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3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三、民 为 贵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贼 仁者谓之贼 . 2.终身忧辱 . 3.苟不志 于仁 . 贼: 损害 辱: 遭受耻辱 志: 立下志向
(二)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民为贵 . (2)君为轻 . (3)其何能淑 . 2.形容词使动用法 诸侯危 社稷 . 危: 使„„危险、危害 贵: 最重要的力量 轻: 不重要的力量 淑: 善,好结果
介词,替 连词,和 动词,给 动词,结交,亲附
介词,向 介词,在 介词,到 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对于
宾语前置标志 谓也 ①此之 . 代词,这个人 天下 ②不能使天与之 . ③三年之丧毕 结构助词,的 . 5.之 动词,到 尧之子而之 舜 ④讼诉者不之 . . ⑤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状语后置,应为“尧于天荐舜而天受之”) (三)宾语前置句 此之谓也 (宾语前置,应为“谓此也”)
[课文· 译注]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评析] 百姓是最重要的(力量),国家居第二位,国君是不
重要的(力量)。
这是孟子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民心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 衰、安危、存亡和天下的得失,把民放在第一位,社稷放在第 二位,国君放在第三位。首先,国君轻于民。这是因为获得民 心,才能成为天子;得到天子信任,才能成为诸侯;得到诸侯 信任,才能成为大夫;否则,失去民心,就不能成为天子。所 以,民是国家的根本。君与民相比,君轻于民。其次,国君还 轻于社稷,这是因为,诸侯无道,危害国家利益,就要改立贤 君,所以君又轻于社稷。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 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积极的影响。
2.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评析] 好的政治赢得了百姓的财,好的教化赢得了百姓的心。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3民为贵-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件(共25张PPT)

朱元璋阻挡不了真理的存在, 民本思想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 展,民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思想源头之一,科学发展观,特 别强调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民本思想成了中国特 色的治国理念之一。
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一是养民以惠:物质层面。
二是教民以德:精神层面。
三是与民同乐:和谐层面
民本思想
祖国唯一,人民至上
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
人民,你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即可温和平静 ,也能掀起滔天骇浪——《雨果传》
凡是来自人民,来自人民伟大的劳动及其痛苦的 一切,都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人民的觉悟是最强大的军队——第三任美国总统 托·杰弗逊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大事都要向人民请教—— 巴尔扎克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
恶勿施,尔(如此)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
走圹(原野)也。故
爵(通雀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即
使)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
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在殷周时代就有所发展,夏桀商纣等灭国 让统治者总结出经验:重视民众、厚待民众, 才能保民而王,民本思想开始萌芽;中间经 历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强化,到了孟子那 里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民 定格在君主之上,形成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治 国理念,把民本思想推向了高峰......
民本思想是儒学道德理想王国里最闪耀的 明珠
对社稷之神都按时祭祀了,礼节都非常周到,社稷之神就应该 保佑人民的生活安康,但是仍然有旱灾和水灾,这就是社稷之神保 佑百姓的职责没有尽到,那就要“变置社稷”,把祭坛上的土谷社 稷之神换一换。
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三、民 为 贵 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四、古今异义 1.夫然后之中国 古义: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得乎诸侯为大夫
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对医生的称呼 3.牺牲既成 古义: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所欲与之聚之介词,替、为 2.与 以行与事示之者连词,和 贼仁者动词,贼害 3.贼 谓之贼名词,贼人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得天下有道动词,得到 4.得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动词,能够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动词,认可 于传有之介词,在 5.于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介词,到 天子能荐人于天介词,给 天与之,人与之代词,他 6.之民之归仁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B.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代桀纣 代天下 代舜
(
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代天子推 荐的人
解析:A项,“其”代天下;B项“之”代舜;C 项“之”代天把天下给了舜。 答案:D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启迪智慧 1.选文中,孟子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 明确: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 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 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 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 章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 就要做到:民之所欲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 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 一章,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 之所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 仁声”一章则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 心。所选五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民为贵[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社稷.(jì) 大.(dà)夫粢.(zī)盛.(chénɡ) 桀.(jié)于传.(zhuàn)有之 纣.(zhòu)所恶.(wù)勿施 走圹.(kuànɡ)獭.(tǎ) 为丛驱爵.(què)鹯.(zhān) 虽欲无王.(wànɡ)苟为不畜.(xù) 载胥.(xū)及溺.(nì)谆谆.(zhūn)然 舜相.(xiànɡ)尧三年之丧.(sānɡ) 朝觐.(jìn)讼.(sònɡ)狱 讴.(ōu)歌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贼⎩⎪⎨⎪⎧贼.仁者(损害,动词)谓之贼.(贼人、歹人,名词)(2)得⎩⎪⎨⎪⎧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赢得,认可,动词)得.天下有道(得到,动词)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能够,动词)(3)置⎩⎪⎨⎪⎧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立,建立,动词)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也(制定,动词)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动词)(4)道⎩⎪⎨⎪⎧得天下有道.(途径,方法,名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名词)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名词)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谈论,动词)(5)而⎩⎪⎨⎪⎧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表顺承,就)而.居尧之宫(表假设,如果) (6)与⎩⎪⎨⎪⎧所欲与.之聚之(为、替,介词)以行与.事示之者(和,连词)天与.之,人与之(给,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牺牲..既成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2)夫然后..之中国..①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②中国 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 (2)其何能淑.(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结果)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3-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āɡ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及时相遣归 偏指一方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到……去
于传有之 代词,这些事
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助词,的
(2)之
桀、纣之失天下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宋何罪之有 助词,提示宾语前置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音节助词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辨活用
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使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实现“仁政”的理想
服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
提示:《孟子》的基调是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它反映了孟子的关于人
性基本是善良的坚定信念。他的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与孔子非常相似,特别
是孟子坚决主张君主应主要靠道德规范而不是武力来统治。但是比起孔子
三、民为贵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大多数统治者都把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
的人,把老百姓看成是受自己统治的奴仆。正是由于这种思想,老百姓成了
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但是在两千年前,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就提出
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看到人民的力量,认为社会安定的
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天给的,一个君主如果不顾人民的幸福,就会
失去上天赐给的统治权,而且理应被赶下台。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但是一般说来,孟子倡导的那些观点更加受到被统治者而不是统治者
的欢迎。因此孟子的建议也未被当时的统治者采纳,但是这时期他的观点越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3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 的百姓,就得到天下了;得到天下的百姓有办法:得到民心,就得到
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 了百姓;得到民心有办法:百姓想要的替他们积聚,百姓厌恶的就不
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要强加给他们,就这样罢了。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大水流向低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 君即使不想称王,也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想称王的人,就像患了七
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 年的病仓促间要找干了三年的艾草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聚,一辈
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 子也不能得到。如果平时不在仁政上立下志向,就会终身忧
辱,以陷于死亡。《诗》云: 愁并蒙受耻辱,甚至陷入到被诛杀或逃亡的境地。《诗经》上说:
何?” 回事呢?”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孟子说:“天子能向天推荐人,但不能让天给这个人天下;
诸侯能荐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 诸侯能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让天子把诸侯的封国和百姓给这个人;
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大夫能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让诸侯把大夫的封地和百姓给这个人。
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 是天意。尧去世了,三年的丧期结束,舜为了让尧的儿子登上王位,
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 就跑到南河的南面躲避起来。但天下朝见君主的诸侯不到尧的儿
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去,打官司的人不到尧的儿子那里去却到舜那里
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 去,赞美的人不赞美尧的儿子却赞美舜,所以说是天意。然后舜回到
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蚜第3课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6)暴②③思诸厥侯先之祖地父有,限,暴.霜暴.露秦,之斩欲荆无棘厌
暴露 残暴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突然
4.古今异义
(1)牺.牲.既成,粢盛既洁。古:祭祀用的猪、牛、羊;今:为 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2)贼.仁者谓之贼。古:害;今:偷东西的人。 (3)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古:中原地区,本文指国都 共和国的简称。
• 本章中比喻运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 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 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 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 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 不过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 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既具有文学性 色彩,让人易于接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 469
A.得 然其 则民 舜有 有. .道 天下也
B.此贼之仁谓者.也谓.之贼
C.载 舜.相胥尧及二溺十有八载.
D.今所之欲欲与.王之者聚之
• 【解析】 A组,前一个“有”是动词,其意思与“无
一个“有”也是动词,当“占有、拥有”讲。B组,前
• 2.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这一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老百姓对有仁德 和归顺。
看孟子怎么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首先做了一 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三课民为贵(共46张PPT)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Biblioteka 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