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分离法.

合集下载

2沉淀分离法

2沉淀分离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沉淀为硫酸盐 大多数硫酸盐都易溶于水,只有Ca,Sr,Ba,Ra 和Pb的硫酸盐难溶,利用这一性质,可从复杂样 品中将其分离出来。
容易和主沉淀共沉淀的物质见下表
2.6 均相沉淀
• 定义:如果通过适当化学反应,能在试料溶液内 均匀缓慢地生成沉淀剂,这就是均相沉淀法。
按反应类型分类: (1)pH上升及下降法。最常用的是尿素水解法。试料溶液 中加入尿素之后加热,尿素水解生成氨。
pH慢慢均匀上升。这时pH 的上升速度和数值,易由加 热速度、共存盐种类、浓度加以调节。已用于Al,Fe, Ga,Sn,Ti 等的氢氧化物、碱式盐的定量分离中。
表 8-1 氢氧化物沉淀剂 适用性与沉淀的离子 备注 (1) 主要用于两性元素与非两性元素分离。 (2) Mg2+ 、Fe3+、稀土、Th(IV) 、Zr(IV) 、 Hf(IV) 、Cu2+、Cd2+、Ag+、Hg2+、Bi3+、Co2+ 、 Mn2+、Ni2+ (1) 使高价金属离子(如 Fe3+,A13+ 等)与大部 分一、二价金属离子分离 (2) Be2+ 、Al3+、Fe3+、Cr2+、稀土、Ti(IV) 、 Zr(IV) 、Hf(IV) 、Th(IV) 、Nb(IV) 、Ta (IV) 、Sn(IV) 部分沉淀:Fe2+、Mn2+ 、 、 Mg2+ (pH=12—12.5)、 (1) 通过控制值使金属离子分离 (2) Ti(IV) 、Zr(IV) 、Th(IV) 、Cr3+、Al3+、 Sn(IV) 、Sn2+、Fe3+、Bi3+ 、Sb(III) 、Sb (V) Zn2+ 不干 扰测 定为 前提

沉淀分离技术.

沉淀分离技术.

蛋白质聚集沉淀
(1)破坏水化膜,分子间易碰撞聚集,将大量盐 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 力,于是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层减弱乃至消失, 使蛋白质分子因热运动碰撞聚集。
(2)破坏水化膜,暴露出憎水区域,由于憎水区域间作用使蛋 白质聚集而沉淀,憎水区域越多,越易沉淀。
(3)中和电荷,减少静电斥力,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蛋 白质表面电荷大量被中和,静电斥力降导致蛋白溶解度降低, 使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亲水胶体在水中的 稳定因素
水化膜
水化膜
+ + + + + + ++ +
带正电荷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等点电时的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碱 酸 带负电荷蛋白质 (亲水胶体) 脱水
+ + + + + + ++ +
带正电荷蛋白质 (疏水胶体)
阴离子 不稳定蛋白颗粒
阳离子
带负电荷蛋白质 (疏水胶体)
7.65 6.85
(1)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若回收90%的BSA,需要加 入多少固体硫酸铵?(37.27Kg) (2)沉淀中BSA的纯度是多少?(95.34%)
KS分段盐析法
在一定pH、温度条件下,改变离子强度。 适用于早期粗提阶段的分步分离。
虽然这个理论所假定的条件并不完全适合于蛋白质分子,但该 理论对于理解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仍有很大帮助,同时还 有助于针对具体蛋白质选择最合适的沉淀剂及技术。
DLVO理论
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位能取决于离子强度。 在低离子强度时,颗粒距离处在中间状态,双 电层斥力占优势,可看为一个凝聚的势垒;在 高离子强度时,吸引力超过排斥力,相互间的 总位能表现为吸引位能。 虽然这个理论所假定 的条件并不完全适合于蛋白质分子,但该理论 对于理解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仍有很大帮 助,同时还有助于针对具体蛋白质选择最合适 的沉淀剂及技术。

《沉淀分离法》课件

《沉淀分离法》课件

03
分析实验结果的影响因 素,如沉淀剂的种类和 浓度、溶液的pH值、温 度等。
04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 分离效果,总结沉淀分 离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 围。
沉淀分离法的应用
06
实例
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沉淀分离法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
详细描述
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药剂,使水中不易溶于水的悬浮物 或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物,再通过固液分离技术将沉淀物 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5. 倾倒上清液
小心倾倒掉上清液,收集沉淀 物。
6. 洗涤和干燥
对沉淀物进行洗涤和干燥,得 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7.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目 标物质的回收率和纯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
01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的现象,如沉淀物的生 成、颜色的变化等。
02
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分 析,计算目标物质的回 收率和纯度。
历史与发展
历史
沉淀分离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 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淀 分离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发展
现代沉淀分离法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分 离技术,如共沉淀、均相沉淀、盐析 等,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 领域。
应用领域
化学分析
用于分离和富集痕量元 素或复杂样品中的组分

生物制药
用于蛋白质、酶、细胞 等的分离和纯化。
沉淀溶解损失
在洗涤和转移过程中,部 分沉淀可能会溶解,导致 产物的损失。
改进方向
优化沉淀剂的选择
通过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可以改善沉 淀的生成和过滤性能。
改进洗涤方法
减少沉淀溶解损失

沉淀分离法及应用

沉淀分离法及应用

沉淀分离法及应用
沉淀分离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离方法,主要通过生成沉淀物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分离。

沉淀分离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将待分离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制备溶液。

2. 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通常是饱和溶液)。

3. 沉淀剂与待分离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

4. 将溶液与沉淀物分离,通常可通过过滤或离心将沉淀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沉淀分离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分离杂质:当溶液中含有杂质时,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沉淀剂,使杂质与沉淀剂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分离出纯净的溶液。

2. 分离混合物:当混合物中含有不同成分时,可以利用沉淀分离法将其中一种或几种成分分离出来。

3. 分离纯度不同的物质:当溶液中含有不同纯度的物质时,可以通过沉淀分离法将其中高纯度的物质分离出来,从而提高物质的纯度。

4. 提取目标物质:当需要提取特定物质时,可以利用沉淀分离法将目标物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

沉淀分离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沉淀的分离的方法

沉淀的分离的方法

沉淀的分离的方法
沉淀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分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沉淀分离方法:
1. 重力沉淀: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引入重力将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沉淀到底部。

2. 离心沉淀:通过高速旋转离心机,可加速颗粒的沉降速度,从而更快地进行分离。

3. 过滤:将混合物通过滤纸或其他滤膜进行过滤,使得固体颗粒被滤出,而液体透过滤膜。

4. 沉淀剂法:添加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沉淀剂),能够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5. 蒸发结晶:将溶液加热蒸发,使得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实现固液分离。

6. 电沉积:利用电解作用,通过外加电压或电流将带电的物质沉积到电极上进行分离。

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分离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

3沉淀分离法

3沉淀分离法
Ca
2
大量
Pd
2
痕量(被测)
CaCO3 沉淀
Ca CO3
2
2
CaCO3
Pd2+离子附着在CaCO3沉淀的表面,形成共沉淀。
① 无机共沉淀剂
● 氢氧化物沉淀: 如,Fe(OH)3,Al(OH)3,MnO(OH)2等,主要利用 表面吸附作用使痕量金属离子共沉淀。 ● 硫化物沉淀: 如,PbS、HgS等,共沉淀是除吸附、吸留作用 外还有后沉淀作用。 ● 某些晶形沉淀: 如,BaSO4,SrSO4,SrCO3等,可与生成相似晶 格的离子形成混晶(如BaSO4-RaSO4、BaSO4PbSO4等)而共沉淀。
提高氢氧化物沉淀分离的方法
(1) 采用“小体积”沉淀法——小体积、大浓度且
有大量对测定没有干扰的盐存在下进行沉淀。如:
在大量NaCl存在下,NaOH分离Al3+与Fe3+。 (2)加入掩蔽剂提高分离选择性。 (3) 控制pH值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不同金属形成氢氧化物的pH值及介质不同。 (4)采用均匀沉淀法或在较热、浓溶液中沉淀并且热 溶液洗涤消除共沉淀。
(3)逐渐除去溶剂
• 如果将试液与有机沉淀剂在某种水溶液混合,然后慢慢蒸 发除去溶剂,即可在适当的缓冲条件下进行均相沉淀。 • 例如,用8-羟基喹啉沉淀Al3+时,可在Al3+ 试液中加入醋酸
胺缓冲溶液、8-羟基喹啉的丙酮溶液,在70-80℃加热3h,
使丙酮挥发,15min 后即有8-羟基喹啉铝的晶形沉淀析出, 此沉淀易于过滤、洗涤。
均相沉淀的优点: 这样的沉淀不但吸附的杂质少,沉淀较纯净, 而且不必陈化,过滤、洗涤液较方便。 均相沉淀的途径
(1)试剂水解 (2)在溶液中直接产生出沉淀剂 (3)逐渐除去溶剂 (4)破坏可溶性的络合物

沉淀分离法1

沉淀分离法1

§3-1 概 述
三、沉淀的类型
1. 晶形沉淀
d > 0.1 m
颗粒大, 结构紧密,体积小, 杂质少, 易过滤洗涤。 如BaSO4、草酸钙等。 2.无定形沉淀
d < 0.02 m
3.凝乳状沉淀
d: 0.02 ~ 0.1 m
含水多, 结构疏松,体积大, 杂质多, 难过滤洗涤。 如 Fe2O3•xH2O等
也能生长。将一颗小 的现成的硫酸铜晶体 悬着浸入其饱和溶液 中,晶体会缓慢地 “生长”。如果在烧 杯中继续倒入饱和硫 酸铜溶液,则结晶体 的增长会持续几周甚 至几个月。你将会得 到一颗美丽的大晶体。
§3-1 概 述

无论是晶形沉淀还是非晶形沉淀,当粒子非常细 小时(1~100μm)就变成胶体,胶体溶液很难过 滤。 为使胶体溶液较易过滤,可在溶胶中加入一定的 电解质,夺取胶体粒子周围的水分可促进凝结。
如:亚砷酸水溶液中,通入H2S生成的As2S3 ,很 难过滤,加入HCl或NaCl等电解质,过滤就容易 多了。


§3-1 概 述
六、沉淀分离法的类型: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有机沉淀剂分离分含量极微时,多采用共沉淀分离法
沉淀的纯度
分类
沉 淀 分 离 法

溶解度 S ( mol· L-1 或 g /100g水)
溶度积
BaSO 4 (s)
溶解 沉淀
Ba (aq) SO (aq)
2 2 4
2
2 4
Ksp (BaSO 4 ) c(Ba ) c(SO )
Ksp — 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An Bm (s) nA (aq) mB (aq)
2 3
S 3
K sp 4
例:K sp (Ag2 CrO4 ) 1.1 10 S 3

沉淀分离的三种方法

沉淀分离的三种方法

沉淀分离的三种方法
沉淀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主要通过将化学混合物中的沉淀与上清液分离开来,从而得到目标物质。

以下是三种常用的沉淀分离方法:
1. 重力沉淀法:该方法主要根据沉淀和上清液的比重差异进行分离。

将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后,较重的沉淀会沉到容器底部,上清液则漂浮在沉淀上方,通过倾斜容器或吸取器取出上清液即可。

2. 离心沉淀法:该方法使用离心机对混合物进行离心,通过离心力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

该方法适用于沉淀量较小的混合物。

离心后,将离心管中的上清液倒出即可。

3. 过滤法:该方法主要利用过滤器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沉淀与上清液分离。

选用的过滤器要根据沉淀的性质和大小来选择。

过滤后,将上清液从过滤器中收集即可。

以上是三种常用的沉淀分离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混合物,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二、授课主要内容§3—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3—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一、分析功能团analytical radical二、有机沉淀反应与沉淀剂三、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沉淀分离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四、主要外语词汇deposition五、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六、复习思考题1阐述沉淀剂分类2什么是分析功能团?七、参考教材references参考书:《工业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华师大五校合编,2001年,第五版《分离及复杂物质分析》邵令娴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举例:①Fe3+,Al3+、Ca2+、Mg2+络合滴定;②Fe3+,Al3+低含量时掩蔽EDTA测Ca2+,Mg2+,如水硬度;③Fe3+,Al3+高含量时先分离自掩蔽后测。

§3—1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一、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法可生成氢氧化物的离子较多,根据沉淀物的溶度积,可大致算出各种金属离子开始析出沉淀时pH值。

例如:测定Fe3+已知Ksp Fe(OH)3=3.5×10-38当溶液中[Fe3+]=0.01 M开始沉淀的pH值[OH¯]3[Fe3+]≥Ksp = 3.5×10-38[OH¯]≥1.5×10-12;pOH≤11.8;pH ≥2.2;沉淀完全进行时,溶液中[Fe3+]残留10-6 M,已知99.99%的铁Fe3+被测定,此时[OH¯] = 10-10.5,pOH = 10.5,pH = 3.5即测定Fe3+的pH为2.2~3.5根据Ksp可算出金属离子的沉淀pH范围,各种离子沉淀时的pH值不同,有的在较低的pH值时能测定,有的在较高pH值时开始沉淀,因而可控制pH进行分离。

Ksp Al(OH)3 = 1.3×10-33当开始沉淀时[Al3+] = 0.01[OH¯] ≥2.35×10-11,pOH≤10.63 ,pH ≥3.4沉淀完全时[OH¯] = 1.09×10-9,pOH = 8.96 ,pH = 5.0即测定Al3+pH3.4~5.0在水泥分析中Fe3+,Al3+分离采用控制pH值法一般Fe3+ 2.2~3.5Al3+ 3.5~4.5由于测定的形式,颗粒度大小及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受其它离子的干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用这种方法算出的只是近似值。

常用的沉淀剂:(1)NaOH溶液:可使两性的氢氧化物溶解而与其它氢氧化物沉淀分离,分离情况列于下表中:a.由于NaOH易吸收CO2而含微量CO32-。

因此溶度积小的碳酸盐(离子)可能析出。

例如当有Ca2+、Sr2+、Ba2+存在可能形成碳酸盐析出。

b.当CrO22-水解加热生成Cr(OH)3↓,若加入H2O2则CrO22-→CrO42-在溶液中。

c .Mn 2+若有氧化剂→MnO(OH)2↓,亚锰酸或H 2MnO 3。

(2)氨水加铵盐沉淀剂加入铵盐电解质(一般NH 4NO 3,NH 4Cl),有利于沉淀的凝聚,同时氢氧化物沉淀吸附NH 4+,可以减少沉淀对其它离子的吸附。

(3)ZnO 悬浊液ZnO 为一难溶碱,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ZnO+H 22++2OH¯根据[Zn 2+][OH¯]2=1.2×10-17当将ZnO 悬浊液加入到酸性溶液中时ZnO 被溶解,当[Zn 2+]为0.1M 时pOH = 8 ,pH = 6因此可用ZnO 悬浊液控制pH 在6左右,显然利用悬浊液控制pH ,会引入大量的相应的阳离子,因此只有当这些阳离子不干扰测定时才可利用。

同理CdCO 3悬浊液:CdCO 3+H 2Cd 2++HCO 3¯+OH¯Ksp Cd(OH)2 = 5.9×10-15 ,当加到酸性溶液中[Cd 2+ ] = 0.1M 时pOH = 6.6,pH = 7.4二、硫化物沉淀分离法除碱金属碱土金属外,重金属离子可分别在不同酸度下形成硫化物沉淀。

沉淀剂H 2S 是二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S 2-++12K 1 = 5.7×10-8 ,K 2 = 1.2×10-15可见[S 2- ]与酸度有关,[H +]↑,[S 2-]↓,因此可通过控制酸度来控制[S 2-]。

由于H 2S 是气体,使用不方便通常用硫代乙酰胺作沉淀剂:酸性介质CH 3CSNH 2+2H 2O+H +=CH 3COOH+H 2S+NH 4+ 碱性介质CH 3CSNH 2 +3OH¯=CH 3COO¯+S 2-+NH 3↑+H 2O滴定剂通过水解反应缓缓产生属于均相反应。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H 2S 系统分析将金属离子分成五大类 1组:Ag +、Hg 22+、Pb 2+,6 M HCl2组:0.3 M HCl 通H 2S 或加TAA 铜组Cu 2+、Bi 3+、Cd 2+、Pb 2+砷组As 3+、Sb 3+、Sn 2+、Hg 2+硫化物3组:Al 3+、Fe 3+、Cr 3+、Fe 2+、Ni 2+、Co 2+ 、Zn 2+、Mn 2+,氨性介质中pH8~9+TAA 4组:Ba 2+、Sr 2+、Ca 2+ NH 4Cl ~NH 4+ (pH=9) (NH4)2CO 3 沉淀 5组:Na + 、K +、NH 4+§3—2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无机沉淀剂存在选择性差,灵敏度不够高等缺点。

有机合成试剂的发展促进了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不断简化,提高了选择性和分离效率。

一、分析功能团(analytical radical)能使有机试剂与金属离子起选择性作用的特征结构称分析功能团如丁二酮肟乙二肟α—苯偶酰肟等含有C CNOHNOH结构的试剂与Ni2+ 都能生成内络盐,与Fe2+,Co2+,Cu2+分别生成深红色,棕色,紫色的可溶性络合物。

丁二酮肟与Ni2+生成鲜红色内络盐沉淀,这种具有特征结构的分析功能团也并不是只能与某一离子起反应,不同结构的分析功能团表现出的灵敏度也不相同。

凡符合如下通式的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均可与Sn(IV)反应灵敏生成难溶化合物:RH2O3As或AsO3H2 R故—AsO3H可认为是Sn(IV)的分析功能团。

二、有机沉淀反应与沉淀剂沉淀反应主要有生成螯合物和生成离子缔合物两大类,也有生成三元络合物。

1. 生成螯合物及内络盐的沉淀类这种有机沉淀剂一般含有两种基团,一种酸性基团-OH,—COOH,-SO3H,-SH 等,基团中H+可被金属离子置换;另一种是碱性基团-NH2,=NH,>N,=Co,=Cs等,这些基团与离子以配位键结合从而生成环状结构的螯合物,整个分子不带电,是具有大的还原性基团,因此不溶于水。

常见的代表物有:(1) 二肟类:丁二酮肟二分子的丁二酮肟与Ni2+形成内络盐(2) 羟肟类:水杨醛肟“试铜灵”Cupron又名α—苯偶姻肟(α—benzoin Oxime),能在氨性缓冲溶液中酒石酸存在下完全沉淀Cu2+ 为絮状化合物(3) 亚硝基化合物:代表性:NNO ONH4NNOONH4NNO ONH4NNOONH4铜铁灵cupferron新铜铁灵neocupferron能测定Fe3+,Ga3+,Sn(IV),U(IV),Zr4+等十多种离子。

(4) 8—羟基喹啉(8—hydroxquinoline)及衍生物:又称8—羟基喹啉又称喔星(oxine),研究较多的一类沉淀剂,溶于乙酸难溶于水易溶于无机酸和稀碱分别形成NOH+和NO -。

8—羟基喹啉与许多二价、三价及少数四价阳离子反应,典型反应与Al 3+反应。

用沉淀重量法测Al 。

(5) 含硫化合物:例如铜试剂,即二乙基胺二硫代甲酸钠(简称DDTC ),能与Ag +、Cu 2+、Cd 2+、Co 2+、Ni 2+、Hg 2+、Pb 2+、Bi 3+、Zn 2+、Fe 3+、Sb 3+、Sn 4+、Tl 3+ 等生成沉淀。

(6) 苯胂酸及其衍生物苯胂酸在3 MHCl 中可将Zr 4+沉淀完全,是沉淀Zr 4+的良好试剂。

甲胂酸和苯胂酸的某些衍生物也是锆的比较好的沉淀剂,这些试剂如:AsO 3H 2HO对羟基苯胂酸H 3C AsO 3H 2甲胂酸(7) 氨基酸类:芳香族氨基酸可测定氨络合物离子如C u 2+、Zn 2+、Cd 2+、Co 2+、Ni 2+、Ag +等。

2. 形成离子缔合物的沉淀剂离子缔合物:有机试剂在溶液中电离形成带电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

如沉淀K +,Rb +,Cs +用四苯硼化钠。

B(C 6H 5)4-+K +KB(C 6H 5)KB(C 6H 5)4↓白色,B(C 6H 5)4K 重量法测K +。

又如1,10-邻二氮菲,当有Cl ¯存在时,可与Pd 2+形成三元离子缔合物。

Pd 2++C 12H 8N 2→Pd(C 12H 8N 2)2+;Pd(C 12H 8N 2)2++2Cl -→Pd(C 12H 8N 2)Cl 2↓思考题1. 进行氢氧化物沉淀分离时,为什么不能完全根据氢氧化物的 Ksp来控制和选择溶液的PH 值?2. 为什么难溶化合物的悬浊液可用以控制溶液的PH值?试以CdCO3的悬浊液为例说明之。

3. 阐述沉淀剂分类。

4. 什么是分析功能团?5. 试比较无机沉淀剂分离与有机沉淀剂分离的优缺点,举例说明之。

6. 均相沉淀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均相沉淀法的各种沉淀途径。

7. 试分别说明无机沉淀剂和有机沉淀剂的作用原理,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今预分离下列试样中的某种组分,分别应选用那种沉淀分离法?(1)镍合金中的大量镍。

(2)低碳钢中的微量镍。

(3)大量Cu2+,Fe3+存在下的微量Sb。

(4)海水中的痕量Mn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