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萍-鱼”立体种养增产增收机理及“五改”配套技术

合集下载

经济与社会高考政治真题精编

经济与社会高考政治真题精编

《经济与社会》高考真题精编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公共数据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类型,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可控性、公益性等特点。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北京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向社会开放了大量公共数据。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企业可利用公共数据提高劳动生产率①开放公共数据会降低数据资源的价值①公共数据要素的价值是由政府决定的①将公共数据交由市场提供会出现供给不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农机企业为了推广智能农业机械,推出一种新的营销服务模式。

该模式允许农户选择短期租赁、系统代运营服务,农户支付较低服务费用后获得业务支持,如播种、杂草控制、施肥、灌溉、土壤分析等。

目前,这种服务模式得到大面积推广。

该模式被市场广泛认同的原因在于()①减少农机研发成本,扩大农机生产规模①推动智能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①加速农机运营周转,增加农机使用效益①降低农户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经营效率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劳动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一门独立课程后,一些企业加大了儿童劳动工具的开发与生产,销售市场也不断升温,如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儿童使用的锅、碗、炉、勺、铲等厨具销售火爆。

上述现象反映的经济道理是()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内容,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①市场需求引导供给,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①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转型才能扩大需求①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新消费热点催生新生产业态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202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全国20余个省(区、市)1万多个专利权人开展专利产业化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专题调研。

研结果见图。

根据调研结果,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政府应将重心放在()①加强专利技术交易市场或平台建设①激励企业购买和引进国外专利技术①吸纳社会资本、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试验基地①制定和完善专利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管子》中记载:鲁梁两国百姓惯于织绨(古代一种织物)。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的摘要

农业农村部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的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8.12•【文号】农办案〔2024〕107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2636号(农业水利类200号)提案答复摘要农办案〔2024〕107号民建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再生稻的提案》收悉。

经商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现答复如下:发展再生稻是有效利用光温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我部大力支持再生稻生产,推进再生稻产业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再生稻协同攻关。

2022年我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再生稻促进水稻生产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培育及筛选了一批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创制了一批机械化生产的技术及装备,集成了一批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稻作效率和产能潜力不断提升。

二是推动再生稻良田良种良法配套。

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持续释放再生稻发展潜力。

积极指导各地将农田水利设施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农田灌溉排水等农业生产条件,满足再生稻生产要求。

将再生稻品种选育纳入国家水稻育种联合攻关,重点筛选出了一批再生力强、两季总产高的优良再生稻品种。

积极组织技术集成示范,开展头季稻—再生季稻—冬季作物周年种植制度配套研究,进一步完善头季稻—再生季稻栽培技术体系。

三是调动人才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并按规定获取报酬。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涉农科研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到乡村创业。

我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稻虾共生”与“鳜鱼共养”的稻田种养轮作技术研究和模式试验

“稻虾共生”与“鳜鱼共养”的稻田种养轮作技术研究和模式试验

与其他类型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田生态系统在环境和
行着能量转化、运输、贮存机制;⑥稻作期间伴随有机质分解
种养结合,并延伸了这种农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对于我
和开放性,其结构和服务功能还有极大的变更、利用和挖掘
效用上存在结构、功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稻鱼共生实现了
国而言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 笔者从稻田生态系统的
苗 375 kg / hm2 ,虾苗规格 120 ~ 160 尾 / kg,投喂菜粕、黄豆、新
旱作物轮换,公元前 1 世纪《氾胜之书》、公元 6 世纪《齐民要
范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Huber 等
[7]
在《 Fundamentals of E⁃
田块 1 移栽伊乐藻,进水,投放虾苗。 4 月 10—25 日,投放虾
照 10 ∶4 ∶1比例投放,5 月 3 日投放鲢、鳙、草鱼水花 1 500 万
为,不同种的 2 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间对增长有
3.4.3 鳜鱼苗种投放。 6 月 28 日在田块 2 投放自主培养的
系。 稻渔共生模式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对于我国这样的水
3.5 养殖管理
稻种植、淡水渔业养殖和人口大国而言兼具经济、生态和社
近年在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以及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产业扶贫实现产业富民加快农渔业转型升级理念推动下三江创建了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也称作广西三江模式此外还有灌阳稻鱼鳅龟鳖黄鳝等品种混养模式全州稻高产禾花鱼模式融水稻河蟹模式钦南稻南美白对虾模式龙圩稻螺模式宁明稻蛙模式贵港藕鱼模式田东稻小龙虾模式横县稻鳖模式安徽南陵将军湾的稻鳖蛙共生模式芜湖盛典稻虾共生模式也在国内形成了影响力8


子溶出量增加以及过量施用磷肥形成径流和垂直迁移,土壤

稻田建规范化鱼凼、鱼沟提高经济效益技术

稻田建规范化鱼凼、鱼沟提高经济效益技术

稻田建规范化鱼凼、鱼沟提高经济效益技术吴宗文【摘要】@@ 1 材料和方法rn建规范化的鱼凼、鱼沟:rn1.1 鱼凼埂用砖或条石、板石、水泥预制板(弧形板)等材料安砌成2-2.5m高,基础深埋40-50cm,上端超出田表面泥土40-50cm.并开4-6个宽30-40cm,深45-65cm,深应低于鱼沟底部3-5cm,与鱼沟相通的通道口,再加活动砖,使之高出鱼沟底部5cm,可防止田坭淤塞鱼凼.鱼沟宽60-80cm,深40-60cm,养虾、蟹稻田的沟宽2-3m,深1-1.5m.【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00(030)010【总页数】3页(P16-18)【作者】吴宗文【作者单位】四川资阳地区水产渔政局,64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 材料和方法建规范化的鱼凼、鱼沟:1.1 鱼凼埂用砖或条石、板石、水泥预制板(弧形板)等材料安砌成2—2.5m高,基础深埋40—50cm,上端超出田表面泥土40—50cm。

并开4—6个宽30—40cm,深45—65cm,深应低于鱼沟底部3—5cm,与鱼沟相通的通道口,再加活动砖,使之高出鱼沟底部5cm,可防止田坭淤塞鱼凼。

鱼沟宽60—80cm,深40—60cm,养虾、蟹稻田的沟宽2—3m,深1—1.5m。

1.2 鱼凼、鱼沟的位置:鱼凼宜建在田边荫蔽处,鱼沟位置,可按田块大小挖成十字或井字鱼沟:以养虾、蟹为主的稻田,视田块大小开挖成围边环形鱼沟。

1.3 鱼凼、鱼沟的形状:圆形、方形、半圆形均可,以圆形最佳。

鱼沟形状应上宽下窄防泥土垮塌。

1.4 在鱼凼或围边环形鱼沟靠田埂出水口一方的底部,安装直径10—30cm的PE硬塑管或镀锌铁管,做成以5—10度倾斜度的平移排污管,管道封口一端在凼(沟)底水中长1—1.5m,并事先在管道上钻上若干小孔,以利防鱼逃和能排出污水之用。

管道在田埂外出口处,安上活动弯头,管道出水口高与稻田最高水面平行即可。

1.5 以养名优鱼为主的稻田,鱼凼面积与数量:1—2亩田块,可建一个直径为15—20m的鱼凼:稻田3亩以上,可建两个以上直径20m的鱼凼。

“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效益高

“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效益高

“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效益高
何金旺
【期刊名称】《科学种养》
【年(卷),期】2008()11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安、融水三县,结合实施柳州市贫困山区“超级稻+再生稻+油菜”生产模式及高产稳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攻关项目,在稻田示范推广“稻-稻-鱼-油”立体种养模式,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超级稻头季平均亩产558.5千克,再生稻平均亩产221.2千克,冬油菜籽平均亩产165.4千克,鲜鱼平均亩产27‘3千克,全年平均亩产值超过2000元。

【总页数】2页(P4-5)
【关键词】立体种养模式;再生稻;鲜鱼;广西壮族自治区;效益;科技攻关项目;高产稳产技术;亩产值
【作者】何金旺
【作者单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1;S511
【相关文献】
1.立体种养增产增收——半元村稻萍鱼莲萍鱼经济效益高 [J], 吴文正
2.从SARS看未来渔业发展/"鱼、稻、鳝"种养模式效益高/文蛤围塘养殖项目通过验收鉴定 [J],
3.稻-鳖-虾-鱼与稻-虾-蟹-鱼综合种养模式的差异 [J], 黄世达;秦婵元;陈灿;王华
4.“鱼、稻、鳝”种养模式效益高 [J], 谢岳成
5.稻渔综合种养(12)稻-鳖-虾-鱼与稻-虾-蟹-鱼综合种养模式的差异 [J], 黄世达;秦婵元;陈灿;王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

稻鱼共生、轮作技术2010年主推技术4:稻鱼共生、轮作技术“稻鱼共生”和“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

我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青田的稻田养鱼还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进步,我省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稻鱼轮作方式转变,形成了“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的典型稻鱼共生模式和“早稻—秋季虾—春季虾”一年三轮作的稻虾轮作模式、“养一轮甲鱼种一季稻”的鳖稻轮作等模式,促进了粮食稳定和农民的增收,实现了稻鱼的双丰收。

【增产增效情况】稻鱼共生生态养殖模式,鱼类每亩可增产10千克以上,水稻增产4%以上;稻虾轮作模式,水稻亩产量400~500千克,虾亩产50~60千克,实现亩利润3000元。

【技术要点】(一)稻鱼共生模式1.技术特点。

通过加高和固化田埂提高水位、改水稻密植为适当稀植、选种高分蘖能力的水稻品种、改依赖化肥生产为通过加强鱼虾投饲增肥增产等措施,以建立稻田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实现“亩产千斤粮、300斤鱼、1000元利润”,达到少施化肥农药、提高稻虾品质、增加稻鱼产量和效益目标。

2.配套技术。

(1)种养设施改造。

首先,养鱼稻田要选择不渗漏、保水性强,水源充足、水质好、进排水方便、光照条件好,并尽量能集中连片的低洼田畈,便于管理。

其次,须加宽田埂并夯实,以水泥抹面,石砌田埂以水泥勾缝或浆砌,防止田埂崩塌;田埂高出稻田0.4~0.6米,确保可蓄水0.3米以上。

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栅,可用60~80目过滤网片拦截,防止逃鱼;水源条件较差的田块,可在进水口处开挖一个10~20米2的鱼坑,深度0.5米以上。

养鱼稻田不开沟,但养蛙和养殖甲壳类稻田要按稻田养鱼规范进行挖沟,形成水陆两栖生态环境,沟内可种植水草。

(2)水稻品种的选择与栽培。

稻-萍-鱼立体种植技术实践报告

稻-萍-鱼立体种植技术实践报告

稻-萍-鱼立体种植技术实践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稻萍鱼立体种植技术实践报告摘要:稻萍鱼立体种植技术是一种生态循环系统,将水稻、萍类植物和鱼类有机结合,实现了高效、环保的种植模式。

稻田养鱼技术

稻田养鱼技术

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有水
稻,它大量吸收日光能、二氧化碳、水和各 种无机营养成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形成水稻种子和稻草,提供给人类。除此之 外,利用田边鱼凼四周及水稻厢沟优势,发 挥水稻与高笋在时间差方面的有利条件,将 光能和化学能转变成供人们需要的笋,收笋 后,茎叶还可以肥田。稻田种藕同样可为人 们提供鲜藕食品。
五、稻田养鱼的模式
不同品种的经济动植物共同生活和利用同一
个水体环境形成共生关系。任何生物共生结 构原则有两条: ①能找到新的利用空间, 开辟新的生态环境。②品种之间有共生基础, 饲料、肥料无矛盾,相互有利互相促进。稻 鱼共生体系就是遵循了这两条原则,较好地 发挥了稻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生态效益方面: (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养鱼,相应加高、加固了田 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 (2)除虫灭害防病:据调查,稻田养鱼后,田里对人 类有害的病原生物大为减少。如血吸虫、丝虫、蚊子幼虫 等基本绝迹。 (3)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稻田养鱼后,水稻的病虫害 明显下降,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使稻田环境中和稻谷中 的农药残毒有所减少,而且稻田中天敌蜘蛛、青蛙明显增 加。 (4)鱼类的增肥保肥效果显著:据分析,水稻生长周 期中所吸收的养分2/3来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来自人 工施肥。纵观稻田全局,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和浮游生 物一类的生物都是依靠细胞内含的叶绿素,利用水、二氧 化碳和养分,借助光合作用来组织自己的机体。这就是说, 稻田的土壤和水体,除了供给水稻生长外,其他养分被同 时存在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所夺走。稻田养鱼后, 首先消灭和抑制了杂草等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
(4)节省农药: 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 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 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稻田中飞虱、 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 (5)增产粮食: 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占用少量面积 (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 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 增强,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 加5%至10%。 (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和稻田 的生态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亩单产一般能 达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达500千克以上。 (7)增加收入: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100元 左右。如果实施高产模式的“稻鱼工程”的养殖稻田,平均 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稻田养殖名、特、优、新品种,每 亩稻田增收超过千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 田养 鱼仅 鱼一 项 每 67 2 增 加 32元 以上 。 6m 就 1
溶 氧量 分别达 32 68 8 8 2 n/L . 、 . 、 . 、1 g ,与养鱼池塘 的 32 r .、
55 7 3 1 . gL相 比 , 别 高 0 13 150 8r / 。 此 , . 、. 、12r / n 分 、. 、. 、 . g L 因 n
稻萍鱼立 体种养 是被生产实 践证 明的农业 增产增 收措
施, 是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有 效 途 径 。 是 , 但 随着 农 业 生 产 发 展
新, 含氧量高 , 放养密度稀 , 鱼类摄食多数为天然饵料 , 且 鱼 体健壮 , 抗病力强 , 同时病 原体少 。据调查 , 田水 中细菌数 稻 为 410 0 个/Ⅱ ,鱼塘池水 中为 880个/Ⅱ ,比稻 田高了近 l l 0 l l 11倍 , .5 其中致病菌池 塘比稻 田绝对数更是要高 16倍。 .
温 也 有 2o 比临 近 池 塘 水 温 要 高 2 5C 右 , 利 鱼 生 长 。 2C, . ̄ 左 有
稻 田施用农家肥及化肥 ,除一部分被水稻利用外 ,大部 分被 田中生物利用 , 杂草 、 浮游生物 、 有机腐屑及细菌大量产 生 , 鱼提供 了大量饵料 。 为
稻 萍 鱼 田 中 的鱼 很 少 发 病 , 主 要 是 因 为 稻 田 的 水 质 清
2 养 萍喂 鱼 肥 田增 氧 .
和农业经济增长的更高要求 , 稻萍鱼立体种养技术 必须在原 来基础上进行改进 , 才能发挥其更大的增产增 收作用 。近年 笔者根据试验 ,提 出 “ 一萍 一鱼”立体种养技术应从原来 稻
“ 水 稻 为 主 、 类 自然 生 长” 以 鱼 的思 路 转 向 “ 鱼为 主 、 工 饲 以 人
欢 迎 。 累计 推 广 面 积 0 4 h , 产 值 增 加 710 元 。 4年 .万 总 1 万 二 、 产 机 理 增
近年笔者根据试验提出稻一萍一鱼立体种养技术应从原来以水稻为主鱼类自然生长的思路转向以鱼为主人工饲养控制稻鱼并收追求经济效益的种养模式并提出五改配套技术效益可观
维普资讯
生 产 经 营
中 国 米 20 年第 5 06 期
“ 一萍 一鱼 ! 种 养 增 产 增 收 机 理 稻 , . , 体 及 “ 改 ’ 套 技 术 五 ’ 配
余国 良
摘 要 :本 文综述 稻萍 鱼增 产机 理和 生 产发 展 的三个 阶段 , 针 对影 响水稻 和 鱼产量 增长 的制 约 因素 , 出了 ‘ 提 五改 ’ 配套 技 术, 并获 得 了很大 成功 。 关键 词 : 稻萍 鱼 ; 产增 收机 理 ; 套技 术 增 配
化亦大 , 春季易升温 , 据观察 , 春季最 高水温达 3 ℃, 4 最低水
养控制 , 稻鱼并收追求经济效益” 的种养模式 , 并提出“ 五改”
配套 技 术 , 益 可 观 。 效

红萍有固氮 、 富钾的功能。它生长繁殖速度快 , 白质含 蛋 量高 , 是食草性 鱼类 的好饵料 。稻萍鱼 田, 由于水稻 、 萍及浮 游植物 的光合作用 ,放 出大量氧气 ,同时稻 田水浅 ,地势开 阔 ,大气 中的氧气易溶 解于水 中 ,因此稻 田水中溶氧 量较 高。据建宁县溪 口镇半元村 、 金溪 乡水西村 、 客坊 乡里元村三
点测定 , 4月 1 、 5日 5月 1 、 5日 6月 1 、 5日 7月 1 5日稻萍 鱼 田

推 广 概 况
福建省建宁县有利用 稻田养鱼 的传统 。上世纪 9 年代 , H D 福建省农科 院土肥所 对建宁县 传统稻 田养鱼技术 进行 系统
研 究 和示 范 推 广 ,提 出稻 田还 必 须 养 萍 ,进 而 提 出 稻 萍 鱼立
稻萍鱼田鱼新陈代谢旺盛 , 饵料利用率高 , 生长快 。另外 , 萍
是 优 质有 机 肥 料 和 猪 及 家 禽 饲 料 , 禽 家 畜 所 产 粪便 还 能 为 家 稻 田提 供优 质有 机 肥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但是通过十几年生产实践 ,该项技术如不进行 改进 ,产 量、 效益很难再大幅度提高。20 年以来 , 02 通过落实稻萍鱼
“ 改” 套 技术 , 均 每 67 2 鱼 达 16 、 稻 谷 7 5k, 五 配 平 6m 鲜 2 产 k 1 g
3 养鱼有控萍除草松土增肥作 用 .
鱼 吃 萍 、 草 , 消 化 3 % ~4 %外 , 有 6 % ~7 % 以 杂 除 0 0 还 0 0
粪便形式排 泄回田中 , 起到积肥增肥作用 。据测算 , 6 每 6 鲜 鱼共 计 可 排 粪便 43 6k。据 资 料 分析 ,草 鱼 粪含 氮 5 . g 1 1 磷酸 04 %, 出的 4 36k 粪便相 当于给稻田施纯 . %、 .3 排 5 . g 氮 4 9 g 磷酸 19 g .9k 、 .5k。另据调 查 , 养鱼 田比非养鱼 田有机 质可增加 04倍 、 . 全氮增 0 5 、 . 倍 速效钾增 06倍 、 . 速效磷增 13 。稻 田中杂草与水稻争空 间争肥 , .倍 成为水稻的竞争者 , 养鱼后鱼吃草 ,大大减轻 了杂草对稻 田的养分消耗 ,具有除 草保肥作用。 据调查 , 草鱼 日食草为体重 3 % ~5 % , 0 0 一龄鲤
体种养技术 , 并在建宁县完成推广 2 h 丰收计划 。 万 据有关 部门验收 , 平均每 67 2 6 m 鲜鱼产量 4 g稻谷产量 55k。 6k , 6 g 鲜 鱼市场价格按 1 元/g 产值 52元 , 2 k, 5 稻谷按国家保护价 15 .0 元/g计算 , k 产值 87 5 , 4 . 元 稻鱼合计产值 139 5 , 9 . 元 比传统
鱼 一 昼 夜 可 摄 食 杂 草 ( 子 ) 2 ,较 好 地 消 灭 和 抑 制 了杂 种 5g 草 。 水 稻 齐 穗期 调查 , 鱼 田杂 草 量 00 5k/ 2对 照 田为 据 养 .9 gm ,
稻鱼合计每 67 2 6m 产值 254 5元 , 8 . 经济效益 显著 , 深受农 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