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规划研究初探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城市绿道是城市规划中一项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连通城市绿地系统的线性公共绿地。
绿道的规划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提供城市休闲、娱乐和交通的功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环境等。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
城市的地理环境包括山水、地形、气候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绿道的布局和风景特色。
如果城市周围有山脉或河流等自然景观,可以利用这些景观资源来打造特色绿道,提供不同的休闲和观赏体验。
还要考虑城市的交通状况和人口密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和休闲需求。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社交交流等功能,因此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市民的需求来确定绿道的规划目标。
在商业区附近的绿道可以规划为商业街区,提供购物、餐饮和娱乐等设施,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消费和休闲。
还可以规划一些文化和艺术设施,丰富绿道的文化内涵,提供文化交流和艺术欣赏的场所。
生态环境是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因素之一。
城市绿道的规划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植被的选择和配置,使绿道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净化空气和调节气温等功能。
还要保护和恢复河流、湖泊和溪流等水体,使其成为城市绿道的一部分,提供水资源和自然湿地的功能。
还要注重野生动物保护和栖息地的规划,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还需要注重与其他城市绿地系统的连通性。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道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绿道将不同的绿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绿道的连通性和延伸性,使绿道能够与公园、广场和其他绿地相连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还可以通过绿道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连接,促进可持续出行方式的发展,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城市绿道是指通过绿化、景观塑造等手段在城市中划分出一条通常呈带状的独立的、连续的开放空间,用于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是绿道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包括绿道的位置、形态、结构、规模、功能等方面的要素,对于城市绿道的功能发挥和效果实现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要素。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基于对周边环境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以确保绿道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在规划设计中,应避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碎化,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应考虑空间布局和形态。
绿道的位置应能够与城市主要景观节点相连接,形成便捷的网络,并贯穿整个城市,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休闲设施。
绿道的形态设计应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步行、骑行、休闲等,同时也应提供一定的景观塑造空间,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
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紧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居民需求,符合居民的日常出行和休闲健身需求,提供丰富的服务设施和活动空间。
绿道也应成为城市的绿色资产,通过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增加就业等方面,带来经济效益。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应注重公众参与和沟通。
绿道是为居民而建,因此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应被充分考虑。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积极邀请公众参与,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和解答疑虑。
只有将居民的利益和期望融入到规划设计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绿道的建设和运营目标。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是城市绿道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应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空间布局和形态、社会需求和经济效益,注重公众参与和沟通。
只有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绿道的功能发挥和效果实现,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空间中规划设计的一种连续的、线性的、广义的生态系统建设形态。
其功能包括了交通、观光、娱乐、休闲等多种需求。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展开探析。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
绿道的布局应与城市的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相连接,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方便的交通和出行方式。
绿道应沿着城市的自然景观和绿化带展开,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景观。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绿道可以通过植被绿化和湿地恢复等手段,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通过规划设计合理的植被种植和景观布局,可以增加城市的氧吧,提供多样化的植物物种,吸收废气和噪音。
绿道还可以保护城市的水资源,通过湖泊和河流的修复和保护,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强城市的抗灾能力。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线性的道路,更是城市的公共空间。
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和文化设施。
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绿道应设计成便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区域,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考虑社区的参与和互动。
绿道的规划建设需要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居民对绿道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可以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促进社区居民对绿道的了解和保护,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和互动氛围。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公共空间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具有功能多样性和生态友好性的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目标。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探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息加快,城市的绿化问题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绿道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提供人们休闲与娱乐的场所。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对其绿道系统进行规划探究,旨在为城市的绿化与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一章绪论1.1 探究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的不息进步,天津市的城市环境逐渐受到了严峻的破坏。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绿化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绿道系统作为城市的绿化利用方式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
本探究旨在以天津市为样本,通过规划探究,为城市的绿化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1.2 探究内容和方法本探究接受文献探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多种探究方法,对天津市现有的绿化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国际上的先进阅历,制定适合天津市的绿道系统规划方案。
第二章天津市绿道现状分析2.1 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天津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面积不息扩大,但城市绿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挑战。
2.2 天津市绿道的分布和类型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天津市目前已建设的绿道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和部分城市公园中,绿道类型包括线性绿道、环路绿道和水岸绿道等。
2.3 天津市绿道的存在问题天津市绿道的建设相对滞后,建设规模较小,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脱离;同时,绿道的毗连性和便捷性亟待提高。
第三章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方案3.1 绿道系统整体布局设计在整体规划上,我们将绿道分为城市绿道和郊区绿道两个部分,以满足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
城市绿道主要分布在市区,通过串联公园、河岸和城市景点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郊区绿道则主要分布在天津市郊区,并与自然景观相连,提供更靠近大自然的休闲环境。
3.2 绿道系统详尽规划设计我们依据天津市的自然、人文和景观资源,将绿道规划分为景观绿道、文化绿道和生态绿道三个类型。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探讨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于绿色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绿色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
因此,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方案,以期为城市绿道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而城市绿道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人们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车等,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
其次,城市绿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绿地越来越稀缺,而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这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减缓城市的气候变暖和污染问题。
最后,城市绿道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提高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
而城市绿道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的机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和景观。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系统,还应兼具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同时,城市绿道的景观也应多样化,既有花草树木的绿意盎然,也有湖泊、河流等水域的清新景色。
连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城市绿道应该能够贯穿整个城市,连接各个绿地和景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交通网络。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提高城市绿道的利用率和吸引力。
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该方便市民的出行。
城市绿道的规划应该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结合,让市民能够方便地到达绿道,享受其中的绿色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马路和人行道的,具有较高的环境与生态功能的城市公共绿地。
绿道的规划与设计是确保其良好实施的先决条件。
本文就城市绿道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探析进行阐述。
城市绿道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的自然绿化,还要考虑到城市社会的需求,如健康、安全、便捷、美观等。
城市绿道规划应该坚持生态、可持续性、可行性等原则,符合城市的理念。
一个好的城市绿道规划应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如下:1.确定城市绿道的类型和分类,绿道类型大致分为自然绿道,休闲绿道、活动绿道等几种不同类型;分类则有生态林带、城市公园、景观带等几种不同的分类形式。
2.考虑绿道的规划范围,根据不同的城市环境对绿道规划范围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
3.根据城市绿道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合理设计配套设施,如座椅、自行车道等,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4.规划城市绿道的路径和路线,最好进行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考虑。
5.确定不同城市绿道服务的人群,如学生、老年人、少数民族等,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6.注意绿道与周边环境之间的联系,如绿道与城市街道环境、邻里关系等的协调。
7.同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城市绿道的可持续性,绿道建设后不能消耗过多的自然资源和财政资金,并且要注重绿道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自然成活条件。
1.符合城市绿道规划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规划需要,设计不同类型和分类的绿道设施。
2.适当布置绿化植物和景观构件,使绿道有更好的环境效果和生态功能。
3.根据城市环境的不同以及人与绿化环境的熟悉程度,通过合理的标志和标识设计,加强绿道及周边环境的导向与识别能力。
4.合理设置绿道的时段,如日间、夜间等,以适应不同的人群需要。
5.考虑城市绿道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的安全需要进行更加周到的安排。
总之,城市绿道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需要全面考虑,注重用户体验和环保,创造出更好、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绿化条件,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研究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各个区域的绿化带,可供步行、骑行和休闲等活动。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城市绿道的建设规划,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绿道的发展。
二、城市绿道的意义1.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城市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宽敞的区域,可以进行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如散步、慢跑、骑行等,有助于身心健康。
2.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绿道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释放出氧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促进社会交流:城市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4.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绿道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
三、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的步骤1.确定建设区域:首先要确定城市绿道建设的区域范围,考虑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交通便利性和绿化潜力等因素。
2.进行可行性研究:对于选定的建设区域,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包括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以确定是否适合建设城市绿道。
3.制定规划方案: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绿道的规划方案,包括设计绿化带的宽度、道路的宽度、步行道、自行车道等设施的设置,并与城市规划进行协调。
4.编制建设方案:根据规划方案,编制详细的建设方案,包括绿化植物的选择、道路和设施的建设方式,以及施工周期和成本等。
5.确定管理机构:建设城市绿道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各个相关单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确保城市绿道的良好运营。
四、优化城市绿道的建设1.多元化绿化植物:在城市绿道的绿化设计中,应选择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丰富绿道的景观效果,并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2.增加便利设施:在城市绿道中应设置休息站、饮水站等便利设施,方便市民休息和补充能量。
3.加强运营与维护:建设城市绿道后,需要加强对其运营与维护的工作,包括绿化植物的养护、设施的修缮,以确保城市绿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社交活动。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中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就城市绿道规划设计进行探析,介绍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绿道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意义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内部的绿地、河道、湖泊、道路等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城市绿色走廊。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可以在城市内部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促进居民健康。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健身,有利于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3.增加城市交通方式。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新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在绿道上骑行、步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4.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城市增添一种文化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社交活动。
在进行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城市绿道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具体来说,城市绿道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连续性原则。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需要保持绿道的连续性,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绿色走廊,便于居民和游客的使用。
2.多样性原则。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绿道的多样性,充分考虑绿道的景观、植被、道路等因素,使绿道具有丰富的景观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道规划研究初探棕榈园林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邓碧芳摘要:本文探讨了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通过绿道类型学研究,将绿道分为景观保护型(自然保护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文化艺术展示演绎型、景观恢复更新型、社会改良型等四种类型,并探讨了绿道的规划流程,以期对目前国内绿道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道规划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the Greenway planning Study, by research the typology of Green way,T he Greenway is Put into four types:the type of landscape protection,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and art display type,landscape restoration r,social improved,and to explore the greenway planning process,Hope to Provide a vailable information the greenway planning method s.Key word:greenway;planing1绿道(greenway)定义由于“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其中埃亨(Ahern)([1]Ahern,J.Greenways as a planning s trateg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5,33(1‐3):131‐155.),认为绿道是经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
通过连接其他重要的非线状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
而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莱托(Charles Little,1995)在《美国绿道》提出的绿道概念:“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绿道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三个主要目的:(1)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游憩活动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人们的休闲游憩空间越来越狭小,用作徒步旅行和其它相关娱乐活动的绿道,连接区域自然资源、游憩资源和历史资源,是户外活动的绝佳场所;(2)维护和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
绿道和传统的区域绿地一样,同样具有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在绿道内除了一些必要的游步道和相关设施外,以绿地为主,是寓于生活体验的生态保护方式;(3)通过适当的旅游活动促进经济的增长。
绿道作为提供休闲游憩活动的开敞空间,是人们假日生活体验和旅友户外旅行的目的地,将促进区域旅游活动和经济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理论研究国外绿道从研究内容看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景观评价、规划设计、营销及管理制度等方面。
如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1990)的开山之作《美国的绿道》;D.S.史密斯(D.S. Smith)和P.赫尔姆德(P.Hellmund)(1993)的《绿道生态学》;弗林克(Flink)和斯尔恩(Searns)(1993)的《绿道:规划、设计和开发指南》;法伯斯和埃亨的《绿道:国际运动的开端》(1996);瑞安(Ryan)和凯瑟(Kathy)(2001)的《21世纪的步道:多用途步道规划、设计和管理手册》以及由环球皮科特出版社(Globe Pequot Press)出版的“铁轨变步道”自然保护协会的《1000条铁轨变步道:案例全编》。
景观规划设计类的刊物是绿道研究的主要学术阵地,如美国《景观和城市规划》(《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查阅1995‐2010年《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关于greenway的论文有52篇。
主要集中于绿道定义、历史、类型等理论研究(Jack Ahen,1995;J.G.Fabos,2004;);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s)、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娱乐(recreation)等与绿道结合开展研究;各国的绿道建设发展以及案例介绍。
生态网络(Ecological Networks)、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与绿道结合研究方面欧洲有较多的研究。
如1995年荷兰的Jongman进行了基于自然保护目的的欧洲生态网络的规划与研究。
在2004年他又与爱沙尼亚的Mark Kulvik,丹麦的Kristiansen合作,在欧洲15个国家对照研究了欧洲的生态网络和绿色通道。
这份详细的研究中,为了保护各个国家重要的生态资源,他们侧重于国家政策、立法和自然资源保护规划研究。
敏感性区域如溪流廊道生态保护与规划成为绿道研究重点:Damien Mugavin(2004)对Adelaide’s greenway 的建设与评价进行了研究[2];Lawrence A.Baschak(1995)论述了城市溪流绿道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的生态结构。
Scott Shannon等(1995)在神劳伦斯河道绿道规划中采用视觉评价方法[3]。
随着绿道建设发展,对绿道使用后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Shoichiro Asakawa(2004)通过问卷调查对日本札幌绿道中人们对城市溪流廊道的感知情况进行调研,得出5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娱乐用途、参与、自然风景、卫生维护、水质安全等,提出城市溪流廊道建设对策。
娱乐(recreation and use)、生活品质(life quality)与绿道的关系开始得到较多的关注与研究,如C.Scott Shafer等以美国萨克萨斯州的三条绿道为例,论述了绿道能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品质,并且人们如何体验[4]。
Paul H.Gobster从休闲娱乐的角度提出地方性绿道比区域绿道更适合于构建城市系统的基础框架,并且论证绿化管理、路径表面、维护等因素如何影响人的使用模式与选择,结合绿道路径使用者信息的绿道布局、设计和管理决策将到达最大的娱乐、社会、环境目标。
Lu´ıs Ribeiro等(2006)通过葡萄牙五个绿道案例论述对在保证景观质量和创造新的绿道娱乐与维护下如何协调政治目的与城市发展。
近年采用GIS技术进行绿道适宜性性评价与为绿道划定界限等成为绿道规划的一个重要方法与途径。
如Lucilia do Carmo Giordano等(2008)运用GIS环境中的多标准分析对绿道划定路线。
Willian Miller(1998)提出了采用GIS技术进行绿道适宜性分析方法。
而跨区域多管辖地区的绿道建设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如Robert L.Ryan(2006)等对新英格兰具有多管辖权区域区域绿道建设的四个重要策略:合作、明确目标、公共参与、区域协调。
Charles C.Schrader(1995)探讨了乡村绿道土地管理策略[5]。
各国绿道建设研究方面,Ervin H.Zube介绍了美国的绿道及公园道的历史与发展。
Kiat W.Tan(2004)介绍了新加坡绿道网络建设过程[6]。
俞孔坚(2006)论述了中国绿道的发展与策略。
除此以外还有专家介绍了日本、非洲等地绿道建设与研究[7]。
总体而言,世界范围内的绿道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在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因为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绿道研究和建设情况又有一定的差异。
北美洲尤其是美国的研究最为广泛而且深入,涉及绿道的概念界定、规划设计方法、建设技术、建后管理和区域协调的方方面面,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层次跨度极大,从场所层次的社区游憩绿道建设,到市域层次的绿道网络规划,直至全美的绿道系统规划。
美国的绿道建设实践兼顾生态、游憩和社会文化3个功能的协调,其中游憩功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绿道规划和建设继续在综合化和多样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Flink.CH,1993)。
加拿大的绿道研究在生态学和社会学方面有较多探索,尤其在大都市区绿道系统规划方面卓有成就。
欧洲的绿色通道规划更多的体现在生态保护方面。
国内搜索绿道相关文章30多篇,多集中在研究综述、绿道概念引入、国外案例及分析研究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2.2实践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绿道规划研究还仅局限于西方少数几个国家。
但近年来,绿道规划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开。
组织管理方面,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分别成立了绿道协会,推动了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深入研究与系统规划。
近年来,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国家与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绿道规划研究与实践。
(1)美国美国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成熟的国家。
其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km,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
美国现在每年正在规划和建造的绿色通道有几百,甚至是几千条。
从多层次上对美国的绿色通道进行连通性规划建设,最终形成全美综合绿色通道网络。
绿色通道规划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
美国绿色通道规划的发展遵循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这类似于美国州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即各州的分段建设完成后,再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
美国的社区绿色通道项目正逐渐被纳入州及区域的总体规划中,现在美国许多州的发展管理规划(Growth Management Planning)中都制定了全州的绿色通道规划。
(2)欧洲欧洲的绿道规划及其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6年欧洲议会制定完成的《泛欧生态和景观多样性战略》(The Pan—Eumpean Biological and LandscapeDiversity Strategy)为欧洲各国协调绿道规划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性框架,而1998年1月成立的欧洲绿道联合会EGWA(European Greenways Association)无疑为欧洲协作进行绿道研究和规划建设跨国绿道系统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协调机制。
欧洲的绿色通道规划更多的体现在生态保护方面,全国、全洲尺度的生态廊道ogical network)、生境网络(biotope network)或被称为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的建设,在欧洲国家如前捷克斯洛伐克、荷兰等都比较普遍。