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上课
【优质课件】古代诗歌鉴赏1——诗歌语言鉴赏

【优质课件】古代诗歌鉴赏1——诗歌语言鉴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材第四章“古代诗歌鉴赏”中,深入学习诗歌语言鉴赏。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古代诗歌修辞手法,掌握诗歌语言特点,分析古代诗歌意象与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基本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点能力,如含蓄、凝练等。
3. 提高学生通过诗歌意象理解诗人情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诗歌意象与情感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点进行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首古诗词《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兴趣。
2. 例题讲解:(1)分析《静夜思》中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讲解诗歌语言特点,如含蓄、凝练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找出《静夜思》中意象,分析其与诗人情感关系。
(2)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中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讲解与示范: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强调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语言鉴赏①修辞手法②诗歌语言特点③意象与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结合诗歌意象,谈谈你对诗人情感理解。
2. 答案:(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
(2)诗歌语言特点:含蓄、凝练等。
(3)意象与情感: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理解诗人表达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掌握程度如何,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满意。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古诗词,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组织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鉴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六章《唐诗的艺术特色》第二节“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唐诗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意象等。
2. 学会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唐诗的语言特点及具体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唐诗鉴赏》辅助读物、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唐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
2. 新课内容:(1)讲解唐诗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意象等。
(2)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创作一首描绘四季景色的唐诗,要求运用所学的语言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诗歌,运用鉴赏方法,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鉴赏诗歌语言——唐诗为例》2. 内容:(1)唐诗语言特点(2)诗歌鉴赏方法(3)具体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唐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2)运用鉴赏方法,阐述诗歌的美感(3)结构清晰,表达流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辅助读物,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创作热情。
(3)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唐诗的语言特点,确保所选诗歌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古代诗歌鉴赏里的一个关键环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你知道吗,古代诗歌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而语言就是那把打开盒子的钥匙。
这语言啊,有的像欢快的小溪,潺潺流淌;有的像深沉的海洋,蕴含无尽奥秘;有的像绚丽的烟花,瞬间绽放光彩。
我想起之前教过的一个学生,那孩子一开始对诗歌语言那是一脸懵,觉得那些古人说话咋这么绕。
有一次我们讲到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孩子就问我:“老师,这有啥特别的呀,不就是说看到月光以为是霜嘛。
”我笑着跟他说:“孩子呀,你可别小看这两句,你想想,李白为啥不说‘地上雪’或者‘地上冰’,偏偏说‘地上霜’呢?”他眨巴着眼睛摇摇头。
我就接着给他解释:“霜这个字,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又冷又清寂?李白当时一个人在他乡,看到这月光,心里那种孤独和思念家乡的感觉,一下子就通过‘霜’这个字给表现出来啦。
”这孩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咱再来说说诗歌语言里的用词。
有的诗人用词那叫一个精准,一个字就能让整首诗活起来。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的“绿”字,王安石为了这个字那可是绞尽脑汁,换了好几个,最后定下“绿”,一下子就把春风拂过,江南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写活了。
还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想想,这一个“闹”字,是不是让你感觉满枝头的杏花都在欢腾,春天热闹得不行?诗歌语言的魅力还体现在修辞手法上。
比喻、拟人、夸张,那是花样百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这夸张的手法,把庐山瀑布写得那叫一个壮观,好像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一条银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多新奇呀,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春风的灵巧。
还有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平仄协调,读起来是不是特别顺溜?总之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
你得细心去琢磨每个字、每个词,感受诗人藏在里面的心思和情感。
【ppt课件】古代诗歌鉴赏1——诗歌语言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罄音。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关”和“出” 是 诗眼。细细品味一 “关”一“出”,就 感受到春天到来时杏 花盛开的浓烈的生命 活力。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诗人:惜春伤春 主观感受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 读者:象空间,耐人咀嚼。
? ?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名目 绿肥,指 枝叶茂盛 。红瘦, 花朵稀少 比拟 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
的手法。
内容
人的“肥”、“瘦”二字 词中把用来写 ,如今却用来 写 绿叶繁茂、红花凋落憔悴时的形貌 , 形象地反映出作者 对春天的留恋和惜别 之情。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 眼 是 什 么
二是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增强诗 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 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 局部的诗眼。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自在娇莺恰恰啼。
结论:㊁形容词在描摹物象,刻画情态,抒 发情感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不少是局部诗 眼。
练习
1、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洛宾王《咏蝉》)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古代诗歌的鉴赏,重点是鉴赏诗歌的语言。
具体包括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行鉴赏。
2.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古代诗歌鉴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妙氛围。
2. 诗歌讲解:分别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歌,重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练习,指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2. 诗歌的语言特点:炼字、炼句、炼意、炼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取一首你喜欢的古代诗歌,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行鉴赏,写一篇鉴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古代诗歌的鉴赏,重点是鉴赏诗歌的语言。
具体包括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代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语言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 掌握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学会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代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讲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两个古代诗歌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七、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平仄对仗押韵2. 古代诗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3. 诗歌语言情感表达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 答案要求:(1)准确描述诗歌的语言特点。
(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阐述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2. 古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3. 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过程与答案要求。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课件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质朴、口语化 。(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 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 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
三)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4页
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 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
诗 这是全诗的诗眼 眼 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
,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 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 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 句翻出新意。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4页
06年
江 西 卷
三江小渡 A杨表万里现为一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4页
(三)华丽绚烂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 象,各种修辞。如李商隐的诗。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 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 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 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
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
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 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 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等。
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意、分析诗歌手法、感受诗情画意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古代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鉴赏方法。
重点:理解诗意,分析诗歌手法,感受诗情画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鉴赏古代诗歌语言》2. 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第六单元4. 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
二、诗歌鉴赏方法的学习(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诗歌手法,理解诗意,感受诗情画意。
三、古代诗歌实例分析(20分钟)1. 分析教材中的古代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实践。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四、诗歌表达技巧的讲解(15分钟)1. 讲解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等语言表达方式。
2. 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后练习进行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2. 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词汇选择、句式结构3.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诗意、分析诗歌手法、感受诗情画意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教材中的一首古代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分析:本诗通过描绘鹳雀楼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
“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 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第一 步) 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 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步)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 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第三步) 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第四步)
赏析“关键词”步骤分析: 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1)每个层次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线 索、呼应、铺垫等)。 (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 达了… … 情感)。
迁移训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三、以分析作品中的关键词语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 的感情基调,统领全诗的主旨,分析 关键词必须围绕全诗进行赏析。
夜归
(宋· 周密)
夜深归客倚筇(qiónɡ)行,
冷燐依萤聚土塍(chénɡ)。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以动写静,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 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清代学者李渔曾说: “‘闹’字极俗,且听不 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 不当见之于诗词。”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 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语言风格题的思考方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 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纳:用一两个词准确归纳语言特色。 (2)析:分层用诗中有关词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迁移训练
释词
描述
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 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 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一“看”字就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意境或情感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 内涵的最精炼传神的字或词。
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 查
四、以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优劣的方式考查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词或某一句,有的版本说 法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词有人认为换成某词更好, 你的看法呢?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明白晓畅—— 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 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 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 厚,理趣盎然。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 界定词语 清新
自然
明快
含蓄
冲淡
绚丽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 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 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步骤一)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二)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步骤三)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 为什么?
参考答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 互相映衬。 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 高兴心情。 (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 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
--陶渊明《归园田居》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提问方式】
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 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 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委婉含蓄—— 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冲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 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冲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 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步骤分析】
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 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 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 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 足)
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 思念妻子之作。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 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 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 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提问】诗以“微风”开头,并贯
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颔联:清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 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写出了清幽静谧的境界,体现深沉的寂寞 和思念。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语义双关,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之情。
解答分析:这类题目要求品味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 中并结合全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境情感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倚筇:扶杖。②燐:燐火,俗称鬼火。 ③萤:萤火。④土塍:田埂。
【提问】 “夜归”是本诗的关键,它是 怎样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开篇
参考
直接点明“夜归”,刻画出归客倚杖蹒跚 而行的疲惫之态。 随后 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 凄凉, 烘托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反衬归 客急切归家的心境。 最后 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场面结束。 与先前的凄凉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 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 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有谁会心生怜意 啊”。
(步骤三)3、结合表现手法指出如何突出诗眼。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明快简洁—— 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 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 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形容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 憎风恨雨,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