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年期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十章老年期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让老年人一同参与、策划、设计老年服务项目
• 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又希望能够发挥作用, 实现自我,不被社会遗忘。
第二节 老年人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
• 一、老年人对生理变化的适应 • 1、保持独居生活 • 2、要求子女照顾 • 3、参加社会医保
• 二、老年人对心理变化的适应 • 1、启动自我防御机制 • 2、寻求家人支持 • 3、寻求心理咨询
• 三、老年人对社会变化的适应 • 1、享受退休后的闲暇生活。 • 2、替子女照看和教育孙辈。 • 2、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 3、尝试义工或志愿者工作。 • 4、考虑身后事和遗产分配。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不适应性行为与矫治
•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 • 1、寿命延长与慢性病增加 • 2、医药发达与医疗费用负担增加
•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行为 • 1、自我意识:自尊、自负、自卑、恐惧 • 2、情绪情感:孤独与依赖 • 3、社会关系:信任与多疑
• 自尊、自卑、自负、恐惧交织在一起,内心 充满矛盾,行为表现怪异或怪诞。
• 三、老年人的社会特点与社会行哺
• (二)矫治方法 • 1、居家养老 • 2、机构养老 • 3、社区养老 • 4、医疗政策改革
设计老人活動
• (1)维持老人现有能力及减缓身体功能衰退:活 动可促进认知功能,加强老人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肉张力及手指精细动作,预防关节肌肉挛缩的 现象。减少老人因卧床或固定不动而引起的合并 症。 (2)调整生活坐息,增加生活乐趣及生活品质: 定期的活动可协助老人渡过每天漫长的时间,可 减少白天因无聊而睡觉的情形,老人的作息能更 趋规律,睡眠问题亦可改善。
(例如人在环境中、社会公平等) –对老年群体抱有耐心和爱心
第十章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第一页,共35页。
如果你开始生活(shēnghuó)时 不能认识老年,它就缺乏意义。
-- 埃里克 · H · 埃里克森
第二页,共35页。
第十章
成人晚期(old adult),又称老年期 (aging period),一般指60岁至死亡这段时期, 是人生的衰退期(period of decline)。 从为生活(shēnghuó)奔波的谋职者变成了退 休者 从关心子女者变成接受子女瞻养或关心者 从配偶共同生活(shēnghuó)逐渐变成鳏夫或 寡妇 老年期普遍要面临退休和死亡两大难题。
第十章
第五页,共35页。
§1.1 老龄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60岁以上者占10%或65岁以上者占7%, 为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的 国家(guójiā)或地区。
第三十四页,共35页。
§6 老年人的社会(shèhuì)支持
社会支持与心理适应 经济接济—社会保障 精神(jīngshén)寄托 生活照料 社会风气
第十章
第三十五页,共35页。
第十章
第十八页,共35页。
§4.1 人格(réngé)特征和类型
人格特征(tèzhēng) 稳定、成熟、可塑性小 自尊心强、衰老感及希望做出奉献传
于后世 自我中心、猜疑多虑、刻板性强,不
易听取反面意见
第十章
第十九页,共35页。
§4.1 人格特征(tèzhēng)和类型
老年人行为与社会环境1讲解

女性视觉理论------ 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
老年妇女群体不仅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寿命长、丧偶率高,而且由于历史、 文化、社会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她们无论是与同龄老年男性相比,还是与 同性别的低龄女性相比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是老 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她们的养老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安南的问题
(一)收入低,来源不稳定,经济生活保障水低。 (二)医疗保障水平低,健康状况堪忧。 (三)孤寡老年妇女比重高,照料资源缺失。 (四)受教育程度低,精神生活贫乏。 (五)家庭和社会地位低,人格和尊严受到侵害。
靠家庭养老,有交换条件的养老???
老年人行为 与社会环境
PART ONE
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
一、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老年期 :61岁及以上 时序标准:60~89岁为老年期,即老年人;90~99岁为长寿期 个体在身体结构、循环系统功能、组织功能等方面都会发生一 些变化
老年期来临时常见的生理变化: 1、身体机能变化:疾病多发、 2、睡眠形态变化:入睡困难、睡眠浅、半夜起夜 3、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
三、老年学的社会心理理论
角 色
20世纪40年代 特雷尔 角色理论 老年期是一个角色丧失的时期
视
角
20世纪60年代 活动理论、退缩理论 和持续理论
社 会
莱利和方钠 年龄分层理论 老年文化层理论
学
视
明克勒和艾斯特司 社会阶层
角
后
建构主义
现
代
批判主义
主
义
女性视觉主义
角色视觉
特雷尔 角色理论 老年期是一个角色丧失的时期
社工对于老人智力评测的干预: 老年人在需要时间限制测试中的表现较差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0

10.1 老化的解释 10.2 成年晚期的发展任务 10.3 成年晚期的生理维度 10.4 成年晚期的心理维度 10.5 成年晚期的社会维度 10.6 成年晚期的相关问题 10.7 社工实务建议
10.1 老化的解释
生理老化是指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 生理老化是指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 是指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 心理老化是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付程 心理老化是老年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付程 度降低。 度降低。 社会老化是个人因年龄老化而导致在社会上所 社会老化是个人因年龄老化而导致在社会上所 扮演的角色的改变。 扮演的角色的改变。
3
(4)老年人的人格类型 )
赖卡德的五种人格类型 1)成熟型:这类老人不冲动,也不畏缩, )成熟型:这类老人不冲动,也不畏缩, 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情趣, 自由自在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情趣,对家庭有 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是好丈夫、好父亲、 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是好丈夫、好父亲、好 祖父。他们有容人的雅量,喜爱和人交往。 祖父。他们有容人的雅量,喜爱和人交往。 他们一生中未曾有过因重大不幸所造成的挫 折感,不对别人处处找岔子。 折感,不对别人处处找岔子。人生观比较倾 向于实际,处理问题常带几分弹性。 向于实际,处理问题常带几分弹性。童年都 是很幸福的,倏尔年迈,泰然接受之。 是很幸福的,倏尔年迈,泰然接受之。 2)摇椅型:这类老人在物质和情绪两方面 )摇椅型: 都比较依赖别人的支持,无心事业,追求口 都比较依赖别人的支持,无心事业, 腹之欲,容易满足,为工作而工作, 腹之欲,容易满足,为工作而工作,退休了 也无所谓,乐得享清福。 也无所谓,乐得享清福。
4
10.5 成年晚期的社会维度
(1)撤退理论 ) (2)活动理论 ) (3)持续理论 ) (4)社会建构理论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论文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论文浅谈老年期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专业:社会工作学号:***********中国·大庆2010 年12 月18 日一、老年期概述老年期,人生过程的最后阶段。
特点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心理方面也发生相应改变,衰老现象逐渐明显。
由于各种变化包括衰老是循序渐进的,人生各时期很难截然划分。
而且衰老过程的个体差异很大,即使在一个人身上,各脏器的衰老进度也不是同步的。
衰老与一般健康水平有关,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衰老进度也不同。
多数人的衰老变化在40岁左右逐渐发展,60岁左右开始显著。
因此,从医学、生物学的角度,规定60岁或65岁以后为老年期,其中80岁以后属高龄,90岁以后为长寿期。
老年期的规定还受社会经济乃至国家政策(如退休政策)的影响。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多以65岁为老年的标准,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多以60岁为标准。
有些学者提出将老年期的起点后移。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曾于1982年根据中国国情及传统概念,建议规定以60岁以上为老年。
中国学者的一些论文谈到老年期时均以60岁为起点,有些论文也同时列出65岁以上的资料。
二、老年期人的身心变化老年期指65岁以后到死亡这一阶段,这是人生中经历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衰老,其变化的明显性高于成年初期和中年期,由老年人的衰老导致的认知活动、情绪情感、个性心理特点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知觉的进一步退化老年人的视力开始出现严重的问题,光感觉、颜色知觉、深度知觉等都出现了问题,多数人会患眼疾病,有的还会导致失明。
听觉能力也进一步下降,一般老年人都会出现耳聋的现象,所以与老年人说话,常常要用大声。
味觉、嗅觉也在衰退,特别是嗅觉,在80岁以后下降得非常迅速。
(二)身体机能和智力方面的变化特点老年人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他们的耐力、负重能力等急剧下降。
在认知能力和智力方面也有很大变化,老年人识记速度减慢,再认和回忆的能力都显著下降。
11第十章 老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老年期(60岁及以上)又称老龄期, 是人生的衰老期。在这个时期,由于 老年的生理组织和认知能力开始出现 不同程度的衰老,并面临着退休和死 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 • • • • • • • 一、老化的生理表现 1、皮肤-----“老年斑” 2、肌肉和骨骼系统 3、呼吸系统 4、心血管系统 5、肠胃系统 6、神经系统 二、老化的心理表现
• 处病不惊 • 四、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具体内容主要包 括: • 1、争取老年新生 • 2、更新思想观念 • 3、培养学习兴趣 • 4、注意身体锻炼
• 老年人因退休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的原因: • (1)工作是个人自我观念的核心 • (2)失去工作等于失去社会的尊重和社会赋 予个人的权利和责任 • (3)身体基本具备正常工作的条件 • (4)退休造成经济收入的下降 • 三、老化的角色变化 • 1、从为生活奔波的某职者变成了退休者---进 入闲暇时段 • 2、从关怀子女者变成接受子女赡养 • 3、从配偶共同生活逐渐变成鳏夫或寡妇
• 3、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素的影响
• 第四节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 • • • • • • • • 一、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 1、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 “勤勉”抑郁症 “隐匿”抑郁症 治疗方法 2、痴呆症 分为三个阶段: 健忘期
• • • • • • • • • • •
混乱期 极度痴呆期 二、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内涵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而健全 心理协调 人际关系的适度 反应适度 三、老年人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 加强自我调节,创造愉快心情 家庭和睦
• • • • • • •
三、智力的变化 70岁以上的老人智力衰退的原因: 认知速度下降 心理运动机能退化 身体机能发生病变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职业的差别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老年期

• 一、老年期的心理系统 • 【一】老年期的感觉、知觉 • 1、老年期的感觉 • 1)视觉 • 2)听觉 • 3)嗅觉和味觉 • 4)皮肤松弛 • 在各种的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和视觉。
• 2、老年期的知觉 • 1)视差 • 2)形状知觉 • 3)深度知觉 • 4)时间知觉
• 【二】老年期的记忆和智力
• 但生理的老化是老年期最显而易见的特征,也是可预期的自然现象。
• 二 、老年期的生物系统及其基本特征
• 【一】老年期的形态变化 • 1、细胞的变化 • 2、组织与器官的变化 • 3、整体的变化
• 【二】生物功能减退 • 1、脑神经系统 • 2、消化系统 • 3、循环系统 • 4、呼吸系统 • 5、血液系统 • 6、肾脏 • 7、运动系统 • 8、内分泌系统
• 三、老年期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 【一】老年期常见心理障碍 • 1、大脑器质性精神疾病 • 1)老年性痴呆 •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它是一种老年性精神病,也是世
界性的老年疾病。 • 四种类型:①单纯型 ②抑郁型 ③狂躁-夸大型或秤早发型 ④幻觉妄想型 • 2)脑血管性痴呆
• 2、功能性精神疾病
•
⑨在不违背集体意识的前提下有限度地个人基本需求得到一定满足。
• 综合标准五方面界定: • ①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 • ②有健全的人格。 • ③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④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 • ⑤能保持正常的行为。
• 2、老人虐待 • 指老人被他人施予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 四类:①身体虐待 ②日常生活虐待 ③经济虐待 ④精神虐待
• 四、有关老年期的社会学理论 • 1、社会活动理论 • 2、社会撤退理论 • 3、社会全能减退及其解除责任理论 • 4、老人贬值理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认识老年期

(一)老年期
老年是一生中最后的重要阶段,一般指60岁至衰亡的 这段时期,按联合国的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 起点。 老年人群体是特征差距非常明显的一个群体,这个年 龄段可以跨越长达30年。我们可以从生理上、心理学 上、社会学上一级其他一些角度发现非常大的差异。
(二)老年期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低龄老人(60~74岁):身体衰退开始出现,慢性疾 病出现;退休;更多的闲暇;仍然保持良好的社会功 能 中龄老人(75~84岁):身体衰退明显,慢性疾病增 多、加重;生活空间变小;丧失情景增多;个体差异 增大 高龄老人(85岁以上):身体衰弱,慢性病多发;功 能障碍增加;社会隔绝现象增多;更易受到伤害
(三)一点思考
人生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生的老化期,身心各项功能性指 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老年人要面临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各 方面的重大转变与挑战。 现代社会通常以实足年龄定义老年人,我们可以思考判定一个人 是否是老年人如果能依照他们的生理、心理状况,或许会更精确。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老化速度,人的衰老程度也会受到不同的社会 心理情况而推迟或加速,许多人过了65岁的很长时间依然很能干。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建设 认识老年期
一、认识老年期 二、老年人的生理变化 三、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四、老年人面对的社会变化
五、老年社会工作重要议题
认识老年期
1 老年期
认
识
老
2 老期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年
期
3 如何定义老年的思考
(一)老年期
老年期的生活其实可以说是对我们年老以前的日子的 回报,我们在青年时代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决 定我们的老年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Charles H.Zastrow, Karen K.Kist-Ashman,2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环境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 理解:老年人 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调试。 掌握:老年人环境不适行为的矫治方法。
美国普查局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预测
第一节 社会环境对老年人行为的影响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理行为 1、肌肉骨质疏松:驼背、关节炎 2、心肺功能降低:肺气肿、心脏病 3、中枢神经系统:失眠、奢睡、脑中风 4、泌尿生殖系统:大小便失禁、糖尿病 5、各种感觉器官:眼花、耳鸣、牙松、味淡 6、生理机能下降,生活不能自理。
养老保障体系
老年服务需要专业人才
老年人的需要多元化
身体健康
心灵安慰 病后康复、 自我照顾
社会交往、 活动
心理健康
社会工作者能成为老年服务多专业团队中 的重要一员
价值和伦理
尊重和提升老年人获得尊严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尊重老年群体、老人家庭、不同专业工作人员 的差异性, 例如阶层、民族、性别和性取向等 在老年社会工作实践中运用相关的理论视角 (例如人在环境中、社会公平等) 对老年群体抱有耐心和爱心
三、老年人社会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一)老年人社会不适应行为 1、闲暇增多与社会交往减少 2、教育发展与代际隔阂加深 3、城市发展与生活环境恶化 4、家庭变故与生活无人照顾
(二)矫治方法
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首次在政府工 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 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可以说是国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环节。
治疗方法
運動 學習 文藝 交誼 健康 治療 興趣 戶外 義務
1、增加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促进情感及社交能力: 藉由团体活动可强化老人对人、事、地、物的定 向感,并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可减少对现实 的脱节。老人也能藉由活动参与来抒发情绪,降 低失落及孤寂。 2、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从中学习技能及发展 兴趣:定期举办各类团体活动,并藉由主动邀请 及鼓励来引发老人参与的意愿。老人可从中学习 已退化或不熟悉的技能并了解自己的能力,进而 发展出兴趣,提升自信心及自尊
代表老年案主向机构及其他专业人员倡议老年人对 优质服务的需要
评估
评估老年服务或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识别可以帮助老人及其家庭的资源系统及其可 利用性 利用评估和研究成果来提升服务成效 开发项目
让老年人一同参与、策划、设计老年服务项目
本章思考问题
1、老年时期中年人面临的社会环境变化有 哪些特点? 2、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老年危机的表现及其治疗方法。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行为 1、自我意识:自尊、自负、自卑、恐惧 2、情绪情感:孤独与依赖 3、社会关系:信任与多疑
自尊、自卑、自负、恐惧交织在一起,内心 充满矛盾,行为表现怪异或怪诞。
三、老年人的社会特点与社会行为 1、退休 2、丧偶 3、再婚 4、再社会化 5、文化反哺 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又希望能够发挥作用, 实现自我,不被社会遗忘。
第二节 老年人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
一、老年人对生理变化的适应 1、保持独居生活 2、要求子女照顾 3、参加社会医保
二、老年人对心理变化的适应 1、启动自我防御机制 2、寻求家人支持 3、寻求心理咨询 Nhomakorabea
三、老年人对社会变化的适应 1、享受退休后的闲暇生活。 2、替子女照看和教育孙辈。 2、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 3、尝试义工或志愿者工作。 4、考虑身后事和遗产分配。
老龄政策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白皮书(国务院) 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全国老龄办)
第三节 老年人社会不适应性行为与矫治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一)生理性不适应行为 1、寿命延长与慢性病增加 2、医药发达与医疗费用负担增加
(二)矫治方法 1、居家养老 2、机构养老 3、社区养老 4、医疗政策改革
设计老人活動
(1)维持老人现有能力及减缓身体功能衰退:活 动可促进认知功能,加强老人关节活动度、训练 肌肉张力及手指精细动作,预防关节肌肉挛缩的 现象。减少老人因卧床或固定不动而引起的合并 症。 (2)调整生活坐息,增加生活乐趣及生活品质: 定期的活动可协助老人渡过每天漫长的时间,可 减少白天因无聊而睡觉的情形,老人的作息能更 趋规律,睡眠问题亦可改善。
运用伦理原则替有需要的老人案主做决定,特别 是自决能力有限的桉主(例如老年病症患者)
预估
运用同理心和敏感的访谈技巧与老人建立关係 识别案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评估老年案主的社会功能(例如社交技巧、社 会活动水平)和社会支持情况
科学的标准化的量表
干预
与老人和家庭成员建立亲善的关系, 并维持有 效的工作关系 透过各种治疗方法(例如支持性的干预、认知 行为干预等)提升老人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 水平 与其家人和相关合作机构和团队建立良好的合 作关系,充分整合资源
二、心理不适应行为与矫治 (一)心理不适应行为 1、心理与社会危机 自我完整与自我绝望 2、认知与情绪障碍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 3、性格或人格障碍 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自怨 自艾型。
(二)矫治方法 现实导向疗法 怀旧疗法 感官刺激活动 音乐疗法 宠物疗法 美术及工艺品制作 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