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功能角度设计汽车后备箱机构

合集下载

后备箱开关的原理

后备箱开关的原理

后备箱开关的原理后备箱开关是车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控制车辆后备箱的开合。

后备箱开关的原理涉及到电路和控制系统,下面我们从电路和控制系统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后备箱开关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后备箱开关的电路原理。

后备箱开关通常是一个开关电路,它包括开关按钮、导线和接触点。

当车主按下后备箱开关按钮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导线传送信号到车辆电气系统中的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会发出指令,通过电控单元控制后备箱的开合。

当车主再次按下后备箱开关按钮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导线传送的信号消失,控制模块停止发出指令,后备箱停止运动。

其次,我们来看后备箱开关的控制系统原理。

后备箱开关的动作由控制系统来完成,控制系统一般包括开关按钮、接收器、控制模块和执行机构。

当车主按下后备箱开关按钮时,按钮向接收器发送信号,接收器将信号传送到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会根据预设的程序和逻辑关系来判断后备箱是需要开启还是关闭。

然后,控制模块会向执行机构发送指令,执行机构通过电动或液压系统来完成后备箱的开合动作。

当车主再次按下后备箱开关按钮时,控制模块会根据逻辑关系来判断后备箱是需要停止运动还是继续运动,然后再向执行机构发送相应的指令。

总的来说,后备箱开关的原理是通过电路和控制系统来实现的。

车主按下后备箱开关按钮时,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触发电路将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预设的程序和逻辑关系来判断后备箱的状态,并发送指令给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完成后备箱的开合动作。

当车主再次按下后备箱开关按钮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信号消失,控制系统停止发出指令,后备箱停止运动。

总之,后备箱开关是车辆后备箱操作的控制装置,它通过电路和控制系统来实现后备箱的开合动作。

只有在良好的状态下,后备箱开关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保障车辆后备箱的正常使用。

尾门气弹簧原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尾门气弹簧原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尾门气弹簧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尾门气弹簧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汽车、家具和工业设备等。

它的作用是提供稳定的力量,在开启或关闭尾门时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

本文将对尾门气弹簧的原理、结构、功能以及使用场景进行详细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说明和分析: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第二部分将阐述尾门气弹簧原理,包括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第三部分将对尾门气弹簧进行概述说明,包括其作用、使用场景以及优势。

第四部分将详细解释尾门气弹簧的工作原理,包括压缩与释放过程、材料选择与制造以及参数设计与调整。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总结,对文章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尾门气弹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尾门气弹簧的原理和功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对尾门气弹簧工作原理的解释和概述,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优势。

同时,本文也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技术发展和创新。

2. 尾门气弹簧原理:2.1 原理介绍尾门气弹簧是一种利用气体压力产生的弹性力来实现运动控制的装置。

它由一个密封的容器、所填充的气体和连接在容器两端的活塞构成。

当外界施加压力或负荷作用在尾门上时,气体被挤压到尾门内,从而使得活塞受到压力作用并开始压缩。

这个压缩过程会增加活塞上的能量储存。

2.2 结构说明尾门气弹簧通常由一个密闭的金属或塑料容器、一定量的气体和连接在容器两端的活塞组成。

容器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离,并且拥有一个阀门控制气体流动。

活塞则通过连接件与需要受力控制或运动控制的物体相连。

2.3 功能解释当外界施加压力或负荷作用在需要控制或运动的物体上时,该压力被传递给尾门,然后通过阀门进入容器内部。

随着外界施加的力增大,气体逐渐被挤压,并且活塞的位置开始发生改变,即被压缩。

当外界施加的力减小时,活塞释放气体并逐渐回到原始位置。

这种压缩和释放过程产生了弹性力,使得物体在相应的控制下产生所需的运动。

汽车后备箱原理

汽车后备箱原理

汽车后备箱原理
汽车后备箱是用于存放物品的车辆空间,通常位于汽车车身的后部。

它具有以下原理:
1. 车辆设计: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汽车时,会考虑后备箱的容量和形状。

这取决于车辆的尺寸、整体结构和乘客舱的布局。

设计师们努力提供尽可能大的后备箱空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结构:后备箱通常由金属板材制成,并与车身紧密连接。

它有一个开启和关闭的机制,通常是一个带有锁定系统的盖子。

这种结构可以保护后备箱内的物品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 安全性:后备箱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和安全。

汽车制造商会通过使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及加强车身框架来提高后备箱的安全性。

这些措施有助于防止后备箱在碰撞或翻车事故中发生变形或破裂。

4. 灵活性:为了提高后备箱的使用效率,一些汽车设计了可折叠或可移动的后排座椅。

这样一来,后备箱可以扩大或缩小,以适应不同的物品大小和数量。

5. 防盗功能:后备箱通常配备锁定系统,以防止不法分子在停车期间盗窃物品。

这种锁定系统可以是机械锁、电子锁或智能锁。

只有车主或授权人员才能打开后备箱并访问其中的物品。

汽车后备箱的原理可以帮助车主更方便地携带或保存物品,在
长途旅行、购物或其他情况下提供便利。

同时,合理利用后备箱空间也是汽车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6.1 圆周运动 习题—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6.1 圆周运动 习题—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

一、圆周运动分题型练习同轴转动1.汽车后备箱盖一般都有可伸缩的液压杆,如图甲所示,图乙为简易侧视示意图,液压杆上端固定于后盖上A点,下端固定于箱内O′点,B也为后盖上一点,后盖可绕过O点的固定铰链转动,在合上后备箱的过程中()甲乙A.A点相对于O′点做圆周运动B.B点相对于O′点做圆周运动C.A与B相对于O点线速度大小相同D.A与B相对于O点角速度大小相同2.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外表面上的三个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C.a、b的角速度比c的大D.c的线速度比a、b的大3.(多选)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3∶1,线速度之比为2∶3,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半径之比为2∶9B.B.它们的半径之比为1∶2C.它们的周期之比为2∶3D.D.它们的周期之比为1∶34.如图所示,两个小球固定在一根长为l的杆的两端,绕杆上的O点做圆周运动。

当小球A的速度为v A时,小球B的速度为v B,则轴心O到小球A的距离是()A.v A(v A+v B)l B.vAlvA+v BC.vA+v B lvAD.vA+v B lvB5.如图所示,一偏心轮绕垂直纸面的轴O匀速转动,a和b是轮边缘上的两个点,则偏心轮转动过程中a、b两点()A.角速度大小相同B.线速度大小相同C.周期大小不同D.转速大小不同6.如图所示,圆环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已知其半径R=0.5 m,转动周期T=4 s,求环上P点和Q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总结:同轴转动的各点角速度、转速、周期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传动装置7.(多选)-如图所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

主动轮的半径为r1,从动轮的半径为r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B.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C.从动轮的转速为r 1 r 2 nD.从动轮的转速为r2r1n8.如图所示为锥形齿轮的传动示意图,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大、小齿轮的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1、ω2,两齿轮边缘处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A.ω1<ω2,v1=v2B.ω1>ω2,v1=v2C.ω1=ω2,v1>v2D.ω1=ω2,v1<v29.(多选)变速自行车靠变换齿轮组合来改变行驶速度,如图是某一变速车齿轮转动结构示意图,图中A轮有48齿,B轮有42齿,C轮有18齿,D轮有12齿,则() A.该车可变换两种不同挡位B.该车可变换四种不同挡位C.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的角速度之比ωA∶ωD=1∶4D.当A轮与D轮组合时,两轮角速度之比ωA∶ωD=4∶110.在如图所示的传动装置中,B、C两轮固定在—起绕同—转轴转动。

覆盖件斜楔教程

覆盖件斜楔教程

斜楔滑动部件名称
键 斜楔滑块座
LFCG 系列
中心导板
滑板 回程弹簧
凸V型导板
斜楔滑块 反楔拉板
斜楔驱动块
斜楔滑动部件名称
滑板 斜楔滑块座 键
系列
侧板
侧板
回程弹簧 钢耐磨板
斜楔滑块 安全盖固定板 钢耐磨板(V型) 螺钉 底滑板(V型) 斜楔驱动块
强制复位板(反楔拉板)

斜楔滑动部件名称
缓冲器
斜楔滑块
斜楔驱动块
反楔拉板
基本公式
• 倾斜斜楔(Inclined Type)
P
• 公式
P=Fx
Q=Fx Sinθ1 Cos (θ1-θ2) 1 Cos (θ1-θ2)
Q F
V = F x Tan (θ1-θ2) Cos (θ1-θ2) L=Sx Sinθ1
θ1
V
L S
θ2
注意:根据公式,工作角度θ2并不影响工作力(F),所 以只有滑动角度(θ1+θ2)影响工作力。
LuBo NAAMS斜楔系列
标 准 型 ( 下 置 型 )
LDCV/A/G 70, 100 LDCVA/G 170, 210, 250, 300
吊 装 型
LFCVA/G 50, 75
LFCVA/G 125,150,175,200
LFCVA/G 250, 300
分类
标准型
回程力
描述 加 工 面 宽 度 工 作 角 度
LDCVA 75x60-10
LDCVA 75x60-0
LDCVA 210x60-0
结构
系列
吊装斜楔(Aerial Type)
NAAMS北美标准斜楔
LFCV 50/75 系列 LFCV 125~ 系列

suv后备箱加座椅方案

suv后备箱加座椅方案

suv后备箱加座椅方案随着人们对舒适出行需求的增加,SUV车型成为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

然而,SUV的后备箱空间有限,难以满足人们对于携带更多物品或载客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创新的SUV后备箱加座椅方案应运而生。

这一方案旨在将SUV后备箱空间最大化利用,为用户提供更多灵活性和便利性。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一方案的设计和功能。

设计方案:1. 可折叠座椅:在SUV车型的后备箱区域设计可折叠的座椅。

这些座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展开或折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例如,当需要额外的载客空间时,座椅可以展开以提供额外的座位。

而当需要更大的后备箱空间时,座椅可以折叠起来,充分利用空间。

2. 可调节座椅设计:SUV后备箱区域的座椅可以灵活调节。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座椅的高度和角度,以获得最舒适的坐姿或为行李提供更多的垂直空间。

3. 储物格设计:在SUV后备箱内部设置多个储物格,以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

这些储物格可以用来存放小型物品,例如行李、工具、雨伞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分隔设计,可以使得物品井然有序、易于管理。

4. 可拆卸座椅:SUV后备箱区域的座椅可以拆卸。

当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后备箱空间时,用户可以将座椅完全拆卸,以容纳更多的物品。

功能特点:1. 增加载客数量:通过增加后备箱内的座位,SUV车型的载客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对于需要经常搭载多名乘客的用户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家庭出游或乘坐长途旅行时。

2. 提供更大的后备箱空间:SUV后备箱加座椅方案使后备箱空间具备了更大的灵活性。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座椅状态,以达到最佳的物品携带和存放效果。

3. 增强储物空间:通过储物格的设计,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存放和管理物品。

不同大小的储物格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物品,使得行李和其他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轻松找到所需物品。

4. 方便座椅管理:可拆卸和可调节座椅的设计使得座椅管理更加方便。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装或拆卸座椅,并调整座椅的高度和角度,以增加座椅舒适度或优化行李空间。

suv鹅颈铰链工作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uv鹅颈铰链工作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suv鹅颈铰链工作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SUV鹅颈铰链是一种汽车零部件,起着连接和支持车身及底盘的重要作用。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鹅颈的弯曲特性,通过将力传递到铰链上,使得车身和底盘之间能够相对运动。

这种铰链通常由一对对称的构件组成,如同鹅颈般的曲线形状使得它得名。

SUV鹅颈铰链工作原理的核心在于通过铰链的结构使车身和底盘之间能够以一定的角度进行相对转动。

当车辆通过颠簸路面或转弯时,车身与底盘之间会因受力不均而产生相对运动。

鹅颈铰链将这种相对运动转化为垂直于车身方向上的力,并通过铰链传递到车身和底盘上。

具体来说,SUV鹅颈铰链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当车辆行驶过颠簸路面时,车身会受到向上的冲击力,这时鹅颈铰链开始发挥作用。

其次,鹅颈铰链的曲线形状使得车身和底盘之间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上下运动。

这种上下运动可以缓解车身的震动,提供更加平稳的驾乘感受。

此外,SUV鹅颈铰链还可以在车辆转弯时发挥重要作用。

当车辆转弯时,车身会产生侧向的离心力,而底盘上的铰链能够将这种力传递到车身上,使得车身能够与底盘相对转动。

这种相对转动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增加行驶的稳定性。

总之,SUV鹅颈铰链作为一种重要的汽车零部件,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够连接和支持车身和底盘,并提供平稳的驾乘感受和良好的操控性能。

它的应用使得车辆能够在各种路况下行驶更加平稳、稳定和安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SUV鹅颈铰链的设计和制造也将不断优化和创新,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逐一介绍。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SUV鹅颈铰链的工作原理,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明确本文的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做好铺垫。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将具体介绍SUV鹅颈铰链的工作原理。

整车运动分析、DMU校核

整车运动分析、DMU校核

整车运动分析、DMU校核整车运动分析是整车DMU(数字化虚拟样机)分析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检查整车所有运动件在运动过程中与周边件的间隙合理性,校核内容包括底盘、车身、内外饰、附件。

报告由整车总布置科撰写及归档。

1.1 报告内容1.1.1 发动机罩运动分析目的:验证发动机罩运动过程中与周边件的间隙合理性;验证发动机罩气弹簧支持杆在开启和关闭时周边间隙合理性。

输入数据:发动机罩及发动机机罩隔音垫、铰链、机罩开启角、前舱导水主板、翼子板、机罩锁、散热上横梁、限位块、左/右组合灯、前保险杠总成、密封条等机舱上部数据。

输入参数:发动机罩铰链开启角、铰链旋转中心。

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发动机罩的运动进行模拟。

如图1所示:图1 发动机罩模拟示意图输出物:①发动机罩总成与翼子板间隙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2.5mm或大于间隙面差定义;②发动机罩与前保险杠间隙变化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4mm或大于间隙面差定义;③发动机罩与通风盖板间隙变化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3mm或大于间隙面差定义;④气弹簧支撑杆与周边间隙变化图,其间隙值一般大于5mm;⑤气弹簧铰接点角度变化图,整个运动过程中角度变化量不超过3°;⑥机罩锁锁钩与锁体之间运动关系,打开或关闭状态锁舌不与锁钩干涉。

1.1.2 前车门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前车门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车门限位器与车门附件的间隙情况,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

输入数据:前车门总成,侧围总成,翼子板、前车门内饰、仪表台总成、外后视镜、车门附件总成、车门线束总成、三角窗等。

输入参数:前门铰链中心线后倾角度,内倾角度,前门全开角度(限位器)角度,铰链全开角度。

运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s模块对前车门的运动进行模拟。

如图2所示:图2 前车门运动模拟示意图输出物:①前车门总成和翼子板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2.5mm或为间隙面差定义的1/2;②前车门总成和车身上铰链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③前车门总成和车身下铰链之间的运动间隙变化图,其最小间隙为4mm;④车门限位器的运动轨迹及间隙变化图,车门限位器不与周边件干涉;1.1.3 后车门(滑移门)运动分析目的:通过后车门的运动模拟过程,检查是否与周边零件存在干涉,检查车门限位器与车门附件的间隙情况,避免实车存在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运动功能角度设计汽车后备箱机构
摘要:本论文选取家用汽车的后备箱机构,在采集现有机构样本,了解汽车后备箱其、发展历程,并查阅整合现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选取一种新兴的六杆机构后备箱,从机构稳定性,实用性和应用广泛性等多角度。

采用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进行创新设计,并对于得到的新型机构进行三维造型,运动仿真,对设计机构优缺点做出综合评定,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汽车;后备箱;创新设计
在力图对后备箱进行创新设计之前,必须首先对现有汽车后备箱进行详细分析。

除必要的储物功能外,还有运动性能和运动顺序的一系列具体要求。

首先,后备箱盖打开至最大时与车身底盘(即后备箱箱底)有一固定夹角,以确定后备箱开合角。

且由机构简图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可知,后备箱轨迹为相对于后备箱底面的定轴转动,故其运动轨迹为一圆心确定的圆弧。

后备箱的开启过程,不能是突然且迅猛的,需是平缓且稳定的,以防车深结构碰撞而发生损坏,或是对使用者人身造成伤害。

液压杆为动力源(部分汽车用弹簧代替液压缸),能够实现速度的平缓可控,以满足后备箱的开启速度要求。

后备箱的关闭过程则有人手控速度,当然,此时的液压缸或弹簧则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在动力性能方面,要求后备箱开启与关闭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刚性冲击,否则会对车身和箱体以及造成破坏。

前面已经叙述,液压缸与动力弹簧可辅助实现这一功能。

保证惯性力平衡,避免或减少刚性冲击。

这里需要强调,后备箱在开启至最大状态时,除了需保证一固定的开启角外,也需要保证其位置的固定,即不会因为后备箱的重力作用而使得箱盖自动落下。

为达到此要求,必须使机构具有死点位置,即不论后备箱箱盖受多大压力作用,也能保持机构的稳定。

另外一点,现在生活中大部分后备箱机构为四杆机构,将四杆机构改为六杆机构,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输出运动不均匀的问题,并提高系统传动稳定性。

另外对于一个正常六杆后备箱机构,要使其完全实现基本功能,还需另外满足以下条件:
1)必须有一个构件作为机架,为分散工作负载,增强机构整体刚度,采用三副构件作为机架。

2)必须有一个移动副作为原动件,考虑到后备箱动力源情况和安全性能原动件为液压缸。

3)机架原动件和车盖不能在一个子运动链中,避免形成四杆机构,使输出运动不均匀。

这样,综合现有机构的优缺点,以及后备箱基本运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便能够在以下方面做出创新。

1,设置死点,确保无论外负载多大,都能保证系统机构稳定
2,后备箱打开与关闭时,均设有一固定抬升高度,一方面保证后备箱盖最大开合时,不至于擦碰车身;另一方面,可明显增大储物空间。

3,后备箱打开时,尽量使其中的结构稳定,即尽可能使三角形框架为等腰三角形
4,当后备箱处于关闭状态时,所有杆处于同一直线上,这样极大地节省空间。

基于以上几点,便可通过机构运动链再生法,得到如下所示满足全部要求的最优解,即如下图所示后备箱机构:
新型后备箱机构
我们可以发现该机构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气动弹簧在闭合时可与机架平行,即与机架贴合,节省空间另外,机构整体有两根支撑杆,防破坏性强且结构稳定。

新机构能够实现车盖的抬升,极大地增加储物空间,使得后备箱内部深处物品容易取放;死点的设置使得后备箱稳定性强,连杆及车盖,原动件的固定尺寸要求使得结构在相同用料的前提下达到空间最大,稳定性最强,开合最为方便安全。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新型后备箱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相信会在不就得将来取代传统后备箱而就如主流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