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精心整理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
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
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
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看节)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篇一一、(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霎时(shā) 纤细(qiān) 瞥见(piē) 揠苗助长(yà)B.哽咽(yè) 窈窕(tiǎo) 镣铐(1iào) 夙兴夜寐(sù)C.造诣(yì) 怅然(chàng) 茎叶(jīng) 卓有成效(zhuō)D.肄业(sì) 祈祷(qí) 商榷(què) 混混沌沌(h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蜕变磐石潜意识沧海一粟B.签署彷徨谛造者情随事迁C.嘉宾会晤常春藤游目骋怀D.点缀贻误镇静剂祟山峻岭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②外人每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③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
A.感触指摘保障B.感受指正保障C.感受指摘保证D.感触指正保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群风华正茂的小学生,干劲可真大,只一会儿便把老年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
B.即使在最平凡的风景之中,人们也应当找得到与自己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地方来。
C.民主生活会上,他信誓旦旦,表示不再夸夸其谈了,可不久,这老毛病就又犯了。
D.这时的他已不再是人民公仆,穿着囚服,正襟危坐在审讯室里,成了一名囚徒。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普遍带着非常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在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B.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它以结构匀称、外型美观著称于世,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C.作为上任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使经历了30年风雨的中美关系正走向成熟。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24分)1.(9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对“问题老人”现象,有各种解释,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这一断言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症候对个体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首先,如今的中国城市社会,是一个大移民社会。
当我们说“这一代老人”的时候,对象事实上非常含糊。
一般理解,就是那些不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他们已经退休或到了退休年龄,而且体力尚好,大部分出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后10年。
这一代老人最大的特点是跨越了农业中国和工业中国两个大时代。
此外,其中大部分人还跨越了农村中国和城市中国两个空间。
这一代老人,就是跨越了这“猝然发生”的变化,来到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些不工作但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的老人,与周边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早已不是建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生物血缘纽带,而是立足于现代陌生人社会的契约规则纽带。
在一个陌生人社会,面对自然人,舆论的力量大打折扣。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更是早已表明,一个人如果处在“匿名”状态,自我约束意识就会削弱。
其次,技术性孤立也是“问题老人”出现的重要原因。
人的孤独存在,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的显著区别。
过去,客观地看,它是中性的,既不积极也不消极,从情感出发,孤独存在就是一种病态。
而今天,强大的技术让它不再是一种病,而是人的正常又甘愿的存在方式了。
这个强大的技术,是智能手机终端及其后面的整个支持性技术系统。
一开始,是年轻人随时随地都在玩手机,而近些年来,老人也被传染,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一种技术导致的自我孤立,但技术让孤立本身变成了一件深具乐趣的事情。
结果是,人们在情感上和生活问题上彼此需要的程度下降了,人类的社会结合本能也在退化。
不可避免地,人也会变得自私,变得对自身越来越爱惜,但对他者的戒备和敌意却在不断升级。
没有责任感的自爱,作用于他人便是敌意。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全卷分两部分,共四道大题,23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案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
)①对酒当歌,?,去日苦多。
(1)(曹操《短歌行》)②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
(徐志摩《再别康桥》)③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诗经·氓》)⑤唯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3)(苏轼《赤壁赋》)⑥长虹卧波,?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⑦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李煜《虞美人》)⑧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屈原《离骚》)(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12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3、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的第一句就奠定丁全诗的感情基调。
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奠定全诗基调的。
(4分)4、本诗以虚寓实,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简要指出作者把哪些东西藏到了诗的背后。
(5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
(9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高一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接触引起了人类心态的诸多反应,这些反应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即人们要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个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小小说:当代文学的一道风景张春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从短篇小说里分支出来的小小说,在这30余年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逐渐崛起,无论是读者群、作家群、作品的数量与质量,还是其固有的文学精神等方面,都堪称为当代文学的一道亮丽景观。
面对小小说的繁荣态势,小小说理论批评也取得一定收获,在艺术特征、作家研究等方面发表了近千篇论文,出版了50多本理论批评专著。
一大批作家和理论家的广泛参与,更使小小说的理论得以深化:一是小小说创作理论从单纯研究创作技法上升到研究创作规律,理论研究视野获得扩大;二是一批作家既创作小小说又研究小小说,使小小说的精品意识获得广泛认同;三是小小说理论批评对象从国内扩大到了国外,地域性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当然理论研究中也难免存在有不足之处:一是多借用短篇小说和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及理论范畴来研究小小说,未能形成一套自身的理论话语。
二是多从写作学的角度来提示和归纳小小说的艺术规律与创作技巧。
三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甚至是就理论论理论,显得玄而又玄。
四是与纯理论研究相比,小小说的批评环节较为薄弱,还有待发展的无限空间。
当然,我们在谈这30年的小小说的同时,不能不谈小小说繁荣发展的文化背景,那就是日益兴起的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商业性、通俗性、娱乐性和深刻渗透性,其影响之下的小小说也呈现众多特征:名称多姿、题材广泛、读者与日俱增、发表园地多样、创作呈现市场、发行策划产业化、小说内容趣味化、抒写日常化、文本语言富有特色、艺术手法特别丰富、“结尾的艺术”的个性化等等。
可喜的是,当代小小说与小说的伟大精神是一脉相传的,所表现出来的关注民生、树立品格和张扬崇高的精神追求,正成为小小说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命。
王蒙说过,小小说以建设性的姿态回应了市场对文学提出的挑战——为和谐社会里文学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种参考。
如果对中国当代小小说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以下几个将是重点和难点:一是对改革开放后30年小小说的总体把握,以及作家、作品、思潮等的研究;二是探讨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整体生存状态,以及从小小说的独特审美对大众文化负面效应的反拨作用来探讨文学精神如何张扬;三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小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以及受其影响所呈现的特点;四是从小小说的独立发展姿态如何给其他文学种类以借鉴的角度,探讨时代文学繁荣的某些规律。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日3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
“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已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往往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试题(A)第Ⅰ卷(共27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娇嫩)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浮/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弱/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睡莲映照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宕..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清丽的和声。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出茧浮想联翩B.排筏亭亭玉立C.映照有条不紊D.叠句心宕神驰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娇嫩飘娇弱B.娇弱飘娇嫩C.娇弱浮娇嫩D.娇嫩浮娇弱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水面音乐的悠扬的旋律B.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悠扬旋律的音乐C.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音乐的悠扬的旋律D.散发出阵阵幽香的水面悠扬旋律的音乐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用整齐响亮的口号为他们加油助威。
B.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该校注意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引导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文明处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任何一种母语教材,都是以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构成的,因为经典代表了无法逾越的历史和必须接受的传统。
C.生态环境的质量与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有关系,对于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只有人人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孩子母亲外出的,身体、心理方面的各项指标都明显落后,目前发生的留守儿童事件,多与母亲的监护责任不到位有关。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
(一)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选自《阿房宫赋》)(二)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节选自《肥水之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人视.之,亦不甚惜视:对待B.戍卒叫,函谷举.举:发动C.草行露宿,重.以饥冻重:加上D.客问之,徐.答曰徐:慢慢地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齐、楚之.精英不觉屐齿之.折C.多于.九土之城郭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D.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使不得上,可以.万全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B.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C.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D.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用了大段的排比句表现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而用十几个字描写其灭亡的过程,这种详略布局,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B.秦国灭亡六国,掠取了大量财富;而六国统治者的财富也都是从人民那里掠取的。
六国的灭亡,可以说是统治者执政行为的必然结果。
C.从《肥水之战》的选文中可以看出,晋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谢玄、谢安等人在战场上灵活机智、指挥若定,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
D.《淝水之战》选文中详细描写了晋秦两军的战斗过程,在结尾处补写了朱序在秦军的行为。
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是造成秦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Ⅱ卷(共123分)三、(24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分)(2)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5分)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①渡江初。
燕兵夜娖②银胡革录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⑤,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①锦襜突骑:指精锐的锦衣骑兵。
襜,chān,短衣。
②娖(chuò),握着。
③胡革录(lù):装箭的箭筒。
④金仆姑:箭名。
⑤平戎策:阐述抗敌策略的书。
(1)简要分析“追往事,叹今吾”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4分)(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苟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阐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寄奴(刘裕)大举北伐时气势豪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2分)13.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①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星。
②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③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④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⑤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⑥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1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4分)“针对社会反映‘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首次组织开展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的核查试点。
”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8日对记者说。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从初评通过为特等奖、一等奖的项目中随机抽选了若干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核查。
“在推荐材料里本就需要填写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但是外界反映经济效益可能不是太实在。
”该负责人说,进行经济效益核查试点的目的是探索出一套切合实际又可操作的核查方法,更科学合理地制定指标体系,准确评估项目对于经济、社会、技术的推动作用。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
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他们只是为了向广大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①②抑奢的民族。
《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司马迁曾高呼:“一饱之需,何③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④⑤⑥现象悄然流行。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⑦⑧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⑨(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和。
(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和。
五、(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9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