师凡高的 画大多线条简单,看起来很容易,让人看 了总会有“我也能画”之感,然而画出来 既不存在美也不存在韵味。生活中,不要 小看别人的劳动成果,即使看上去简单, 但不去做一做不会明白其中的博大精深, 我们应学会欣赏,欣赏他人之美、之精、 之难。有时双眼会蒙蔽自己,实践出真知, 不要小看人间的任何,有些是自己所做不 到的。
必须 注意 的事 项
1、 审清题干,理解 题意,找准题眼 。
2、 摆明观点。前后 照应,两次扣题。
3、 阐释分析,善于 联想,类比合理。 4、 强化表达,用语 精到,层次清晰。 5、 书写工整,杜绝 错字,不必空行!
范例欣赏
19.作者说“摆放好自己,默读史铁生的文 字,感受生的气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 样的联想和思考?(200字左右)(10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 作者写山水画的景色看起来觉得容易,画 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我认为,在生活中 有学的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着难。王羲 之的《兰亭集序》看起来行云流水,收放 自如,浑然天成。可是又有谁知道他自幼 练习之苦。在生活中,每次考完试都会看 到成功者会心的笑容,可是又有谁知道他 们在学习之中吃了多少苦。写一手好字, 获得一份好成绩,看起来是如此容易,可 是实际是他们在背后付出了诸多努力和汗 水才换来的。及时“看之容易”但是实际 上“作之”是非常艰难的。
付秀华
【高考示例】
评分要点: 1)正确理解句意(在全面理解诗句 基础上)(1分) 2)有观点,并符合文意(1分) ——有明确表述观点的语句 3)能联系现实(自身)举例论证(4分) ——其中典型论据2分,联系生活2分 4)分析透彻 (3分) 5)表达:结构完整、语言通畅。(2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示 例 分 析
1、“看之容易作之难”,本意是作者写 眼前的景致看上去容易但想要画成画却很 难。 //像画画一样,很多事情都是看着容 易做起来有很大难度。 //生活中的每样事 情或多或少的都需要我们去付出才能实现。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觉得眼下的学习更是 如此,每个学科、每个知识点看起来都并 不是有多深奥,但要想学有所得,一定要 着眼现实,从现在做起,纵向剖析,横向 扩展,有所思考才能最终有所收获。 //生 活中有太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但我们坚 定信念,着手眼下,着手当前,定能达成 心愿。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 是看起来容易,做着就会非常的困难。在 学习中就是,有的人常说“我要努力学习 了,”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一般都会 是坚持到一半就放弃了。还有人说上课要 努力听讲,结果呢?没听到一半就开始走 思了,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以后不仅要看着它容易,做起来也要 做到努力句理解,1分;联想思 考,5分;语言表述2分;结构层次1分。]
• •“我”在史铁生的文字中感受到他面对磨难的乐 观态度和对生命的思考。//我认为,面对磨难,我 们需要用乐观化解,收获幸福。苏轼几经波折, 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在磨难中感悟人生; 邰丽华天生残疾,但用笑容诠释出千手观音的美 丽。还有霍金、张海迪… … 挫折磨难并没有磨去 他们的意志,反而他们可以乐观处世,用良好的 心态迎接生活的辛酸、艰难。三浦凌子说:“天 上总有乌云,但乌云的上面,总会有太阳的照 耀。” //让我们把乐观作那驱散阴霾的阳光,照 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8—10分:句意解说准确,观点鲜明,有见解; 举例恰当、合理,分析说理充分、深入;语 言通畅、有条理。 5—7分:句意理解基本准确,有观点;能举 例,且基本合理,有结合例子的分析;语言 表述准确,通顺。 1—4分:句意理解错误或不准确,无观点; 不举例或举例不当,缺乏分析;语言不通顺, 有语病。
小 组 评 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阅读延伸
13.《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 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 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 少于200字)(10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阅读延伸
13.《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 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 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 少于200字)(10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诗歌鉴赏——完成试题
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4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评分细则
评 分 要 点
• 结合诗句 具体解说 • 对诗人的思 想表述清楚
• 1.诗句解释1分
• 2.画作风格 1分 或志趣追求 • 3.世俗的审美观1分 • 4.作者对世俗的态度 • 1分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中学 付秀华
• .文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说明诗人作 画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画起来很难。我认 为这句话意在说明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 不要光看,要勇于实践。有些事看起来容 易,但实际做起来很难。小时候,学习包 饺子,妈妈在一边包,我在一边看,总觉 得很简单。妈妈告诉我包饺子的要点,我 总说会了,学会了。可是真到自己亲自动 手包时,才觉得很难,不知从何入手。其 实,做很多事都像这样,不能光动眼不动 手,只有亲身实践才知道什么是“看之容 易作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