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与过滤分离a

合集下载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技术 考试复习题库(含详细答案)

《生化分离》考试复习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方法是()。

A 等温法B 等压法C 吸附法D 交换法2.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包括()。

A 絮凝剂的浓度B 溶液pH值C 溶液含氧量D 搅拌速度和时间3.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

A 杂质B 小分子化合物C 大分子化合物D 两者同时下来4.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A 增大B 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5.下列不能提高发酵液过滤效率的措施是()。

A 增大滤过面积B 降低料液温度C 加压或减压D 加入助滤剂6.下列方法中,哪项不属于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A 调节等电点B 降低温度C 添加表面活性物质D 添加助滤剂7.助滤剂应具有以下性质()A 颗粒均匀、柔软、可压缩B 颗粒均匀、坚硬、不可压缩C 粒度分布广、坚硬、不可压缩D 颗粒均匀、可压缩、易变形8.在发酵液中除去杂蛋白质的方法,不包括()A 沉淀法B 变性法C 吸附法D 萃取法9.下列关于速率区带离心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样品可被分离成一系列的样品组分区带B 离心前需于离心管内先装入正密度梯度介质C 离心时间越长越好D 一般应用在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10.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

以下不属于助滤剂的是()A 氯化钙B 纤维素C 炭粒D 硅藻土11.细胞破碎的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和非机械法两大类,下列不属于机械法的是()A 加入金属螯合剂B 高压匀浆法C 超声破碎法D 珠磨法12.萃取操作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的差异实现分离的操作。

A 溶剂中的溶解度B 沸点C 挥发度D 密度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为:A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B 根据物质的熔点不同C 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D 根据物质的类型不同14.下列溶液不是双水相的是()。

A PEG/葡聚糖B PEG/磷酸盐C PEG/硫酸铵D 磷酸盐/硫酸铵15.在萃取操作中,分离系数越小,组分()分离。

生物制药判断试题+答案

生物制药判断试题+答案

生物制药判断试题+答案一、判断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蒸发法是借蒸发除去部分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的方法。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蒸发法是借蒸发除去部分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的方法。

2、萃取所选用的萃取剂密度与原溶剂的密度差异要小。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萃取所选用的萃取剂密度与原溶剂的密度差异越大越好。

3、解析干燥阶段,系统的真空度和温度均较高,保持2~3h,除去升华阶段残留的吸附湿分。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洁净室是指需要对尘埃粒子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厂房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5、预冻结速度过慢会形成小冰晶,晶格之间的空隙小,在升华时水蒸气不易排出,使升华速率降低,但产品颗粒细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产品的复原性较好。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预冻结速度过快会形成小冰晶,晶格之间的空隙小,在升华时水蒸气不易排出,使升华速率降低,但产品颗粒细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产品的复原性较好。

6、过滤操作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物质称为滤饼或滤渣。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过滤操作中被过滤介质截留的固体物质称为滤饼或滤渣。

7、三角形坐标图,萃取相用字母R表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三角形坐标图,萃取相用字母E表示,萃余相用字母R表示。

8、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9、当盐水溶液浓度高于共熔点浓度时,若温度降低至饱和曲线时,溶质结晶析出,而余下溶液的浓度沿饱和曲线下降,结晶温度也沿饱和曲线上升。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当盐水溶液浓度高于共熔点浓度时,若温度降低至饱和曲线时,溶质结晶析出,而余下溶液的浓度沿饱和曲线下降,结晶温度也沿饱和曲线下降。

10、小试样品与中试样品所含结晶水或结晶溶媒具有相一致性。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2章-沉淀分离法-最终版本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2章-沉淀分离法-最终版本

Q—加入沉淀剂瞬间生成沉淀物的浓度;
s— 沉淀物的溶解度;
Q-s — 沉淀物的过饱和度;
K— 比例常数,它与沉淀物的性质、温度、溶液中存在
的其它物质有关。
Q
s
s
— 沉淀物的相对过饱和度;
( 2)哈伯理论
聚集速度
条件
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晶核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
这些微粒可以聚集成更大的聚集体。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
CoS:型 Ksp = 4.0×10-20 型 Ksp = 7.9×10-24
2.1.4 沉淀的生成
1). 沉淀的类型
类别 颗粒直径
特性
示例
晶形沉淀
凝乳状沉 淀
无定形沉 淀
0.1~1µm
∠0.02 µm
颗粒大,内部排列规 则,紧密,极易沉于 容器底部
介于两者之间
内部排列杂乱无章, 疏松,絮状沉淀,体 积庞大,含大量水,
溶度积:在微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有关
离子浓度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为一常数,称 为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构晶离子
MA型: MA ⇆ M+ + A-
Ksp= [M+ ][A-]
MmAn型: MmAn ⇆ mMn++ nAm-
Ksp= [Mn+ ]m[Am-]n 意义:溶度积是微溶化合物和它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
(2)晶核的生长过程
晶核形成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 积在晶核上,使晶核逐渐长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沉淀微 粒。
结论: 异相成核显著, 易形成大颗粒晶形沉淀; 均相成核显著, 易形成小颗粒非晶形沉淀.
3). 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生成 (1)冯氏经验公式

最全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最全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最全污水处理工艺介绍一、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按处理方法的性质分:物理法:沉淀法、过滤、隔油、气浮、离心分离、磁力分离化学法:混凝沉淀法、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物理化学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吹脱、汽提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2、按照水质状况及处理后水的去向分: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调节池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为生化处理(主体)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A2/O工艺、A/O工艺、SBR、氧化沟、水解酸化池。

三级处理:控制富营养化和重新回用高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纤维滤池、活性砂过滤、反渗透、膜处理中水回用:一般都有消毒池,紫外线臭氧消毒池、二氧化氯消毒池二、污水的一级处理一级处理:机械处理(预处理阶段)调节池、粗格栅及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气浮池、水解酸化池1、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1)为了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调节。

(2)酸性污水和碱性污水在调节池内进行混合,可达到中和的目的。

(3)短期排出的高温污水也可用调节的办法来平衡水温。

2、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的金属框架,斜置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淀池的排泥管。

截留效果取决于缝隙宽度和水的性质。

按规格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3、沉砂池(1)作用从污水中分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缩小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提高污泥有机组分的含率,提高污泥作为肥料的价值。

(2)沉砂池类型:①曝气式沉砂池②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呈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人后面的处理构筑物。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方法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方法一、自来水厂净水过程1. 水的净化要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①除去不溶性杂质;②除去可溶性杂质;③除去有毒物和有害细菌。

2. 流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注意:①该过程中只有“消毒”是化学变化,“沉淀”、“过滤”、“吸附”均为物理变化。

②有些不溶性杂质很细小,仅靠自身重力很难沉降,加入絮凝剂可以促进不溶物沉淀。

明矾[KAl(SO4)2·12H2O]就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

③沉淀、过滤、吸附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④经沉淀、过滤、吸附处理后的水并不是纯水,仍含可溶性杂质。

二、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说明: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目的:防止液体溅出),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目的: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目的:防止滤液溅出)。

注意: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三、吸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作用,该过程为物理变化。

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颜色和气味。

这是市场上出售的使用活性炭的净水器的净水原理。

简易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四、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先蒸发,再冷凝,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注意:水的净化方法通常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沉淀和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去除颜色和异味,蒸馏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综合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净水效果更好,操作顺序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解题时要针对水中所含的不同杂质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

五、硬水与软水硬水软水定义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化法生活中:煮沸实验室中:蒸馏六、例题例题某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工艺流程图题目

工艺流程图题目

一、钡铟锡 1.(北京二中2016)(12分)某厂以重晶石(有效成分是BaSO 4)为主要原料制取Ba(OH)2·8H 2O 晶体的示意图如下:已知:i .BaSO 4(s)+2C(s)=2CO 2(g)+BaS(s) ΔH 1=+226.2 kJ/molC(s)+CO 2(g)=2CO(g) ΔH 2=+172.5kJ/mol ii .某些物质的溶解度(g/100g )简表回答下列问题:(1)炭与重晶石直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BaSO4(s)+4C(s)=BaS(s)+4CO(g) ΔH =____kJ/mol 。

(2)由BaCl 2溶液可通过不同途径得到Ba(OH)2·8H 2O 。

途径1:①得到固体1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固体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途径2:途径2中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依据上述溶解度简表分析,过滤时的最佳温度是; (3)若向滤液1中加入CuO 粉末,可直接得到含Ba(OH)2·8H 2O 晶体和CuS 的浊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将该浊液加热到80℃左右浓缩,趁热过滤,冷却滤液至室温,再过滤,即可得到Ba(OH)2·8H 2O 晶体。

上述操作 中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

2.(2018东城期末)(10分)从废旧液晶显示器的主材ITO(主要成分是含铟、锡的氧化物)回收铟和锡,流程示意图如下。

资料:(1)为了加快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至少答两点)。

(2)步骤①中铟的氧化物转化成In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步骤②中加入过量铟能够除去溶液中的Sn2+,根据所给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步骤④和⑤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5)下图是模拟精炼铟的装置图,请在方框中填写相应的物质。

1、(1)+571.2;(2)CO32-+Ba2+=BaCO3↓;BaO+9H2O=Ba(OH)2•8H2O;20℃或常温;20℃时4种物质中Ba(OH)2•8H2O溶解度最小;(3)BaS+CuO+9H2O=Ba(OH)2•8H2O+CuS;减少过滤过程中Ba(OH)2•8H2O的损失.2.(2018东城期末)(10分)(1)增大盐酸浓度、加热、将废料粉碎(2)In2O3+6H+==2In3++3H2O(3)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还原性减弱)(4)除去a、b两种滤渣中的锡和锌(5)二、铬1.(人大附2015)(10分)某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

无机化学 013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无机化学 013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镍(II) +丁二酮肟 ð 丁二酮肟-镍(II) ‖ð CHCl3
带电荷,亲水 萃取剂
电中性,疏水
萃取溶剂
2 分配定律、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分配系数: 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若A在
两相中的存在形态相同,平衡时,在
有机相的浓度为[A]o, 水相的浓度 为[A]w 之比,用KD表示。
分配定律
KD=
[A]o [A]w
13.2 沉淀与过滤分离
1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1) 无机沉淀剂 ① 氢氧化物沉淀 ② 硫酸盐沉淀 ③ 卤化物沉淀 ④ 硫化物沉淀 ⑤ 磷酸盐沉淀
(2) 有机沉淀剂 ① 草酸 ② 铜铁试剂 (N-亚硝基苯基羟铵) ③ 铜试剂 (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 DDTC)
2 痕量组分的富集和共沉淀分离 常量: 克 微量: 毫克,10-3 痕量: 微克,10-6,ppm 超痕量: 纳克,10-9,ppb 皮克,10-12,ppt 飞克,10-15
b 溶液的酸度 酸度影响萃取剂的离解,络合物的稳定性,金属离 子的水解
c 萃取溶剂的选择 l 金属络合物在溶剂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尽 量采用结构与络合物结构相似的溶剂, l 萃取溶剂的密度与水溶液的密度差别要大, 粘度要小,易分层, l 毒性小,最好无毒,并且挥发性小。
6 萃取方法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萃取方法 • 单级萃取 • 连续萃取 • 多级萃取
分配比: 物质A在两相中可能存在多种形态,在两相 中的各形态浓度总和(c)之比,用D表示。
D=
cAo cAw
=
[A1]o+[A2]o+…+[An]o [A1]w+[A2]w+…+[An]w
如果用Vo (mL) 溶剂萃取含有mo (g) 溶质A的Vw (mL)试液, 一次萃取后,水相中剩余m1(g)的溶质A,进入有机相的溶质

固液分离的三种方法

固液分离的三种方法

固液分离的三种方法
固液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和液体分离开来的过程,它在化工、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固液分离的三种常见方法,过滤分离、离心分离和沉淀分离。

首先,过滤分离是利用滤纸、滤网等过滤介质,通过物理方法将固体颗粒从液
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板框式压滤机、真空带式过滤机等。

过滤分离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成本低,适用于颗粒较大、浓度较低的悬浮液固液分离。

但是,过滤速度较慢,易堵塞,需要经常清洗更换滤布或滤网。

其次,离心分离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和液体分离开来的过程。

离心分离常用于固液颗粒较细、浓度较高的悬浮液固液分离。

离心机是离心分离的主要设备,它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固体颗粒沉积到离心机的壁面上,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离心分离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分离速度快,但设备成本较高。

最后,沉淀分离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固体颗粒在液体中沉淀下来,从而
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

沉淀分离适用于颗粒较细、浓度较高的悬浮液固液分离。

沉淀分离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沉淀时间,且沉淀后仍需进行过滤或离心等后续工序。

综上所述,固液分离的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混合物的
性质、固液颗粒的大小、浓度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固液分离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固液分离技术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入NH4Cl的作用:
(1)控制溶液的pH为8—9,并且防止Mg(OH)2沉淀
和减少A1(OH)3的溶解 (2)大量的NH4+作为抗衡离子,减少了氢氧化物对 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 (3)大量存在的电解质促进了胶体沉淀的凝聚,可 获得含水量小,结构紧密的沉淀。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的控制:
1.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有相差很大,通过控制酸度使某 些金属离子相互分离。 2.氢氧化物沉淀为胶体沉淀,共沉淀严重,影响分离效果。 (1)采用“小体积”沉淀法——小体积、大浓度且有大量对测 定没有干扰的盐存在下进行沉淀。 如:在大量NaCl存在下,NaOH分离Al3+与Fe3+ (2)控制pH值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不同金属形成氢氧化物 的pH值、及介质不同。 如:Al3+、Fe3+、Ti(IV)与Cu2+、Cd2+、Co2+ 、 Ni2+ 、 Zn2+ 、 Mn2+的分离 (3)采用均匀沉淀法或在较热、浓溶液中沉淀并且热溶液洗涤 消除共沉淀 (4)加入掩蔽剂提高分离选择性
3 沉淀与过滤分离
3.1 概述
定义: 沉淀分离法是利用沉淀反应有选择地沉 淀某些离子,而其它离子则留于溶液中从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
实际的操作:
在试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待测组 分沉淀出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除去,从而 达到分离的目的。
沉淀的基本原理
以沉淀反应为基础,即根据溶解度原理,利用待 测组分或干扰组分与沉淀剂反应,把待测组分沉淀 出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析出而除去。 沉淀溶解平衡——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 未溶解的电解质和溶液中相应离子之间建立的多相 电离平衡。 • 根据溶度积的数值,可判断定温下难溶电解质在溶 液中沉淀或溶解的情况。 • Ksp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是一个常数,是衡 量沉淀溶解度的 一个尺度。其大小取决于沉淀的 结构、温度等因素。
沉淀分离法的特点:
(1)操作较繁琐且费时
沉淀分离需经过过滤、洗涤等多部操作
(2) 分离选择性较差 某些组分的沉淀,分离不完全。
改进:
(1)加快过滤、洗涤速度; (2)使用选择性较好的有机沉淀剂,提高分离效率 沉淀分离法在分析化学中仍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沉淀分离法的适用范围
沉淀分离法主要包括: 沉淀分离法和共沉淀分离法。
控制pH值8~10,使高价离子沉淀(Al, Sn等), 与一、二 价离子(碱土金属,一、二副族)分离。
ZnO悬浊液法
控制pH为6,定量沉淀pH6以下能沉淀完全的金属离子。
有机碱法 六次甲基四胺,吡啶,苯胺等有机碱与其共轭酸组成溶液 控制溶液的pH值。
沉淀剂 NaOH 过量
沉淀介质 pH=14
NH3H2O 过 NH4Cl 存 量 在 pH=9— 10
六次甲基四 胺、 (其它有 机碱:吡啶、 苯胺、 苯肼等)

与其共轭 酸 构 成 pH=5 — 6 的缓冲溶 液 ZnO 悬 蚀 液 在 酸 性 溶 (1) 通过控制 pH 值使金属离子分离 法 液中加入 ZnO 悬 浊 (微溶碳酸盐或氧化物:MgO, BaCO3, CaCO3, 液, pH 约 PbCO3 等) 为 6,
(1)沉淀分离通常用于较大量或中等含量(一般 >0.01mol/L)而以剩余被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为沉淀完全的标志。
(2) 在低含量分析中,沉淀分离主要是利用共沉 淀现象将痕量组分(小于1mg/mL)分离或富集。
3.2 常用的沉淀分离体系
常用的沉淀试剂
① 无机沉淀剂 硫酸盐沉淀、 卤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 磷酸盐沉淀等。
常用的分离方法
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
硫化物沉淀分离法 共沉淀分离法 均相沉淀分离法
② 有机沉淀剂 (N-亚硝基苯基羟铵)等。
1.氢氧化物沉淀
NaOH法 可使两性氢氧化物(Al, Ga, Zn, Be, CrO2, Mo, W, GeO32-, V, Nb, Ta, Sn, Pb等)溶解而与其它氢氧化物(Cu, Hg, Fe, Co, Ni, Ti. Zr, Hf, Th, Re等)沉淀分离。 氨水-铵盐缓冲法
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完全沉淀的pH值
金属氢氧化物开始沉淀与完全沉淀的 pH 值(设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 沉淀完 pH 值 pH 值 pH 值 全 pH 值 H2WO4 0 0 6.4 8.5 Zn(OH)2 0.5 1 6.8-8.5 -9.5 Sn(OH)4 稀土氢氧化物 0.5 2.0 7.2 8.7 TiO(OH)2 Pb(OH)2 0.8 1.2 Ag2O 8.2 11.2 Ge(OH)4 2.3 3.8 7.5 9.7 ZrO(OH)2 Fe(OH)2 2.3 4.1 7.6 8.2 Fe(OH)3 Co(OH)2 4.0 5.2 7.7 8.4 Al(OH)3 Ni(OH)2 4.5 8.2 8.7 Th(OH)4 Cd(OH)2 4.9 5.9 8.8 10.4 Cr(OH)3 Mn(OH)2 6.2 6.8 10.4 12.4 Be(OH)2 Mg(OH)2
加入掩蔽剂提高分离选择性
氢氧化物沉淀剂 适用性与沉淀的离子 备注 (1) 主要用于两性元素与非两性元素分离。 (2) Mg2+ 、Fe3+、稀土、Th(IV) 、Zr(IV) 、 Hf (IV) 、 Cu2+、 Cd2+、 Ag+、 Hg2+、 Bi3+、 Co2+ 、 Mn2+、Ni2+ (1) 使高价金属离子(如 Fe3+,A13+ 等)与大部 分一、二价金属离子分离 (2) Be2+ 、Al3+、Fe3+、Cr2+、稀土、Ti(IV) 、 Zr(IV) 、Hf(IV) 、Th(IV) 、Nb(IV) 、Ta (IV) 、Sn(IV) 、 部分沉淀:Fe2+、Mn2+ 、 Mg2+ (pH=12—12.5)、 (1) 通过控制 pH 值使金属离子分离 (2) Ti(IV) 、Zr(IV) 、Th(IV) 、Cr3+、Al3+、 Sn( IV) 、Sn2+、 Fe3+、 Bi3+ 、Sb( III) 、 Sb(V) Zn2+ 不干 扰测 定为 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