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大桥
苏州东西山旅游攻略

苏州东西山旅游攻略介绍西山又称洞庭西山、金庭镇,是太湖中的第一大岛,岛上既能看烟波飘渺的太湖湖景,也有位列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的缥缈峰,有古村,也有溶洞,可游览的景点很多而且各具特色,农家乐和湖鲜也很吸引人。
太湖大桥分成三段,从北到南串起了陆地、长沙岛、叶山岛、西山岛,犹如一串项链,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游客游玩的主要是西山岛,西山岛中间是山,游览路线便围绕着山成环形,推荐至少安排两天时间,第一天游览东路的林屋洞及周边景点,晚上住在石公山北侧或者明月湾古村内,第二天去西路的缥缈峰或者其他景点。
当地土菜馆很多,石公山和明月湾古村集中了沿湖的餐馆,尝尝特色美食“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是必须的,秋天上市的太湖大闸蟹也很赞。
西山岛上四季都有不同的绿色产品,4月有碧螺春茶,5月有枇杷,6月有杨梅,8月有桃子、石榴,秋天有橘子,在道路两旁就能看见茶园和累累硕果。
太湖大桥连着陆地的一头有渔洋山、苏州海洋馆,毕竟不是重点,直奔西山岛东边的林屋洞。
洞内冬暖夏凉,太湖石替代了钟乳石,看上去和普通溶洞不太一样。
2月-3月,林屋洞的梅园梅花盛开,一点不逊色于香雪海。
有千年古香樟的古樟植物园、现代重建的包山寺、有古紫藤缠绕古香樟的罗汉寺,都在林屋洞周边,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游览。
石公山位于西山岛的南端,海拔仅50多米,却占了岛上诸山中贴近太湖的地理优势。
山南的一线天爬起来很好玩,山北的石公寺后有海灯法师的灵骨塔,爬到山顶可俯看太湖。
明月湾古村位于石公山西边2公里处,也贴着太湖,村口的古樟树、村内的石板街、深入太湖中的古码头,令人流连。
相传夫差与西施曾在此赏月,古村的湖光月色自是不错。
开放时间全年 08:30-17:00(最晚入园16:30)。
优待政策补充说明:景区门票免费,景区内部分景点需购票参观。
必看贴士1. 西山景点众多,分布又很散,虽然公交线路基本涵盖了各个景点,但还是自驾为佳。
2. 2月-3月梅花盛开时,及国庆等节假日,众多自驾车可能会造成太湖大桥的拥堵。
中国七大西山

中国七大西山桂平西山是我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首,,上网查找一般找到的只有桂平的西山,所以说西山是第一名山当之无愧.西山因风景无比秀丽,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佛家灵感的神密而闻名中外.下面是全国七大西山对比:桂平西山桂平西山又称思灵山。
因在桂平县城西边而得名。
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渐成为游览胜地。
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之称。
"五岳归来不看山,看山只看浔州山".山上古树参天,清泉甘例,怪石嶙峋,石径曲幽。
以西山为中心,其周围35公里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田起义遗址、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和由大藤峡、白石洞天、罗丛福地、紫荆瑶山、浔州古城秀京、北回归线标志塔、东塔等组成的风景名胜群,“夙擅名胜”,“别有天地”,为“南天第一秀山”。
西山自南梁始,已有1000多年历史,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著称。
佳期木交荫,石洞通灵,清泉喷乳,仙茗凝香,名庵古寺高僧驻锡。
西山下黔江郁水交江浔江,东塔回澜。
浔州古城是古代大成都市国国都秀就,保存着王府遗址和宋代古窑址、汉墓、新石器时代遗址等名胜古迹。
北回归线标志塔、东塔、郁江枢纽工程就在大江岸3公里内。
白石洞天,是全国“三十六洞天”中的“二十一洞天”,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石峰险绝,山下是著名的麻垌荔乡。
以桂平西山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洞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在内的众多景点景观组成了桂平西山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北京西山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
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
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西山峰岭连延,历今房山、门头沟、石景山、昌平等几个区县,古称无定河的永定河贯穿其中,将西山截为南北两段。
至于距城区较近的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香山以及西山余脉荷叶山、瓮山等等,则更为人们所熟悉。
苏州的桥作文500字

苏州的桥作文500字苏州的桥作文500字说到苏州,自然会提起水,说到水,自然而然让人联想到苏州的桥。
桥,成了苏州的一大标志性特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座建筑历史和文化的丰碑。
据《苏卅日报》统计,目前全市的桥梁总共有4471座。
最老的古桥是乌鹊桥,始建于春秋时代,已有两千多岁了!可见苏州不仅桥的数量多,而且时代之久远。
这足以让我们苏州人以桥为自豪,以桥为骄傲!苏州人更值得自豪的是我们的祖先拥有着高超的造桥技术。
位于我们吴中区的宝带桥,是苏州最长的一座古桥,也是我国现存古桥中最长的多孔石拱桥,被誉为全国“四大名桥”。
桥长300多米,53孔,孔孔连缀。
农历八月十八夜,会展现天空一轮明月,桥下水中53个串月的奇观。
吴门桥是苏州城中最高的古桥,建于北宋。
当年有3孔,现存单孔是清代同治年间重建。
桥长66.3米,桥面,5米,拱跨16米,拱高9.85米。
这座桥不仅高,桥北还砌有0.6米宽的纤道,给纤夫穿越桥洞,在江南石拱桥中很罕见。
可见祖辈苏州人高超的造桥技术。
苏州人最值得自豪的是现代苏州人造桥的美。
全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穿越长沙、叶山两岛到达西山岛,全长4308米。
造型简洁、明快、轻巧、新颖,富有时代感。
桥面贴水而过,蜿蜒起伏,犹如一条飞舞的彩带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成为大湖风景区一个新景点。
而园林里的85座桥中最小的一座在网师园,叫引静桥。
只有2.4米长,1米宽,是苏州最小的石拱桥。
桥面精雕细琢,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桥身藤萝缠身,美不胜收。
走在这些桥上,油然为现代造桥艺术喝彩。
作为苏州人的后来者,我们要努力读懂桥,从小珍爱桥,行动起来保护桥!苏州素有“江南水乡”的美誉。
全城到处都有水,最美也是水。
有水自然也有桥。
我爱苏州也爱苏州的桥。
苏州最长的太湖桥,全长4308米。
它北起渔洋山,南至西山岛。
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到达西山岛,品尝那里“吓煞人香”的碧螺春和美味多汁的枇杷。
苏州最短的桥,是网师园里的引静桥。
桥梁史话

桥梁史话据考古分析,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诞生于氏族公社时代,距今4000—6000余年。
到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基本形成了梁桥、拱桥、吊桥三种桥梁基本体系。
进入隋、唐、宋时期(公元581—1279年),古桥技术达到了颠峰,随后元、明、清三代(公元1279—1911年),将前代的造桥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初步形成了各种桥型的设计规范。
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传播,现代桥梁逐步出现和发展。
现按历史发展编排各类桥型的首座和最新记录,用图文注解,还收集了世界跨径之最和历史名桥,以及由30名著名桥梁工程师、建筑师和学者,评选出二十世纪世界最美丽的桥梁十五座,有助于对桥梁工作者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重视桥梁的美学设计。
梁桥一、古代梁桥古老的原始桥梁结构简单。
考古发现,距今约4000余年,最早出现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已有独木桥存在的可能。
在原始公社时代,又称石器时代,春秋末战国初之前(公元前476年),都是石制工具,只能对木材进行粗糙加工,之后进入铁器时代,才有石料加工工具,能建造石料桥。
(一)、原始桥梁1、独木桥,创始最早,它不能长期使用,但其延用周期最长,甚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在使用。
2、蹬步桥,位于湖南双峰县永丰镇。
它是最原始的渡河工具之一,可谓桥梁的童年。
(二)、木梁桥栈道桥,位于四川广元市朝天镇北的嘉陵江明月峡和清风峡东岸石壁上,开凿于西周初年,距今有3000年历史,几任修复,为历代广泛使用。
(三)、石梁桥安平桥始建于公元1138年,位于福建晋江安海港,全长5华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梁式古石桥,被誉为“北有赵洲桥,南有安平桥之称”,1961年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木悬臂梁桥程阳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廊桥,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1917年,是中国古桥最后一株壮丽的晚霞。
二、现代梁桥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传入中国,钢梁首先在桥梁上使用。
1824年,英国人发明了水泥,法国于1939年发明了预应力混凝土,使混凝土梁桥的跨径得以很大飞跃,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实用的桥型。
13147698_太湖双桥看金庭生活

太湖双桥看金庭生活记者 亦安冉金庭,本叫洞庭西山,是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在烟雾缭绕的太湖上,西山愈发山明水秀,风光旖旎。
眼中所见,口中所食,都浸润着太湖的灵气。
西山岛上物产丰腴,鱼虾鲜美,花果不断,就连一杯茶都带着花果的甜香。
这个吸收着太湖灵气的岛屿,以前却缥缈在陆地之外可望而不可及,满岛的风光无限,满山的花果飘香,都隔着一湖碧水。
后来,有了太湖大桥,1994年苏州太湖大桥建成通车,岛外的人们得以藉由这座大桥,到达这风光旖旎的彼岸。
太湖大桥,也是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宛如长虹卧波把西山岛链接进我们的生活。
观光休闲的人们要涌进西山岛,瓜果物产要送出西山岛,这条唯一通道,于是就经常是堵堵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10月,苏州太湖大桥复线工程正式开工。
岁末年终,2016年12月20日,太湖大桥复线工程新桥正式通车,同时老桥开始封闭维修改造,预计至2017年5月,可实现太湖大桥双桥运行。
双桥,把西山岛拉得离我们似乎更近了,可以想见在岛上车马慢的日子。
岛上的日子车马慢这个隆冬时节,可以去金庭这样静下来赏梅花西山梅园,是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1912年改为荣氏私园,取名“梅园”里面种植了几千株梅树。
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会群梅冲寒怒放,腊梅、白梅、红梅、绿梅、墨梅等众多品种,山翠梅艳,到时候观赏园内数千株梅花争奇斗艳。
迂回在梅林之中的梅溪和观景桥景观,使视野更开阔,小溪映梅花,潺潺流水在梅林之中缓缓流淌,观梅赏梅更富有诗情画意。
半山腰,还有梅花盆景展览,也十分雅致。
“林屋梅海”这些年风头正劲。
这里以林屋山为中心,环山数千亩梅林连绵不断,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都可谓全国之最,因此各地来探梅者络绎不绝。
走进梅园,只觉暗香浮动,里面一些梅树花开正盛,秀色可餐,几株大型绿梅、红梅、白梅,已然怒放,许多游客留连树下,近距离观赏,拍照留念。
林屋山环山遍植梅树,共计3000多亩,而登山远眺,梅林尽收眼帘,景色动人。
南太湖大桥题字

南太湖大桥题字南太湖大桥是一座跨越着风景秀美的太湖,连接江苏省和浙江省两地的大型桥梁,是中国境内第一座跨越太湖的大桥,以其高大壮观的桥体和惊险刺激的景观闻名于世。
南太湖大桥题字,历经多次商议,最终确定了一幅包含入木三分艺术和正能量的精美题字。
本文将从南太湖大桥的设计特点、建造历程和题字内涵三个方面分析这幅题字,揭示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南太湖大桥是一座高速公路大桥,跨越太湖北线,全长约36.7公里,建成后成为“京杭大运河经济带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南太湖大桥的设计中,设计师们尽可能地与自然融合,追求自然的平衡和和谐。
大桥采用的是单跨画龙造型,桥墩造型仿佛一根庞大的巨柱托起整座桥梁,整座桥梁协调而不失庄严大气。
由于建造的难度很大,南太湖大桥的建设历程非常漫长,耗资颇高,但它的建成,不仅极大地缩短了江苏、浙江两地的交通时间,也提升了两地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无限的福祉。
正是因为南太湖大桥的设计特点和建造历程独特,并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题字也因此承载着颇有意义的内涵,并成为一种慰籍和鼓励。
南太湖大桥题字为“静水流深,秀色可餐”,简短而内涵深刻。
静、水、秀三个字,概括了太湖这一壮观自然景观的全部,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依恋和热爱。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其水流深沉,充满着磅礴的力量,寓意着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秀色可餐”的意境,则暗示着太湖这一壮观景观之美,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南太湖大桥的题字,是一个非常好的诠释了大桥的内涵和社会意义,这不仅是大桥建设者对工程完成的赞美,更体现了人们对文化交流、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关注和认可。
由此可见,南太湖大桥作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将继续推动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苏州东太湖附近景点

苏州东太湖附近景点苏州东太湖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点。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景点的介绍。
1. 东山岛:东山岛是一个美丽的小岛,位于东太湖的中心。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东山寺、东山公园和东山古镇。
您可以在这里漫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2. 东太湖国家森林公园: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许多壮观的景点,如太湖石林、太湖荷花园和太湖湿地公园。
您可以在这里享受自然美景,还可以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划船和钓鱼。
3. 东太湖湿地公园:这是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拥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观察各种野生动物。
此外,您还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划船和钓鱼。
4. 东太湖温泉度假村:这是一个美丽的温泉度假村,拥有许多温泉和水疗设施。
您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温泉和水疗,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5. 东太湖湖心岛: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岛,位于东太湖的中心。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如湖心岛公园和湖心岛渔村。
您可以在这里漫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6. 东太湖湖滨公园:这是一个美丽的湖滨公园,拥有许多壮观的景点,如太湖大桥和太湖湖心岛。
您可以在这里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划船和钓鱼。
7. 东太湖水上乐园:这是一个美丽的水上乐园,拥有许多刺激的游乐设施。
您可以在这里享受水上乐趣,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总之,苏州东太湖拥有许多美丽的景点,无论您是想欣赏自然美景,还是进行各种户外活动,这里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苏州太湖大桥夜景文案短句

苏州太湖大桥夜景文案短句苏州太湖大桥夜景,璀璨夺目,如诗如画。
夜晚的大桥,仿佛是一条巨龙盘踞在太湖之上,它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将周围的一切都映衬得如梦如幻。
伴随着夜幕的降临,太湖大桥的彩灯也亮了起来。
红、绿、蓝等绚丽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点亮了整个夜空。
桥面上的车辆在灯光的映衬下,犹如明珠般熠熠生辉,繁忙而又有序地穿行其中。
大桥两旁的灯光,如珍珠般串联成一串,绵延至远方。
灯光的映照使得太湖大桥显得更加宏伟壮观,它的轮廓线条在夜晚中分外鲜明,仿佛是一座艺术品。
桥上的灯光变化多样,有跳动的流水般的变幻,有闪烁的星星点点,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感觉。
夜晚的苏州太湖大桥,桥身透露着蕴藏的力量与魅力,静静地倚立在太湖之上,与夜景融为一体。
大桥两侧的湖水波光粼粼,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一层银色的涟漪,将桥影倒映其中,犹如一幅水墨画。
站在大桥上,可以远眺太湖美景,湖光山色与大桥的灯光交相辉映。
远处的苏州城市夜景,宛如星河般绚烂多彩。
高楼大厦和小巷弄堂,在夜色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各自散发着吸引人的光芒。
大桥一端的夜市,更是热闹非凡。
街市的灯光映照下,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和纪念品。
美食的香气扑鼻而来,吸引着游客们的注意力。
人群穿梭其中,热闹非凡,仿佛置身于繁华的城市中心。
夜晚的苏州太湖大桥,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一座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
大桥融入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成为苏州的一张名片。
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夜晚的苏州太湖大桥,美不胜收。
它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体验到了城市繁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宁静与深邃。
在这片美景中,人们可以放松心情,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夜晚的苏州太湖大桥,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
它以它独有的姿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或许,正是因为苏州太湖大桥夜景的迷人魅力,使得它成为了苏州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能在湖畔划船
偶 尔 可 以 骑 行
制作人:曹锦
时间:2014年5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太湖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48个, 峰72座。
太湖大桥全长4308米,桥面宽12米,181孔。
太湖大桥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桥梁分院设计
工程由中共吴县县委、县政府组织实施,总投资1.15亿元,1992年12月27日动工, 1994年10月25日建成通车。
设计评审和地质钻探
• 1992年3月3日至5日,江苏省太湖风景建设委员会和吴县县政府邀请 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省建筑设计院、省工程咨询中心、省交通规划 设计院、无锡市建委、苏州市环保学院、市计委、市园林管理局等单 位的12位专家参加太湖大桥方案的评审工作。专家们认真查看了3家 单位提供的9套方案,并踏勘了胥口渔洋山、长沙岛、西山叶山岛、 西山大庭山的架桥现场位置,一直认为,建设太湖大桥是十分必要的, 桥位的选择和确定也是合理的,并对大桥方案的整体构想、造型、技 术依据等提出了中肯意见。大桥设计和造型要与太湖自然环境形成整 体、相得益彰,桥体要简洁明快、轻巧新颖,有时代感和个性特点。 桥的外型要考虑周围山体轮廓线,桥宜低不宜高,宜简不宜繁,桥墩 尽可能轻巧些,三座桥的造型风格要一致。经过无记名投票,一致同 意以B组一号桥的B方案——同济大学的方案为基础进行完善设计。这 个方案的要领是“简洁明快,轻巧新颖”。5月18日,江苏省地质勘 查大队进场,进行桥为地质钻探,历经月余。经钻探39个钻孔并进行 的资料缝隙显示,桥位地质条件良好,直径一米的单桩极限负载达 377吨。6月17日,省计委发出《关于苏州吴县太湖大桥可行性研究的 批复》。
前期准备
• 1987年10月14日,吴县城建局主持召开建造太湖大桥预可性方案座谈会,县 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10余人参加了讨论。之后,又邀请有关水利、交通、 桥梁、环保、渔业、风景、等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大家一 致认为,沟通胥口至西山陆路,筹建太湖大桥较为合适。1989年5月至6月, 吴县城建局委托江苏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址钻探,重点勘察了解太 湖大桥沿线水下地质土实况。同年8月,提交《江苏省吴县太湖大桥前期工程 地质勘察报告》。1991年6月29日,县常委会决定立即着手进行太湖大桥建设 的前期准备工作。9月9日,吴县城建局向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办公 室(太建办)报送《关于吴县西山大桥申请立项的报告》。9月11日批复同意 建造。9月23日,吴县计委向苏州市计委上报《太湖大桥项目建议书》。10月 15日,苏州市计委向江苏省计委上报《太湖大桥项目建议书》,吴县派专员 送到省里。1991年11月9日,西山长2670米、宽16米的庭山公路工程破土动工。 12月9日,无线太湖大桥建设指挥部成立,总指挥秦兴元,副总指挥蔡福泉。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人冯雪根,副主任葛家午、吴恒生、柯菊明。指挥部 设在苏州东大街原吴县县政府大院内。
施工建造
• 1992年10月27日,吴县县委、县政府在太 湖大桥1号桥北端的胥口墅里村渔洋山麓举 行了太湖大桥开工典礼。上午11时,大桥 第一根钻孔灌注桩顺利完成,太湖大桥施 工建设正式拉开帷幕。10月29日,西山镇 党委、镇政府在3号桥大庭山工地举行太湖 大桥3号桥开工典礼,西山2万多群众自发 前往参加了开工典礼。10月30日上午9时30 分,3号桥第一根灌注桩开钻,拉开了3号 桥建设的序幕。11月28日,2号桥正式开工。
大桥题字
• 1992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乘坐“碧 螺号”游艇视察太湖时,对旖旎的太湖风 光赞叹不已。于福南向总理汇报了吴县正 在加快太湖经济开发,并将在太湖建桥, 以桥为纽带,加快太湖开发建设等情况, 请总理为太湖大桥题字。李鹏总理欣然题 写了“太湖大桥”四个字。
太湖大桥 是很美的
独特的桥
有独 特的 味道
太湖大桥
一号桥最长,1768米;二号桥最高,中心孔高 22.5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桥体简捷 明快,轻巧新颖,富有时代感,桥岛绵绵十余 里,直抵太湖湖心。与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 一条飞舞的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蜿蜒 起伏。
意义
大桥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西山诸岛的交 通,实现了当地人民世世代代架桥的夙愿,而且将为 开发和利用太湖自然资源和发挥地理优势,加快苏州 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尽快建成环太湖旅游经 济区,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