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论文 能源微生物之甲烷产生菌
甲烷产生菌的生态和功能研究

甲烷产生菌的生态和功能研究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越来越关注,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影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在温室气体中,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成分,它的危害性远远高于二氧化碳。
而甲烷的产生往往与一些微生物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甲烷产生菌。
本文将从生态和功能两方面来探讨甲烷产生菌。
一、甲烷产生菌的生态研究1. 常见的甲烷产生菌甲烷产生菌分布非常广泛,主要生活在土壤、水体、泥炭、沼泽等地方,其中最常见的是蜡样芽孢杆菌属、甲烷古菌属、甲烷杆菌属、甲烷嗜热菌属等。
这些菌多数生活在缺氧、高压、高温、高盐、酸碱极端等条件下,它们与其他微生物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2. 甲烷产生菌的代谢途径甲烷产生菌的代谢途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氢气甲烷型和甲酸甲烷型。
其中,前者的代表是甲烷杆菌,后者的代表是蜡样芽孢杆菌。
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
3. 不同的甲烷产生菌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不同的甲烷产生菌对环境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也不同。
比如,甲烷古菌可以在极端的高温环境下生存,而蜡样芽孢杆菌则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工作。
此外,在酸碱度等方面,甲烷杆菌和嗜热菌属也有所不同。
4. 甲烷产生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甲烷产生菌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沼泽、水稻田等环境中,甲烷产生菌与甲烷氧化菌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
而在海洋等环境中,氮循环和硫循环与甲烷产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尤为引人注目。
二、甲烷产生菌的功能研究1. 生产甲烷甲烷产生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生产甲烷。
它们将可溶性有机物质分解为短链有机酸,并进一步转化为甲酸和二氧化碳。
而甲酸再被还原成甲烷,这个过程非常依赖于细胞内的甲烷酶。
甲烷产生菌在自然界中一方面起到了环境调节的作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能源来源。
2. 分解有机物质甲烷产生菌除了生产甲烷之外,还能够分解有机物质。
例如,它们可以将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质分解为氨、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中微生物甲烷生成机制的生物化学研究

水中微生物甲烷生成机制的生物化学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其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微观性。
其中,微生物产生的甲烷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和温室气体,因此研究水中微生物甲烷生成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生物化学层面的探究。
甲烷生成机制甲烷是由甲酸物质的还原反应生成的。
在水体中,微生物将碳源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还原为甲烷。
该过程经历了氧化还原反应,且最终的还原剂是CO2。
其中,微生物的代表性物种是甲烷菌和甲烷古菌。
甲烷菌甲烷菌纤毛和鞭毛是通过ATP酶分类的细胞肌动蛋白驱动的动态三聚体类肌动蛋白完成移动的。
在水中,甲烷菌在水面和沉积层中繁殖。
在这些场景中,甲烷菌会通过与甲酸物质的还原反应,将CO2还原为甲烷,同时产生足够的ATP来驱动其纤毛和鞭毛。
甲烷古菌甲烷古菌是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的,经常能够从深水中得到热量或空气气泡。
它们也能够从极端生态条件下生存的普通的微生物中得到能量和营养。
甲烷古菌生长在水下,就像其名字所示,是由于其在水下生成甲烷而命名的。
甲烷古菌需要利用琥珀酸酶和羧化酶来让CO2还原为甲烷。
根据目前的研究,甲烷古菌需要双氢位基和甲基半胱氨酸作为可交换的底物来产生甲烷。
双氢位基由4-羟基四氢叶酸还原归来,它的对应物是5,10-甲基四氢叶酸。
然后,双氢位基再被还原为甲磺酸,同时产生CO2。
这种化学反应既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也能通过缺少Enzym精密控制的有机减数反应来进行。
总结水中微生物甲烷生成机制的生物化学研究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话题。
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深度研究其微观层面的能力。
然而,尚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例如甲烷微生物如何在极端生态条件下生存的问题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用等。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会对这一话题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科学家揭示微生物制造甲烷机理

科学家揭示微生物制造甲烷机理沼泽湿地也是产生甲烷的一个主要自然来源。
我们已经认识到,在自然界里有很多方式可以产生甲烷,奶牛打嗝放屁、树木的生长、冻土层的融化都会释放出大量的这种温室气体。
而最新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则揭示了另外一种主要的甲烷来源:可以产生电子的微生物。
据报道,最近有科学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极强的甲烷生产能力的微生物。
甲烷鬃毛菌可能是自然界最主要的一种制造甲烷的微生物,它们寄居在废水、沼泽和湿地中,通过分解身边其它微生物产生的醋酸盐,释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
硫还原泥土杆菌是与甲烷鬃毛菌属邻近的一种伴生微生物。
硫还原泥土杆菌之间会通过一种线状的菌毛互相交换电子。
由于这两个科属的微生物经常寄居在同一个栖息地,因此大学的研究团队猜测硫还原泥土杆菌可能也会与甲烷鬃毛菌传递交换电离子。
为了证实这一猜测,他们对这两种微生物进行了人工培育,并发现,如果硫还原泥土杆菌发生基因改变,不再生长传导菌毛,甲烷的产生过程随即终止。
这表明,甲烷鬃毛菌的确从硫还原泥土杆菌处获得了电子。
鉴于人们已经了解甲烷鬃毛菌属自身的基因就可以分解二氧化碳,此次研究证实这种微生物是通过的电子转移,最终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
由于湿地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甲烷自然来源,科学家表示,如果这一人工实验过程能够在湿地环境中成功复制,那么就表明电子的转移可能是自然界生成甲烷的最主要途径。
科学家还认为,这一新发现将让我们能够掌握控制甲烷产生的关键能力,如果能够干扰不同微生物菌属间的电子转换联系,那么就能够终止湿地系统的甲烷产生与释放,从而遏制全球变暖。
此外,当我们需要清洁能源的时候,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将废弃生物材料转化成为天然气。
科学家还表示,如果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自然进程,形成其它类型的甲烷产生方式,那么也许我们就可以重新评估气候变化的模式。
微生物技术应用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论文题目产甲烷杆菌的研究及其利用前景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目录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 1 -一、甲烷细菌的简介............................................................................................................................ - 1 -1.产甲烷菌的分类 (2)2.甲烷菌的生态多样性 (2)3.甲烷细菌的形态特征...................................................... - 2 -4.甲烷细菌的生理特征...............................................................................................................- 3 -5.甲烷细菌的营养特征 (2)二、产甲烷菌的基因组研究..............................................................................................................- 3 -1.产甲烷菌的基因组特征.......................................................................................................... -3 -三、产甲烷菌的代谢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甲烷菌途径

产甲烷菌途径
甲烷是一种常见的天然气体,它在地球上的分布非常广泛,可以在沼泽、湖泊、海洋和土壤中发现。
甲烷的产生与许多生物过程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产甲烷菌途径。
产甲烷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可以利用有机物质进行代谢,产生甲烷。
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沼泽、湖泊和海洋等环境中。
产甲烷菌的代谢途径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酶和代谢产物。
产甲烷菌的代谢途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质的分解,第二阶段是甲烷的产生。
在第一阶段中,有机物质被分解成为一系列中间产物,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和氢气等。
这些中间产物被称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它们是产甲烷菌代谢的重要物质。
在第二阶段中,产甲烷菌利用VFA进行甲烷的产生。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酶和代谢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甲烷合成酶。
甲烷合成酶是一种特殊的酶,它可以将VFA转化为甲烷。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能量,产甲烷菌通过氧化氢或二氧化碳来获得能量。
产甲烷菌途径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从而减少有机物质的堆积和污染。
此外,产甲烷菌还可以在沼泽和湖泊中形成甲烷气泡,这些气泡可以帮助维持湖泊和沼泽的生态平衡。
产甲烷菌途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过程,它可以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从而减少有机物质的堆积和污染。
此外,产甲烷菌还可以在自然界中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产甲烷菌类型

产甲烷菌类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产甲烷菌那些事儿。
产甲烷菌啊,就像是一群默默工作的小魔法师。
你想想看,它们能把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变成甲烷,这多神奇呀!
这些小家伙们生活的地方那可多了去了。
有的在沼泽地里,那一片片泥泞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乐园;有的在动物的肠道里,嘿,牛啊羊啊的肚子里说不定就有它们在欢快地忙碌着呢!就好像我们在自己喜欢的地方玩耍一样。
产甲烷菌的种类也不少呢!有一些特别能适应恶劣环境,就跟那打不死的小强似的,厉害得很。
还有一些呢,对温度啊、湿度啊有特别的要求,稍微有点不合适,它们可能就不乐意干活啦。
咱说它们是小魔法师,可一点都不夸张。
它们能把那些我们觉得没啥用的东西,比如一些有机废弃物,通过它们神奇的魔法,变成有用的甲烷。
这就好比变废为宝啊!
你说这产甲烷菌对我们人类重要不?那当然重要啦!甲烷可是一种能源呢,有了它们,我们不就多了一种获取能源的途径嘛。
而且啊,它们在生态系统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要是没有它们,那整个生态系统说不定都会乱套呢。
那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些小魔法师呢?当然是要好好保护它们啦,给它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它们能好好地施展魔法。
可别小瞧了这些小小的产甲烷菌,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它们就像是大自然的秘密武器,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做贡献。
所以啊,我们要珍惜它们,爱护它们,让它们能一直为我们带来惊喜。
难道不是吗?产甲烷菌虽然小,但是它们的力量可不容小觑啊!我们要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好好利用它们的魔法,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美好和便利。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甲烷生成菌对环境因素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响应规律

甲烷生成菌对环境因素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响应规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相关问题,寻找新的能源资源成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其中天然气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选择。
天然气其主要成份为甲烷,而人们研究发现,微生物跟甲烷生成菌是有很大关系的。
那么,究竟甲烷生成菌对环境因素和微生物种群结构有哪些响应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深入研究一下。
一、什么是甲烷生成菌甲烷生成菌即为革兰氏阴性菌,其利用合成氢、二氧化碳、呼吸链底物和有机物等为能源,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烷,是造成沼气和地下水水力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甲烷生成菌应是化学结构多样的群体,其聚落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中心流变性。
一般说来,甲烷生成菌密度及其活动能力主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
其有外生和内生两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地球上不同的环境中。
二、甲烷生成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规律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影响甲烷生成菌数量和活性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甲烷生成菌在环境因素变化下的响应规律,对于促进沼气的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温度甲烷生成菌对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能够适应的具体范围在不同种类的菌中会有所不同。
温度不仅会影响甲烷生成菌生长的速度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还会对菌落形态、群落数量和细胞膜结构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甲烷生成菌的生长适温为20℃-60℃,最适生长温度大多为35℃-45℃。
2、pH值甲烷生成菌对pH值的敏感度较强,pH值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甲烷生成菌种群数量和种类的改变,从而影响沼气发酵反应的效果。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甲烷生成菌在酸度和碱度方面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它们对中性和弱碱性的环境更适应,甚至能在pH值为5.0的条件下生长,但是在酸性的环境中似乎较难生长。
3、氧气甲烷生成菌属于厌氧菌,其最适反应条件下是无氧状态,此时能够保持最好的活性和产甲烷能力。
但是有的甲烷氧化菌属于好氧菌,而且其中一种过渡菌还能处于微小气体包裹下的微氧环境中生长。
当环境中氧含量过高的时候,会导致乙酸另一种较小且有毒的气体形成。
甲烷产生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和环境学机制

甲烷产生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和环境学机制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臭的天然气体,主要由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产生。
它是温室气体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甲烷的产生主要涉及到生物学和地球环境学机制。
生物学机制:1. 生物甲烷产生菌:甲烷产生主要来自于土壤和水体中的甲烷产生菌,包括甲烷原核菌(methanogens)和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
甲烷原核菌是一类厌氧微生物,它们利用简单的有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烷。
它们主要分布在湿地、沼泽和水体底部等处,通常是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繁殖。
甲烷原核菌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进一步还原为甲烷,产生能量并固定碳源。
甲烷氧化菌则是一类好氧微生物,它们能利用甲烷作为碳源,通过甲烷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丙酮,并释放出能量。
甲烷氧化菌通过嗜氧呼吸将甲烷转化为甲酸,然后进一步转化为丙酮和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减少甲烷排放,还能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机碳。
2.生物降解:甲烷也可以通过生物降解产生,其中包括白腐菌、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的参与。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产生酸、醇和气体等物质,其中包括甲烷。
这种生物降解通常发生在有机质富集的环境中,如堆肥堆或湿地,相对于甲烷原核菌的产生速率较慢。
地球环境学机制:1.地下生物降解: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是甲烷产生的一种重要机制。
当有机物质在地下水和土壤中降解时,甲烷有可能会产生。
这种机制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下水系统中尤为常见。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甲烷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地下岩层中的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s)是一种天然的甲烷贮藏形式,它主要形成于高压和低温条件下。
当地壳活动或气候变化引发海底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时,这些冰状结构可能会破裂释放出甲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微生物
--甲烷产生菌
引言:当前能源问题可谓是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能源储备,环境问题等条件的不断约束,可持续的清洁的新能源需求已经异常巨大,而甲烷具有清洁,高热能,可持续,生产工序相对容易等特点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当前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异常重要。
关键词:甲烷产生菌严格厌氧厌氧滚管技术工业前景自养型代谢
甲烷产生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甲烷化作用中食物链的最后一组成员,其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甲烷既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能源气体,而目前大气中的甲烷气体主要是由甲烷产生菌所产生的,所以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分离鉴定的有200多种甲烷产生菌可分为五大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甲烷八叠球菌目以及甲烷灭菌目.
1 甲烷产生菌的研究历程
最初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起始于1899年俄国微生物学家B.L.Omeliansku 的研究,其将厌氧微生物划分为两类:产氢细菌和产甲烷细菌,之后Schnellen从消化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甲酸甲烷杆菌和巴氏甲烷八叠球菌,但是真正说得上是甲烷产生菌历史性前进一步的当属1950年亨盖特创造的无氧分离技术,这是甲烷产生菌的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之后Baker等科学家在此分离技术的基础上从甲烷产生菌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之后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甲烷产生菌的基本介绍
甲烷产生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原核微生物,是有机物甲烷化作用中食物链的最后一组成员,其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分离鉴定的有200多种甲烷产生菌可分为五大目:甲烷杆菌目、甲烷球菌目、甲烷微菌目、甲烷八叠球菌目、甲烷火菌目。
虽然目前已经分离鉴定的甲烷产生菌众多,但是他们却具有一些共有的特性:(1)代谢产物
所有甲烷产生菌的代谢产物都是甲烷和二氧化碳,这是甲烷产生菌与其他细菌的主要区别;
(2)基质
甲烷产生菌只能利用少数几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其根本原因在于甲烷产生菌本身缺乏自身合成的许多酶类,以至于不能广泛地利用有机物进行分解
(3)生长环境
迄今为止,所有分离得到的甲烷产生菌都是严格的厌氧微生物,他们只能生活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环境之中
(4)辅酶因子
甲烷产生菌共有其中独有的辅酶因子:辅酶 M、辅酶 F420 、F430 、F342、B 因子、CDR因子和运动甲烷杆菌因子
(5)电子传递链
甲烷产生菌体内还均由独特的电子传递链:辅酶 F420 、F430 和 F342就是其体内特有的电子传递系统
(6)细胞壁
甲烷产生菌细胞壁不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而是由大量的蛋白质亚基和杂多糖组成
(7)皂化作用
体内的脂肪酸不具有皂化作用
3 甲烷产生菌的基本代谢途径
所有的甲烷产生菌的代谢类型都是自养型,能够利用环境中的化学能,其生活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甲烷的生物合成形成维持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在甲烷产生菌中存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所共有的糖酵解途径、三
羧酸循环、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
其菌体内发现了很多无机物进入的通道蛋白,以及运输乳酸六碳三羧酸六碳二羧酸等有机物进入细胞的转运蛋白,另外甲烷产生菌是目前唯一知道的可固氮古细菌,该过程由固氮酶和固氮酶还原酶两种金属蛋白形成的固氮酶复合体完成。
另外甲烷的形成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通货ATP的生成与分解,这主要是通过细胞膜内外化学梯度的形成,其中钠离子主要是由钠离子-methyl-THMP:HS-CoM 甲基转移酶实现的,氢离子细胞膜上的HDR,HDR催化与HTP-S-S-CoM的还原偶联的氢的氧化,形成的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梯度最终驱动位于细胞膜上的ATP合成酶产生ATP。
4 甲烷产生菌的合成途径
甲烷产生菌的合成途径主要有三条:一种是氢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一种是以乙酸为原料,还有一种是以甲基化合物为原料的合成(如上图所示)。
暂以乙酸原料说明,乙酸首先磷酸化生成乙酰磷酸,乙酰磷酸在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在乙酰辅酶A 脱羧酸(ACDS)的催化下形成一份子的甲基四氢甲基喋呤和一分子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一氧化碳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形成二氧化碳,同时形成还原型的铁氧环蛋白,甲基四氢甲基喋呤在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形成甲基辅酶M,而甲基辅酶M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交换最终行程形成,甲烷,其他的两种途径均需通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甲基辅酶M,进而在形成甲烷
5 甲烷产生菌的分离提纯
--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
亨盖特滚管技术是厌氧形细菌分离史上历史性的一步,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培养技术,其具体步骤如下:
(1)亨氏管中装有4~5 mL 融化的琼脂培养基 ,冷却至47℃左右时接种
(2)然后迅速数秒钟在较低温度条件下使琼脂培养基在滚管中凝固 ,将凝固后的培养基立即放入39℃培养箱中培养
(3)培养数天后 ,滚管壁上即可出现菌落,而后在 CO2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放入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
(4)新培养的菌液经过多次滚管和单菌落
分离后即可得到纯的菌株
虽然目前亨盖特分离提纯技术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其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此方法的前提是保持绝对厌氧条件,但是要保持这一条件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非常的不经济,所以目前实验室纯培养的甲烷产生菌是有限的,在实际培养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对亨盖特滚管技术做出相应改善。
6 工业应用前景
(1)沼气生产
目前能源问题是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之一,各国均在努力寻找可替代清洁可
再生能源,而沼气以其独特的优势占据
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地位:生成条件容
易,几乎每家每户均可自制一些简单的
小型沼气池,燃烧产物清洁,沼气中主
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
化碳与水,相比其他燃料,对环境的污
染程度较小。
(2)厌氧生物处理
甲烷产生菌独特的代谢机制,使其能够
利用环境中其他微生物降解后的产物
合成甲烷,在产生清洁能源的同时,又
能够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它的代
谢产物又能够对病原菌和病虫卵起到
抑制和杀伤作用
(3)瘤胃中甲烷产生菌的应用
甲烷是一种对全球温室效应影响明显
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作用的62倍,
而其中在全球反刍动物瘤胃内生产的
甲烷占大气中甲烷产量的百分之十五,
而且目前仍旧在不断增长,因此通过一
些手段调控瘤胃内的环境,可以减少甲
烷的产生,从而对目前日益严重的温室
效应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7 结语
目前温室效应问题以及新型清洁能源问题越来越显著,而在这些问题中甲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甲烷主要是由甲烷产生菌通过自身生物合成合成的,因此通过加深对甲烷产生菌的研究,了解其产生甲烷的机制,从而设法通过人为手段,影响自然界中产生甲烷的量,缓解温室效应等自然问题,亦或者是解决清洁能源问题
参考文献
(1)产甲烷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工业应用(傅霖辛明秀)
(2)产甲烷菌的分离提纯培养及其培养基对于菌株的选择作用(庞德公杨红建)(3)产甲烷菌研究进展(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
(4)甲烷产生菌的特性以及工业前景(杨薇)
(5)产甲烷古细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