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无声初心永恒——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作文】黄旭华

【精品作文】黄旭华

【精品作文】黄旭华【精品作文】黄旭华版权所有:【碧意之时】篇一:感动中国2013黄旭华核潜艇观后感感动中国观后感《感动中国》这部公益片,让我触动很深。

尤其是其中的黄旭华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生长在中国身世沉浮的年代,那时的苏联,一夜之间与中国反目成仇,而中国,也因战略核力量的缺失,而无法与之抗衡。

而黄旭华,则必须以一己之力承担一个泱泱大国的命运与未来。

但是,他却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从初步设计,到列装部队,仅用十年,让中国拥有了核力量的保护伞。

而他最令我感动的,便是他那对祖国,对民族的忠心耿耿,以及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一切的舍身为国的精神。

在核潜艇做深潜实验时,大部分人认为,这次下潜将会有去无回。

而黄旭华,作为一个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却为了稳固军心,也为了收集关键地数据,毅然决定自己下潜。

为了收集数据,他不得不挤在一个狭小的舱室中,忍受着艇内的高温。

听着头顶钢板因水压响动,镇静地记录着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数据??当潜艇浮上水面时,他已被汗水湿透,但他的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然而,这样一位民族功臣,却像他的潜艇一样,埋藏在了时代的波涛中。

因为保密原因,很久,他才被人知晓。

现在他已成为了耄耋老人,但他尚思为国戍轮台。

有人问他今天的梦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我今天的梦,还是核潜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黄旭华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何为对国家的大爱,何为为国家奉献一切!然而现在,从“徐老虎”到“李宁院士事件”中国的学术界,军界,却出现了这样的不负责任,不爱国家的人,而这,与黄旭华可歌可泣的精神相比,简直就是“绊脚石”和“铺路石”的区别,,而想消除这些“绊脚石”,就需要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而“黄旭华精神”,则更应该体现在每个人的身上。

黄旭华的潜艇,就像是一块亘古不变的纪念碑,永恒的航行在共和国的蓝海下,它提醒着我们,只有时刻准备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学会奉献,不计回报,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中国,便能像潜艇一样,凝固起无穷的力量,经得起世间大风大浪的考验!篇二:黄旭华论文誓言无声——记中国战略核潜艇设计者黄旭华院士关键字:人在社会中的作用、世界观与方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决心要把核潜艇搞出来不动摇,一切其他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都可以不顾。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黄旭华:誓言无声主要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颁奖辞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磊落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

黄旭华,以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洋的刚强。

[4]刘盛兰:崇仁厚德主要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

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

1996年就开始拾荒助学。

18年来,他总计捐资助学10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由于腿疼得走不动,不得不暂停拾荒卖钱,但他捐资助学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

[6]颁奖辞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

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

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推选理由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

正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4]陈俊贵:心比金坚主要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

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黄旭华:矢志潜艇 铸造国器

黄旭华:矢志潜艇 铸造国器

黄旭华:矢志潜艇铸造国器作者:昆仑来源:《中国高新科技·上半月》2020年第02期2020年1月10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曾庆存共同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大师档案:黄旭华 1924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墘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同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1月1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结缘核潜艇1926年,黃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

汕尾市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日寇犯我中华,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这位少年立下了科技报国之志。

在小学和中学期间,他成绩优异。

高中毕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的录取通知。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矢志潜艇铸造国器■文/昆仑大师档案:黄旭华1924年2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田率镇,中国核潜艇之父,上海交通大学1949届校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 潜艇总设计师。

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 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2014年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7年10月25 E ),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同年11月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被授予“共和国 勋章”和“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2020年1月1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结缘核潜艇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

汕尾市地处广东省东南沿海,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之乡”。

黄旭华上小学时,正值日寇犯我中华,家乡饱受日本飞机的轰炸。

“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 家太弱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 ”这位少年立下了 科技报国之志。

在小学和中学期 间,他成绩优异。

高中毕业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国立交通大 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 大学造船系的录取通知。

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黄旭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造船这个专业, 由此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核大国不 断对我国施加核威慑。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

在考虑研制团队人选时,黄旭华有幸被选中。

1957年元旦,在参加研 制任务前夕,黄旭华回到了久别的老家。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初二守望无声的誓言优秀作文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初二守望无声的誓言优秀作文

初二守望无声的誓言优秀作文“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说的就是黄旭华,一位87岁的老人,可他却不平凡。

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科技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

毛主席便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而有过仿制潜艇经验的黄旭华被选中了。

当时,新婚不久的他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里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各省市2000多家科研单位。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他亲自入艇在南海做深潜实验,下潜300米。

可在这三十年里,从未有外界的人知道他的工作,即便是他的老母亲。

那时的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双鬓已染白,面对祖国,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他说:“血要一滴一滴地流,为祖国而流”。

如那蜡炬,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地燃烧自己,燃烧自己的生命,为祖国尽职,为祖国尽忠。

他说:“我不后悔!”若生命能重来一次他的选择定将不会改变。

沉默的砥柱拥有无穷的力量无声的誓言铸就一代英豪。

三十载没日没夜,千万日的辛劳汗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他心中的“我的祖国!”为的是那贯彻心中的爱国之誓。

他将力量紧攥在手心,他把信念充斥在心中,他智慧的双翼带起祖国的腾飞!他化万千情感于“爱”这一字,赠给祖国,誓言无声……真正的誓言不需大话的渲染,不需名利的鼓动,有的,只是无声的付出,只是那一滴滴血的流尽。

不求功与名,只愿祖国强。

为祖国的腾飞而热,为奉献的暖流而热,他的功勋,他的付出,不只会存于一枚枚的奖章之内,更化作一抹浓烈的感动,驻留于我们的心中。

其实,如黄旭华这般为祖国尽忠的人又何尝少呢?那从国外奔波而回的钱学森,那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解放军,甚至就是我们身边的公安警察,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祖国”,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句无声的誓言。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人生为祖国深潜

黄旭华2018年3月20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他和同事们的努力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黄旭华曾做客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在节目上说:“一生献给祖国的核潜艇,此生无悔!”铿锵有力的演讲令现场的许多年轻人眼含热泪,感动不已。

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94岁高龄的黄旭华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鞠躬尽瘁。

辗转求学院颠沛流离立救国之志1937年冬天,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的乡村舞台上正唱着抗日宣传剧《不堪回首望平津》,表演者就是13岁的黄旭华。

战火纷飞,山河飘零。

那时的他想着:长大了,一定得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可是,连天的战火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黄旭华的中学时代不得不辗转广东揭西、梅县和桂林、重庆等地求学。

黄旭华的父母是医生,他儿时的志向是从医,治病救人。

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学经历,却让他决定弃医从工。

“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黄旭华说,“我不想学医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1945年9月,海边出生的黄旭华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开始了学术成长的起步。

同时,他加入校学生进步社团“山茶社”,进行了革命思想的启蒙。

1949年春的一天,大学四年级的黄旭华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有人跟黄旭华开玩笑:“你研制核潜艇以后,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黄旭华说:“是的,我很适应,因为上大学时,我就开始‘不可告人’的地下党人生了。

”1950年4月,黄旭华入党转正。

汇报思想时,他用这样的一段话表明心志: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无声。

入党转正时的话语,成为黄旭华一生信守的诺言。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

2019年中考作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2019年中考作文热点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20xx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xx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xx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20xx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中考热点素材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黄旭华
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无言高歌 以身许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无言高歌 以身许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无言高歌以身许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24期吴彪特约记者李莉不是周末,不是假日,只是个平常的日子,秋日午后的阳光温馨又怀旧,被阳光浸染的窗半开着,传来铿锵的交响乐声。

屋里的男主人是个十足的音乐爱好者,六十寿辰时,妻子郑重地送了他一件礼物,不是金玉钻石,不是诗书琴画,而是贝多芬的全套交响乐磁带,全由卡拉扬指挥。

他不抽烟、不喝酒,就是爱听交响乐,不是闭目凝神,而是走来走去地听,即使现在95岁了这个习惯依然如故。

妻子笑说:“你这么不文雅地听,贝多芬、卡拉扬他们会生气的!”不管他们生不生气,他还是继续走来走去。

他不光爱音乐,还爱买花、买鱼。

年轻时,从广州出差回家,他一手提了白兰花,一手提了红金鱼,兴冲冲进门,却把妻子嘱咐买电风扇的事彻底忘记了!他太爱买花买鱼了,尤其是花,家里客厅里、阳台上,君子兰、白兰、南美朱顶红……应接不暇,竞相开放,一年四季花香四溢。

爱音乐、爱花、爱鱼,在极为有限的家庭时空里他是一位温文有趣的老人,而在另一个时空里,他却是叱咤风云的总师,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他毫无保留、心甘情愿地奉献了一辈子,他就是曾经“赫赫无名”的黄旭华院士。

提到他,记者脑中立刻会蹦出一个很酷的意象组合——枪炮与玫瑰。

战火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1937年冬,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的乡村舞台上,一个流亡的小姑娘正唱着日本侵略军的罪行,台下观众群情激奋。

这是抗日宣传剧《不堪回首望平津》,台上的小姑娘正是男扮女装的黄旭华,那年他13岁。

如果没有80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或许他会继承父母的事业成为一名医生。

他的父母,故乡在广东揭阳,如果留在那里,他们本可以过一份不错的日子。

但当医生的父亲却不愿留在生活条件好的家乡,执意要到一个老百姓最需要他的地方去落脚。

从揭阳到汕尾,最后到了海丰,在全是盐碱地种不了庄稼的田墘镇,父母支起锅灶留了下来。

父亲说这个地方穷,地方病又多,正好需要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誓言无声初心永恒——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

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如果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回顾起自己这些年流浪求学、颠沛流离的遭遇,黄旭华在心里默默许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

”1945年7月,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54年,美国核潜艇首次试航。

1958年,面对当时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工作。

毛主席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面对“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严苛誓言,黄旭华一颗火热的赤子心开始熊熊燃烧。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加之国外严密封锁,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靠自己摸索。

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一个核潜艇的轮廓。

当时国内还没有手摇计算机,大量数据只能靠老式算盘和计算尺来计算。

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

黄旭华还想出了更“土”的办法——磅秤称设备。

为了确保潜艇的重心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黄旭华要求,所有拿到船上的设备、管线都要过秤,登记在案,凡是拿出船体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登记,几年来天天如此。

他还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逐一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的需要。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忍饥挨饿,笑对困难。

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

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和一批技术人员进驻辽宁的荒岛葫芦岛。

岛上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黄沙肆虐。

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半年见不到一滴油水。

为了祖国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

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

1957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老家。

临别时,母亲叮嘱:“以前战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社会安定,交通恢复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

”黄旭华含泪答应。

但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
间,他和父母只靠书信往来。

再相见时,黄旭华已双鬓斑白,母子对视却无语凝噎,而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

为了祖国需要,他是妻儿的“客家人”。

同丈夫一个单位,妻子李世英对黄旭华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她选择了“不打扰”的相守,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

而这一切,黄旭华都不曾知道。

他正带领同事们向一道道技术难关发起冲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成功试航,从此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大海之中,为保卫世界和平释放着巨大的震撼力。

1988年初,我国在南海进行核潜艇设计极限深潜试验。

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原本不必下水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

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镇定自若,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

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摘编自2017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著名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

经过一系列的血与火的洗礼,黄旭华终于在1949年春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完成了从一名进步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

(王艳明《黄旭华:许身报国铸辉煌》)②1994年因其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他却说:“中国核潜艇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等直接领导下,由大批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集体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


(方凡《“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许身报国铸辉煌》)
7.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出生在海边,黄旭华对海洋有深厚的感情,后来他又成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所以没有继承祖业学医。

B.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不仅面临无经验、无资料的严酷现实,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独立研制非常不易。

C. 黄旭华1957年至1987年这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甚至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有回去,但家人一直理解和支持他,对他毫无怨言。

D.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62岁的黄旭华不顾年事已高和深潜试验的危险,大胆做出了与艇员一同下水,亲自做极限深潜试验的决定。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交大的学习与锤炼使黄旭华不仅成长为一名专业人才,而且成为了一个铮铮的革命者,为他后来铸造国之重器奠定了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石。

B. 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黄旭华的“土”办法,体现了他高超的技术和科学创新的能力,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 黄旭华带领同事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七项技术难关,因而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D. 本文列出“100米,200米……”的数据记录了核潜艇不断下潜的深度,既体现出传记的文学性,同时也暗含崇敬仰慕之情,增强了感染力。

E. 深潜成功后,黄老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尽显他对核潜艇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9. 支撑着黄旭华几十年如一日“誓言无声初心永恒”的是哪些方面的精神?请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AE
9.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

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

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

(若答到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担当精神也可给分。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没有继承祖业学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报国之志;C项,“对他毫无怨言”的是他的妻子;D项,做出该决定的目的是“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用秤来称的土办法并非“高超的技术”;C项,黄旭华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是“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D项,下潜深度的数据首先体现的是传记的真实性。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几年来天天如此。

他还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逐一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

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的需要”“1988年初,我国在南海进行核潜艇设计极限深潜试验。

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原本不必下水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黄
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
争”“中国核潜艇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由大批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集体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