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寨卡病毒病培训课件

寨卡病毒病培训课件

避免接触感染者:避免与寨卡病毒病患者密切接触
寨卡病毒病的治 疗
治疗方法
01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 林、干扰素等
02
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 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03
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 肽、干扰素等
04
营养支持:如补充蛋白 质、维生素等
05
物理治疗:如热敷、按 摩等
06
心理治疗:如心理疏导、 心理支持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病 情变化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促 进身体恢复
寨卡病毒病的研 究进展
病毒变异
疫苗研发
01
疫苗类型:灭活 疫苗、减毒活疫 苗、重组疫苗等
02
研发进展:目前 有多种疫苗处于
临床试验阶段
03
疫苗效果:部分 疫苗显示出良好
的保护效果
04
研发挑战:疫苗 研发需要克服病 毒变异、免疫原
性等问题
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 如利巴韦林、
干扰素等
免疫调节药物: 抗炎药物:如
如胸腺肽、干 非甾体抗炎药、
扰素等
糖皮质激素等
康复治疗:如 物理治疗、心
理治疗等
谢谢
淋巴结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 如脑膜炎、脑 炎、脊髓炎等
寨卡病毒病的预 防
预防措施
1
避免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剂、穿 长袖衣物、使用
蚊帐等
2
保持环境卫生: 清理积水、垃圾 等,减少蚊虫滋

3
接种疫苗:目前 尚无疫苗,但正
在研发中
4
提高个人卫生: 勤洗手、保持皮
肤清洁等
疫苗接种
1
疫苗类型:灭活疫 苗、减毒活疫苗、
04
寨卡病毒病可 导致胎儿小头 畸形和其他神

寨卡病毒培训课件课件

寨卡病毒培训课件课件
寨卡病毒抗体与同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 病毒抗体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 注意鉴别。
• (三)病原学检查。 • 1.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血液、尿液、精液、 唾液等标本中的寨卡病毒核酸。 • 2.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 • 3.病毒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 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也可 • • • • •
3.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滴眼,每日4次 (三)中医药治疗。本病属中医“瘟疫·疫疹”范畴,可参照“疫疹”辨 证论治。 1.邪犯卫表证。 症状:皮疹、发热、恶风寒、咽痛、肌肉骨节疼痛,或见肌肤疹点隐约, 或头颈皮肤潮红、目赤多泪。可见舌尖边红,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表。 基本方药:银花、连翘、荆芥穗、赤芍、青蒿、淡豆豉、黄芩、柴胡。 加减:目赤者,加菊花、夏枯草;肌肤疹点显露者,加升麻、紫草;热甚 者,加生石膏、知母。 中成药:可选用清热解表类中成药。
• 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同 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 情形之一者: • (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2)分离出寨卡病毒。 • (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 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其他常见黄 病毒感染。
•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胎死宫内和新生儿小头畸形等。 •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 Guillain-Barre Syndrome)病例的报道,但二者之间的因果 关系尚未确定。

寨卡病毒的基本知识.ppt

寨卡病毒的基本知识.ppt
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 身乏力以及头痛
3、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
例罕见
临床表现
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 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巴西寨卡病毒肆虐下的小头症宝宝
• 由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在 美洲地区进行“爆炸式” 传播,预计该病毒可能在 美洲感染300万至400万人。 在情况最为严重的巴西, 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 系统病变密集出现,这些 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 毒流行存在密切联系。
寨卡预防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临床表现及 外斐氏反应
大环内酯类、四环 素类、氯霉素、喹
诺酮
发热伴血小板减 少综合症
鼠疫杆菌
发热、毒血症淋 巴结肿大 肺炎、
出血
白细胞及中性粒 细胞增多 血小板
减少
临床表现
链霉素或与磺胺
细菌学或血清学 检查
类及四环素联用
一分钟读懂寨卡病毒
第五节
治疗及预防
1、对症治疗 2、目前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 虫叮咬 3、建议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 行地区
登革热病毒
黄病毒科、 黄病毒属、 单股正链RNA病毒
埃博拉病毒
纤维病毒科 单股负链RNA病毒
H7N9
正粘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属 单股负链RNA
病毒简介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
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传播媒介
伊蚊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 2、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
塞卡病毒的基本知识
寨卡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和流行情况

登革热及寨卡病毒病的防治PPT课件

登革热及寨卡病毒病的防治PPT课件

诊断技术进展
新型检测技术
开发基于纳米技术、生物传感器 等新型检测技术,提高病毒检测
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多重检测技术
建立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的多重 检测技术,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
性。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病毒检测 和诊断,提高诊断自动化和智能
化水平。
临床样本处理与保存
样本采集
规范采集患者血液、脑脊液等样本,确保样本质量和安全 性。
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灭蚊工作,消除蚊虫 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 叮咬,如穿长袖衣裤、使 用驱蚊剂等。
登革热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 半流质饮食,保持水、电解质
平衡。
对症治疗
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 温,疼痛严重者给予止痛治疗

抗病毒治疗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登革热疫苗
采用肌肉注射方式,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进行接种。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无 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寨卡病毒疫苗
具体接种方法和程序尚待进一步研究和公布。
免疫效果评估
登革热疫苗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够显著降低登革热 发病率和死亡率。
寨卡病毒疫苗
由于目前该疫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免疫效果尚待进一步评估。不过,根据 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潜力。
了解登革热和寨卡病 毒病的传播途径、症 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概述
登革热
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临床表现 为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解读培训课件

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解读培训课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是由 寨卡病毒(Zika 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 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寨卡病毒于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 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等症状的患者,其中 49例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无重症或死亡
病例。之后的数年中,东南亚地区的泰国、
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相继 有散发病例的报告。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2013年-2014年,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属波 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疫情,报告病 例约10,000例,其中70例为重症病例, 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膜脑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症)的并发症。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传播途径 (1)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
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 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 其他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一、疾病概述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一)病原学。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
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 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 10.8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目前 在南美地区流行的病毒为亚洲型。寨卡病毒与同 为黄病毒属的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 等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 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 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期、恢复期血清标本间隔2-3周可观察到抗体滴度升高。同时检测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病毒抗体。所有血清学检查结果解释要注意与其 他黄病毒之间的交叉反应。
诊断及病例定义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疑似病例:符合流行病学史且有相应临床表现
(1)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 区旅行或居住
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病例的报道, 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典型临床表现
症状体征典型的Zika病毒感染的症状体征包括急 性起病的
低热、中度热(37.8 to 38.5°C) 斑丘疹 关节痛(主要手、足等小关节) 非化脓性结膜炎
出现上述2种或以上症状即可怀疑Zika病 毒感染 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虚 弱无力; 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 粘膜溃疡和皮肤瘙痒
重要体征
斑丘疹
结膜充血
小头畸形
小头畸形引起重视
一般人群感染病情轻微,但是孕妇感染所分娩的婴儿畸形引起重视
在巴西伴随当前的Zika病毒暴发流行发现了很多头小畸形的新生儿(出生 的新生儿头围与匹配的相同性别和孕龄的孩子比,低于平均值超过了两个 标准差)
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在巴西,有3500例感染了Zika病毒的母亲分 娩了头小畸形儿。与往年头小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
寨卡病毒命名 & 起源
乌干达-Zika丛林中来
传播历史
Zika病毒最早于1947年从乌干达的寨卡丛林中的恒河猴中分离,因此而命名。后传播 至东南亚造成散发感染。最早的一次暴发流行为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 群岛的雅浦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2014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累及 感染了约32000人。
毒剂及紫外线等均能灭活
传染源
患者 隐性感染者 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媒介-伊蚊
埃及伊蚊-背部4条线
白蚊伊蚊-头部1条线
伊蚊 Aedes ssp又称花脚蚊。足有黑白斑纹。一般在白天活动和交配, 在阳光下,雌蚊也能叮咬人、畜。攻击性很强;
埃及伊蚊(热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及云 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
白纹伊蚊(温带)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 区域
此外还有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 也可通过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很少报道)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既往感染者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有否
ADE?)
临床表现
无症状感染很常见,Zika病毒感染者只有20-25% 出现临床症状(感染5个人,1个人发病)
寨卡病毒
Zika病毒是由伊蚊传播的虫媒病毒,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 链RNA病毒,直径40-70nm; 同科的病毒包括基孔肯雅热病毒、 登革病毒、黄热病毒等。基因型分 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型。本次美洲 流行的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抵抗力
Zika virus 不详 黄病毒属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 60℃ 30分钟即可灭活; 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
小头畸形—到底发生了什么
巴西35例小头畸形的新生儿的头颅CT及头颅超声提示存在 弥漫的脑组织钙化,主要发生在侧脑室旁,薄壁组织旁和丘 脑区域、基底节区域
皮质和皮质下萎缩造成的脑室萎缩也很常见。小部分婴儿出 现关节挛缩,提示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其他:目前报道较少
寨卡病毒病
院感科
概述
寨卡(Zika)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 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结膜炎, 极少引起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 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能与 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国内发布诊疗方案&防控方案
病原及免疫诊断
找到Zika 病毒核酸,或者外周血发现Zika病毒IgM 阳性就诊断了
在起病后7天内,外周血中通过RT-PCR检测血清中Zika病毒RNA获得 诊断。RT-PCR阳性窗较短(3-7天)患者出现病毒血症期。因此,阴 性结果不能除外感染。
发病4天后,可使用血清学方法诊断(Zika病毒IgM和中和抗体滴度较 血中登革病毒中和抗体滴度上升≥4倍);测定Zika病毒特异性中和抗 体有助于区别Zika病毒和其他黄病毒的抗体交叉。如果Zika病毒中和 抗体滴度小于登革病毒中和抗体滴度4倍,诊断则视为不太确定。
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
鉴别诊断
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临床表现类似,传播方式相同。登革病毒感染通 常体温更高,肌肉疼痛更严重,头痛有可能与头颅出血相关;除此 之外,登革热中结膜炎少见。寨卡病毒感染、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病 毒的混合感染亦有报道
症状体征在蚊虫叮咬后2-12天时出现(所以潜伏期 最长为12天)病情通常较轻,症状可在2-7天内缓 解
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例少见,床表现
小儿感染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
死亡。 有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吉兰-巴
(2)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 炎等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
情形之一者:
(1)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寨卡病毒 (3)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
洲际传播
当前流行
2014年2月在智利的复活节 岛Zika病毒感染开始出现在 西半球,一直到2014年6月, 可持续检出Zika病毒。2015 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Zika 病毒感染
截止到2016年1月,本土居 民感染Zika病毒的美洲国家 包括巴巴多斯、玻利维亚、 巴西、佛得角、哥伦比亚、 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 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 那、海底、洪都拉斯、马提 尼克、墨西哥、巴拿马、巴 拉圭、圣马丁、摩萨亚、苏 里南和委内瑞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