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21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用PPT课件

▪ 【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 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是又一次、再一次的 意思,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 天涯,饱含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与无奈。
2020/11/14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 棹[zhào]。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 意闹。
要回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干的含义。所谓 的“准确”,就是符合“柳条藤蔓”“ 黄 莺”等事物的特点;所谓 “传神”,就是 2用020/1了1/14 拟人的手法,寄寓了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 系即系住之意,用“系”字既切合 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 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 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啼”既是啼叫,用“啼”字既符 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 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020/11/14
▪ 这首五言绝句题为《黄氏延绿轩》, 写的是春景。“葱葱”一词常用来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亦用来 形容气象旺盛、美好。“靡靡”常 常用以形容风吹草偃貌。两个叠音 词的运用,可见作者写景之用心。
▪ 〖参考答案〗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 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考查方式:具体划分
1、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2、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 3、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
查 4、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
查
2020/11/14
以赏析生动传神的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 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问 方
请简要分析。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 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PPT精品课件13(共51张)

表颜色的词
作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 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 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王维)
把红色同绿色相对,让它们相互映衬,相互 对照,构成富有情调的和谐画面,来表现大自然的 绚丽多彩。粉红的桃花,翠绿的细柳,缀着隔夜明 亮的雨珠,又笼在灰白的晨雾之中,再加上黄莺婉 转的啼鸣,好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春晓图。这里红 绿对照,洋溢着一种蓬勃、热烈的气息。
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是哪个?为什么?
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
【提问变体】
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 炼字型的鉴赏题答题:
• 常见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 • 分析:作答这类题时,不要孤立的地只读该字,要 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 答题步骤 : • 第一、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这个字或者词 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 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词。修 辞手法则以拟人、比喻、通感等为主。当然还可能 出现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 • 第二、 这个词的使用,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意境。要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第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者哲理。
考点阐释: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 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 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 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 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 果以及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 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 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句在诗中 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 述的景象+③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

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把握诗歌情感
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 达,可以把握作品的主旨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中 心思想,可以深入理解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诗歌价值
在把握情感和理解主旨的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歌 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对后 世的启示意义。
06
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
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 美,更在于其意境美、情感美等方面, 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 后世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许多艺术家从古代诗歌中汲取灵感,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音乐、舞蹈 等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人类艺术 宝库。
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 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通过翻译和介绍古代诗歌,可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古代诗歌中的普世价值和人类共 同情感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成 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欣赏和传承
的文化遗产。
THANKS
感谢观看
《山居秋暝》、《鸟鸣涧》 等。
作品特点
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 灵悠远为主要特点,善于运 用白描手法和画意构图展现 自然之美和田园之趣。
艺术成就
王维的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
白居易及其作品分析
白居易简介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艺术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 义诗人之一,与元稹一起倡 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48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解析】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 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 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 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 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 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三>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见《核按纽》第84页)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 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 (1)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2)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 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 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 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 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 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④生动、新奇地 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炼形容词
简析句意 不同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 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
本诗前三联结虽然合写诗文人意在经赏历长析期离乱后,重
获家室儿女之乐,眼下过着闲适的生活,但这 些却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步骤
二最)后一联表面分是析喜作幸之用词、,效实则果包、藏了多少悲 苦与无奈,此表刻达寄的人篱主下旨,、艰难情辛感酸之情溢于
2025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8张PPT).ppt

起,组合成一种 桥流水人家。
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
场景。
表的效果。
省略句 指诗句省略了某 省略主语:散发乘 使句式更为浓缩、精练。
些成分
夕凉,开轩卧闲敞。
对偶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无边落木萧萧下,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 字数相等或基本 不尽长江滚滚来 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相等的语句
分类
传神显旨的词 以动衬静的词 以动写静的词 以实写虚的词
以乐衬哀的词 叠词
表颜色的词
拟声形象的词
示例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 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 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破”字,将静物动态化,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 简要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生动传神的字 【解题思路】词+词义+代入句中后句意+技巧+情感 【参考答案】 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内容上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 “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
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 词性上 以最少的词汇表达最多的思想内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或它)生动逼 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课件(共66张PPT).ppt

2、关键字词+手法+效果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 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 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 3、意境/主旨/情感
表达出作者厌倦世俗,向往宁静,喜好山水,渴望归 隐的心情志向。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舜庙怀古 陆游
云断苍梧①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 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 千年回首消磨尽,输②与渔舟送落晖。 【注】 ①苍梧:又名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 ②输:报告,送达。
3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比较哪一句更好(或那 个版本更好)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 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 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君持酒劝斜 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有人说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 喜来,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物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 的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 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0
完整版课件ppt
(14年湖北卷)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 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 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 思乡之情。
心绪与情感。
9
完整版课件ppt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该诗中颈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参考:①“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②把 “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富 有情趣;同时富含理趣:“海日生残夜”将驱 尽黑暗,“江春入旧年”将赶走寒冬。③表现 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该诗的诗眼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参考:离愁;“无言独上西楼”,写出自己的孤独;举头见残月 如钩,又添新愁;在月光笼罩下,梧桐更显寂寞清冷,一个 “锁字”,不只锁住清秋,也锁住了南唐后主的一番愁恨。下 阕用“剪不断、理还乱”写出了愁绪之绵长。这种滋味别是一 般。全词围绕“离愁”,将李后主的寂寞、惆怅写得栩栩如生。
参考:①“倚”字;②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 听,守城战士斜靠城楼,似乎沉浸在迷人的秋色和悦耳的角声 里;③一个“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 安闲状态,传神地烘托了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和平气氛。
5
完整版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一、炼字类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 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 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炼字类题型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 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 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而必须将其放在句中,并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二、诗眼类 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 使全诗(词)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是所 谓的“诗眼”“词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 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情态,结尾写道:“莫 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 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 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鉴赏 诗歌的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进行 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 的作用。
【考题1】(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 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 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炼字题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必须放在句中,结合语境来赏析。春风吹进 了山林,树木都变绿了,这使我们联想到“春风又 绿江南岸”的名句。一个“绿”字,将春风写活了, 使整幅画面具有动态感。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 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 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 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了贪夫徒然无奈、 难以抑制的惆怅之情。
【考题4】(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 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 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三、风格类 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 界、情味等进行赏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 字词句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 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 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 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一、炼字类题型答题思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二、诗眼类题型答题思路及模式 答题思路: 1.找出并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 内容。 3.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题模式: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该字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运用了何种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什么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考题2】(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后面的试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 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 神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第一问,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拟人手 法,因此需要将这种手法与诗句结合起来作答。第 二问考查的是炼字的妙处,“清瘦”一词用得精妙,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答题时,只有读懂诗歌的主 旨——表达诗人清高独立的情怀——然后结合主旨 答炼字的妙处,这样才能答到点子上。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 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细读全诗,包括题目和 注释。这首诗歌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杜鹃啼声,表 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颔联描绘“贪夫”“远客” 听后的感受。“贪夫”不愿意听,无奈低首。“远 客”听后“已断肠”,夸张地写出其思乡之情。一 个“空”字把那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传达得淋漓尽致。
三、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思路及模式 答题思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 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题模式: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 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韵味,请结合具体诗 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 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 偏废。要选择诗歌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赏析,要联系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 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 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 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 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 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 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 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 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 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 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 坚守的精神气质。
【考题3】(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一、炼字类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 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 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炼字类题型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 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答题时不 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而必须将其放在句中,并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二、诗眼类 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 使全诗(词)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是所 谓的“诗眼”“词眼”。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 人公多愁善感、顾花自怜的情态,结尾写道:“莫 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瘦” 字便是全篇的词眼。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 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鉴赏 诗歌的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进行 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 的作用。
【考题1】(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 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 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答炼字题不能把该字孤立 起来,必须放在句中,结合语境来赏析。春风吹进 了山林,树木都变绿了,这使我们联想到“春风又 绿江南岸”的名句。一个“绿”字,将春风写活了, 使整幅画面具有动态感。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 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 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 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了贪夫徒然无奈、 难以抑制的惆怅之情。
【考题4】(2011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 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 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三、风格类 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 界、情味等进行赏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 字词句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 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 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 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一、炼字类题型答题思路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二、诗眼类题型答题思路及模式 答题思路: 1.找出并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 内容。 3.分析该字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题模式: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围绕该字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运用了何种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 的什么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考题2】(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后面的试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 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 神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第一问,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拟人手 法,因此需要将这种手法与诗句结合起来作答。第 二问考查的是炼字的妙处,“清瘦”一词用得精妙, 它有着丰富的内涵,答题时,只有读懂诗歌的主 旨——表达诗人清高独立的情怀——然后结合主旨 答炼字的妙处,这样才能答到点子上。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 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细读全诗,包括题目和 注释。这首诗歌托物言志,通过描绘杜鹃啼声,表 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颔联描绘“贪夫”“远客” 听后的感受。“贪夫”不愿意听,无奈低首。“远 客”听后“已断肠”,夸张地写出其思乡之情。一 个“空”字把那种无可奈何的惆怅传达得淋漓尽致。
三、语言风格类题型答题思路及模式 答题思路: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 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 简练生动等。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3.指出在表情达意、描绘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4.按题目要求拟写答案。 答题模式: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 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韵味,请结合具体诗 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审准题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这道题隐含 了两个要求,“平实”和“有韵味”,答题时不可 偏废。要选择诗歌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赏析,要联系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以分析。
【答案】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 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 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 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 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 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 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 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 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 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 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 坚守的精神气质。
【考题3】(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